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廣設孔子學院之研究-軟實力視角之分析
作者 曾文和
貢獻者 朱新民
曾文和
關鍵詞 孔子學院
軟實力
中國威脅論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Sep-2013 11:13:18 (UTC+8)
摘要 中共近年由於經濟實力增強,進而積極發展軍事武力,然其深知要得到國際社會認同,必須操作「軟實力」,重建和形塑對外的文化主權與和平形象,具體實踐即是廣設孔子學院。
鑑於中共運用「軟實力」逐漸成為國際社會具關鍵性影響力大國已指日可待,屆時對我台灣政治、經濟各層面之安全影響至鉅,因此冀望藉由本文的探討,深入了解中共廣設孔子學院之意涵,進而發掘其可能面臨之困境與挑戰,俾利我因應兩岸局勢發展。
從國際間對設置孔子學院接受程度與存在戒心的弔詭情況觀之,顯然各界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並不等同於對中共政體的善意理解,換言之,中共欲真正透過孔子學院來達到其軟實力的提升,進而消除外界對其「和平崛起」的誤解,恐怕還有待商榷。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孔子學院總部暨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孔子學院總部2007年年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業文化事業,1999年。
王家福、徐萍,國際戰略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雲五,先秦政治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王殿卿,文化自覺、文化主動,北京,新亞生活,2008年。
石智青校閱、James Joll著,葛蘭西,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4 年。
朱馬杰,「國際關係力量結構中的軟國力」,國際關係中的文化:類型、作用與命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老子,道德經,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0年。
庄曉東主編,傳播與文化概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希羅多德(Herodotus)著;王以鑄譯,希臘波斯戰爭史,台北,台灣商務,1998年。
李玉良、羅公利,儒家思想在西方的翻譯與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李智,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明安香,傳媒全球化與中國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杭亭頓,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文化出版社,1997年。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金日,漢語熱、孔子學院與中國和平崛起-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與中國大眾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俞新天,強大的無形力量-文化對當代國際關係的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約瑟夫‧奈伊,吳家恆、方祖芳譯,軟實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8月。
胡鍵,「中國軟力量:要素、資源、能力」,在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6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夏立平,「論國際體系轉型與中國對外戰略」,在前瞻二十一世紀的戰略思潮-第三屆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所會編,2007年。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縣,創世文化,2002 年。
國家安全會議彙編,2006 國家安全報告,台灣,國家安全會議,2006 年。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梁英明,戰後東南亞華人社會變化研究,北京,昆侖出版社,2001 年。
陳一新主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 年。
陳明通等著,民主化台灣-新國家安全觀,台北,先覺,2005 年。
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史,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92年。
黃仁偉等箸,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楊偉芬,滲透與互動—廣播電視與國際關係,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鄒文海,西洋世界政治思想史稿,台北,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1972年。
管文虎,國家形象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
趙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劉杰,「中國軟力量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在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6年。
劉靜波主編,21 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 年。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2008年。
羅福惠,黃禍論,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2007年。
龔明鑫,「經貿互動在兩岸關係中之作用與定位」,兩岸經貿互動與兩岸關係發展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年。

二、中文期刊
丁安琪、張學增,「孔子學院初期建設的主要特點及基本問題分析」,國際漢語教學動態與研究(北京),第4輯,2007年。
中國大陸研究,「論所謂中國威脅論」,第36卷第8期,1993年。
尹萍,「台灣柔性競爭力」,天下雜誌雙周刊,第 347 期,2006 年 5 月。
孔子學院總部暨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孔子學院總部2007年年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8年5月。
王子錫,「中共『三個代表』與文化霸權」,中共研究,第37 卷第3 期。
王榮川,「論國家安全與軟國力-我國政治安全探微」,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2006年3月。
