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部落格廠商贊助文書寫分析
A study on blog sponsorship
作者 黃國蓉
貢獻者 馮建三<br>Feng, Chien San
黃國蓉
關鍵詞 部落客
勞動
自主性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Sep-2013 14:31:16 (UTC+8)
摘要   本研究所討論的背景,在於近年來部落格發展的情況。起初的問題意識與關心的部分,是現今使用者創生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發展。
  
  由於此類媒體常常被大眾冠以「草根媒體」、代表消費者或使用者力量的崛起,以及生產內容的民主化,強調其內容是自主產製,不像大眾商業媒體會受到廣告主與組織的層層管控和壓力。因此,想要討論部落格在面對商業力量的滲透時,影響的層面和方式,是怎樣的樣貌。因此本研究以部落客的廠商贊助文章為觀察的切入點,並且著重於部落客的自主程度,也就是可以如何理解商業力量對部落格的影響。

  在文獻探討部分,以三個面向來探究。首先,整理對於網路「互動性」概念的討論。這是因為在草根媒體的相關論述中,常認為網路新媒體和傳統大眾媒體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此。另一方面,社群互動是形塑網路使用者內容生產以及部落格文化的重要面向。接著討論網路使用者與資本之間可能既存的生產關係,部落客作為網路內容的生產者,與資本家之間可以有怎樣的生產關係?一方面,多數網路使用者是無償地在網上貢獻內容,因此首先說明科技壯大的分享文化,使網上無償貢獻內容盛行;另一方面,部分使用者與企業之間也進展出薪資雇用或承攬契約的勞動關係。第三部分,則以「勞動過程中的控制」和相關文獻來看對研究問題的啟發。

三、四章為訪談和資料的分析。第三章以文獻和訪談資料,陳述與分析部落格整體環境至今的發展與變遷。這些發展形成了今日部落客所處的結構。由於本研究所關注的問題,是資本與部落客之間的生產關係,對整體內容產製的影響,因此著重在和資本如何進入這個場域。目的是在對客觀結構有所認識之後,能夠指認部落客在這個體系之中,處在什麼位置,資本在此的獲利邏輯為何,作為下一章分析的基礎。

  商業力量一直以來都介入在部落格體系之中,掌握使用者曝光與交流的管道,而不是從贊助文才開始。除了在生產關係上可以利用部落客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能由於平台與廣告商對前述管道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可以進行某種意義上的管理、控制,與引導。在這樣的情況下,部落客自願投入為資本生產符合所需的內容,雖然在細部的、單項的資料呈現上可以擁有自己掌控的部分,也為自己爭取協商空間。
參考文獻 英文︰

Andrejevic, M. (2002). The kinder, gentler gaze of Big Brother: Reality TV in the era of digital capitalism, New Media and Society, 4(2): 251-270.
Andrejevic, M. (2002). The kinder, gentler gaze of Big Brother: Reality TV in the era of digital capitalism, New Media and Society, 4(2): 251-270.
Andrejevic, M. (2008).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The productivity of online fa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9(1), 24-46.
Andrejevic, M. (2008).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The productivity of online fa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9(1), 24-46.
Andrejevic, M.(2009). Critical Media Research2.0: the interactive upgrade. Interactions: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Volume 1 Number 1
Barbrook, R. (1998). The high-tech gift economy. First Monday, 3(12).
Barry, A. (2001). Political machines: Governing a technological society. London: Athlone.
Benkler, Y. (2006). The wealth of networks: how social production transforms markets and freedom. Yale University Press.
boyd, d.(2007). Why Youth (Heart) Social Network Sites: The Role of Networked Publics in Teenage Social Life. MacArthur Foundation Series on Digital Learning – Youth, Identity, and Digital Media Volume (ed. David Buckingha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oté, M. & Pybus, J. (2007). Learning to immaterial labour 2.0: MySpace and social networks. ephemera: theory & politics in organization, 7(1), 88-106.
Dijck, J. v. (2009). Users like you? Theorizing agency in user-generated content. Media Culture Society, 31(1), 41-58.
Gane, N. & Beer D. (2008). New media: The key concepts. Oxford: Berg.
Harvie, D. (2005). All Labour Produces Value for Capital and We All Struggle Against Value. The Commoner, 10, 132-171. Retrived May 12, 2008, from: http://www.le.ac.uk/ulmc/doc/dharvie_labour.pdf
Jarrett, K. (2008). Interactivity is evil! A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Web 2.0. First Monday, 13(3).
Kiousis, S. (2002). Interactivity: A concept explication. New Media & Society 4(3): 355–83.
Kücklich, J. (2005). Precarious Playbour: Modders and the Digital Games Industry. Fiberculture Journal, 5. Retrieved May 12, 2008, from:
Lazzarato(1996). Immaterial Labour. (Colilli, P. & Emory, ED., Trans.) Retrieved May 12, 2008, From:
Manovich, L. (2001).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Cambridge, MA: MIT Press.
Neff, Gina, Elizabeth Wissinger and Sharon Zukin (2005) “Entrepreneurial labor among cultural producers: ‘cool’ jobs in ‘hot’ Industries”, Social Semiotics 15(3): 307-334.
Petersen, S. M. (2008). Loser generated content: From participation to exploitation. First Monday, 13(3).
Postigo, H. (2003). From pong to planet quake: post-industrial transitions from leisure to work.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6(4), 593-607.
Ryan, Bill (1991). Making capital from culture: The corporate form of capitalist cultural production. 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
Salaman, G.(1985). Factory work, in Work, Culture and Society, Deem, Rosemary and Graeme Salaman eds., pp. 1-21.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T. (2000). Mass media and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online forums and reader Email.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2(2): 205–21.
Sotamaa, O. (2005). Have Fun Working With Our product!: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omputer Game Mod Competitions. In: Proceeding of DiRGA 2005 conference: Changing Views – worlds in play.
Terranova, T. (2004). Network culture: Politic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London: Pluto.

