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際工程公司以轉型為目的之核心競爭力研究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firm
作者 劉國瑞
貢獻者 尚孝純
劉國瑞
關鍵詞 核心能耐
工程顧問公司
組織轉型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9-Sep-2013 11:23:46 (UTC+8)
摘要 企業之所以能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持續獲利,有賴核心能耐的持續累積與發揮價值。對於處在相同產業的企業體,核心能耐往往有相當類似的組合,但是競爭企業之間在各核心能耐的水準差異,則決定了競爭力的強弱。
本研究以核心能耐分析流程為基礎,從分析的結果推論企業轉型的方向,為企業提供一套嚴謹而具備理論依據的轉型策略制定方法。
為了評估公司核心能耐的分佈情形,並對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一個宏觀的指引,本研究藉由問卷調查的方式找尋量化的數據,利用數量分析將主觀的問卷資訊萃取出客觀的結論與發現。問卷調查的對象分成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對內針對企業主管級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對外則在顧客問卷難以獲得的環境前題下,採用顧客滿意度調查問卷取代核心能耐問卷。
問卷的分析嘗試藉由年資差異分析、經歷差異分析觀察企業組織行為的特性。藉由核心能耐重要性-能力水準矩陣的策略意涵指引企業發展的方向,並為個案公司規劃出「能力提升計畫」與「新創事業部計畫」。
本論文最大的貢獻即在於提供了一套核心能耐的分析流程以及從核心能耐發展出來的策略指標,從問卷設計、基本分析到差異分析、重要性-能力水準矩陣分析。並以個案公司為例實際操作此一流程,提供企業在轉型的訴求下對自身核心能耐的衡量以及策略規劃。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論文
1. 林俊華(2007),台灣工程公司國際化成長策略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2. 許一鳴(2008),國際工程公司併購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3. 廖文忠(2003),跨國工程公司之組織策略與公司治理-中鼎工程公司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4. 魏騰輝(2003),台灣工程機構之經營策略-以中鼎工程公司為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5. 劉武雄(2002),台灣工程顧問業核心資源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科技管理組碩士論文。
書籍
1. 吳思華,《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1998,二版。
2. 盧瑞陽,《組織行為-管理心理與心理導向》1993,初版。
3. 張潤書,《行政學》1998,二版。
4. 吳定,《公務管理》1996,初版。
網路資料
1. 朱午潮(2010),專題分析:後ECFA時代台灣建築「工程顧問服務業」的去向,取自「CSI台灣服務業聯網」
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expert/e131.aspx
2. (單篇文章,無作者,2009) :香港設計院在大陸是否有資質,2009/2/26,取自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2d6dff31a60e37e2

外文部分
論文
1. Barney, J.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No.1, pp.99-120
2. Hall, Richard (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MJ], Vol. 13, pp.135 - 144.
3. Jerald Hage (1989) The Sociology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Problems: Product Markets and Labor Markets, Work and Occupations November 16: pp.416-445,
4. Kurt, Z. Lewin (1947), Group Decision and Social Change,In Readings in Social Psychology by Theodore M. Neweomb and Eugene L. Hartley, Co-Chairmen of Editorial Committee, Henry Holt and Co., pp340-344
5. Leavitt, H. J. (1965),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in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edited by J.G March, Rand Mç Nally & Company Chicago, pp1144-1170
6. Mansour Javidan (1998) Core Competence: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31, No.1, pp.66 - 71
7. C.K. Prahalad & Gary Hamel (1990) The Core Compentency of a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3), pp.79 - 91.
8. Wernerfelt, Birger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pp.272 - 280.
書籍
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de, PMI),《專案管理知識體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2009,4th edition


