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Working Stress, Resilie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Director of General Affair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
作者 鍾佳惠
貢獻者 王鍾和
Wang, Jong Her
鍾佳惠
關鍵詞 總務主任
工作壓力
復原力
工作滿意度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Jul-2014 12:24:21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總務主任在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關係,以桃園縣247位國民中小學之總務主任為施測樣本,採「總務主任工作壓力量表」、「成人復原力量表」及「總務主任工作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回收有效問卷
222份,主要研究發現說明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整體工作壓力屬中下程度,其中又以「專業知能」
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最高;整體復原力表現屬中上程度,又以「家庭團結」層面的復原力表現最好;整體工作滿意度屬中上程度,其中在「行政督導」層面的工作滿意度感受最高。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的工作壓力及復原力有顯著差異
存在,「40歲以下」總務主任在「專業知能」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顯著高於
「41歲以上」者;行政年資「11至15年」之總務主任的「個人強度」層面
的復原力顯著高於「5年以下」者。

三、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存有些中度負相關的關
係,其中以「行政支持」層面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相關最高;復原
力與工作滿意度間存有中度正相關的關係,尤以「個人強度」層面的復原力
與工作滿意度間的相關最高。

四、「行政支持」層面的工作壓力、「專業知能」層面的工作壓力及「未來組
織風格」層面的復原力,可以有效預測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的「工作
滿意度」表現,預測力達46.4%。

