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商業犯罪風險管理與保險之研究 作者 林希鴻
Lin, Hsi Hung貢獻者 林建智
林希鴻
Lin, Hsi Hung關鍵詞 商業犯罪保險
犯罪風險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4-Sep-2013 14:59:21 (UTC+8) 摘要 犯罪風險是每個公司都會面臨到的風險,犯罪風險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比其他可保的危險事故所造成的損失來得多。在美國,犯罪所造成的總損失,一年大概超過500億美元,根據美國ACFE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 的一項研究報導發現,平均每一公司因員工不誠實案件所生的損失將侵蝕全年銷售總額(annual sales) 約6%。在台灣,2003年10月發生理律法律事務所員工盜賣客戶公司股票事件,損失達美金1億元,2006年10月12日,達方電子驚爆公司財務處出納人員趁財務經理外出之際,竊取授權密碼及金鑰,透過電子網路銀行轉帳方式陸續匯出至多個人頭帳戶竊取公司現金高達新台幣5633萬元。且近年來,新興的網路犯罪,也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網路犯罪使英國公司平均1年損失210億英鎊。因此,公司當然希望能透過保險方式,來保障這些人為禍害所致之財產損失,為了公司之需求,市場就發展出「商業犯罪保險」。本文先探討企業面對商業犯罪風險應如何進行風險管理;接續介紹商業犯罪保險。再者,討論公司對於公司員工的犯罪行為是否應負擔刑事責任,此一部分美國與我國規定並不相同,進一步研究是否對於商業犯罪保險之發展有所影響。最後,針對現行市售商業犯罪保險之保單條款予以分析比較,並區分員工誠實保證保險及商業犯罪保險之差異,比較兩者優劣,從而提出相關的建議,俾使我國商業犯罪保險制度及公司經營更趨健全與完整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一) 書籍 1.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初版。2. 沈大白,企業風險管理,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初版。3. 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4.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自版,1987年再版。5.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自版,2008年1月增訂10版。6. 林東茂,刑法綜覽,一品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6版。7.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自版,1987年修正8版。8. 施文森,汽車保險,國泰產物保險公司,1991年6月初版。9.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理論與實務,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6版。10. 許文彥,保險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初版。11. 陳子平,刑法總論,自版,2008年9月增修版。12. 陳振金,風險管理(危險管理),自版,2009年8月初版。13. 陳彩稚,保險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增訂2版。14. 陳彩稚,財產與責任保險,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15. 陳雲中,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務,自版,2007年9月修訂8版。16. 葉啟洲,保險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7. 黃立,民法債篇總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1月修正3版。18. 黃仲夫,刑法精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月修訂2版。19. 黃榮堅,基礎型法學(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修訂3版。20. 楊誠對,意外保險—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修訂8版。21. 鄧家駒,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版。22. 鄧家駒,危險管理,中華電視公司,2006年2月初版。23. 劉宗榮,新保險法,自版,2007年1月初版。24. 鄭玉波,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修訂7版。25. 鄭燦堂,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10月2版。26. 鄭鎮樑,保險學原理—精華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10月2版。(二) 期刊1. 江朝國,後SAR時代中小企業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工安環保報導第16期,2003年8月。2. 江朝國,企業經營危險與保險,月旦法學雜誌第32期,1998年1月。3. 江朝國,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之不法行為,台灣法學雜誌第110期,2008年8月15日。4. 江朝國,論損失發現期間在我國司法實務之走向,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5. 林志潔,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美國刑法之觀察與評析,律師雜誌第333期,2007年6月。6. 施文森,論通知義務,法學叢刊第133期,1989年1月。7. 馬秀如,內部控制之延伸—風險管理,會計研究月刊第238期,2005年9月。8. 葉啟洲,論保險事故發生後之通知義務,法律評論第65卷總期1334期,1999年6月1日。9. 葉啟洲,汽車保險中之報警義務與內容控制,月旦法學雜誌第26期,1997年7月。10. 葉啟洲,商業主體間定型化保險契約之內容控制,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2011年2月。11.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最新實務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12. 廖世昌,解析保證保險,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13. 蔡惠芳,組織犯罪與組織體罪責,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一期,2000年11月。(三) 研究報告暨學位論文等1. 