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南韓─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FTA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ASEAN
作者 羅伊君
貢獻者 劉德海
羅伊君
關鍵詞 南韓
東協
自由貿易協定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Apr-2014 11:22:52 (UTC+8)
摘要 自1970年代開始,東亞各國在經濟上的表現有了耀眼的成長,其中特別是南韓、新加坡、香港與台灣,先後確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貿易策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展現了傲人的經濟的奇蹟,這四個經濟體因此有了「亞洲四小龍」的美稱,更創造出所謂的「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進一步使得東亞區域從一個相對貧窮的區域轉型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區域之一。
但隨著全球化世界的來臨,它為各國帶來了機會,同時也帶來了危機,大量的資本流動雖然加速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成長,但也使得各國更加依賴國際貿易,使自身的貿易脆弱度升高。1997年所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經濟成長由正轉負,重挫這些正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國家。以此為契機,東南亞各國以及南韓認知到必須改善過去過度依賴歐美市場的貿易策略,力求結構轉型,轉而尋求建立屬於東亞區域內的貿易市場,由依賴轉為自救。自此東亞區域的經濟合作整合,即以ASEAN國家為主體的東亞多邊合作組織由此向外蓬勃發展,如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與東協加三(ASEAN Plus Three, APT),其中東協加三包括了「東協-中國」(ACFTA)、「東協-日本」(AJFTA)、「南韓-東協」(AKFTA)。
作為東亞經濟合作的四個驅動力之一 ,「南韓-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不僅代表南韓與東協經貿關係的更進一步,也代表東亞合作藍圖漸趨完備。由於WTO杜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世界各國逐漸對多邊主義失去信心,具保護主義與歧視性原則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與「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幾乎凌駕於WTO多邊主義之上, 而東亞區域自1999年WTO西雅圖部長會議談判失敗以後,也開始轉而採用簽訂FTAs的方式,作為促進區域經濟整合之工具。
本論文之主旨即是探查南韓與東協簽訂FTA時,雙方政府決策時所考量的動機與目的,以及「南韓-東協 FTA」完成後將對南韓與東協各自的經濟發展、東亞經濟整合帶來可能之影響。除此之外,由於目前東亞各國簽訂FTAs的風氣正蔚為風潮,台灣同樣處於東亞區域當中,無論如何都無法置身事外,故東亞主要他國家推動FTA之策略為何,可作為台灣之借鏡。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王玉民,1994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紅葉出版社。
王志民、熊李力、喬旋、王海濱與檀有志合著,《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國的對策》,世界知識出版社。
江啟臣編,2009年,《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宋鎮照、陳欣之主編,2007年,《變遷中的東南亞區域整合 : 過程.挑戰與發展》,臺北市 : 五南。
易君博,1993年,《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洪財隆,2006年,「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投資規範與FDI效應」,《PECC論叢》,臺北市:台灣經濟研究院。
陳添枝、劉大年編,2010年,《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臺北市:遠景基金會。
陳添枝主編,2007年,《自由貿易區與國際政治經濟》,臺北市:遠景基金會。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2000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戴萬平、翁俊桔,2005年,「東南亞經濟合作的發展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政經意義」。收錄在顧長永主編,《台灣與世界:地方化與全球化》,高雄:復文。

二、 中文期刊
吳玲君,1997年4月,「東協國家與東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問題與研究》,第 16卷,第2期。
吳玲君,2005年,「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主義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44(5):1-27。
宋學文,2008年,「層次分析對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性及模型建構」,《問題與研究》,第 47卷,第4期。
宋鎮照,2010,「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啟動之區域政經意涵:台灣的因應與思維」,《海峽評論》,230期。
李隆生,2006年9月,「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 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研究論壇》,第33期,頁101-123。
李瓊莉,2009,「『東協加N』的政治、安全效益」,江啟臣編,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頁75-98。
汪威錞,民國99年4月,「歐韓自由貿易協定探微(上)」,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210期。
林若雩,2005,「評析中國於東亞高峰會之角色」,《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一卷第四期。
孫國祥,2005年1月,「東亞區域整合之演進與願景:經貿、金融與安全面向的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1期,頁119-173。
孫國祥,2006年7月,「東亞經濟共同體和自由貿易協定政策之未來發展」,《亞太研究通訊》,第4期,頁88-109。
區鉅龍,民國86年7月,「印尼外交基本政策:持續與演變」,《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7期。
葉華容,「東協對外發展FTA的戰略與進程」,《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第1760期。
劉德海,2010,「21世紀南韓與東協經貿關係」,《WTO研究》,第16期。
鄭端耀,1997年12月,「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
戴萬平,「金融風暴後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複合互賴的觀點」,《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
蘇怡文, 2010年9月5日,「韓國FTA戰略取向對我國經貿外交政策之啟示」,《經濟前瞻》,第131期。

