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電影如何利用國際影視市場展進行國際發行之探討-以釜山與香港市場展為例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for Taiwan cinema via international film market:case studies of Asia film market & HK filmart
作者 邱詩淳
貢獻者 陳儒修
邱詩淳
關鍵詞 台灣電影
國際發行
市場展
銷售策略
通路理論
Taiwan cinema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film market
sales strategy
channel theory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16:01 (UTC+8)
摘要 有鑑於台灣市場狹小,本地電影公司較難自給自足,基於台灣電影產業未來永續發展的前提下,應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利潤以支撐本地產業。然而由於台灣本土電影長期票房低落,美商八大發行系統基於商業考量,較不願發行國片,因此台灣電影通常選擇獨立發行公司或代理商協助進入市場。而前述拓展海外市場之最佳管道為「國際影視市場展」。透過市場展以爭取發行之優勢在於其經費成本較低、參與集會成員廣且眾,適合預算與知名度較低、題材較不商業的台灣電影爭取曝光進而取得國際發行管道。基於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台灣電影於「國際影視市場展」中爭取國際發行與販賣海外版權為主題,以通路理論為基礎,經由針對「2009年釜山亞洲電影市場展」與「2010年香港影視市場展」兩項活動進行實地考察並訪談與會者,同時選擇《刺陵》與《父後七日》兩部台灣參展電影做為研究個案,訪談負責該片國際發行與版權銷售的電影工作者,以瞭解並分析評估個案在國際發行與國際市場展活動、交易的策略及執行成效。
本研究發現:第一,華語電影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由於卡司、語言文化,與影像風格等因素而有所侷限,宜將重心先著力於華語市場,再依序拓及亞洲市場與非亞洲市場將較符合經濟效益;第二,台灣電影的風格、題材等因素是台灣電影在國際接受度不高的主因,而台灣電影人口市場狹小加上長期以來票房不佳,導致投資方信心不足,則相當程度侷限本土電影的拍片規模。儘管台灣電影現階段規模較小,但仍可透過強化故事內容、題材層次等方式來拍攝品質精良的中、小型電影,再透過有效的宣傳包裝來塑造電影形象;第三、台灣缺乏類型電影,導致操作空間與可行銷性低,若未來選擇走藝術電影類型,將面臨藝術電影市場競爭激烈,以及亟需提昇藝術層次的問題。最後,就國際發行策略而言,若能從電影主題與劇本開始就鎖定目標市場,再根據市場偏好修正製作方向,進而藉由參與國際市場展、影展等途徑爭取曝光,將是台灣電影突破海外銷售瓶頸的良方。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于卓民(2003)。《國際行銷學》。臺北市: 智勝文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1997)。《如何參加國外展覽》。臺北市: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王子坪(2006)。《成本觀點之媒體產製績效評估初探:以電影產製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王君玲(2005)。《動畫電影之價值認知結構硏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

王品驊(2001)。《2000台灣電影文化地圖》。臺北市: 遠流。

王睦舜(2002)。《國際行銷學》。臺北市: 五南。

台北市展覽曁會議商業同業公會 (2000)。《展覽與會議》。臺北市: 臺北市展覽曁會議商業同業公會。

宇業熒(1990)。《電影被我跑垮了》。臺北市: 時報文化。

吳凡(2009)。《電影○影展》。臺北市: 書林出版。

吳同鈞(2007)。《中國大陸電影產業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吳佳倫(2004)。《好萊塢電影對台灣商品聯合促銷影響之初探性研究-以《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超人特攻隊》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吳靑松(1998)。《現代行銷學: 國際性視野》。臺北市: 著者發行。

吳珮慈(2006)。《當代歐洲的電影發行趨向》。藝術欣賞,2:3,pp. 110-114。

吳景勝(1998)。《國際行銷》。臺北縣: 前程企管。

吳麗雪(2004)。《製片變什麼把戲》。臺北市:禾馬。

呂政霖(2007)。《台灣小成本電影的生存之道─以《17歲的天空》、《盛夏光年》
和《刺青》等三部同志題材電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宋子文(2006)。《台灣電影三十年》。上海市: 復旦大學。

