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福樂智慧》中所反映的十一世紀維吾爾社會文化
The eleventh century social culture of uigur reflected in kutadgu bilig
作者 周麗珠
Chou, Li Chu
貢獻者 黃啟輝
周麗珠
Chou, Li Chu
關鍵詞 福樂智慧
維吾爾
突厥語大辭典
玉素甫
喀喇汗
Kutadgu Bilig
Uigur
Divanü Lugât-it Türk
Yusuf
Kalahan
日期 1992
上傳時間 3-Sep-2013 14:03:36 (UTC+8)
摘要 文學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民族的特性,是其文學創作最迷人且最具永恆性的價值所在。《福樂智慧》便是這樣一部文學巨著,藉由對其語言修辭的探討及文體內容的分析,可勾勒出當時(十一世紀前後)維吾爾社會文化的大概形貌,所以文學性是本篇論文首先所要陳述的。《福》書中不僅承繼其本族文學的精華,亦接受了波斯、伊斯蘭文學的薰陶,並結合詩的語言及戲劇的形式,開創了其族詩劇體裁的先河。而《福》書所反映的時代,正是維吾爾族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起了重大變化的關鍵時代,因此,本文試從文學、政治、經濟、社會等相關層面來探討其所反映的社會文化。
就政治方面而言,除了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結構及吏治由盛轉衰的變化外,亦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及百姓的心聲。經濟上則從單純的游牧經濟,進入從事農、牧、商、手工業等多種混合經濟的社會,這種社會經濟生活的巨大變化,對維吾爾人的文化、歷史發展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在社會生活方面,除了對當時的社會禮俗有所描繪外,對天文學的知識亦著墨不少;而改宗伊斯蘭教對其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原先多元、自由的宗教信仰,到伊斯蘭教勢力的擴張,後更進而成為一元化的伊斯蘭社會,其社會文化是迥異於以往的。雖然如此,但在十一世紀,伊斯蘭教雖已佔優勢,然而其族原先所信奉過的信仰遺跡,尚未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在《福》書中仍餘緒蕩漾。
《福》書中除了反映出當時合成式的社會文化外,作者玉素甫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及時代巨變的時候,其致力於「本土化」的努力,在書中亦表露無遺,而這應是本於一個知識份子的民族良知,在努力與妥協的涵化過程中,也展現了維吾爾社會文化的蛻變痕跡。
參考文獻 壹、漢文部分
一、史料
  宋史
宋會要輯稿
二、專書
(俄)巴托爾德撰,耿世民譯,中亞簡史,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0。
(俄)巴托爾德撰,羅治平譯,中亞突厥史十二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
郝關中、張宏超、劉賓譯,福樂智慧,民族出版社, 北京,1986。
馬堅譯,古蘭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
  耿世民,古代維吾爾詩歌選,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2。
曾問吾,中國經營西域史,文海出版社,台北,民25。
   馮家昇、程溯洛、穆廣文編著,維吾爾族史料簡編(上、下),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撰,新疆地方歷史資料選輯,人民出版社,北京,1987。
   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撰,新疆簡史(第一冊),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0。
   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上編),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劉師義棠,維吾爾研究,正中書局,台北,民64。
   劉師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上、下),台灣中華書局,台北,民71。
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6。
三、期刊論文
   (維)西仁‧庫爾班撰,李永勝譯,「《福樂智慧》與塔吉克文化之關係」,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頁83-88。
   (維)吐爾頁‧阿里瑪斯撰,郝關中譯,「用詩的語言表達軍事思想的典範」 ,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0-23,36。
   佘 駿,「《福樂智慧》 的美學特徵」, 新疆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頁46-53。
 吳昌年,「論《福樂智慧》 的哲學思想」, 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頁51-56。
吳昌年,「論《福樂智慧》的政治法律思想」,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2期,頁47-50,59。
李國香,「《福樂智慧》是怎樣一部書」,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4-26,16。
李國香,「從《福樂智慧》看漢維民族的文化交流」,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79-84。
李 琪,「國際學術界研究《福樂智慧》概況」,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頁113-118。
(維)阿布都克里木‧熱合曼撰,馬德元譯,「論《福樂智慧》中天文學觀點的部分民族文化根源」,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頁45-51。
   (維)阿不都秀庫爾‧買買提‧伊明撰,馬德元譯,「《福樂智慧》中的自然哲學觀念」,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10-19。
(維)阿布都熱依木‧吾鐵庫爾,「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與維吾爾文學」,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73-77,83。
