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當消息來源是最大廣告主:探討台灣房地產新聞背後傾斜的角力關係
作者 邱煜婷
貢獻者 王淑美
邱煜婷
關鍵詞 房地產記者
房地產專刊
預售屋
《地產王》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5-Sep-2013 14:32:38 (UTC+8)
摘要 近年來都會地區房價水漲船高,因此引發民怨。本論文從研究者實習經驗切入,觀察身為消息來源的建商/代銷公司,試圖引導房地產記者報導方向,從而深入討論2003年至今房地產預售屋新聞產製中,建商/代銷業者與報社、房地產記者間的角力關係。

研究發現,三者之間並非抗衡的角力關係,而是由建商/代銷業者身兼消息來源與房地產廣告主的角色,掌握房地產重要新聞資訊與報社營收。建商/代銷業者經常運用廣告、人脈影響房地產新聞報導方向,身為既得利益者,認為與房地產記者為互相合作的友好關係;然而房地產記者由於與建商/代銷業者的資訊不對稱,造成權力不對稱的狀況,再加上報社高層追求廣告利益,導致房地產記者與報社主管認為記者是一份工作,必須遵從上級主管的命令顧慮報社營收,讓建商/代銷業者成為報社背後的老闆,記者與主管只好轉變想法讓自己能繼續待在工作崗位上。房地產預售屋新聞喪失財經新聞的教育意義,變成報社向廣告主酬庸的功能,建商/代銷業者主導三者互動關係,權力倒向建商/代銷業者手中。

本研究建議報社必須對一面倒傾向廣告主的經營方針再省思,從組織面改革,將報社內部業編分離制度確實落成;另外也要明確規範廣告能佔據新聞版面的比例,讓報社內部、與廣告主都有能共同遵守的遊戲規則。同時也建議政府公部門應從制度面切入,更確實推動目前正在進行的房地產資訊透明化,例如要求房地產成交價格如實申報,而非只是列出每區段大約價位,讓房地產記者取得與建商/代銷業者的同等資訊地位,能提供更好的房地產新聞給讀者。
參考文獻 Babbie, E.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omont, CA: Wadsorth Publishing Co.
Bell, A. (1991). The Language of News Media. Oxford, UK: Blackwell.
Breed, W. (1955). 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 A Functional analysis. Social Forces, 33, 326-335.
Breed, W. (1997). 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 A Functional Analysis. 上網日期: 2011年9月30日。取自:http://www.google.com/books?hl=zh-TW&lr=&id=JV0XQUF-o6gC&oi=fnd&pg=PA107&dq=Breed(1997)&ots=D30mtZZfR3&sig=SGrkxYLhX42hzQpWxxD8JgMMdpQ#v=onepage&q&f=false.
Brown, J. D. e. a. (1987). Invisible power:Newspaper News Sources and The Limits of Diversity. Journalism Quarterly, 64, 45-54.
Craig, R. L. (2004). Business, Advertising, and the Social Control of Ne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quiry, 28, 233-252.
Davis, A. (2007). The economic inefficiencies of market liberalization : The case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3, 157-177.
Davison, W. P. (1975). Diplomatic reporting: Rules of the Gam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5, 138-146.
Doyle, G. (2006). Financial news journalism : A post-Enron analysis of approaches toward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news production in the UK. Journalism, 7, 433-452.
Ericson, R. V., Baranek, P. M. & Janet B. L. (1989). Negotiating Control : A Study of News Sources.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Fengler, S., & Ruß-Mohl, S. (2008). Journalists and the information-attention markets : Towards an economic theory of journalism. Journalism, 9, 667-691.
Gans, H. J. (1979). Deciding What`s New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Herman, E. S., & Chomsky, N. (1988). Manufacturing Conse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ass Media. New York: Patheon.
Parsons, W. (1989). The Power of the Financial Press: journalism and economic opinion in Britain and America. England: Gower House.
Roush, C.(主編)(2011)。《Show Me the Money:writing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or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London: New Yrok : Routledge。
Shoemaker, P. J. (1991). Gatekeeping. Newbury Park, CA: Sage.
Soloski, J. (1989). News reporting and professionalism: some constraints on the reporting of the news Media, Culture & Society, 11(2), 207-228.
Sway(2010)。《黑心建商的告白》。台北:推手文化。
Tambini, D. (2010). What are financial journalists for ? Journalism Studies, 11, 158-174.
Tett, G. (2009). Icebergs and Ideologies: How Information Flows Fuelled the Finanical Crisis. Anthropology News, 10, 6-7.