五、復原力能對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之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關係帶
來調節作用。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予以討論,並分別對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學校、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思蒨(2007)。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生涯承諾對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國浩(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淑女(2011)。國中教師自我復原力、教師效能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淑蓉(2009)。臺北縣市國小教師生活壓力、復原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紹穎(2007)。自我感、復原力與創傷後症狀之關聯性研究-以燒傷病人為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王富民(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鴻裕(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復原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田欽文(2008)。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教師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硏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向倩瑢(2009)。實習教師的自我復原力、創造性轉化和實習感受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江雪齡(2008)。正向心理學-生活、工作和教學的實用。臺北:心理。
何信煒(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研究所學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晨妤(2006)。臺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清山、林天祐(2005)。工作壓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35。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蔚玟(2010)。高科技產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蔚玟(2010)。高科技產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聰增(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呂佩玲(2010)。女性公共衛生人員工作壓力、挫折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佩玲(2010)。女性公共衛生人員工作壓力、挫折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重毅(2010)。花蓮地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成就動機、情緒智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貞儀(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金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飛瑩(2009)。臺北縣市國民中學兼任總務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素琴(2006)。臺灣地區農漁會信用部主任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沈月芳(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對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辛俊德(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阮志偉(2007)。臺中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參與實務社群之程度、工作滿意與行政效能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佩姿(2011)。新北市國小校長工作壓力、復原力與憂鬱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林世賢(2010)。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育伸(2006)。苗栗縣國中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之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壓力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怡靜(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惠娟(2010)。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復原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六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與解析。臺北:五南。
凃泰安(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春明(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紀成進(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朝欽(2009)。國小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梁寶苓(2011)。臺中市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復原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莊淑灣(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淑灣、呂錘卿 (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127-150。
陳月滿(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永純(2011)。公立學前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永儀(2006)。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時報文化。
陳宜娜(2010)。幼教師職場復原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俊良(2009)。工作壓力、工作滿足及情緒管理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壽險業銷售人員為例。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信介(2010)。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幸福感中介效果之驗證。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臺南。
陳貞伃(2007)。派遣員工生涯阻礙與生涯復原力對其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惠錦(2007)。國民小學總務事務及總務主任角色衝突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傳宗(2002)。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慶盛(2004)。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蓮妃(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錫港(2004)。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曾文志 (2005)。復原力的構念與研究之分析。國立臺中護理專科學校學報,4,45-68。
曾文志 (2006)。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14,1-35。
曾國書(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程文祥(2008)。臺東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千芳(2009)。國民小學初任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以苗栗縣三位初任總務主任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新竹。
黃深振(2005)。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盛美(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富微(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楊春城 (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倩華(2010)。臺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欣怡(2006)。回任人員的生涯復原力、組織承諾以及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所) ,未出版。
葉斯湖(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鄒家芸(2010)。國小教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俊億(2012)。花蓮縣國民小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復原力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未出版,花蓮。
劉美君(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錫君(2008)。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組織承諾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蔡子平(2007)。國小兼辦總務行政職務教師所知覺總務主任領導型態與其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志成(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五縣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蔡翠娥(2004)。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秀芬(2012)。電子產業人員的自我效能與復原力對其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鄭福來(2005)。臺北市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如怡(2010)。國中教師同理心、挫折復原力與工作熱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臺北。
駱仁(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謝孟珊(2010)。花蓮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鍾庭良(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二、外文部份
Benard, B. (1991). Fostering resiliency in kids: Protective factors in the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Portland, OR: Western Regional Center for Drug Free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North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Brooks,R. & Goldstein,S. (2004). The Power of Resilience: Achieving Ballance, Confidence, and Personal Strength in Your Life.(挫折復原力:在人生中找到平衡、自信與能量。洪慧芳譯。臺北:天下)。
Cooper, C. L., & Marshall, J. (1978). Sources of managerial and white collar stres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Davis, J., & Wilson, S. M. (2000).Principal`s effort to empower teachers: Effects on teacher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stress. The Clearing House, 73, 349-353.
French, J. R., & Kahn, R. L.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8, 1-47
Gadzella, B. M., Ginther, D. W., Tomcala, M., &; Bryant, G. (1991). How business professionals view their stress. Psychological Reports, 68(2), 396-398.
Gmelch, W. H.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 Cause,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 26(2), 222-231.
Gupta &; Beehr(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a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23,373-387
Jamal, M.(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 turnov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 43(8), 727-738.
Kroes, W. H. &; Margolis, B. (1974). Job Stress in Police Administrators, Journal of Polic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2, 281-327.
Luthans, F. (198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McGraw-Hill。
Luthar, S. S., & Zigler, E. (1991). Vulnerability and competence: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esilience in childhood.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61, 6-22.
Luthar, S. S., Cicchetti, D., & Becker, B. (2000).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Child Development, 71(3), 543-562.
MacN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sten, A. S. (2001). 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 in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 227-238.
McLean, A. A. (1979). Work stress. USA: Addison-Wesley.
McMahon, B. J. (2007). Resilience factors and processes: no longer at risk.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2), 127-142.
Parker,D.F.,&; DeCotiis,T.A.,(1983).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37,160-177.
Richardson, G. & Gray, D. (1998). High school curriculum fosters
resiliency. The Education Digest, 63(6), 23-27.
Richardson, G. E. (2002). Mc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8(3), 307-321.
Robbins, P. R., & Tanck, R. H. (1978). A factor analysis of coping behavior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34(2), 379-380.
Seligman, M. E. 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New York: Free Book Press.
Selye, H. (1973). The evolution of the stress concept. American Scientist, 61(6), 692-699.
Selye, H. (1979). The stress concept: Past, and some of it simplication. In V. Hamilton &; D. M. Warbuton(Eds).Human stress and Cognitio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Selye, H.(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iebert Al(2009).The Resiliency Advantage:Master Change, Thrive Under Pressure, and Bounce Back from Setbacks.(逆勢翻升:從谷底翻轉的挫折復原力。蔡宏明譯。臺北:梅霖文化)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SCCP Bullentin, 27, 109-133.
Walsh, F.(2002). A family resilience framework: Innovative practice applications. Family relations. 51(2), 130-13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97911017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11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鍾和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ang, Jong Her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鍾佳惠zh_TW
dc.creator (作者) 鍾佳惠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Jul-2014 12:24:21 (UTC+8)-
dc.date.available 1-Jul-2014 12:24:2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Jul-2014 12:24:2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911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19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91101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總務主任在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關係,以桃園縣247位國民中小學之總務主任為施測樣本,採「總務主任工作壓力量表」、「成人復原力量表」及「總務主任工作滿意度量表」為研究工具,回收有效問卷
222份,主要研究發現說明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整體工作壓力屬中下程度,其中又以「專業知能」
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最高;整體復原力表現屬中上程度,又以「家庭團結」層面的復原力表現最好;整體工作滿意度屬中上程度,其中在「行政督導」層面的工作滿意度感受最高。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的工作壓力及復原力有顯著差異
存在,「40歲以下」總務主任在「專業知能」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顯著高於
「41歲以上」者;行政年資「11至15年」之總務主任的「個人強度」層面
的復原力顯著高於「5年以下」者。