(維)阿布都熱依木‧吾鐵庫爾撰,「論《福樂智慧》中人的精神完美主題」,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50-55。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中的佛教思想」,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頁84-89。
郎櫻,「一部杰出的維吾爾族古典詩劇」,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10-16。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的文化結構」,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85-93。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的多層文化結構」,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頁91-96。
郎櫻,「《福樂智慧》的善行觀--關于善與人生的一場精彩辯論」,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頁227-233。
郎櫻,「《福樂智慧》與維吾爾文化」,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頁53-60。
   凌笙,「全國《福樂智慧》學術討論會概述」,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78-84。
   袁舍利,「《福樂智慧》的“愛德谷”與《論語》“仁”的一致性」,新疆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頁71-76。
   (維)烏鐵庫爾撰,張宏超譯,「維吾爾族人民十一世紀的大思想家、哲理詩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新疆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頁107-119。
陳中立,「論《福樂智慧》中天文學知識的意義」(上)、(下),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1-9;1990年第2期,頁45-50。
   陳廷琪,「《福樂智慧》成書年代的質疑」,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114-116。
   陳廷琪,「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年的考證」,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頁54-57。 
張克武,「《福樂智慧》 的婚姻、家庭觀」, 民族研究,1985年第5期,頁44-49,31。
   張克武、思和巴圖,「《福樂智慧》中的樸素辨證法思想」,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頁80-84。
   張克武、陳喜忠,「論《福樂智慧》的經濟思想」,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1期,頁52-56,42。
   張宏超,「談《福樂智慧》的藝術特色」,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55-60。
張鳳武,「試論《福樂智慧》的中國文化背景--兼論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人道理想」,西北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頁75-83,101。
(維)買買提‧祖農,「淺論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文藝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頁54-59。
蔡燦津,「《福樂智慧》中古樸的直觀性形象思維」,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頁1-8。
   蔡燦津,「《福樂智慧》中樸素的辨證思維因素」,新疆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頁1-7。
   蔡燦津,「《福樂智慧》思維方式的若干特色」,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頁11-16,84。
蔡燦津,「《福樂智慧》對世界的二重觀點」,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頁66-69。
劉志霄,「時代巨變的產物-談維吾爾族古典長詩《福樂智慧》的時代背景」,新疆社會科學,1984年第1期,頁91-96。
   劉 賓,「關於 《福樂智慧》 研究」,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100-105。
   劉 賓,「《福樂智慧》研究與歷史比較語言學--兼評“共同歸屬論”」,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61-66。
   (維)熱比亞. 托乎提,「論《福樂智慧》創作的幾個問題」,新疆社會科學,1966年第6期,頁93-99。
   (維)熱依罕,「關於《福樂智慧》研究的簡述」,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7-30,9。
(維)穆罕默德‧奧斯曼,「試論《福樂智慧》有關天文學的論述」,新疆大學學報,1985 年第1期,頁89-91。
   (維)穆罕默德江‧薩迪克撰,郝關中譯,「“覺醒”形象簡析」,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17-19。
魏萃一,「維吾爾古典文學名著《福樂智慧》淺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頁76-79。

貳、外文部分
A.DİLAÇAR (1972):900 Yıldönümü Dolayısıyla Kutadgu Bilig İncelemesi, Ankara.
Ahmet B.ERCİLASUN(1984):Kutadgu Bilig Grameri - Fiil, Ankara.
Besim ATALAY (1940、1941): Divanü Lugât-it Türk Tercumesi I、Ⅱ、Ⅲ,Ankara.
Fuad KÖPRÜLÜ (1980):Türk Edebiyati Tarihi, İstanbul.