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實力」,復旦學報,1993年第3期,1993年7月。
古同,「給『超速』的孔子學院提個醒」,世界知識(北京),2007 年 12 期。
史國生,「體育外交對國際社會的影響與作用」,體育文化導刊, 2004 年 4 月。
朱新民,「面對中共和平崛起:發展台灣柔性國力」,聯合報, 2004 年 9 月 7 日,第 15 版。
江澤民,「在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人民日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2002 年 11 月 18 日,第 1 版。
呂增奎譯,Thomas R. Bates,「葛蘭西與霸權理論」,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 年第5 期。
李菊,「中國多邊文化外交的新形式:孔子學院」,理論觀察(廣西),第50卷第2期,2008年。
李環,「淺析美國國家軟力量」,國際關係學報,第1期,2002年。
李明,「十七大前後推動中共東北亞政策的軟權力」,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 年 1 月。
邱坤玄,「十七大前後中共外交之總體形勢評估」,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
邱秋瑩,「知識經際之意義、內涵與發展策略」,自由中國之工業,第 91 卷第 6 期,2001 年 6 月。
倪台瑛,「對中共柔性國力(soft-power)面面觀」,中共研究,第 41 卷第 9 期,2007 年 9 月。
徐蕙萍、徐亞萍,「中共在海外遍設孔子學院初探」,復興崗學報,第92期,2008年12月。
徐麗華,「孔子學院的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5月。
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孔子學院章程。
崔瀟,「從『孔子學院』看中國的文化外交」,咸寧學院學報(湖北),2008 年1月。
張西平,「簡論孔子學院的軟實力功能」,世界漢語教學(北京),2007年。
張亞中,「歐洲聯盟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問題與研究第 45 卷第 4 期,2006 年 7、8 月。
張藝,「國家漢語戰略初探」,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湖南),2005年7月。
陳剛華,「從文化傳播角度看孔子學院的意義」,學術論壇(廣西),2008年7月。
陸委會編,兩岸經濟統計月報,2007 年170 期。
揭秘孔子學院—專訪國家『漢辦』副主任馬箭飛,瞭望東方週刊(北京),2005年9月。
湯哲遠,「全球化視野下孔子學院建設的時代意蘊」,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7-8月。
楊以彬,「儒家文化與中共柔性權力」,展望與探索月刊,(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第5卷7期),2007年7月。
楊勝群,「小議文化軟權力」,瞭望, 2007 年第 11 期,2007 年 3 月。
楊瑞松,「黃禍與近代中國國族共同體想像」,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2006年。
趙磊,「理解中國軟實力三個維度:文化外交、多邊外交、對外援助政策」,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9月。
劉浩、楊連生、楊建華等著,「和諧社會視角下文化軟實力及其建構」,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
劉德斌,「軟實力:美國霸權的挑戰與啟示」,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2001年5月。
劉曉波,「虛幻盛世下的尊孔鬧劇」,開放雜誌(香港),2007 年 6 月號。
劉光濤,「全球化與體育政治功能轉變初探」,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第 27 卷第 4 期,2004 年 4 月。
瞭望東方週刊,「揭秘孔子學院—專訪國家『漢辦』副主任馬箭飛」,(北京,第99期),2005年9月26日。
謝瓊桓,「關於《埃斯特角宣言》」,成都體育學院學報,第 26 卷第 2 期,2000 年 2 月。
韓松、黃燕,「國家戰略新落點」,瞭望,2007 年第 11 期,2007 年 3 月。
羅建波,「中國崛起的對外文化戰略」,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第 10 卷第 3 期,2006 年 6 月。
譚中,「消除文明衝突誤導、建立和諧世界」,海峽評論,第218期,2009年。
觀察與思考(浙江),「這樣的國學熱,可以嗎?」,第8期,2007年。

三、報紙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漢語教師遍佈五大洲,漢語國際推廣人才缺口巨大」, 2007年6月4日,版1。
文藝報,胡錦濤於2006年11月在「再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2006年11月11日。
朱新民,「面對中共和平崛起:發展台灣柔性國力」,聯合報, 2004 年 9 月 7 日,第 15 版。
江澤民,「在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人民日報,2002 年 11 月 18 日,第 1 版。

四、碩博士論文
王建華,「從柔性權力觀點探討國家安全新構面:以美國、中共為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吳雨蒼,「中國軟實力的迷思」,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紀延昌,「新中國文化外交的歷史軌跡探析」,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胡文濤,「美國對華文化外交的歷史軌跡與個案分析」,中共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0月。
孫鵬程,「孔子學院和國際語言推廣機構的比較研究」,山東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論文,2008年。
宮兆軒,「孔子學院海外漢語師資培訓研究」,山東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2008年。
莊沼渠,「全球化下的中共文化戰略-以胡錦濤時期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黃士芳,「中國軟實力研究 ─文化外交之分析」,台灣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葉素萍,「中國軟權力的運用:從文化外交層面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寧繼鳴,「漢語國際推廣:關於孔子學院的經濟學分析與建議」,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廖登山,「後冷戰時期中國軟權力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戴蓉,「孔子學院與中國語言文化外交」,復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論文,2008年。
