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灣中小企業地方產業輔導政策─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政策執行為例
Public Policy for SMEs and Local Industry in Taiwan─A Case Study of The Fund for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Industry作者 高瑋襄 貢獻者 蕭乃沂
高瑋襄關鍵詞 中小企業
地方產業發展基金
政策執行
SMEs
The fund for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industry
policy implementation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Oct-2013 11:54:20 (UTC+8) 摘要 過去臺灣對中小企業的輔導以製造業、出口業為主,但隨著服務業所佔比例提高,輔導措施也漸擴展,並逐漸以發展在地化特色為重心,希望各地都能以此提升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地特色的輔導始於1989年,並於2002年以一鄉鎮一特產為目標、2009年轉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模式運作。本文以地產基金為輔導個案,並以政策執行角度出發,以個別深度訪談法為主軸,針對專案辦公室、不同類型的地方政府、實際參與輔導工作的輔導團隊、以及接受輔導及未接受輔導的中小企業主進行訪談,透過不同互動參與者的實際經驗,將地產基金的執行過程加以描繪,同時也了解規劃、制度與執行之間的落差,以彌補過去文獻欠缺整體計畫角度的探討、並補強政策執行的運作過程,以期能提供實務的運作建議。本文以經費及預算額度、規劃內容、在地資源的內容與多寡、執行者的價值觀等要素間關係作為研究架構。經本文發現,從OTOP轉為地產基金時將地方政府的角色納入,有效發揮地方政府所長並減少資源重複投入,但易發生雙頭馬車及執行方案的衝突;而地方政府及輔導團隊的角色更主動,如行銷、計畫後提供媒合等協助,但有商家類型上的限制;基金在運作上採用層層對口的模式,具明確溝通管道,但也造成中層的地方政府行政負擔大;最後規劃時各角色的需求不同,也會導致執行成效有落差。以上這些發現與問題,透過制度性的設計,都可望得到解決,將使未來地方產業的輔導政策更為完善。搭配以上研究建議,本文也對應提出實務建議,並認為加強地方政府人員專業訓練、加強計畫願景、加強輔導團隊篩選機制、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以做搭配等方式應可以使執行的過程更為順暢;同時,本文也認為後續可以針對規劃與執行落差、行銷及評估議題、電子化對執行過程產生的影響、比較地方政府自行執行基金的案例等角度切入研究,以俾能將政策執行前後的過程及地產基金的運作更為深入了解。 參考文獻 丁仁方、王慶輝(1999)。政府與企業。臺北:空大。于宗先、王金利(2003)。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臺北:聯經。于培偉(2006)。美日扶持中小企業政策之借鑒,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big5.ec.com.cn/gate/big5/ccn.mofcom.gov.cn/spbg/show.php?id=3301&ids=3。王明傑(1992)。歐洲經濟共同體中小企業輔導措施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王素彎(2005)。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未來發展方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九十四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計畫相關議題(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未出版。王素彎(2008)。中小企業產業群聚創新與策略發展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200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編撰計畫相關議題(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未出版。王詠芝(譯)(1967)。小型企業的困難(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原著)。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2),4-6。中華經濟研究院(2007)。1986年迄今中小企業服務業、製造業量、質變及政府政策相對演進之研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計畫,未出版。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朱立倫(2009)。Taoyu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桃園市: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處。朱盈秋(2006)。創意生活產業發展計畫之廠商滿意度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朱鎮明(2008)。從府際關係角度重訪「第三代政策執行」。府際關係研究通訊,2,18-20。安田武彥(2011年10月)。2000~2010年日本中小企業的動向與中小企業援助政策。2011中小企業政策發展專家論壇,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97年度由院管制「地方特色產業深耕加值四年計畫」查證報告,97管查字第06號。江大樹(2006)。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臺北:元照。江明修(2004)。從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觀點析探臺灣社會資本之內涵及其發展策略。理論與政策,17(3),37-57。江明修(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治理。臺北:智勝文化。佚名(2012)。歐美國家推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解析及啟示,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lunwen.chsi.org.cn/2012/a2-3827/。汪明生(2005)。國家財經與公共政策。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363-401頁)。臺北:雙葉書廊。李宏勛、李新民(2002)。美、日、德發展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措施及其借鑒。經濟師,7,88-90。李宗哲、陳幸美、張順教(1993)。總體經濟環境與中小企業之發展。臺北:渤海堂。李長晏(1999)。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李長晏(2008)。府際治理:概念演化與趨勢挑戰。府際關係研究通訊,2,1-5。李重安(2011)。政府契約委外的再檢視:目標、理論應用、績效衡量、與知識論基礎。公共行政學報,40,111-143。李國芬(2008)。線上新聞News─一鄉鎮一特產 讓世界遇見臺灣。臺灣經濟論衡,6(4),44-49。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空大。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臺北:麗文。吳親恩(2010)。發展途徑、金融危機與金融重建:臺灣與韓國的比較。問題與研究,49(3),105-136。何美玥(2005)。國家發展與經濟建設。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43-74頁)。臺北:雙葉書廊。何美玥(2007)。善用特色 創造價值─臺灣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現況與展望,2012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9262。何庭豪(2011)。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之政策行銷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周行一(2012年6月18日)。臺灣:消失中的小龍。聯合報,A17民意論壇。季延平(1979)。臺灣地區中小企業輔導實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邱秀宇(2009)。政府政策行銷策略成效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活動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邱標焱(1969)。臺灣地區中小企業輔導措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林佳慧(2005)。公部門政策行銷策略之研究。T&D飛訊,39,1-20。林奎佑(2005)。