網路資料
法國經濟分析委員會(2000),新經濟報告(Nouvelle économie),
取自Conseil d’Analyse Economique
http://www.cae.gouv.fr/spip.php?article6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AMBA)
97380009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38000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尚孝純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國瑞zh_TW
dc.creator (作者) 劉國瑞zh_TW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Sep-2013 11:23:46 (UTC+8)-
dc.date.available 9-Sep-2013 11:23:4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Sep-2013 11:23:4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38000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62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A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38000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企業之所以能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持續獲利,有賴核心能耐的持續累積與發揮價值。對於處在相同產業的企業體,核心能耐往往有相當類似的組合,但是競爭企業之間在各核心能耐的水準差異,則決定了競爭力的強弱。
本研究以核心能耐分析流程為基礎,從分析的結果推論企業轉型的方向,為企業提供一套嚴謹而具備理論依據的轉型策略制定方法。
為了評估公司核心能耐的分佈情形,並對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一個宏觀的指引,本研究藉由問卷調查的方式找尋量化的數據,利用數量分析將主觀的問卷資訊萃取出客觀的結論與發現。問卷調查的對象分成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對內針對企業主管級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對外則在顧客問卷難以獲得的環境前題下,採用顧客滿意度調查問卷取代核心能耐問卷。
問卷的分析嘗試藉由年資差異分析、經歷差異分析觀察企業組織行為的特性。藉由核心能耐重要性-能力水準矩陣的策略意涵指引企業發展的方向,並為個案公司規劃出「能力提升計畫」與「新創事業部計畫」。
本論文最大的貢獻即在於提供了一套核心能耐的分析流程以及從核心能耐發展出來的策略指標,從問卷設計、基本分析到差異分析、重要性-能力水準矩陣分析。並以個案公司為例實際操作此一流程,提供企業在轉型的訴求下對自身核心能耐的衡量以及策略規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錄 I
表 目 錄 IV
圖 目 錄 V
第壹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9
第三節 研究內容 9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 11
第一節 資源與核心能力 11
一、 資源基礎觀點 11
二、 SWOT思考模式 11
三、 競爭優勢與核心資源之特性 12
四、 有形與無形資源 14
五、 核心能力觀點 15
六、 資源與核心能力層級 17
第二節 工程顧問公司的核心能耐 21
一、 工程顧問公司的核心資源 21
二、 工程機構之經營策略 21
三、 跨國工程公司之組織策略與公司治理 22
四、 工程公司國際化成長策略 22
五、 國際工程公司併購之研究 23
六、 工程公司核心能耐整理 23
第三節 組織轉型理論基礎 25
一、 組織變革定義 25
二、 組織變革原因 25
三、 組織變革過程 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8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8
一、 文獻研究法 28
二、 問卷調查法 28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9
第三節 問卷設計 30
一、 基本資料 30
二、 工程公司核心能耐 30
第四節 調查對象 34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35
一、 資料發放與回收 35
二、 基本分析 35
三、 重要性-能力水準矩陣分析 35
四、 年資差異分析 35
五、 經歷差異分析 35
六、 顧客滿意度分析 35
第肆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36
第一節 企業基本介紹 36
一、 基本資料 36
二、 業務範圍 36
第二節 問卷分析 40
一、 回收率 40
二、 基本分析 40
三、 重要性-能力水準矩陣分析 42
四、 年資差異分析 48
五、 經歷差異分析 50
第三節 滿意度調查分析 56
一、 滿意度制度介紹 56
二、 滿意度調查與核心能耐問卷調查關聯性 57
三、 滿意度調查分析 58
第伍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方案 6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63
一、 以轉型為目的之核心能耐研究流程 63
二、 藉由輪調以弭平同仁對核心能耐認知的差異 65
三、 以顧客滿意度取代外部調查之分析 65
第二節 建議方案 66
一、 能力提升計畫 66
二、 新創事業部計畫 68
第陸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76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貢獻 76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7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78
參考文獻 79
zh_TW
dc.format.extent 140797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38000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核心能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程顧問公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轉型zh_TW
dc.title (題名) 國際工程公司以轉型為目的之核心競爭力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firm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論文
1. 林俊華(2007),台灣工程公司國際化成長策略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2. 許一鳴(2008),國際工程公司併購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3. 廖文忠(2003),跨國工程公司之組織策略與公司治理-中鼎工程公司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國際企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4. 魏騰輝(2003),台灣工程機構之經營策略-以中鼎工程公司為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5. 劉武雄(2002),台灣工程顧問業核心資源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科技管理組碩士論文。
書籍
1. 吳思華,《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1998,二版。
2. 盧瑞陽,《組織行為-管理心理與心理導向》1993,初版。
3. 張潤書,《行政學》1998,二版。
4. 吳定,《公務管理》1996,初版。
網路資料
1. 朱午潮(2010),專題分析:後ECFA時代台灣建築「工程顧問服務業」的去向,取自「CSI台灣服務業聯網」
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expert/e131.aspx
2. (單篇文章,無作者,2009) :香港設計院在大陸是否有資質,2009/2/26,取自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2d6dff31a60e37e2

外文部分
論文
1. Barney, J.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No.1, pp.99-120
2. Hall, Richard (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MJ], Vol. 13, pp.135 - 144.
3. Jerald Hage (1989) The Sociology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Problems: Product Markets and Labor Markets, Work and Occupations November 16: pp.416-445,
4. Kurt, Z. Lewin (1947), Group Decision and Social Change,In Readings in Social Psychology by Theodore M. Neweomb and Eugene L. Hartley, Co-Chairmen of Editorial Committee, Henry Holt and Co., pp340-344
5. Leavitt, H. J. (1965),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in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edited by J.G March, Rand Mç Nally & Company Chicago, pp1144-1170
6. Mansour Javidan (1998) Core Competence: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31, No.1, pp.66 - 71
7. C.K. Prahalad & Gary Hamel (1990) The Core Compentency of a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3), pp.79 - 91.
8. Wernerfelt, Birger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pp.272 - 280.
書籍
國際專案管理學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de, PMI),《專案管理知識體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2009,4th edition


網路資料
法國經濟分析委員會(2000),新經濟報告(Nouvelle économie),
取自Conseil d’Analyse Economique
http://www.cae.gouv.fr/spip.php?article6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