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駐外人員工作與家庭關係之研究─以僑務委員會為例
The research of overseas official’s work-family relationship-A case study of Overseas Compatriot Affairs Commission R.O.C(Taiwan)
作者 楊子瑤
貢獻者 陳宗文
楊子瑤
關鍵詞 駐外人員
工作壓力
工作滿足
家庭關係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3-Sep-2013 16:05:18 (UTC+8)
摘要 我國外交工作的目的在營造爭取一個有利我們國家人民生存發展的國際環境,內容包含了經貿、金融、教育、文化、科技、農業、醫療、衛生、軍事、環保、觀光、援外、司法互助、國際宣傳、領務、僑務及海外國人急難救助等諸多工作面向。其中僑務駐外人員係以服務海外的僑胞為主,手機要保持24小時的暢通,他們工作的時間相當的長,而且僑務駐外人員因為工作的環境是在外交部的駐外單位下,當外交部與僑務委員會的長官意見有出入時,他們要如何扮演好溝通橋樑的角色;再者,當他們派外在國外時,又是如何維繫家庭關係。研究者藉由本研究能以期瞭解駐外人員在各駐外館處面臨工作壓力時如何調適及家庭關係又是如何去維持,藉此瞭解駐外人員在異鄉堅持奮鬥下去的動力。
本研究所採用的是文獻回顧法及半結構式的訪談兩項研究方法。以僑務委員會曾駐外過人員為受訪對象,共訪談10位受訪者,透過深度訪談僑務駐外人員,彙整僑務駐外人員訪談內容,針對訪談內容加以分析討論,研究發現:(一)在工作領域方面:冷靜思考、果決的判斷力、負責任是影響駐外僑務人員主管領導的重要因素;僑務駐外人員同時接受外交部與僑務委員會的指示,當兩者政策不同時,會形成僑務駐外人員的工作壓力;僑務工作內容是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壓力來源之一;工作夥伴關係良好,會提升僑務駐外人員的工作滿足感;缺少語言、溝通等專業能力亦為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壓力來源之一。(二)家庭關係方面:配偶的支持與僑務工作人員工作家庭間的衝突有正相關性;對家庭採積極投入的態度,對於親子關係有正關聯性;協助配偶建立社交圈與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家庭衝突有負相關性;海外物價高與僑務駐外人員家庭關係有相關性;親友間的互動與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家庭衝突有負相關性。
參考文獻 一隻馬等作,2009,《用愛寫下的外交時光》,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
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王成榮,2004,〈工作與家庭衝突對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
王振廷,2005,〈台北市交通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王恩惠,2006,〈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樹德科技大學。
田蘊祥,2003,〈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
尤正廷,2005,〈刑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南區、東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外交部,2008,〈統計年報〉,臺北:外交部。
朱明謙,2001,〈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妥協。《臺灣社會學》,1:149-182。
利翠珊,1997,〈婚姻中親密關係的形成與發展〉,《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01-128。
李吉祥,1997,〈我國政府主計部門會計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李淑貞,2000,〈我國國稅稽徵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李良哲,2000,〈維繫婚姻關係因素的成人期差異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13:3:61-87。
李永聖,2002,〈南區國稅局稽徵人員對激勵制度之知覺及其與工作滿足、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杜佩蘭,1999,〈組織承諾、角色衝突與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主計處外派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何劍訓,2006,〈警察分局長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東縣警察局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國立臺東大學。
宋國鵬,2006,〈國民小學導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李東海等執筆,高信、張希哲編,1997,《華僑史論集》,臺北市:華僑協會總會。
林立曼,2001,〈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林素貞,2006,〈外派人員之女性配偶跟隨移居與否之抉擇歷程與考量因素〉,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私立輔仁大學。
易義勝,2002,〈公部門員工向上政治行為與工作滿足感之關係──以高雄市政府公車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吳秉恩,1986,《管理學》。台北:翰蘆圖書出版社。
吳定,199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順達。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1996,《行政學(一)》(修訂三版),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榮福,2001,〈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教所初等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台南:國立台南大學。
吳晨妤,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吳美鳳,2008,〈工作家庭衝突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吳福輝,2008,〈考試院及所屬機關公務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吳芝儀、李奉儒譯,Michael Quinn Patton原著(2008),《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國銘,2001,〈銀行行員的壓力源、工作倦怠與工作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邱繼智,2008,《管理學:建立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優勢四版》,台北縣: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邱敏宜,2009,〈臺灣地區女性消防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國立台北大學。
侯姵如,2007,〈臺北市政府採購人員主管領導型態與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胡馨心,2006,〈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專班碩士論文,臺北:私立世新大學。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56。