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EMBA科技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淑馨(2007)。日本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協力關係之分析─以橫濱市和箕面市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45,73-114。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林嫻如(2009年11月)。文化創意產業振興與基隆地方特色產業之永續發展。2009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營造在地文化觀光產業,屏東教育大學。洪文忠(2005)。以地方特色產業作為地域振興之策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柯秋華、黃庭鍾(2010)。地域活化模式之研究─以鶯歌鎮陶瓷產業為例。長庚人文社會學報,3(2),377-403。姜榮信(1992)。中韓兩國中小企業組織結構與輔導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孫本初、傅岳邦(2009)。行銷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政策行銷與政策網絡整合的觀點。文官制度季刊,1(4),25-55。孫同文、林玉雯(2007)。析論府際關係的多元面向。研習論壇月刊,75,10-15。高美莉(2007)。中央與地方府際衝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梁耀文(1986)。我國中小企業輔導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陸丁(1993)。看得見的手─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職能。上海:人民出版社、智慧出版有限公司。許文志(1995)。邁向21世紀─臺灣中小企業經營策略。臺北:揚智文化出版。許博俊(2010)。地方特色產業創意性評估模式建構之研究。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未出版,臺中。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月刊,62,1-11。陳秋政(2008)。跨部門治理之內涵與研究啟示。府際關係研究通訊,4,29-32。陳亭君(2005)。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推動地方永續發展之夥伴模式: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莫祥雲(1993)。我國企業與政府關係之研究─從政策制定面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張淑君、劉怜均、張俊傑(2006)。農村地方文化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彰化縣埔鹽鄉永樂社區為例。中華農學會報,7(4),414-427。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臺北:文笙書局。郭曜棻(2007)。全球化與地方文化產業之壟斷邏輯。臺北:師大書苑。湯大綸(1968)。經合會生產小組陶瓷工作小組視察全省主要陶瓷工廠綜合意見。中小企業輔導月刊,3(9),4-5。黃丙喜(2005)。政商關係與企業規範。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255-290頁)。臺北:雙葉書廊。黃仟文(2012)。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補助政策績效評估。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黃智彥(2010)。世界咖啡館:地方特色產業最佳e化行銷策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全球在地化策勵營。童愛香(2011)。美、德、日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經驗與借鑒,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chinaeg.gov.cn/html/detial/magazine/201111/201111141014038813.html。嵐德出版社(1993)。中小企業如何獲得政府的輔導、獎勵與補助。嵐德「民間產業大學」研討會講義,臺北市。董安琪(2012)。線上臺灣歷史辭典─中小企業輔導方案,2012年8月8日,取自:http://tkb.nmth.gov.tw/Doth/Article.aspx?237。溫志偉(2006)。地區行銷應用於社區文化產業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7a)。中小企業聯合組織的重要性。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7),1。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7b)。都市計劃小組顧問訪問本組討論中小企業輔導與地方經濟開發關係。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8),3。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7c)。中小企業停工歇業原因。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1),2。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8)。中小企業輔導處正式成立 各項輔導業務已積極展開。中小企業輔導月刊,3(1),2。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9a)。中小企業輔導工作之繼續推動問題。中小企業輔導月刊,4(10),1-7。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9b)。為本刊暫停發行向讀者說幾句話。中小企業輔導月刊,4(1),2-6。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9c)。本處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徵求表現我國固有文化之紡織物品圖案。中小企業輔導月刊,4(1),2-6。經濟部技術處(2008)。2015年臺灣產業發展:服務業中長期發展關鍵議題與思維。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執行),臺北:經濟部技術處。經濟部(2005)。2005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6)。2006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7)。2007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8)。2008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9)。2009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10)。2010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11)。2011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12)。地方產業發展基金102年度單一、整合及區域型補助計畫推動作業手冊。臺北:經濟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7)。地方特色產業深耕加值四年計畫(計畫書),執行期間: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未出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9)。98年度各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及輔導措施,未出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1)。100年度各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及輔導措施,未出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a)。中小企業相關統計,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lp.asp?ctNode=689&CtUnit=140&BaseDSD=7&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b)。OTOP地方特色網,2012年7月5日,取自:http://www.otop.tw/index.html。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c)。中小企業認定標準,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672&ctNode=669&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d)。地方特色業務簡介,2012年7月3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195&ctNode=619&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e)。