中文︰
(2010)《看達人玩創意4︰部落格玩樂達人》。台北︰丑魚媒體。
《網路社會學通訊》,第73期。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3/73-2.htm
尤傳莉譯(2008)。《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台北:早安財經。(原書Keen, A. [2007].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 Crown Business.)
王怡文譯(2007)。《維基經濟學》。台北:商智。(原書Tapscott .D.& Williams, A. D. [2006]. Wikinomics: 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 Penguin USA.)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原書 Jorgensen, D. L.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CA: Sage.)
朱楚文(2010)。《部落客不能說的秘密─揭開置入性行銷的神秘面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家祥(2008)。<從政治經濟學觀點看Google AdSense>。
吳家駟譯(1991),《資本論第一卷》,台北:時報文化。(Marx, K. & Engles, F.[1867]. Capitial,Volume one. Moscow: Foreign Language Publishing House.)
呂雅麗(2009)。《手繪圖文部落客中的群我關係及社群形成》。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皇萱(2010)。《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探討─以udn部落格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Wadsworth.)
谷風編輯部(1988),《勞動與壟斷資本》,台北:谷風出版。(原書:Braverman,. H.[1974]. Labor and Monopoly Capital .)
周恆甫(2005)。《臺灣地區網路媒體Blog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以『交通大學無名小站』為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宗弘等譯(2005),《製造甘願》。台北:群學。(原書Burawoy, M. [1979]. Manufacturing Consent :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林怡君(2009)。《美妝達人部落格商品置入探討》。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昭妘(2005)。《Blog商業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昶宏(2010)。《365.5行:論營利部落客勞動階層及彈性勞動樣貌》。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富美(2006)。《台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解析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勞動》。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林靖堂(2010)。《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批判觀點》。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花逸文(2007)。《部落格裡的日常生活再現:以無名小站為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宥蓁(2010)。《資訊糖衣下的部落格置入︰部落客「商業撰寫文」之分析》。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力群(2005)。《想像的觀望:論網誌(blog)中的自我觀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瑞瑄譯(2006)。《誰沒部落格》。台北:商周出版。(原書Fievet, C. & Turrettini, E. [2004]. Blog story. Paris: Eyrolles.)
洪銘成(2008)。《玩家勞動:以商品化概念對線上遊戲玩家的反思》。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士哲(2004)。<民族誌學應用於網路研究的契機、問題,與挑戰>,《資訊社會研究》,6:59-90。
孫治本(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台北:唐山。
張莉聆(2009)。《部落客達人獲益模式與中介機制運作之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宣靆(2007)。<「聰明行動族」研究者霍華德‧瑞德格介紹暨部落格、P2P發展大事紀>,《資訊社會研究》,12:1-48。
陳仲豪(2010)。《網路社群口碑傳播行為研究--以mobile01網站「開箱文」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宏(2006)。《從blog使用目的,探索部落格商機》。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奕慈(2011)。《網路社群資訊分享與互動的商品化--以iPeen愛評網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潔如(2009)。《探討部落格行銷之應用-以無名小站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2008)。<網絡廣告殖民休閒時間>,《亞洲週刊》,2008年4月6日,頁39
馮建三(2010)。<傳播、文化與勞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期:369-385
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Mosco, V.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London: Sage.)
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原書Jhally, S. [1987]. The codes of advertising. New York: Routledge.)
楊偉龍、陳瓊華、劉玲君(2007)。《部落格行銷達人》。台北:碁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劉一賜(1999)。《網路廣告第一課:蠻荒西部角力賽的生存之道》,台北:時報文化。
劉江釗(2005)。《部落格之社會網絡與自我呈現初探》。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昌德(2004),〈科技與文化工作者:網路與相關數位科技對台灣漫畫家勞動過程的影響〉。《傳播管理研究》,4(1),頁69-96。
劉蕙苓(2009)。<習以為常?置入性行銷對電視新聞常規的影響>,「2009中華傳播學年會」,臺灣:玄奘大學。
蔡幸真(2006)。《部落客為什麼連結?個人網誌連結的形成、實驗與實踐》。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百雅(2007)。《再探當代社會自戀意涵-從美妝部落格談起》。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國威(2007)。《閱聽人2.0 --部落客來了》。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家福(2005)。《部落格經營獲利模式探討》。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肇君(2004)。<置入性行銷對新聞專業的影響:市場新聞學下的專業性考察>,「2004中華傳播學年會」,澳門。
蕭肇君(2006)。《論媒體勞動:閱聽人、記者與記者後備軍》。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謝志昌譯(1999)。教堂與市集。原作Raymond, E. S.[1998]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取自http://www.cui-zy.cn/Recommended/Linux/%E6%95%99%E5%A0%82%E8%88%87%E5%B8%82%E9%9B%86.pdf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謝國雄(2006)。<從援引、運用、推新到挑戰:台灣勞動研究回顧,1973-2005>,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桃園龍潭渴望園區會議中心。
簡妙如、劉昌德(2009)。<消費即生產、娛樂即勞動?電視選秀節目的生產關係>,「2009台灣社會學年會」。台北:東吳大學。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 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台灣社會學研究»,第二期,頁47-81,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藍佩嘉(2000)。<人際關係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與權力關係>,《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頁1-50,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羅耀宗譯(2011)。《玩家外包:社群改變遊戲規則》,台北︰天下。(原書︰Howe, J. [2008]. Crowdsourcing: Why The Power of The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 Crown Business.)