許純敏、陳芬苓、葉琇珊合譯,Shirley L. Zimmerman著,1992,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許南雄,2010,《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縣土城市: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段賢陽,2010,〈人格特質、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國軍聯勤南部地區彈藥單位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翁萃芳,2001,〈警察人員之次文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翁源泰,2008,〈臺北市戶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范華榮,2008,〈我國女性軍訓教官人格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洪國哲,2008,〈派出所所長職務範疇、職場意識、家庭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政府警察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張思嘉,2001,婚姻適應過程之探討:以新婚夫妻為例之質性研究。本土心理研究,16,91-133。
張振清,2003,〈領導行為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 以國防部文官體系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張有傳,2007,〈激勵因素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補習班從業人員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張君瑀,2009,〈消防人員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夏誠華,2005,《民國以來的僑務與僑教研究(1912-2004)》,臺北:樂學。
高景彬,2001,〈駐外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海外適應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政府機關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修杰麟,2005,〈臺北市里長工作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郭山林,2006,〈公路監理人員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曾咸超,2008,〈工作滿意與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刑事警察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莫藜藜、王行,1995,〈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兼論家庭政策之規劃(1)〉。國科會計劃編NSC84-2411-H-031-002-H3。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9-51,1995.
彭懷真,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黃其隆,1994,〈臺北市政府所屬公務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感之相關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中興大學。
黃中見,2002,〈角色壓力影響工作滿足過程之研究 以雲林、嘉義縣(市)政府主計室外派人員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
黃建霖,2003,〈國軍已婚女性軍士官工作投入、家庭投入、角色衝突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黃建華,2006,〈調查局調查員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黃筱喻,2007,〈外派人員類型對涉入程度、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國際企業組碩士論文,臺北:私立東吳大學。
黃鳳珠,2007,〈女性軍訓教官母職角色衝突、幸福感和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黃柏鐘,2008,〈夫妻分隔兩地員警的家人關係、婚姻滿意度及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程文宏,2005,〈國道公路警察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項賓和,2002,〈轉換型領導、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臺灣地區電視台新聞記者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葉肅科、董旭英,2002,《社會學概論》,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國樞,1992,〈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運作特徵與、變遷方向及適應問題〉。「1992年家庭與心理衛生國際研討會」主題演講文稿。
僑務委員會,2009,〈僑務統計年報〉,臺北:僑務委員會。
監察院,2004,《我國海外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之定位與功能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刊》,台北:監察院外交及僑務委員會。
榮泰生編譯,Gareth R.Jones, Jennifer M. George著,2009,《管理學》,臺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
蔡翠娥,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蔡宏進,2005,《社會學》,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蔡旭海,2008,〈稅捐稽徵人員工作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閻樹榮,2010,〈僑務委員會駐外人員角色功能及能力之研究:以休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為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陳烈甫,1987,《華僑學與華人學總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陳榮宗,2001,〈壓力管理與因應方式之探究〉,《研習論壇》,第9期:第22-32頁。
陳秀玉,2003,〈人事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倫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富美、利翠珊,2004,〈夫妻的育兒經驗:親職分工與共親職的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7,4,1-28。
陳介英(齊力、林本炫編 ),2005,〈深度訪談在經驗研究地位的反思〉,《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第117-128頁,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鄭雅娟,2001,〈高中已婚女教師家庭壓力、支持系統與婚姻滿意度之關係-兩地雙生涯家庭與一般雙生涯家庭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誌雄,2005,〈警察工作壓力與家庭生活關係之探討—以基隆市警察局為例文獻〉,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繆敏志,2000,《組織變革策略與文化對經理人工作壓力與適應影響之研究》,臺北市 : 揚智文化。
蕭武桐,1988,〈工作壓力的管理〉,《中國行政》,第44 期,頁41-53。
蕭永祥,2006,〈領導風格、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和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國防部文職人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龍冠海,1967,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Adams, J.S. ,1963,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ineq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67, pp.422-436.