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站,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mp.asp?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f)。中小企業在地關懷服務計畫簡介網站,2012年4月26日,取自:http://www.icare.org.tw/about.ph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g)。中小企業國際行銷推廣輔導計畫網站,2012年4月26日,取自:http://twsme.taiwantrade.com.tw/。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h)。新興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加值輔導計畫簡介,2012年5月14,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0135。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i)。中小企業行銷價值躍升計畫網站,2012年7月29日,取自:http://www.mkt-sme.pro/。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j)。微型及個人事業支援與輔導體系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micro.sme.gov.tw/WeGood/news_list.php?mypk=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k)。中小企業新技術新產品商機媒合推動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technomart.org.tw/chi/about/index.ph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l)。創新中小企業智慧財產價值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ipcc.moeasmea.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85&Itemid=10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m)。臺日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推動計畫簡介,2012年5月14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0136。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n)。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台申請須知,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s://loansp.moeasmea.gov.tw/。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o)。中小企業財務金融服務團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smefinance.moeasmea.gov.tw/about.ph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p)。投資中小企業100億元計畫說明,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ontent.asp?CuItem=1283。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q)。直接信用保證介紹,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smeg.org.tw/general/about/objective_establishment_briefhistory.htm。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r)。強化中小企業投資評估及財務輔導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friap.moeasmea.gov.tw/login.js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s)。創業圓夢網,2012年8月27日,取自:http://sme.moeasmea.gov.tw/SME/。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t)。中小企業輔導體系建立及輔導辦法,2012年8月9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674&ctNode=669&mp=1趙文衡(2008)。臺灣與日本中小企業發展變遷之比較研究。臺灣經濟金融月刊,44(1),91-110。廖坤榮(2009)。書評:Multi-level Governmance。臺灣民主季刊,6(2),251-255。廖俊松(2003)。地方政府夥伴治理關係之比較研究:以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例。立法院院聞,31(6),35-51。廖舜右、許峻賓(2009年7月)。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的政策比較─以日本、泰國及臺灣為例。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學術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臺灣綜合研究院(2004)。地方特色產業暨社區型小企業輔導政策策略規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臺灣綜合研究院。主要國家中小企業分級輔導策略簡介─以日本為實例,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549.pdf。劉代洋、黃丙喜(2005)。企業、政府與社會導論。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1-42頁)。臺北:雙葉書廊。劉宜君、劉阿榮、王佳煌、陳欽春(2011)。地方產業相關輔導計畫執行成效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RDEC-RES-099-026),未出版。劉煥雲(2010年11月)。文化、創意與地方產業結合發展之研究─以客家工藝產品為例。2010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文化、創意與在地產業:跨域、互依與整合,屏東教育大學。蔡佩玲(2008)。應用整合行銷傳播及政策行銷經營六堆地區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屏東。鄭凱方(2002)。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如何帶動經濟繁榮?經濟前瞻,83,52-56。潘潔(2008)。他們如何應對成長中的煩惱─從亞洲各國看中小企業發展,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biz.zjol.com.cn/05biz/07-08-zt/china-turn/index.shtml。賴杉桂(2001)。九十年社區暨地方產業輔導成果專輯:成長與蛻變。臺北:中小企業處。賴品瑀(2012年7月31日)。年祭「瘋」觀光?部落青年:初衷不對了。環境資源中心電子報,取自:http://e-info.org.tw/node/79061。蕭峰雄(2005)。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1-42頁)。臺北:雙葉書廊。戴肇洋(2004)。臺灣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與問題探討,2012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541.pdf。戴肇洋(2007)。中小企業輔導工作應有創新思維,2012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tri.org.tw/industry/file/404.pdf。戴肇洋、陳秋文、陳巧青(2009)。98年度「中小企業輔導政策策略規劃暨會議」計畫,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計畫(執行期間:2009年2月19日至2009年12月5日),未出版。藍玉春(2005)。歐盟多層次治理:論點與現象。政治科學論叢,24,49-76。魏杰、郭建青、劉鳳梁、朱蔚(1993)。看得見的手─西方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北京:人民出版社。蘇文玲(2011)。地方產業發展及政府相關資源。2011全球在地化策勵營。Brusco, S. (1995). Local Productive Systems and New Industrial Policy in Italy. In A. Bagnasco, C. Sabel, (Eds.), Small and Medium - Size Entreprises(pp.51-68). London: Pinter.Chandler, A. D, JR (1978).