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銀行保險業務對業務員通路影響分析
The Impacts of Bancassurance on Agency Channel
作者 郭渟渟
貢獻者 彭金隆<br>謝明華
郭渟渟
關鍵詞 銀行保險
業務員
工作績效
行為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Jul-2014 12:07:36 (UTC+8)
摘要   銀行保險業務已於歐洲保險市場發展多時,且已佔有相當重要之地位。反觀我國保險市場,尤以壽險市場為例,其原為傳統業務員通路獨大之局面,已於2009年正式被銀行保險通路所取代,呈現銀行保險通路保費收入高於傳統業務員通路之情形。至2014年3月為止,仍未有變化。探究其間原因,應係我國銀行為因應低利時代的來臨,而須緩解許多存戶之閒置資金,故其與壽險公司建立策略聯盟。同時,我國金融業主管機關亦逐步鬆綁相關法規範。自壽險業角度而言,其亦得藉由銀行營業據點眾多之通路優勢,進行資訊整合與共同行銷,進而開啟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新頁。
  有關我國壽險市場通路使用之相關研究,皆指出銀行保險對壽險公司之績效能確實提升,並說明壽險公司與銀行合作銷售更為未來無法抵擋之潮流。然上開研究未提出新興通路係如何影響既有通路?換言之,對於原先使用傳統業務員通路為主之壽險公司,應如何面對金融業多元化服務之趨勢,深值得觀察之。由於過去我國對於壽險通路之研究,集中於銀行與壽險公司間合作模式對績效之觀察
,並未有通路間影響的討論。故本文將藉我國壽險市場2007年至2012年之數據,實際探討壽險公司隨著使用銀行保險通路之程度增加,對於其傳統業務員通路之工作績效將如何變動。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2007-2012,《人壽保險業務統計年報》,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2007-2012,《人身保險業務員測驗登錄管理統計年報》,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王志博,2005,《銀行保險實務觀暨經營模式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儷玲、彭金隆、張義宏,2006,〈我國壽險業銀行保險業務參與度與經營效率分析〉,《台大管理論叢》,17卷1期:頁59-90。
古今香,2009,《傳統業務員通路與銀行保險通路市場效率比較》,實踐大學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弦璋,2003,《我國人壽保險行銷通路及其效果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衍煌,2007,《台灣外商壽險公司發展銀行保險之競爭優勢與關鍵成功因素》,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振文,2009,《銀行保險組織及策略夥伴評選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
吳子璦,2011,《我國壽險公司銀行保險通路之集中度經營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盟城,1998,〈保險業與銀行業策略聯盟之趨勢分析〉,《保險資訊》,153期:頁18-31。
范玉琴,1998,《策略聯盟與銀行發展之相關研究》,彰化銀行研究發展處,頁10-11。
洪若梅,2004,《我國銀行保險發展趨勢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
施至遠,2011,《台灣壽險業經營效率與銀行保險業務間關係》,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順成,2005,《銀行保險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順裕、俞慧芸,2005,〈銀行保險-保險業與銀行業的相互依存〉,《保險實務與制度》,4卷2期:頁173-192。
張邦茹、林惠芳、林宜蓁,2011,〈壽險業行銷通路決定因素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13卷1期:頁3-23。
陳俊璋,2012,《探討激勵、保健因素對財產保險業務員工作績效之影響-以F公司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炫婷,2012,《我國銀行從事銀行保險業務之合作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金隆、謝明華,2014,《壽險公司業務員通路如何因應銀行通路之競爭?》,working paper。
楊衍庚,2002,《我國銀行跨足人身保險業現況與行銷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楊茜文,2007,《保險商品銷售通路的形象與信任對購買通路選擇傾向之影響》,實踐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潘宏源,2000,《壽險業多元通路的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志德,2010,《教育訓練對銀行保險銷售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N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博,2000,〈銀行運用策略聯盟之研究〉,《彰銀資料》,49卷3期:頁1-19。
蔡政憲、王為倩,2001,〈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模擬分析〉,《風險管理學報》,3卷1期:頁71-97。
蔡廷佩,2005,《保險商品通路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形象與信任觀點》,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蔡博清,2006,《我國壽險業通路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業務員及銀行保險通路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貳、外文部分
Artikis, P. G., Mutenga, S., and Staikouras, S. K., 2008,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blend insurance in the banking network, The Journal of Risk Finance, 9(2), 106-124.
