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廣告行銷與民事責任-以民法、消費者保護法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
Advertising marketing and Civil liability—Focusing on Civil Law ,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and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作者 吳承翰
貢獻者 許政賢
吳承翰
關鍵詞 廣告責任
廣告主
資訊不平等
說明義務
廣告契約化
消保法第二十二條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1-Jul-2014 15:42:54 (UTC+8)
摘要 在資本主義社會成熟之今日,廣告對於契約締結的意義,有了不同於過去農業社會的巨大改變。在大量生產、大量銷售與大量消費的「消費社會」中,廣告無遠弗屆的功能,使其在行銷體系中,居關鍵地位,使商品得以銷售至遙遠而廣大的消費者。

然而,表面上輝煌的進步,卻隱藏背後恐怖的一面,蓋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隔閡,徹底改變了契約締結之方式;層層綿密的銷售網絡,形成了締約雙方「資訊不對等」的情勢。此一現象將足以顛覆我國以「雙方當事人地位平等」為假設前提的傳統民法典。在自由競爭、自利競逐的思維下,優勢一方「說明義務」的缺乏,使得意思表示之受侵害難以論證;傳統兼顧雙方當事人交易安全之觀念,亦不適於此不平衡的結構,而廣告作為要約引誘的本質,亦使其被排除於契約內容之外,無法對企業經營者產生約束。至此,民法所能提供之保障,悉數落空。

打破此一僵局唯一的辦法,便是將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解釋為具有「將廣告擬制為契約內容之效力」,使契約之拘束力得以及於廣告。甚至,藉由本條作為誠信原則具體化之精神,據以導出一方「說明義務」之存在,使本條之規範射程達於「締約前階段」。這樣的想法,不但在過去掀起熱烈的討論,甚至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通過施行後,又將在金融商品之領域,展開全新的氣象。

因此,在消保法與金保法之「槓桿作用」的前導下,本篇論文將以民法、消保法與金保法為中心,在廣告行銷之背景下,追尋民法解釋的新方向,期能賦予民法典嶄新的生命,以落實對消費者真正的保障!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書籍
1.Well、Burnett、Moriarty 原著,陳尚永、洪雅慧、蕭富峰 編譯, 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中文翻譯:廣告學),2002年9月初版。
2.王澤鑑,民法總則,2012年9月十刷。
3.王澤鑑,債法原理,2012年12月增訂四版。
4.王澤鑑,侵權行為法,2009年7月出版。
5.史尚寬,民法總論,1974年再版。
6.史尚寬,債法各論(上),1975年版。
7.朱柏松,商品製造人侵權行為責任法之比較研究,1991年 5月初版。
8.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1998年12月出版。
9.李伸一,消費者保護法論,1995年4月初版。
10.柳婷,廣告與行銷,1999年6月初版一刷。
11.邱聰智,債法各論(上冊),1994年9月初版。
12.邱聰智,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之探討,收錄於:消費者保護研究第2輯,行政院消保會出版,1996年1月。
13.邱錦添、胡勝益、林克憲 合著,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案例解析,2012年12月初版第一刷。
14.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上),1994年11月初版。
15.林誠二,消費資訊之規範,消費者保護研究第三輯,1997年。
16.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2004年2月版。
17.姚志明,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一)—不完全給付與瑕疵擔保責任,2009年11月。
18.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2008年7月二版第1刷。
19.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2004年1月二版。
20.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價值,2003年11月,初版。
21.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2013年7月修訂版。
22.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2007年9月修訂版。
23.陳自強,契約之成立與生效,2002年3月,一版。
24.陳自強,契約責任歸責事由之再構成-契約法之現代化Ⅰ,2012年12月出版第1刷。
25.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2009年7月修訂五版1刷。
26.黃茂榮,民法總則,1982年9月增訂版。
27.黃茂榮,債法總論(第一冊),2002年6月初版。
28.黃茂榮,買賣法,2002年5月增訂第五版。
29.黃茂榮,公平交易法理論與實務,1993年10月初版。
30.黃立,民法債編總論,2006年11月三版一刷。
31.楊建華原著,鄭傑夫增訂,民事訴訟法要論,2009年10月增訂版。
32.劉建順,現代廣告學,2004年1月初版。
33.劉得寬,民法總則,1996年修訂新版。
34.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2010年9月初版第四刷。
35.劉孔中,公平交易法,2003年10月初版第一刷。
36.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1995年10月初版。
37.廖義男/吳秀明,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三),第三十一條,2005年12月。
38.廖義男/石世豪,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二),第二十一條,2004年。
39.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立法目的與保護法益,收於氏著,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一冊,1994年。
40.樊志育,廣告學新論,1993年8月六版。
41.姚志明,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之研究,2004年9月初版第二刷。
42.鄭玉波,民法總則,1982年修訂初版。
43.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1992年10月第十五版。
44.藍三印/羅文坤,廣告心理學,1979年10月初版。
45.賴源河/汪渡村,公平交易法新論,2000年9月初版第一刷。
46.詹森林,最高法院裁判與民事契約法之發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度民事學術暨債法施行八十週年研討會,最高法院學術研討會叢書,2011年7月版。
(二)期刊論文
1.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之最新發展(二)-最高法院九十及九十一年度若干判決的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3期,頁71-84,2003年12月。
