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我國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兼論公私協力與自主規制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Examination In Taiwan--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Self-Regulation
作者 吳慶輝
貢獻者 劉宗德
吳慶輝
關鍵詞 金融檢查
公私協力
自主規制
財產隱私權
行政救濟
國家賠償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Jan-2014 14:32:15 (UTC+8)
摘要 金融之於國家,猶如血液之於身體,重要性無以倫比。20世紀末至今跨世代金融風暴卻是一再發生,無論是全世界或是台灣皆是如此,最重要原因除歸咎於人性貪婪本性外,國家應擔負之角色功能金融監理(或金融檢查)巳喪生殆盡,無法發揮應有功效是主因之一。本文首先從行政調查概念作為開端,就其意義、法律性筫、目的與功能、範圍與類型及與其他相關概念之整清和基本原則及界限先予介紹,作為本論文基礎。再者,就我國金融檢查制度沿革與變遷作一論述,企圖了解我國金融檢查特色及問題之所在。
     金融檢查至今仍值得討論,係金融檢查仍存在一些議題,包括傳統議題,及巳逐漸形成之新興議題。金融檢查傳統議題,主要包含金融檢查與依法行政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當事人協力義務、不自證己罪原則及財產隱私權之關係等。
     至於,金融檢查新興議題,則是包括金融檢查有無可能透過制度性安排,將民間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力(例如會計師)引入政府部門,協助金融主管機關從事金融檢查,易言之,公私協力共同作好金融檢查之工作。又現今民主國家政府之概念乃係有限政府,政府規模無法無限擴大,在業務日漸增加情形下,金融機構本身內控機制之設計則顯得非常重要,換言之,金融機構本身自主規制之議題,就凸顯出其重要性。
     無論是傳統議題或是新興議題,皆對金融產生重大之影響,具有絶對重要性,本文認為政府有責任作好良善治理工作,透過政策工具金融檢查之運用,建構一個優質環境,創造一個健康金融業。
"圖 目 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目的 3
     第三節 文章章節架構 3
     第二章 行政調查之概念與定位 3
     第一節 行政調查之意義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之定義、分類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概念之要件分析 3
     第三項 行政調查之分類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之方法 3
     第二節 行政調查之法律性質 3
     第一項 事實行為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與事實行為 3
     第三項 行政處分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與行政處分 3
     第五項 我國學者對行政調查法律性質之看法 3
     第三節 行政調查之目的與功能 3
     第一項 發現真實 3
     第二項 作成處分或協助形成裁決 3
     第三項 確認法律執行情況及有無違法情事之存在 3
     第四節 行政調查之範圍與類型 3
     第一項 依調查功能區分 3
     第二項 依調查對象區分 3
     第三項 依調查強制力有無區分 3
     第四項 依資料來源區分 3
     第五項 依調查之方法區分 3
     第六項 依調查之目的區分 3
     第五節 行政調查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釐清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與立法調查(國會調查)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與監察調查 3
     第三項 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轉換 3
     第三章 行政調查之基本原則及界限 3
     第一節 行政調查與基本權利保障 3
     第一項 人身自由權 3
     第二項 居住自由權 3
     第三項 隱私權及資訊隱私權 3
     第四項 財產權 3
     第二節 行政調查之原則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之發動 3
     第二項 比例原則 3
     第四章 我國金融檢查權制度之沿革與變遷--從多元化到一元化?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權之內容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之意義與特色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必要性及監理目標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之定位與性質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機關 3
     第五項 金融檢查之主要法律依據 3
     第六項 其他金融檢查之法規及類別 3
     第七項 金融檢查方法與工作內容 3
     第八項 「司法權」與「準司法權」之爭議-- 搜索資料及證物權 3
     第九項 金管會成立後金融「檢查權」與「處分權」之檢討 3
     第二節 我國金融檢查權制度之沿革與變遷 3
     第一項 多元化之金融監理體系 3
     第二項 金融監理之法律依據 3
     第五章 金融檢查之傳統議題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與依法行政原則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與積極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與消極依法行政(法律優越原則) 3
     第三項 依法行政原則對金融檢查之拘束 3
     第二節 金融檢查與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之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三項 違法金融檢查取得證據之證據力 3
     第四項 金融主管機關取得個人資訊之保存與利用 3
     第三節 金融檢查與當事人協力義務 3
     第一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類型 3
     第二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性質 3
     第三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拘束力 3
     第四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標的 3
     第五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界限 3
     第六項 金融檢查當事人協力義務及違反之效果 3
     第四節 金融檢查與財產隱私權之衝突與調和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資訊公開對財產隱私權之衝擊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資訊特殊性之分析 3
     第三項 財產隱私權與資訊公開之衝突與妥協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資訊層次區分之可能性 3
     第五節 金融檢查與不自證己罪原則 3
     第一項 刑事訴訟程序不自證己罪原則 3
     第二項 金融機構負責人或其關係人,有無不自證己罪原則適用 3
     第六章 金融檢查之新興議題-公私協力及自主規制 3
     第一節 公私協力之發展 3
     第一項 我國法制現況 3
     第二項 公私協力之界限 3
     第三項 公私協力之法律關係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公私協力 3
     第二節 自主規制 3
     第一項 自主規制之概念 3
     第二項 自主規制之類型 3
     第三項 自主規制機制之利弊探討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自主規制 3
     第七章 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與國家賠償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 3
     第一項 事實行為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與訴願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與行政訴訟 3
     第二節 金融檢查之國家賠償 3
     第一項 國家賠償構成要件 3
     第二項 公私協力所生國家賠償責任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於國家賠償法運用 3
     第八章 結論 3
     第一項 現行行政調查法制之檢討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具「獨立性」及「準司法權」之性質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之法律性質定性為行政處分或事實行為 3
     第四項 建議修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第5條第4項,增設「有關搜索及扣押事項,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及增訂「對搜索所得之有關資料或證物之處理方式」。 3
     第五項 金融檢查主要法律依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之商榷 3
     第六項 「行政調查」所適用之原理原則,在「金融檢查」上皆有適用之餘地 3
     第七項 金融檢查依職權調查原則進行 3
     第八項 「司法權」與「準司法權」之爭議,仍應回歸司法權 3
     第九項 公私協力之肯定及保障 3
     第十項 自主規制對公法之衝擊及改革 3
     參考文獻 3
     附錄 3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于宗先、王金利著,《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俞國華文教基金會叢,台北:聯經出版,2005年12月,初版。
     2.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作者自版,1999年,初版。
     3.金子宏著,蔡宗羲譯,《租稅法》,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出版,1985年3月,初版。
     4.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戶松秀典合著,周宗憲譯,許志雄審訂,《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台北:元照出版,2001年3月,初版。
     5.林紀東,《行政法》,台北:三民出版,1989年,修正4版。
     6.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作者自版,2003年9月,3版。