Weaver, D. W., G. C. . (1988). A profile of JMC administrators:Traits, attitudes and values. Journalism Educator, 43, 4-41.
Williams, W. S. (1992). For Sale! Real Estate Advertising and Editiorial Decisions about Real Estste New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60-170.
Wolfsfeld, G. (1991). Media, Protest, and Political Violence: A Transactional Analysis. Journalism Monograph, 127.
中國時報五十年報史編輯委員會(2000)。《中國時報五十年》。台北:中國時報。
內政部地政司(2011年7月15日)。〈都市地價指數〉,《都市地價指數》,上網日期:2011年9月16日。取自: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hotnewsall.asp?cid=102:
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亞太。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1999-2009)。《中華民國廣告年鑑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2010年9月)。《第22輯中華民國廣告年鑑》。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上網日期:2010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taaa.org.tw/cview.asp?cid=2010103177000&dtype=91。
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2010年10月)。《國泰房地產指數第三季季報》。台北:政大。上網日期2011年3月4日。取自http://www.housing.nccu.edu.tw/。
江淑琳(2002)。《看懂經濟指標學習地圖》。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何旭初(2007)。〈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1:243-273。
吳佩玲(2005)。《商業化新聞操作下的自主空間:記者的反抗策略》。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阮如舫(2005)。《房地產行銷》。台北:五南。
林金池、臧國仁(2010)。〈續論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策略─「以合作/非合作」語用原則為例〉,《台大新聞論壇》,9:3-35。
林照真(2005)。〈「置入性行銷」:新聞與廣告倫理的雙重崩壞〉,《中華傳播學刊》,8:27-40。
林麗雲(2008)。〈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台灣報業〉,《新聞學研究》,95:183-212。
洪子雅(2010)。《企業公關之媒體策略研究 以房仲業之信義、永慶房屋及住商不動產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徐銀磯(2001)。《中國時報、聯合報版面變遷之比較研究─1988至1998年》。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萍、陳國祥(1987)。《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翁維薇(2000)。《新聞訪問之追問研究──以模糊及迴避回答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耿曙(2004)。《質性硏究中訪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術硏究與合作委員會。
荊溪人(1991)。《新聞編輯學》。台北:商務。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5年6月)。〈台灣媒體廣告營收大調查:報紙篇,報紙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動腦》,66-75。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6年5月)。〈台灣媒體廣告營收調查:報紙的未來還是夢〉,《動腦》,60-65。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8年4月)。〈500大廣告主排行榜:500大廣告主廣告量縮水〉,《動腦》,95-100。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8年5月)。〈遠雄掀起未來宅行銷〉,《動腦》,62-64。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8年6月)。〈台灣媒體廣告營收大調查:創意決戰媒體未來〉,《動腦》,42-45。
康照祥(2006)。《新聞媒體採訪寫作》。台北:風雲論壇。
張志鵬(1991)。〈經濟新聞縱橫談〉,收錄於趙立年主編(編),《新聞線上》, 台中: 台中市新聞記者公會, pp. 49-51。
張金鶚(1991)。《建築投資業與建築經理公司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張金鶚(2003)。《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理論與實務(中篇:房地產市場分析)》。台北:華泰。
張登華、林宜桐(1996)。《房地產廣告企劃戰略》。台北:寶川。
陳培思(2009)。《新聞工作是志業?或跳板?──以報紙財經記者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順孝(2003)。《新聞控制與反控制 : 「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台北:五南。
陳曉宜(2005)。《報社記者抵抗資源之研究》。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喻靖媛(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賢恩、張郁敏(2008)。〈政治置入性新聞對新聞可信度之影響〉,《新聞學研究》,95:55-110。
游淑滿、曾明遜(2009)。〈預售屋代銷制度之演變與變遷〉,《土地問題研究季刊》,8:29-40。
黃葳威(1995)。〈自主權與選擇消息來源之偏向〉,收錄於臧國仁(編),《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 台北: 政大, pp. 33-54。
楊士仁(1989)。《透視經濟新聞》。台北:經濟日報。
楊倩蓉(2008)。《財經雜誌新聞置入性行銷報導對記者專業表現的影響》。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溫建勳(2007)。《台灣財經記者面臨的利益衝突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方珣(2007)。《新聞訪談之「語用技巧」分析:以「前提」概念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廖世璋(1992)。《虛構的空間文化形式:以1991年臺北市住宅類之預售屋廣告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眞實建構 : 新聞框架的理論觀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臧國仁、蔡琰(主編)(2007)。《新聞訪問 : 理論與個案》。台北: 五南。