古佩玉,員工誠實保證保險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2. 徐子文,企業安全暨風險管理策略之研究—台北101大樓個案分析,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風險管理組碩士論文,2007年7月。3. 郭瑜芳,美國司法部以緩起訴協議(DPA)與不起訴協議(NPA)處理企業犯罪之經驗及啟示,出國報告,2010年9月15日。4. 曾國揚,現金保險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1月。5. 黃嘉烈,企業犯罪—以缺陷商品刑事責任為中心,台灣基隆地方法院80年度研究報告。6. 普華永道公司,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Global Economic Crime Survey),2009年。7. 蔡碧玉,企業犯罪及其刑事責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8. 劉信彰,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論文,2005年7月。(四) 新聞報導1. 中央社,網路犯罪多 英年損270億鎊,中時電子報,2011年2月18日。2. 邱金蘭,犯罪保險 企業防彈衣,經濟日報,2008年2月21日。3. 賀乙舜,理律資深法務員 監守自盜30億,TVBS新聞,2003年10月15日。4. 楊筱筠,商業犯罪保險 正夯,中時電子報,2010年8月23日。5. 詹惠珠,企業要聞,經濟日報 A11版,2006年10月12日。(五) 網站1.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2.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http://www.tii.org.tw/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3. 普華永道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 http://www.pwc.com/gx/en/index.jhtml?ld=no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二、 英文部分(一) 書籍1. Bernard L. Webb, Stephen Horn II, Arthur L. Flitner, Commercial Insurance, Malvern, Pa. : Insurance Institute of America, (2nd ed. 1990).2. C. Arthur Williams, Michael L. Smith, Peter C. Young,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Mcgraw-Hill College, (7th ed. 1995).3. Cole Stephen Kain & Lana M. Glovach, Annotated Commercial Crime Policy,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nd 2006).4. Emmett. J. Vaughan & Therese M. Vaughan, Fundamentals of Risk and Insurance, Hoboken, N.J. : J. Wiley & Sons, (9th ed. 2003).5. George E. Rejda,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Boston, Mass. : Pearson/Addison Wesley, (10th ed. 2008).6. James S. Trieschmann et al., Commercial Property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Malvern, Pa. :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PCU, (4th ed. 1994).7. K.H Spencer Pickett& Jennifer Pickett, Financial Crime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 : J. Wiley, (2002).(二) 期刊1. Andrew Weissman & David Newman, Rethinking Criminal Corporate Liability, 82 Ind. L.J. 411 (2007).2. Benjamin M. Greenblum, What Happens to a Prosecution Deferred? Judicial Oversight of Corporate 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s, 105 Colum. L. Rev. 1863 (2005).3. Chris W. Sanchirico, Detection Avoidance, 81 N.Y.U. L. Rev. 1331 (2006).4. Daniel R. Fischel & Alan O. Sykes, Corporate Crime, 25 J. Legal Stud. 319 (1996).5. Elizabeth K. Ainslie, Indicting Corporations Revisited: Lessons of the Arthur Andersen Prosecution, 43 Am. Crim. L. Rev. 107 (2006).6. Miriam Hechler Baer, Insuring Corporate Crime, 83 Ind. L.J. 1035 (2008). 7. Neal Kumar Katyal, Deterrence’s Difficulty, 95 Mich. L. Rev. 2385 (1997).8. Pat Magarick & Ken Brownlee, Casualty, Fire, and Marine Investigation Checklists, CFMIC § 24:1 (7th ed. 2008).9. Richard A. Bierschbach & Alex Stein, Overenforcement, 93 Geo. L.J. 1743 (2005).10. Samuel W. Buell, The Blaming Function of Entity Criminal Liability, 81 Ind. L.J. 473 (2006).11. V.S. Khanna,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What Purpose Does it Serve? 109 HARV.L.REV.1477 (1996).12. William Leinheiser & Beverly M. Wolff, Risky Business and The Business of Risks Anatomy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SH042 ALI-ABA 147 (2003).