     7.林子儀,《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月旦出版,1993年,初版,頁205-207。
     8.林鍚堯,《行政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9月,3版。
     9.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敦煌法學叢書出版,2009年9月,5版。
     10.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2009年,修訂9版。
     11.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作者自版,2010年10月,增訂11版。
     12.吳 庚,《行政爭訟法論》,作者自版,2012年2月,修訂6版。
     13.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9月,5版。
     14.洪文玲,《論行政調查法制》,台北:三鋒出版,1993年。
     15.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出版,1994年,初版。
     16.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作者自版,1998年8月,2版。
     17.陳 敏,《行政法總論》,作者自版,2007年10月,5版。
     18.陳清秀,《稅法總論》,作者自版,2012年10月,7版。
     19.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2年4月。
     20.程明修,《國家法講義(一)-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台北:新學林出版,2006年,1版。
     21.詹德恩,《金融犯罪的剋星:金融調查》,台北:三民出版,2011年7月,初版。
     22.蕭文生,《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理—自法律觀點論起》,台北:元照出版,2000年4月,初版。
     23.謝易宏,《企業與金融法制的昨日今非》,台北:五南出版,2007年4月,初版。
     24.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台北:月旦出版,1995年1月,初版。
     25.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10月,3版,
     26.董保城,《行政法講義(下)》,1993年4月。
     27.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二),1989年。
     28.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下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
     29.廖義男,《國家賠償法》,作者自版,1998年。
     30.胡鐸清編著,《金融監理與金融實務檢查》,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1997年,增訂3版。
     31.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元照出版,2000年11月。
     32.羅傳賢,《行政程序法基礎理論》,台北:五南出版,1993年7月。.
     33.廖義銘,《產業自律性管制》,台北:翰蘆出版,2005年。
     34.葉百修,《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9月,增修3版。
     35.卡羅爾‧哈洛、理查德‧羅林斯合著,楊偉東、李凌波、石紅心、晏坤共譯《法律與行政(下)》,商務印書館,2004年。
     36.法務部,《行政程序法解釋及諮詢小組會議紀錄彙編》,2001年12月編印。
     (二)專論
     1.王儷娟,《金融檢查制度與金融犯罪查處機制之新趨勢》,台北: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出版,2011年8月。
     2.王 麟,<行政調查中權力的可能的邊界>,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125-140。
     3.華信用評等股份有限公司譯,《國際貨幣基金工作報告—金融理一元化課題面面觀》,2000年12月,頁5-8。
     4.石佑啟,<論行政調查與人權保障>,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179-200。
     5.李震山,<行政調查之立法芻議>,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21-66。
     6.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文化出版,1999年7月,初版,頁63。
     7.李建良,<行政執行>,收綠於《1988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實錄》,1988年,貢239。
     8.李建良,<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出版,1999年7月,頁105。
     9.吳峻根,<關於韓國行政調查制度之行政法考察>,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73-98。
     10.林子儀,<言論自由之基礎理論>,收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大法學叢書,第1版,1994年10月,頁21-34;
     11.林子儀,<資訊取得法>,《立法政策與法治之研究》,收錄於氏著《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月旦出版,1993年4月,初版,頁205。
     12.林鍚堯,<行政程序上職權調查主義>,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1993年5月,初版,頁326
     13.法治斌、董保城、劉宗德、洪文玲着,《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編印出版,1996年6月。
     14.法治斌、段重民譯,《美國法律論壇》,台北:幼獅文化出版,1989年10月,頁78。
     15.洪文玲,<論行政調查>,《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台北:五南出版,2001年8月,初版。
     16.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初版,頁248。
     17.洪文玲,<美國行政調查之研究>,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133-179。
     18.洪文玲,<行政調查中進入處所查證程序之研究>,發表於「第六屆公法研討會《社會基本權與行政調查制度》」,2009年5月,最高行政院/東吳大學律學系公法研究中心主辦。
     19.洪文玲,〈監察調查與行政調查之比較〉,《2008年監察院第一屆監察法制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19日。
     20.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以警察、工商管理、水土保護領域為例>,發表於「2005年《第七屆兩岸行政學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245-277。
     21.洪家殷,<行政法調查程序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發表於「2005年《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30日,頁11-12。
     22.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之範圍及界限>,發表於「第六屆公法研討會《社會基本權與行政調查制度》」,2009年5月,最高行政法院/東吳大學律學系公法研究中心主辦。
     23.洪家殷,<行政罰調查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頁107以下
     24.許宗力,<行政處分>,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592-595。
     25.許宗力,<行政程序的透明化與集中化>,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1999年3月初版,頁340。
     26.許宗力,<行政程序的透明化與集中化>,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1999年3月初版,頁340
     27.程明修,<非型式化的行政行為-以經濟行政中自我限制協定為例>,收錄於《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台北:新學林,2006年。
     28.陳春生,<事實行為>,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下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774。
     29.陳春生,<行政規則外部效力問題>,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圖書,2001年8月,初版,頁370。
     30.陳聯一等9人,《建立金融機構預警系統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印,1996年5月,頁320。
     31.陳清秀,<依法行政與法的適用>,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155-156及135-136。
     32.陳愛娥,<行政程序制度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發表於《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30日,頁10。
     33.陳櫻琴,<公平會立性之研究>,收錄於氏著《公平交易與經濟政策》,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10月,頁37。
     34.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之限制>,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台北:元照出版,第5版,1999年6月,頁184。
     35.陳榮傳主編,《國會調查權的理論與實際》,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6年。
     36.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下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893。
     37.翁岳生,<行政的概念與種類>,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7月,2版,頁11-14。
     38.翁岳生,<論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之關係>,《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1982年,4版,頁63以下。