2.王澤鑑,熊秉元與法律經濟學,法令月刊,54卷8期,頁81-82,2003年8月。
3.古嘉諄、何俊陽、葉大殷、詹森林、楊碧惠、蔡和仁,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條之檢討—「以預售屋銷售廣告為核心」座談會,月旦法學雜誌第39期,頁75-85,1998年8月。
4.朱柏松,論廣告媒體業者之損害賠償責任—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二〇二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91期,頁8-27,2002年12月。
5.朱柏松,論日本契約法上之商品製造人責任,台大法學論叢10卷2期,頁163-196,1981年。
6.向明恩,前契約說明義務的形塑與界線-評基隆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訴字三四二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90期,頁171-181,2011年3月。
7.向明恩,違反附隨義務、契約目的不達與解除契約之連結關係-最高法院一〇〇年度台上字第二號民事判決評析,臺灣法學雜誌,209期,頁269-277,2012年10月。
8.杜怡靜,金融業者於金融商品販賣時之說明義務—以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為例,月旦法學雜誌,126期,頁5-18,2005年11月。
9.杜怡靜,金融商品交易上關於說明義務之理論與實務上之運用—對連動債紛爭之省思,月旦民商法第26期,頁50-66,2009年12月。
10.吳瑾瑜,論網路標價錯誤之法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187期,頁39-58,2010年12月。
11.吳瑾瑜,房屋之商品責任在台灣之發展現況及其挑戰-以台灣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二九號判決為觀察,月旦民商法,3期,頁155-170,2011年3月。
12.吳秀明,大型通路商的不實廣告責任-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訴字第四四七二號判決,頁35-54,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7期,2008年6月。
13.林美惠,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上)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78期,頁142-153,2001年11月。
14.林美惠,締約上過失及其諸類型之探討—附論民法增訂第二四五條之一,月旦法學雜誌,87期,頁149-168,2002年8月。
15.林德瑞,懲罰性賠償金適用之法律爭議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10期,頁40-54,2004年7月。
16.姜炳俊,預售屋廣告之契約拘束力-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九四號判決及相關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18期,頁214-224,2005年3月。
17.郭麗珍,產品製造人指示說明義務判決二則評釋,政大法學評論 57期,頁163-186,1997年6月。
18.郭麗珍,企業經營者之產品設計製造責任與指示說明責任/高院九六重上更(二)八九,台灣法學雜誌142期,頁194-198,2009年12月15日。
19.郭麗珍,論無效產品之責任,政大法學評論,64期,頁75-96,2000年12月。
20.許政賢,售屋廣告與消費者保護/最高院101台上246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98期,頁182-185,2012年4月15日。
21.許政賢,契約結果導向的司法控制—初探民事裁判結果導向案例,政大法學評論,135期,頁87-173,2013年12月。
22.陳自強,意思表示錯誤之基本問題,政大法學評論,52期,頁311-343,1994年12月。
23.陳仲嶙,商業性言論憲法解釋十年回顧與評析,中原財經法學,第27期,頁101-150,2011年12月。
24.陳洸岳,性質錯誤與動機錯誤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四六五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69期,頁170-176, 2001年2月。
25.陳忠五,不實廣告與夾層屋買賣契約-實務上相關判決之綜合評析-(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期,頁66-87,1999年6月。
26.陳忠五,不實廣告與夾層屋買賣契約-實務上相關判決之綜合評析-(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70-91,1999年8月。
27.陳忠五,論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的保護法益範圍,台灣法學雜誌,134期,頁78-96,2009年8月15日。
28.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溫泉住宅買賣契約-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246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19期,頁35-48,2013年3月1日。
29.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懲罰性賠償金-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2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29期,頁101-116,2013年8月1日。
30.陳聰富,美國法上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頁163-219,臺大法學論叢31卷5期,2002年9月。
31.陳聰富,契約自由與定型化契約的管制,月旦法學雜誌91期,頁51-62,2002年12月。
32.黃立,消保法有關廣告規定之適用,政大法學評論62期,頁167-228,1999年12月。
33.黃茂榮,不實廣告者之告知義務或擔保責任,植根雜誌20卷第9期,頁1-18,2004年9月。
34.曾品傑,論不動產不誠實廣告之契約效力(上)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81期,頁67-88,2006年4月。
35.曾品傑,論不動產不誠實廣告之契約效力(下)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82期,頁33-57,2006年5月。
36.曾品傑,論消費者保護法上之商品責任¬-以商品自傷之損害賠償責任為中心,月旦民商法,27期,頁10-39,2010年3月。
37.曾品傑,臺灣不動產消費者之權益保護,月旦法學雜誌,214期,頁27-45,2013年3月。
38.曾世雄,違反公平交易法之損害賠償責任,政大法學評論,第44期,頁351-360,1991年12月。
39.楊宏暉,誠信原則與契約締結相關說明義務的合理性,法學叢刊,54:3期,頁111-163,2009年7月。
40.蔡晶瑩,物之瑕疵的概念在買賣法上之適用,中原財經法學,第15期,頁225-265,2005 年12 月。
41.廖義男主持,公平交易法第十四條、第十九條第二款、第二十四條之行政法院裁判評析研討會,憲政時代,第23卷第2期,頁5-132,1997年10月。
42.鄭玉波,廣告企業之民事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法令月刊27:4期,頁4-6,1976年4月。
43.熊秉元,經濟學家和法律學者如何比劃–初探經濟學和法學裡的部分均衡分析,法令月刊,第57卷第1期,頁66-76,2006年1月。