(三) 判決1. Lynch Properties, Inc. v. Potomac Insurance Co. , 962 F. Supp. 956 (N.D. Tex. 1996).2. New York Central & Hudson River Railroad Co. v. United States, 212 U.S. 481 (1909).3. Patrick Schaumburg Autos., Inc. v. Hanover Ins. Co., 452 F. Supp. 2d 857 (N.D. Ill. 2006).4. United States v. Stein, 440 F. Supp. 2d 315 (S.D.N.Y 2006). (四) 其他1. Russell Mokhiber, Crime without Conviction: The Rise of Deferred and Non Prosecution Agreement (2005), available at http://corporatecrimereporter.com/deferredreport.htm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2. Larry D. Thompson, Thompson Memorandum (2003), available at http://www.justice.gov/dag/cftf/corporate_guidelines.htm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3. Paul J. McNulty, McNulty Memorandum (2006), available atwww.justice.gov/dag/speeches/2006/mcnulty_memo.pdf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96358002
99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35800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建智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希鴻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 Hsi Hung 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希鴻 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Hsi Hung en_US dc.date (日期) 2010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Sep-2013 14:59:21 (UTC+8) - dc.date.available 4-Sep-2013 14:59:21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Sep-2013 14:59:21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358002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039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358002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犯罪風險是每個公司都會面臨到的風險,犯罪風險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比其他可保的危險事故所造成的損失來得多。在美國,犯罪所造成的總損失,一年大概超過500億美元,根據美國ACFE (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 的一項研究報導發現,平均每一公司因員工不誠實案件所生的損失將侵蝕全年銷售總額(annual sales) 約6%。在台灣,2003年10月發生理律法律事務所員工盜賣客戶公司股票事件,損失達美金1億元,2006年10月12日,達方電子驚爆公司財務處出納人員趁財務經理外出之際,竊取授權密碼及金鑰,透過電子網路銀行轉帳方式陸續匯出至多個人頭帳戶竊取公司現金高達新台幣5633萬元。且近年來,新興的網路犯罪,也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網路犯罪使英國公司平均1年損失210億英鎊。因此,公司當然希望能透過保險方式,來保障這些人為禍害所致之財產損失,為了公司之需求,市場就發展出「商業犯罪保險」。本文先探討企業面對商業犯罪風險應如何進行風險管理;接續介紹商業犯罪保險。再者,討論公司對於公司員工的犯罪行為是否應負擔刑事責任,此一部分美國與我國規定並不相同,進一步研究是否對於商業犯罪保險之發展有所影響。最後,針對現行市售商業犯罪保險之保單條款予以分析比較,並區分員工誠實保證保險及商業犯罪保險之差異,比較兩者優劣,從而提出相關的建議,俾使我國商業犯罪保險制度及公司經營更趨健全與完整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第二節 研究方法 2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第二章 商業犯罪風險之風險管理 4第一節 風險管理概論 4第一項 風險(Risk)之意義 4第二項 風險管理 8第二節 企業風險管理 15第一項 企業風險種類 16第二項 企業犯罪風險 17第三項 企業風險管理 24第三節 商業犯罪風險之風險管理 27第一項 企業安全管理 28第二項 商業犯罪保險於企業風險管理之功能 31第三章 商業犯罪保險概論 36第一節 犯罪保險之概述 36第二節 犯罪保險之特色 37第三節 商業犯罪保險的歷史與發展沿革 45第四章 公司刑事責任之探討與其對商業犯罪保險之影響 50第一節 公司刑事責任 50第一項 美國 50第二項 台灣 56第二節 企業刑事責任所引起之相關問題—以美國為例 59第一項 美國追訴企業犯罪之現況 59第二項 企業刑事責任所引起之問題 63第三節 Miriam Hechler Baer教授的改革方案—採納民事責任搭配保險系統 72第四節 美國制度給台灣的反思 75第五章 商業犯罪保險保單條款評析與商品比較 78第一節 商業犯罪保險保單條款評析 78第一項 承保事項 78第二項 不保事項 85第三項 損失發現期間條款 89第四項 報警處理條款 95第五項 詐欺之理賠申請條款 99第二節 與其他市售商業犯罪保險保單之比較分析 99第一項 承保事項 100第二項 不保事項 102第三節 與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之比較分析 103第一項 被保險人 104第二項 承保主體範圍及承保區域 105第三項 提起訴訟之義務 107第四項 保單效力 107第五項 損失認定 108第六項 保險限額 110第七項 小結 110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2第一節 結論 112第二節 建議 117附錄 119參考文獻 159 zh_TW dc.format.extent 2727792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358002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商業犯罪保險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犯罪風險 zh_TW dc.title (題名) 商業犯罪風險管理與保險之研究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一) 書籍 1.