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社會科學期刊引用目的類型分析
The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for Journal in Social Sciences
作者 李旻嬑
Lee, Min I
貢獻者 蔡明月
Tsay, Ming Yueh
李旻嬑
Lee, Min I
關鍵詞 社會科學
引用目的類型
引用文獻分析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41:24 (UTC+8)
摘要 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人類自身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學科,它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各種學科的總稱。社會科學學科相當廣泛,各學科學者間的資瞭使用行為也不相同。本研究旨在藉由引用文獻分析法觀察臺灣社會科學領域學者的資料引用情形,以及從引用文獻出現於文章中的位置來看出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引用特性,最後輔以內容分析法探討引用文獻類型與文章中位置之關係。本研究參考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TSSCI) 對社會科學期刊之分類,針對期刊文獻較具格式化的學科,從中選擇出具有重要性的代表期刊,以2010年文獻為主,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
本研究結果如下:1.臺灣社會科學引用文獻特性概況:(1)社會科學學者引用資料類型以期刊與圖書為主,報紙與研究報告最少;(2)除期刊與圖書外,教育學偏重引用博碩士論文,政治學者使用電子資源頻率較高,經濟學著重研究報告的引用;(3)社會科學學者引用最多的語文為英文;(4)社會科學學者皆偏向引用近10年的文獻,引用文獻半衰期為10-11年。2.臺灣社會科學引用文獻位置與研究特性:(1)社會科學領域結構型文獻比率高;(2)社會科學學科屬性為實證型與非實證型並重;(3)社會科學學者對於引用文獻使用頻率以導論部分最多,結論最少。3.臺灣社會科學內容註與註中註使用情形:(1)社會科學各學科內容註現象使用頻繁,經濟學使用內容註數量最高;(2)註中註使用比例以政治學為最高;(3)內容註與註中註使用情形以導論、研究方法、結果為最高,結論部分最少使用。4.社會科學引用類型與引用位置之關係:(1)社會科學以"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類型的引用文獻最多;(2)引用類型與引用位置之間關係密切。
本研究結果可應用於圖書館或相關研究單位之館藏規劃,了解社會科學學者的學術資訊需求與特性,界定重要的研究資料來源,以及評估館藏是否足以支援研究之參考,藉以提供研究人員完善的資訊服務。同時可將研究之分析應用於國內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之建置建議,提供社會科學學者撰寫註釋引用格式之相關資訊,作為資料庫建置人員之參考。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TSSCI資料庫收錄學門類表,,檢索日期2011年7月5日。
于若蓉。「中華民國社會科學期刊引用文獻索引(CSSCI)簡介」。學術期刊引用文獻索引研討會(民89年),國家圖書館。
朱堅章等。社會科學概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民81年。
朱榮智等。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1998年。
何光國。文獻計量學導論。臺北市:三民,民83 年。
吳文清譯。經濟學。臺北市:台灣西書,民79年。
吳美錚、徐雅各。「如何撰寫英文期刊或研討會論文摘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電子報49期。。(檢索日期2011年5月31日。)
呂長民。行銷研究:研究方法與實例應用。臺北縣: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民90年。
林冷等譯。社會學。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民98年。
邱均平。文獻計量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1988年。
紀寶成。「要重視人文社會科學」,人民論壇4期(2002年)。。 (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6日)。
庫珀。「社會學」。社會科學百科全書。上海市:譯文出版,1989年。
翁儷禎、鄭中平。「2008 年台灣心理學門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9年。
馬鳳、武夷山。「關於論文引用動機的問卷調查研究」。情報雜誌28卷6期(2009年6月):頁9-14。
高建群等。「期刊引文分析及其情報價值」。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48卷1期(2004年):頁58-61。
高強、方世杰、邱志聖、林修葳、陳彥良、陳梁軒、張森林、蔡維奇。「管理學門國內期刊排序計畫」。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6年。
常思敏。「參考文獻引用中的學術不端行為分析」。出版科學5卷15期 (2007年):頁23-25。
張孝宣。「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藏支援法律系研究生學術研究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7。
張春興等。「心理學」。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台灣東華,民84年。
張淑芬。「中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之網路資源引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民95。
張瑜倫。「臺灣圖書資訊學碩士論文引用現象之研究:二○○三至二○○五年」。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5。
曹婷婷。「以引用文獻分析探討醫學院教師資訊需求與館藏支援程度」。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民95。
曹壽民、陳光政。「創新活動、國際化與公司績效:以台灣上市公司之國外直接投資檢測」。管理學報27卷3期(2010年):205-224頁。
郭承天、蕭高彥、陳敦源、林正義。「台灣政治學期刊評比」。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8年。
郭炳伸、曹添旺、于若蓉。「台灣經濟學期刊之再評比」。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5年。
曾國琳。「台灣傳播相關研究引用文獻特性分析以博、碩士學位論文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黃信豪。「晉升,還是離退?中共黨政菁英仕途發展的競爭性風險分析,1978-2008」。臺灣政治學刊13卷1期(2009年):161-224頁。
黃毅志、洪聰敏、黃慕萱、鄭燿男。「國內教育學門教育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7年。
溫海英、陳耀華。「IMRAD格式結構要素和結構式摘要的寫作分析」。錦州醫學院學報19卷5期(1998年):50-53頁。
葉啟政等編著。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空中大學,民83年。
雷國鼎。教育學。臺北市:五南,民79年。
