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學位論文

文章檢視/開啟

書目匯出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引文資訊

TAIR相關學術產出

題名 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s Innovative Skills, Schoo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School InnovativePerforma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作者 紀家雄
貢獻者 陳木金
紀家雄
關鍵詞 校長創新技巧
學校智慧資本
學校創新績效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6-八月-2014 11:54:15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內涵與現況,探討其關係,並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首先進行文獻探討,作為架構研究的理論基礎,發展研究工具,再以問卷調查426位國民小學主任及組長(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宜蘭縣共發出630份問卷,有效問卷426份),以分析現況、驗證理論,最後,依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結論建議。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及學校創新績效內涵與現況
(一)校長創新技巧包括提問技巧、社交技巧、實驗技巧、觀察技巧與聯想技巧五個向度;其整體量表與分向度得分均屬中上程度,其中以社交技巧得分最高。
(二)學校智慧資本包括學校結構資本、學校人力資本與學校關係資本三個向度,其整體總量表與分向度得分均屬中上程度,其中以學校關係資本得分最高。
(三)學校創新績效包括行政管理創新、專業能力創新與課程教學創新三個向度;其整體總量表與分向度得分均屬中上程度,其中以課程教學創新得分最高。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創新技巧的得分方面:研究發現在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有顯著差異,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沒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智慧資本的得分方面:研究發現在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有顯著差異,性別、最高學歷沒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創新績效的得分方面:研究發現在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有顯著差異,性別、最高學歷沒有顯著差異。
三、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相關情形
(一)整體校長創新技巧與整體學校智慧資本間,呈現顯著的中度正相關,校長創新技巧各分向度中,以「聯想技巧」與學校智慧資本總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二)整體校長創新技巧與整體學校創新績效間,呈現顯著的中度正相關,校長創新技巧各向度中,以「聯想技巧」與學校創新績效總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三)整體學校智慧資本與整體學校創新績效間,呈現顯著的中度正相關,學校智慧資本各向度中以「學校結構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總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四、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對學校創新績效之互動模式
(一)校長創新技巧對學校創新績效的互動模式,各項適配度指標俱佳,上游潛在變項(校長創新技巧)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力。
(二)學校智慧資本對學校創新績效的互動模式,各項適配度指標俱佳,上游潛在變項(學校智慧資本)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力。
(三)校長創新技巧與學校智慧資本對學校創新績效的互動模式,各項適配度指標佳,上游潛在變項一(校長創新技巧)與上游潛在變項二(學校智慧資本)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的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及後續研究參考。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前研一(2005)。ニュービジネス活眼塾アタッカーズ・ビジネススクール講義録。東京:プレジデント社。
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臺北市:天下文化。
方佳梅(2007年11月)。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衡量指標之建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 43 屆年會暨第 13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新竹教育大學。
方虹懿(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意領導之探究:以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造艦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毛榮敬(2004)。國民小學智慧資本探索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如哲(2001)。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動向之一:因應知識經濟的國家教育改革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2,9-12。
王金酩(2008)。組織文化、創新人格特質與自我調整學習對突破式創新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思秀(2004)。社會資本對於知識創造活動、智慧資本及知識管理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雅(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政聰(2011)。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5a)。創意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33,155。
吳清山、林天祐(2005b)。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8-74。
吳濟民(2007)。組織學習與智慧資本對創新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金蓮(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李俊緯(2013)。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行為、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建居(2013)。創新領導、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行銷策略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重毅(2013)。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瑞娥(2005)。學校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關係。高雄師大學報,18,45-59。
沈裕清(2010)。國中校長策略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婉玲(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水木(2010)。國民小學行政組織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妙雀(2009)。社會資本對知識分享與智慧資本影響之研究。組織與管理,(1),91-143。
林良陽(2007)。智慧資本與動態能耐對研發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彥興(2010)。智慧資本的策略管理(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林思伶(2005)。學習機構的創造與競爭。教育研究月刊,133,42-62。
林香如(2010)。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智慧資本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純宇(2013)。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一所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獲獎學校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新發、王秀玲、汪明宗、顏如芳、仲秀蓮(2006,4 月)。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知識延續管理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三縣市為例。載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3-91),澳門。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世方(2012)。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朋賢(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雲東(2009)。國民中學學校智慧資本量表之衡量-以屏東縣偏鄉原住民區與都會區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范熾文(2008)。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范熾文(2011)。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3(2),1-28。
范熾文(2013)。運用組織創新以提升學校效能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232,35-47。
范熾文、謝月香(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北部縣市為例。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4,1-28。
倪靜貴(2007)。高級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表現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斌(2010)。創新也有技巧:腦力激盪的方法、工具、案例與訓練。新北市:博誌文化。
徐鴻瑞(2012)。智慧資本與服務創新行為:組織創新氣候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新北市。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高淑真(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博銓(2013)。學校創新教育之探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5),75-82。
張仁家(2005)。高職學校的經營創新。教師天地,139,59-63。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45,41-49。
張春興(2003)。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市:東華。
張瑜芳(2007)。組織創新氣候、成員創新行為與組織創新績效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慧玲(201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張鐵懷(2011)。大學校長帶動「創意領導」之領導作為研究 - 搧創意之風,點創意之火(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許陣興(2011)。高級職業學校校長知識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2013年5月25日)。 學校智慧資本:來自學校員工的知識與創意。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581856137&sk=photos&collection_token=1581856137%3A2305272732%3A69&set=a.10200537141582658.1073741900.1581856137&type=1