Adams, J.L. ,2001, Conceptual Blockbusting:A Guide to Better Ideas, San Francisco: Norton.
Albertson, L.M., and D.N. Kagan. ,1987,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1(1), 69-75.
Alderfer, C.P. ,1969, An Empe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Vol.
4, No. 1, pp.142-175.
Alderfer, C.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Human
needs is organization settings. N.Y.:Free Press.
Atkinson, J. M. ,1988, Copying With Stress At Work Wellingborough: Thorsons Publishers Limited.
Beehr, T.A., & Newman, J.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t analysis, mode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vol.31, pp.665-699.
Benson, H. & R. L. Allen ,1980, How much stress is too muc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58, No.5, pp.86-92.
Borman, W.C., & Motowidlo, S.J. ,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In
N. Schmitt, W.C. Borman, & Associates,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p.71-98.
Campbell, J.P. ,1990,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M.D.
Cooper, Cary L.(ed.) ,1998 ,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Stres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oper, Cary L. & Cartwright, S. ,1994, Healthy mind;healthy organization -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occupational stress. Human Relations, Vol.47, Issue. 4, pp.455-468.
Cooper, Cary L. & Payne, Roy(eds.) ,1980, Current Concerns in Occupational Stress. New York:JohnWiley & Sons.
Cooper, Cary L. & Payne, Roy(eds.) ,1978, Stress at Work.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Cooper, Cary L. & Williams, Stephen(eds.) ,1994, Creating Healthy Work Organization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Dane, F. C. ,1990, Research methods. Pacific Grove, Calif. : Brooks/cole Pub. Co.
Greenberg J. S. and Bluthardt A. ,1996,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Chicago: Brown & Benchmark.Dunnette & L.M. Hough(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687-732. Vol.2, 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Davis, J.& Wilson,S.M. ,2000, Principals’efforts to empower teachers:Effects on teacher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stress. The Clearing House.73,pp.349-353.
Dunn, J.D. and Stephens, E.C. ,1972,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
Manpowe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French, J, and R.L. Kahn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se, 18, 1-47.
French, R. ,1985, Performance Appraisal: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 Kent Wadsworth, Boston, MA.
Fleming, R. Et. A1,1984, Toward o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46, No.4, pp.939-949.
Girdano, D.A., G.S. Everly, and D.E. Dusek ,1990,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tressors In A.Maisel(Ed.),Controlling Sstress and Tension:A Holistic Approach (3rd ed., 131-152),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erzberg, F. ,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ress.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Hellriegel, D., Slocum, J. W. Jr. & Woodman, R. W. ,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 271.
House,J.S. ,1974,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Coronary Hert Disease: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5, 12-27.
Hostrop, R.W., & Associates. ,1990, The Effective School Administrator,
An ETC Publication.
Ivancevich, J.M. and M.T. Matteson ,1980, Controlling Work Stress,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27..
Jamal, M., and Baba, V. V. ,2000, “Job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Canadian managers and nurse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1, 6:454-458.
Katz,d. and R.L. Kahn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Kaplan and Stein ,1984, “Stress,Health and School Teachers: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Professions,” Cambriidge of Journal Education, 10(3), 154-159.
Kallerberg, L. E. ,1977, 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 :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42, pp.124-143.
Kompier M., & Cooper C. ,1999, Preventing Stress,Improving Productivity, New York: Routledge.