三、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存有些中度負相關的關
係,其中以「行政支持」層面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相關最高;復原
力與工作滿意度間存有中度正相關的關係,尤以「個人強度」層面的復原力
與工作滿意度間的相關最高。

四、「行政支持」層面的工作壓力、「專業知能」層面的工作壓力及「未來組
織風格」層面的復原力,可以有效預測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的「工作
滿意度」表現,預測力達46.4%。

五、復原力能對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之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關係帶
來調節作用。

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予以討論,並分別對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學校、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 次
摘 要·············································································· Ⅰ
目 次·············································································· Ⅲ
圖 次·············································································· Ⅴ
表 次·············································································· Ⅵ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作壓力······························································ 9
第二節 復原力································································ 23
第三節 工作滿意····························································· 29
第四節 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工作滿意度···································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概況········································································ 5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之差異························································ 5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 83
第四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對工作滿意度之預測······································································· 96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的復原力對其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間的調節作用············································ 111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概況的討論·········································································· 124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差異的討論··························································· 126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間關係的討論························································ 129
第四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對工作滿意度預測的討論·········································································· 131
第五節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復原力對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調節作用的討論··································································· 13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3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45
二、外文部分······································································· 151
附錄
附錄一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153
zh_TW
dc.format.extent 184579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11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總務主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壓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復原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滿意度zh_TW
dc.title (題名)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Working Stress, Resilie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Director of General Affair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思蒨(2007)。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生涯承諾對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國浩(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淑女(2011)。國中教師自我復原力、教師效能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淑蓉(2009)。臺北縣市國小教師生活壓力、復原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紹穎(2007)。自我感、復原力與創傷後症狀之關聯性研究-以燒傷病人為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王富民(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鴻裕(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復原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田欽文(2008)。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教師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硏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向倩瑢(2009)。實習教師的自我復原力、創造性轉化和實習感受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江雪齡(2008)。正向心理學-生活、工作和教學的實用。臺北:心理。
何信煒(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教育研究所學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晨妤(2006)。臺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清山、林天祐(2005)。工作壓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35。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蔚玟(2010)。高科技產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蔚玟(2010)。高科技產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聰增(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呂佩玲(2010)。女性公共衛生人員工作壓力、挫折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佩玲(2010)。女性公共衛生人員工作壓力、挫折復原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呂重毅(2010)。花蓮地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成就動機、情緒智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貞儀(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金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飛瑩(2009)。臺北縣市國民中學兼任總務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素琴(2006)。臺灣地區農漁會信用部主任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沈月芳(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對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辛俊德(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阮志偉(2007)。臺中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參與實務社群之程度、工作滿意與行政效能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佩姿(2011)。新北市國小校長工作壓力、復原力與憂鬱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林世賢(2010)。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育伸(2006)。苗栗縣國中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之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壓力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怡靜(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惠娟(2010)。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復原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地區六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與解析。臺北:五南。
凃泰安(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春明(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紀成進(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朝欽(2009)。國小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梁寶苓(2011)。臺中市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復原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莊淑灣(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淑灣、呂錘卿 (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127-150。