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England: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Colebatch, H. K., Prasser, S., & Nethercote, J. R. (1997). Business - Government Relations: Concepts and Issues. South Melbourne: Nelson.Ganne, B. (1995). France: Behind Small and Medium - Sized Enterprises Lies the State. In A. Bagnasco, C. Sabel, (Eds.), Small and Medium - Size Entreprises(pp.115-133). London: Pinter.Greer, D. F. (1987).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2nd Ed.). New York: Macmillan.Girdon, B., Kramer, R. M., & Salamon, L. M.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o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Han, S. B. (1997). Local Level Entrepreneurs in Rural Punggi, Korea: Economic Behaviour and Lifestyle. In M. Rutten, & C. Upadhya, (Eds.), Small Business Entrepreneurs in Asia and Europe: Toward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pp.211-234). New Delhi: Sage.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Center (IEK) (2012). Develop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s.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ICSB) World Conference 2012, Wellington, New Zealand.Kernaghan, K. (1993). Partnership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ceptual and Practial Considerations. Canadi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36(1), 57-76.Kotler, P., & Lee, N. (2007). Market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Wharton School.Lehne, R. (2001).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York: Chatham House.Lokanathan, P. S. (1968). Role of Industries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Mall Business Monthly, 3(10), A1.Lu, M. C. (2010). Country Report. (Project Code 10-AG-51-GE-WSP-B). Council of Agriculture.McCarthy, E. J., & Perreault, W. D. Jr. (1987).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9th Ed.). Homewood, IL: Irwin.Meeng, M. M. (1967). The Special Credit - Facillities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usiness in the Netherlands. Mall Business Monthly, 2(2), A1-A2.Nakaya, M. (1969). Sucess and Failure of Small Business in Jpan. Mall Business Monthly, 4(3), A1.Opoku, D. K. (2010). The Politics of Government - Business Relations in Ghana, 1982-2008.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Ozcan, G. B. (1995). Small Firm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 Entrepreneurship in Southern Europe and Turkey. Brookfield USA:Avebury.Robertson, F. (1968). Can Small Firms Survive in a World of Giants? Mall Business Monthly, 3(7), A1.Schive, C. (1999, July). How di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 survive the crisis? 1999 Industry Economics Conference, Melbourne.Seong, S. (1993).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for Small and Medium - Sizes Enterprises in Korea. Seoul: 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Shi, H. L. (1999, July). Micro aspects of Asian crisis. 1999 Industry Economics Conference, Melbourne.Sinha, A. (2003). Experience of SME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SouthAsia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acility(sedf) Research Paper.Steiner, J.F., & Steiner, G. A. (2012).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Text and Cases(13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rwin.Storey, D. J. (1994). Understanding the Small Business Sector. London: Routledge.Wolman, H., & Leadbur, L. (1980). Concepts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Farr, Cheryl, A., (Ed.), Shaping the Local Economic: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develop(pp.25-32). DC: 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9256026
10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602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蕭乃沂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高瑋襄 zh_TW dc.creator (作者) 高瑋襄 zh_TW dc.date (日期) 2012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3 11:54:20 (UTC+8) - dc.date.available 1-Oct-2013 11:54:20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3 11:54:20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256026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175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256026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過去臺灣對中小企業的輔導以製造業、出口業為主,但隨著服務業所佔比例提高,輔導措施也漸擴展,並逐漸以發展在地化特色為重心,希望各地都能以此提升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在地特色的輔導始於1989年,並於2002年以一鄉鎮一特產為目標、2009年轉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模式運作。