劉佩修(2001)。《財經專業報刊金融開放圖像--以《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為例,1990-1999》。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燕南(1999)。《台灣報業征戰縱橫》。北京:九洲。
潘鳳儀(2009)。《台灣報社記者知識管理模型之研究──以財經線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靜(2009年12月1日)。〈台十大民怨都會房價居首〉,《大紀元》,上網日期:2011年2月20日取自:http://hk.epochtimes.com/9/12/11/109953.htm。
蕭蘋(1989)。《環保記者專業意理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應鎮國(2007)。《我在經濟日報的日子》。台北:聯經。
羅文輝、劉蕙苓(2006)。〈置入性行銷對記者的影響〉,《新聞學研究》,89:81-125。
羅玉潔(2003)。《人脈與新聞:一個社會資本觀點的研究──以傑出財經記者與消息來源的關係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兩莎(2008年2月22日)。〈優惠房貸還款困難可延10年〉,《聯合報》,上網日期:2011年9月1日。取自:聯合知識庫。
蘇惠君(2003)。《施惠語言(patronizing speech)在新聞訪談中的運用──再論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時英。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7451021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451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淑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邱煜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邱煜婷zh_TW
dc.date (日期) 2011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3 14:32:38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3 14:32: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3 14:32: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451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37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45102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都會地區房價水漲船高,因此引發民怨。本論文從研究者實習經驗切入,觀察身為消息來源的建商/代銷公司,試圖引導房地產記者報導方向,從而深入討論2003年至今房地產預售屋新聞產製中,建商/代銷業者與報社、房地產記者間的角力關係。

研究發現,三者之間並非抗衡的角力關係,而是由建商/代銷業者身兼消息來源與房地產廣告主的角色,掌握房地產重要新聞資訊與報社營收。建商/代銷業者經常運用廣告、人脈影響房地產新聞報導方向,身為既得利益者,認為與房地產記者為互相合作的友好關係;然而房地產記者由於與建商/代銷業者的資訊不對稱,造成權力不對稱的狀況,再加上報社高層追求廣告利益,導致房地產記者與報社主管認為記者是一份工作,必須遵從上級主管的命令顧慮報社營收,讓建商/代銷業者成為報社背後的老闆,記者與主管只好轉變想法讓自己能繼續待在工作崗位上。房地產預售屋新聞喪失財經新聞的教育意義,變成報社向廣告主酬庸的功能,建商/代銷業者主導三者互動關係,權力倒向建商/代銷業者手中。

本研究建議報社必須對一面倒傾向廣告主的經營方針再省思,從組織面改革,將報社內部業編分離制度確實落成;另外也要明確規範廣告能佔據新聞版面的比例,讓報社內部、與廣告主都有能共同遵守的遊戲規則。同時也建議政府公部門應從制度面切入,更確實推動目前正在進行的房地產資訊透明化,例如要求房地產成交價格如實申報,而非只是列出每區段大約價位,讓房地產記者取得與建商/代銷業者的同等資訊地位,能提供更好的房地產新聞給讀者。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一節 台灣房地產發展概述 2
第二節 報社發展現況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2
第一節 負責銷售預售屋的代銷公司 12
第二節 房地產廣告與報社 15
第三節 財經房地產記者的困境 19
一、 來自消息來源的挑戰 22
二、 報社組織的規範 24
三、 個人專業知識 25
第四節 台灣財經房地產記者的挑戰 27
一、 消息來源 28
二、 報社內部壓力 30
三、 報社外在壓力 31
四、 個人專業能力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36
第一節 研究問題 3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7
第三節 訪談大綱 38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2
第四章 房地產記者:建商代銷公司與報社的夾心 45
第一節 房地產預售屋新聞寫作格式 45
第二節 房地產記者自我定位 54
第三節 房地產記者面對的壓力 56
一、 建商/代銷業者了解記者固定採訪流程 56
二、 報社與房地產廣告主聯手影響報導 60
第五章 夾在報社高層與新聞理想間的主管 66
第一節 房地產廣告收入是審稿標準之一 66
第二節 業務導向的預售屋新聞報導 70
第三節 報社主管對房地產廣告主的妥協 73
第六章 隱身預售屋新聞背後的建商、代銷業者 76
第一節 建商與報社媒體接觸方式 76
第二節 建商的媒體廣告計畫 78
第三節 建商/代銷業者對報社與房地產記者的認知 7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8
一、 新聞專業成為掩護廣告手法 88
二、 房地產記者自主空間不斷縮小 88
三、 報社對房地產新聞的定位 90
四、 建商是三者角力關係的導演 92
第二節 研究貢獻 95
一、 報業經營再省思 95
二、 報業應加強對廣告規範 96
三、 重視房地產市場資訊不透明問題 98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00
附錄一、2002~2009年報紙媒體前十大行業 101
參考書目 103
zh_TW
dc.format.extent 236267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451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房地產記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房地產專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預售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產王》zh_TW
dc.title (題名) 當消息來源是最大廣告主:探討台灣房地產新聞背後傾斜的角力關係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bbie, E.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omont, CA: Wadsorth Publishing Co.