陳月滿(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永純(2011)。公立學前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永儀(2006)。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時報文化。
陳宜娜(2010)。幼教師職場復原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俊良(2009)。工作壓力、工作滿足及情緒管理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壽險業銷售人員為例。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信介(2010)。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幸福感中介效果之驗證。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臺南。
陳貞伃(2007)。派遣員工生涯阻礙與生涯復原力對其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惠錦(2007)。國民小學總務事務及總務主任角色衝突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傳宗(2002)。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慶盛(2004)。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蓮妃(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錫港(2004)。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曾文志 (2005)。復原力的構念與研究之分析。國立臺中護理專科學校學報,4,45-68。
曾文志 (2006)。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14,1-35。
曾國書(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程文祥(2008)。臺東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千芳(2009)。國民小學初任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以苗栗縣三位初任總務主任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新竹。
黃深振(2005)。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盛美(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富微(2007)。澎湖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楊春城 (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滿意與學習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倩華(2010)。臺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欣怡(2006)。回任人員的生涯復原力、組織承諾以及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所) ,未出版。
葉斯湖(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鄒家芸(2010)。國小教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俊億(2012)。花蓮縣國民小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復原力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未出版,花蓮。
劉美君(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錫君(2008)。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組織承諾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蔡子平(2007)。國小兼辦總務行政職務教師所知覺總務主任領導型態與其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志成(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五縣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蔡翠娥(2004)。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秀芬(2012)。電子產業人員的自我效能與復原力對其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鄭福來(2005)。臺北市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蕭如怡(2010)。國中教師同理心、挫折復原力與工作熱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臺北。
駱仁(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謝孟珊(2010)。花蓮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鍾庭良(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二、外文部份
Benard, B. (1991). Fostering resiliency in kids: Protective factors in the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Portland, OR: Western Regional Center for Drug Free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North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Brooks,R. & Goldstein,S. (2004). The Power of Resilience: Achieving Ballance, Confidence, and Personal Strength in Your Life.(挫折復原力:在人生中找到平衡、自信與能量。洪慧芳譯。臺北:天下)。
Cooper, C. L., & Marshall, J. (1978). Sources of managerial and white collar stres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Davis, J., & Wilson, S. M. (2000).Principal`s effort to empower teachers: Effects on teacher motiva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stress. The Clearing House, 73, 349-353.
French, J. R., & Kahn, R. L.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8, 1-47
Gadzella, B. M., Ginther, D. W., Tomcala, M., &; Bryant, G. (1991). How business professionals view their stress. Psychological Reports, 68(2), 396-398.
Gmelch, W. H.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 Cause,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 26(2), 222-231.
Gupta &; Beehr(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a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23,373-387
Jamal, M.(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 turnov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 43(8), 727-738.
Kroes, W. H. &; Margolis, B. (1974). Job Stress in Police Administrators, Journal of Polic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2, 281-327.
Luthans, F. (198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McGraw-Hill。
Luthar, S. S., & Zigler, E. (1991). Vulnerability and competence: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esilience in childhood.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61, 6-22.
Luthar, S. S., Cicchetti, D., & Becker, B. (2000).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Child Development, 71(3), 543-562.
MacN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sten, A. S. (2001). 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 in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 227-238.
McLean, A. A. (1979). Work stress. USA: Addison-Wesley.
McMahon, B. J. (2007). Resilience factors and processes: no longer at risk.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2), 127-142.
Parker,D.F.,&; DeCotiis,T.A.,(1983).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37,160-177.
Richardson, G. & Gray, D. (1998). High school curriculum fosters
resiliency. The Education Digest, 63(6), 23-27.
Richardson, G. E. (2002). Mc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8(3), 307-321.
Robbins, P. R., & Tanck, R. H. (1978). A factor analysis of coping behavior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34(2), 379-380.
Seligman, M. E. 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 New York: Free Book Press.
Selye, H. (1973). The evolution of the stress concept. American Scientist, 61(6), 692-699.
Selye, H. (1979). The stress concept: Past, and some of it simplication. In V. Hamilton &; D. M. Warbuton(Eds).Human stress and Cognitio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Selye, H.(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iebert Al(2009).The Resiliency Advantage:Master Change, Thrive Under Pressure, and Bounce Back from Setbacks.(逆勢翻升:從谷底翻轉的挫折復原力。蔡宏明譯。臺北:梅霖文化)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SCCP Bullentin, 27, 109-133.
Walsh, F.(2002). A family resilience framework: Innovative practice applications. Family relations. 51(2), 130-13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