熊瑞梅、杜素豪、宋麗玉、黃懿慧。「社會學門專業期刊排序」。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6年。
劉青、張海波。「引用行為初探」。情報雜誌18卷3期(1999年5月):頁64-66。
劉瑞珍。「探析我國圖書資訊學期刊引用學位論文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4。
蔣台程。管理學。臺北市:全華,民92年。
蔡佳玲。「我國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論文引用灰色文獻之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
蔡明月。「引文索引與引文分析」。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1卷1期(民94年):頁45-53。
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國立編譯館,民92年。
黎德星等。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巨流圖書,民98年。
謝寶煖。「學術論文之註釋與參考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卷,3期(民國 89年3月):15-38.
羅思嘉。「引用文獻分析與學術傳播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6期(民90年):73-85。

二、 西文
Baird, L. M.and Charies Oppenheim.“Do Citations Matter?”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994):2-15.
Borgmann, L. and Hans-Dieter Daniel.“What Do Citation Counts Measure?A Review of Studies on Citing Behavior.”Journal of Documentation64:1(2008): 45-80.
Brittain, J. M. Information and Its Users:A Review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ocial Science. Bath, Somersetshire:Bath University Press,1970.
Brooks, Terrence A. “Private Acts and Public Objects: An Investigation of Citer Motiv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6:4 (1985):223-229.
Brooks, Terrence A.“Evidence of Complex Citer Motivations.”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7:1(Jan.1986):34-36.
Chubin, D. E. and S. D. Moitra.“Content Analysis of References: Adjunct or Alternative to Citation Counting?”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5 (1975): 423-441.
Cole, S.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ories of Deviance as a Case Study.”In: Coser,L.A.,ed. The Idea of Social Structure:Papers In Honor of Robert K. Meton.New York :Harcourt, Barace, Jovanovich,1975,175.
Egghe, L. and R. Rousseau. Introduction to Informetrics: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ibrary,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0.
Frost, C. O.“The Use of Citations in Library Research: A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Functions.” Library Quarterly 49:4 (1979): 339-414.
Garfield, E. “Can Citation Indexing Be Automated? ” I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Methods for Mechanized Documentation(NBS Misc. Pub. 269), ed. Mary E. Stevens, et. al. Washington D.C.: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1965.
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ing :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Philadelphia : ISI Press, 1979.
Griffith, B. C.,et al. “On the Use of Citations in Studying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Communication.”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d Science Newsletter 2(Summer 1977):9-13.
Griffith, B. C.,et al.“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s. II:Toward a Macro and Microstructure for Science,” Science Studies 4(Oct. 1974):339-365.
Gross, P. L. K. and E. M. Gross.“College Libraries and Chemical Education.” Science 66(1927):385-389.
Herlach, Gertrud.“Citation Patterns:Mechanistically Identif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itation Links.”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Chicago,1973.
Hodges, T. L.“Citation Index:Its Potential for Bibliographic Control.”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1978.
Hulme, F. W.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of Modern Civilization. London:Grafton,1923.
Turabian,Kate L.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6th e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Kostoff, Ronald N.“Cit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Performer Quality.” Scientometrics 53:1(2002): 49-71.
