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抗戰時期的軍隊改造-以浙江實驗黨軍為中心
The reformation of Chinese military in war:From Zhejiang experimental army
作者 蔡明叡
Tasy, Ming Ruey
貢獻者 劉維開
蔡明叡
Tasy, Ming Ruey
關鍵詞 實驗黨軍
保安團隊
宣鐵吾
政工制度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Oct-2013 11:48:30 (UTC+8)
摘要 中日抗戰爆發前,蔣介石就認為應將軍隊的作戰精神提升至物質之上,而為使中國軍隊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政治性作戰武力,乃有以浙江省保安團隊為基礎,所推動的「實驗黨軍」。
實驗黨軍針對當時軍隊中的四大課題:識字教育、逃兵問題、兵工運動、經理事務著手改革。除了接受中央政工制度的指示,也透過保安團隊所具有的「地方性」本質,在「新縣制」既有改革成果中,強化軍民合作,希冀在與日軍作戰中,能活用浙江的地利優勢。
作為一支實驗單位,實驗黨軍誠然針對不少軍隊問題進行改革,但受限戰事影響,加上物質條件不斷惡化,實驗黨軍面臨經費、駐地、人事等困境,致使成效大打折扣,內部也多所反映政策無法落實。
整體看來,實驗黨軍力圖灌輸黨的精神於軍隊,並作為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政治性作戰武力,進而樹立軍隊典範的理想可說功敗垂成,但其針對軍隊缺失進行的各項改革,仍值得給予肯定。

關鍵詞:實驗黨軍、宣鐵吾、保安團隊、政工制度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檔案

1.浙江省政府秘書處編,《浙江省政府公報》,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1937年4月—1945年12月,微捲,浙江。
2.數位典藏資料庫,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政府檔案》、《陳誠副總統文物》。
3.浙江省各縣建設工作討論會祕書處編,《浙江省各縣建設工作討論會會議報告》,浙江,1939。

二、報紙、期刊

1.《大公報》,重慶。
2.《申報》,上海:漢口。
3.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導報》,廣州:中央非常會議,1931。
4.中國國民黨浙江省保安團隊特別黨部編,《黨軍》,微捲,國民黨黨史會藏,1941年7月—1942年1月,1942年12月,1944年 1、3、5、6、8月,中國:浙江。
5.江蘇省保安處編,《保安月刊》,國民黨黨史會藏,微捲,江蘇。
6.浙江青年旬刊社編,《浙江青年》,金華:浙江青年旬刊社,1941。
7.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政工週報》,微捲,國民黨黨史會藏,重慶。
8.廣東全省保安團隊特別黨部、保安司令部特別政治部編,《廣東保安》,國民黨黨史會藏,微捲,廣東:廣東全省保安團隊特別黨部、保安司令部特別政治部。

三、資料彙編

1.一ノ瀨俊也編,《近代日本 軍隊教育‧生活マニユアル資料集成 —昭和篇—》第三卷,東京:柏書房,2010。
2.朱匯森主編,《役政史料》,臺北:國史館,1990。
3.周美華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臺北:國史館,1996。
4.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
5.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 作戰經過(1)、(2),臺北: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1981。
6.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部編,《中國國民黨軍隊黨務法令彙編》,出版地不詳: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部,1944。
7.陳湛綺責任編輯,《民國珍稀短刊斷刊》,浙江卷,北京:全國圖書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6。
8.李雲漢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組織工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3。
9.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1990。
10.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編,《南昌行營召集第二次保安會議紀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89。
11.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第二期抗戰關於政訓工作之指示》,民國史料叢刊,第292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12.賴淑卿編,《警政史料:改進時期》,臺北:國史館,1991。