李心嵐(2000)。《跨國新產品銷售預測模式之硏究 : 以電影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硏究所。

李天鐸、劉現成(2009)。《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臺北市:新聞局。

李泳泉(1998)。《台灣電影閱覽》。臺北市: 玉山社。

李聖傑(2007)。《台灣電影影城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李錫東(2009)。《文化產業的行銷與管理》。臺北市: 宇河文化。

卓珊(2004)。《創新與管理 : 台灣電影產業的結構探索》。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周黎明(2005)。《透視好萊塢 : 電影經營的奧妙》。臺北市: 亞太圖書。

姚晤毅(2007)。《展覽行銷聖經》。臺北縣: 中國生產力。

洪旅揚(2006)。《我國院線紀錄片《無米樂》、《翻滾吧!男孩》、《南方澳海洋紀事》之行銷策略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香港影視市場展(2009)。《2009香港影視市場展結案報告》。香港: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影視市場展(2010)。《2010香港影視市場展結案報告》。香港:香港貿易發展局。

唐慧音(2000)。《影展潮:藝術行銷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孫慰川(2008)。《當代台灣電影:1979-2007》。北京市: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

翁景民、胡同來譯(2002)。《行銷通路》,台北:華泰。(原書Stern, L. W. & Coughlan, A. T. [2001]. Marketing channels.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殷嘉蓮(2005)。《台灣電影獲國際影展獎項與票房銷售之關係》。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馮建三譯(2003)。《全球好萊塢》,臺北市: 巨流出版。(原書Miller, T. [2001]. Global Hollywood. London : British Film Institute.)

國家電影資料館本國電影史硏究小組(1996)。《歷史的腳踪 : 「臺影」五十年》。 臺北市: 電影資料館。

國家電影資料館(1993)。《世界影展全集》。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張桂綸(2005)。《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之硏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張書憲(2008)。《高雄市發展會議展覽產業策略硏究》。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福榮(2003)。《國際行銷管理 : 全球本土化觀點》。臺北市: 五南。

梁良(1998)。《論兩岸三地電影。臺北市: 茂林出版》。

許家豪(2006)。《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硏究》。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硏究所。

陳忠正(2006)。《台灣動畫電影產業之國際競爭力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所。

郭東益(2004)。《跨國製作對台灣電影製作影響之探討:以《雙瞳》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陳文俊譯(2007)。《社會科學硏究方法》,臺北市: 湯姆生出版。(原書Babbie, E. [2007].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陳冠樺(2004)。《台灣電影推廣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陳思敬(1998)。《競爭優勢:香港、新加坡、台灣影視工業發展分析》。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陳虹米(2003)。《全球化之下的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陳斌全(2004)。《揭開英國創意產業的秘密 : 從十五種不同角度觀看英國的戲劇、電影、媒體、行銷以及設計》。臺北市: 文建會。

陳逸凡(2007)。《電影成功行銷模式探討-以2006年台灣外片發行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硏究所。

麥若愚(2008)。《麥若愚的電影世界》。臺北市: 凱特文化創意。

游士賢(2004)。《台灣電影產業生存策略 2004- 2006 : 從韓國電影市場解析台灣現況》。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焦雄屏(1991)。《新亞洲電影面面觀》。臺北市: 遠流。

焦雄屏(1993)。《改變歷史的五年 : 國聯電影硏究》。臺北市: 萬象。

焦雄屏(2002)。《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臺北市: 麥田出版。

程予誠(1993)。《現代電影學 : 開啓成功票房的鑰匙》。臺北市:五南。

程予誠(2006)。《行銷電影》。臺北市: 亞太。

黃仁(2001)。《聯邦電影時代》。臺北市: 電影資料館。

黃仁(2004)。《臺灣電影百年史話》。臺北市: 中華影評人協會。

黃紅宇、曾妮譯(2006)。《傳播研究方法》,上海市: 復旦大學出版社。(原書Stokes, J. [2006]. How to do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黃俊英(2007)。《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