繆開金,「中國文化外交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6年。

五、網路資料
人民網,「『提高漢語教學水準培訓大會』在曼谷召開」,2008年8月7日,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3848778.html。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大公報,2008年,http://www.takungpao.com。
中央社,http://www.cnanews.gov.tw/
中共國家漢辦網站,2008年09月16日,http://www.han.ban.edu.cn/。
中共教育部網站,「中國教育報」, 2007年7月08日,http://www.yzzlw.com/Article/distribution/200805/60539.html。
中共教育部網站,2008年09月02日,http://www.yzzlw.com/Article/distribution/200805/605.html。
中國教育部網站,「教育部 2007 年工作要點」, 2007 年 1 月 1 日,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070101/t20070101_212598.shtml(2008 年 1 月 13 日)。
中國教育新聞網資料中心,http://www.jyb.cn/jyzl/jywx/zywj/t20060419_15920.htm (2007 年 12 月 12 日)。
中國教育線上網站,「2008 留學人數有望突破 20 萬」, 2008 年 1 月 11 日,http://liuxue.eol.cn(2008年 1 月 13 日)。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評論通訊社,「每四天誕生一所孔子學院,2010 年達五百所」, 2007 年 1 月 4 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8/2/3/100282311.html?coluid=49&kindid=974&docid=100282311(2007 年1 月 4 日)。
中國僑網, http://www.chinaqw.com/。
中國網,「孔子學院:如何成為中國的軟力量?」, 2006年11月24日,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6-11/24/content_7403735.htm。
中國網,「孔子學院:走過四年,跨越萬里」,2008年1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v/news/china/2008-11/24/content_16816610_4.htm。
中國網,「加拿大環球郵報:加情報機構關注中國孔子學院」, 2007年5月31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05/31/content_8324375.htm。
中國網,「馬來西亞開辦新型孔子學院推廣漢語及中華文化」,2006年11月8日,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11/08/content_7330586.htm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國網,全國人大『孔子學院的發展情況』專題採訪」, 2009年3月12日,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lianghui.china.com.cn/zhibo/2009lh/2009-03/12/content_17427344.htm?show=t。
中國網,韓方明,「孔子學院:如何成為中國的軟力量? 」, 2006 年 11 月 23 日,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6-11/24/content_7403735.htm。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北京),http://chinaelections.org/。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蕭新煌、艾倫‧楊,「中國以軟實力衝破西方複雜的網」, 2008年12月6日,http://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39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孔子學院大會7月6日在京召開,陳至立出席並致辭」, 2006年7月6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6-07/06/content_328809.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f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門戶網站(北京), 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教育處網站, http://www.sino-education.org.au/
中評社(香港),丘巒,「患上焦慮症,西方爲何怕孔子?」, 2007 年 6 月 4 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3/8/0/9/10038094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80948。
中新網,「孔子在馬來西亞被指有宗教性質設立孔子學院受阻」, 2006 年 9 月 21 日,http://big5.ce.cn/culture/focus/200609/21/t20060921_8663027.shtml。
中新網,http://big5.china.com.cn/。
天門市外事僑務旅遊網,http://www.tmtour.gov.cn/。
江今葉,「僑委會:兩岸中文教學應攜手合作」,2009年11月21日,http://www.cna.com.tw/show news/detail.aspx?pNewsID=200911210093。
明見網,「中共全球建孔子學院,動機何在」, 2007年1月6日,http://xinsheng.net/xs/articles/gb/2007/1/6/39304.htm。
明見網,http://xinsheng.net/。
星島環球網,「文化實力未彰顯,中國軟實力有限」, 2007 年 5 月 26 日,http://www.singtaonet.com:82/ed_china/200705/t20070526_545167.html。
星島環球網,「百家孔子學院:文化輸出與外交軟實力」, 2006 年 6 月 22 日,http://www.singtaonet.com:82/cul_review/t20060622_261971.html。
美國中文線上,「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全球高等教育“超級力量”」。2007 年 11 月 19 日。http://gate.tycool.com:82/gate/big5/www.tycool.com/2007/11/19/00039.html(2007 年 12 月 18 日)。