     39.翁岳生,<行政的概念與種類>,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7月,2版,頁11-14。
     40.翁岳生主持,《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4 年7月。
     41.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學林文化出版,2000年12月,1版。
     42.劉宗德、彭鳳至,<行政爭訟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年》,2版,
     43.劉宗德,<公私協力所生國家賠償責任歸屬之研究>,《國家賠償法案例分析》,台北市政府法務局編。
     44.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制度之研討會》,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83-132。
     45.劉宗德,<公私協力與自主規制之法學理論>,《月旦法學》,台北:月旦出版,2012年6月,頁46。
     46.劉宗德,<行政法學方法論—兼論行政程序法之行為與制度>,《制度設計型行政法學》,台北:元照出版,2009年5月,初版。
     47.劉穎怡,<行政調查權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1999年4月。
     48.蕭文生,<鑑定人與行政調查程序>,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
     49.蕭文生,<行政執行制度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頁65以下。
     50.蔡震榮,<行政罰裁處程序>,發表於《台北市政府人權保障暨行政罰法研討會》,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主辦,2006年6月15日,頁39
     51.蔡茂寅 ,<行政指導>,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出版,2001年8月,初版,頁579-581。
     52.蔡志芳,<論行政爭訟程序上的當事人協力義務>,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頁163以下。
     53.張文郁,<對於行政訴訟法修正草案之淺見>,收錄於氏著《權利與救濟-以行政訴訟為中心》,台北:元照出版,2005年9月,初版,頁3以下。
     54.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台北:元照出版,2005年,頁19。
     55.梁添盛,<論行政法上之即時強制>,收錄於《警察法專題研究(一)》,中央警官學校出版社,1993年12月。
     56.郭介恆,<行政調查與資訊隱私權—以美國法制為例>,「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1-38。
     57.曾和俊文著,周宗憲譯,<日本行政調查權之行使>,《法律評論》,第63卷第7期,1997年9月,頁51。
     58.廖義男,<從行政法制之發展論行政調查立法規範之原則>,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制度之研討》,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1-20。
     59.賴恆盈,<行政調查之理論與實務—以經濟行政領域為中心>,發表於「經濟行政法制實務研討會」,2011年9月,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主辦,頁69-100。
     60.謝世憲,<論公法之比例原則>,收錄於城仲模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61.監察院,《監察調查理論與實務策進之研究—監察院第一屆監察法制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9日。
     62.馮 軍,<中國行政調查法制的回顧與展望>,發表於「2012第三屆兩岸公法學論壇基本權利的程序保障」會議論文集,2012年5月,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中心主辦,頁185-194。
     63.蔡秀卿,<台灣之行政檢查—以食品藥品管制及消費者保護行為為檢討對象>,發表於「2005年《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30日,頁16-17。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307--341。
     64.蔡秀卿,<行政檢查之檢討課題>,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檢討-行政院會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2005年11月14日,頁4。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會》,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67-82。
     (三)期刊
     1.王立達,<我國行政調查制度之法制化>,《憲政時代》,第24卷,4期,1999年4月,頁67-75。
     2.王兆鵬,<臨檢與行政檢查>,《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年6月,頁162。
     3.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43期,臨時會紀錄,頁353。
     4.何賴傑,<刑事法院依職權權調查證據之範圍與限制>,台北:台灣本土法學,第2期,1999年6月,頁33以下。
     5.李震山,<從釋字第535號解釋談警察臨檢的法制與實務>,《台灣本土雜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4月,頁73。
     6.李建良,<從公共工程弊端談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行政調查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8期,1997年11月,頁16-17。
     7.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發表於《人文及社會學集出刋》,第9卷,第1期,頁49-50。
     8.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的界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2001年1月,頁29。
     9.吳元曜,<對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第61期,頁134。
     10.吳志光,<論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律師雜誌》,第263 期,2001年8月,頁24。
     11.吳 庚,<美國行政法之基本原則>,《水牛文庫》,第182號,1973年,頁27。
     12.林金榮,<試析民間會計師參與金融檢查之法律性質>,《法令月刊》,第53卷,第7期,頁545。
     17.洪文玲,<論國家安全法之國境安全檢查>(上),《律師雜誌》,第234期,頁73。
     18.洪文玲,<美國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刊於《警學叢刊》,25卷,第4期,頁162。
     19.洪家殷,<租稅秩序罰上之行為罰與漏稅罰>,《財稅研究》,第34卷,第6期,2002年11月,頁45。
     20.財政部金融局編印,《金融法規通函彙編》,第21輯,1985年6月,頁145-146。
     21.涂懷瑩譯,《美國行政裁決程序中的採證與決定程序及其問題》(原著B.Schwartz,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 Administrative Law),《憲政思潮》,第31期,1975年,頁82。
     22.陳 敏,<租稅稽徵程序之協力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37期,1998年6月,頁67及頁37以下。
     23.陳景發,<論行政調查之法的統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文集創刊號,1996年3月。
     24.許宗力,<基本權利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1月,頁72。
     25.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立法目的>,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第56期,2000年1月,頁47以下。
     26.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2000年2月,頁143 -144。
     27.殷乃平,<金融監理制度的檢討與建議>,《台北銀行月刊》,第27卷,第10期,1997年10月,頁5以下
     28.董保城,<德國行政檢查法制-以工商業為例並兼論我國工商業之檢查>,《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頁91/103。
     29.董保城,<行政程序中程序行為法律性質及其效果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51期。
     30.董保城,<怠於執行職務國家賠償責任之探討>,政治大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頁117以下。
     31.曾和俊文著,周宗憲譯,<日本行政調查權之行使>,《法律評論》,第63卷第7期,1997年9月,頁51。
     32.劉宗德,<公私協力與自主規制之公法學理論>,《月旦法學》,2013年6月,第217期,頁46。
     33.劉宗德,<日本行政檢查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1994年12月,頁111/123。
     34.蔡秀卿,<行政調查>,《東吳法律學報》,第18期,第2卷,頁4以下。
     35.蕭文生,<金融監理法制化之研究—以德國法為參考>,發表於《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2000年1月,頁33。
     
     (四)博碩士論文
     1.王富美,<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2.王慶熙,<淺談金融環境變遷與金融檢查>,《國立台北商專學報》,第42期,1994年6月。
     4.谷湘儀,《論監察院調查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5.李逸川,《民間機構參與金融檢查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6.邱俊銘,《美國行政調查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行政調查權運作之現況》,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12月。
     7.周燕輝,《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警察臨檢法規範圍核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8.宋守中,《金融監理調查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9.沈嘉貞,《我國政府金檢人員、會計師、金融機構人員對會計師參與金融檢查基本期望及態度暨相關問題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10.林國榮,《我國刑事偵查權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6月。
