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幼兒園教師不是機器 一份重拾專業認同的自我敘說探究
作者 張瓊云
貢獻者 倪鳴香
張瓊云
關鍵詞 幼兒園教師
專業認同
自我敘說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0-Feb-2014 15:05:17 (UTC+8)
摘要 這是一個透過生命故事書寫進行的自我探究,是一位曾經畏懼踏入幼師執業生涯的幼教生的故事,藉自我敘說的書寫歷程而逐漸重拾對幼師專業角色的認同,進而能跨越內心的恐懼勇於迎向幼師的生涯。
在自我敘說中,我重新認識過去的自己對自主學習存在著偏見,它讓我陷入在過去一場美麗的誤會,許久以來我一直認為我展現的是一位自律、負責,並且獲致優異成績、父母肯定與老師青睞的樣貌。我也認為我可以輕易完成碩士論文的研究,卻在研究歷程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其為我開啟了走入自我探索的道路。
隨著對自我的理解,我也再度回到曾經讓我畏懼不已的幼教現場。當我開始能重新看見孩子的視野,發現孩子的探索世界,並瞭解原來身為一位幼師,能「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與探索」,仍是推動我駐足獻身於幼教這個領域的動力。
最後我將自己的學習經驗與自我探索歷程,推往了一位職前幼師的探索與學習中加以理解,藉著一位學習者的故事,揭露幼師培育課程中若能增列對自我生命的認識,將能協助未來幼師對幼兒生命的認識,對幼兒學習的看見。
參考文獻 Ball. S. J. &Goodson. I.(1985). Teachers’ Lives and Careers. London: Falmer Press.
TJ園主任(2012)。起跑:幼兒園,孩子人生的第一仗。臺北市:寶瓶文化。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原作者:Paulo Freire)。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93)
王志弘、許妍飛(2006)。社會認同。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96)
王臨風(2002)。放下專業,立地成人~一個困知勉行的專業實踐歷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卯靜儒(2003)。性別、族群與教學:教師生涯發展傳記史研究之初探。教育研究資訊,11(5),59-82。
朱柔若譯(2000)。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原作者:W. L. Neuman)。臺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
朱儀羚等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原作者:M. L. Crossley)。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江麗莉(1995)。幼稚園第一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權利與責任,335-370。
江麗莉、鍾梅菁(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0,1-22。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靜吉(2004)。青年的四個大夢—人生價值、良師益友、終身志業和愛的尋求。臺北:遠流。
杜維明(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臺北市:東大。
卓美方、朱佳倫、沈文鈺譯(2007)。幼兒教保專業倫理Ⅰ:從NAEYC倫理守則探討。臺北市:華騰文化。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臺北市:心靈工坊。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28,407-418。
林吟霞(2010)。自主學習取向之適性課程與教學研究:臺灣小學與德國小學「方案教學」個案比較。課程與教學,13(3),47-76。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臺北師院學報,9,803-832。
林海清(2013)。教育排名好嗎?教育改革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4),1。
林翠湄、黃俊豪譯(2003)。發展心理學。(原作者:David R. Shaffer)。台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林翠湄等譯(1996)。幼兒全人教育。(原作者:Joanne Hendrick)。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2)
凃柏章(2007)。這一頁,我來說教師:國小初任教師專業認同之教育學傳記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29-54。
胡紹嘉(2008)。敘事、自我與認同:從文本考察到課程探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倪鳴香(2009)。我就是這工作,在工作中我蛻變—以生命史觀詮釋一位幼師執業角色之自我創話。教育心理研究期刊,32(4),23-52。
康綠島譯(1989)。青年路德。(原作者:Erik H. Erikson)。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58)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翠娥(1998)。幼兒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梁雲霞(2008)。自主能力的發展與自主學習。國教新知,55,11-19。
郭丁熒(2003)。教師的多維影像:教師角色之社會學論述。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2),161-186。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復文。
陳易芬(2010)。師培生職前學習經驗之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1,39-66。
陳奕圻(2008)。初任幼師專業認同的演化與建構:一種自我敘說取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霞、徐碧卿、許甘霖譯(2009)。研究的藝術。臺北市:巨流。
曾昭旭(2003)。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相。台北市:台灣商務。
陽琬譯(2004)學前教育。(原作者:Stephanie Feeney, Doris Christensen & Eva Moravcik)。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原著出版年:2001)
黃月美、林惠君譯(2008)。幼教理論及其實踐對話。(原作者:Carol Garhart Mooney)。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黃明昌(2009)。自主學習與時代衝突。幼教資訊,220,44-46。
聖嚴法師(2010)。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臺北市:三采文化。
廖鳳瑞(1986)。專業的幼教老師。臺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歐慧敏(2002)。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涵與引導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4,99-106。
蔡美娟(2012)。生命書寫:一段自我療癒之旅。臺北市:心靈工坊。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作者:D. J. Clandinin、F. M. Connely)。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0)
戴文青(2005)。從深層結構論臺灣幼兒園教師專業認同轉化的可能性。南大學報,39(2),19-42。
戴文青(2009)。社會變遷中台灣幼兒園教師身份認同轉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9157001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7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倪鳴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瓊云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瓊云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0-Feb-2014 15:05:17 (UTC+8)-
dc.date.available 10-Feb-2014 15:05: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0-Feb-2014 15:05:1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157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4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1570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這是一個透過生命故事書寫進行的自我探究,是一位曾經畏懼踏入幼師執業生涯的幼教生的故事,藉自我敘說的書寫歷程而逐漸重拾對幼師專業角色的認同,進而能跨越內心的恐懼勇於迎向幼師的生涯。
在自我敘說中,我重新認識過去的自己對自主學習存在著偏見,它讓我陷入在過去一場美麗的誤會,許久以來我一直認為我展現的是一位自律、負責,並且獲致優異成績、父母肯定與老師青睞的樣貌。我也認為我可以輕易完成碩士論文的研究,卻在研究歷程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其為我開啟了走入自我探索的道路。
隨著對自我的理解,我也再度回到曾經讓我畏懼不已的幼教現場。當我開始能重新看見孩子的視野,發現孩子的探索世界,並瞭解原來身為一位幼師,能「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與探索」,仍是推動我駐足獻身於幼教這個領域的動力。
最後我將自己的學習經驗與自我探索歷程,推往了一位職前幼師的探索與學習中加以理解,藉著一位學習者的故事,揭露幼師培育課程中若能增列對自我生命的認識,將能協助未來幼師對幼兒生命的認識,對幼兒學習的看見。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二章 藉對話式自我敘說開啟探究 9
第一節 敘說作為追尋自我認同的途徑 9
第二節 走在對話式自我敘說這條路上 10