網路資料︰

部落客百傑網站︰
第一屆︰http://blog.xuite.net/ideasweek/2008/17590038
第二屆︰http://blog.xuite.net/ideasweek/blog/25468738
第三屆︰http://ideas.org.tw/blogger100/activityintro.html
第四屆︰http://www.ideas.iii.org.tw/ideasweek2011/blogger100/activityintro.html

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一至六屆)官方網站
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11/winnerlist.htm

Alice(2007)。<台灣BSP成立年表暨網路、部落格諸事記>,取自http://www.askareiko.com/archives/1017

Yahoo! 奇摩企業部落格。(2011年6月28日)。<她! 決定了你今天在網路要看甚麼!!---Yahoo!奇摩首頁編輯>。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ycorpblog/12349679
李怡志(2007年3月17日)。。取自http://www.richyli.com/blog/2007/03/google-gmailblogger.html
李怡志(2007年4月1日)。。取自http://blog.richyli.com/?p=458
黃紹麟(2007年1月21日)<廣告聯盟市場觀察>,取自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62
Nate Silver(2011/02/12). The Economics of Blogging and The Huffington Post.取自
http://fivethirtyeight.blogs.nytimes.com/2011/02/12/the-economics-of-blogging-and-the-huffington-post/
Jeff Bercovici(2011/04/12). AOL, Arianna Huffington Hit with Class Action Suit. 取自http://blogs.forbes.com/jeffbercovici/2011/04/12/aol-arianna-huffington-hit-with-class-action-suit/
Jeff Bercovici(2011/04/12). AOL-Huffpo Suit Seeks $105M: ‘This Is About Justice’取自http://blogs.forbes.com/jeffbercovici/2011/04/12/aol-huffpo-suit-seeks-105m-this-is-about-justice/
林克寰(2006年4月23日)。<如果部落客沒有做部落客的事>,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5419.html
林克寰(2004年5月11日)。<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 ── blog是甚麼碗糕啊?>,取自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
DearJohn(2008年7月14日)。<別人的部落格文章廣告化,究竟關你什麼事?>。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drlaw/11582333
李怡志(2008年7月14日)。<精準有效置入部落客/記者的大絕招:Junket>。取自http://www.richyli.com/blog/2008/07/junket.html
傅瑞德(2008年7月16日)。<我為什麼寫不好廣告文?>。取自http://fred.ipod.to/blog/?post;1603
艾瑪(2008年7月12日)。<我寫部落格的理由&部落格行銷發燒年>。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amarylliss/21941864
(2010年12月22日)。<12/23 感謝大家參加 「中油、奇美實業 - 高雄部落客參訪活動」>。http://crazyxp.blogspot.com/2010/12/1223.html
(2011年1月12日)。。取自http://crazyxp.blogspot.com/2011/01/funp.html
凱莉(2008年12月4日)。<部落客可以賣東西嗎?>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freefish94/11014819
花猴(2009年2月16日)。。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benshee/14610632
花猴(2011年1月24日)。<給所有網友的一封信>。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benshee/16519540
Honey(2011年1月18日)。<[私語] 我想我們必須談談>。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honeyqueen/10991263
小熊(2010年1月28日)。<很想跟你說的一些事…>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ikai123/13156023