     11.施峰達,《我國「金融檢查」與「財務隱私權」法制關連性之探討—以銀業之監理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2.姚孟君,<我國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東吳大學法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13.張必祥,《論國防機密事務之行政調查》,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4.張學文,《論海上行政檢查之限制與救濟》,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15.黄紀荃,《關務行政調查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之研究—以海關緝私條例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比較法學組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6.陳景發,《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在警察法領域之展開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17.陳偑君,《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1月。
     18.曾昭牟,《海上搜索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19.劉興祥,《海域行政檢查之研究--以海關執法為中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0.蔡琇媛,《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之規定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1.蔡秀卿,《行政調查法制探討》,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公法組碩士論文,2006年7月。
     22.梁添盛,《整建我國警察權限法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5月。
     23.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24.黄相博,《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一元化之法制化研究》,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二、外文部分
     1. Ayers, and J. Braithwaite. ,1992. “Responsive Regulation:Transcending the Deregulation Debat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C. Harlow and R. Rawlings., 2009. “Law and Administration ” ,3r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45,283,317,323-326,
     3.David M. O’Brien.,1981.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 ,p18。
     4. Ernest Gellhorn.,1972.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 ,St.Paul,Minn:West Publishing Co.,p.16
     5. Myron C.Hill., Howard M.Rossen & Milton S. Sogg.,1972.“ Administrative Law”,Smith’s Legal Gem Series, St.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Co.,p.16
     6..山本隆司,<日本公私協力之動向與課題>,發表於《公私協力(PPP)法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5月14-15,頁17以下。
     7山本隆司,「日本における公私協働」,收錄於藤田宙靖博士東北大學退職記念『行政法の思考樣式』(青林書院、2008年)176頁。
     8.米丸恒治著,劉宗德譯,<公私協力與私人行使權力>,收錄於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中心編,《全球化下之管制行政法》,台北:元照出版,2011年,頁365。
     9.田中二郎,《新版行政法》(上卷),弘文堂,1988年,頁180。
     10.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公法学的研究》,有斐閣,2007年,頁9;第2章「自主規制の類型論」,53-68頁。
     12.成田頼明,《地方自治の法理と改革》,第一法規,1988年,頁193。
     13.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公法学的研究》,有斐閣,2007年,頁9。
     14.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制度設計-貸金業規制を中心として》,法政研究,74巻,4号,2007年,頁819。
     15.室井力編,《現代行政法入門》(1),法律文化社,1995年,第4版,頁10及頁21以下。
     16.塩野宏,<指定法人に関する一考察>同《法治主義の諸相》,有斐閣,2001年,頁460。
     17.塩野宏,《行政法Ι行政法総論》,第5版,有斐閣,2009年,頁8。
     18.藤原靜雄,<日本之行政調查論—以資訊法觀點為基礎>,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57-72。
     19.濱西隆男,<日本行政調查之實際狀況及其應有之統制>,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39-56。
     20.神長勳,<行政調查>,雄川一郎、鹽野宏,園部逸夫編,《現代行政法體系二卷》,有斐閣,1984年,頁313。
     21.Jan Ziekow著,詹鎮榮譯,<從德國憲法與行政法觀點論公私協力>,收錄於《全球化下之管制行政法》,台北:元照出版,頁235以下。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5961215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612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宗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慶輝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慶輝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Jan-2014 14:32:15 (UTC+8)-
dc.date.available 2-Jan-2014 14:32: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Jan-2014 14:32: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612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22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6121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金融之於國家,猶如血液之於身體,重要性無以倫比。20世紀末至今跨世代金融風暴卻是一再發生,無論是全世界或是台灣皆是如此,最重要原因除歸咎於人性貪婪本性外,國家應擔負之角色功能金融監理(或金融檢查)巳喪生殆盡,無法發揮應有功效是主因之一。本文首先從行政調查概念作為開端,就其意義、法律性筫、目的與功能、範圍與類型及與其他相關概念之整清和基本原則及界限先予介紹,作為本論文基礎。再者,就我國金融檢查制度沿革與變遷作一論述,企圖了解我國金融檢查特色及問題之所在。
     金融檢查至今仍值得討論,係金融檢查仍存在一些議題,包括傳統議題,及巳逐漸形成之新興議題。金融檢查傳統議題,主要包含金融檢查與依法行政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當事人協力義務、不自證己罪原則及財產隱私權之關係等。
     至於,金融檢查新興議題,則是包括金融檢查有無可能透過制度性安排,將民間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力(例如會計師)引入政府部門,協助金融主管機關從事金融檢查,易言之,公私協力共同作好金融檢查之工作。又現今民主國家政府之概念乃係有限政府,政府規模無法無限擴大,在業務日漸增加情形下,金融機構本身內控機制之設計則顯得非常重要,換言之,金融機構本身自主規制之議題,就凸顯出其重要性。
     無論是傳統議題或是新興議題,皆對金融產生重大之影響,具有絶對重要性,本文認為政府有責任作好良善治理工作,透過政策工具金融檢查之運用,建構一個優質環境,創造一個健康金融業。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圖 目 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目的 3
     第三節 文章章節架構 3
     第二章 行政調查之概念與定位 3
     第一節 行政調查之意義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之定義、分類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概念之要件分析 3
     第三項 行政調查之分類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之方法 3
     第二節 行政調查之法律性質 3
     第一項 事實行為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與事實行為 3
     第三項 行政處分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與行政處分 3
     第五項 我國學者對行政調查法律性質之看法 3
     第三節 行政調查之目的與功能 3
     第一項 發現真實 3
     第二項 作成處分或協助形成裁決 3
     第三項 確認法律執行情況及有無違法情事之存在 3
     第四節 行政調查之範圍與類型 3
     第一項 依調查功能區分 3
     第二項 依調查對象區分 3
     第三項 依調查強制力有無區分 3
     第四項 依資料來源區分 3
     第五項 依調查之方法區分 3
     第六項 依調查之目的區分 3
     第五節 行政調查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釐清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與立法調查(國會調查)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與監察調查 3
     第三項 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轉換 3
     第三章 行政調查之基本原則及界限 3
     第一節 行政調查與基本權利保障 3