İbraham KAFESOGLU(1980):Kutadgu Bilig ve Kültür Tarimizdeki yeri, İstanbul.
   Nihad Sami BANARLI(1971):Resimli Türk Edebiyati TarihiI, İstanbul.
Reşat GENÇ (1981):Karahanlı Devlet Teşkilati, İstanbul.
Reşid Rahmeti ARAT (1947):Kutadgu Bilig Ⅰ, Metin, İstanbul.
  Reşid Rahmeti ARAT(1959):Kutadgu Bilig Ⅱ, Tercüme, Ankara.
Reşid Rahmeti ARAT(1974):Tusuf Has Hacib, Kutadgu Bilig Ⅱ, Çeviri, Ankara.
Reşid Rahmeti ARAT (1979):Kutadgu Bilig Ⅲ, İndeks,İstanbul.
Robert DANKOFF(1983):Wisdom of Royal Glory (Kutadgu Bilig)-- A Torko-Islamic Mirror for Princes, Chicago.
TÜRK DİL KURUMU(1942):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Ⅰ,Viyana Nüshası, İstanbul.
   TÜRK DİL KURUMU (1943):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Ⅱ, Fergana Nüshası, İstanbul.
TÜRK DİL KURUMU(1943):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Ⅲ, Mısır Nüshası, İstanbu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研究所
G767101
8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0G7671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啟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周麗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ou, Li Chuen_US
dc.creator (作者) 周麗珠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ou, Li Chuen_US
dc.date (日期) 199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Sep-2013 14:03:36 (UTC+8)-
dc.date.available 3-Sep-2013 14:03: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Sep-2013 14:03: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0G7671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75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民族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671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文學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民族的特性,是其文學創作最迷人且最具永恆性的價值所在。《福樂智慧》便是這樣一部文學巨著,藉由對其語言修辭的探討及文體內容的分析,可勾勒出當時(十一世紀前後)維吾爾社會文化的大概形貌,所以文學性是本篇論文首先所要陳述的。《福》書中不僅承繼其本族文學的精華,亦接受了波斯、伊斯蘭文學的薰陶,並結合詩的語言及戲劇的形式,開創了其族詩劇體裁的先河。而《福》書所反映的時代,正是維吾爾族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起了重大變化的關鍵時代,因此,本文試從文學、政治、經濟、社會等相關層面來探討其所反映的社會文化。
就政治方面而言,除了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結構及吏治由盛轉衰的變化外,亦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及百姓的心聲。經濟上則從單純的游牧經濟,進入從事農、牧、商、手工業等多種混合經濟的社會,這種社會經濟生活的巨大變化,對維吾爾人的文化、歷史發展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在社會生活方面,除了對當時的社會禮俗有所描繪外,對天文學的知識亦著墨不少;而改宗伊斯蘭教對其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原先多元、自由的宗教信仰,到伊斯蘭教勢力的擴張,後更進而成為一元化的伊斯蘭社會,其社會文化是迥異於以往的。雖然如此,但在十一世紀,伊斯蘭教雖已佔優勢,然而其族原先所信奉過的信仰遺跡,尚未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在《福》書中仍餘緒蕩漾。
《福》書中除了反映出當時合成式的社會文化外,作者玉素甫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及時代巨變的時候,其致力於「本土化」的努力,在書中亦表露無遺,而這應是本於一個知識份子的民族良知,在努力與妥協的涵化過程中,也展現了維吾爾社會文化的蛻變痕跡。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分析 ………………………………..2
第三節 《福樂智慧》介紹 …………………………………… 4
第二章 《福樂智慧》的語文特色 …………………………… 8
第一節 詩句結構的表現 ……………………………………… 8
第二節 諺語、民歌與神話的援引 ………………………… 12
第三節 象徵意象的運用 ………………………………………16
第四節 戲劇體裁的使用 ………………………………………20
第三章 政治、經濟上的反映 …………………………….. 28
第一節 政治理想的揭示 ……………………………………… 28
第二節 農業經濟的興起 ……………………………………… 35
第三節 商業色彩濃厚 ………………………………………… 39
第四章 社會生活上的反映 ………………………………. 47
第一節 社會禮俗 ……………………………………………… 47
第二節 進步的自然觀 ………………………………………… 51
第三節 宗教信仰 ……………………………………………… 56
第五章 結論 ………………………………………………… 68
參考文獻 ……………………………………………………… 71
zh_TW