美國中文線上,「美國人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中國的軟實力引關注」, 2007 年 5 月 26 日。http://gate.tycool.com:82/gate/big5/www.tycool.com/2007/05/26/00043.html(2007 年 12 月 18 日)。
英國衛報網站,http://www.guardian.co.uk/。
唐小松,「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及其體系構建」, 2007年,http://www.cpra.ora.cn/news/dzib/2007/718/07718155942CDEHJ2EA21F7EKBJ4ic.html。
參考消息,第6版,2005年05月03日,http://www.ckxx.org.cn。
國家漢辦網(北京),http://www.hanban.edu.cn/。
國家漢辦網(北京),漢語考試發展簡介,2007年7月26日, http://www.hanban.edu.cn/content.php?id=2627。
湖南教育網,http://www.hnedu.cn/。
華夏經緯網, http://hk.huaxia.com/。
華盛頓觀察,2007年,http://68.165.165.202/showtemp.cfm。
新浪網,2008年04月06日,http://www.sina.com.cn。
新華網,「中國政府明年將提供 11000 留學生獎學金名額」, 2006 年 12 月 22 日,http://www.edu.cn/xiang_mu_422/20061222/t20061222_211222.shtml(2008 年 1 月 13 日)。
新華網,「孔子學院已達210所,分佈在64個國家和地區」, 2007年12月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du/2007-12/07/content_7214115.htm。
新華網,「我國已在 54 個國家和地區啟動孔子學院(課堂)156 所」, 2007 年 6 月 20 日,http://news.si-na.com/oth/xinhuanet/000-103-102-112/2007-06-20/06442124592.html(2007 年 1 月 18 日)。
新華網,「李長春要求大力發展網路孔子學院,傳播中國文化」, 2007年4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4/25/content_6024378.htm。
新華網,「漢語熱全球,孔子學院成中國『軟實力』最亮品牌」, 2007年4月1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10/content_5955253_2.htm。
新華網,「韓國『世宗學堂』首選中國落地」, 2007年2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08/content_5714866.htm。
新華網-港澳頻道,「中國的和平崛起與“軟實力”」, 2009年9月22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angao/2009-09/22/content_12094938.htm。
新華網轉引自「國際先驅導報(北京)」,「擔心軟實力輸中國,日建日語中心對抗孔子學院」, 2007年1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7-01/22/content_5635326.htm。
漢宇,「孔子學院:溝通中國與世界」,2005年2月3日,http://www.211.151.90.1/newchisa/web/1/2005-02-03/news_78334.asp。
劉正慶,「文化非零和 專家提兩岸合辦孔子學院」,2009年11月19日,http://www.cna.com.tw/show news/detail.aspx?pNewsID=200911190135。
薛湧,「從中國文化的失敗看孔子的價值」,2008年1月9日,http://www.infzm.com/culture/whgz/200801/t20080109_34392_2.shtml,2009年12月23日。
韓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國家形象戰略框架」, 2006年,http://www.ak99.com.cn。

六、英文部分
Bernstein,Richard & Ross H.Munro,”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America,”Foreign Affairs,Vol.7 6,No.2(March/April 1997),pp.18-32; Richard Bernstein & Ross H.Munro,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New York:Alfred A.Knopf,1997).
Jessica Shepherd,`Not a propaganda tool`,The Guardian,Tuesday 6 November 2007,http://www.guardian.co.uk/education/2007/nov/06/highereducation.internationaleducationnews。
Jim Bronskill, ”CSIS say: 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 “ The CanadianPress, May 28, 2007,http://www.westendchronicle.com/article-cp69319033-CSIS-say-Confucius-part-of-Chinese-bid-to-win-over-western-hearts.html.
Kristof,Nicholas D.”The Rise of China,”Foreign Affairs,Vol.72,No.5(November./December,1993),pp.59-74.
Ninkovich,Frank A,The Diplomacy of Idea,U.S. Foreign Policy and Cultural Relation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851。
Nye Joseph, 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Basic Book,1990),32.
Nye Joseph,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100.
Nye, Joseph S. Jr. 2002b.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e, Joseph S. Jr. 2003a. “Soft Power: Propaganda isn’t the Way.”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ttp://www.iht.com/articles/2003/01/10/ednye_ed3_.php
Nye, Joseph S. Jr. 2003b. “The Velvet Hegemon: How Soft Power can Help Defeat Terrorism.” Foreign policy May/June: 74-75.
Nye, Joseph S. Jr. 2004a. “Soft Power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9(2): 255-270.