44.劉孔中,論欺罔與虛偽不實、引人錯誤之標示或廣告,公平交易季刊第8卷第2期,頁1-35 ,2000年4月。
45.蘇永欽,締約過失責任的經濟分析—從現代交易的階段化談起,台大法學論叢33卷1期,頁183-218,2004年1月。
46.詹森林,受僱人執行職務之侵權行為與僱用人之消保法懲罰性賠償金責任--最高法院九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一五號判決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142期,頁53-72,2009年12月15日。
47.詹森林,純粹經濟上損失與消保法之商品責任-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2348號判決之研究,法令月刊,第六十卷第七期,頁47-64,2009年7月。
(三)專書論文
1.Stephan Lorenz (著),王怡蘋(譯),德國買賣法中對於消費者之保護,王千維、吳瑾瑜、姜世明、徐婉寧、許政賢、楊淑文、陳洸岳、中田裕康、李玉璽、Stephan Lorenz 、王怡蘋、林易典、Rolf Knieper、詹森林(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376-388,2010年5月。
2.中田康裕(著),李玉璽(譯),日本民法修正與消費者保護之現況,王千維、吳瑾瑜、姜世明、徐婉寧、許政賢、楊淑文、陳洸岳、中田裕康、李玉璽、Stephan Lorenz 、王怡蘋、林易典、Rolf Knieper、詹森林(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於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265-297,2010年5月。
3.王澤鑑,債之關係之結構分析,收錄於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四),頁83-127,2004年10出版。
4.王澤鑑,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不完全給付責任與同時履行抗辯,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六),頁115-142,1992年9月10版。
5.王澤鑑,商品製造者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頁233-273,1996年10月。
6.杜怡靜,日本消費者契約法對我國消費者保護法制之啟示與影響,收錄於於氏著,IT社會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課題,頁41-77,2006年9月初版第1刷。
7.杜怡靜,關於金融業行銷行為之規範與消費者保護-以日本之立法例為參考素材,收錄於IT社會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課題,頁79-141,2006年9月,初版第1刷。
8.姜世明,舉證責任分配之體系建構,收錄於氏著,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頁3-44,2006年3月一版一刷。
9.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上過失之概念,收錄於氏著,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頁5-71,2008年6月初版第2刷。
10.陳聰富,論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行為,收錄於氏著,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頁76-134,2008年6月初版第2刷。
11.陳洸岳,不當行銷行為對消費者契約效力之影響,收錄於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201-227,2010年5月。
12.林誠二,論附隨義務之不履行與契約解除,收錄於於氏著,民法理論與問題研究,頁411-423,1991年7月。
13.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對於法人之適用問題,收錄於氏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第3冊,頁229-260,2003年8月。
14.詹森林,物之瑕疵擔保、不完全給付與買賣價金之同時履行抗辯,收錄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頁89-126,2003年4月初版第1刷。
15.楊淑文,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的分與合—雙軌制立法下的消費者與消費關係,王千維、吳瑾瑜、姜世明、徐婉寧、許政賢、楊淑文、陳洸岳、中田裕康、李玉璽、Stephan Lorenz 、王怡蘋、林易典、Rolf Knieper、詹森林(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152-199,2010年5月。
16.蘇永欽,民事財產法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收錄於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頁61-90,2002年5月初版第1刷。
17.蘇永欽,再論一般侵權行為的類型,收錄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頁347-348,2002年5月,初版第1刷。
18.蘇永欽,私法自治與公平法之機制,收錄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2002年5月,初版第1刷。
(四)學位論文
1.王耀霆,私法關係的合憲控制—間接影響說的再構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7月。
2.胡慧滿,預售屋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6月。
3.郭思妤,附隨義務於實務上之最新發展-以最高法院96 年至100 年相關判決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4.陳彥希,契約法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1994年。
5.陳宗平,評定不實廣告方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6.陳玲玉,論引人錯誤廣告與廣告主之法律責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5月。
7.黃麗潔,論企業經營者之廣告責任--以民法及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8.呂蘭蓉,產品指示說明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0年1月。
9.林慧貞,附隨義務與民事責任之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7月。
10.楊宏暉,締約前資訊義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1月。
11.楊靖儀,懲罰性賠償金之研究-以評析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12.葉國良,瑕疵屋責任法制規範之研究-以懲罰性賠償金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7年7月。
13.張志僑,商品之瑕疵擔保責任與品質保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4年1月。
(五)網路資料
