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文人論政到輿論塑造:近代中國報刊的出現與嬗變
From Moral Censure to Public Opinion: The Emergence, Transformation, and Diversity of Journalism in Modern China
作者 溫楨文
貢獻者 張瑞德
溫楨文
關鍵詞 記者
報刊
輿論
文人論政
日期 2013
摘要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要緊扣記者其人,重現他們在新聞史上應有的地位與歷史意義。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各報刊對該詞的使用來觀察,「記者」概為報刊主筆自謂之詞,所以幾乎都是出現在評論文章之中。再者,在「記者」一詞逐漸被廣泛使用的同時,「訪員」、「主筆」等詞的使用在各報刊上也常司空見慣。當時,沒有一個新聞從業者對這種現象有過疑問,傳統中國知識份子好強調的「必也正名乎」,似乎在這個業界毫無發展空間。新聞從業者開始日趨專業化後,「訪員」「主筆」與「編輯」也隱然發生變化。逐漸的「記者」一詞彷如磁鐵一般,將上述各詞一一吸納其中,「記者」始成為新聞從業者的泛稱。隨著新聞工作範圍擴大,職業分工愈細的結果,「記者」一詞反定位於一尊,然而與國家之間的衝突、矛盾始終不斷。從近代中國新聞相關從業的精彩故事,也可展現近代中國多重變遷的一個側面。
     記者的專業建立勢必與國家管控新聞的作法產生扞格,這就產生了國家與記者間的極度緊張。記者不似醫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一樣,需接受一套完整嚴密且極其深奧的專業知識培育。記者也不需要通過國家考試系統的測試,來取得一個專業執照。因此,新聞從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相對醫師、律師、會計師而言,門檻相當的低,這也就難免容易讓人質疑其專業所謂其何了。特別是在十九、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政治性報紙的生產方式如實反映了新聞業者的專業低落現象。加之有些素行不良的記者,以新聞報導為其個人發橫財的工具,極盡歪曲捏造之能事,全然喪失新聞實務(追求報導的客觀公正)和記者素質(職業的倫理道德)。
     本文擬另闢蹊徑,對記者在歷史脈絡中如何出現,及其扮演的角色,進行比較詳細的研究。從刻工、印刷業務的襄助到主筆編輯工作的擔負,甚至一躍為出資報人,最後到民國新聞記者的出現,這其中的內裡變化,包括新聞報道、報社文化、記者社群、公眾輿論的形塑、社會影響等等,都有著極鮮明的文化融合與再造的歷史意涵。透過這些觀察希望對於記者在新聞史上的地位及其在現代中國文化變遷場景的作用,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5153505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15350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瑞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溫楨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溫楨文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51535051en_US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15350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要緊扣記者其人,重現他們在新聞史上應有的地位與歷史意義。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各報刊對該詞的使用來觀察,「記者」概為報刊主筆自謂之詞,所以幾乎都是出現在評論文章之中。再者,在「記者」一詞逐漸被廣泛使用的同時,「訪員」、「主筆」等詞的使用在各報刊上也常司空見慣。當時,沒有一個新聞從業者對這種現象有過疑問,傳統中國知識份子好強調的「必也正名乎」,似乎在這個業界毫無發展空間。新聞從業者開始日趨專業化後,「訪員」「主筆」與「編輯」也隱然發生變化。逐漸的「記者」一詞彷如磁鐵一般,將上述各詞一一吸納其中,「記者」始成為新聞從業者的泛稱。隨著新聞工作範圍擴大,職業分工愈細的結果,「記者」一詞反定位於一尊,然而與國家之間的衝突、矛盾始終不斷。從近代中國新聞相關從業的精彩故事,也可展現近代中國多重變遷的一個側面。
     記者的專業建立勢必與國家管控新聞的作法產生扞格,這就產生了國家與記者間的極度緊張。記者不似醫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一樣,需接受一套完整嚴密且極其深奧的專業知識培育。記者也不需要通過國家考試系統的測試,來取得一個專業執照。因此,新聞從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相對醫師、律師、會計師而言,門檻相當的低,這也就難免容易讓人質疑其專業所謂其何了。特別是在十九、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政治性報紙的生產方式如實反映了新聞業者的專業低落現象。加之有些素行不良的記者,以新聞報導為其個人發橫財的工具,極盡歪曲捏造之能事,全然喪失新聞實務(追求報導的客觀公正)和記者素質(職業的倫理道德)。
     本文擬另闢蹊徑,對記者在歷史脈絡中如何出現,及其扮演的角色,進行比較詳細的研究。從刻工、印刷業務的襄助到主筆編輯工作的擔負,甚至一躍為出資報人,最後到民國新聞記者的出現,這其中的內裡變化,包括新聞報道、報社文化、記者社群、公眾輿論的形塑、社會影響等等,都有著極鮮明的文化融合與再造的歷史意涵。透過這些觀察希望對於記者在新聞史上的地位及其在現代中國文化變遷場景的作用,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論題旨趣 1
     二、研究成果和回顧評述 2
     三、史料概述暨運用說明 8
     四、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9
     第二章 傳教士中文報刊活動的啟蒙與遺產 11
     第一節 鴉片戰爭前傳教士中文報刊活動地域 13
     第二節 鴉片戰爭後傳教士中文報刊活動地域 24
     第三節 上海:近代中國報業中心的奠基 43
     第三章 文人摶成的近代中國報業 57
     第一節 上海外商中文報刊活動裏的華人主筆群景象 59
     第二節 香港華籍主筆的辦報活動考察——以《循環日報》為中心 74
     第三節 清季甲午戰爭以後中國官紳辦報氛圍下的報人活動 88
     第四章 從政論到新聞——清末報人到民國記者的典範轉移 133
     第一節 清末報人梁啟超的擅場時代 137
     第二節 鬱鬱勃興的革命報刊——殘明遺獻思想之復活與昇華 174
     第三節 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黃遠生 182
     第五章 近代中國的「記者」的起源與流變 199
     第一節 主筆與各類訪友 200
     第二節 訪員的出現與擅場 206
     第三節 「記者」一詞在中國 210
     第六章 結論 221
     徵引書目 235
     
     
     圖表目次
     圖2-1:清軍與太平軍藁城攻防消息 30
     圖2-2:土、俄形勢消息 31
     圖2-3:上海附近營寨官軍與英商行消息 31
     表2-1:《中外新報》國內外新聞一覽 36
     表3-1:《循環日報》歷屆主要職員事略表(1874-1919) 77
     表3-2:汪康年、章太炎、麥孟華、徐勤、歐榘甲《時務報》論說一覽表 98
     表3-3:初期湘報館辦事人員一覽表 118
     表4-1:《東亞時論》與《清議報》刊載〈戊戌政變記〉一覽 141
     表4-2:《東亞時論》編輯削刪〈戊戌政變記〉校勘 144
     表4-3:《新民叢報》「學說」與「學術」欄目文章列表 16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15350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記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報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輿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人論政zh_TW
dc.title (題名) 從文人論政到輿論塑造:近代中國報刊的出現與嬗變zh_TW
dc.title (題名) From Moral Censure to Public Opinion: The Emergence, Transformation, and Diversity of Journalism in Modern Chin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