Nye, Joseph S. Jr. 2004b. “The Benefits of Soft Powe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ttp://hbswk.hbs.edu/archive/4290.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7981015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曾文和zh_TW
dc.creator (作者) 曾文和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Sep-2013 11:13:18 (UTC+8)-
dc.date.available 9-Sep-2013 11:13: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Sep-2013 11:13: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981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60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98101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共近年由於經濟實力增強,進而積極發展軍事武力,然其深知要得到國際社會認同,必須操作「軟實力」,重建和形塑對外的文化主權與和平形象,具體實踐即是廣設孔子學院。
鑑於中共運用「軟實力」逐漸成為國際社會具關鍵性影響力大國已指日可待,屆時對我台灣政治、經濟各層面之安全影響至鉅,因此冀望藉由本文的探討,深入了解中共廣設孔子學院之意涵,進而發掘其可能面臨之困境與挑戰,俾利我因應兩岸局勢發展。
從國際間對設置孔子學院接受程度與存在戒心的弔詭情況觀之,顯然各界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並不等同於對中共政體的善意理解,換言之,中共欲真正透過孔子學院來達到其軟實力的提升,進而消除外界對其「和平崛起」的誤解,恐怕還有待商榷。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7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界定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貳章 中共發展軟實力之政策概論 17
第一節 軟實力議題之興起與意涵 17
第二節 中共學界對軟實力議題之響應與研析 20
第三節 中共官方發展軟實力之政策作為 26
第四節 小結 31
第參章 中共開設孔子學院之背景與發展 34
第一節 因素分析 34
第二節 設置概況 39
第三節 功能分析與面臨問題 47
第四節 小結 53
第肆章 中共推廣孔子學院之成效與評估 54
第一節 對軟實力推動之助益 54
第二節 國際社會對孔子學院之評價 61
第三節 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70
第四節 小結 76
第伍章 結論 7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9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81
參考文獻 83
一、中文書籍 83
二、中文期刊 84
三、報紙 87
四、碩博士論文 87
五、網路資料 88
六、英文部分 92
附錄 94
附錄一 孔子學院章程 94
附錄二 海外孔子學院設置指南 99
附錄三 孔子學院教師任職條件 104
附錄四 孔子學院總部資金管理辦法 105
附錄五 各地孔子學院分布狀況 108
附錄六 孔子學院教材介紹 116
zh_TW
dc.format.extent 1068918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孔子學院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軟實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威脅論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共廣設孔子學院之研究-軟實力視角之分析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孔子學院總部暨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孔子學院總部2007年年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業文化事業,1999年。
王家福、徐萍,國際戰略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王雲五,先秦政治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王殿卿,文化自覺、文化主動,北京,新亞生活,2008年。
石智青校閱、James Joll著,葛蘭西,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4 年。
朱馬杰,「國際關係力量結構中的軟國力」,國際關係中的文化:類型、作用與命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
老子,道德經,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0年。
庄曉東主編,傳播與文化概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希羅多德(Herodotus)著;王以鑄譯,希臘波斯戰爭史,台北,台灣商務,1998年。
李玉良、羅公利,儒家思想在西方的翻譯與傳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李智,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明安香,傳媒全球化與中國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杭亭頓,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文化出版社,1997年。
林東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金日,漢語熱、孔子學院與中國和平崛起-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金民卿,文化全球化與中國大眾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俞新天,強大的無形力量-文化對當代國際關係的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約瑟夫‧奈伊,吳家恆、方祖芳譯,軟實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8月。
胡鍵,「中國軟力量:要素、資源、能力」,在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6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夏立平,「論國際體系轉型與中國對外戰略」,在前瞻二十一世紀的戰略思潮-第三屆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所會編,2007年。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縣,創世文化,2002 年。
國家安全會議彙編,2006 國家安全報告,台灣,國家安全會議,2006 年。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梁英明,戰後東南亞華人社會變化研究,北京,昆侖出版社,2001 年。
陳一新主編,國際新形勢與美中台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 年。
陳明通等著,民主化台灣-新國家安全觀,台北,先覺,2005 年。
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史,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92年。