     第一項 人身自由權 3
     第二項 居住自由權 3
     第三項 隱私權及資訊隱私權 3
     第四項 財產權 3
     第二節 行政調查之原則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之發動 3
     第二項 比例原則 3
     第四章 我國金融檢查權制度之沿革與變遷--從多元化到一元化?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權之內容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之意義與特色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必要性及監理目標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之定位與性質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機關 3
     第五項 金融檢查之主要法律依據 3
     第六項 其他金融檢查之法規及類別 3
     第七項 金融檢查方法與工作內容 3
     第八項 「司法權」與「準司法權」之爭議-- 搜索資料及證物權 3
     第九項 金管會成立後金融「檢查權」與「處分權」之檢討 3
     第二節 我國金融檢查權制度之沿革與變遷 3
     第一項 多元化之金融監理體系 3
     第二項 金融監理之法律依據 3
     第五章 金融檢查之傳統議題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與依法行政原則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與積極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與消極依法行政(法律優越原則) 3
     第三項 依法行政原則對金融檢查之拘束 3
     第二節 金融檢查與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之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三項 違法金融檢查取得證據之證據力 3
     第四項 金融主管機關取得個人資訊之保存與利用 3
     第三節 金融檢查與當事人協力義務 3
     第一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類型 3
     第二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性質 3
     第三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拘束力 3
     第四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標的 3
     第五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界限 3
     第六項 金融檢查當事人協力義務及違反之效果 3
     第四節 金融檢查與財產隱私權之衝突與調和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資訊公開對財產隱私權之衝擊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資訊特殊性之分析 3
     第三項 財產隱私權與資訊公開之衝突與妥協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資訊層次區分之可能性 3
     第五節 金融檢查與不自證己罪原則 3
     第一項 刑事訴訟程序不自證己罪原則 3
     第二項 金融機構負責人或其關係人,有無不自證己罪原則適用 3
     第六章 金融檢查之新興議題-公私協力及自主規制 3
     第一節 公私協力之發展 3
     第一項 我國法制現況 3
     第二項 公私協力之界限 3
     第三項 公私協力之法律關係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公私協力 3
     第二節 自主規制 3
     第一項 自主規制之概念 3
     第二項 自主規制之類型 3
     第三項 自主規制機制之利弊探討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自主規制 3
     第七章 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與國家賠償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 3
     第一項 事實行為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與訴願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與行政訴訟 3
     第二節 金融檢查之國家賠償 3
     第一項 國家賠償構成要件 3
     第二項 公私協力所生國家賠償責任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於國家賠償法運用 3
     第八章 結論 3
     第一項 現行行政調查法制之檢討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具「獨立性」及「準司法權」之性質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之法律性質定性為行政處分或事實行為 3
     第四項 建議修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第5條第4項,增設「有關搜索及扣押事項,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及增訂「對搜索所得之有關資料或證物之處理方式」。 3
     第五項 金融檢查主要法律依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之商榷 3
     第六項 「行政調查」所適用之原理原則,在「金融檢查」上皆有適用之餘地 3
     第七項 金融檢查依職權調查原則進行 3
     第八項 「司法權」與「準司法權」之爭議,仍應回歸司法權 3
     第九項 公私協力之肯定及保障 3
     第十項 自主規制對公法之衝擊及改革 3
     參考文獻 3
     附錄 3
     "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圖 目 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目的 3
     第三節 文章章節架構 3
     第二章 行政調查之概念與定位 3
     第一節 行政調查之意義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之定義、分類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概念之要件分析 3
     第三項 行政調查之分類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之方法 3
     第二節 行政調查之法律性質 3
     第一項 事實行為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與事實行為 3
     第三項 行政處分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與行政處分 3
     第五項 我國學者對行政調查法律性質之看法 3
     第三節 行政調查之目的與功能 3
     第一項 發現真實 3
     第二項 作成處分或協助形成裁決 3
     第三項 確認法律執行情況及有無違法情事之存在 3
     第四節 行政調查之範圍與類型 3
     第一項 依調查功能區分 3
     第二項 依調查對象區分 3
     第三項 依調查強制力有無區分 3
     第四項 依資料來源區分 3
     第五項 依調查之方法區分 3
     第六項 依調查之目的區分 3
     第五節 行政調查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釐清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與立法調查(國會調查) 3
     第二項 行政調查與監察調查 3
     第三項 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 3
     第四項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轉換 3
     第三章 行政調查之基本原則及界限 3
     第一節 行政調查與基本權利保障 3
     第一項 人身自由權 3
     第二項 居住自由權 3
     第三項 隱私權及資訊隱私權 3
     第四項 財產權 3
     第二節 行政調查之原則 3
     第一項 行政調查之發動 3
     第二項 比例原則 3
     第四章 我國金融檢查權制度之沿革與變遷--從多元化到一元化?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權之內容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之意義與特色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必要性及監理目標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之定位與性質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機關 3
     第五項 金融檢查之主要法律依據 3
     第六項 其他金融檢查之法規及類別 3
     第七項 金融檢查方法與工作內容 3
     第八項 「司法權」與「準司法權」之爭議-- 搜索資料及證物權 3
     第九項 金管會成立後金融「檢查權」與「處分權」之檢討 3
     第二節 我國金融檢查權制度之沿革與變遷 3
     第一項 多元化之金融監理體系 3
     第二項 金融監理之法律依據 3
     第五章 金融檢查之傳統議題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與依法行政原則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與積極依法行政原則(法律保留原則)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與消極依法行政(法律優越原則) 3
     第三項 依法行政原則對金融檢查之拘束 3
     第二節 金融檢查與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之正當法律程序 3
     第三項 違法金融檢查取得證據之證據力 3
     第四項 金融主管機關取得個人資訊之保存與利用 3
     第三節 金融檢查與當事人協力義務 3
     第一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類型 3
     第二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性質 3
     第三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拘束力 3
     第四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標的 3
     第五項 當事人協力義務之界限 3
     第六項 金融檢查當事人協力義務及違反之效果 3
     第四節 金融檢查與財產隱私權之衝突與調和 3
     第一項 金融檢查資訊公開對財產隱私權之衝擊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資訊特殊性之分析 3
     第三項 財產隱私權與資訊公開之衝突與妥協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資訊層次區分之可能性 3
