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巨獸》劇情短片畢業製作
“Once Upon a Time in Kinmen”a graduate short film production
作者 施君涵
貢獻者 陳儒修
施君涵
關鍵詞 播音牆
心戰喊話
國共內戰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18:03 (UTC+8)
摘要 本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民國五十三年--「八二三炮戰」的五年後。以持續於金門、廈門兩地所展開的兩岸心理喊話戰為主題。
在那段「單打雙不打」的期間,明確的停火協議遙遙無期,兩岸間習慣性的軍事騷動漸轉為一種象徵式的零星炮火。反倒是僅只兩千一百米的金、廈海域上空,每天十八小時,兩岸各自以大型擴音喇叭放送著「嘴上烽火」。政宣、口號、加上愛國歌曲和民俗歌謠,還有偶一為之的親情呼喊。
本片即以這段歷史為背景,並結合當時各種軍事與民情元素,成為一個帶著無奈又諷刺的懷舊故事。
本片雖以軍事與戰地為主題,但焦點其實關注在「人」與「時代」,強調人物情感以及時代的悲涼與諷刺。並藉由特定角色,如播音員、士兵、軍官等,來反映出其於執行嚴肅的軍事任務以外,卻仍騷動不安的人性。在仍然緊繃的政治局勢中,戰地生活卻漸轉為一種百無聊賴。那些苦中作樂的氛圍裡,卻透出更多的矛盾與無奈。
參考文獻 丁鼎、王素珍(2001)。《勘亂時期知識青年從軍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印)(1963)。《對大陸政治號召及文件輯要》。中央委員會第六組
王文靜、吳琪(2008年5月24日)。〈攻心到交心 昔日對敵廣播員金門泯恩仇〉,《廈門日報》。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taiwan.huanqiu.com/history/2008-05/120033_3.html
李炷烽(2003)。《烈嶼的烽火歲月》。金門:金門縣立文化中心。
肖金平(2007年7月30日)。〈海峽之聲" 連接兩地的對話線〉,《央視國際》。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730/114972.shtml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96)。《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曾瓊葉(主編)(2005)。《巾幗英雄:女青年工作大隊口述歷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華文第(2000)。《木蘭風雲五十年》。台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楊雨文、何端端(2009年1月20日)。〈昔日對台播音員:金門「阿兵哥」的「夢中情人」〉,《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www1.chinataiwan.org/wh/lasy/200901/t20090120_819147.htm
劉國信(2009)。《金門軍旅生活》。金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羅雲(主編)(1964)。《蔣總統心戰訓示之研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新浪讀書網(編輯)(2007年8月2日)。〈海上「反小股」〉,《新浪讀書網》。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42802_29160.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5453004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45300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儒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施君涵zh_TW
dc.creator (作者) 施君涵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Sep-2013 16:18:03 (UTC+8)-
dc.date.available 4-Sep-2013 16:18:0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18:0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545300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4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453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民國五十三年--「八二三炮戰」的五年後。以持續於金門、廈門兩地所展開的兩岸心理喊話戰為主題。
在那段「單打雙不打」的期間,明確的停火協議遙遙無期,兩岸間習慣性的軍事騷動漸轉為一種象徵式的零星炮火。反倒是僅只兩千一百米的金、廈海域上空,每天十八小時,兩岸各自以大型擴音喇叭放送著「嘴上烽火」。政宣、口號、加上愛國歌曲和民俗歌謠,還有偶一為之的親情呼喊。
本片即以這段歷史為背景,並結合當時各種軍事與民情元素,成為一個帶著無奈又諷刺的懷舊故事。
本片雖以軍事與戰地為主題,但焦點其實關注在「人」與「時代」,強調人物情感以及時代的悲涼與諷刺。並藉由特定角色,如播音員、士兵、軍官等,來反映出其於執行嚴肅的軍事任務以外,卻仍騷動不安的人性。在仍然緊繃的政治局勢中,戰地生活卻漸轉為一種百無聊賴。那些苦中作樂的氛圍裡,卻透出更多的矛盾與無奈。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i
謝誌…………………………………………………………………………………ii
目錄…………………………………………………………………………………ii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創作動機…………………………………………………………1
第二節、創作目的…………………………………………………………4