四、專書

1.《連隊政治工作》,臺北:革命實踐研究院,1950。
2.F. F. Liu著,梅寅生譯, 《中國現代軍事史》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3.上海婦女慰勞北伐前敵兵士會編,《黨軍》,上海:上海婦女慰勞北伐前敵兵士會,1928。
4.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戰時經歷之回憶》,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95。
5.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 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 ,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
6.王梓良,《浙西抗戰記略》,臺北:中國文獻出版社,1966。
7.朱俊瑞 李濤, 《民國浙江鄉鎮組織變遷研究︰以“新縣制”為中心的分析》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8.呂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
9.李宗黃,《中國地方自治總論》 ,臺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1954。
10.李宗黃,《新縣制講演集》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11.李偉中,《20世紀30年代縣政建設實驗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李新總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2011。
13.李寶明,《“國家化”名義下的“私屬化”蔣介石對國民革命軍的控制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14.阮毅成,《地方自治與新縣制》,臺北:聯經出版社,1978。
15.卓文義,《艱苦建國時期的國防軍事建設—對日抗戰前的軍事建設》,臺北:育英文化,1984。
16.姜思毅,《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2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
17.施存統,《目前中國革命問題》,上海:復旦書局,1928。
18.洪陸訓,《新世紀的政治作戰》,臺北:國防部總政戰局心戰處,2007。
19.徐永昌,《徐永昌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20.浙江省建設廳編,《浙江省建設事業概覽》,浙江:浙江省建設廳,1940。
21.馬起華,《抗戰時期的政治建設》,上海:近代中國出版社,1986。
22.國防部史政局編,《抗日戰史》(各地游擊戰) 第1、5冊,臺北:國防部史政局,1968。
2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民革命建軍史 第二部:安內與攘外》(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
24.國防部政治部編,《國軍政治工作人員手冊》,臺北:國防部政治部,1950。
25.國防部編,《精銳勁旅—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特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
26.國軍政工史編撰委員會,《國軍政工史稿》,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
27.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7。
28.張發奎,《蔣介石與我 張發奎上將回憶錄》,香港: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29.張瑞德,《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30.教育部主編,《中華民國建國史》,第四篇 抗戰建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0。
31.章伯鋒、庄建平主編,《抗日戰爭》,成都:四川大學,1997。
32.陳佑慎,《持駁穀槍的傳教者—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臺北:時英出版社,2009。
33.馮玉祥,《煎餅—抗日與軍食》,臺北:時事研究社,1935。
34.馮玉祥、張治中等著,《民眾動員問題》,重慶:獨立出版社,1939。
35.黃彥編,《孫文選集》,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36.黃振良,《黃埔軍校之成立及其初期發展》,臺北:正中書局,1993。
37.黃紹竑,《黃紹竑回憶錄》,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
38.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
39.齊錫生著,楊雲若、蕭延中譯,《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0.劉鳳翰,《中國近代軍事史叢書》,第4輯、第5輯 抗戰(上) (下),臺北:黃慶中,2008。
41.蔣緯國總編,《國民革命戰史》第3部,臺北:黎明文化,1978。
42.戰旗社編纂委員會編,《錢江血潮》第1輯、第2輯,紹興:紹興戰旗社,1938。
43.靜琴編,《戰時政治工作》,上海:時代史料保存社,1938。


五、專文

1.王聿均,〈朱家驊對浙江建設的貢獻〉,《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 1928-1937》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1985,頁107-131。
2.王奇生,〈武主文從:戰時國軍的政工與黨務〉,收入《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269-288。
3.民國人物小傳編輯委員會,〈宣鐵吾〉,《傳記文學》,第54卷第5期(1939年5月),頁141。
4.江沛,〈中國國民黨早期軍隊政工制度的演變:1924—1928〉,《安徽史學》,第4期(2008年),頁57-66。
5.江根福,〈抗戰時期浙江省行政改革述論〉,《民國檔案》第4期(2010年4月),頁105-110。
6.李納,〈1924至1927年黃埔軍校與國民黨的黨軍關系〉,《史林》,第5期(2004年10月),頁103-124。
7.李翔、李國興,〈主義治軍、以黨領軍與以軍控黨—論1923–1926年國民黨軍隊政工制度的引入與變異〉,《江蘇社會科學》,第4期(2009年),頁192-199。
8.金普森,〈論浙江省區的抗戰〉,收入《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1996,頁1054-1071。
9.唐封樹、鐘樹,〈民國時期的國民黨軍隊政治工作述評〉,《零陵師專學報》,第1期(1990年),頁78-86。
10.徐有禮、巴杰,〈論黨軍的成立及其性質的演變〉,《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頁62-65。
11.袁成毅,〈地緣紐帶中的蔣介石與浙江-以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前後為時段的考察〉,《史學月刊》第3期(2004年),頁65-70。
12.張水木,〈從北伐到抗戰時期之中德關係〉,收入《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第2冊,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13.張瑞德,〈一九三七年的國軍〉(抽印本),「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國際學術討論會,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4。
14.章微寒,〈浙江黃埔系首腦宣鐵吾〉,《傳記文學》,第65卷第3期(1994年9月),頁72-73。
15.郭太風,〈以軍制黨與以黨制軍的不同路徑—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兩黨處理黨與軍隊關係述評〉,《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5卷第5期(2004年9月),頁61-68。
16.楊煥鵬,〈三青團參與政治與浙江各地方政治勢力關係〉,《史學月刊》第3期(2004年),頁65-70
17.楊維真,〈蔣介石的地緣關係〉,收入《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臺北:時報出版,2011,頁197-223。
18.溫勇,〈中國國民黨“黨軍”體制的由來〉,《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5期(2010年),頁78-82。
19.劉大禹,〈朱家驊與戰時國民黨的黨務整頓〉,《民國檔案》第1期(2013年),頁117-124。
20.劉維開,〈蔣介石軍事方面的人際網絡〉,收入《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臺北:時報出版,2011,頁139-193。
21.劉維開,〈編遣會議的實施與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22.鄭琴隱,〈宣鐵吾在浙江的罪惡活動〉,《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10輯(1978年6月),頁79-97
23.賴淑卿,〈國民政府警政制度之建立及期其發展(1925-194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24.應占先,〈浙江省戰時工作隊的建立和演變〉,《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5輯(1963年3月),頁56-81。
25.魏思誠,〈關於浙江抗敵自衛團的回憶〉,《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5輯(1963年3月),頁100-112。