黃崇岳(2003)。《好萊塢電影產業分析 : 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

黃琬玲(2007)。《建構電影文化創意產業之成功行銷模式 : 以美國賣座票房電影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硏究所。

黃寶雲(2005)。《3D電腦動畫電影--台灣進入國際數位內容產業的契機》。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硏究所。

塗翔文(2009)。《電癮A咖開麥拉》。臺北縣:漢皇國際出版。

楊士賢(2002)。《台灣電影產業國際競爭力與全球化策略情境規劃—波特「鑽石體系」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葉月瑜(1999)。《三地傳奇 : 華語電影二十年》。臺北市: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葉如芬(2007)。《電影○製片》。臺北市: 書林出版。

葉龍彥(2002)。《「影響」的影響 : 七〇年代臺灣電影史1970-1979》。新竹市: 竹市影像博物館。

葉龍彥(2003)。《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史》。新竹市: 竹市影像博物館。

廖金鳳(2003)。《邵氏影視帝國 : 文化中國的影像》。臺北市: 麥田出版。

廖淑華(2008)。《臺灣電影票房模型之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

聞天祥(1999)。《書寫台灣電影》。臺北市: 電影資料館。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2010)。《2009釜山電影市場展結案報告》。未出版。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2010)。《2009香港影視市場展結案報告》。未出版。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2002)。《台灣新電影二十年 : 時代舊記憶國片新浪
潮》。臺北市: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趙衛防(2007)。《香港電影史:1897-2006》。北京市: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劉又菁(2002)。《從欲求利益觀點探討台灣電影之市場區隔-以美國電影為研究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

劉啓宇(2006)。《台灣電視劇節目跨國輸出之硏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劉嘉明(2005)。《影視節目市場展之比較硏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

蔡尚偉;葉非(2009)。《國際金融危機下的電影業生存之道》。電影藝術, 三月號(326), pp. 23-26。

潘明宏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硏究方法》,臺北縣: 韋伯文化國際。(原書Frankfort-Nachmias, C. [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 Worth Publishers.)

鄭立明(2008)。《台灣電影年鑑》。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鄭呈皇(2000)。《跨國傳播集團與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論述》。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鄭紹成(2006)。《行銷學 : 宏觀全球市場》。臺北縣: 前程文化。

鄭華清(2009)。《國際行銷》。臺北縣: 新文京開發。

鄭逸芳(2003)。《臺北市電影映演之通路成員關係硏究 : 交易成本理論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鄭閔聲(2009)。《從計畫到市場 : 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硏究所。

鄭嘉詩(2008)。《從中國電影發展策略看台灣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之機會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

盧非易(1994)。《台灣電影紀事初稿:1949-1994》。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盧美惠(2008)。《台灣電影產業進軍大陸市場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

簡文欣(1995)。《亞太華語影視節目市場政治經濟分析》。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羅煥榮(2005)。《國內海外影視節目進入臺灣市場途徑,版權買賣及行銷策略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蘇瑋鈴(2008)。《台灣電影部落格行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所。

Asia Film Market(2009). The report of 2008 Asia Film Market. Pusan : Asia Film Market.

Asia Film Market(2010). The report of 2009 Asia Film Market. Pusan : Asia Film Market.

Cones, J. W. (1997). The feature film distribution deal :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ilm industry agreement. Carbondale :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McDonald, P. (2008). The contemporary Hollywood film industry. Malden: Blackwell.

Moul, C. C. (2005). A concise handbook of movie industry econom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ham, A. & Watson, N. (1993). The film marketing handbook : a practical guide to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independent films. London : Media Business School.

Segrave, K. (1997). American films abroad : Hollywood`s domination of the world`s movie screens from the 1890s to the present. Jefferso: McFarland.

Wasko, J. (1982). Movies and money : financing the American film industry. Norwood: ABLEX.

Wasko, J. (1999). Hollywood in the information age : beyond the silver screen.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Wasko, J. (2003). How Hollywood works. London: Thousand Oaks.

Wiese, M. (1989). Film & video marketing. Studio City : M. Wiese Productions.