Lewis, R. A., & Spanier, G. B. ,1979, Theorizing about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marriage.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D. P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3, 1297-1349.
ManNeil,D.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n J.W.Jones(Ed.), The burnout syndrome. Park Ridge,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ress.
McGrath, J.E. ,1976,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In M.D.D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 1351-1395, Chicago: Rand McNally.
Martin , Schermerhorm, J. R. Jr., ,1983, “Work and nonwork Influence on health: A research agenda using Inability to leave as critical variab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8, pp.650- 659.
Porter,L.V.& E.E. Lawler ,1968, “What Job Attitudes Tell About Motivation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46, No. 1.
Ronen, S. ,1986, Comparative and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N.Y.: John Wiley and Sons.
Robbins, S.P. ,1989, Or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Seven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temational Editions.
Robbins, S.P. ,2000, Or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9th Edi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College..
Schein, E.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ermerhorn,J.R., Hunt, Jr.J.G. & Osborn, R.N. ,1994,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New York:Wiley.
Seashore S. E. and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 18: 346.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teve, M., ,1988,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Theory,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ial practic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York: Holy Wiley & sons,Inc.
W. M. Warner ,1981, Decision Involv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Wisconsin Element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U.S.A.
Wayne, K. Hoy. & Cecil Miskel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3n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Wernimont, P. F. ,1972, A system view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2).
Wolfgang, L. ,2005, Stress management : from basic science to better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7921057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5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宗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子瑤zh_TW
dc.creator (作者) 楊子瑤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Sep-2013 16:05:18 (UTC+8)-
dc.date.available 3-Sep-2013 16:05: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Sep-2013 16:05: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92105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84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92105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外交工作的目的在營造爭取一個有利我們國家人民生存發展的國際環境,內容包含了經貿、金融、教育、文化、科技、農業、醫療、衛生、軍事、環保、觀光、援外、司法互助、國際宣傳、領務、僑務及海外國人急難救助等諸多工作面向。其中僑務駐外人員係以服務海外的僑胞為主,手機要保持24小時的暢通,他們工作的時間相當的長,而且僑務駐外人員因為工作的環境是在外交部的駐外單位下,當外交部與僑務委員會的長官意見有出入時,他們要如何扮演好溝通橋樑的角色;再者,當他們派外在國外時,又是如何維繫家庭關係。研究者藉由本研究能以期瞭解駐外人員在各駐外館處面臨工作壓力時如何調適及家庭關係又是如何去維持,藉此瞭解駐外人員在異鄉堅持奮鬥下去的動力。
本研究所採用的是文獻回顧法及半結構式的訪談兩項研究方法。以僑務委員會曾駐外過人員為受訪對象,共訪談10位受訪者,透過深度訪談僑務駐外人員,彙整僑務駐外人員訪談內容,針對訪談內容加以分析討論,研究發現:(一)在工作領域方面:冷靜思考、果決的判斷力、負責任是影響駐外僑務人員主管領導的重要因素;僑務駐外人員同時接受外交部與僑務委員會的指示,當兩者政策不同時,會形成僑務駐外人員的工作壓力;僑務工作內容是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壓力來源之一;工作夥伴關係良好,會提升僑務駐外人員的工作滿足感;缺少語言、溝通等專業能力亦為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壓力來源之一。(二)家庭關係方面:配偶的支持與僑務工作人員工作家庭間的衝突有正相關性;對家庭採積極投入的態度,對於親子關係有正關聯性;協助配偶建立社交圈與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家庭衝突有負相關性;海外物價高與僑務駐外人員家庭關係有相關性;親友間的互動與僑務駐外人員工作家庭衝突有負相關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2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目的………………………………………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工作壓力相關文獻之探討……………………5
第二節 工作滿足相關文獻之探討……………………14
第三節 工作對家庭之影響……………………………22
第四節 僑務工作演進及發展…………………………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40
第一節 研究方法………………………………………40
第二節 研究架構………………………………………42
第三節 資料收集………………………………………43
第四章 僑務駐外人員工作與家庭……………………46
第一節 海外的村里幹事………………………………46
第二節 僑務駐外人員的家庭關係……………………63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73
第一節 僑務駐外人員的工作領域……………………73
第二節 僑務駐外人員的家庭關係……………………79
第三節 僑務駐外人員工作與家庭之關係……………84
第四節 僑務駐外人員與其他軍公教人員之差異……92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結論……………………………………………96
第二節 建議……………………………………………98
第三節 限制……………………………………………101
參考文獻……………………………………………………102
附錄…………………………………………………………114
zh_TW
dc.format.extent 106369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2105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駐外人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壓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滿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家庭關係zh_TW