六、英文專書

1.Cheng,Hsiao-shih, “Party-Military Relations in the PRC and Taiwan:Paradoxes of Contro”l, Boulder:Westiview Press,1990.
2.Finer, S.E., “The Man on Horseback: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Politics”,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1976.
3.Hung, Chang-tai, “War and Popular Culture: 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 1937-1945”,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4.Lary, Diana, “Warlod Soldiers:Chinese Common Soldiers, 1911-1937”,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5.Williamsen, Thomas Marvin, “Political Training and Work at the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Prior to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Ph.D dissertation, Duke University, 1975.
6.Ziemake, Earl F., “The Red Army, 1918-1941:From Vanguard of World Revolution to US Ally”, New York:Frank Cass, 200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8153012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3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維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明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asy, Ming Ruey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明叡zh_TW
dc.creator (作者) Tasy, Ming Rueyen_US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3 11:48:30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3 11:48:3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3 11:48:3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8153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16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153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日抗戰爆發前,蔣介石就認為應將軍隊的作戰精神提升至物質之上,而為使中國軍隊成為一支所向披靡的政治性作戰武力,乃有以浙江省保安團隊為基礎,所推動的「實驗黨軍」。
實驗黨軍針對當時軍隊中的四大課題:識字教育、逃兵問題、兵工運動、經理事務著手改革。除了接受中央政工制度的指示,也透過保安團隊所具有的「地方性」本質,在「新縣制」既有改革成果中,強化軍民合作,希冀在與日軍作戰中,能活用浙江的地利優勢。
作為一支實驗單位,實驗黨軍誠然針對不少軍隊問題進行改革,但受限戰事影響,加上物質條件不斷惡化,實驗黨軍面臨經費、駐地、人事等困境,致使成效大打折扣,內部也多所反映政策無法落實。
整體看來,實驗黨軍力圖灌輸黨的精神於軍隊,並作為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政治性作戰武力,進而樹立軍隊典範的理想可說功敗垂成,但其針對軍隊缺失進行的各項改革,仍值得給予肯定。

關鍵詞:實驗黨軍、宣鐵吾、保安團隊、政工制度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前言 ……………………………………………………………………………1

第一章 實驗黨軍的緣起與組織工作 ………………………………………7

第一節 成立的背景…………………………………………………………7
第二節 組織 ………………………………………………………………15
第三節 計畫與推展 ………………………………………………………27

第二章 實驗黨軍、政工制度、新縣制的互動……………………………43

第一節 與政工體系之聯繫 ………………………………………………43
第二節 與新縣制之比較 …………………………………………………53

第三章 實驗黨軍的轉變、推行成效與困境………………………………63

第一節 實驗黨軍的轉變 …………………………………………………63
第二節 推展成效與困境 …………………………………………………65

結論 …………………………………………………………………………75

參考書目 ……………………………………………………………………81
zh_TW
dc.format.extent 473056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3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實驗黨軍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保安團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宣鐵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工制度zh_TW
dc.title (題名) 抗戰時期的軍隊改造-以浙江實驗黨軍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formation of Chinese military in war:From Zhejiang experimental arm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檔案

1.浙江省政府秘書處編,《浙江省政府公報》,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1937年4月—1945年12月,微捲,浙江。
2.數位典藏資料庫,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政府檔案》、《陳誠副總統文物》。
3.浙江省各縣建設工作討論會祕書處編,《浙江省各縣建設工作討論會會議報告》,浙江,1939。