本文以地產基金為輔導個案,並以政策執行角度出發,以個別深度訪談法為主軸,針對專案辦公室、不同類型的地方政府、實際參與輔導工作的輔導團隊、以及接受輔導及未接受輔導的中小企業主進行訪談,透過不同互動參與者的實際經驗,將地產基金的執行過程加以描繪,同時也了解規劃、制度與執行之間的落差,以彌補過去文獻欠缺整體計畫角度的探討、並補強政策執行的運作過程,以期能提供實務的運作建議。本文以經費及預算額度、規劃內容、在地資源的內容與多寡、執行者的價值觀等要素間關係作為研究架構。經本文發現,從OTOP轉為地產基金時將地方政府的角色納入,有效發揮地方政府所長並減少資源重複投入,但易發生雙頭馬車及執行方案的衝突;而地方政府及輔導團隊的角色更主動,如行銷、計畫後提供媒合等協助,但有商家類型上的限制;基金在運作上採用層層對口的模式,具明確溝通管道,但也造成中層的地方政府行政負擔大;最後規劃時各角色的需求不同,也會導致執行成效有落差。以上這些發現與問題,透過制度性的設計,都可望得到解決,將使未來地方產業的輔導政策更為完善。搭配以上研究建議,本文也對應提出實務建議,並認為加強地方政府人員專業訓練、加強計畫願景、加強輔導團隊篩選機制、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以做搭配等方式應可以使執行的過程更為順暢;同時,本文也認為後續可以針對規劃與執行落差、行銷及評估議題、電子化對執行過程產生的影響、比較地方政府自行執行基金的案例等角度切入研究,以俾能將政策執行前後的過程及地產基金的運作更為深入了解。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I表次 III圖次 IV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背景 1第二節 研究動機 3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5第二章 中小企業輔導政策與政策執行 9第一節 政府與中小企業輔導 9第二節 政策規劃與行銷 23第三節 政策執行 26第四節 中小企業輔導政策的具體作為 30第三章 個案介紹─OTOP與地產基金 51第一節 一鄉鎮一特產(OTOP)政策 51第二節 地方產業發展基金政策 58第三節 初步研究架構 62第四章 研究方法 65第一節 資料蒐集方法與流程 65第二節 個別深度訪談 67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75第一節 在地特色的選擇與推廣行銷 75第二節 三層的互動模式的運作 83第三節 規劃與執行的落差 94第四節 輔導經費與計畫後協助 98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101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9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109第二節 實務建議 115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9第四節 研究限制 121參考文獻 123附錄 133附錄一、 相關法規 133附錄二、 2005~2011年地方特色大事記 137附錄三、 地方特色暨社區小企業輔導計畫表 139附錄四、 OTOP案例 147附錄五、 訪談記錄整理表 159 zh_TW dc.format.extent 2201347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language.iso en_US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6026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小企業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產業發展基金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執行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MEs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fund for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industry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olicy implementation en_US dc.title (題名) 臺灣中小企業地方產業輔導政策─以地方產業發展基金的政策執行為例 zh_TW dc.title (題名) Public Policy for SMEs and Local Industry in Taiwan─A Case Study of The Fund for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Industry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仁方、王慶輝(1999)。政府與企業。臺北:空大。于宗先、王金利(2003)。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臺北:聯經。于培偉(2006)。美日扶持中小企業政策之借鑒,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big5.ec.com.cn/gate/big5/ccn.mofcom.gov.cn/spbg/show.php?id=3301&ids=3。王明傑(1992)。歐洲經濟共同體中小企業輔導措施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王素彎(2005)。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未來發展方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九十四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計畫相關議題(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未出版。王素彎(2008)。中小企業產業群聚創新與策略發展之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200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編撰計畫相關議題(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未出版。王詠芝(譯)(1967)。小型企業的困難(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原著)。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2),4-6。中華經濟研究院(2007)。1986年迄今中小企業服務業、製造業量、質變及政府政策相對演進之研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計畫,未出版。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朱立倫(2009)。Taoyu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桃園市: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處。朱盈秋(2006)。創意生活產業發展計畫之廠商滿意度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朱鎮明(2008)。從府際關係角度重訪「第三代政策執行」。府際關係研究通訊,2,18-20。安田武彥(2011年10月)。2000~2010年日本中小企業的動向與中小企業援助政策。2011中小企業政策發展專家論壇,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97年度由院管制「地方特色產業深耕加值四年計畫」查證報告,97管查字第06號。江大樹(2006)。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臺北:元照。江明修(2004)。從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觀點析探臺灣社會資本之內涵及其發展策略。理論與政策,17(3),37-57。江明修(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治理。臺北:智勝文化。佚名(2012)。歐美國家推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解析及啟示,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lunwen.chsi.org.cn/2012/a2-3827/。汪明生(2005)。國家財經與公共政策。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363-401頁)。臺北:雙葉書廊。李宏勛、李新民(2002)。美、日、德發展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措施及其借鑒。經濟師,7,88-90。李宗哲、陳幸美、張順教(1993)。總體經濟環境與中小企業之發展。臺北:渤海堂。李長晏(1999)。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李長晏(2008)。府際治理:概念演化與趨勢挑戰。府際關係研究通訊,2,1-5。李重安(2011)。政府契約委外的再檢視:目標、理論應用、績效衡量、與知識論基礎。