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關於消費者保護法之外國法案之介紹,網址: http://npl.ly.gov.tw/do/www/billIntroductionContent?id=43
2.Busness Dictionary.com網站,網址: http://www.businessdictionary.com/definition/direct-mail-advertising.html
二、日文資料
(一)書籍
1.向田 直範,『 21世紀の消費者法と消費者政策』,日本経済法学会/編,初版(有斐閣、2008)。
2.伊藤 進・ 木元 錦哉・ 村千 鶴子,『テキストプック消費者法』,第一版第1刷発行 (日本評論社、1995)。
3.伊藤 進,『消費者私法論』,初版第1刷発行 (信山社、1998-5)。
4.衫浦 市郎,『新・消費者法これだけは』,初版第1刷発行 (法律文化社、2010-9)。
5.棚瀨 孝雄,『契約法理と契約慣行』,初版第1刷発行 (弘文堂、1991-11)。
6.落合 誠一,『消費者契約法』,初版第1刷発行 (有斐閣、2001-10)。
7.鈴木 深雪,『消費者政策—消費者生活論』,第5版第1刷発行(尚学社、2001-9)。
8.潮見 佳男,『消費者契約法・金融商品販売法と金融取引』,初版第1刷発行,(経済法令研究会、2001-5)。
9.潮見 佳男,『契約規範の構造と展開』,初版第1刷発行,(有斐閣、1991-2)。
(二)期刊論文
1.川地 宏行,「投資取引における適合性原則と損害賠償責任(一)」,法律論叢,第83巻,第4・5合併号 (2011¬-2), 31-73頁。
2.川地 宏行,「デリバティブ取引における説明義務と損害賠償責任(3)」,専修法学論集,第98号 (2006-12),1~42頁。
3.木下 正俊,「金融商品の販売・勧誘ルールとしての説明義務と適合性原則について」,広島法科大学院論集,第5卷(2009-3),1-35頁。
4.石崎 徹,「購買後における広告の役割に関する一考察一消費者による広告への関心,期待,意識を中心として一」,早稲田商学第373号(1997¬-7),87-117頁。
5.後藤 巻則,「民法改正と消費者法,新世代法政策学研究」(2009-7),59-79頁。
6.宮下 修一,「消費者契約法4条における契約取消権の意義 : その現状と課題」,静岡大学法政研究,第11卷(1-4)(2007-3),63-121頁。
7.堀竹 学,「消費者契約法4条における事実に関する誤認」,総合政策論叢,第18号(2010¬-2),123~136頁。
8.越知 保見,「『買主、注意せよ』から『売主、開示せよ』への契約観の転換 -債権法改正の基本方針の詐欺・不実表示・情報提供義務・債務不履行概念と表明保証・東京地判平成18年1月17日判決の総合的検討-」,早稻田法學,86巻3号(2011-6), 1-55頁。
9.潮見 佳男,「比較法の視点から見た『消費者契約法』――比較法からの『摂取』と比較法への『発信』――」『民商法雑誌』,第123 巻,第4・5 号(2001),613-686頁。
10.飯塚 徹,金融商品取引と顧客保護に関する一考察−「適合性の原則」と「説明義務」の現段階−,松本大学研究紀要 / 松本大学図書委員会 編,卷9 (2011-1),1-17頁。
(三)專書論文
1.沖野 眞巳,「契約締結過程の規律と意思表示理論」『消費者契約法――立法への課題――(別冊NBLno.54)(1999),23-66頁。
2.松本 恒雄,「規制緩和と消費者法の課題-消費者取引における自己決定と自己責任」,『田中誠二先生追悼論文集『企業の社会的役割と商事法』』,(1995),703ー718頁。
(四)學位論文
1.三輪 芳朗,「消費者契約法」,東京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2003-2)。
2.江原 直子,「金融商品取引業者の法的義務と民事責任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 説明義務と適合性原則を中心として」,早稲田大学審査学位論文(博士) (2012)。
(五)其他文獻
1.金本 悠希,「金融商品販売法の改正」,制度調査部情報,大和総研 (2006-8)。
2.金融商品取引法研究会研究記録,「金融機関による説明義務・適合性の原則と金融商品販売法」,金融商品取引法研究会研究記録第27号 (2009-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100651028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1028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許政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承翰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承翰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1-Jul-2014 15:42:54 (UTC+8)-
dc.date.available 21-Jul-2014 15:42:5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1-Jul-2014 15:42:5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0651028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62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65102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資本主義社會成熟之今日,廣告對於契約締結的意義,有了不同於過去農業社會的巨大改變。在大量生產、大量銷售與大量消費的「消費社會」中,廣告無遠弗屆的功能,使其在行銷體系中,居關鍵地位,使商品得以銷售至遙遠而廣大的消費者。

然而,表面上輝煌的進步,卻隱藏背後恐怖的一面,蓋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隔閡,徹底改變了契約締結之方式;層層綿密的銷售網絡,形成了締約雙方「資訊不對等」的情勢。此一現象將足以顛覆我國以「雙方當事人地位平等」為假設前提的傳統民法典。在自由競爭、自利競逐的思維下,優勢一方「說明義務」的缺乏,使得意思表示之受侵害難以論證;傳統兼顧雙方當事人交易安全之觀念,亦不適於此不平衡的結構,而廣告作為要約引誘的本質,亦使其被排除於契約內容之外,無法對企業經營者產生約束。至此,民法所能提供之保障,悉數落空。

打破此一僵局唯一的辦法,便是將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解釋為具有「將廣告擬制為契約內容之效力」,使契約之拘束力得以及於廣告。甚至,藉由本條作為誠信原則具體化之精神,據以導出一方「說明義務」之存在,使本條之規範射程達於「締約前階段」。這樣的想法,不但在過去掀起熱烈的討論,甚至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通過施行後,又將在金融商品之領域,展開全新的氣象。

因此,在消保法與金保法之「槓桿作用」的前導下,本篇論文將以民法、消保法與金保法為中心,在廣告行銷之背景下,追尋民法解釋的新方向,期能賦予民法典嶄新的生命,以落實對消費者真正的保障!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壹、過去論者之研究脈絡 1
貳、本論文之新開展 2
一、 金保法的通過 2
二、 爭議的移轉 3
三、 視角不同 3
(一) 加入行銷學的觀點 3
(二) 資訊不平等前提的應用 4
四、 重心不同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5
壹、 就案例類型而言 5
貳、 就民法體系而言 7
一、 締約前階段之規制 7
二、 契約責任 8
三、 侵權責任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壹、 歸納法 9
貳、 案例分析法 10
參、 合憲性分析 10
肆、 法律經濟分析 11
第二章 廣告在法律上的意義 12
第一節 廣告的三重意義 12
壹、 廣告學上的意義 12
貳、 行銷學上的意義 12
參、 法律學上的意義 14