Wyatt, J. (1994). High concept : movies and marketing in Hollywood. Austin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6453012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3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儒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邱詩淳zh_TW
dc.creator (作者) 邱詩淳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Sep-2013 16:16:01 (UTC+8)-
dc.date.available 4-Sep-2013 16:16: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16:0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453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3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453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有鑑於台灣市場狹小,本地電影公司較難自給自足,基於台灣電影產業未來永續發展的前提下,應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獲取利潤以支撐本地產業。然而由於台灣本土電影長期票房低落,美商八大發行系統基於商業考量,較不願發行國片,因此台灣電影通常選擇獨立發行公司或代理商協助進入市場。而前述拓展海外市場之最佳管道為「國際影視市場展」。透過市場展以爭取發行之優勢在於其經費成本較低、參與集會成員廣且眾,適合預算與知名度較低、題材較不商業的台灣電影爭取曝光進而取得國際發行管道。基於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台灣電影於「國際影視市場展」中爭取國際發行與販賣海外版權為主題,以通路理論為基礎,經由針對「2009年釜山亞洲電影市場展」與「2010年香港影視市場展」兩項活動進行實地考察並訪談與會者,同時選擇《刺陵》與《父後七日》兩部台灣參展電影做為研究個案,訪談負責該片國際發行與版權銷售的電影工作者,以瞭解並分析評估個案在國際發行與國際市場展活動、交易的策略及執行成效。
本研究發現:第一,華語電影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由於卡司、語言文化,與影像風格等因素而有所侷限,宜將重心先著力於華語市場,再依序拓及亞洲市場與非亞洲市場將較符合經濟效益;第二,台灣電影的風格、題材等因素是台灣電影在國際接受度不高的主因,而台灣電影人口市場狹小加上長期以來票房不佳,導致投資方信心不足,則相當程度侷限本土電影的拍片規模。儘管台灣電影現階段規模較小,但仍可透過強化故事內容、題材層次等方式來拍攝品質精良的中、小型電影,再透過有效的宣傳包裝來塑造電影形象;第三、台灣缺乏類型電影,導致操作空間與可行銷性低,若未來選擇走藝術電影類型,將面臨藝術電影市場競爭激烈,以及亟需提昇藝術層次的問題。最後,就國際發行策略而言,若能從電影主題與劇本開始就鎖定目標市場,再根據市場偏好修正製作方向,進而藉由參與國際市場展、影展等途徑爭取曝光,將是台灣電影突破海外銷售瓶頸的良方。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6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通路理論................................................................................................7
  一、通路的定義....... ....................................................................................7
二、全球通路階層... ....................................................................................8
三、國際通路規劃... ...................................................................................10
四、國際中間商之功能與選擇...................................................................13
第二節 展場行銷理論.......................................................................................14
第三節 電影國際發行模式...............................................................................19
一、發行商的定義與功能...........................................................................19
二、發行商的種類.......................................................................................19
三、發行運作模式.......................................................................................21
  四、發行商的接觸時機與選擇...................................................................22
  五、國際發行要點.......................................................................................23
第四節 文獻回顧…………………………………………………………………………………………….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29
  一、參與觀察法...........................................................................................29
  二、非結構性深度訪談法...........................................................................31
第二節 研究架構...............................................................................................34

第四章 2009年釜山亞洲電影市場展與2010年香港國際
影視展實地考察
第一節 2009年釜山亞洲電影市場展………………….…………………………………………35
  一、組織介紹……………………………………....................................................……35
  二、展覽主題……………………………………....................................................……36
  三、活動內容……………………………………....................................................……38
第二節 2010年香港國際影視展………………….…………………………………………………39
  一、組織介紹……………………………………....................................................……39
  二、展覽主題……………………………………....................................................……40
  三、活動內容……………………………………....................................................…...42
第三節 台灣電影表現與工作觀察………....................................................……...43
  一、釜山市場展………………………………....................................................….....43
  二、香港影視展………………………………....................................................….....49