公共行政學報,40,111-143。李國芬(2008)。線上新聞News─一鄉鎮一特產 讓世界遇見臺灣。臺灣經濟論衡,6(4),44-49。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空大。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臺北:麗文。吳親恩(2010)。發展途徑、金融危機與金融重建:臺灣與韓國的比較。問題與研究,49(3),105-136。何美玥(2005)。國家發展與經濟建設。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43-74頁)。臺北:雙葉書廊。何美玥(2007)。善用特色 創造價值─臺灣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現況與展望,2012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9262。何庭豪(2011)。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之政策行銷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周行一(2012年6月18日)。臺灣:消失中的小龍。聯合報,A17民意論壇。季延平(1979)。臺灣地區中小企業輔導實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邱秀宇(2009)。政府政策行銷策略成效之研究─以客家桐花祭活動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邱標焱(1969)。臺灣地區中小企業輔導措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林佳慧(2005)。公部門政策行銷策略之研究。T&D飛訊,39,1-20。林奎佑(2005)。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EMBA科技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淑馨(2007)。日本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協力關係之分析─以橫濱市和箕面市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45,73-114。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林嫻如(2009年11月)。文化創意產業振興與基隆地方特色產業之永續發展。2009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營造在地文化觀光產業,屏東教育大學。洪文忠(2005)。以地方特色產業作為地域振興之策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柯秋華、黃庭鍾(2010)。地域活化模式之研究─以鶯歌鎮陶瓷產業為例。長庚人文社會學報,3(2),377-403。姜榮信(1992)。中韓兩國中小企業組織結構與輔導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孫本初、傅岳邦(2009)。行銷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政策行銷與政策網絡整合的觀點。文官制度季刊,1(4),25-55。孫同文、林玉雯(2007)。析論府際關係的多元面向。研習論壇月刊,75,10-15。高美莉(2007)。中央與地方府際衝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梁耀文(1986)。我國中小企業輔導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陸丁(1993)。看得見的手─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職能。上海:人民出版社、智慧出版有限公司。許文志(1995)。邁向21世紀─臺灣中小企業經營策略。臺北:揚智文化出版。許博俊(2010)。地方特色產業創意性評估模式建構之研究。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未出版,臺中。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月刊,62,1-11。陳秋政(2008)。跨部門治理之內涵與研究啟示。府際關係研究通訊,4,29-32。陳亭君(2005)。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推動地方永續發展之夥伴模式: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莫祥雲(1993)。我國企業與政府關係之研究─從政策制定面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張淑君、劉怜均、張俊傑(2006)。農村地方文化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彰化縣埔鹽鄉永樂社區為例。中華農學會報,7(4),414-427。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臺北:文笙書局。郭曜棻(2007)。全球化與地方文化產業之壟斷邏輯。臺北:師大書苑。湯大綸(1968)。經合會生產小組陶瓷工作小組視察全省主要陶瓷工廠綜合意見。中小企業輔導月刊,3(9),4-5。黃丙喜(2005)。政商關係與企業規範。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255-290頁)。臺北:雙葉書廊。黃仟文(2012)。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補助政策績效評估。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黃智彥(2010)。世界咖啡館:地方特色產業最佳e化行銷策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全球在地化策勵營。童愛香(2011)。美、德、日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經驗與借鑒,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chinaeg.gov.cn/html/detial/magazine/201111/201111141014038813.html。嵐德出版社(1993)。中小企業如何獲得政府的輔導、獎勵與補助。嵐德「民間產業大學」研討會講義,臺北市。董安琪(2012)。線上臺灣歷史辭典─中小企業輔導方案,2012年8月8日,取自:http://tkb.nmth.gov.tw/Doth/Article.aspx?237。溫志偉(2006)。地區行銷應用於社區文化產業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7a)。中小企業聯合組織的重要性。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7),1。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7b)。都市計劃小組顧問訪問本組討論中小企業輔導與地方經濟開發關係。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8),3。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7c)。中小企業停工歇業原因。中小企業輔導月刊,2(1),2。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8)。中小企業輔導處正式成立 各項輔導業務已積極展開。中小企業輔導月刊,3(1),2。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9a)。中小企業輔導工作之繼續推動問題。中小企業輔導月刊,4(10),1-7。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9b)。為本刊暫停發行向讀者說幾句話。中小企業輔導月刊,4(1),2-6。經合會中小企業輔導工作小組(1969c)。本處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徵求表現我國固有文化之紡織物品圖案。中小企業輔導月刊,4(1),2-6。經濟部技術處(2008)。2015年臺灣產業發展:服務業中長期發展關鍵議題與思維。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執行),臺北:經濟部技術處。經濟部(2005)。2005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6)。2006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7)。2007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8)。2008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09)。2009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10)。2010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11)。2011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經濟部(2012)。地方產業發展基金102年度單一、整合及區域型補助計畫推動作業手冊。