dc.title (題名) 駐外人員工作與家庭關係之研究─以僑務委員會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arch of overseas official’s work-family relationship-A case study of Overseas Compatriot Affairs Commission R.O.C(Taiw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隻馬等作,2009,《用愛寫下的外交時光》,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
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王成榮,2004,〈工作與家庭衝突對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
王振廷,2005,〈台北市交通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王恩惠,2006,〈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中央健康保險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樹德科技大學。
田蘊祥,2003,〈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
尤正廷,2005,〈刑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南區、東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外交部,2008,〈統計年報〉,臺北:外交部。
朱明謙,2001,〈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妥協。《臺灣社會學》,1:149-182。
利翠珊,1997,〈婚姻中親密關係的形成與發展〉,《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01-128。
李吉祥,1997,〈我國政府主計部門會計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李淑貞,2000,〈我國國稅稽徵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李良哲,2000,〈維繫婚姻關係因素的成人期差異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13:3:61-87。
李永聖,2002,〈南區國稅局稽徵人員對激勵制度之知覺及其與工作滿足、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杜佩蘭,1999,〈組織承諾、角色衝突與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主計處外派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何劍訓,2006,〈警察分局長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東縣警察局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國立臺東大學。
宋國鵬,2006,〈國民小學導師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李東海等執筆,高信、張希哲編,1997,《華僑史論集》,臺北市:華僑協會總會。
林立曼,2001,〈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林素貞,2006,〈外派人員之女性配偶跟隨移居與否之抉擇歷程與考量因素〉,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私立輔仁大學。
易義勝,2002,〈公部門員工向上政治行為與工作滿足感之關係──以高雄市政府公車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吳秉恩,1986,《管理學》。台北:翰蘆圖書出版社。
吳定,199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順達。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1996,《行政學(一)》(修訂三版),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榮福,2001,〈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教所初等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台南:國立台南大學。
吳晨妤,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吳美鳳,2008,〈工作家庭衝突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吳福輝,2008,〈考試院及所屬機關公務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吳芝儀、李奉儒譯,Michael Quinn Patton原著(2008),《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國銘,2001,〈銀行行員的壓力源、工作倦怠與工作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邱繼智,2008,《管理學:建立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優勢四版》,台北縣: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邱敏宜,2009,〈臺灣地區女性消防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國立台北大學。
侯姵如,2007,〈臺北市政府採購人員主管領導型態與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胡馨心,2006,〈組織變革知覺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專班碩士論文,臺北:私立世新大學。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56。
許純敏、陳芬苓、葉琇珊合譯,Shirley L. Zimmerman著,1992,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許南雄,2010,《人力資源管理》,臺北縣土城市: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段賢陽,2010,〈人格特質、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國軍聯勤南部地區彈藥單位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翁萃芳,2001,〈警察人員之次文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翁源泰,2008,〈臺北市戶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范華榮,2008,〈我國女性軍訓教官人格特質、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洪國哲,2008,〈派出所所長職務範疇、職場意識、家庭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政府警察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張思嘉,2001,婚姻適應過程之探討:以新婚夫妻為例之質性研究。本土心理研究,16,91-133。
張振清,2003,〈領導行為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 以國防部文官體系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張有傳,2007,〈激勵因素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補習班從業人員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張君瑀,2009,〈消防人員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夏誠華,2005,《民國以來的僑務與僑教研究(1912-2004)》,臺北:樂學。
高景彬,2001,〈駐外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海外適應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政府機關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修杰麟,2005,〈臺北市里長工作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郭山林,2006,〈公路監理人員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曾咸超,2008,〈工作滿意與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刑事警察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莫藜藜、王行,1995,〈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兼論家庭政策之規劃(1)〉。國科會計劃編NSC84-2411-H-031-002-H3。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9-51,1995.
