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商管理模式之研究 以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為例
The case study of Ban Shan Ban Dao in which of the Taiwanese management mode strategy
作者 林湘評
貢獻者 馮震宇
林湘評
關鍵詞 台商
管理模式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Oct-2013 11:33:21 (UTC+8)
摘要 台商開拓大陸內需市場的失敗率為何高達九成以上呢?因為大陸市場的水太深,潛規則太多,市場太過繁雜,有一省一國的特性,不是台商在短期或投注一小部分資源所能輕易掌握的。
     
     這就是為何許多從事內銷的台商一再的重蹈燦坤在大陸設立通路失敗的經驗、重蹈台灣飯店教父嚴長壽進軍上海五星級飯店失敗的經驗、重蹈東莞大麥客以好市多經驗而造成水土不服的困境。即使以阿瘦皮鞋在台灣的品牌知名度,論人才、論管理、論資金、論內銷經驗都堪稱內銷鞋業的典範企業,但在進入大陸市場時,一樣遇到許多的挫折,踢到鐵板,無法達成預期的目標,更何況大多數品牌機制尚未健全的台商呢。
     
     台灣頂尖的企業集團與人才,但照樣鎩羽而歸或面臨困境,為什麼呢?值得台商思考。台商想分食大陸內需市場的大餅,唯有採用適當策略、培養內需人才、建立品牌及管道,台商才有機會。因此本論文將從台商於大陸經營現況與挑戰出發,探討兩岸經營模式的差異與台商在大陸經營所面臨的問題,並以半山半島新天地案例探討台商管理模式於大陸在地化策略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台商少走冤枉路,少繳學費,縮短進入大陸內需市場的學習曲線及時間。
"第壹章 台商在大陸經營的現況與挑戰 6
     第一節 台商在大陸經營之過去與現況 6
     第二節 ECFA簽訂後之機會與挑戰 9
     第三節 兩岸企業營運模式之差異 16
     第四節 小結 27
     第貳章 台商在大陸經營的失敗與成功 30
     第一節 台商在大陸經營所面臨的問題 30
     第二節 台商失敗案例 33
     第三節 台商成功案例 36
     第四節 小結 37
     第參章 平衡計分卡及五力分析 40
     第一節 平衡計分卡 40
     第二節 五力分析 42
     第肆章 以半山半島新天地案例探討台商管理模式策略 47
     第一節 海南島觀光的過去與未來 47
     第二節 三亞市半山半島之現況 59
     第三節 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營運模式 61
     第四節 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成功模式分析 62
     第五節 小結 6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 結論 70
     第二節 建議 72
參考文獻 1.三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2013),「三亞市2013年旅遊宣傳促銷計畫」。
     
     2.三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2013),「2013年部分三亞大型活動專案統計表」。
     
     3.王騰坤(2010),「區域整合下的準邊緣化與經濟再生-以政經分析途徑論ECFA」,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4.中華經濟研究院(2004),「亞太經濟整合對我國產業發展之影響評估」,經濟部工業局委託研究計畫。
     
     5.中華經濟研究院(2012),「2012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
     
     6.中國商務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十二五時期做好擴大消費工作的意見」。
     
     7.中國國家旅遊局監督管理司(2012),「2011年度全國星級飯店統計公報」。
     
     8.朱浩、黃兆仁(2008),「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對東亞經貿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7期,頁98-104。
     
     9.朱雲漢(2009),「海西經濟區蘊藏巨大潛力」,《商業週刊》,第1121期,頁20。
     
     10.朱道凱譯(1999),「平衡計分卡」, 臉譜文化。
     
     1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政策說明》,台北市。
     
     1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第三次江陳會談成果』,台北。
     
     1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兩岸統計月報》,第193期。
     
     1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在中國發展經驗之探討」,經建會委託研究。
     
     15.江啟臣(2008),「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對台灣經濟之影響」,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台灣與全球接軌國際研討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台北縣。
     
