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與產業空洞化
The Taiwanese manufacturing`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作者 易安祥
貢獻者 翁永和
易安祥
關鍵詞 對外投資
產業空洞化
Ordered Probit 模型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3-Sep-2013 16:03:58 (UTC+8)
摘要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挾廉價勞工、充沛資源及廣大市場並與台灣同文同種的優勢,使許多台商西進投資,如今大陸已成為台灣對外投資的首選區域;而台灣對大陸貿易即使在沒有三通情況下,經由間接貿易對大陸進出口,也占台灣對外貿易主要地位。面對兩岸經貿深化情況,國人憂心會對國內經濟帶來負面效果,產生「產業外移大陸,負債徒留台灣」與「產業空洞化」的疑慮。
基於上述動機,本文透過海外直接投資相關理論,配合產業空洞化之相關指標來建立預期方向,利用經濟部對2006年所編製「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原始問卷資料,並採用 Ordered Probit模型,對於台灣製造業廠商特性、對外投資動機、對外投資地區及廠商產業別,進行廠商國內生產規模與就業人數決定因素之分析。研究發現廠商對中國等非新進國家投資可能產生減少國內投資擴廠及雇用人才的負面效果,但透過下列廠商特性與投資型態將可抵銷負面效果,並降低空洞化之產生。
(一) 對外投資地區:選擇到先進國家投資的台商,較選擇投資在非先進國家的廠商而言,更能夠擴大國內生產規模及提高國內人才雇用。
(二) 廠商特性:台商事業如果獲利與降低國外投資率將傾向於擴張國內生產規模與提高國內就業人數;台商對外投資若生產方式若以水平整合,則傾向於提高國內就業量,卻不傾向於擴大國內生產規模。
(三) 廠商對外投資動機:當廠商對外投資動機為「擴張市場」時,傾向擴大國內生產規模;但對於提高國內人才雇用卻不顯著。當廠商對外投資動機為「節省成本」時,將不傾向於提高國內人才雇用。
(四) 研發總額比:台商國內事業研發金額占國內外研發總額比率越高,越傾向擴大國內生產規模與提高國內就業人數。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江明玉(2005),《影響廠商全球化佈局之因素分析~以台灣製造業為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宋承穎 (2002 ),《外人直接投資對臺灣經濟的影響評估-雙向FDI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瑞 (2000),「台商赴東南亞投資進入模式決定因素之研究」,《亞太管理評論》,第5卷 第2期 , 221~236。
余德培 ( 1996 ),「台商赴大陸投資對我經濟之影響」,《大陸經濟研究》,第16卷 第5期,頁 1-35。
吳惠林、周添城 (1990),「產業結構轉變與產業空洞化」,《自由中國之工業》,74 ( 8 ) , 75-85 。
林惠玲(2002),「對外投資對國內投資的影響-臺灣製造業的實證研究」,《梁國樹紀念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179~212。
林灼榮、林正祥、洪諄任及劉浩然(2007),「兩岸經貿深化與產業空洞化之爭議」,台中:東海大學國貿系。
林金靜 (2003),《海外直接投資對國內就業之影響-以台商對大陸投資為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論文。
洪麗春 (1991),《我國對外投資政策之研究》, 台北:經建會經研處。
凃茜文 (2006),《對外投資、勞動力變動與產業結構調整台灣之實證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侯繼明、郭文政、劉大年、金克宜 (1991),「廠商對外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之影響一東南亞地區調查報告」,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 (1996),「台商與外商在大陸投資經驗之調查研究-以製造業為例」,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陳威如 (1998),「台商赴大陸投資所有權進入模式決定因素的分析」, 《管理學報》,第15卷 第3期, 393~418。
陳添枝 (1985),「台灣會發生產業空洞化嗎?」,《中國論壇》, 26 ( 5 ) , 78-80。
陳忠榮、楊志海 (1999),「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擴張型與防禦型的比較」,《 經濟論文叢刊 》,27:2 , 215~240,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黃虹順(2004),《臺灣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空洞化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日菘、郭麗華 (2006),「投資大陸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與展望」,《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9卷 第1期,頁 1-36。
楊謹綸(2002),《台灣食品業對外投資與產業空洞化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孟俊(2005),「台商在中國大陸生產供應鏈之研究─以電子業為例」,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嚴宗大、李惠琴(1990),「台商大陸投資及其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顧瑩華(2000),「東南亞經貿研究計畫台商在東南亞與大陸投資行為之比較與我國因應對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顧瑩華(2004),「我廠商至大陸投資對我產業之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英文部份
Bluestone, B. (1984) , “ De-industria1ization and Unemployment in America,” in New Perspectives on Unemployment, ed. By Barbara A.P. Jones,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Books, 27-42.