Boyd, J. H., Graham, S. L. ,and Hewitt, R. S., 1993, Bank holding company mergers with nonbank financial firms: effects on the risk of failure,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 17(1), 43-63.
Chang, P. R., Peng, J. L., and Fan, C. K., 2011, A comparison of bancassurance and traditional insurer sales channels, Geneva Papers on Risk & Insurance - Issues & Practice, 36(1), 76–93.
Chen, Z., Tan, J. Z., 2011, Does bancassurance add value for banks?- Evidence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Europea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 25(1) , 104-112.
Fields, L. P., Fraser, D. R., and Kolari, J. W., 2007, Is bancassurance a viable model for financial firms?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 74, 777-794.
Fiordelisi, F., Ricci, O., 2011, Bancassurance efficiency gains: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banking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17, 789-810.
Hwang, T., Gao, S. S., 2005,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st Efficiency in the Irish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2 (3), 264–280.
Korhonen, P., Voutilainen, R., 2006, Finding the most preferred alliance structure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75, 1285-1299.
Miller, H. E., Katerberg, R., and Hulin, C. L., 1979, Evaluation of the mobley, horner, and hollingsworth model of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64, 509-517.
Staikouras, S. K., 2009, An event study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ventures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19, 675-691.
Thomas, H. K., 2005, Survey of Alternate Distribution Channels, Asia, LIMRA, U.S.A.

參、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lia-roc.org.tw/index.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0日。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www.tii.org.tw/index.asp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0日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 http://www.cbc.gov.tw/np.asp?ctNode=521&mp=1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3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101358014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3580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彭金隆<br>謝明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郭渟渟zh_TW
dc.creator (作者) 郭渟渟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Jul-2014 12:07:36 (UTC+8)-
dc.date.available 1-Jul-2014 12:07: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Jul-2014 12:07: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35801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10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358014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銀行保險業務已於歐洲保險市場發展多時,且已佔有相當重要之地位。反觀我國保險市場,尤以壽險市場為例,其原為傳統業務員通路獨大之局面,已於2009年正式被銀行保險通路所取代,呈現銀行保險通路保費收入高於傳統業務員通路之情形。至2014年3月為止,仍未有變化。探究其間原因,應係我國銀行為因應低利時代的來臨,而須緩解許多存戶之閒置資金,故其與壽險公司建立策略聯盟。同時,我國金融業主管機關亦逐步鬆綁相關法規範。自壽險業角度而言,其亦得藉由銀行營業據點眾多之通路優勢,進行資訊整合與共同行銷,進而開啟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新頁。
  有關我國壽險市場通路使用之相關研究,皆指出銀行保險對壽險公司之績效能確實提升,並說明壽險公司與銀行合作銷售更為未來無法抵擋之潮流。然上開研究未提出新興通路係如何影響既有通路?換言之,對於原先使用傳統業務員通路為主之壽險公司,應如何面對金融業多元化服務之趨勢,深值得觀察之。由於過去我國對於壽險通路之研究,集中於銀行與壽險公司間合作模式對績效之觀察
,並未有通路間影響的討論。故本文將藉我國壽險市場2007年至2012年之數據,實際探討壽險公司隨著使用銀行保險通路之程度增加,對於其傳統業務員通路之工作績效將如何變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 人身保險市場通路現況 7
第一節 銀行保險通路現況 7
第二節 業務員通路現況 10
第三章 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 銀行保險通路之發展研究 14
第二節 影響業務員通路因素探討 16
第三節 研究假說 17
第四章 研究設計 18
第一節 研究模型 18
第二節 資料來源 21
第三節 變數說明 23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26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26
第二節 銀行保險通路發展對業務員通路之影響分析 29
第六章 結論 42
參考文獻 45
附錄 49
zh_TW
dc.format.extent 140803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35801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銀行保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業務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績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為zh_TW
dc.title (題名) 銀行保險業務對業務員通路影響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Impacts of Bancassurance on Agency Channe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2007-2012,《人壽保險業務統計年報》,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編,2007-2012,《人身保險業務員測驗登錄管理統計年報》,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王志博,2005,《銀行保險實務觀暨經營模式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儷玲、彭金隆、張義宏,2006,〈我國壽險業銀行保險業務參與度與經營效率分析〉,《台大管理論叢》,17卷1期:頁59-90。