一、 憲法層次上的意義 14
(一) 企業經營者之商業言論自由 14
(二) 企業經營者之契約自由 16
二、 民法層次上的意義 16
(一) 契約成立之要約引誘 16
(二) 意思表示形成之動機 17
第二節 廣告與消費社會 18
壹、 廣告在歷史上之發展 18
貳、消費社會之形成 19
參、各國法制之因應 20
一、 我國法 20
二、 德國法 21
三、 日本法 21
(一) 消費者基本法 22
(二) 消費者契約法 23
(三) 金融商品販賣法 24
四、 歐洲契約法 25
肆、 我國現行私法體系解釋之方向 26
一、 我國現行法制的不足 26
二、 現有架構的解釋方向 27
第三章 廣告對契約成立之影響 29
第一節 廣告在締約過程之功能與態樣 29
壹、 廣告在締約過程之功能 29
貳、 廣告態樣之界定 30
一、 不論媒介的方式為何 30
二、 重要之廣告類型 32
三、 廣告行為與銷售行為之分別 35
第二節 締約前階段對於廣告之規制 36
壹、 郵購及訪問買賣之無條件解除權 36
一、 郵購買賣及訪問買賣與廣告之關聯性 37
二、 對郵購買賣之概念擴張解釋 38
貳、 意思表示錯誤 39
一、 運用於廣告行銷之現代交易 39
二、 廣告與錯誤之態樣 40
三、 表意人無過失之限制 44
參、 意思表示被詐欺 45
一、 詐欺行為 46
(一) 積極實施詐欺行為 47
(二) 消極緘默之不作為詐欺 60
肆、 詐欺故意 62
伍、 因果關係 63
一、 實務見解 63
二、 學說見解 64
陸、 締約上過失 65
一、 關於信賴利益之保護 65
二、 締約上過失之成立要件的檢視 66
(一) 限於契約未成立之時 68
(二) 說明義務之屬性為消極被動 69
第三節 說明義務作為廣告行銷之調節機制 71
壹、 說明義務於締約階段之重要性 71
貳、 說明義務之探求 73
一、 特別法規定 73
二、 行政命令 74
三、 消保法第二十二條前段 75
四、 金保法第十條 78
(一) 金保法通過前金融商品之相關判決見解 78
(二) 金保法第十條關於說明義務之規定 81
五、 小結 84
第四節 小結 85
第四章 廣告構成契約之內容 88
第一節 廣告契約責任之主體 88
壹、 廣告主、企業經營者與金融服務業者 88
貳、 消費者 92
參、 廣告媒體業與廣告代理業 94
第二節 廣告構成契約內容之要件 95
壹、 適用消保法第二十二條之實質要件 95
一、 早期採「要約或要約之引誘」的見解 96
(一) 要約說 96
(二) 回歸要約引誘說 97
(三) 小結 99
二、 近年採「法定效力」的見解 100
(一) 學說見解 100
(二) 實務見解 101
三、 本文對於法定說之評析 112
(一) 法定說之實質意義 112
(二) 法定說之法理依據 115
(三) 法定說之下不同之見解 116
(四) 小結-法定客觀信賴說可採 118
貳、 適用金融消保法第八條之評估 125
一、 金保法第八條之特色 125
二、 適用消保法第二十二條相關見解之可行性 125
三、 金保法第八條與第十條之比較 127
第三節 廣告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129
壹、 爭議焦點的轉移 129
貳、 廣告內容具體化於債之義務群 132
參、 附隨義務之違反得否解除契約 141
第四節 廣告之物之瑕疵擔保責任 145
壹、 物之瑕疵之認定 146
一、 物之瑕疵的類型 146
二、 判斷瑕疵的標準 146
貳、 物之瑕疵於危險移轉時存在 148
參、 買受人善意且無重大過失 150
一、 學說見解 151
二、 實務見解 151
三、 本文見解 153
肆、 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但書之特別要件 156
伍、 民法第三百六十條之特別要件 157
第五節 小結 159
第五章 廣告之侵權責任 163
第一節 各種侵權性質之請求權基礎 163
壹、 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 163
一、 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前段 163
二、 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後段 165
三、 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 165
貳、 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 168
一、 一般交易安全之注意義務 168
二、 廣告呈現包含在指示說明義務 169
三、 廣告中根本未為危險性警示說明的問題 170
參、 消保法第七條 171
肆、 公平法第二十一條與第三十一條 173
一、 維護市場機能之規範方式 174
二、 公平法損害賠償責任之構成要件 174
三、 與消保法之競合 176
四、 與民法之競合 177
伍、金保法第十一條 178
第二節 侵權責任適用上爭議的釐清 180
壹、 廣告主之認定 180
貳、 損害賠償額之計算 182
參、 懲罰性賠償金之適用 184
一、 懲罰性賠償金之適用範圍 184
(一) 主張限於不實廣告同時構成侵權行為之見解 184
(二) 主張以依本法負損害賠償責任為前提之見解 186
(三) 主張限於消保法有明文規定其法律效果之見解 186
(四) 主張僅須係違反保護消費者為目的規定之見解 187
(五) 本文見解 188
二、 懲罰性賠償金數額之酌定 188
(一) 酌定的結果須足以遏止不法行為 189
(二) 法律經濟分析之運用 189
肆、 舉證責任之減輕轉換 192
一、 關於實體法上之舉證責任減輕 193
二、 關於程序法上之舉證責任減輕 194
第三節 小結 196
第六章 結論 199
壹、 當前法律解釋的方向 199
貳、 締約前階段之規制 199
參、 關於契約責任 200
一、 消保法第二十二條之意義與實質要件 200
二、 關於債務不履行責任 201
三、 關於物之瑕疵擔保責任 202
肆、 關於侵權責任 202
伍、總結 203
參考資料 205
zh_TW
dc.format.extent 213454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1028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廣告責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廣告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不平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說明義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廣告契約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消保法第二十二條zh_TW
dc.title (題名) 廣告行銷與民事責任-以民法、消費者保護法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Advertising marketing and Civil liability—Focusing on Civil Law ,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and Financial Consumer Protection Law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書籍
1.Well、Burnett、Moriarty 原著,陳尚永、洪雅慧、蕭富峰 編譯, Adverti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中文翻譯:廣告學),2002年9月初版。
2.王澤鑑,民法總則,2012年9月十刷。
3.王澤鑑,債法原理,2012年12月增訂四版。
4.王澤鑑,侵權行為法,2009年7月出版。
5.史尚寬,民法總論,1974年再版。
6.史尚寬,債法各論(上),1975年版。
7.朱柏松,商品製造人侵權行為責任法之比較研究,1991年 5月初版。
8.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1998年12月出版。
9.李伸一,消費者保護法論,1995年4月初版。