     16.李雋(2009),「外資金融機構過去五年來在大陸發展現況」,台(外)資金融機構大陸策略佈局座談會。
     
     17.李燕(2009),「海西:又一新的經濟增長極」,《中華建設》,第4期,頁10-15。
     
     18.林祖嘉、陳建良(2009),「兩岸共同市場在環海峽經濟區的試驗」,《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19.林祖嘉(2002),「東亞經濟整合趨勢與我國因應之道」,《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1期,頁143-146。
     
     20.林祖嘉(2009),〈CECA跨過台灣海峽比跨過濁水溪容易〉,《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析)098-011號。
     
     21.林祖嘉、陳建良(2009),「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進程:海峽經濟區先試行之建議」,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等主辦,福州市。
     
     22.林祖嘉、譚瑾瑜(2009),「2009年兩岸經貿政策回顧及2010年展望」,《國政研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研)098-042號。
     
     23.林建甫,「打造MIT品牌 救中小企」,2009.10.23經濟日報A4版。
     
     24.吳漢(2009),「海峽經濟區的發展與兩岸合作前景」,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等主辦,福州市。
     
     25.吳安妮(2008),「台商及大陸企業經營管理與會計研究-子計畫三:台商的公司治理、管理控制系統、及領導風格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科會。
     
     26.洪財隆、江啟臣(2008),「東亞FTA盛行與台灣因應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5期,頁42-45。
     
     27.洪德欽(2000),「區域經濟整合與GATT/WTO」,《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9卷第4期,頁209-257。
     
     28.范榮靖(2009)「ECFA如何讓台灣A擱發」,《遠見雜誌》,第275期,頁76-82。
     
     29.高孔廉、鄧岱賢(2004),「區域經濟整合給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國家政策評論》,頁117-123。
     
     30.高宜凡(2009),「海西經濟規模成形 瞄準中國前五大」,《遠見雜誌》,第276期,頁86-92。
     
     31.韋伯韜(2009),「應盡速通過ECFA」,《國政評論》,財金(評)098-141號。
     
     32.郭迺鋒、周濟、方文秀與陳美琇(2005),「東亞經濟整合對台灣經濟的影響:2005年至2010年遞迴動態GTAP模式分析」,《經濟情勢暨評論》,第10卷第4期,頁1-41。
     
     33.黃紹臻(2009),「海峽經濟區的基本內涵、功能定位與發展模式」,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等主辦,福州市。
     
     34.莊朝榮(2008),「中國的亞洲區域整合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頁72-76。
     
     35.陳明璋、蕭新永、宋永同、李永然、賴文平、簡永光、黎堅、李孟洲、袁明仁(2011),「2011 大陸台商白皮書台商意見調查與分析」,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
     
     36.童振源(2005),「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員遠景基金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台北市。
     
     37.曾志超(2009),「兩岸經濟情勢及兩岸深入合作方向」,《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38.曾國烈(2009),「兩岸金融互動之展望」,銀行公會會訊,第52 期。
     
     39.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09),「外資銀行在中國調查報告摘要」。
     
     40.趙辛哲(2009),「兩岸金融MOU 簽訂後,銀行業的競合挑戰與商機」,兩岸金融產業簽訂MOU 後之競合挑戰與商機研討會。
     
     41.謝宇程,「ECFA乃 MIT 廠商的致富機會」,《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評)099-070號。
     
     42.譚瑾瑜(2004),「從中港簽訂CEPA談中國大陸區域整合進度及其對台灣的影響」,《國家政策論壇》,頁77-8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9932404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324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震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湘評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湘評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3 11:33:21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3 11:33:2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3 11:33:2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9324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13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3240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商開拓大陸內需市場的失敗率為何高達九成以上呢?因為大陸市場的水太深,潛規則太多,市場太過繁雜,有一省一國的特性,不是台商在短期或投注一小部分資源所能輕易掌握的。
     