Lipetz, B.“Improvement of the Selectivity of Citation Indexes to Science Literature Through the Inclusion of Citation Relationship Indicators.” American Documentation 16:2(1965): 81-91.
Liu, Mengxiong.“A Study of Citing Motivation of Chinese Scientist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1(1993): 13-23.
Liu, Mengxiong.“Citation Functions and Related Determinants : A Study of Chinese Physics Publications.”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1(1993):1-13.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 “Problems of Citation Analysis.” Scientometrics 36:3(1996): 435-444.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Another Test of the Normative Theory of Citing.”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8:4 (1987):305-306.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Author Motivation for Not Citing Influences: A Methodological No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9(1988): 432-433.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Problems of Citation Analysis: A Study of Uncited and Seldom-Cited Influenc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1:1(2010):1-13.
Magee, Marguerite.“How Research Biochemists Use Information:An Analysis of Use of Information from Cited References.”Master; thesis,University of Chicago,1966.
Moravcsik, M. J. and P. Murugesan.“Some Results on th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Citations.”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5 (1975): 86-92.
Peritz, B. C.“A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Role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Related Fields.”Scientometrics 5(1983): 303-312.
Smith, Linda C.“Citation Analysis.” Library Trends 30:1(1981): 83-106.
Tang, Rong and Martin A Safer.“Rated Importance of Cited Reference in Biology and Psychology Publication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4:2(2008):246-272.
Voos, H. and K. S. Dagaev.“Are All Citations Equal? Or, Did We Op. Cit. Your Item?”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1976): 19-21.
Weinstock, M. “Citation Index.”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5 .N.Y.: Marcel Dekker, 197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98155004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5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明月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Tsay, Ming Yueh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旻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ee, Min 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旻嬑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 Min Ien_US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Sep-2013 16:41:24 (UTC+8)-
dc.date.available 4-Sep-2013 16:41:2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Sep-2013 16:41:2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155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7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1550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人類自身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學科,它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各種學科的總稱。社會科學學科相當廣泛,各學科學者間的資瞭使用行為也不相同。本研究旨在藉由引用文獻分析法觀察臺灣社會科學領域學者的資料引用情形,以及從引用文獻出現於文章中的位置來看出社會科學各領域的引用特性,最後輔以內容分析法探討引用文獻類型與文章中位置之關係。本研究參考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TSSCI) 對社會科學期刊之分類,針對期刊文獻較具格式化的學科,從中選擇出具有重要性的代表期刊,以2010年文獻為主,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
本研究結果如下:1.臺灣社會科學引用文獻特性概況:(1)社會科學學者引用資料類型以期刊與圖書為主,報紙與研究報告最少;(2)除期刊與圖書外,教育學偏重引用博碩士論文,政治學者使用電子資源頻率較高,經濟學著重研究報告的引用;(3)社會科學學者引用最多的語文為英文;(4)社會科學學者皆偏向引用近10年的文獻,引用文獻半衰期為10-11年。2.臺灣社會科學引用文獻位置與研究特性:(1)社會科學領域結構型文獻比率高;(2)社會科學學科屬性為實證型與非實證型並重;(3)社會科學學者對於引用文獻使用頻率以導論部分最多,結論最少。3.臺灣社會科學內容註與註中註使用情形:(1)社會科學各學科內容註現象使用頻繁,經濟學使用內容註數量最高;(2)註中註使用比例以政治學為最高;(3)內容註與註中註使用情形以導論、研究方法、結果為最高,結論部分最少使用。4.社會科學引用類型與引用位置之關係:(1)社會科學以"研究動機與問題設定"類型的引用文獻最多;(2)引用類型與引用位置之間關係密切。
本研究結果可應用於圖書館或相關研究單位之館藏規劃,了解社會科學學者的學術資訊需求與特性,界定重要的研究資料來源,以及評估館藏是否足以支援研究之參考,藉以提供研究人員完善的資訊服務。同時可將研究之分析應用於國內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之建置建議,提供社會科學學者撰寫註釋引用格式之相關資訊,作為資料庫建置人員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VII