彭懷真,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黃其隆,1994,〈臺北市政府所屬公務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感之相關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中興大學。
黃中見,2002,〈角色壓力影響工作滿足過程之研究 以雲林、嘉義縣(市)政府主計室外派人員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
黃建霖,2003,〈國軍已婚女性軍士官工作投入、家庭投入、角色衝突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黃建華,2006,〈調查局調查員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黃筱喻,2007,〈外派人員類型對涉入程度、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國際企業組碩士論文,臺北:私立東吳大學。
黃鳳珠,2007,〈女性軍訓教官母職角色衝突、幸福感和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黃柏鐘,2008,〈夫妻分隔兩地員警的家人關係、婚姻滿意度及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程文宏,2005,〈國道公路警察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項賓和,2002,〈轉換型領導、內外控取向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臺灣地區電視台新聞記者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葉肅科、董旭英,2002,《社會學概論》,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國樞,1992,〈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運作特徵與、變遷方向及適應問題〉。「1992年家庭與心理衛生國際研討會」主題演講文稿。
僑務委員會,2009,〈僑務統計年報〉,臺北:僑務委員會。
監察院,2004,《我國海外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之定位與功能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刊》,台北:監察院外交及僑務委員會。
榮泰生編譯,Gareth R.Jones, Jennifer M. George著,2009,《管理學》,臺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
蔡翠娥,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蔡宏進,2005,《社會學》,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蔡旭海,2008,〈稅捐稽徵人員工作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離職傾向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閻樹榮,2010,〈僑務委員會駐外人員角色功能及能力之研究:以休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為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陳烈甫,1987,《華僑學與華人學總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陳榮宗,2001,〈壓力管理與因應方式之探究〉,《研習論壇》,第9期:第22-32頁。
陳秀玉,2003,〈人事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倫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富美、利翠珊,2004,〈夫妻的育兒經驗:親職分工與共親職的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7,4,1-28。
陳介英(齊力、林本炫編 ),2005,〈深度訪談在經驗研究地位的反思〉,《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第117-128頁,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鄭雅娟,2001,〈高中已婚女教師家庭壓力、支持系統與婚姻滿意度之關係-兩地雙生涯家庭與一般雙生涯家庭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誌雄,2005,〈警察工作壓力與家庭生活關係之探討—以基隆市警察局為例文獻〉,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繆敏志,2000,《組織變革策略與文化對經理人工作壓力與適應影響之研究》,臺北市 : 揚智文化。
蕭武桐,1988,〈工作壓力的管理〉,《中國行政》,第44 期,頁41-53。
蕭永祥,2006,〈領導風格、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和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國防部文職人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龍冠海,1967,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Adams, J.S. ,1963,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ineq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67, pp.422-436.
Adams, J.L. ,2001, Conceptual Blockbusting:A Guide to Better Ideas, San Francisco: Norton.
Albertson, L.M., and D.N. Kagan. ,1987,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1(1), 69-75.
Alderfer, C.P. ,1969, An Emperical Test of A New Theory of Human
Nee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Vol.
4, No. 1, pp.142-175.
Alderfer, C.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Human
needs is organization settings. N.Y.:Free Press.
Atkinson, J. M. ,1988, Copying With Stress At Work Wellingborough: Thorsons Publishers Limited.
Beehr, T.A., & Newman, J.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t analysis, mode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vol.31, pp.665-699.
Benson, H. & R. L. Allen ,1980, How much stress is too muc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58, No.5, pp.86-92.
Borman, W.C., & Motowidlo, S.J. ,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In
N. Schmitt, W.C. Borman, & Associates,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p.71-98.
Campbell, J.P. ,1990,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M.D.