     這就是為何許多從事內銷的台商一再的重蹈燦坤在大陸設立通路失敗的經驗、重蹈台灣飯店教父嚴長壽進軍上海五星級飯店失敗的經驗、重蹈東莞大麥客以好市多經驗而造成水土不服的困境。即使以阿瘦皮鞋在台灣的品牌知名度,論人才、論管理、論資金、論內銷經驗都堪稱內銷鞋業的典範企業,但在進入大陸市場時,一樣遇到許多的挫折,踢到鐵板,無法達成預期的目標,更何況大多數品牌機制尚未健全的台商呢。
     
     台灣頂尖的企業集團與人才,但照樣鎩羽而歸或面臨困境,為什麼呢?值得台商思考。台商想分食大陸內需市場的大餅,唯有採用適當策略、培養內需人才、建立品牌及管道,台商才有機會。因此本論文將從台商於大陸經營現況與挑戰出發,探討兩岸經營模式的差異與台商在大陸經營所面臨的問題,並以半山半島新天地案例探討台商管理模式於大陸在地化策略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台商少走冤枉路,少繳學費,縮短進入大陸內需市場的學習曲線及時間。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第壹章 台商在大陸經營的現況與挑戰 6
     第一節 台商在大陸經營之過去與現況 6
     第二節 ECFA簽訂後之機會與挑戰 9
     第三節 兩岸企業營運模式之差異 16
     第四節 小結 27
     第貳章 台商在大陸經營的失敗與成功 30
     第一節 台商在大陸經營所面臨的問題 30
     第二節 台商失敗案例 33
     第三節 台商成功案例 36
     第四節 小結 37
     第參章 平衡計分卡及五力分析 40
     第一節 平衡計分卡 40
     第二節 五力分析 42
     第肆章 以半山半島新天地案例探討台商管理模式策略 47
     第一節 海南島觀光的過去與未來 47
     第二節 三亞市半山半島之現況 59
     第三節 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營運模式 61
     第四節 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成功模式分析 62
     第五節 小結 6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 結論 70
     第二節 建議 72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台商在大陸經營的現況與挑戰 6
     第一節 台商在大陸經營之過去與現況 6
     第二節 ECFA簽訂後之機會與挑戰 9
     第三節 兩岸企業營運模式之差異 16
     第四節 小結 27
     第貳章 台商在大陸經營的失敗與成功 30
     第一節 台商在大陸經營所面臨的問題 30
     第二節 台商失敗案例 33
     第三節 台商成功案例 36
     第四節 小結 37
     第參章 平衡計分卡及五力分析 40
     第一節 平衡計分卡 40
     第二節 五力分析 42
     第肆章 以半山半島新天地案例探討台商管理模式策略 47
     第一節 海南島觀光的過去與未來 47
     第二節 三亞市半山半島之現況 59
     第三節 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營運模式 61
     第四節 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成功模式分析 62
     第五節 小結 6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 結論 70
     第二節 建議 72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324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台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管理模式zh_TW
dc.title (題名) 台商管理模式之研究 以半山半島台灣新天地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case study of Ban Shan Ban Dao in which of the Taiwanese management mode strateg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三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2013),「三亞市2013年旅遊宣傳促銷計畫」。
     
     2.三亞市旅遊發展委員會(2013),「2013年部分三亞大型活動專案統計表」。
     
     3.王騰坤(2010),「區域整合下的準邊緣化與經濟再生-以政經分析途徑論ECFA」,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4.中華經濟研究院(2004),「亞太經濟整合對我國產業發展之影響評估」,經濟部工業局委託研究計畫。
     
     5.中華經濟研究院(2012),「2012 年對海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
     
     6.中國商務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十二五時期做好擴大消費工作的意見」。
     
     7.中國國家旅遊局監督管理司(2012),「2011年度全國星級飯店統計公報」。
     
     8.朱浩、黃兆仁(2008),「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對東亞經貿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7期,頁98-104。
     