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初版。2. 沈大白,企業風險管理,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初版。3. 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4.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自版,1987年再版。5.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自版,2008年1月增訂10版。6. 林東茂,刑法綜覽,一品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6版。7.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自版,1987年修正8版。8. 施文森,汽車保險,國泰產物保險公司,1991年6月初版。9. 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理論與實務,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6版。10. 許文彥,保險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初版。11. 陳子平,刑法總論,自版,2008年9月增修版。12. 陳振金,風險管理(危險管理),自版,2009年8月初版。13. 陳彩稚,保險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增訂2版。14. 陳彩稚,財產與責任保險,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15. 陳雲中,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務,自版,2007年9月修訂8版。16. 葉啟洲,保險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7. 黃立,民法債篇總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1月修正3版。18. 黃仲夫,刑法精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月修訂2版。19. 黃榮堅,基礎型法學(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修訂3版。20. 楊誠對,意外保險—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修訂8版。21. 鄧家駒,風險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版。22. 鄧家駒,危險管理,中華電視公司,2006年2月初版。23. 劉宗榮,新保險法,自版,2007年1月初版。24. 鄭玉波,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修訂7版。25. 鄭燦堂,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10月2版。26. 鄭鎮樑,保險學原理—精華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10月2版。(二) 期刊1. 江朝國,後SAR時代中小企業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工安環保報導第16期,2003年8月。2. 江朝國,企業經營危險與保險,月旦法學雜誌第32期,1998年1月。3. 江朝國,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之不法行為,台灣法學雜誌第110期,2008年8月15日。4. 江朝國,論損失發現期間在我國司法實務之走向,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5. 林志潔,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美國刑法之觀察與評析,律師雜誌第333期,2007年6月。6. 施文森,論通知義務,法學叢刊第133期,1989年1月。7. 馬秀如,內部控制之延伸—風險管理,會計研究月刊第238期,2005年9月。8. 葉啟洲,論保險事故發生後之通知義務,法律評論第65卷總期1334期,1999年6月1日。9. 葉啟洲,汽車保險中之報警義務與內容控制,月旦法學雜誌第26期,1997年7月。10. 葉啟洲,商業主體間定型化保險契約之內容控制,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2011年2月。11.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最新實務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12. 廖世昌,解析保證保險,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13. 蔡惠芳,組織犯罪與組織體罪責,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一期,2000年11月。(三) 研究報告暨學位論文等1. 古佩玉,員工誠實保證保險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2. 徐子文,企業安全暨風險管理策略之研究—台北101大樓個案分析,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風險管理組碩士論文,2007年7月。3. 郭瑜芳,美國司法部以緩起訴協議(DPA)與不起訴協議(NPA)處理企業犯罪之經驗及啟示,出國報告,2010年9月15日。4. 曾國揚,現金保險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1月。5. 黃嘉烈,企業犯罪—以缺陷商品刑事責任為中心,台灣基隆地方法院80年度研究報告。6. 普華永道公司,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Global Economic Crime Survey),2009年。7. 蔡碧玉,企業犯罪及其刑事責任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8. 劉信彰,員工誠實保證保險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論文,2005年7月。(四) 新聞報導1. 中央社,網路犯罪多 英年損270億鎊,中時電子報,2011年2月18日。2. 邱金蘭,犯罪保險 企業防彈衣,經濟日報,2008年2月21日。3. 賀乙舜,理律資深法務員 監守自盜30億,TVBS新聞,2003年10月15日。4. 楊筱筠,商業犯罪保險 正夯,中時電子報,2010年8月23日。5. 詹惠珠,企業要聞,經濟日報 A11版,2006年10月12日。(五) 網站1.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2.