臺北:經濟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7)。地方特色產業深耕加值四年計畫(計畫書),執行期間: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未出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9)。98年度各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及輔導措施,未出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1)。100年度各國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及輔導措施,未出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a)。中小企業相關統計,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lp.asp?ctNode=689&CtUnit=140&BaseDSD=7&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b)。OTOP地方特色網,2012年7月5日,取自:http://www.otop.tw/index.html。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c)。中小企業認定標準,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672&ctNode=669&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d)。地方特色業務簡介,2012年7月3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1195&ctNode=619&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e)。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站,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mp.asp?mp=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f)。中小企業在地關懷服務計畫簡介網站,2012年4月26日,取自:http://www.icare.org.tw/about.ph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g)。中小企業國際行銷推廣輔導計畫網站,2012年4月26日,取自:http://twsme.taiwantrade.com.tw/。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h)。新興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加值輔導計畫簡介,2012年5月14,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0135。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i)。中小企業行銷價值躍升計畫網站,2012年7月29日,取自:http://www.mkt-sme.pro/。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j)。微型及個人事業支援與輔導體系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micro.sme.gov.tw/WeGood/news_list.php?mypk=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k)。中小企業新技術新產品商機媒合推動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technomart.org.tw/chi/about/index.ph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l)。創新中小企業智慧財產價值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ipcc.moeasmea.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85&Itemid=10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m)。臺日中小企業合作交流推動計畫簡介,2012年5月14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ontent.asp?mp=1&CuItem=10136。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n)。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台申請須知,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s://loansp.moeasmea.gov.tw/。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o)。中小企業財務金融服務團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smefinance.moeasmea.gov.tw/about.ph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p)。投資中小企業100億元計畫說明,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ontent.asp?CuItem=1283。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q)。直接信用保證介紹,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smeg.org.tw/general/about/objective_establishment_briefhistory.htm。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r)。強化中小企業投資評估及財務輔導計畫簡介,2012年7月30日,取自:http://friap.moeasmea.gov.tw/login.jsp。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s)。創業圓夢網,2012年8月27日,取自:http://sme.moeasmea.gov.tw/SME/。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t)。中小企業輔導體系建立及輔導辦法,2012年8月9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674&ctNode=669&mp=1趙文衡(2008)。臺灣與日本中小企業發展變遷之比較研究。臺灣經濟金融月刊,44(1),91-110。廖坤榮(2009)。書評:Multi-level Governmance。臺灣民主季刊,6(2),251-255。廖俊松(2003)。地方政府夥伴治理關係之比較研究:以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例。立法院院聞,31(6),35-51。廖舜右、許峻賓(2009年7月)。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的政策比較─以日本、泰國及臺灣為例。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學術研討會,臺中東海大學。臺灣綜合研究院(2004)。地方特色產業暨社區型小企業輔導政策策略規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臺灣綜合研究院。主要國家中小企業分級輔導策略簡介─以日本為實例,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549.pdf。劉代洋、黃丙喜(2005)。企業、政府與社會導論。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1-42頁)。臺北:雙葉書廊。劉宜君、劉阿榮、王佳煌、陳欽春(2011)。地方產業相關輔導計畫執行成效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RDEC-RES-099-026),未出版。劉煥雲(2010年11月)。文化、創意與地方產業結合發展之研究─以客家工藝產品為例。2010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文化、創意與在地產業:跨域、互依與整合,屏東教育大學。蔡佩玲(2008)。應用整合行銷傳播及政策行銷經營六堆地區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屏東。鄭凱方(2002)。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如何帶動經濟繁榮?經濟前瞻,83,52-56。潘潔(2008)。他們如何應對成長中的煩惱─從亞洲各國看中小企業發展,2012年7月2日,取自:http://biz.zjol.com.cn/05biz/07-08-zt/china-turn/index.shtml。賴杉桂(2001)。九十年社區暨地方產業輔導成果專輯:成長與蛻變。臺北:中小企業處。賴品瑀(2012年7月31日)。年祭「瘋」觀光?部落青年:初衷不對了。