陳孝聖(2013)。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志宏(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對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主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佳秀(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知識分享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中部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建銘(2009)。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思婷(2006)。激勵、領導風格、工作特性與組織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臺灣高科技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貞岑(2006)。智慧資本與組織創新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企業家精神導向、市場導向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家紋(2006)。公立高職學校組織文化與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素寬(2009)。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移轉能力、組織執行力與組織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莉津(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意領導量表編製與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瑜芬、劉家樺(2011)。創新管理。臺中市:滄海。
陳瑞成(2009)。國小校長創新領導實踐與反思之自傳研究-以兩個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方案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堺屋太一(1993)。組織の盛衰 : 何が企業の命運を決めるのか。東京 : PHP研究所。
彭添星(2011)。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文忠(2005)。創新策略與組織創新績效之關係─以組織策略、創新氣候、創新能力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曾兆興(2012)。國小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創意教學與學校績效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孟嫺(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曦葒(2005)。創新資本、核心能力對組織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湯秀琴(2012)。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為國(2012)。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玉貞(2013)。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秀玲(2012)。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黃建翔(2012)。從教育績效責任觀點論學校創新經營。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5),39-47。
黃秋鸞(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
黃海山(2008)。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淑貞(2005)。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智慧資本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黃智偉(2009)。兩岸前期中等教育階段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和南京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靖婷(2009)。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馨慧(2011)。國民中學校長魅力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楊詠翔(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雅青(2005)。組織結構、領導風格、組織策略及創造力機制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葉繼豪、詹長霖(2012)。精實創新:創新簡易行通。臺北市:鼎茂圖書。
鄒忠錦(2010)。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鉅亨網(2012)。Facebook上市的28個事實:市值超越亞馬遜。取自: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518/KFKDB76HYP62Q.shtml
廖芳儀(2012)。國民校學校長創新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劉上嘉(2008)。組織文化、主管領導風格與組織創新績效的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劉世南(2011)。創意創新創業:智慧工程的理論與實踐。高雄市:麗文文化。
劉佳賢(2010)。國民中小學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劉富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團隊組織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政道(2010)。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進雄(2007)。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管理成效、實踐困難與有效途徑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7,1-26。
蔡進雄(2013)。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臺北市:五南。
鄭聿芳(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崇珍(2009年11月2日)。有效的智慧資本,強化核心能力:認同、承諾、力行。【臺北教育e週報】取自: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911021533257S7
蕭輝勳(2010)。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賴正尚(2005)。國民小學教師智慧資本評鑑指標體系之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薛雅齡(2005)。組織執行力、知識分享機制與組織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謝月香(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謝孟欣(2011)。智慧資本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產品-市場策略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謝明昇(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品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金青、林國正(2006)。教育智慧資本之詮釋與剖析。教育研究月刊,151,82-94。
謝傳崇(2007)。以平衡計分卡理念建構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效能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劉佳賢(2011)。國民中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1,63-88。
謝傳崇、蕭輝勳(2011)。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中等教育,62(1),50-70。
謝慧音(2004)。國小教師對學校智慧資本狀況之知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簡正一(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羅英豪(2014)。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校智慧資本、創新經營與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國峰(2008)。智慧資本、網絡互動對創新績效的影響-以資源投入為干擾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臺北市。
蘇和庠(2010)。教師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北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嘉儒(2009)。創新領導與學校行政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二、英文部分
Alvarez, C. C. (2011). Principal leadership: Factors sustaining successful school innovatio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23368)
Amabile, T. M. (1997).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load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Anthon, V. (2007). Innovation dna. In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Eds.), Dna @ work: How the invisible building blocks of leadership, innovation, 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affect business and the workplace (pp. 39-76). New Delhi, India: Wiley India Pvt. Ltd.
Anthony, S. D. (2009). The silver lining: An innovation playbook for uncertain tim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Anthony, S. D., Christensen, C. M. (2006). The road to disruption. I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Eds.), Creating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pp. 21-31).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Basile, C. G. (2009). Intellectual capital.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Bhagat, S. & Shukla, A. H. (2013). Dynamics of creative leadership in modern context: An analytical 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6), 474-480.
Bloomberg visual data. (2014, January 28). Most innovative in the world: countries. [Online data]. Retrieved from http://www.bloomberg.com/visual-data/best-and-worst/most-innovative-in-the-world-2014-countries
Bukh, P. N., Mouritsen, J., & Christensen, K. S. (2005). 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ing and reporting knowledge resources. In P. N.Bukh, K. S. Christensen & J. Mouritsen (Ed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Establishing a field of practice (pp. 53-69).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Chen, S. C., Hsiao, H. C., Chang, J. C., Chou, C. M., & Shen, C. H. (2013).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pport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1), 41-45.