二、報紙、期刊

1.《大公報》,重慶。
2.《申報》,上海:漢口。
3.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導報》,廣州:中央非常會議,1931。
4.中國國民黨浙江省保安團隊特別黨部編,《黨軍》,微捲,國民黨黨史會藏,1941年7月—1942年1月,1942年12月,1944年 1、3、5、6、8月,中國:浙江。
5.江蘇省保安處編,《保安月刊》,國民黨黨史會藏,微捲,江蘇。
6.浙江青年旬刊社編,《浙江青年》,金華:浙江青年旬刊社,1941。
7.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政工週報》,微捲,國民黨黨史會藏,重慶。
8.廣東全省保安團隊特別黨部、保安司令部特別政治部編,《廣東保安》,國民黨黨史會藏,微捲,廣東:廣東全省保安團隊特別黨部、保安司令部特別政治部。

三、資料彙編

1.一ノ瀨俊也編,《近代日本 軍隊教育‧生活マニユアル資料集成 —昭和篇—》第三卷,東京:柏書房,2010。
2.朱匯森主編,《役政史料》,臺北:國史館,1990。
3.周美華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臺北:國史館,1996。
4.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8。
5.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2編 作戰經過(1)、(2),臺北: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1981。
6.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部編,《中國國民黨軍隊黨務法令彙編》,出版地不詳: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部,1944。
7.陳湛綺責任編輯,《民國珍稀短刊斷刊》,浙江卷,北京:全國圖書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6。
8.李雲漢主編,《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組織工作》,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3。
9.國史館編,《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1990。
10.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編,《南昌行營召集第二次保安會議紀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89。
11.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第二期抗戰關於政訓工作之指示》,民國史料叢刊,第292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12.賴淑卿編,《警政史料:改進時期》,臺北:國史館,1991。


四、專書

1.《連隊政治工作》,臺北:革命實踐研究院,1950。
2.F. F. Liu著,梅寅生譯, 《中國現代軍事史》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3.上海婦女慰勞北伐前敵兵士會編,《黨軍》,上海:上海婦女慰勞北伐前敵兵士會,1928。
4.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戰時經歷之回憶》,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95。
5.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 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 ,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
6.王梓良,《浙西抗戰記略》,臺北:中國文獻出版社,1966。
7.朱俊瑞 李濤, 《民國浙江鄉鎮組織變遷研究︰以“新縣制”為中心的分析》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8.呂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
9.李宗黃,《中國地方自治總論》 ,臺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1954。
10.李宗黃,《新縣制講演集》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11.李偉中,《20世紀30年代縣政建設實驗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李新總主編,《中華民國史 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2011。
13.李寶明,《“國家化”名義下的“私屬化”蔣介石對國民革命軍的控制研究》 ,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14.阮毅成,《地方自治與新縣制》,臺北:聯經出版社,1978。
15.卓文義,《艱苦建國時期的國防軍事建設—對日抗戰前的軍事建設》,臺北:育英文化,1984。
16.姜思毅,《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2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
17.施存統,《目前中國革命問題》,上海:復旦書局,1928。
18.洪陸訓,《新世紀的政治作戰》,臺北:國防部總政戰局心戰處,2007。
19.徐永昌,《徐永昌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20.浙江省建設廳編,《浙江省建設事業概覽》,浙江:浙江省建設廳,1940。
21.馬起華,《抗戰時期的政治建設》,上海:近代中國出版社,1986。
22.國防部史政局編,《抗日戰史》(各地游擊戰) 第1、5冊,臺北:國防部史政局,1968。
2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民革命建軍史 第二部:安內與攘外》(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3。
24.國防部政治部編,《國軍政治工作人員手冊》,臺北:國防部政治部,1950。
25.國防部編,《精銳勁旅—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特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
26.國軍政工史編撰委員會,《國軍政工史稿》,臺北:國防部總政治部,1960。
27.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7。
28.張發奎,《蔣介石與我 張發奎上將回憶錄》,香港:香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29.張瑞德,《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30.教育部主編,《中華民國建國史》,第四篇 抗戰建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0。
31.章伯鋒、庄建平主編,《抗日戰爭》,成都:四川大學,1997。
32.陳佑慎,《持駁穀槍的傳教者—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臺北:時英出版社,2009。
33.馮玉祥,《煎餅—抗日與軍食》,臺北:時事研究社,1935。
34.馮玉祥、張治中等著,《民眾動員問題》,重慶:獨立出版社,1939。
35.黃彥編,《孫文選集》,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36.黃振良,《黃埔軍校之成立及其初期發展》,臺北:正中書局,1993。
37.黃紹竑,《黃紹竑回憶錄》,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
38.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
39.齊錫生著,楊雲若、蕭延中譯,《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0.劉鳳翰,《中國近代軍事史叢書》,第4輯、第5輯 抗戰(上) (下),臺北:黃慶中,2008。
41.蔣緯國總編,《國民革命戰史》第3部,臺北:黎明文化,1978。
42.戰旗社編纂委員會編,《錢江血潮》第1輯、第2輯,紹興:紹興戰旗社,1938。
43.靜琴編,《戰時政治工作》,上海:時代史料保存社,1938。