表目次................................IX
圖目次................................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引文分析法的應用與研究.........11
第二節 文獻引用類型實證研究..........22
第三節 臺灣社會科學引文分析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4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8
第五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61
第一節 社會科學引用參考文獻分布現象....61
第二節 社會科學引用文獻位置分析 .......77
第三節 社會科學內容註與註中註引用情形分析...88
第四節 社會科學引用類型分析...........99
第五節 綜合討論.....................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 116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118
參考文獻..............................121
附錄.................................129
附錄一:所取樣的116篇文獻列表........129
附錄二:社會科學參考文獻完整引用年代..135
附錄三:抽樣進行引用文獻分類的29篇文獻..138
zh_TW
dc.format.extent 435010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5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科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引用目的類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引用文獻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社會科學期刊引用目的類型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for Journal in Social Scienc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TSSCI資料庫收錄學門類表,,檢索日期2011年7月5日。
于若蓉。「中華民國社會科學期刊引用文獻索引(CSSCI)簡介」。學術期刊引用文獻索引研討會(民89年),國家圖書館。
朱堅章等。社會科學概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民81年。
朱榮智等。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1998年。
何光國。文獻計量學導論。臺北市:三民,民83 年。
吳文清譯。經濟學。臺北市:台灣西書,民79年。
吳美錚、徐雅各。「如何撰寫英文期刊或研討會論文摘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電子報49期。。(檢索日期2011年5月31日。)
呂長民。行銷研究:研究方法與實例應用。臺北縣: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民90年。
林冷等譯。社會學。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民98年。
邱均平。文獻計量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1988年。
紀寶成。「要重視人文社會科學」,人民論壇4期(2002年)。。 (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6日)。
庫珀。「社會學」。社會科學百科全書。上海市:譯文出版,1989年。
翁儷禎、鄭中平。「2008 年台灣心理學門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9年。
馬鳳、武夷山。「關於論文引用動機的問卷調查研究」。情報雜誌28卷6期(2009年6月):頁9-14。
高建群等。「期刊引文分析及其情報價值」。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48卷1期(2004年):頁58-61。
高強、方世杰、邱志聖、林修葳、陳彥良、陳梁軒、張森林、蔡維奇。「管理學門國內期刊排序計畫」。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6年。
常思敏。「參考文獻引用中的學術不端行為分析」。出版科學5卷15期 (2007年):頁23-25。
張孝宣。「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藏支援法律系研究生學術研究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7。
張春興等。「心理學」。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台灣東華,民84年。
張淑芬。「中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之網路資源引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民95。
張瑜倫。「臺灣圖書資訊學碩士論文引用現象之研究:二○○三至二○○五年」。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5。
曹婷婷。「以引用文獻分析探討醫學院教師資訊需求與館藏支援程度」。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民95。
曹壽民、陳光政。「創新活動、國際化與公司績效:以台灣上市公司之國外直接投資檢測」。管理學報27卷3期(2010年):205-224頁。
郭承天、蕭高彥、陳敦源、林正義。「台灣政治學期刊評比」。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8年。
郭炳伸、曹添旺、于若蓉。「台灣經濟學期刊之再評比」。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5年。
曾國琳。「台灣傳播相關研究引用文獻特性分析以博、碩士學位論文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黃信豪。「晉升,還是離退?中共黨政菁英仕途發展的競爭性風險分析,1978-2008」。臺灣政治學刊13卷1期(2009年):161-224頁。
黃毅志、洪聰敏、黃慕萱、鄭燿男。「國內教育學門教育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7年。
溫海英、陳耀華。「IMRAD格式結構要素和結構式摘要的寫作分析」。錦州醫學院學報19卷5期(1998年):50-53頁。
葉啟政等編著。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空中大學,民83年。
雷國鼎。教育學。臺北市:五南,民79年。
熊瑞梅、杜素豪、宋麗玉、黃懿慧。「社會學門專業期刊排序」。國科會專題計畫研究報告,民96年。
劉青、張海波。「引用行為初探」。情報雜誌18卷3期(1999年5月):頁64-66。
劉瑞珍。「探析我國圖書資訊學期刊引用學位論文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4。
蔣台程。管理學。臺北市:全華,民92年。
蔡佳玲。「我國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論文引用灰色文獻之研究」。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年。
蔡明月。「引文索引與引文分析」。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1卷1期(民94年):頁45-53。
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國立編譯館,民92年。
黎德星等。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巨流圖書,民98年。
謝寶煖。「學術論文之註釋與參考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卷,3期(民國 89年3月):15-38.