第五章 個案訪談分析
第一節 國際發行之機會………………………....................................................…......57
  一、國際發行策略………………………....................................................…..........57
  二、市場展選擇與目的………………....................................................…..........65
三、小結.........................................................................................................69
第二節 銷售策略分析.........................................................................................70
  一、參展計畫.................................................................................................70
  二、商業流程.................................................................................................73
三、小結.........................................................................................................82
第三節 交易因素與參展效益分析......................................................................82
  一、交易因素.................................................................................................82
二、參展效益.................................................................................................88
三、小結.........................................................................................................90
第四節 訪談分析與總結.....................................................................................90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95
第二節 研究貢獻、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97

參考文獻...........................................................................................................99

表目錄

表2-3國際通路規劃流程.........................................................................................10
表3-1台灣國際影展/市場展相關研究.................................................................24
表3-2釜山亞洲電影市場展受訪者名單.................................................................32
表3-3香港國際影視市場展受訪者名單.................................................................33
表5-1國際通路方案評估分析.................................................................................92

圖目錄
圖2-1通路階層........................................................................................................8
圖2-2電影產業通路階層........................................................................................9
圖2-4國際商業關係圖..........................................................................................13
圖2-5參展目的表................................................. ................................................16
圖2-6展覽活動之行銷組合................................... ..............................................18
圖3-4研究架構…................................................. .................................................34
圖4-1展場大廳................................................. ....................................................44
圖4-2展攤門面................................................. ....................................................44
圖4-3展覽攤位內部裝潢一............................. ....................................................46
圖4-4展覽攤位內部裝潢二............................. ....................................................46
圖4-5 BIFCOM臺北市電影委員會攤位........... ................................................….47
圖4-6台灣之夜工作情況........... ..........................................................................48
圖4-7台灣之夜聚會場景........... ..........................................................................48
圖4-8台灣攤位正面.......... ...................................................................................49
圖4-9台灣攤位右面......... ....................................................................................50
圖4-10台灣攤位左面......... ..................................................................................50
圖4-11攤位中心........ ...........................................................................................51
圖4-12大廳廣告看板............................................................................................52
圖4-13台灣影視交流酒會....................................................................................53
圖4-14戴立忍獲獎採訪........................................................................................52
圖4-15餐敘會議....................................................................................................53
zh_TW
dc.format.extent 285190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3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灣電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發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市場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銷售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通路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Taiwan cinem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ilm marke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ales strate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annel theory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電影如何利用國際影視市場展進行國際發行之探討-以釜山與香港市場展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for Taiwan cinema via international film market:case studies of Asia film market & HK filmar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于卓民(2003)。《國際行銷學》。臺北市: 智勝文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1997)。《如何參加國外展覽》。臺北市: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王子坪(2006)。《成本觀點之媒體產製績效評估初探:以電影產製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王君玲(2005)。《動畫電影之價值認知結構硏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

王品驊(2001)。《2000台灣電影文化地圖》。臺北市: 遠流。

王睦舜(2002)。《國際行銷學》。臺北市: 五南。

台北市展覽曁會議商業同業公會 (2000)。《展覽與會議》。臺北市: 臺北市展覽曁會議商業同業公會。

宇業熒(1990)。《電影被我跑垮了》。臺北市: 時報文化。

吳凡(2009)。《電影○影展》。臺北市: 書林出版。

吳同鈞(2007)。《中國大陸電影產業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吳佳倫(2004)。《好萊塢電影對台灣商品聯合促銷影響之初探性研究-以《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超人特攻隊》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吳靑松(1998)。《現代行銷學: 國際性視野》。臺北市: 著者發行。

吳珮慈(2006)。《當代歐洲的電影發行趨向》。藝術欣賞,2:3,pp. 110-114。

吳景勝(1998)。《國際行銷》。臺北縣: 前程企管。

吳麗雪(2004)。《製片變什麼把戲》。臺北市:禾馬。

呂政霖(2007)。《台灣小成本電影的生存之道─以《17歲的天空》、《盛夏光年》
和《刺青》等三部同志題材電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宋子文(2006)。《台灣電影三十年》。上海市: 復旦大學。

李心嵐(2000)。《跨國新產品銷售預測模式之硏究 : 以電影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硏究所。