五、專文

1.王聿均,〈朱家驊對浙江建設的貢獻〉,《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 1928-1937》上冊,臺北:中央研究院,1985,頁107-131。
2.王奇生,〈武主文從:戰時國軍的政工與黨務〉,收入《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269-288。
3.民國人物小傳編輯委員會,〈宣鐵吾〉,《傳記文學》,第54卷第5期(1939年5月),頁141。
4.江沛,〈中國國民黨早期軍隊政工制度的演變:1924—1928〉,《安徽史學》,第4期(2008年),頁57-66。
5.江根福,〈抗戰時期浙江省行政改革述論〉,《民國檔案》第4期(2010年4月),頁105-110。
6.李納,〈1924至1927年黃埔軍校與國民黨的黨軍關系〉,《史林》,第5期(2004年10月),頁103-124。
7.李翔、李國興,〈主義治軍、以黨領軍與以軍控黨—論1923–1926年國民黨軍隊政工制度的引入與變異〉,《江蘇社會科學》,第4期(2009年),頁192-199。
8.金普森,〈論浙江省區的抗戰〉,收入《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1996,頁1054-1071。
9.唐封樹、鐘樹,〈民國時期的國民黨軍隊政治工作述評〉,《零陵師專學報》,第1期(1990年),頁78-86。
10.徐有禮、巴杰,〈論黨軍的成立及其性質的演變〉,《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頁62-65。
11.袁成毅,〈地緣紐帶中的蔣介石與浙江-以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前後為時段的考察〉,《史學月刊》第3期(2004年),頁65-70。
12.張水木,〈從北伐到抗戰時期之中德關係〉,收入《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第2冊,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13.張瑞德,〈一九三七年的國軍〉(抽印本),「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國際學術討論會,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4。
14.章微寒,〈浙江黃埔系首腦宣鐵吾〉,《傳記文學》,第65卷第3期(1994年9月),頁72-73。
15.郭太風,〈以軍制黨與以黨制軍的不同路徑—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兩黨處理黨與軍隊關係述評〉,《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5卷第5期(2004年9月),頁61-68。
16.楊煥鵬,〈三青團參與政治與浙江各地方政治勢力關係〉,《史學月刊》第3期(2004年),頁65-70
17.楊維真,〈蔣介石的地緣關係〉,收入《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臺北:時報出版,2011,頁197-223。
18.溫勇,〈中國國民黨“黨軍”體制的由來〉,《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5期(2010年),頁78-82。
19.劉大禹,〈朱家驊與戰時國民黨的黨務整頓〉,《民國檔案》第1期(2013年),頁117-124。
20.劉維開,〈蔣介石軍事方面的人際網絡〉,收入《蔣介石的親情、愛情與友情》,臺北:時報出版,2011,頁139-193。
21.劉維開,〈編遣會議的實施與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22.鄭琴隱,〈宣鐵吾在浙江的罪惡活動〉,《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10輯(1978年6月),頁79-97
23.賴淑卿,〈國民政府警政制度之建立及期其發展(1925-194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24.應占先,〈浙江省戰時工作隊的建立和演變〉,《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5輯(1963年3月),頁56-81。
25.魏思誠,〈關於浙江抗敵自衛團的回憶〉,《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5輯(1963年3月),頁100-112。


六、英文專書

1.Cheng,Hsiao-shih, “Party-Military Relations in the PRC and Taiwan:Paradoxes of Contro”l, Boulder:Westiview Press,1990.
2.Finer, S.E., “The Man on Horseback: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Politics”,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1976.
3.Hung, Chang-tai, “War and Popular Culture: 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 1937-1945”,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4.Lary, Diana, “Warlod Soldiers:Chinese Common Soldiers, 1911-1937”,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5.Williamsen, Thomas Marvin, “Political Training and Work at the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Prior to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Ph.D dissertation, Duke University, 1975.
6.Ziemake, Earl F., “The Red Army, 1918-1941:From Vanguard of World Revolution to US Ally”, New York:Frank Cass, 200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