第三章 自我敘說四部曲 19
首部曲:理解自我的渴望 19
二部曲:走在成為老師的這條路上 25
三部曲:我的學習成長之路 29
四部曲:理解與行動之路 40

第四章 專業認同的困與尋 53
第一節 專業認同的困境:理想遭受質疑致使專業自信失落 53
第二節 自我認同的困境:研究挫折帶來對自我的懷疑 54
第三節 自我認同的重建:藉探索、批判重新認識自我 57
第四節 邁向專業認同:在專業實踐中尋求認同根基 58
一個瞭解自己也瞭解孩子的幼師 62

第五章 自我、專業與認同 63
第一節 自我與認同 63
第二節 邁向幼師專業認同 65
第三節 自我探究作為完成自我與專業認同的途徑 68

參考文獻 71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7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幼兒園教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專業認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我敘說zh_TW
dc.title (題名) 幼兒園教師不是機器 一份重拾專業認同的自我敘說探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ll. S. J. &Goodson. I.(1985). Teachers’ Lives and Careers. London: Falmer Press.
TJ園主任(2012)。起跑:幼兒園,孩子人生的第一仗。臺北市:寶瓶文化。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原作者:Paulo Freire)。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93)
王志弘、許妍飛(2006)。社會認同。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96)
王臨風(2002)。放下專業,立地成人~一個困知勉行的專業實踐歷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卯靜儒(2003)。性別、族群與教學:教師生涯發展傳記史研究之初探。教育研究資訊,11(5),59-82。
朱柔若譯(2000)。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原作者:W. L. Neuman)。臺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7)
朱儀羚等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原作者:M. L. Crossley)。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江麗莉(1995)。幼稚園第一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權利與責任,335-370。
江麗莉、鍾梅菁(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0,1-22。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靜吉(2004)。青年的四個大夢—人生價值、良師益友、終身志業和愛的尋求。臺北:遠流。
杜維明(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臺北市:東大。
卓美方、朱佳倫、沈文鈺譯(2007)。幼兒教保專業倫理Ⅰ:從NAEYC倫理守則探討。臺北市:華騰文化。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臺北市:心靈工坊。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28,407-418。
林吟霞(2010)。自主學習取向之適性課程與教學研究:臺灣小學與德國小學「方案教學」個案比較。課程與教學,13(3),47-76。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臺北師院學報,9,803-832。
林海清(2013)。教育排名好嗎?教育改革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4),1。
林翠湄、黃俊豪譯(2003)。發展心理學。(原作者:David R. Shaffer)。台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林翠湄等譯(1996)。幼兒全人教育。(原作者:Joanne Hendrick)。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2)
凃柏章(2007)。這一頁,我來說教師:國小初任教師專業認同之教育學傳記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29-54。
胡紹嘉(2008)。敘事、自我與認同:從文本考察到課程探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倪鳴香(2009)。我就是這工作,在工作中我蛻變—以生命史觀詮釋一位幼師執業角色之自我創話。教育心理研究期刊,32(4),23-52。
康綠島譯(1989)。青年路德。(原作者:Erik H. Erikson)。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58)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翠娥(1998)。幼兒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梁雲霞(2008)。自主能力的發展與自主學習。國教新知,55,11-19。
郭丁熒(2003)。教師的多維影像:教師角色之社會學論述。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2),161-186。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復文。
陳易芬(2010)。師培生職前學習經驗之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1,39-66。
陳奕圻(2008)。初任幼師專業認同的演化與建構:一種自我敘說取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霞、徐碧卿、許甘霖譯(2009)。研究的藝術。臺北市:巨流。
曾昭旭(2003)。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相。台北市:台灣商務。
陽琬譯(2004)學前教育。(原作者:Stephanie Feeney, Doris Christensen & Eva Moravcik)。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出版。(原著出版年:2001)
黃月美、林惠君譯(2008)。幼教理論及其實踐對話。(原作者:Carol Garhart Mooney)。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年:2000)
黃明昌(2009)。自主學習與時代衝突。幼教資訊,220,44-46。
聖嚴法師(2010)。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臺北市:三采文化。
廖鳳瑞(1986)。專業的幼教老師。臺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歐慧敏(2002)。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涵與引導策略。教育研究月刊,94,99-106。
蔡美娟(2012)。生命書寫:一段自我療癒之旅。臺北市:心靈工坊。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作者:D. J. Clandinin、F. M. Connely)。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0)
戴文青(2005)。從深層結構論臺灣幼兒園教師專業認同轉化的可能性。南大學報,39(2),19-42。
戴文青(2009)。社會變遷中台灣幼兒園教師身份認同轉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