李天鐸、劉現成(2009)。《電影製片人與創意管理》。臺北市:新聞局。

李泳泉(1998)。《台灣電影閱覽》。臺北市: 玉山社。

李聖傑(2007)。《台灣電影影城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

李錫東(2009)。《文化產業的行銷與管理》。臺北市: 宇河文化。

卓珊(2004)。《創新與管理 : 台灣電影產業的結構探索》。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周黎明(2005)。《透視好萊塢 : 電影經營的奧妙》。臺北市: 亞太圖書。

姚晤毅(2007)。《展覽行銷聖經》。臺北縣: 中國生產力。

洪旅揚(2006)。《我國院線紀錄片《無米樂》、《翻滾吧!男孩》、《南方澳海洋紀事》之行銷策略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香港影視市場展(2009)。《2009香港影視市場展結案報告》。香港: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影視市場展(2010)。《2010香港影視市場展結案報告》。香港:香港貿易發展局。

唐慧音(2000)。《影展潮:藝術行銷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孫慰川(2008)。《當代台灣電影:1979-2007》。北京市: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

翁景民、胡同來譯(2002)。《行銷通路》,台北:華泰。(原書Stern, L. W. & Coughlan, A. T. [2001]. Marketing channels.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殷嘉蓮(2005)。《台灣電影獲國際影展獎項與票房銷售之關係》。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馮建三譯(2003)。《全球好萊塢》,臺北市: 巨流出版。(原書Miller, T. [2001]. Global Hollywood. London : British Film Institute.)

國家電影資料館本國電影史硏究小組(1996)。《歷史的腳踪 : 「臺影」五十年》。 臺北市: 電影資料館。

國家電影資料館(1993)。《世界影展全集》。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張桂綸(2005)。《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之硏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張書憲(2008)。《高雄市發展會議展覽產業策略硏究》。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硏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張福榮(2003)。《國際行銷管理 : 全球本土化觀點》。臺北市: 五南。

梁良(1998)。《論兩岸三地電影。臺北市: 茂林出版》。

許家豪(2006)。《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硏究》。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硏究所。

陳忠正(2006)。《台灣動畫電影產業之國際競爭力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所。

郭東益(2004)。《跨國製作對台灣電影製作影響之探討:以《雙瞳》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陳文俊譯(2007)。《社會科學硏究方法》,臺北市: 湯姆生出版。(原書Babbie, E. [2007].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陳冠樺(2004)。《台灣電影推廣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

陳思敬(1998)。《競爭優勢:香港、新加坡、台灣影視工業發展分析》。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陳虹米(2003)。《全球化之下的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陳斌全(2004)。《揭開英國創意產業的秘密 : 從十五種不同角度觀看英國的戲劇、電影、媒體、行銷以及設計》。臺北市: 文建會。

陳逸凡(2007)。《電影成功行銷模式探討-以2006年台灣外片發行商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硏究所。

麥若愚(2008)。《麥若愚的電影世界》。臺北市: 凱特文化創意。

游士賢(2004)。《台灣電影產業生存策略 2004- 2006 : 從韓國電影市場解析台灣現況》。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焦雄屏(1991)。《新亞洲電影面面觀》。臺北市: 遠流。

焦雄屏(1993)。《改變歷史的五年 : 國聯電影硏究》。臺北市: 萬象。

焦雄屏(2002)。《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臺北市: 麥田出版。

程予誠(1993)。《現代電影學 : 開啓成功票房的鑰匙》。臺北市:五南。

程予誠(2006)。《行銷電影》。臺北市: 亞太。

黃仁(2001)。《聯邦電影時代》。臺北市: 電影資料館。

黃仁(2004)。《臺灣電影百年史話》。臺北市: 中華影評人協會。

黃紅宇、曾妮譯(2006)。《傳播研究方法》,上海市: 復旦大學出版社。(原書Stokes, J. [2006]. How to do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黃俊英(2007)。《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

黃崇岳(2003)。《好萊塢電影產業分析 : 產業矩陣分析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

黃琬玲(2007)。《建構電影文化創意產業之成功行銷模式 : 以美國賣座票房電影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硏究所。