dc.format.extent 89262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0G7671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福樂智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維吾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突厥語大辭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玉素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喀喇汗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Kutadgu Bili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Uigu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vanü Lugât-it Türk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Yusuf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Kalahanen_US
dc.title (題名) 《福樂智慧》中所反映的十一世紀維吾爾社會文化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eleventh century social culture of uigur reflected in kutadgu bilig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漢文部分
一、史料
  宋史
宋會要輯稿
二、專書
(俄)巴托爾德撰,耿世民譯,中亞簡史,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0。
(俄)巴托爾德撰,羅治平譯,中亞突厥史十二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
郝關中、張宏超、劉賓譯,福樂智慧,民族出版社, 北京,1986。
馬堅譯,古蘭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
  耿世民,古代維吾爾詩歌選,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2。
曾問吾,中國經營西域史,文海出版社,台北,民25。
   馮家昇、程溯洛、穆廣文編著,維吾爾族史料簡編(上、下),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撰,新疆地方歷史資料選輯,人民出版社,北京,1987。
   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編撰,新疆簡史(第一冊),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0。
   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上編),民族出版社,北京,1985。
   劉師義棠,維吾爾研究,正中書局,台北,民64。
   劉師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上、下),台灣中華書局,台北,民71。
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烏魯木齊,1986。
三、期刊論文
   (維)西仁‧庫爾班撰,李永勝譯,「《福樂智慧》與塔吉克文化之關係」,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頁83-88。
   (維)吐爾頁‧阿里瑪斯撰,郝關中譯,「用詩的語言表達軍事思想的典範」 ,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0-23,36。
   佘 駿,「《福樂智慧》 的美學特徵」, 新疆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頁46-53。
 吳昌年,「論《福樂智慧》 的哲學思想」, 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頁51-56。
吳昌年,「論《福樂智慧》的政治法律思想」,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2期,頁47-50,59。
李國香,「《福樂智慧》是怎樣一部書」,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4-26,16。
李國香,「從《福樂智慧》看漢維民族的文化交流」,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79-84。
李 琪,「國際學術界研究《福樂智慧》概況」,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頁113-118。
(維)阿布都克里木‧熱合曼撰,馬德元譯,「論《福樂智慧》中天文學觀點的部分民族文化根源」,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頁45-51。
   (維)阿不都秀庫爾‧買買提‧伊明撰,馬德元譯,「《福樂智慧》中的自然哲學觀念」,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10-19。
(維)阿布都熱依木‧吾鐵庫爾,「优素甫‧哈斯‧哈吉甫與維吾爾文學」,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73-77,83。
(維)阿布都熱依木‧吾鐵庫爾撰,「論《福樂智慧》中人的精神完美主題」,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50-55。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中的佛教思想」,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1期,頁84-89。
郎櫻,「一部杰出的維吾爾族古典詩劇」,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10-16。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的文化結構」,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85-93。
   郎櫻,「試論《福樂智慧》的多層文化結構」,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頁91-96。
郎櫻,「《福樂智慧》的善行觀--關于善與人生的一場精彩辯論」,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頁227-233。
郎櫻,「《福樂智慧》與維吾爾文化」,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頁53-60。