     9.朱雲漢(2009),「海西經濟區蘊藏巨大潛力」,《商業週刊》,第1121期,頁20。
     
     10.朱道凱譯(1999),「平衡計分卡」, 臉譜文化。
     
     1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政策說明》,台北市。
     
     1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9),『第三次江陳會談成果』,台北。
     
     1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兩岸統計月報》,第193期。
     
     1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國際主要金融機構在中國發展經驗之探討」,經建會委託研究。
     
     15.江啟臣(2008),「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對台灣經濟之影響」,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台灣與全球接軌國際研討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台北縣。
     
     16.李雋(2009),「外資金融機構過去五年來在大陸發展現況」,台(外)資金融機構大陸策略佈局座談會。
     
     17.李燕(2009),「海西:又一新的經濟增長極」,《中華建設》,第4期,頁10-15。
     
     18.林祖嘉、陳建良(2009),「兩岸共同市場在環海峽經濟區的試驗」,《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19.林祖嘉(2002),「東亞經濟整合趨勢與我國因應之道」,《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1期,頁143-146。
     
     20.林祖嘉(2009),〈CECA跨過台灣海峽比跨過濁水溪容易〉,《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析)098-011號。
     
     21.林祖嘉、陳建良(2009),「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進程:海峽經濟區先試行之建議」,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等主辦,福州市。
     
     22.林祖嘉、譚瑾瑜(2009),「2009年兩岸經貿政策回顧及2010年展望」,《國政研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研)098-042號。
     
     23.林建甫,「打造MIT品牌 救中小企」,2009.10.23經濟日報A4版。
     
     24.吳漢(2009),「海峽經濟區的發展與兩岸合作前景」,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等主辦,福州市。
     
     25.吳安妮(2008),「台商及大陸企業經營管理與會計研究-子計畫三:台商的公司治理、管理控制系統、及領導風格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科會。
     
     26.洪財隆、江啟臣(2008),「東亞FTA盛行與台灣因應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5期,頁42-45。
     
     27.洪德欽(2000),「區域經濟整合與GATT/WTO」,《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9卷第4期,頁209-257。
     
     28.范榮靖(2009)「ECFA如何讓台灣A擱發」,《遠見雜誌》,第275期,頁76-82。
     
     29.高孔廉、鄧岱賢(2004),「區域經濟整合給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國家政策評論》,頁117-123。
     
     30.高宜凡(2009),「海西經濟規模成形 瞄準中國前五大」,《遠見雜誌》,第276期,頁86-92。
     
     31.韋伯韜(2009),「應盡速通過ECFA」,《國政評論》,財金(評)098-141號。
     
     32.郭迺鋒、周濟、方文秀與陳美琇(2005),「東亞經濟整合對台灣經濟的影響:2005年至2010年遞迴動態GTAP模式分析」,《經濟情勢暨評論》,第10卷第4期,頁1-41。
     
     33.黃紹臻(2009),「海峽經濟區的基本內涵、功能定位與發展模式」,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等主辦,福州市。
     
     34.莊朝榮(2008),「中國的亞洲區域整合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10期,頁72-76。
     
     35.陳明璋、蕭新永、宋永同、李永然、賴文平、簡永光、黎堅、李孟洲、袁明仁(2011),「2011 大陸台商白皮書台商意見調查與分析」,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
     
     36.童振源(2005),「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財團法人員遠景基金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台北市。
     
     37.曾志超(2009),「兩岸經濟情勢及兩岸深入合作方向」,《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38.曾國烈(2009),「兩岸金融互動之展望」,銀行公會會訊,第52 期。
     
     39.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2009),「外資銀行在中國調查報告摘要」。
     
     40.趙辛哲(2009),「兩岸金融MOU 簽訂後,銀行業的競合挑戰與商機」,兩岸金融產業簽訂MOU 後之競合挑戰與商機研討會。
     
     41.謝宇程,「ECFA乃 MIT 廠商的致富機會」,《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評)099-070號。
     
     42.譚瑾瑜(2004),「從中港簽訂CEPA談中國大陸區域整合進度及其對台灣的影響」,《國家政策論壇》,頁77-8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