黃仁偉等箸,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楊偉芬,滲透與互動—廣播電視與國際關係,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鄒文海,西洋世界政治思想史稿,台北,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1972年。
管文虎,國家形象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
趙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劉杰,「中國軟力量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在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6年。
劉靜波主編,21 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 年。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2008年。
羅福惠,黃禍論,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2007年。
龔明鑫,「經貿互動在兩岸關係中之作用與定位」,兩岸經貿互動與兩岸關係發展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年。

二、中文期刊
丁安琪、張學增,「孔子學院初期建設的主要特點及基本問題分析」,國際漢語教學動態與研究(北京),第4輯,2007年。
中國大陸研究,「論所謂中國威脅論」,第36卷第8期,1993年。
尹萍,「台灣柔性競爭力」,天下雜誌雙周刊,第 347 期,2006 年 5 月。
孔子學院總部暨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孔子學院總部2007年年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8年5月。
王子錫,「中共『三個代表』與文化霸權」,中共研究,第37 卷第3 期。
王榮川,「論國家安全與軟國力-我國政治安全探微」,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2006年3月。
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實力」,復旦學報,1993年第3期,1993年7月。
古同,「給『超速』的孔子學院提個醒」,世界知識(北京),2007 年 12 期。
史國生,「體育外交對國際社會的影響與作用」,體育文化導刊, 2004 年 4 月。
朱新民,「面對中共和平崛起:發展台灣柔性國力」,聯合報, 2004 年 9 月 7 日,第 15 版。
江澤民,「在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人民日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2002 年 11 月 18 日,第 1 版。
呂增奎譯,Thomas R. Bates,「葛蘭西與霸權理論」,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 年第5 期。
李菊,「中國多邊文化外交的新形式:孔子學院」,理論觀察(廣西),第50卷第2期,2008年。
李環,「淺析美國國家軟力量」,國際關係學報,第1期,2002年。
李明,「十七大前後推動中共東北亞政策的軟權力」,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 年 1 月。
邱坤玄,「十七大前後中共外交之總體形勢評估」,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
邱秋瑩,「知識經際之意義、內涵與發展策略」,自由中國之工業,第 91 卷第 6 期,2001 年 6 月。
倪台瑛,「對中共柔性國力(soft-power)面面觀」,中共研究,第 41 卷第 9 期,2007 年 9 月。
徐蕙萍、徐亞萍,「中共在海外遍設孔子學院初探」,復興崗學報,第92期,2008年12月。
徐麗華,「孔子學院的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5月。
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孔子學院章程。
崔瀟,「從『孔子學院』看中國的文化外交」,咸寧學院學報(湖北),2008 年1月。
張西平,「簡論孔子學院的軟實力功能」,世界漢語教學(北京),2007年。
張亞中,「歐洲聯盟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問題與研究第 45 卷第 4 期,2006 年 7、8 月。
張藝,「國家漢語戰略初探」,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湖南),2005年7月。
陳剛華,「從文化傳播角度看孔子學院的意義」,學術論壇(廣西),2008年7月。
陸委會編,兩岸經濟統計月報,2007 年170 期。
揭秘孔子學院—專訪國家『漢辦』副主任馬箭飛,瞭望東方週刊(北京),2005年9月。
湯哲遠,「全球化視野下孔子學院建設的時代意蘊」,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7-8月。
楊以彬,「儒家文化與中共柔性權力」,展望與探索月刊,(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第5卷7期),2007年7月。
楊勝群,「小議文化軟權力」,瞭望, 2007 年第 11 期,2007 年 3 月。
楊瑞松,「黃禍與近代中國國族共同體想像」,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2006年。
趙磊,「理解中國軟實力三個維度:文化外交、多邊外交、對外援助政策」,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9月。
劉浩、楊連生、楊建華等著,「和諧社會視角下文化軟實力及其建構」,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
劉德斌,「軟實力:美國霸權的挑戰與啟示」,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2001年5月。
劉曉波,「虛幻盛世下的尊孔鬧劇」,開放雜誌(香港),2007 年 6 月號。
劉光濤,「全球化與體育政治功能轉變初探」,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第 27 卷第 4 期,2004 年 4 月。
瞭望東方週刊,「揭秘孔子學院—專訪國家『漢辦』副主任馬箭飛」,(北京,第99期),2005年9月26日。
謝瓊桓,「關於《埃斯特角宣言》」,成都體育學院學報,第 26 卷第 2 期,2000 年 2 月。
韓松、黃燕,「國家戰略新落點」,瞭望,2007 年第 11 期,2007 年 3 月。
羅建波,「中國崛起的對外文化戰略」,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第 10 卷第 3 期,2006 年 6 月。
譚中,「消除文明衝突誤導、建立和諧世界」,海峽評論,第218期,2009年。
觀察與思考(浙江),「這樣的國學熱,可以嗎?」,第8期,2007年。

三、報紙
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漢語教師遍佈五大洲,漢語國際推廣人才缺口巨大」, 2007年6月4日,版1。
文藝報,胡錦濤於2006年11月在「再中國文聯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2006年11月11日。
朱新民,「面對中共和平崛起:發展台灣柔性國力」,聯合報, 2004 年 9 月 7 日,第 15 版。
江澤民,「在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人民日報,2002 年 11 月 18 日,第 1 版。

四、碩博士論文
王建華,「從柔性權力觀點探討國家安全新構面:以美國、中共為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吳雨蒼,「中國軟實力的迷思」,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紀延昌,「新中國文化外交的歷史軌跡探析」,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胡文濤,「美國對華文化外交的歷史軌跡與個案分析」,中共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0月。