三、 研討會文章。
江啟臣,2008年4月,〈新區域主義浪潮下台灣亞太區域經濟戰略之研析〉,發表於「第四戰略學術研討會」。
江啟臣,2008年7月,〈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對台灣經濟之影響〉發表於「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台灣與全球接軌國際研討會」。
孫英智、黃登興,2008年,〈區域貿易的貿易效果在東南亞的驗證〉,發表於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與亞洲大學東南亞企業研究中心等合辦「2008 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孫國祥,2008年4月25日,〈東協憲章簽署之意義及其對東南亞整合的影響〉,「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由亞洲大學國際企業系主辦。
陳鴻瑜,102年6月14日,〈東協與中國建構東亞自由貿易集團之比較〉,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經貿事務部、中共研究雜誌社舉辦的「東協自貿區與中國大陸區域整合論壇」。

四、 研究計畫
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研究,2007年12月,《中日韓參與東亞經濟整合之最新發展與我國因應之道》。
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研究,2008年12月,《洽簽FTA中重要領域雙邊協議之可行性研究》。
徐遵慈、姜博軒與吳泰毅,100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100年12月,「WTO 與自由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規範與實務運用之比較:主要國家之策略與經驗」,

五、 英文書籍
David A. Baldwin ed. 199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avid A. Baldwin ed. 199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avid Martin Jones and M.L.R. Smith. 2006. ASEAN and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eltenham, U.K. ,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Francoise Nicolas eds. 2009. Korea In the New Asia. Routledge.
Henry Gao. 2007. “The RTA Strategy of China: A Critical Visit” Challenges To Multilateral Trade: The Impact Of Bilateral, Preferential And Regional Agreements, Vai Io Lo and Laurence Boulle, e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8.
Ho Khai Leong.2007.ASEAN-Korea Relations: Security, Trade, and Community Building.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effrey J. Schott. 1989. “ More Free Trade Areas”, Free Trade Areas and US Trade Policy (Washington, DC: IIE,).
Joanne Gowa. 1994. Allies, adversa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 D. Krasner. ed. 1983. International Regimes.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Steven M. Suranovic. 2008. “Trade Diversion and Trade Creati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olicy.
Sukhee Han. 2009. “Korean perceptions of China’s Rise” Korea In The New Asia pp. 12-14,Francoise Nicolas eds., Routledge.

六、 英文期刊
Alexander Wendt. 1987.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3.
Dewi Fortuna Anwar, 2013, “An Indonesian Perspective on the U.S. Rebalancing Effort toward Asia”,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Gilbert Rozman. 2007. “South Korea and Sino-Japanese rivalry: a middle power’s options within the East Asian core triangle, ” The Pacific Review, Vol20 No.2 pp.17-220.
Rahul Sen and Sadhana Srivastava. 2009. “ASEAN’s Bilateral Preferenti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s: Implications for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ASEAN Economic Bulletin, Vol. 26, No. 2, pp. 194–214.
Richard E Baldwin, 2002. “The Causes of Regionalism,” World Economy, Vol. 20, No. 7.
Stephen D. Krasner. 1982. “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36:2.
To-hai Liou. 2008. “South Korea’s FTA strategy under Roh Moo-hyun,” Taiwanese Journal of Studies VIIII.
To-hai Liou. 2008. “South Korea’s FTA strategy,” Foreign Trade Review, Vol. XLM, No. 1, pp. 42-65.
Yul Kwon. 2004. “Toward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ASEAN-Korea Economic Cooperation,” East Asian Review, Vol. 16, No.4.