10.柳婷,廣告與行銷,1999年6月初版一刷。
11.邱聰智,債法各論(上冊),1994年9月初版。
12.邱聰智,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之探討,收錄於:消費者保護研究第2輯,行政院消保會出版,1996年1月。
13.邱錦添、胡勝益、林克憲 合著,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案例解析,2012年12月初版第一刷。
14.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上),1994年11月初版。
15.林誠二,消費資訊之規範,消費者保護研究第三輯,1997年。
16.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2004年2月版。
17.姚志明,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一)—不完全給付與瑕疵擔保責任,2009年11月。
18.姜世明,民事訴訟法基礎論,2008年7月二版第1刷。
19.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2004年1月二版。
20.姜世明,民事程序法之發展與價值,2003年11月,初版。
21.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2013年7月修訂版。
22.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2007年9月修訂版。
23.陳自強,契約之成立與生效,2002年3月,一版。
24.陳自強,契約責任歸責事由之再構成-契約法之現代化Ⅰ,2012年12月出版第1刷。
25.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2009年7月修訂五版1刷。
26.黃茂榮,民法總則,1982年9月增訂版。
27.黃茂榮,債法總論(第一冊),2002年6月初版。
28.黃茂榮,買賣法,2002年5月增訂第五版。
29.黃茂榮,公平交易法理論與實務,1993年10月初版。
30.黃立,民法債編總論,2006年11月三版一刷。
31.楊建華原著,鄭傑夫增訂,民事訴訟法要論,2009年10月增訂版。
32.劉建順,現代廣告學,2004年1月初版。
33.劉得寬,民法總則,1996年修訂新版。
34.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2010年9月初版第四刷。
35.劉孔中,公平交易法,2003年10月初版第一刷。
36.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1995年10月初版。
37.廖義男/吳秀明,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三),第三十一條,2005年12月。
38.廖義男/石世豪,公平交易法之註釋研究系列(二),第二十一條,2004年。
39.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立法目的與保護法益,收於氏著,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一冊,1994年。
40.樊志育,廣告學新論,1993年8月六版。
41.姚志明,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之研究,2004年9月初版第二刷。
42.鄭玉波,民法總則,1982年修訂初版。
43.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冊),1992年10月第十五版。
44.藍三印/羅文坤,廣告心理學,1979年10月初版。
45.賴源河/汪渡村,公平交易法新論,2000年9月初版第一刷。
46.詹森林,最高法院裁判與民事契約法之發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度民事學術暨債法施行八十週年研討會,最高法院學術研討會叢書,2011年7月版。
(二)期刊論文
1.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之最新發展(二)-最高法院九十及九十一年度若干判決的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3期,頁71-84,2003年12月。
2.王澤鑑,熊秉元與法律經濟學,法令月刊,54卷8期,頁81-82,2003年8月。
3.古嘉諄、何俊陽、葉大殷、詹森林、楊碧惠、蔡和仁,消費者保護法第二十二條之檢討—「以預售屋銷售廣告為核心」座談會,月旦法學雜誌第39期,頁75-85,1998年8月。
4.朱柏松,論廣告媒體業者之損害賠償責任—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二〇二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91期,頁8-27,2002年12月。
5.朱柏松,論日本契約法上之商品製造人責任,台大法學論叢10卷2期,頁163-196,1981年。
6.向明恩,前契約說明義務的形塑與界線-評基隆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訴字三四二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90期,頁171-181,2011年3月。
7.向明恩,違反附隨義務、契約目的不達與解除契約之連結關係-最高法院一〇〇年度台上字第二號民事判決評析,臺灣法學雜誌,209期,頁269-277,2012年10月。
8.杜怡靜,金融業者於金融商品販賣時之說明義務—以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為例,月旦法學雜誌,126期,頁5-18,2005年11月。
9.杜怡靜,金融商品交易上關於說明義務之理論與實務上之運用—對連動債紛爭之省思,月旦民商法第26期,頁50-66,2009年12月。
10.吳瑾瑜,論網路標價錯誤之法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187期,頁39-58,2010年12月。
11.吳瑾瑜,房屋之商品責任在台灣之發展現況及其挑戰-以台灣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二九號判決為觀察,月旦民商法,3期,頁155-170,2011年3月。
12.吳秀明,大型通路商的不實廣告責任-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五年度訴字第四四七二號判決,頁35-54,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7期,2008年6月。
13.林美惠,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上)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78期,頁142-153,2001年11月。
14.林美惠,締約上過失及其諸類型之探討—附論民法增訂第二四五條之一,月旦法學雜誌,87期,頁149-168,2002年8月。
15.林德瑞,懲罰性賠償金適用之法律爭議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10期,頁40-54,2004年7月。
16.姜炳俊,預售屋廣告之契約拘束力-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九四號判決及相關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18期,頁214-224,2005年3月。
17.郭麗珍,產品製造人指示說明義務判決二則評釋,政大法學評論 57期,頁163-186,1997年6月。
18.郭麗珍,企業經營者之產品設計製造責任與指示說明責任/高院九六重上更(二)八九,台灣法學雜誌142期,頁194-198,2009年12月15日。
19.郭麗珍,論無效產品之責任,政大法學評論,64期,頁75-96,2000年12月。