Cooper, Cary L.(ed.) ,1998 ,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Stres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oper, Cary L. & Cartwright, S. ,1994, Healthy mind;healthy organization -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occupational stress. Human Relations, Vol.47, Issue. 4, pp.455-468.
Cooper, Cary L. & Payne, Roy(eds.) ,1980, Current Concerns in Occupational Stress. New York:JohnWiley & Sons.
Cooper, Cary L. & Payne, Roy(eds.) ,1978, Stress at Work.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Cooper, Cary L. & Williams, Stephen(eds.) ,1994, Creating Healthy Work Organization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Dane, F. C. ,1990, Research methods. Pacific Grove, Calif. : Brooks/cole Pub. Co.
Greenberg J. S. and Bluthardt A. ,1996,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Chicago: Brown & Benchmark.Dunnette & L.M. Hough(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687-732. Vol.2, 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Davis, J.& Wilson,S.M. ,2000, Principals’efforts to empower teachers:Effects on teacher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stress. The Clearing House.73,pp.349-353.
Dunn, J.D. and Stephens, E.C. ,1972,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
Manpowe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French, J, and R.L. Kahn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se, 18, 1-47.
French, R. ,1985, Performance Appraisal: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 Kent Wadsworth, Boston, MA.
Fleming, R. Et. A1,1984, Toward o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46, No.4, pp.939-949.
Girdano, D.A., G.S. Everly, and D.E. Dusek ,1990,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tressors In A.Maisel(Ed.),Controlling Sstress and Tension:A Holistic Approach (3rd ed., 131-152),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erzberg, F. ,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ress.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Hellriegel, D., Slocum, J. W. Jr. & Woodman, R. W. ,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 271.
House,J.S. ,1974,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Coronary Hert Disease: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5, 12-27.
Hostrop, R.W., & Associates. ,1990, The Effective School Administrator,
An ETC Publication.
Ivancevich, J.M. and M.T. Matteson ,1980, Controlling Work Stress,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27..
Jamal, M., and Baba, V. V. ,2000, “Job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Canadian managers and nurse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1, 6:454-458.
Katz,d. and R.L. Kahn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Kaplan and Stein ,1984, “Stress,Health and School Teachers: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Professions,” Cambriidge of Journal Education, 10(3), 154-159.
Kallerberg, L. E. ,1977, Work Values and Job Rewards :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42, pp.124-143.
Kompier M., & Cooper C. ,1999, Preventing Stress,Improving Productivity, New York: Routledge.
Lewis, R. A., & Spanier, G. B. ,1979, Theorizing about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marriage.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M.D. P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3, 1297-1349.
ManNeil,D.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n J.W.Jones(Ed.), The burnout syndrome. Park Ridge,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ress.
McGrath, J.E. ,1976,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In M.D.Dunnette(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 1351-1395, Chicago: Rand McNally.
Martin , Schermerhorm, J. R. Jr., ,1983, “Work and nonwork Influence on health: A research agenda using Inability to leave as critical variab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8, pp.650- 659.
Porter,L.V.& E.E. Lawler ,1968, “What Job Attitudes Tell About Motivation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46, No. 1.
Ronen, S. ,1986, Comparative and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N.Y.: John Wiley and Sons.
Robbins, S.P. ,1989, Or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Seven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temational Editions.
Robbins, S.P. ,2000, Or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9th Edi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College..
Schein, E.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chermerhorn,J.R., Hunt, Jr.J.G. & Osborn, R.N. ,1994,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New York:Wiley.
Seashore S. E. and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 18: 346.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teve, M., ,1988,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Theory,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ial practic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York: Holy Wiley & sons,Inc.
W. M. Warner ,1981, Decision Involv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Wisconsin Elementary Schools.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U.S.A.
Wayne, K. Hoy. & Cecil Miskel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3n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Wernimont, P. F. ,1972, A system view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2).
Wolfgang, L. ,2005, Stress management : from basic science to better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