孫鵬程,「孔子學院和國際語言推廣機構的比較研究」,山東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論文,2008年。
宮兆軒,「孔子學院海外漢語師資培訓研究」,山東大學對外漢語碩士論文,2008年。
莊沼渠,「全球化下的中共文化戰略-以胡錦濤時期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黃士芳,「中國軟實力研究 ─文化外交之分析」,台灣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葉素萍,「中國軟權力的運用:從文化外交層面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寧繼鳴,「漢語國際推廣:關於孔子學院的經濟學分析與建議」,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廖登山,「後冷戰時期中國軟權力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戴蓉,「孔子學院與中國語言文化外交」,復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論文,2008年。
繆開金,「中國文化外交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6年。

五、網路資料
人民網,「『提高漢語教學水準培訓大會』在曼谷召開」,2008年8月7日,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3848778.html。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大公報,2008年,http://www.takungpao.com。
中央社,http://www.cnanews.gov.tw/
中共國家漢辦網站,2008年09月16日,http://www.han.ban.edu.cn/。
中共教育部網站,「中國教育報」, 2007年7月08日,http://www.yzzlw.com/Article/distribution/200805/60539.html。
中共教育部網站,2008年09月02日,http://www.yzzlw.com/Article/distribution/200805/605.html。
中國教育部網站,「教育部 2007 年工作要點」, 2007 年 1 月 1 日,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070101/t20070101_212598.shtml(2008 年 1 月 13 日)。
中國教育新聞網資料中心,http://www.jyb.cn/jyzl/jywx/zywj/t20060419_15920.htm (2007 年 12 月 12 日)。
中國教育線上網站,「2008 留學人數有望突破 20 萬」, 2008 年 1 月 11 日,http://liuxue.eol.cn(2008年 1 月 13 日)。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評論通訊社,「每四天誕生一所孔子學院,2010 年達五百所」, 2007 年 1 月 4 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8/2/3/100282311.html?coluid=49&kindid=974&docid=100282311(2007 年1 月 4 日)。
中國僑網, http://www.chinaqw.com/。
中國網,「孔子學院:如何成為中國的軟力量?」, 2006年11月24日,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6-11/24/content_7403735.htm。
中國網,「孔子學院:走過四年,跨越萬里」,2008年11月24日,http://big5.china.com.cn/v/news/china/2008-11/24/content_16816610_4.htm。
中國網,「加拿大環球郵報:加情報機構關注中國孔子學院」, 2007年5月31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7-05/31/content_8324375.htm。
中國網,「馬來西亞開辦新型孔子學院推廣漢語及中華文化」,2006年11月8日,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11/08/content_7330586.htm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國網,全國人大『孔子學院的發展情況』專題採訪」, 2009年3月12日,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lianghui.china.com.cn/zhibo/2009lh/2009-03/12/content_17427344.htm?show=t。
中國網,韓方明,「孔子學院:如何成為中國的軟力量? 」, 2006 年 11 月 23 日,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6-11/24/content_7403735.htm。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北京),http://chinaelections.org/。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蕭新煌、艾倫‧楊,「中國以軟實力衝破西方複雜的網」, 2008年12月6日,http://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39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孔子學院大會7月6日在京召開,陳至立出席並致辭」, 2006年7月6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6-07/06/content_328809.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mfa.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門戶網站(北京), 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教育處網站, http://www.sino-education.org.au/
中評社(香港),丘巒,「患上焦慮症,西方爲何怕孔子?」, 2007 年 6 月 4 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3/8/0/9/10038094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80948。
中新網,「孔子在馬來西亞被指有宗教性質設立孔子學院受阻」, 2006 年 9 月 21 日,http://big5.ce.cn/culture/focus/200609/21/t20060921_8663027.shtml。
中新網,http://big5.china.com.cn/。
天門市外事僑務旅遊網,http://www.tmtour.gov.cn/。
江今葉,「僑委會:兩岸中文教學應攜手合作」,2009年11月21日,http://www.cna.com.tw/show news/detail.aspx?pNewsID=200911210093。
明見網,「中共全球建孔子學院,動機何在」, 2007年1月6日,http://xinsheng.net/xs/articles/gb/2007/1/6/39304.htm。
明見網,http://xinsheng.net/。
星島環球網,「文化實力未彰顯,中國軟實力有限」, 2007 年 5 月 26 日,http://www.singtaonet.com:82/ed_china/200705/t20070526_545167.html。
星島環球網,「百家孔子學院:文化輸出與外交軟實力」, 2006 年 6 月 22 日,http://www.singtaonet.com:82/cul_review/t20060622_261971.html。