     第五節 金融檢查與不自證己罪原則 3
     第一項 刑事訴訟程序不自證己罪原則 3
     第二項 金融機構負責人或其關係人,有無不自證己罪原則適用 3
     第六章 金融檢查之新興議題-公私協力及自主規制 3
     第一節 公私協力之發展 3
     第一項 我國法制現況 3
     第二項 公私協力之界限 3
     第三項 公私協力之法律關係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公私協力 3
     第二節 自主規制 3
     第一項 自主規制之概念 3
     第二項 自主規制之類型 3
     第三項 自主規制機制之利弊探討 3
     第四項 金融檢查之自主規制 3
     第七章 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與國家賠償 3
     第一節 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 3
     第一項 事實行為金融檢查之行政救濟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與訴願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與行政訴訟 3
     第二節 金融檢查之國家賠償 3
     第一項 國家賠償構成要件 3
     第二項 公私協力所生國家賠償責任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於國家賠償法運用 3
     第八章 結論 3
     第一項 現行行政調查法制之檢討 3
     第二項 金融檢查具「獨立性」及「準司法權」之性質 3
     第三項 金融檢查之法律性質定性為行政處分或事實行為 3
     第四項 建議修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第5條第4項,增設「有關搜索及扣押事項,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及增訂「對搜索所得之有關資料或證物之處理方式」。 3
     第五項 金融檢查主要法律依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之商榷 3
     第六項 「行政調查」所適用之原理原則,在「金融檢查」上皆有適用之餘地 3
     第七項 金融檢查依職權調查原則進行 3
     第八項 「司法權」與「準司法權」之爭議,仍應回歸司法權 3
     第九項 公私協力之肯定及保障 3
     第十項 自主規制對公法之衝擊及改革 3
     參考文獻 3
     附錄 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612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金融檢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私協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主規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財產隱私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政救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家賠償zh_TW
dc.title (題名) 我國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兼論公私協力與自主規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Examination In Taiwan--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Self-Regul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于宗先、王金利著,《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俞國華文教基金會叢,台北:聯經出版,2005年12月,初版。
     2.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作者自版,1999年,初版。
     3.金子宏著,蔡宗羲譯,《租稅法》,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出版,1985年3月,初版。
     4.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戶松秀典合著,周宗憲譯,許志雄審訂,《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台北:元照出版,2001年3月,初版。
     5.林紀東,《行政法》,台北:三民出版,1989年,修正4版。
     6.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作者自版,2003年9月,3版。
     7.林子儀,《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月旦出版,1993年,初版,頁205-207。
     8.林鍚堯,《行政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9月,3版。
     9.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敦煌法學叢書出版,2009年9月,5版。
     10.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2009年,修訂9版。
     11.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作者自版,2010年10月,增訂11版。
     12.吳 庚,《行政爭訟法論》,作者自版,2012年2月,修訂6版。
     13.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9月,5版。
     14.洪文玲,《論行政調查法制》,台北:三鋒出版,1993年。
     15.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出版,1994年,初版。
     16.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作者自版,1998年8月,2版。
     17.陳 敏,《行政法總論》,作者自版,2007年10月,5版。
     18.陳清秀,《稅法總論》,作者自版,2012年10月,7版。
     19.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1992年4月。
     20.程明修,《國家法講義(一)-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台北:新學林出版,2006年,1版。
     21.詹德恩,《金融犯罪的剋星:金融調查》,台北:三民出版,2011年7月,初版。
     22.蕭文生,《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理—自法律觀點論起》,台北:元照出版,2000年4月,初版。
     23.謝易宏,《企業與金融法制的昨日今非》,台北:五南出版,2007年4月,初版。
     24.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台北:月旦出版,1995年1月,初版。
     25.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10月,3版,
     26.董保城,《行政法講義(下)》,1993年4月。
     27.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二),1989年。
     28.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下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
     29.廖義男,《國家賠償法》,作者自版,1998年。
     30.胡鐸清編著,《金融監理與金融實務檢查》,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1997年,增訂3版。
     31.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元照出版,2000年11月。
     32.羅傳賢,《行政程序法基礎理論》,台北:五南出版,1993年7月。.
     33.廖義銘,《產業自律性管制》,台北:翰蘆出版,2005年。
     34.葉百修,《國家賠償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9月,增修3版。
     35.卡羅爾‧哈洛、理查德‧羅林斯合著,楊偉東、李凌波、石紅心、晏坤共譯《法律與行政(下)》,商務印書館,2004年。
     36.法務部,《行政程序法解釋及諮詢小組會議紀錄彙編》,2001年12月編印。
     (二)專論
     1.王儷娟,《金融檢查制度與金融犯罪查處機制之新趨勢》,台北: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出版,2011年8月。
     2.王 麟,<行政調查中權力的可能的邊界>,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125-140。
     3.華信用評等股份有限公司譯,《國際貨幣基金工作報告—金融理一元化課題面面觀》,2000年12月,頁5-8。
     4.石佑啟,<論行政調查與人權保障>,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179-200。
     5.李震山,<行政調查之立法芻議>,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21-66。
     6.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文化出版,1999年7月,初版,頁63。
     7.李建良,<行政執行>,收綠於《1988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實錄》,1988年,貢239。
     8.李建良,<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出版,1999年7月,頁105。
     9.吳峻根,<關於韓國行政調查制度之行政法考察>,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73-98。
     10.林子儀,<言論自由之基礎理論>,收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大法學叢書,第1版,1994年10月,頁21-34;
     11.林子儀,<資訊取得法>,《立法政策與法治之研究》,收錄於氏著《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月旦出版,1993年4月,初版,頁205。
     12.林鍚堯,<行政程序上職權調查主義>,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1993年5月,初版,頁326
     13.法治斌、董保城、劉宗德、洪文玲着,《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編印出版,1996年6月。
     14.法治斌、段重民譯,《美國法律論壇》,台北:幼獅文化出版,1989年10月,頁78。
     15.洪文玲,<論行政調查>,《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台北:五南出版,2001年8月,初版。
     16.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初版,頁248。