第二章、創作說明…………………………………………………………………6
第一節、台灣政宣電影之特性……………………………………………6
第二節、歷史背景研究……………………………………………………10
一、一般文獻………………………………………………………10
二、線上資料………………………………………………………12
三、紀念館與展覽活動……………………………………………14
四、訪問當地民眾…………………………………………………15
五、馬山營區實地訪查……………………………………………16
第三節、故事大綱與人物表………………………………………………18
一、故事大綱………………………………………………………18
二、人物表…………………………………………………………29
第四節、劇本寫作…………………………………………………………20
一、概念……………………………………………………………20
二、劇情……………………………………………………………22
三、人物……………………………………………………………24

第三章、製作過程…………………………………………………………………26
第一節、前製期……………………………………………………………26
一、人員組成與製片模式…………………………………………26
二、拍攝場景………………………………………………………26
三、攝影與美術……………………………………………………32
四、選角與排戲……………………………………………………33
第二節、拍攝期……………………………………………………………35
一、導演工作的設計與執行………………………………………35
二、表演訴求與指導………………………………………………39
第三節、後製期……………………………………………………………44
一、剪接……………………………………………………………44
二、聲音處理………………………………………………………48
三、影像調光………………………………………………………50

第四章、公開放映紀錄與檢討……………………………………………………52
第一節、公開放映現場紀錄………………………………………………52
第二節、映後自我檢討……………………………………………………53

參考書目……………………………………………………………………………54

附件…………………………………………………………………………………55
一、劇本……………………………………………………………………………55
二、企劃案…………………………………………………………………………77
三、演職員表………………………………………………………………………103
四、分鏡表…………………………………………………………………………104

圖片目錄

頁次
圖一、黃安邦先生…………………………………………………………………16
圖二、楊永福先生…………………………………………………………………17
圖三、楊篤敬先生…………………………………………………………………17
圖四、北山播音牆…………………………………………………………………25
圖五、北山播音牆…………………………………………………………………25
圖六、馬山播音牆現況……………………………………………………………25
圖七、馬山播音牆現況……………………………………………………………25
圖八、北山播音牆周邊帶刺鐵網與地雷警示……………………………………26
圖九、北山播音牆周邊帶刺鐵網與地雷警示……………………………………26
圖十、馬山播音站…………………………………………………………………27
圖十一、馬山播音站………………………………………………………………27
圖十二、通往馬山觀測所坑道……………………………………………………28
圖十三、勇士堡……………………………………………………………………28
圖十四、獅山海岸…………………………………………………………………29
圖十五、獅山海岸…………………………………………………………………29
zh_TW
dc.format.extent 371499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45300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播音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心戰喊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共內戰zh_TW
dc.title (題名) 《巨獸》劇情短片畢業製作zh_TW
dc.title (題名) “Once Upon a Time in Kinmen”a graduate short film production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鼎、王素珍(2001)。《勘亂時期知識青年從軍訪問紀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印)(1963)。《對大陸政治號召及文件輯要》。中央委員會第六組
王文靜、吳琪(2008年5月24日)。〈攻心到交心 昔日對敵廣播員金門泯恩仇〉,《廈門日報》。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taiwan.huanqiu.com/history/2008-05/120033_3.html
李炷烽(2003)。《烈嶼的烽火歲月》。金門:金門縣立文化中心。
肖金平(2007年7月30日)。〈海峽之聲" 連接兩地的對話線〉,《央視國際》。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730/114972.shtml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96)。《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曾瓊葉(主編)(2005)。《巾幗英雄:女青年工作大隊口述歷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華文第(2000)。《木蘭風雲五十年》。台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楊雨文、何端端(2009年1月20日)。〈昔日對台播音員:金門「阿兵哥」的「夢中情人」〉,《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www1.chinataiwan.org/wh/lasy/200901/t20090120_819147.htm
劉國信(2009)。《金門軍旅生活》。金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羅雲(主編)(1964)。《蔣總統心戰訓示之研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新浪讀書網(編輯)(2007年8月2日)。〈海上「反小股」〉,《新浪讀書網》。上網日期:2010年7月15日,取自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42802_29160.html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