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巨獸》之電影製片製作管理技術報告
Production management report for the execution of the film“ Once upon a time in kinmen”
作者 林妤珊
貢獻者 關尚仁
林妤珊
關鍵詞 心戰喊話
短片拍攝
電影
製作管理
製片人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14:33 (UTC+8)
摘要 本個案《巨獸》為一30分鐘長的劇情短片,是為因應文建會「敘事短片攝製獎助」對於原創性與攝製能力的要求而企劃的製作案。故事背景設定在民國53年--「八二三炮戰」結束六年後,以持續於金門、廈門兩地間展開的心戰喊話為題材,是首部以金門地區「播音牆」為主題的短片。

  本報告撰寫人以親身參與方式首次擔任製片,實際投入《巨獸》一案從開發企劃、前製期、製作期到後製期的各項製片工作與決策中。在面對預算不足以及拍攝時間有限的壓力下,如何節省時間和金錢但不犧牲影片質感,就必須制定有效的策略和妥善地規劃來加以因應,並對各項製作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因此本個案嘗試從電影產製流程中著手導入製作管理的概念來提升效率及維持品質,建立學生與專業製作團隊的成功合作模式,並將實作經驗提出檢討與建議。

  實際操作結果發現,本片在影像品質、演員演出、場景設定和美術表現各方面都符合預設的製作標準,意即本片確有落實對於製作品質的控管。然而就製作成本、拍攝時間與進度的掌控來看,則未達成預定目標。進一步探究原因,本片在製片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導致影片前後製作流程無法產生順暢的扣連,不斷回頭銜接上下環節導致時間未能有效控管,而意外狀況頻仍除了造成預算控管失當,也突顯影片拍攝的高度變動性以及事前準備的不足。

  因此這樣的經驗得以發現,製片的工作不能徒具理念,也應具備專業的知識,對整體流程有全知性的視野,同時也必須時時刻刻切換至不同對象或單位的立場,經由不厭其煩的溝通協調,將管理化為實際的互動,才能有效地落實製作管理的概念。此外,製片更應回歸到劇本發想階段推行「產銷一體」的概念,尋求目標觀眾與開發劇本賣點,同時審慎評估題材的拍攝時機,是否可與社會議題或潮流接軌,從中思考行銷的著眼點與可製造的新聞話題,則更有助於行銷宣傳的推展。
參考文獻 王承豪譯(1999)。Joseph O’Connor, Ian McDermott合著。《系統思考實用手冊》。台北縣新店市:世茂。
王瑋、黃克義譯(1992)。Edward Pincus, Steven Ascher著。《電影製作手册》。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周黎明(2005)。《透視好萊塢:電影經營的奧妙》。台北:亞太圖書。
李天鐸、劉現成編著(2009)。《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華語電影製片實務指南》。台北市:新聞局。
李惠仁(2009)。《紀錄片:睜開左眼》。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作品創作報告。
李天鐸編(2005)。《全球華語電影創作人暨製片論壇紀事錄》。台南縣永康市:崑山科技大學。
李友錚(2003)。《作業管理:創造競爭優勢》。新竹市:李友錚出版。
李祐寧(2000)。《如何拍攝電影》。台北市:商周。
林建煌譯(2006)。Stephen P. Robbins, David A. DeCenzo著。《現代管理學》。台北:台北培生教育。
祝文君(2002)。《美麗時光:張作驥及其獨立製片》。台北:影響電影雜誌社。
郭東益(2004)。〈以製片角度談電影產製:從好萊塢製片人與美國商業電影
談起〉,《傳播與管理研究》,4-1: 85-112。
陳炳宏、王泰俐(2003)。〈媒介內容產製與流程管理〉,彭芸、關尚仁(編)《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頁57-111。台北:雙葉書局。
張靚蓓編著(2002)。《十年一覺電影夢》。台北:時報文化。
陳怡芬譯(1995)。Philip Crosby著。《不流淚的品管》。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陳生民(1994)。《有效的品質管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陳生民(1991)。《如何管理品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梁一鳳編(n.d.)。《製片班:隨堂筆記》。中華民國電影年執行委員會。
葉如芬、吳凡(2007)。《電影○製片》。台北:書林。
黃治偉(2006)。《數位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報告-以民視製作「數位新生活」為例》。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碩士技術報告。
傅和彥譯(1999)。Willian J. Stevenson著。《生產管理》。台北縣三重市:前程企管。
趙大同(2003)。《數位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報告──以民視製作「迎接每一天」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技術報告。
劉志遠譯(2005)。彼德‧杜拉克著。《五維管理:卓越經理人的第一本書》。台北縣中和市:百善書房。
劉秋枝譯(1999)。Louis E. Schultz著。《品質群像:向大師學習》。台北:寂天文化。
關尚仁(1999)。〈廣電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廣播與電視》,14:1-2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5453006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453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關尚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妤珊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妤珊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Sep-2013 16:14:33 (UTC+8)-
dc.date.available 4-Sep-2013 16:14: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14: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453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3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4530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個案《巨獸》為一30分鐘長的劇情短片,是為因應文建會「敘事短片攝製獎助」對於原創性與攝製能力的要求而企劃的製作案。故事背景設定在民國53年--「八二三炮戰」結束六年後,以持續於金門、廈門兩地間展開的心戰喊話為題材,是首部以金門地區「播音牆」為主題的短片。

  本報告撰寫人以親身參與方式首次擔任製片,實際投入《巨獸》一案從開發企劃、前製期、製作期到後製期的各項製片工作與決策中。在面對預算不足以及拍攝時間有限的壓力下,如何節省時間和金錢但不犧牲影片質感,就必須制定有效的策略和妥善地規劃來加以因應,並對各項製作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因此本個案嘗試從電影產製流程中著手導入製作管理的概念來提升效率及維持品質,建立學生與專業製作團隊的成功合作模式,並將實作經驗提出檢討與建議。