美國中文線上,「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全球高等教育“超級力量”」。2007 年 11 月 19 日。http://gate.tycool.com:82/gate/big5/www.tycool.com/2007/11/19/00039.html(2007 年 12 月 18 日)。
美國中文線上,「美國人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中國的軟實力引關注」, 2007 年 5 月 26 日。http://gate.tycool.com:82/gate/big5/www.tycool.com/2007/05/26/00043.html(2007 年 12 月 18 日)。
英國衛報網站,http://www.guardian.co.uk/。
唐小松,「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及其體系構建」, 2007年,http://www.cpra.ora.cn/news/dzib/2007/718/07718155942CDEHJ2EA21F7EKBJ4ic.html。
參考消息,第6版,2005年05月03日,http://www.ckxx.org.cn。
國家漢辦網(北京),http://www.hanban.edu.cn/。
國家漢辦網(北京),漢語考試發展簡介,2007年7月26日, http://www.hanban.edu.cn/content.php?id=2627。
湖南教育網,http://www.hnedu.cn/。
華夏經緯網, http://hk.huaxia.com/。
華盛頓觀察,2007年,http://68.165.165.202/showtemp.cfm。
新浪網,2008年04月06日,http://www.sina.com.cn。
新華網,「中國政府明年將提供 11000 留學生獎學金名額」, 2006 年 12 月 22 日,http://www.edu.cn/xiang_mu_422/20061222/t20061222_211222.shtml(2008 年 1 月 13 日)。
新華網,「孔子學院已達210所,分佈在64個國家和地區」, 2007年12月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du/2007-12/07/content_7214115.htm。
新華網,「我國已在 54 個國家和地區啟動孔子學院(課堂)156 所」, 2007 年 6 月 20 日,http://news.si-na.com/oth/xinhuanet/000-103-102-112/2007-06-20/06442124592.html(2007 年 1 月 18 日)。
新華網,「李長春要求大力發展網路孔子學院,傳播中國文化」, 2007年4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4/25/content_6024378.htm。
新華網,「漢語熱全球,孔子學院成中國『軟實力』最亮品牌」, 2007年4月1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10/content_5955253_2.htm。
新華網,「韓國『世宗學堂』首選中國落地」, 2007年2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08/content_5714866.htm。
新華網-港澳頻道,「中國的和平崛起與“軟實力”」, 2009年9月22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angao/2009-09/22/content_12094938.htm。
新華網轉引自「國際先驅導報(北京)」,「擔心軟實力輸中國,日建日語中心對抗孔子學院」, 2007年1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7-01/22/content_5635326.htm。
漢宇,「孔子學院:溝通中國與世界」,2005年2月3日,http://www.211.151.90.1/newchisa/web/1/2005-02-03/news_78334.asp。
劉正慶,「文化非零和 專家提兩岸合辦孔子學院」,2009年11月19日,http://www.cna.com.tw/show news/detail.aspx?pNewsID=200911190135。
薛湧,「從中國文化的失敗看孔子的價值」,2008年1月9日,http://www.infzm.com/culture/whgz/200801/t20080109_34392_2.shtml,2009年12月23日。
韓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國家形象戰略框架」, 2006年,http://www.ak99.com.cn。

六、英文部分
Bernstein,Richard & Ross H.Munro,”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America,”Foreign Affairs,Vol.7 6,No.2(March/April 1997),pp.18-32; Richard Bernstein & Ross H.Munro,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New York:Alfred A.Knopf,1997).
Jessica Shepherd,`Not a propaganda tool`,The Guardian,Tuesday 6 November 2007,http://www.guardian.co.uk/education/2007/nov/06/highereducation.internationaleducationnews。
Jim Bronskill, ”CSIS say: 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 “ The CanadianPress, May 28, 2007,http://www.westendchronicle.com/article-cp69319033-CSIS-say-Confucius-part-of-Chinese-bid-to-win-over-western-hearts.html.
Kristof,Nicholas D.”The Rise of China,”Foreign Affairs,Vol.72,No.5(November./December,1993),pp.59-74.
Ninkovich,Frank A,The Diplomacy of Idea,U.S. Foreign Policy and Cultural Relation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851。
Nye Joseph, 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Basic Book,1990),32.
Nye Joseph,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100.
Nye, Joseph S. Jr. 2002b.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ye, Joseph S. Jr. 2003a. “Soft Power: Propaganda isn’t the Way.”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ttp://www.iht.com/articles/2003/01/10/ednye_ed3_.php
Nye, Joseph S. Jr. 2003b. “The Velvet Hegemon: How Soft Power can Help Defeat Terrorism.” Foreign policy May/June: 74-75.
Nye, Joseph S. Jr. 2004a. “Soft Power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19(2): 255-270.
Nye, Joseph S. Jr. 2004b. “The Benefits of Soft Powe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ttp://hbswk.hbs.edu/archive/4290.html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