20.許政賢,售屋廣告與消費者保護/最高院101台上246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98期,頁182-185,2012年4月15日。
21.許政賢,契約結果導向的司法控制—初探民事裁判結果導向案例,政大法學評論,135期,頁87-173,2013年12月。
22.陳自強,意思表示錯誤之基本問題,政大法學評論,52期,頁311-343,1994年12月。
23.陳仲嶙,商業性言論憲法解釋十年回顧與評析,中原財經法學,第27期,頁101-150,2011年12月。
24.陳洸岳,性質錯誤與動機錯誤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四六五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69期,頁170-176, 2001年2月。
25.陳忠五,不實廣告與夾層屋買賣契約-實務上相關判決之綜合評析-(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期,頁66-87,1999年6月。
26.陳忠五,不實廣告與夾層屋買賣契約-實務上相關判決之綜合評析-(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70-91,1999年8月。
27.陳忠五,論消費者保護法商品責任的保護法益範圍,台灣法學雜誌,134期,頁78-96,2009年8月15日。
28.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溫泉住宅買賣契約-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246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19期,頁35-48,2013年3月1日。
29.陳忠五,不誠實廣告與懲罰性賠償金-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22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229期,頁101-116,2013年8月1日。
30.陳聰富,美國法上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頁163-219,臺大法學論叢31卷5期,2002年9月。
31.陳聰富,契約自由與定型化契約的管制,月旦法學雜誌91期,頁51-62,2002年12月。
32.黃立,消保法有關廣告規定之適用,政大法學評論62期,頁167-228,1999年12月。
33.黃茂榮,不實廣告者之告知義務或擔保責任,植根雜誌20卷第9期,頁1-18,2004年9月。
34.曾品傑,論不動產不誠實廣告之契約效力(上)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81期,頁67-88,2006年4月。
35.曾品傑,論不動產不誠實廣告之契約效力(下)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82期,頁33-57,2006年5月。
36.曾品傑,論消費者保護法上之商品責任¬-以商品自傷之損害賠償責任為中心,月旦民商法,27期,頁10-39,2010年3月。
37.曾品傑,臺灣不動產消費者之權益保護,月旦法學雜誌,214期,頁27-45,2013年3月。
38.曾世雄,違反公平交易法之損害賠償責任,政大法學評論,第44期,頁351-360,1991年12月。
39.楊宏暉,誠信原則與契約締結相關說明義務的合理性,法學叢刊,54:3期,頁111-163,2009年7月。
40.蔡晶瑩,物之瑕疵的概念在買賣法上之適用,中原財經法學,第15期,頁225-265,2005 年12 月。
41.廖義男主持,公平交易法第十四條、第十九條第二款、第二十四條之行政法院裁判評析研討會,憲政時代,第23卷第2期,頁5-132,1997年10月。
42.鄭玉波,廣告企業之民事責任與消費者之保護,法令月刊27:4期,頁4-6,1976年4月。
43.熊秉元,經濟學家和法律學者如何比劃–初探經濟學和法學裡的部分均衡分析,法令月刊,第57卷第1期,頁66-76,2006年1月。
44.劉孔中,論欺罔與虛偽不實、引人錯誤之標示或廣告,公平交易季刊第8卷第2期,頁1-35 ,2000年4月。
45.蘇永欽,締約過失責任的經濟分析—從現代交易的階段化談起,台大法學論叢33卷1期,頁183-218,2004年1月。
46.詹森林,受僱人執行職務之侵權行為與僱用人之消保法懲罰性賠償金責任--最高法院九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一五號判決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142期,頁53-72,2009年12月15日。
47.詹森林,純粹經濟上損失與消保法之商品責任-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2348號判決之研究,法令月刊,第六十卷第七期,頁47-64,2009年7月。
(三)專書論文
1.Stephan Lorenz (著),王怡蘋(譯),德國買賣法中對於消費者之保護,王千維、吳瑾瑜、姜世明、徐婉寧、許政賢、楊淑文、陳洸岳、中田裕康、李玉璽、Stephan Lorenz 、王怡蘋、林易典、Rolf Knieper、詹森林(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376-388,2010年5月。
2.中田康裕(著),李玉璽(譯),日本民法修正與消費者保護之現況,王千維、吳瑾瑜、姜世明、徐婉寧、許政賢、楊淑文、陳洸岳、中田裕康、李玉璽、Stephan Lorenz 、王怡蘋、林易典、Rolf Knieper、詹森林(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於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265-297,2010年5月。
3.王澤鑑,債之關係之結構分析,收錄於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四),頁83-127,2004年10出版。
4.王澤鑑,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不完全給付責任與同時履行抗辯,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六),頁115-142,1992年9月10版。
5.王澤鑑,商品製造者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頁233-273,1996年10月。
6.杜怡靜,日本消費者契約法對我國消費者保護法制之啟示與影響,收錄於於氏著,IT社會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課題,頁41-77,2006年9月初版第1刷。
7.杜怡靜,關於金融業行銷行為之規範與消費者保護-以日本之立法例為參考素材,收錄於IT社會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課題,頁79-141,2006年9月,初版第1刷。
8.姜世明,舉證責任分配之體系建構,收錄於氏著,舉證責任與真實義務,頁3-44,2006年3月一版一刷。
9.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上過失之概念,收錄於氏著,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頁5-71,2008年6月初版第2刷。
10.陳聰富,論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行為,收錄於氏著,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頁76-134,2008年6月初版第2刷。
11.陳洸岳,不當行銷行為對消費者契約效力之影響,收錄於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201-227,2010年5月。
12.林誠二,論附隨義務之不履行與契約解除,收錄於於氏著,民法理論與問題研究,頁411-423,1991年7月。