七、 研討會文章
Donghyun Park, I. P., and Estrada, Gemma Esther B. 2008. “Is the ASEAN- Korea Free Trade Area (AKFTA) an Optimal Free Trade Area”, working paper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No.21, Asian Development Bank.
Filemon A. Uriarte, Jr.. 2008/10/16. “ASEAN-Korea Relations: Enhancing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10th ASEAN Forum.
H.E. Dr. Surin Pitsuwan. 2008. “Korea’s Changing Roles in Southeast Asia: Expanding Influence and Relations,” Keynote Address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Seoul.
Inkyo Cheong and Jungran Cho. 2009. “The Impac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in Busines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 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156 pp.5-8.
Seungjoo Lee and Shung-in Moon. “South Korea’s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olicy: The Evolution of an Adaptive Strategy”
To-hai Liou. 2010. “South Korea-ASEAN FTA,”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orean’s Experience in Free Trade Agreement.

八、 網路資料
1. ASEAN-Korea Centre:
2. Bilaterals.org: http://www.bilaterals.org/?lang=en
http://www.aseankorea.org/main/index/index002.jsp
3.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KIEP):http://www.kiep.go.kr/.
4. The Korea Herald: http://www.koreaherald.com/specialreport/Detail.jsp?newsMLId=20090601000021.
5. The Korea Times: http://www.koreatimes.co.kr/www/index.asp.
6.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網站:http://www.asean-china-center.org/zmq/index.htm
7.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8. 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
9. 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http://www.ctasc.org.tw/
10. 台灣WTO中心:http://taiwan.wtocenter.org.tw/.
11. 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tier.org.tw/
12. 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13. 東協秘書處網站:http://www.aseansec.org/.
14.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15. 國貿局網站:http://www.trade.gov.tw/.
16. 朝鮮日報:http://chn.chosun.com/big5/
17. 經濟日報:http://edn.udn.com/
18.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http://unctad.org/en/Pages/Home.aspx
19. 韓國外交通商部:http://www.mofat.go.kr/main/index.jsp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7253013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25301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劉德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羅伊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羅伊君zh_TW
dc.date (日期) 201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Apr-2014 11:22:52 (UTC+8)-
dc.date.available 1-Apr-2014 11:22:5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Apr-2014 11:22:5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725301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511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253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1970年代開始,東亞各國在經濟上的表現有了耀眼的成長,其中特別是南韓、新加坡、香港與台灣,先後確立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貿易策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展現了傲人的經濟的奇蹟,這四個經濟體因此有了「亞洲四小龍」的美稱,更創造出所謂的「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進一步使得東亞區域從一個相對貧窮的區域轉型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區域之一。
但隨著全球化世界的來臨,它為各國帶來了機會,同時也帶來了危機,大量的資本流動雖然加速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成長,但也使得各國更加依賴國際貿易,使自身的貿易脆弱度升高。1997年所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經濟成長由正轉負,重挫這些正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國家。以此為契機,東南亞各國以及南韓認知到必須改善過去過度依賴歐美市場的貿易策略,力求結構轉型,轉而尋求建立屬於東亞區域內的貿易市場,由依賴轉為自救。自此東亞區域的經濟合作整合,即以ASEAN國家為主體的東亞多邊合作組織由此向外蓬勃發展,如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與東協加三(ASEAN Plus Three, APT),其中東協加三包括了「東協-中國」(ACFTA)、「東協-日本」(AJFTA)、「南韓-東協」(AKFTA)。
作為東亞經濟合作的四個驅動力之一 ,「南韓-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不僅代表南韓與東協經貿關係的更進一步,也代表東亞合作藍圖漸趨完備。由於WTO杜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世界各國逐漸對多邊主義失去信心,具保護主義與歧視性原則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與「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幾乎凌駕於WTO多邊主義之上, 而東亞區域自1999年WTO西雅圖部長會議談判失敗以後,也開始轉而採用簽訂FTAs的方式,作為促進區域經濟整合之工具。
本論文之主旨即是探查南韓與東協簽訂FTA時,雙方政府決策時所考量的動機與目的,以及「南韓-東協 FTA」完成後將對南韓與東協各自的經濟發展、東亞經濟整合帶來可能之影響。除此之外,由於目前東亞各國簽訂FTAs的風氣正蔚為風潮,台灣同樣處於東亞區域當中,無論如何都無法置身事外,故東亞主要他國家推動FTA之策略為何,可作為台灣之借鏡。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8
第三節 研究途徑 9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1

第二章 中國在亞洲經濟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15
第一節 中國的崛起對亞洲的意義與影響 15
第二節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之進程與意義 18
第三節 南韓與東協的因應之道 23