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http://www.tii.org.tw/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3. 普華永道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 http://www.pwc.com/gx/en/index.jhtml?ld=no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二、 英文部分(一) 書籍1. Bernard L. Webb, Stephen Horn II, Arthur L. Flitner, Commercial Insurance, Malvern, Pa. : Insurance Institute of America, (2nd ed. 1990).2. C. Arthur Williams, Michael L. Smith, Peter C. Young,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Mcgraw-Hill College, (7th ed. 1995).3. Cole Stephen Kain & Lana M. Glovach, Annotated Commercial Crime Policy,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nd 2006).4. Emmett. J. Vaughan & Therese M. Vaughan, Fundamentals of Risk and Insurance, Hoboken, N.J. : J. Wiley & Sons, (9th ed. 2003).5. George E. Rejda, Principles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Boston, Mass. : Pearson/Addison Wesley, (10th ed. 2008).6. James S. Trieschmann et al., Commercial Property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Malvern, Pa. :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PCU, (4th ed. 1994).7. K.H Spencer Pickett& Jennifer Pickett, Financial Crime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New York : J. Wiley, (2002).(二) 期刊1. Andrew Weissman & David Newman, Rethinking Criminal Corporate Liability, 82 Ind. L.J. 411 (2007).2. Benjamin M. Greenblum, What Happens to a Prosecution Deferred? Judicial Oversight of Corporate 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s, 105 Colum. L. Rev. 1863 (2005).3. Chris W. Sanchirico, Detection Avoidance, 81 N.Y.U. L. Rev. 1331 (2006).4. Daniel R. Fischel & Alan O. Sykes, Corporate Crime, 25 J. Legal Stud. 319 (1996).5. Elizabeth K. Ainslie, Indicting Corporations Revisited: Lessons of the Arthur Andersen Prosecution, 43 Am. Crim. L. Rev. 107 (2006).6. Miriam Hechler Baer, Insuring Corporate Crime, 83 Ind. L.J. 1035 (2008). 7. Neal Kumar Katyal, Deterrence’s Difficulty, 95 Mich. L. Rev. 2385 (1997).8. Pat Magarick & Ken Brownlee, Casualty, Fire, and Marine Investigation Checklists, CFMIC § 24:1 (7th ed. 2008).9. Richard A. Bierschbach & Alex Stein, Overenforcement, 93 Geo. L.J. 1743 (2005).10. Samuel W. Buell, The Blaming Function of Entity Criminal Liability, 81 Ind. L.J. 473 (2006).11. V.S. Khanna,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What Purpose Does it Serve? 109 HARV.L.REV.1477 (1996).12. William Leinheiser & Beverly M. Wolff, Risky Business and The Business of Risks Anatomy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SH042 ALI-ABA 147 (2003).(三) 判決1. Lynch Properties, Inc. v. Potomac Insurance Co. , 962 F. Supp. 956 (N.D. Tex. 1996).2. New York Central & Hudson River Railroad Co. v. United States, 212 U.S. 481 (1909).3. Patrick Schaumburg Autos., Inc. v. Hanover Ins. Co., 452 F. Supp. 2d 857 (N.D. Ill. 2006).4. United States v. Stein, 440 F. Supp. 2d 315 (S.D.N.Y 2006). (四) 其他1. Russell Mokhiber, Crime without Conviction: The Rise of Deferred and Non Prosecution Agreement (2005), available at http://corporatecrimereporter.com/deferredreport.htm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2. Larry D. Thompson, Thompson Memorandum (2003), available at http://www.justice.gov/dag/cftf/corporate_guidelines.htm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3. Paul J. McNulty, McNulty Memorandum (2006), available atwww.justice.gov/dag/speeches/2006/mcnulty_memo.pdf , latest visited on 2011/7/10.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