   凌笙,「全國《福樂智慧》學術討論會概述」,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78-84。
   袁舍利,「《福樂智慧》的“愛德谷”與《論語》“仁”的一致性」,新疆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頁71-76。
   (維)烏鐵庫爾撰,張宏超譯,「維吾爾族人民十一世紀的大思想家、哲理詩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新疆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頁107-119。
陳中立,「論《福樂智慧》中天文學知識的意義」(上)、(下),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頁1-9;1990年第2期,頁45-50。
   陳廷琪,「《福樂智慧》成書年代的質疑」,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114-116。
   陳廷琪,「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年的考證」,新疆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頁54-57。 
張克武,「《福樂智慧》 的婚姻、家庭觀」, 民族研究,1985年第5期,頁44-49,31。
   張克武、思和巴圖,「《福樂智慧》中的樸素辨證法思想」,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頁80-84。
   張克武、陳喜忠,「論《福樂智慧》的經濟思想」,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1期,頁52-56,42。
   張宏超,「談《福樂智慧》的藝術特色」,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55-60。
張鳳武,「試論《福樂智慧》的中國文化背景--兼論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人道理想」,西北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頁75-83,101。
(維)買買提‧祖農,「淺論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文藝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頁54-59。
蔡燦津,「《福樂智慧》中古樸的直觀性形象思維」,喀什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頁1-8。
   蔡燦津,「《福樂智慧》中樸素的辨證思維因素」,新疆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頁1-7。
   蔡燦津,「《福樂智慧》思維方式的若干特色」,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頁11-16,84。
蔡燦津,「《福樂智慧》對世界的二重觀點」,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頁66-69。
劉志霄,「時代巨變的產物-談維吾爾族古典長詩《福樂智慧》的時代背景」,新疆社會科學,1984年第1期,頁91-96。
   劉 賓,「關於 《福樂智慧》 研究」,新疆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100-105。
   劉 賓,「《福樂智慧》研究與歷史比較語言學--兼評“共同歸屬論”」,新疆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頁61-66。
   (維)熱比亞. 托乎提,「論《福樂智慧》創作的幾個問題」,新疆社會科學,1966年第6期,頁93-99。
   (維)熱依罕,「關於《福樂智慧》研究的簡述」,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27-30,9。
(維)穆罕默德‧奧斯曼,「試論《福樂智慧》有關天文學的論述」,新疆大學學報,1985 年第1期,頁89-91。
   (維)穆罕默德江‧薩迪克撰,郝關中譯,「“覺醒”形象簡析」,民族文學研究,1986年第2期,頁17-19。
魏萃一,「維吾爾古典文學名著《福樂智慧》淺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第4期,頁76-79。

貳、外文部分
A.DİLAÇAR (1972):900 Yıldönümü Dolayısıyla Kutadgu Bilig İncelemesi, Ankara.
Ahmet B.ERCİLASUN(1984):Kutadgu Bilig Grameri - Fiil, Ankara.
Besim ATALAY (1940、1941): Divanü Lugât-it Türk Tercumesi I、Ⅱ、Ⅲ,Ankara.
Fuad KÖPRÜLÜ (1980):Türk Edebiyati Tarihi, İstanbul.
İbraham KAFESOGLU(1980):Kutadgu Bilig ve Kültür Tarimizdeki yeri, İstanbul.
   Nihad Sami BANARLI(1971):Resimli Türk Edebiyati TarihiI, İstanbul.
Reşat GENÇ (1981):Karahanlı Devlet Teşkilati, İstanbul.
Reşid Rahmeti ARAT (1947):Kutadgu Bilig Ⅰ, Metin, İstanbul.
  Reşid Rahmeti ARAT(1959):Kutadgu Bilig Ⅱ, Tercüme, Ankara.
Reşid Rahmeti ARAT(1974):Tusuf Has Hacib, Kutadgu Bilig Ⅱ, Çeviri, Ankara.
Reşid Rahmeti ARAT (1979):Kutadgu Bilig Ⅲ, İndeks,İstanbul.
Robert DANKOFF(1983):Wisdom of Royal Glory (Kutadgu Bilig)-- A Torko-Islamic Mirror for Princes, Chicago.
TÜRK DİL KURUMU(1942):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Ⅰ,Viyana Nüshası, İstanbul.
   TÜRK DİL KURUMU (1943):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Ⅱ, Fergana Nüshası, İstanbul.
TÜRK DİL KURUMU(1943):Kutadgu Bilig Tıpkıbasım Ⅲ, Mısır Nüshası, İstanbul.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