環境資源中心電子報,取自:http://e-info.org.tw/node/79061。蕭峰雄(2005)。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載於劉代洋、黃丙喜(編),企業、政府與社會(1-42頁)。臺北:雙葉書廊。戴肇洋(2004)。臺灣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與問題探討,2012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541.pdf。戴肇洋(2007)。中小企業輔導工作應有創新思維,2012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tri.org.tw/industry/file/404.pdf。戴肇洋、陳秋文、陳巧青(2009)。98年度「中小企業輔導政策策略規劃暨會議」計畫,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計畫(執行期間:2009年2月19日至2009年12月5日),未出版。藍玉春(2005)。歐盟多層次治理:論點與現象。政治科學論叢,24,49-76。魏杰、郭建青、劉鳳梁、朱蔚(1993)。看得見的手─西方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北京:人民出版社。蘇文玲(2011)。地方產業發展及政府相關資源。2011全球在地化策勵營。Brusco, S. (1995). Local Productive Systems and New Industrial Policy in Italy. In A. Bagnasco, C. Sabel, (Eds.), Small and Medium - Size Entreprises(pp.51-68). London: Pinter.Chandler, A. D, JR (1978).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England: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Colebatch, H. K., Prasser, S., & Nethercote, J. R. (1997). Business - Government Relations: Concepts and Issues. South Melbourne: Nelson.Ganne, B. (1995). France: Behind Small and Medium - Sized Enterprises Lies the State. In A. Bagnasco, C. Sabel, (Eds.), Small and Medium - Size Entreprises(pp.115-133). London: Pinter.Greer, D. F. (1987).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2nd Ed.). New York: Macmillan.Girdon, B., Kramer, R. M., & Salamon, L. M.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o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Han, S. B. (1997). Local Level Entrepreneurs in Rural Punggi, Korea: Economic Behaviour and Lifestyle. In M. Rutten, & C. Upadhya, (Eds.), Small Business Entrepreneurs in Asia and Europe: Toward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pp.211-234). New Delhi: Sage.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Center (IEK) (2012). Develop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s.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ICSB) World Conference 2012, Wellington, New Zealand.Kernaghan, K. (1993). Partnership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ceptual and Practial Considerations. Canadi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36(1), 57-76.Kotler, P., & Lee, N. (2007). Market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Wharton School.Lehne, R. (2001).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York: Chatham House.Lokanathan, P. S. (1968). Role of Industries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Mall Business Monthly, 3(10), A1.Lu, M. C. (2010). Country Report. (Project Code 10-AG-51-GE-WSP-B). Council of Agriculture.McCarthy, E. J., & Perreault, W. D. Jr. (1987).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9th Ed.). Homewood, IL: Irwin.Meeng, M. M. (1967). The Special Credit - Facillities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usiness in the Netherlands. Mall Business Monthly, 2(2), A1-A2.Nakaya, M. (1969). Sucess and Failure of Small Business in Jpan. Mall Business Monthly, 4(3), A1.Opoku, D. K. (2010). The Politics of Government - Business Relations in Ghana, 1982-2008.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Ozcan, G. B. (1995). Small Firm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 Entrepreneurship in Southern Europe and Turkey. Brookfield USA:Avebury.Robertson, F. (1968). Can Small Firms Survive in a World of Giants? Mall Business Monthly, 3(7), A1.Schive, C. (1999, July). How di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 survive the crisis? 1999 Industry Economics Conference, Melbourne.Seong, S. (1993).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for Small and Medium - Sizes Enterprises in Korea. Seoul: 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Shi, H. L. (1999, July). Micro aspects of Asian crisis. 1999 Industry Economics Conference, Melbourne.Sinha, A. (2003). Experience of SME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SouthAsia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acility(sedf) Research Paper.Steiner, J.F., & Steiner, G. A. (2012).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Text and Cases(13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rwin.Storey, D. J. (1994). Understanding the Small Business Sector. London: Routledge.Wolman, H., & Leadbur, L. (1980). Concepts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Farr, Cheryl, A., (Ed.), Shaping the Local Economic: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develop(pp.25-32). DC: 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