黃寶雲(2005)。《3D電腦動畫電影--台灣進入國際數位內容產業的契機》。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硏究所。

塗翔文(2009)。《電癮A咖開麥拉》。臺北縣:漢皇國際出版。

楊士賢(2002)。《台灣電影產業國際競爭力與全球化策略情境規劃—波特「鑽石體系」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葉月瑜(1999)。《三地傳奇 : 華語電影二十年》。臺北市: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葉如芬(2007)。《電影○製片》。臺北市: 書林出版。

葉龍彥(2002)。《「影響」的影響 : 七〇年代臺灣電影史1970-1979》。新竹市: 竹市影像博物館。

葉龍彥(2003)。《八十年代台灣電影史》。新竹市: 竹市影像博物館。

廖金鳳(2003)。《邵氏影視帝國 : 文化中國的影像》。臺北市: 麥田出版。

廖淑華(2008)。《臺灣電影票房模型之建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

聞天祥(1999)。《書寫台灣電影》。臺北市: 電影資料館。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2010)。《2009釜山電影市場展結案報告》。未出版。

臺北市電影委員會(2010)。《2009香港影視市場展結案報告》。未出版。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2002)。《台灣新電影二十年 : 時代舊記憶國片新浪
潮》。臺北市: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趙衛防(2007)。《香港電影史:1897-2006》。北京市: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劉又菁(2002)。《從欲求利益觀點探討台灣電影之市場區隔-以美國電影為研究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

劉啓宇(2006)。《台灣電視劇節目跨國輸出之硏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劉嘉明(2005)。《影視節目市場展之比較硏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

蔡尚偉;葉非(2009)。《國際金融危機下的電影業生存之道》。電影藝術, 三月號(326), pp. 23-26。

潘明宏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硏究方法》,臺北縣: 韋伯文化國際。(原書Frankfort-Nachmias, C. [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 Worth Publishers.)

鄭立明(2008)。《台灣電影年鑑》。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鄭呈皇(2000)。《跨國傳播集團與台灣影視產業的競爭論述》。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鄭紹成(2006)。《行銷學 : 宏觀全球市場》。臺北縣: 前程文化。

鄭華清(2009)。《國際行銷》。臺北縣: 新文京開發。

鄭逸芳(2003)。《臺北市電影映演之通路成員關係硏究 : 交易成本理論觀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鄭閔聲(2009)。《從計畫到市場 : 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硏究所。

鄭嘉詩(2008)。《從中國電影發展策略看台灣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之機會與挑戰》。國立政治大學。

盧非易(1994)。《台灣電影紀事初稿:1949-1994》。臺北市: 行政院新聞局。

盧美惠(2008)。《台灣電影產業進軍大陸市場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

簡文欣(1995)。《亞太華語影視節目市場政治經濟分析》。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硏究所。

羅煥榮(2005)。《國內海外影視節目進入臺灣市場途徑,版權買賣及行銷策略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硏究所。

蘇瑋鈴(2008)。《台灣電影部落格行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所。

Asia Film Market(2009). The report of 2008 Asia Film Market. Pusan : Asia Film Market.

Asia Film Market(2010). The report of 2009 Asia Film Market. Pusan : Asia Film Market.

Cones, J. W. (1997). The feature film distribution deal :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ilm industry agreement. Carbondale :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McDonald, P. (2008). The contemporary Hollywood film industry. Malden: Blackwell.

Moul, C. C. (2005). A concise handbook of movie industry econom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ham, A. & Watson, N. (1993). The film marketing handbook : a practical guide to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independent films. London : Media Business School.

Segrave, K. (1997). American films abroad : Hollywood`s domination of the world`s movie screens from the 1890s to the present. Jefferso: McFarland.

Wasko, J. (1982). Movies and money : financing the American film industry. Norwood: ABLEX.

Wasko, J. (1999). Hollywood in the information age : beyond the silver screen.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Wasko, J. (2003). How Hollywood works. London: Thousand Oaks.

Wiese, M. (1989). Film & video marketing. Studio City : M. Wiese Productions.

Wyatt, J. (1994). High concept : movies and marketing in Hollywood. Austin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