新聞︰
董啟章(2007年7月20日)。<致同路人:作為生活演出的寫作>,《自由時報》
黃書緯(2007年3月8日)。<廣告收益 先清醒一下吧>,《中國時報》。
Cheryl Wu(2011年3月30日)。<誰是大A?席捲6萬粉絲空降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取自http://techorange.com/2011/03/30/miss-big-a-billboard-no-1/
蕭博文(2011年6月23日)。<質疑崔咪賣假包 網友獲不起訴>。《中國時報》。
朱正庭(2011年3月6日)。<有特色 人氣旺 400部落客聚首 正妹教撇步>。《蘋果日報》。
周小仙、林哲良(2011年3月6日)。<部落客憑專長暴紅 名利雙收>。《聯合報》。
周小仙、林哲良(2011年3月6日)。<工程師、主播棄高薪 轉當部落客>。《聯合報》。
郭和杰(2010年12月1日)<團購業務加持,地圖日記快速竄紅吸引Groupon>。IThome online。取自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4821
鍾玉玨(2008年4月7日)。<減眠搶快 部落客拿命換銀子>,《中國時報》,F1版。
張稚昀(2010年2月5日)。<就是愛漂亮 蘇花猴部落格找自我>。中央社。
王珮華(2009年2月23日)。<知名部落格 文章一篇值萬元>,《自由時報》。
王莫昀(2007年4月18日)。,《中國時報》。
王莫昀(2007年4月26日)。,《中國時報》。
何定照(2007年9月5日)。<部落客在跟你博感情 還是拚業績?>。《聯合新聞網》。
何定照(2007年9月5日)。<誰當紅? 網路搜尋排名不準啦>。《聯合報》。
何英煒(2010年3月3日)。<網路廣告市場>。《工商時報》。
何英煒(2007年4月19日)。。《工商時報》,A13版。
何英煒(2007年5月10日)。<複雜的分紅拆帳就靠他 網路會員服務提供商興起>。《工商時報》,
何信彰(2009年3月15日)。<一手拿甜頭,一手寫評論 部落客當槍手 韓商惹爭議>。《工商時報》,C2版。
林嘉琪、楊久瑩、廖千瑩(2010年7月1日)。<部落客薦證廣告 消基會促查>。《自由時報》。
高凱新(2006年7月12日)。<最新鮮 部落客 角色媒體化>,《蘋果日報》。
張殿文(2007年2月)。<我拿到google的支票>。《數位時代雙週刊》。
莊琇閔(2010年3月3日)。<貴婦奈奈po文 遭檢舉打廣告>,《聯合報》。
陳奕筑(2008年8月22日)。<部落客變身成藝人>。《中國時報》,E3版。
陳靜宜(2009年4月2日)。<部落客經紀公司 炒熱黃金寫手>,《聯合報》。
黃文正(2009年4月24日)。<寫部落格賺錢 美熱門行業>,《中國時報》。
黃哲斌(2008年12月6日)。<真實第一 不能輸掉信任關係>,《中國時報》。
黃哲斌、郭石城、何榮幸(2008年12月6日)。<部落格經濟 滑鼠點出大生意>,《中國時報》。
史書華(2008年2月)。<用部落格口碑贏業績>。《Cheers》,89。
夏君誠、王偊菁(2011年1月20日)。<知名部落客當「試用寫手」 一篇文章拿五萬>。中天新聞。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6v29062.html
。(2008年1月)。《動腦雜誌》,381
何英煒(2007年4月19日)。,《工商時報》。
林國賓(2006/12/18)。<時代風雲人物 網民登金榜>。《工商時報》,A3版。
劉楚惠(2007/03/16)。<台灣部落客 人味重於錢味>。《工商時報》,D3版。
劉聖芬(2009/03/15)。<線上倫理成熱門話題 貝爾金使詐 行銷鬧災難>。《工商時報》,C2版。
鄭朝陽、何定照、梁玉芳(2007/09/05)。<箇中有利基 記得老實貼>。《聯合新聞網》。
諶悠文(2009/10/07)。<美國FTC提出規範:部落客發廣告文 不明說 要罰>,《中國時報》。
夏明珠(2009/07/06)。〈令傳統媒體又愛又恨的Twitter〉。上網日期:2009年10月8日。取自http://infohankaoa.pixnet.net/blog/post/26165147
<2010年台灣100大網站揭曉!Facebook首度入榜險奪冠軍>。(2010年2月)。《數位時代雙週刊》。
彭慧明(2010/12/02)。。《聯合報》。
洪夢霜(2005年5月5日)。<部落格邁入商業模式>。ZDNET,取自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098866,00.htm
洪夢霜(2005年6月9日)。<部落格收費之路難行>。ZDNET,取自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01234,00.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6451010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101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建三<br>Feng, Chien San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國蓉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國蓉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3 14:31:16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3 14:31:1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3 14:31:1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645101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36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45101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所討論的背景,在於近年來部落格發展的情況。起初的問題意識與關心的部分,是現今使用者創生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發展。
  
  由於此類媒體常常被大眾冠以「草根媒體」、代表消費者或使用者力量的崛起,以及生產內容的民主化,強調其內容是自主產製,不像大眾商業媒體會受到廣告主與組織的層層管控和壓力。因此,想要討論部落格在面對商業力量的滲透時,影響的層面和方式,是怎樣的樣貌。因此本研究以部落客的廠商贊助文章為觀察的切入點,並且著重於部落客的自主程度,也就是可以如何理解商業力量對部落格的影響。