古今香,2009,《傳統業務員通路與銀行保險通路市場效率比較》,實踐大學財務金融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辛弦璋,2003,《我國人壽保險行銷通路及其效果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衍煌,2007,《台灣外商壽險公司發展銀行保險之競爭優勢與關鍵成功因素》,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吳振文,2009,《銀行保險組織及策略夥伴評選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
吳子璦,2011,《我國壽險公司銀行保險通路之集中度經營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盟城,1998,〈保險業與銀行業策略聯盟之趨勢分析〉,《保險資訊》,153期:頁18-31。
范玉琴,1998,《策略聯盟與銀行發展之相關研究》,彰化銀行研究發展處,頁10-11。
洪若梅,2004,《我國銀行保險發展趨勢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
施至遠,2011,《台灣壽險業經營效率與銀行保險業務間關係》,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順成,2005,《銀行保險對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順裕、俞慧芸,2005,〈銀行保險-保險業與銀行業的相互依存〉,《保險實務與制度》,4卷2期:頁173-192。
張邦茹、林惠芳、林宜蓁,2011,〈壽險業行銷通路決定因素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13卷1期:頁3-23。
陳俊璋,2012,《探討激勵、保健因素對財產保險業務員工作績效之影響-以F公司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炫婷,2012,《我國銀行從事銀行保險業務之合作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金隆、謝明華,2014,《壽險公司業務員通路如何因應銀行通路之競爭?》,working paper。
楊衍庚,2002,《我國銀行跨足人身保險業現況與行銷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楊茜文,2007,《保險商品銷售通路的形象與信任對購買通路選擇傾向之影響》,實踐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潘宏源,2000,《壽險業多元通路的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志德,2010,《教育訓練對銀行保險銷售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N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博,2000,〈銀行運用策略聯盟之研究〉,《彰銀資料》,49卷3期:頁1-19。
蔡政憲、王為倩,2001,〈銀行跨業兼營保險之模擬分析〉,《風險管理學報》,3卷1期:頁71-97。
蔡廷佩,2005,《保險商品通路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形象與信任觀點》,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蔡博清,2006,《我國壽險業通路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業務員及銀行保險通路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貳、外文部分
Artikis, P. G., Mutenga, S., and Staikouras, S. K., 2008,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blend insurance in the banking network, The Journal of Risk Finance, 9(2), 106-124.
Boyd, J. H., Graham, S. L. ,and Hewitt, R. S., 1993, Bank holding company mergers with nonbank financial firms: effects on the risk of failure,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 17(1), 43-63.
Chang, P. R., Peng, J. L., and Fan, C. K., 2011, A comparison of bancassurance and traditional insurer sales channels, Geneva Papers on Risk & Insurance - Issues & Practice, 36(1), 76–93.
Chen, Z., Tan, J. Z., 2011, Does bancassurance add value for banks?- Evidence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etween Europea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 25(1) , 104-112.
Fields, L. P., Fraser, D. R., and Kolari, J. W., 2007, Is bancassurance a viable model for financial firms? ,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 74, 777-794.
Fiordelisi, F., Ricci, O., 2011, Bancassurance efficiency gains: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banking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17, 789-810.
Hwang, T., Gao, S. S., 2005,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st Efficiency in the Irish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2 (3), 264–280.
Korhonen, P., Voutilainen, R., 2006, Finding the most preferred alliance structure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75, 1285-1299.
Miller, H. E., Katerberg, R., and Hulin, C. L., 1979, Evaluation of the mobley, horner, and hollingsworth model of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64, 509-517.
Staikouras, S. K., 2009, An event study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ventures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19, 675-691.
Thomas, H. K., 2005, Survey of Alternate Distribution Channels, Asia, LIMRA, U.S.A.

參、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lia-roc.org.tw/index.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0日。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www.tii.org.tw/index.asp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0日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 http://www.cbc.gov.tw/np.asp?ctNode=521&mp=1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3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