第三章 南韓簽定「南韓─東協FTA」的動機與目的 30
第一節 南韓總體外交政策 30
第二節 東協對南韓之意義 36

第四章 東協簽定「南韓─東協FTA」的動機與目的 42
第一節 東協總體外交策略 42
第二節 南韓對東協之意義 45

第五章 南韓─東協FTA之綜合分析 51
第一節 南韓的FTA策略 51
第二節 東協的FTA策略 53
第三節 南韓─東協FTA談判之背景與過程 60
第四節 關稅調降時程 62
第五節 與其他FTA之差異 64

第六章 南韓─東協FTA政治、經濟成效之評估及其對亞洲經濟整合之意義 67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25301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南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東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由貿易協定zh_TW
dc.title (題名) 「南韓─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arch of FTA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ASE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王玉民,1994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紅葉出版社。
王志民、熊李力、喬旋、王海濱與檀有志合著,《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國的對策》,世界知識出版社。
江啟臣編,2009年,《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宋鎮照、陳欣之主編,2007年,《變遷中的東南亞區域整合 : 過程.挑戰與發展》,臺北市 : 五南。
易君博,1993年,《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洪財隆,2006年,「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投資規範與FDI效應」,《PECC論叢》,臺北市:台灣經濟研究院。
陳添枝、劉大年編,2010年,《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臺北市:遠景基金會。
陳添枝主編,2007年,《自由貿易區與國際政治經濟》,臺北市:遠景基金會。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2000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戴萬平、翁俊桔,2005年,「東南亞經濟合作的發展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政經意義」。收錄在顧長永主編,《台灣與世界:地方化與全球化》,高雄:復文。

二、 中文期刊
吳玲君,1997年4月,「東協國家與東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問題與研究》,第 16卷,第2期。
吳玲君,2005年,「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主義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44(5):1-27。
宋學文,2008年,「層次分析對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性及模型建構」,《問題與研究》,第 47卷,第4期。
宋鎮照,2010,「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啟動之區域政經意涵:台灣的因應與思維」,《海峽評論》,230期。
李隆生,2006年9月,「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 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研究論壇》,第33期,頁101-123。
李瓊莉,2009,「『東協加N』的政治、安全效益」,江啟臣編,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頁75-98。
汪威錞,民國99年4月,「歐韓自由貿易協定探微(上)」,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210期。
林若雩,2005,「評析中國於東亞高峰會之角色」,《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一卷第四期。
孫國祥,2005年1月,「東亞區域整合之演進與願景:經貿、金融與安全面向的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1期,頁119-173。
孫國祥,2006年7月,「東亞經濟共同體和自由貿易協定政策之未來發展」,《亞太研究通訊》,第4期,頁88-109。
區鉅龍,民國86年7月,「印尼外交基本政策:持續與演變」,《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7期。
葉華容,「東協對外發展FTA的戰略與進程」,《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第1760期。
劉德海,2010,「21世紀南韓與東協經貿關係」,《WTO研究》,第16期。
鄭端耀,1997年12月,「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12期,
戴萬平,「金融風暴後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複合互賴的觀點」,《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
蘇怡文, 2010年9月5日,「韓國FTA戰略取向對我國經貿外交政策之啟示」,《經濟前瞻》,第131期。

三、 研討會文章。
江啟臣,2008年4月,〈新區域主義浪潮下台灣亞太區域經濟戰略之研析〉,發表於「第四戰略學術研討會」。
江啟臣,2008年7月,〈東亞經濟整合趨勢對台灣經濟之影響〉發表於「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台灣與全球接軌國際研討會」。
孫英智、黃登興,2008年,〈區域貿易的貿易效果在東南亞的驗證〉,發表於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與亞洲大學東南亞企業研究中心等合辦「2008 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孫國祥,2008年4月25日,〈東協憲章簽署之意義及其對東南亞整合的影響〉,「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由亞洲大學國際企業系主辦。
陳鴻瑜,102年6月14日,〈東協與中國建構東亞自由貿易集團之比較〉,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經貿事務部、中共研究雜誌社舉辦的「東協自貿區與中國大陸區域整合論壇」。

四、 研究計畫
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研究,2007年12月,《中日韓參與東亞經濟整合之最新發展與我國因應之道》。
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研究,2008年12月,《洽簽FTA中重要領域雙邊協議之可行性研究》。
徐遵慈、姜博軒與吳泰毅,100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100年12月,「WTO 與自由貿易協定爭端解決機制規範與實務運用之比較:主要國家之策略與經驗」,