  在文獻探討部分,以三個面向來探究。首先,整理對於網路「互動性」概念的討論。這是因為在草根媒體的相關論述中,常認為網路新媒體和傳統大眾媒體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此。另一方面,社群互動是形塑網路使用者內容生產以及部落格文化的重要面向。接著討論網路使用者與資本之間可能既存的生產關係,部落客作為網路內容的生產者,與資本家之間可以有怎樣的生產關係?一方面,多數網路使用者是無償地在網上貢獻內容,因此首先說明科技壯大的分享文化,使網上無償貢獻內容盛行;另一方面,部分使用者與企業之間也進展出薪資雇用或承攬契約的勞動關係。第三部分,則以「勞動過程中的控制」和相關文獻來看對研究問題的啟發。

三、四章為訪談和資料的分析。第三章以文獻和訪談資料,陳述與分析部落格整體環境至今的發展與變遷。這些發展形成了今日部落客所處的結構。由於本研究所關注的問題,是資本與部落客之間的生產關係,對整體內容產製的影響,因此著重在和資本如何進入這個場域。目的是在對客觀結構有所認識之後,能夠指認部落客在這個體系之中,處在什麼位置,資本在此的獲利邏輯為何,作為下一章分析的基礎。

  商業力量一直以來都介入在部落格體系之中,掌握使用者曝光與交流的管道,而不是從贊助文才開始。除了在生產關係上可以利用部落客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能由於平台與廣告商對前述管道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可以進行某種意義上的管理、控制,與引導。在這樣的情況下,部落客自願投入為資本生產符合所需的內容,雖然在細部的、單項的資料呈現上可以擁有自己掌控的部分,也為自己爭取協商空間。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背景︰部落格「廠商贊助文」的出現與爭議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提問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網路科技媒介的社會互動 12
一、互動性︰新傳播科技引進的概念討論 12
二、部落格的互動特質 14
三、「互動性」的政治社會意涵 16
第二節 網路內容的生產關係 18
一、業餘者的文化與生產 18
二、免費勞動與非物質勞動 19
三、資本獲取價值的機制 21
四、從無償到有償的網路內容生產 23
第三節 文化產業的勞動控制 25
一、勞動過程中的控制 25
(一)、強制與甘願 25
(二)、文化工作者的勞動與其控制面向 26
第三章 部落格商業體系的發展 28
第一節 商業部落格平台的發展 28
一、部落格平台的發展與部落客關係︰以美國為例 28
二、台灣部落格與平台的發展軌跡 30
第二節 外部行動者 34
一、部落格廣告聯播商的出現 34
二、部落格活動、部落格聚會 35
第三節 部落客與商業體系關係分析 42
一、平台與使用者關係分析 42
二、廣告聯播商、其他商業團體與部落客之間的關係 43
第四章 部落客的贊助文書寫分析 46
第一節 部落格書寫情況 46
一、開始寫作的契機 46
二、展現「最好」的自己 46
三、讀者和流量作為書寫的動力 47
三、書寫頻率與辛苦程度皆高 50
四、「興趣」變成「工作」 52
第二節 廠商贊助文的有酬書寫 54
一、合作的方式與寫作空間 54
(一)、有無簽訂合約 54
(二)、部落客的知名度 55
(三)、整體風氣和外部規約 55
(四)、寫作策略 56
二、部落客「自主程度」的討論 57
(一)、需要寫作素材 57
(二)、需要實質的回饋 57
(三)、關係與人情 58
第五章 結論 60
第一節 研究結果討論 60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60
參考書目 62
英文︰ 62
中文︰ 63
網路資料︰ 66
新聞︰ 68
zh_TW
dc.format.extent 528783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101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部落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主性zh_TW
dc.title (題名) 部落格廠商贊助文書寫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blog sponsorship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