Bell, A. (1991). The Language of News Media. Oxford, UK: Blackwell.
Breed, W. (1955). 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 A Functional analysis. Social Forces, 33, 326-335.
Breed, W. (1997). 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 A Functional Analysis. 上網日期: 2011年9月30日。取自:http://www.google.com/books?hl=zh-TW&lr=&id=JV0XQUF-o6gC&oi=fnd&pg=PA107&dq=Breed(1997)&ots=D30mtZZfR3&sig=SGrkxYLhX42hzQpWxxD8JgMMdpQ#v=onepage&q&f=false.
Brown, J. D. e. a. (1987). Invisible power:Newspaper News Sources and The Limits of Diversity. Journalism Quarterly, 64, 45-54.
Craig, R. L. (2004). Business, Advertising, and the Social Control of Ne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quiry, 28, 233-252.
Davis, A. (2007). The economic inefficiencies of market liberalization : The case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3, 157-177.
Davison, W. P. (1975). Diplomatic reporting: Rules of the Gam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5, 138-146.
Doyle, G. (2006). Financial news journalism : A post-Enron analysis of approaches toward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news production in the UK. Journalism, 7, 433-452.
Ericson, R. V., Baranek, P. M. & Janet B. L. (1989). Negotiating Control : A Study of News Sources.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Fengler, S., & Ruß-Mohl, S. (2008). Journalists and the information-attention markets : Towards an economic theory of journalism. Journalism, 9, 667-691.
Gans, H. J. (1979). Deciding What`s New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Herman, E. S., & Chomsky, N. (1988). Manufacturing Conse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ass Media. New York: Patheon.
Parsons, W. (1989). The Power of the Financial Press: journalism and economic opinion in Britain and America. England: Gower House.
Roush, C.(主編)(2011)。《Show Me the Money:writing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tor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London: New Yrok : Routledge。
Shoemaker, P. J. (1991). Gatekeeping. Newbury Park, CA: Sage.
Soloski, J. (1989). News reporting and professionalism: some constraints on the reporting of the news Media, Culture & Society, 11(2), 207-228.
Sway(2010)。《黑心建商的告白》。台北:推手文化。
Tambini, D. (2010). What are financial journalists for ? Journalism Studies, 11, 158-174.
Tett, G. (2009). Icebergs and Ideologies: How Information Flows Fuelled the Finanical Crisis. Anthropology News, 10, 6-7.
Weaver, D. W., G. C. . (1988). A profile of JMC administrators:Traits, attitudes and values. Journalism Educator, 43, 4-41.
Williams, W. S. (1992). For Sale! Real Estate Advertising and Editiorial Decisions about Real Estste New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160-170.
Wolfsfeld, G. (1991). Media, Protest, and Political Violence: A Transactional Analysis. Journalism Monograph, 127.