  實際操作結果發現,本片在影像品質、演員演出、場景設定和美術表現各方面都符合預設的製作標準,意即本片確有落實對於製作品質的控管。然而就製作成本、拍攝時間與進度的掌控來看,則未達成預定目標。進一步探究原因,本片在製片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導致影片前後製作流程無法產生順暢的扣連,不斷回頭銜接上下環節導致時間未能有效控管,而意外狀況頻仍除了造成預算控管失當,也突顯影片拍攝的高度變動性以及事前準備的不足。

  因此這樣的經驗得以發現,製片的工作不能徒具理念,也應具備專業的知識,對整體流程有全知性的視野,同時也必須時時刻刻切換至不同對象或單位的立場,經由不厭其煩的溝通協調,將管理化為實際的互動,才能有效地落實製作管理的概念。此外,製片更應回歸到劇本發想階段推行「產銷一體」的概念,尋求目標觀眾與開發劇本賣點,同時審慎評估題材的拍攝時機,是否可與社會議題或潮流接軌,從中思考行銷的著眼點與可製造的新聞話題,則更有助於行銷宣傳的推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製作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電影製片人的角色與任務…………………………………………5
  第三節 製作管理……………………………………………………………7
  第四節 報告架構說明………………………………………………………17
第二章 企劃理念………………………………………………………………18
  第一節 劇本企劃……………………………………………………………18
  第二節 劇本分析……………………………………………………………24
  第三節 籌資與行銷計畫……………………………………………………29
第三章  製作管理實務探討…………………………………………………34
  第一節 資金管理……………………………………………………………34
  第二節 人力資源管理………………………………………………………41
  第三節 危機處理……………………………………………………………48
第四章  結論…………………………………………………………………52
  第一節 影片製作之限制與檢討……………………………………………52
  第二節 成品討論……………………………………………………………55
  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58
參考文獻……………………………………………………………………………61


圖表目錄
表一  《巨獸》田野調查初訪名單……………………………………………19
表二 《巨獸》製作經費概算表………………………………………………29
表三 籌資基金會名單與預算分配…………………………………………31
表四  《巨獸》預算表…………………………………………………………35
表五  《巨獸》製作經費結算表………………………………………………38
表六  《巨獸》劇組人員編制…………………………………………………43

圖一  《巨獸》前製期流程圖…………………………………………………9
圖二  《巨獸》製作期流程圖…………………………………………………10
圖三  《巨獸》後製期流程圖………………………………………………11
圖四   製片流程………………………………………………………………12
圖五 本報告架構圖…………………………………………………………17

附件目錄

附件一  投案企劃書…………………………………………………………63
附件二  拍攝行程表…………………………………………………………105
zh_TW
dc.format.extent 523482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453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心戰喊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短片拍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製作管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製片人zh_TW
dc.title (題名) 《巨獸》之電影製片製作管理技術報告zh_TW
dc.title (題名) Production management report for the execution of the film“ Once upon a time in kinme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承豪譯(1999)。Joseph O’Connor, Ian McDermott合著。《系統思考實用手冊》。台北縣新店市:世茂。
王瑋、黃克義譯(1992)。Edward Pincus, Steven Ascher著。《電影製作手册》。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周黎明(2005)。《透視好萊塢:電影經營的奧妙》。台北:亞太圖書。
李天鐸、劉現成編著(2009)。《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華語電影製片實務指南》。台北市:新聞局。
李惠仁(2009)。《紀錄片:睜開左眼》。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作品創作報告。
李天鐸編(2005)。《全球華語電影創作人暨製片論壇紀事錄》。台南縣永康市:崑山科技大學。
李友錚(2003)。《作業管理:創造競爭優勢》。新竹市:李友錚出版。
李祐寧(2000)。《如何拍攝電影》。台北市:商周。
林建煌譯(2006)。Stephen P. Robbins, David A. DeCenzo著。《現代管理學》。台北:台北培生教育。
祝文君(2002)。《美麗時光:張作驥及其獨立製片》。台北:影響電影雜誌社。
郭東益(2004)。〈以製片角度談電影產製:從好萊塢製片人與美國商業電影
談起〉,《傳播與管理研究》,4-1: 85-112。
陳炳宏、王泰俐(2003)。〈媒介內容產製與流程管理〉,彭芸、關尚仁(編)《新世紀媒體經營管理》,頁57-111。台北:雙葉書局。
張靚蓓編著(2002)。《十年一覺電影夢》。台北:時報文化。
陳怡芬譯(1995)。Philip Crosby著。《不流淚的品管》。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陳生民(1994)。《有效的品質管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陳生民(1991)。《如何管理品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梁一鳳編(n.d.)。《製片班:隨堂筆記》。中華民國電影年執行委員會。
葉如芬、吳凡(2007)。《電影○製片》。台北:書林。
黃治偉(2006)。《數位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報告-以民視製作「數位新生活」為例》。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碩士技術報告。
傅和彥譯(1999)。Willian J. Stevenson著。《生產管理》。台北縣三重市:前程企管。
趙大同(2003)。《數位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報告──以民視製作「迎接每一天」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技術報告。
劉志遠譯(2005)。彼德‧杜拉克著。《五維管理:卓越經理人的第一本書》。台北縣中和市:百善書房。
劉秋枝譯(1999)。Louis E. Schultz著。《品質群像:向大師學習》。台北:寂天文化。
關尚仁(1999)。〈廣電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廣播與電視》,14:1-2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