Andrejevic, M. (2002). The kinder, gentler gaze of Big Brother: Reality TV in the era of digital capitalism, New Media and Society, 4(2): 251-270.
Andrejevic, M. (2002). The kinder, gentler gaze of Big Brother: Reality TV in the era of digital capitalism, New Media and Society, 4(2): 251-270.
Andrejevic, M. (2008).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The productivity of online fa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9(1), 24-46.
Andrejevic, M. (2008).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The productivity of online fa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9(1), 24-46.
Andrejevic, M.(2009). Critical Media Research2.0: the interactive upgrade. Interactions: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Volume 1 Number 1
Barbrook, R. (1998). The high-tech gift economy. First Monday, 3(12).
Barry, A. (2001). Political machines: Governing a technological society. London: Athlone.
Benkler, Y. (2006). The wealth of networks: how social production transforms markets and freedom. Yale University Press.
boyd, d.(2007). Why Youth (Heart) Social Network Sites: The Role of Networked Publics in Teenage Social Life. MacArthur Foundation Series on Digital Learning – Youth, Identity, and Digital Media Volume (ed. David Buckingha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oté, M. & Pybus, J. (2007). Learning to immaterial labour 2.0: MySpace and social networks. ephemera: theory & politics in organization, 7(1), 88-106.
Dijck, J. v. (2009). Users like you? Theorizing agency in user-generated content. Media Culture Society, 31(1), 41-58.
Gane, N. & Beer D. (2008). New media: The key concepts. Oxford: Berg.
Harvie, D. (2005). All Labour Produces Value for Capital and We All Struggle Against Value. The Commoner, 10, 132-171. Retrived May 12, 2008, from: http://www.le.ac.uk/ulmc/doc/dharvie_labour.pdf
Jarrett, K. (2008). Interactivity is evil! A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Web 2.0. First Monday, 13(3).
Kiousis, S. (2002). Interactivity: A concept explication. New Media & Society 4(3): 355–83.
Kücklich, J. (2005). Precarious Playbour: Modders and the Digital Games Industry. Fiberculture Journal, 5. Retrieved May 12, 2008, from:
Lazzarato(1996). Immaterial Labour. (Colilli, P. & Emory, ED., Trans.) Retrieved May 12, 2008, From:
Manovich, L. (2001).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Cambridge, MA: MIT Press.
Neff, Gina, Elizabeth Wissinger and Sharon Zukin (2005) “Entrepreneurial labor among cultural producers: ‘cool’ jobs in ‘hot’ Industries”, Social Semiotics 15(3): 307-334.
Petersen, S. M. (2008). Loser generated content: From participation to exploitation. First Monday, 13(3).
Postigo, H. (2003). From pong to planet quake: post-industrial transitions from leisure to work.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6(4), 593-607.
Ryan, Bill (1991). Making capital from culture: The corporate form of capitalist cultural production. 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
Salaman, G.(1985). Factory work, in Work, Culture and Society, Deem, Rosemary and Graeme Salaman eds., pp. 1-21.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T. (2000). Mass media and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online forums and reader Email.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2(2): 205–21.
Sotamaa, O. (2005). Have Fun Working With Our product!: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omputer Game Mod Competitions. In: Proceeding of DiRGA 2005 conference: Changing Views – worlds in play.
Terranova, T. (2004). Network culture: Politic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London: Pluto.

中文︰
(2010)《看達人玩創意4︰部落格玩樂達人》。台北︰丑魚媒體。
《網路社會學通訊》,第73期。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3/73-2.htm
尤傳莉譯(2008)。《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台北:早安財經。(原書Keen, A. [2007].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 Crown Business.)
王怡文譯(2007)。《維基經濟學》。台北:商智。(原書Tapscott .D.& Williams, A. D. [2006]. Wikinomics: 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 Penguin USA.)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原書 Jorgensen, D. L.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CA: Sage.)
朱楚文(2010)。《部落客不能說的秘密─揭開置入性行銷的神秘面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家祥(2008)。<從政治經濟學觀點看Google AdSense>。
吳家駟譯(1991),《資本論第一卷》,台北:時報文化。(Marx, K. & Engles, F.[1867]. Capitial,Volume one. Moscow: Foreign Language Publishing House.)
呂雅麗(2009)。《手繪圖文部落客中的群我關係及社群形成》。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皇萱(2010)。《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探討─以udn部落格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Wadsworth.)
谷風編輯部(1988),《勞動與壟斷資本》,台北:谷風出版。(原書:Braverman,. H.[1974]. Labor and Monopoly Capital .)
周恆甫(2005)。《臺灣地區網路媒體Blog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以『交通大學無名小站』為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宗弘等譯(2005),《製造甘願》。台北:群學。(原書Burawoy, M. [1979]. Manufacturing Consent :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林怡君(2009)。《美妝達人部落格商品置入探討》。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昭妘(2005)。《Blog商業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昶宏(2010)。《365.5行:論營利部落客勞動階層及彈性勞動樣貌》。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富美(2006)。《台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解析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勞動》。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林靖堂(2010)。《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批判觀點》。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花逸文(2007)。《部落格裡的日常生活再現:以無名小站為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宥蓁(2010)。《資訊糖衣下的部落格置入︰部落客「商業撰寫文」之分析》。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力群(2005)。《想像的觀望:論網誌(blog)中的自我觀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瑞瑄譯(2006)。《誰沒部落格》。台北:商周出版。(原書Fievet, C. & Turrettini, E. [2004]. Blog story. Paris: Eyrolles.)
洪銘成(2008)。《玩家勞動:以商品化概念對線上遊戲玩家的反思》。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士哲(2004)。<民族誌學應用於網路研究的契機、問題,與挑戰>,《資訊社會研究》,6:59-90。
孫治本(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台北:唐山。
張莉聆(2009)。《部落客達人獲益模式與中介機制運作之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宣靆(2007)。<「聰明行動族」研究者霍華德‧瑞德格介紹暨部落格、P2P發展大事紀>,《資訊社會研究》,12:1-48。
陳仲豪(2010)。《網路社群口碑傳播行為研究--以mobile01網站「開箱文」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宏(2006)。《從blog使用目的,探索部落格商機》。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奕慈(2011)。《網路社群資訊分享與互動的商品化--以iPeen愛評網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潔如(2009)。《探討部落格行銷之應用-以無名小站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2008)。<網絡廣告殖民休閒時間>,《亞洲週刊》,2008年4月6日,頁39
馮建三(2010)。<傳播、文化與勞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期:369-385
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Mosco, V.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London: Sage.)
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原書Jhally, S. [1987]. The codes of advertising. New York: Routledge.)
楊偉龍、陳瓊華、劉玲君(2007)。《部落格行銷達人》。台北:碁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劉一賜(1999)。《網路廣告第一課:蠻荒西部角力賽的生存之道》,台北:時報文化。
劉江釗(2005)。《部落格之社會網絡與自我呈現初探》。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昌德(2004),〈科技與文化工作者:網路與相關數位科技對台灣漫畫家勞動過程的影響〉。《傳播管理研究》,4(1),頁69-96。
劉蕙苓(2009)。<習以為常?置入性行銷對電視新聞常規的影響>,「2009中華傳播學年會」,臺灣:玄奘大學。
蔡幸真(2006)。《部落客為什麼連結?個人網誌連結的形成、實驗與實踐》。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百雅(2007)。《再探當代社會自戀意涵-從美妝部落格談起》。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國威(2007)。《閱聽人2.0 --部落客來了》。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家福(2005)。《部落格經營獲利模式探討》。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肇君(2004)。<置入性行銷對新聞專業的影響:市場新聞學下的專業性考察>,「2004中華傳播學年會」,澳門。
蕭肇君(2006)。《論媒體勞動:閱聽人、記者與記者後備軍》。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謝志昌譯(1999)。教堂與市集。原作Raymond, E. S.[1998]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取自http://www.cui-zy.cn/Recommended/Linux/%E6%95%99%E5%A0%82%E8%88%87%E5%B8%82%E9%9B%86.pdf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謝國雄(2006)。<從援引、運用、推新到挑戰:台灣勞動研究回顧,1973-2005>,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桃園龍潭渴望園區會議中心。
簡妙如、劉昌德(2009)。<消費即生產、娛樂即勞動?電視選秀節目的生產關係>,「2009台灣社會學年會」。台北:東吳大學。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 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台灣社會學研究»,第二期,頁47-81,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藍佩嘉(2000)。<人際關係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與權力關係>,《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頁1-50,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羅耀宗譯(2011)。《玩家外包:社群改變遊戲規則》,台北︰天下。(原書︰Howe, J. [2008]. Crowdsourcing: Why The Power of The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 Crown Business.)