Buckley, P. and M. Casson (1976), “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London: Macmillan.
Chen , T. J. and Ku Y.H. (2000) ,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Firm Growth: The Case of Taiwan’s Manufacturers,”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12, 153-172.
Dunning, J.H. (1980) ,“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1, 9-31.
Dunning, J. H. (2000) , “The Eclectic Paradigm As an Envelop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of MNE Activ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9, 163-190.
Hsu, C.M. and Liu, W.C. (2004), “The Role of Taiwanese FDI in China:Economic Integration or Hollowing-out?”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behaviour No. 18, 403-421.
Hymer , S. ( 1960 ) ,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nn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Ph.D. Thesis,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76.)
Kojima, K. (1973) , “A Macroeconomic Approach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 , 14, 1-21.
Root, F. and A. A. Ahmed (1979) , “Empirical Determinants of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d, 27, 751-767.
Rugman. Alan M. (1981) , “Inside the Multinationals: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Markets,” Croom Helm, London.
Singh A. (1977), “ UK Industry and the World Economy:A Case of De-industrialization?”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 , 113- 116.
Singh A. (1988), “Manufacturing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New Pa1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eds. J.Eatwell et al., 1988, 301-308.
Sung Deuk Hahm and Uk Heo (2008), “U.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East Asi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36, No. 3, Wiley Periodicals, Inc., Malden, MA.
Vernon, R. (1966) ,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 190-207.
Walid, H. and P. Pauly (200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capital Formation, ” Working Paper No. 36, University of Toronto.
Yeh, R. S. & Lin, H. L. ( 2005 ), “ The effects of location choices of FDI on home economy: a firm level analysis,” th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5 Conference, Quebec City, Canada on July 8-12, 2005.
網站資料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外匯資訊資料,http://www.cbc.gov.tw/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http://www.dois.moea.gov.tw/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http://www.moeaic.gov.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7921036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3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翁永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易安祥zh_TW
dc.creator (作者) 易安祥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Sep-2013 16:03:58 (UTC+8)-
dc.date.available 3-Sep-2013 16:03: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Sep-2013 16:03: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92103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84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92103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挾廉價勞工、充沛資源及廣大市場並與台灣同文同種的優勢,使許多台商西進投資,如今大陸已成為台灣對外投資的首選區域;而台灣對大陸貿易即使在沒有三通情況下,經由間接貿易對大陸進出口,也占台灣對外貿易主要地位。面對兩岸經貿深化情況,國人憂心會對國內經濟帶來負面效果,產生「產業外移大陸,負債徒留台灣」與「產業空洞化」的疑慮。
基於上述動機,本文透過海外直接投資相關理論,配合產業空洞化之相關指標來建立預期方向,利用經濟部對2006年所編製「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原始問卷資料,並採用 Ordered Probit模型,對於台灣製造業廠商特性、對外投資動機、對外投資地區及廠商產業別,進行廠商國內生產規模與就業人數決定因素之分析。研究發現廠商對中國等非新進國家投資可能產生減少國內投資擴廠及雇用人才的負面效果,但透過下列廠商特性與投資型態將可抵銷負面效果,並降低空洞化之產生。
(一) 對外投資地區:選擇到先進國家投資的台商,較選擇投資在非先進國家的廠商而言,更能夠擴大國內生產規模及提高國內人才雇用。
(二) 廠商特性:台商事業如果獲利與降低國外投資率將傾向於擴張國內生產規模與提高國內就業人數;台商對外投資若生產方式若以水平整合,則傾向於提高國內就業量,卻不傾向於擴大國內生產規模。
(三) 廠商對外投資動機:當廠商對外投資動機為「擴張市場」時,傾向擴大國內生產規模;但對於提高國內人才雇用卻不顯著。當廠商對外投資動機為「節省成本」時,將不傾向於提高國內人才雇用。
(四) 研發總額比:台商國內事業研發金額占國內外研發總額比率越高,越傾向擴大國內生產規模與提高國內就業人數。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對外投資定義與相關理論 6
第二節 產業空洞化定義與相關理論 10
第三節 對外投資與產業空洞化之看法 12
第三章 資料統計分析 17
第一節 統計調查分析 17
第二節 解釋變數 25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27
第一節 實證模型設定 27
第二節 解釋變數定義、預期方向與相關文獻 35
第五章 實證分析結果 38
第一節 操作型定義 38
第二節 全體樣本實證分析 40
第三節 實證分析對產業空洞化影響 5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5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56
參考文獻 57
zh_TW
dc.format.extent 278896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3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對外投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產業空洞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Ordered Probit 模型zh_TW