中國時報五十年報史編輯委員會(2000)。《中國時報五十年》。台北:中國時報。
內政部地政司(2011年7月15日)。〈都市地價指數〉,《都市地價指數》,上網日期:2011年9月16日。取自: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hotnewsall.asp?cid=102:
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亞太。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1999-2009)。《中華民國廣告年鑑
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2010年9月)。《第22輯中華民國廣告年鑑》。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上網日期:2010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taaa.org.tw/cview.asp?cid=2010103177000&dtype=91。
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2010年10月)。《國泰房地產指數第三季季報》。台北:政大。上網日期2011年3月4日。取自http://www.housing.nccu.edu.tw/。
江淑琳(2002)。《看懂經濟指標學習地圖》。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何旭初(2007)。〈市場導向新聞學之思維與運作:《蘋果日報》個案分析〉,《中華傳播學刊》,11:243-273。
吳佩玲(2005)。《商業化新聞操作下的自主空間:記者的反抗策略》。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阮如舫(2005)。《房地產行銷》。台北:五南。
林金池、臧國仁(2010)。〈續論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策略─「以合作/非合作」語用原則為例〉,《台大新聞論壇》,9:3-35。
林照真(2005)。〈「置入性行銷」:新聞與廣告倫理的雙重崩壞〉,《中華傳播學刊》,8:27-40。
林麗雲(2008)。〈變遷與挑戰:解禁後的台灣報業〉,《新聞學研究》,95:183-212。
洪子雅(2010)。《企業公關之媒體策略研究 以房仲業之信義、永慶房屋及住商不動產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徐銀磯(2001)。《中國時報、聯合報版面變遷之比較研究─1988至1998年》。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祝萍、陳國祥(1987)。《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翁維薇(2000)。《新聞訪問之追問研究──以模糊及迴避回答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耿曙(2004)。《質性硏究中訪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術硏究與合作委員會。
荊溪人(1991)。《新聞編輯學》。台北:商務。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5年6月)。〈台灣媒體廣告營收大調查:報紙篇,報紙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動腦》,66-75。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6年5月)。〈台灣媒體廣告營收調查:報紙的未來還是夢〉,《動腦》,60-65。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8年4月)。〈500大廣告主排行榜:500大廣告主廣告量縮水〉,《動腦》,95-100。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8年5月)。〈遠雄掀起未來宅行銷〉,《動腦》,62-64。
動腦雜誌社編輯部(2008年6月)。〈台灣媒體廣告營收大調查:創意決戰媒體未來〉,《動腦》,42-45。
康照祥(2006)。《新聞媒體採訪寫作》。台北:風雲論壇。
張志鵬(1991)。〈經濟新聞縱橫談〉,收錄於趙立年主編(編),《新聞線上》, 台中: 台中市新聞記者公會, pp. 49-51。
張金鶚(1991)。《建築投資業與建築經理公司管理制度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張金鶚(2003)。《房地產投資與市場分析:理論與實務(中篇:房地產市場分析)》。台北:華泰。
張登華、林宜桐(1996)。《房地產廣告企劃戰略》。台北:寶川。
陳培思(2009)。《新聞工作是志業?或跳板?──以報紙財經記者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順孝(2003)。《新聞控制與反控制 : 「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台北:五南。
陳曉宜(2005)。《報社記者抵抗資源之研究》。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喻靖媛(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賢恩、張郁敏(2008)。〈政治置入性新聞對新聞可信度之影響〉,《新聞學研究》,95:55-110。
游淑滿、曾明遜(2009)。〈預售屋代銷制度之演變與變遷〉,《土地問題研究季刊》,8:29-40。
黃葳威(1995)。〈自主權與選擇消息來源之偏向〉,收錄於臧國仁(編),《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 台北: 政大, pp. 33-54。
楊士仁(1989)。《透視經濟新聞》。台北:經濟日報。
楊倩蓉(2008)。《財經雜誌新聞置入性行銷報導對記者專業表現的影響》。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溫建勳(2007)。《台灣財經記者面臨的利益衝突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方珣(2007)。《新聞訪談之「語用技巧」分析:以「前提」概念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廖世璋(1992)。《虛構的空間文化形式:以1991年臺北市住宅類之預售屋廣告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眞實建構 : 新聞框架的理論觀點》。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臧國仁、蔡琰(主編)(2007)。《新聞訪問 : 理論與個案》。台北: 五南。
劉佩修(2001)。《財經專業報刊金融開放圖像--以《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為例,1990-1999》。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燕南(1999)。《台灣報業征戰縱橫》。北京:九洲。
潘鳳儀(2009)。《台灣報社記者知識管理模型之研究──以財經線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靜(2009年12月1日)。〈台十大民怨都會房價居首〉,《大紀元》,上網日期:2011年2月20日取自:http://hk.epochtimes.com/9/12/11/109953.htm。
蕭蘋(1989)。《環保記者專業意理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應鎮國(2007)。《我在經濟日報的日子》。台北:聯經。
羅文輝、劉蕙苓(2006)。〈置入性行銷對記者的影響〉,《新聞學研究》,89:81-125。
羅玉潔(2003)。《人脈與新聞:一個社會資本觀點的研究──以傑出財經記者與消息來源的關係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兩莎(2008年2月22日)。〈優惠房貸還款困難可延10年〉,《聯合報》,上網日期:2011年9月1日。取自:聯合知識庫。
蘇惠君(2003)。《施惠語言(patronizing speech)在新聞訪談中的運用──再論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時英。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