網路資料︰

部落客百傑網站︰
第一屆︰http://blog.xuite.net/ideasweek/2008/17590038
第二屆︰http://blog.xuite.net/ideasweek/blog/25468738
第三屆︰http://ideas.org.tw/blogger100/activityintro.html
第四屆︰http://www.ideas.iii.org.tw/ideasweek2011/blogger100/activityintro.html

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一至六屆)官方網站
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11/winnerlist.htm

Alice(2007)。<台灣BSP成立年表暨網路、部落格諸事記>,取自http://www.askareiko.com/archives/1017

Yahoo! 奇摩企業部落格。(2011年6月28日)。<她! 決定了你今天在網路要看甚麼!!---Yahoo!奇摩首頁編輯>。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ycorpblog/12349679
李怡志(2007年3月17日)。。取自http://www.richyli.com/blog/2007/03/google-gmailblogger.html
李怡志(2007年4月1日)。。取自http://blog.richyli.com/?p=458
黃紹麟(2007年1月21日)<廣告聯盟市場觀察>,取自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62
Nate Silver(2011/02/12). The Economics of Blogging and The Huffington Post.取自
http://fivethirtyeight.blogs.nytimes.com/2011/02/12/the-economics-of-blogging-and-the-huffington-post/
Jeff Bercovici(2011/04/12). AOL, Arianna Huffington Hit with Class Action Suit. 取自http://blogs.forbes.com/jeffbercovici/2011/04/12/aol-arianna-huffington-hit-with-class-action-suit/
Jeff Bercovici(2011/04/12). AOL-Huffpo Suit Seeks $105M: ‘This Is About Justice’取自http://blogs.forbes.com/jeffbercovici/2011/04/12/aol-huffpo-suit-seeks-105m-this-is-about-justice/
林克寰(2006年4月23日)。<如果部落客沒有做部落客的事>,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5419.html
林克寰(2004年5月11日)。<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 ── blog是甚麼碗糕啊?>,取自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
DearJohn(2008年7月14日)。<別人的部落格文章廣告化,究竟關你什麼事?>。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drlaw/11582333
李怡志(2008年7月14日)。<精準有效置入部落客/記者的大絕招:Junket>。取自http://www.richyli.com/blog/2008/07/junket.html
傅瑞德(2008年7月16日)。<我為什麼寫不好廣告文?>。取自http://fred.ipod.to/blog/?post;1603
艾瑪(2008年7月12日)。<我寫部落格的理由&部落格行銷發燒年>。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amarylliss/21941864
(2010年12月22日)。<12/23 感謝大家參加 「中油、奇美實業 - 高雄部落客參訪活動」>。http://crazyxp.blogspot.com/2010/12/1223.html
(2011年1月12日)。。取自http://crazyxp.blogspot.com/2011/01/funp.html
凱莉(2008年12月4日)。<部落客可以賣東西嗎?>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freefish94/11014819
花猴(2009年2月16日)。。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benshee/14610632
花猴(2011年1月24日)。<給所有網友的一封信>。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benshee/16519540
Honey(2011年1月18日)。<[私語] 我想我們必須談談>。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honeyqueen/10991263
小熊(2010年1月28日)。<很想跟你說的一些事…>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ikai123/13156023