dc.title (題名) 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與產業空洞化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Taiwanese manufacturing`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e-industrializ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江明玉(2005),《影響廠商全球化佈局之因素分析~以台灣製造業為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宋承穎 (2002 ),《外人直接投資對臺灣經濟的影響評估-雙向FDI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瑞 (2000),「台商赴東南亞投資進入模式決定因素之研究」,《亞太管理評論》,第5卷 第2期 , 221~236。
余德培 ( 1996 ),「台商赴大陸投資對我經濟之影響」,《大陸經濟研究》,第16卷 第5期,頁 1-35。
吳惠林、周添城 (1990),「產業結構轉變與產業空洞化」,《自由中國之工業》,74 ( 8 ) , 75-85 。
林惠玲(2002),「對外投資對國內投資的影響-臺灣製造業的實證研究」,《梁國樹紀念論文集》,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179~212。
林灼榮、林正祥、洪諄任及劉浩然(2007),「兩岸經貿深化與產業空洞化之爭議」,台中:東海大學國貿系。
林金靜 (2003),《海外直接投資對國內就業之影響-以台商對大陸投資為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論文。
洪麗春 (1991),《我國對外投資政策之研究》, 台北:經建會經研處。
凃茜文 (2006),《對外投資、勞動力變動與產業結構調整台灣之實證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侯繼明、郭文政、劉大年、金克宜 (1991),「廠商對外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之影響一東南亞地區調查報告」,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 (1996),「台商與外商在大陸投資經驗之調查研究-以製造業為例」,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陳威如 (1998),「台商赴大陸投資所有權進入模式決定因素的分析」, 《管理學報》,第15卷 第3期, 393~418。
陳添枝 (1985),「台灣會發生產業空洞化嗎?」,《中國論壇》, 26 ( 5 ) , 78-80。
陳忠榮、楊志海 (1999),「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擴張型與防禦型的比較」,《 經濟論文叢刊 》,27:2 , 215~240,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黃虹順(2004),《臺灣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空洞化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日菘、郭麗華 (2006),「投資大陸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與展望」,《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9卷 第1期,頁 1-36。
楊謹綸(2002),《台灣食品業對外投資與產業空洞化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孟俊(2005),「台商在中國大陸生產供應鏈之研究─以電子業為例」,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嚴宗大、李惠琴(1990),「台商大陸投資及其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顧瑩華(2000),「東南亞經貿研究計畫台商在東南亞與大陸投資行為之比較與我國因應對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顧瑩華(2004),「我廠商至大陸投資對我產業之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英文部份
Bluestone, B. (1984) , “ De-industria1ization and Unemployment in America,” in New Perspectives on Unemployment, ed. By Barbara A.P. Jones,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Books, 27-42.
Buckley, P. and M. Casson (1976), “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London: Macmillan.
Chen , T. J. and Ku Y.H. (2000) ,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Firm Growth: The Case of Taiwan’s Manufacturers,”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12, 153-172.
Dunning, J.H. (1980) ,“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1, 9-31.
Dunning, J. H. (2000) , “The Eclectic Paradigm As an Envelop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of MNE Activ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9, 163-190.
Hsu, C.M. and Liu, W.C. (2004), “The Role of Taiwanese FDI in China:Economic Integration or Hollowing-out?”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behaviour No. 18, 403-421.
Hymer , S. ( 1960 ) ,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nn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Ph.D. Thesis,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76.)
Kojima, K. (1973) , “A Macroeconomic Approach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 , 14, 1-21.
Root, F. and A. A. Ahmed (1979) , “Empirical Determinants of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d, 27, 751-767.
Rugman. Alan M. (1981) , “Inside the Multinationals: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Markets,” Croom Helm, London.
Singh A. (1977), “ UK Industry and the World Economy:A Case of De-industrialization?”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 , 113- 116.
Singh A. (1988), “Manufacturing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New Pa1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eds. J.Eatwell et al., 1988, 301-308.
Sung Deuk Hahm and Uk Heo (2008), “U.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East Asi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36, No. 3, Wiley Periodicals, Inc., Malden, MA.
Vernon, R. (1966) ,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 190-207.
Walid, H. and P. Pauly (200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capital Formation, ” Working Paper No. 36, University of Toronto.
Yeh, R. S. & Lin, H. L. ( 2005 ), “ The effects of location choices of FDI on home economy: a firm level analysis,” th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005 Conference, Quebec City, Canada on July 8-12, 2005.
網站資料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外匯資訊資料,http://www.cbc.gov.tw/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http://www.dois.moea.gov.tw/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http://www.moeaic.gov.tw/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