羅思嘉。「引用文獻分析與學術傳播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6期(民90年):73-85。

二、 西文
Baird, L. M.and Charies Oppenheim.“Do Citations Matter?”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994):2-15.
Borgmann, L. and Hans-Dieter Daniel.“What Do Citation Counts Measure?A Review of Studies on Citing Behavior.”Journal of Documentation64:1(2008): 45-80.
Brittain, J. M. Information and Its Users:A Review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ocial Science. Bath, Somersetshire:Bath University Press,1970.
Brooks, Terrence A. “Private Acts and Public Objects: An Investigation of Citer Motiv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6:4 (1985):223-229.
Brooks, Terrence A.“Evidence of Complex Citer Motivations.”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7:1(Jan.1986):34-36.
Chubin, D. E. and S. D. Moitra.“Content Analysis of References: Adjunct or Alternative to Citation Counting?”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5 (1975): 423-441.
Cole, S.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ories of Deviance as a Case Study.”In: Coser,L.A.,ed. The Idea of Social Structure:Papers In Honor of Robert K. Meton.New York :Harcourt, Barace, Jovanovich,1975,175.
Egghe, L. and R. Rousseau. Introduction to Informetrics: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ibrary,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0.
Frost, C. O.“The Use of Citations in Library Research: A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Functions.” Library Quarterly 49:4 (1979): 339-414.
Garfield, E. “Can Citation Indexing Be Automated? ” I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Methods for Mechanized Documentation(NBS Misc. Pub. 269), ed. Mary E. Stevens, et. al. Washington D.C.: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1965.
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ing :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Philadelphia : ISI Press, 1979.
Griffith, B. C.,et al. “On the Use of Citations in Studying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Communication.”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d Science Newsletter 2(Summer 1977):9-13.
Griffith, B. C.,et al.“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s. II:Toward a Macro and Microstructure for Science,” Science Studies 4(Oct. 1974):339-365.
Gross, P. L. K. and E. M. Gross.“College Libraries and Chemical Education.” Science 66(1927):385-389.
Herlach, Gertrud.“Citation Patterns:Mechanistically Identif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itation Links.”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Chicago,1973.
Hodges, T. L.“Citation Index:Its Potential for Bibliographic Control.”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1978.
Hulme, F. W.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of Modern Civilization. London:Grafton,1923.
Turabian,Kate L.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6th e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Kostoff, Ronald N.“Citation Analysis of Research Performer Quality.” Scientometrics 53:1(2002): 49-71.
Lipetz, B.“Improvement of the Selectivity of Citation Indexes to Science Literature Through the Inclusion of Citation Relationship Indicators.” American Documentation 16:2(1965): 81-91.
Liu, Mengxiong.“A Study of Citing Motivation of Chinese Scientist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1(1993): 13-23.
Liu, Mengxiong.“Citation Functions and Related Determinants : A Study of Chinese Physics Publications.”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1(1993):1-13.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 “Problems of Citation Analysis.” Scientometrics 36:3(1996): 435-444.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Another Test of the Normative Theory of Citing.”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8:4 (1987):305-306.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Author Motivation for Not Citing Influences: A Methodological No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39(1988): 432-433.
MacRoberts, M. H. and B. R. MacRoberts.“Problems of Citation Analysis: A Study of Uncited and Seldom-Cited Influenc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1:1(2010):1-13.
Magee, Marguerite.“How Research Biochemists Use Information:An Analysis of Use of Information from Cited References.”Master; thesis,University of Chicago,1966.
Moravcsik, M. J. and P. Murugesan.“Some Results on th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Citations.”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5 (1975): 86-92.
Peritz, B. C.“A Classification of Citation Role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Related Fields.”Scientometrics 5(1983): 303-312.
Smith, Linda C.“Citation Analysis.” Library Trends 30:1(1981): 83-106.
Tang, Rong and Martin A Safer.“Rated Importance of Cited Reference in Biology and Psychology Publication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4:2(2008):246-272.
Voos, H. and K. S. Dagaev.“Are All Citations Equal? Or, Did We Op. Cit. Your Item?”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1976): 19-21.
Weinstock, M. “Citation Index.”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5 .N.Y.: Marcel Dekker, 197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