     17.洪文玲,<美國行政調查之研究>,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133-179。
     18.洪文玲,<行政調查中進入處所查證程序之研究>,發表於「第六屆公法研討會《社會基本權與行政調查制度》」,2009年5月,最高行政院/東吳大學律學系公法研究中心主辦。
     19.洪文玲,〈監察調查與行政調查之比較〉,《2008年監察院第一屆監察法制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19日。
     20.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以警察、工商管理、水土保護領域為例>,發表於「2005年《第七屆兩岸行政學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245-277。
     21.洪家殷,<行政法調查程序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發表於「2005年《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30日,頁11-12。
     22.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之範圍及界限>,發表於「第六屆公法研討會《社會基本權與行政調查制度》」,2009年5月,最高行政法院/東吳大學律學系公法研究中心主辦。
     23.洪家殷,<行政罰調查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頁107以下
     24.許宗力,<行政處分>,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592-595。
     25.許宗力,<行政程序的透明化與集中化>,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1999年3月初版,頁340。
     26.許宗力,<行政程序的透明化與集中化>,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1999年3月初版,頁340
     27.程明修,<非型式化的行政行為-以經濟行政中自我限制協定為例>,收錄於《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台北:新學林,2006年。
     28.陳春生,<事實行為>,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下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774。
     29.陳春生,<行政規則外部效力問題>,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圖書,2001年8月,初版,頁370。
     30.陳聯一等9人,《建立金融機構預警系統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印,1996年5月,頁320。
     31.陳清秀,<依法行政與法的適用>,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155-156及135-136。
     32.陳愛娥,<行政程序制度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發表於《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30日,頁10。
     33.陳櫻琴,<公平會立性之研究>,收錄於氏著《公平交易與經濟政策》,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10月,頁37。
     34.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之限制>,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台北:元照出版,第5版,1999年6月,頁184。
     35.陳榮傳主編,《國會調查權的理論與實際》,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6年。
     36.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下冊),台北:漢蘆出版,2000年3月,2版,頁893。
     37.翁岳生,<行政的概念與種類>,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7月,2版,頁11-14。
     38.翁岳生,<論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之關係>,《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1982年,4版,頁63以下。
     39.翁岳生,<行政的概念與種類>,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2000》(上冊),台北:翰蘆出版,2000年7月,2版,頁11-14。
     40.翁岳生主持,《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4 年7月。
     41.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學林文化出版,2000年12月,1版。
     42.劉宗德、彭鳳至,<行政爭訟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2000年》,2版,
     43.劉宗德,<公私協力所生國家賠償責任歸屬之研究>,《國家賠償法案例分析》,台北市政府法務局編。
     44.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制度之研討會》,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83-132。
     45.劉宗德,<公私協力與自主規制之法學理論>,《月旦法學》,台北:月旦出版,2012年6月,頁46。
     46.劉宗德,<行政法學方法論—兼論行政程序法之行為與制度>,《制度設計型行政法學》,台北:元照出版,2009年5月,初版。
     47.劉穎怡,<行政調查權之理論與實務>,《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1999年4月。
     48.蕭文生,<鑑定人與行政調查程序>,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
     49.蕭文生,<行政執行制度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頁65以下。
     50.蔡震榮,<行政罰裁處程序>,發表於《台北市政府人權保障暨行政罰法研討會》,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主辦,2006年6月15日,頁39
     51.蔡茂寅 ,<行政指導>,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出版,2001年8月,初版,頁579-581。
     52.蔡志芳,<論行政爭訟程序上的當事人協力義務>,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頁163以下。
     53.張文郁,<對於行政訴訟法修正草案之淺見>,收錄於氏著《權利與救濟-以行政訴訟為中心》,台北:元照出版,2005年9月,初版,頁3以下。
     54.詹鎮榮,<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收錄於氏著《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台北:元照出版,2005年,頁19。
     55.梁添盛,<論行政法上之即時強制>,收錄於《警察法專題研究(一)》,中央警官學校出版社,1993年12月。
     56.郭介恆,<行政調查與資訊隱私權—以美國法制為例>,「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1-38。
     57.曾和俊文著,周宗憲譯,<日本行政調查權之行使>,《法律評論》,第63卷第7期,1997年9月,頁51。
     58.廖義男,<從行政法制之發展論行政調查立法規範之原則>,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2005年11月14日,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制度之研討》,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1-20。
     59.賴恆盈,<行政調查之理論與實務—以經濟行政領域為中心>,發表於「經濟行政法制實務研討會」,2011年9月,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主辦,頁69-100。
     60.謝世憲,<論公法之比例原則>,收錄於城仲模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61.監察院,《監察調查理論與實務策進之研究—監察院第一屆監察法制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9日。
     62.馮 軍,<中國行政調查法制的回顧與展望>,發表於「2012第三屆兩岸公法學論壇基本權利的程序保障」會議論文集,2012年5月,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中心主辦,頁185-194。
     63.蔡秀卿,<台灣之行政檢查—以食品藥品管制及消費者保護行為為檢討對象>,發表於「2005年《第七屆兩岸行政法學學術研討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主辦,2005年7月30日,頁16-17。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307--341。
     64.蔡秀卿,<行政檢查之檢討課題>,發表於《行政調查制度之檢討-行政院會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2005年11月14日,頁4。收錄於《行政院94度第2次制研討會實錄,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會》,行政院法規會編印,頁67-82。
     (三)期刊
     1.王立達,<我國行政調查制度之法制化>,《憲政時代》,第24卷,4期,1999年4月,頁67-75。
     2.王兆鵬,<臨檢與行政檢查>,《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年6月,頁162。
     3.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43期,臨時會紀錄,頁353。
     4.何賴傑,<刑事法院依職權權調查證據之範圍與限制>,台北:台灣本土法學,第2期,1999年6月,頁33以下。
     5.李震山,<從釋字第535號解釋談警察臨檢的法制與實務>,《台灣本土雜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4月,頁73。
     6.李建良,<從公共工程弊端談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行政調查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8期,1997年11月,頁16-17。
     7.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發表於《人文及社會學集出刋》,第9卷,第1期,頁49-50。
     8.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的界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2001年1月,頁29。