13.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對於法人之適用問題,收錄於氏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第3冊,頁229-260,2003年8月。
14.詹森林,物之瑕疵擔保、不完全給付與買賣價金之同時履行抗辯,收錄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頁89-126,2003年4月初版第1刷。
15.楊淑文,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的分與合—雙軌制立法下的消費者與消費關係,王千維、吳瑾瑜、姜世明、徐婉寧、許政賢、楊淑文、陳洸岳、中田裕康、李玉璽、Stephan Lorenz 、王怡蘋、林易典、Rolf Knieper、詹森林(編),民事法與消費者保護,頁152-199,2010年5月。
16.蘇永欽,民事財產法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收錄於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頁61-90,2002年5月初版第1刷。
17.蘇永欽,再論一般侵權行為的類型,收錄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頁347-348,2002年5月,初版第1刷。
18.蘇永欽,私法自治與公平法之機制,收錄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2002年5月,初版第1刷。
(四)學位論文
1.王耀霆,私法關係的合憲控制—間接影響說的再構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7月。
2.胡慧滿,預售屋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6月。
3.郭思妤,附隨義務於實務上之最新發展-以最高法院96 年至100 年相關判決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4.陳彥希,契約法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1994年。
5.陳宗平,評定不實廣告方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6.陳玲玉,論引人錯誤廣告與廣告主之法律責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5月。
7.黃麗潔,論企業經營者之廣告責任--以民法及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8.呂蘭蓉,產品指示說明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0年1月。
9.林慧貞,附隨義務與民事責任之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7月。
10.楊宏暉,締約前資訊義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1月。
11.楊靖儀,懲罰性賠償金之研究-以評析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12.葉國良,瑕疵屋責任法制規範之研究-以懲罰性賠償金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7年7月。
13.張志僑,商品之瑕疵擔保責任與品質保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4年1月。
(五)網路資料
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關於消費者保護法之外國法案之介紹,網址: http://npl.ly.gov.tw/do/www/billIntroductionContent?id=43
2.Busness Dictionary.com網站,網址: http://www.businessdictionary.com/definition/direct-mail-advertising.html
二、日文資料
(一)書籍
1.向田 直範,『 21世紀の消費者法と消費者政策』,日本経済法学会/編,初版(有斐閣、2008)。
2.伊藤 進・ 木元 錦哉・ 村千 鶴子,『テキストプック消費者法』,第一版第1刷発行 (日本評論社、1995)。
3.伊藤 進,『消費者私法論』,初版第1刷発行 (信山社、1998-5)。
4.衫浦 市郎,『新・消費者法これだけは』,初版第1刷発行 (法律文化社、2010-9)。
5.棚瀨 孝雄,『契約法理と契約慣行』,初版第1刷発行 (弘文堂、1991-11)。
6.落合 誠一,『消費者契約法』,初版第1刷発行 (有斐閣、2001-10)。
7.鈴木 深雪,『消費者政策—消費者生活論』,第5版第1刷発行(尚学社、2001-9)。
8.潮見 佳男,『消費者契約法・金融商品販売法と金融取引』,初版第1刷発行,(経済法令研究会、2001-5)。
9.潮見 佳男,『契約規範の構造と展開』,初版第1刷発行,(有斐閣、1991-2)。
(二)期刊論文
1.川地 宏行,「投資取引における適合性原則と損害賠償責任(一)」,法律論叢,第83巻,第4・5合併号 (2011¬-2), 31-73頁。
2.川地 宏行,「デリバティブ取引における説明義務と損害賠償責任(3)」,専修法学論集,第98号 (2006-12),1~42頁。
3.木下 正俊,「金融商品の販売・勧誘ルールとしての説明義務と適合性原則について」,広島法科大学院論集,第5卷(2009-3),1-35頁。
4.石崎 徹,「購買後における広告の役割に関する一考察一消費者による広告への関心,期待,意識を中心として一」,早稲田商学第373号(1997¬-7),87-117頁。
5.後藤 巻則,「民法改正と消費者法,新世代法政策学研究」(2009-7),59-79頁。
6.宮下 修一,「消費者契約法4条における契約取消権の意義 : その現状と課題」,静岡大学法政研究,第11卷(1-4)(2007-3),63-121頁。
7.堀竹 学,「消費者契約法4条における事実に関する誤認」,総合政策論叢,第18号(2010¬-2),123~136頁。
8.越知 保見,「『買主、注意せよ』から『売主、開示せよ』への契約観の転換 -債権法改正の基本方針の詐欺・不実表示・情報提供義務・債務不履行概念と表明保証・東京地判平成18年1月17日判決の総合的検討-」,早稻田法學,86巻3号(2011-6), 1-55頁。
9.潮見 佳男,「比較法の視点から見た『消費者契約法』――比較法からの『摂取』と比較法への『発信』――」『民商法雑誌』,第123 巻,第4・5 号(2001),613-686頁。
10.飯塚 徹,金融商品取引と顧客保護に関する一考察−「適合性の原則」と「説明義務」の現段階−,松本大学研究紀要 / 松本大学図書委員会 編,卷9 (2011-1),1-17頁。
(三)專書論文
1.沖野 眞巳,「契約締結過程の規律と意思表示理論」『消費者契約法――立法への課題――(別冊NBLno.54)(1999),23-66頁。
2.松本 恒雄,「規制緩和と消費者法の課題-消費者取引における自己決定と自己責任」,『田中誠二先生追悼論文集『企業の社会的役割と商事法』』,(1995),703ー718頁。
(四)學位論文
1.三輪 芳朗,「消費者契約法」,東京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2003-2)。
2.江原 直子,「金融商品取引業者の法的義務と民事責任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 説明義務と適合性原則を中心として」,早稲田大学審査学位論文(博士) (2012)。
(五)其他文獻
1.金本 悠希,「金融商品販売法の改正」,制度調査部情報,大和総研 (2006-8)。
2.金融商品取引法研究会研究記録,「金融機関による説明義務・適合性の原則と金融商品販売法」,金融商品取引法研究会研究記録第27号 (2009-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