新聞︰
董啟章(2007年7月20日)。<致同路人:作為生活演出的寫作>,《自由時報》
黃書緯(2007年3月8日)。<廣告收益 先清醒一下吧>,《中國時報》。
Cheryl Wu(2011年3月30日)。<誰是大A?席捲6萬粉絲空降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取自http://techorange.com/2011/03/30/miss-big-a-billboard-no-1/
蕭博文(2011年6月23日)。<質疑崔咪賣假包 網友獲不起訴>。《中國時報》。
朱正庭(2011年3月6日)。<有特色 人氣旺 400部落客聚首 正妹教撇步>。《蘋果日報》。
周小仙、林哲良(2011年3月6日)。<部落客憑專長暴紅 名利雙收>。《聯合報》。
周小仙、林哲良(2011年3月6日)。<工程師、主播棄高薪 轉當部落客>。《聯合報》。
郭和杰(2010年12月1日)<團購業務加持,地圖日記快速竄紅吸引Groupon>。IThome online。取自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4821
鍾玉玨(2008年4月7日)。<減眠搶快 部落客拿命換銀子>,《中國時報》,F1版。
張稚昀(2010年2月5日)。<就是愛漂亮 蘇花猴部落格找自我>。中央社。
王珮華(2009年2月23日)。<知名部落格 文章一篇值萬元>,《自由時報》。
王莫昀(2007年4月18日)。,《中國時報》。
王莫昀(2007年4月26日)。,《中國時報》。
何定照(2007年9月5日)。<部落客在跟你博感情 還是拚業績?>。《聯合新聞網》。
何定照(2007年9月5日)。<誰當紅? 網路搜尋排名不準啦>。《聯合報》。
何英煒(2010年3月3日)。<網路廣告市場>。《工商時報》。
何英煒(2007年4月19日)。。《工商時報》,A13版。
何英煒(2007年5月10日)。<複雜的分紅拆帳就靠他 網路會員服務提供商興起>。《工商時報》,
何信彰(2009年3月15日)。<一手拿甜頭,一手寫評論 部落客當槍手 韓商惹爭議>。《工商時報》,C2版。
林嘉琪、楊久瑩、廖千瑩(2010年7月1日)。<部落客薦證廣告 消基會促查>。《自由時報》。
高凱新(2006年7月12日)。<最新鮮 部落客 角色媒體化>,《蘋果日報》。
張殿文(2007年2月)。<我拿到google的支票>。《數位時代雙週刊》。
莊琇閔(2010年3月3日)。<貴婦奈奈po文 遭檢舉打廣告>,《聯合報》。
陳奕筑(2008年8月22日)。<部落客變身成藝人>。《中國時報》,E3版。
陳靜宜(2009年4月2日)。<部落客經紀公司 炒熱黃金寫手>,《聯合報》。
黃文正(2009年4月24日)。<寫部落格賺錢 美熱門行業>,《中國時報》。
黃哲斌(2008年12月6日)。<真實第一 不能輸掉信任關係>,《中國時報》。
黃哲斌、郭石城、何榮幸(2008年12月6日)。<部落格經濟 滑鼠點出大生意>,《中國時報》。
史書華(2008年2月)。<用部落格口碑贏業績>。《Cheers》,89。
夏君誠、王偊菁(2011年1月20日)。<知名部落客當「試用寫手」 一篇文章拿五萬>。中天新聞。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6v29062.html
。(2008年1月)。《動腦雜誌》,381
何英煒(2007年4月19日)。,《工商時報》。
林國賓(2006/12/18)。<時代風雲人物 網民登金榜>。《工商時報》,A3版。
劉楚惠(2007/03/16)。<台灣部落客 人味重於錢味>。《工商時報》,D3版。
劉聖芬(2009/03/15)。<線上倫理成熱門話題 貝爾金使詐 行銷鬧災難>。《工商時報》,C2版。
鄭朝陽、何定照、梁玉芳(2007/09/05)。<箇中有利基 記得老實貼>。《聯合新聞網》。
諶悠文(2009/10/07)。<美國FTC提出規範:部落客發廣告文 不明說 要罰>,《中國時報》。
夏明珠(2009/07/06)。〈令傳統媒體又愛又恨的Twitter〉。上網日期:2009年10月8日。取自http://infohankaoa.pixnet.net/blog/post/26165147
<2010年台灣100大網站揭曉!Facebook首度入榜險奪冠軍>。(2010年2月)。《數位時代雙週刊》。
彭慧明(2010/12/02)。。《聯合報》。
洪夢霜(2005年5月5日)。<部落格邁入商業模式>。ZDNET,取自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098866,00.htm
洪夢霜(2005年6月9日)。<部落格收費之路難行>。ZDNET,取自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01234,00.ht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