     9.吳元曜,<對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第61期,頁134。
     10.吳志光,<論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律師雜誌》,第263 期,2001年8月,頁24。
     11.吳 庚,<美國行政法之基本原則>,《水牛文庫》,第182號,1973年,頁27。
     12.林金榮,<試析民間會計師參與金融檢查之法律性質>,《法令月刊》,第53卷,第7期,頁545。
     17.洪文玲,<論國家安全法之國境安全檢查>(上),《律師雜誌》,第234期,頁73。
     18.洪文玲,<美國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刊於《警學叢刊》,25卷,第4期,頁162。
     19.洪家殷,<租稅秩序罰上之行為罰與漏稅罰>,《財稅研究》,第34卷,第6期,2002年11月,頁45。
     20.財政部金融局編印,《金融法規通函彙編》,第21輯,1985年6月,頁145-146。
     21.涂懷瑩譯,《美國行政裁決程序中的採證與決定程序及其問題》(原著B.Schwartz,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 Administrative Law),《憲政思潮》,第31期,1975年,頁82。
     22.陳 敏,<租稅稽徵程序之協力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37期,1998年6月,頁67及頁37以下。
     23.陳景發,<論行政調查之法的統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文集創刊號,1996年3月。
     24.許宗力,<基本權利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1月,頁72。
     25.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立法目的>,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第56期,2000年1月,頁47以下。
     26.湯德宗,<論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2000年2月,頁143 -144。
     27.殷乃平,<金融監理制度的檢討與建議>,《台北銀行月刊》,第27卷,第10期,1997年10月,頁5以下
     28.董保城,<德國行政檢查法制-以工商業為例並兼論我國工商業之檢查>,《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頁91/103。
     29.董保城,<行政程序中程序行為法律性質及其效果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51期。
     30.董保城,<怠於執行職務國家賠償責任之探討>,政治大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頁117以下。
     31.曾和俊文著,周宗憲譯,<日本行政調查權之行使>,《法律評論》,第63卷第7期,1997年9月,頁51。
     32.劉宗德,<公私協力與自主規制之公法學理論>,《月旦法學》,2013年6月,第217期,頁46。
     33.劉宗德,<日本行政檢查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1994年12月,頁111/123。
     34.蔡秀卿,<行政調查>,《東吳法律學報》,第18期,第2卷,頁4以下。
     35.蕭文生,<金融監理法制化之研究—以德國法為參考>,發表於《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2000年1月,頁33。
     
     (四)博碩士論文
     1.王富美,<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2.王慶熙,<淺談金融環境變遷與金融檢查>,《國立台北商專學報》,第42期,1994年6月。
     4.谷湘儀,《論監察院調查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5.李逸川,《民間機構參與金融檢查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6.邱俊銘,《美國行政調查權之研究-兼論我國行政調查權運作之現況》,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12月。
     7.周燕輝,《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警察臨檢法規範圍核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8.宋守中,《金融監理調查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9.沈嘉貞,《我國政府金檢人員、會計師、金融機構人員對會計師參與金融檢查基本期望及態度暨相關問題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10.林國榮,《我國刑事偵查權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6月。
     11.施峰達,《我國「金融檢查」與「財務隱私權」法制關連性之探討—以銀業之監理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2.姚孟君,<我國金融檢查制度之研究>,東吳大學法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13.張必祥,《論國防機密事務之行政調查》,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4.張學文,《論海上行政檢查之限制與救濟》,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15.黄紀荃,《關務行政調查程序中當事人協力義務之研究—以海關緝私條例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比較法學組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6.陳景發,《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在警察法領域之展開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17.陳偑君,《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1月。
     18.曾昭牟,《海上搜索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19.劉興祥,《海域行政檢查之研究--以海關執法為中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0.蔡琇媛,《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之規定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1.蔡秀卿,《行政調查法制探討》,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公法組碩士論文,2006年7月。
     22.梁添盛,《整建我國警察權限法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5月。
     23.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24.黄相博,《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一元化之法制化研究》,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二、外文部分
     1. Ayers, and J. Braithwaite. ,1992. “Responsive Regulation:Transcending the Deregulation Debat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C. Harlow and R. Rawlings., 2009. “Law and Administration ” ,3r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45,283,317,323-326,
     3.David M. O’Brien.,1981.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 ,p18。
     4. Ernest Gellhorn.,1972.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 ,St.Paul,Minn:West Publishing Co.,p.16
     5. Myron C.Hill., Howard M.Rossen & Milton S. Sogg.,1972.“ Administrative Law”,Smith’s Legal Gem Series, St.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Co.,p.16
     6..山本隆司,<日本公私協力之動向與課題>,發表於《公私協力(PPP)法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5月14-15,頁17以下。
     7山本隆司,「日本における公私協働」,收錄於藤田宙靖博士東北大學退職記念『行政法の思考樣式』(青林書院、2008年)176頁。
     8.米丸恒治著,劉宗德譯,<公私協力與私人行使權力>,收錄於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中心編,《全球化下之管制行政法》,台北:元照出版,2011年,頁365。
     9.田中二郎,《新版行政法》(上卷),弘文堂,1988年,頁180。
     10.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公法学的研究》,有斐閣,2007年,頁9;第2章「自主規制の類型論」,53-68頁。
     12.成田頼明,《地方自治の法理と改革》,第一法規,1988年,頁193。
     13.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公法学的研究》,有斐閣,2007年,頁9。
     14.原田大樹,《自主規制の制度設計-貸金業規制を中心として》,法政研究,74巻,4号,2007年,頁819。
     15.室井力編,《現代行政法入門》(1),法律文化社,1995年,第4版,頁10及頁21以下。
     16.塩野宏,<指定法人に関する一考察>同《法治主義の諸相》,有斐閣,2001年,頁460。
     17.塩野宏,《行政法Ι行政法総論》,第5版,有斐閣,2009年,頁8。
     18.藤原靜雄,<日本之行政調查論—以資訊法觀點為基礎>,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57-72。
     19.濱西隆男,<日本行政調查之實際狀況及其應有之統制>,發表於「2008年第八屆東亞行政法學會國際學術大會」,2008年5月,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39-56。
     20.神長勳,<行政調查>,雄川一郎、鹽野宏,園部逸夫編,《現代行政法體系二卷》,有斐閣,1984年,頁313。
     21.Jan Ziekow著,詹鎮榮譯,<從德國憲法與行政法觀點論公私協力>,收錄於《全球化下之管制行政法》,台北:元照出版,頁235以下。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