五、 英文書籍
David A. Baldwin ed. 199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avid A. Baldwin ed. 1993.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avid Martin Jones and M.L.R. Smith. 2006. ASEAN and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eltenham, U.K. , Northampton, Mass. : Edward Elgar.
Francoise Nicolas eds. 2009. Korea In the New Asia. Routledge.
Henry Gao. 2007. “The RTA Strategy of China: A Critical Visit” Challenges To Multilateral Trade: The Impact Of Bilateral, Preferential And Regional Agreements, Vai Io Lo and Laurence Boulle, e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8.
Ho Khai Leong.2007.ASEAN-Korea Relations: Security, Trade, and Community Building.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effrey J. Schott. 1989. “ More Free Trade Areas”, Free Trade Areas and US Trade Policy (Washington, DC: IIE,).
Joanne Gowa. 1994. Allies, adversar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 D. Krasner. ed. 1983. International Regimes.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Steven M. Suranovic. 2008. “Trade Diversion and Trade Creati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olicy.
Sukhee Han. 2009. “Korean perceptions of China’s Rise” Korea In The New Asia pp. 12-14,Francoise Nicolas eds., Routledge.

六、 英文期刊
Alexander Wendt. 1987.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3.
Dewi Fortuna Anwar, 2013, “An Indonesian Perspective on the U.S. Rebalancing Effort toward Asia”,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Gilbert Rozman. 2007. “South Korea and Sino-Japanese rivalry: a middle power’s options within the East Asian core triangle, ” The Pacific Review, Vol20 No.2 pp.17-220.
Rahul Sen and Sadhana Srivastava. 2009. “ASEAN’s Bilateral Preferenti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s: Implications for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ASEAN Economic Bulletin, Vol. 26, No. 2, pp. 194–214.
Richard E Baldwin, 2002. “The Causes of Regionalism,” World Economy, Vol. 20, No. 7.
Stephen D. Krasner. 1982. “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36:2.
To-hai Liou. 2008. “South Korea’s FTA strategy under Roh Moo-hyun,” Taiwanese Journal of Studies VIIII.
To-hai Liou. 2008. “South Korea’s FTA strategy,” Foreign Trade Review, Vol. XLM, No. 1, pp. 42-65.
Yul Kwon. 2004. “Toward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ASEAN-Korea Economic Cooperation,” East Asian Review, Vol. 16, No.4.

七、 研討會文章
Donghyun Park, I. P., and Estrada, Gemma Esther B. 2008. “Is the ASEAN- Korea Free Trade Area (AKFTA) an Optimal Free Trade Area”, working paper on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No.21, Asian Development Bank.
Filemon A. Uriarte, Jr.. 2008/10/16. “ASEAN-Korea Relations: Enhancing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10th ASEAN Forum.
H.E. Dr. Surin Pitsuwan. 2008. “Korea’s Changing Roles in Southeast Asia: Expanding Influence and Relations,” Keynote Address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Seoul.
Inkyo Cheong and Jungran Cho. 2009. “The Impac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in Busines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 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156 pp.5-8.
Seungjoo Lee and Shung-in Moon. “South Korea’s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Policy: The Evolution of an Adaptive Strategy”
To-hai Liou. 2010. “South Korea-ASEAN FTA,”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orean’s Experience in Free Trade Agreement.

八、 網路資料
1. ASEAN-Korea Centre:
2. Bilaterals.org: http://www.bilaterals.org/?lang=en
http://www.aseankorea.org/main/index/index002.jsp
3.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KIEP):http://www.kiep.go.kr/.
4. The Korea Herald: http://www.koreaherald.com/specialreport/Detail.jsp?newsMLId=20090601000021.
5. The Korea Times: http://www.koreatimes.co.kr/www/index.asp.
6.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網站:http://www.asean-china-center.org/zmq/index.htm
7.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8. 中國經濟網:http://www.ce.cn/
9. 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http://www.ctasc.org.tw/
10. 台灣WTO中心:http://taiwan.wtocenter.org.tw/.
11. 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tier.org.tw/
12. 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13. 東協秘書處網站:http://www.aseansec.org/.
14.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15. 國貿局網站:http://www.trade.gov.tw/.
16. 朝鮮日報:http://chn.chosun.com/big5/
17. 經濟日報:http://edn.udn.com/
18.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http://unctad.org/en/Pages/Home.aspx
19. 韓國外交通商部:http://www.mofat.go.kr/main/index.jsp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