Christensen, C. M. & Eyring, H. J. (2011). The innovative university: Changing the dna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inside ou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hristensen, C. M. (2000). Innovation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New Youk, NY: McGraw-Hill.
Christensen, C. M., Anthony, S. D., Roth, E. A. (2004). Seeingwhat`s next: Using theories of innovation to predict industry chang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Christensen, C. M., Bohmer, R. & Kenagy, J. (2000). Will disruptive innovations cure health care ?.Retrieved fromhttp://hbr.org/web/extras/insight-center/health-care/will-disruptive-innovations-cure-health-care
Christensen, C. M., Crossman, J. H., Hwang, J. (2009). The innovator’s prescription.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Christensen, C. M., Horn, M. B., & Johnson, C.W. (2008). Disrupting class: How disruptive innovation will change the way the world learns. Chicago, IL: McGraw-Hill Companies.
Cobo, C. (2012). Skills for innovation: envisioning an education that prepares for the changing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193101
Cooper, R. G. (1985). Industrial firm’s new product strategi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3, 107-121.
Coulson-Thomas, C. (2003). The knowledge entrepreneur. Great Britain: Biddles Ltd.
Daneshfard, K. & Beiranvand, M. (2013). The ownership type effects on intellectual capital components in commercia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1), 13-19.
Davidson, C. & Voss, Dr. P. (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New Zealand: Tandem Press Ltd.
Davila, T., Epstein, M. J., & Shelton, R. D. (2013).Making innovation work: How to manage it, measure it, and profit from it. Upper Saddle River, NJ: FT Press.
Desouza, K. C. & Paquette, S. (2011). Knowledge management. NY: Neal-Schuman Publishers, Inc.
Doepfer, B. C. (2013). Co-Innovation competence: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tructures.Nürnberg, Germany: Springer Gabler.
Drucker, P. F. (200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Dutta, S. & Lanvin, B. (2013).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3: The local dynamics of innov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userfiles/file/reportpdf/GII-2013.pdf
Dyer, J., Gregersen, H., Christensen, C. M. (2011). The Innovator’s DNA: Mastering the five skills of disruptive innovators. Massachusett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Edvinsson, L. & Malone, M. S.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root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Feigenbaum, A. V. & Feigenbaum, D. S. (2003).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capital. New York, NY: Mc-Craw Hill.
Fullan, M. (2011). Whole system reform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chaelfullan.ca/media/13435855110.html
Fullan, M. & Leithwood, K. (2012). 21Century Leadership: Looking Forward.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chaelfullan.com/media/13557615570.pdf
Galbraith, J. K. (1969). The new industrial state. London, England: Penguin.
Gallo, C. (2010). The innov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 Insanely different principles for breakthrough success. New York, NY: Mc-Craw Hill.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Hall, L. A., & Bagchi-Sen, S. (2002). A study of R&D,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e Canadian biotechnology industry. Technovation ,22, 231-244.
Hamel, G. & Skarzynski, P. (2002). Innovation: The route to new welth.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7-18).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amel, G., Sayago, A.(2006). Topping the walls surrounding corporate creativity. I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Creating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pp. 32-44).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Hargreaves, D. H. (2001). A capital theory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7(4), 487-503.
Jensen, B. (2013). The five critical steps for turnaround schools.Retrieved from http://grattan.edu.au/static/files/assets/519065e4/904_jensen_alliance_21.pdf
Johansson, F. (2004). The Medici effect.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Jones, J. (2005). Management skills in schools: A resource for school leaders. London, England: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Kahn, E. (2007). Innovate or perish.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Kelly, A. (2004).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school: Measuring and managingknowledge, responsibility and reward: Lessons from the commercial sector. Norwell,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Koput, K. W. (2010). Social Capital.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eonard, D. & Swap, W. (2002). How managers can spark creativity.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55-66).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Lerner, J. (2012). The architecture of innovation: The economics of creative organization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Markides, C. (2002). The challenge of strategic innovation.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123-136).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arx, G. (2006). Future-focused Leadership: Preparing schools, students, and communities for tomorrow’s realitie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cKeown, M. (2008). The truth about innovation. Harlow,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Ltd.
Miller, R., Lake, R. (2012). Federal barriers to innov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crpe.org/sites/default/files/pub_innovation_fedbarriers_nov12.pdf
Mobbs, T., Tierney, A. (2002). Are you an adaptive leader?. In J. Russel, (Ed.), Innovation: Making it happen. (pp. 68-74). London, England: Caspian Publishing Ltd.
Neely, A., & Hii, J. (1998).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 Literature Review. Retrieved from http://ecsocman.edu.ru/data/696/521/1221/litreview_innov1.pdf
Newell, S., Robertson, M., Scarbrough, Harry., Swan, J. (2009). Managing knowledge work and innovation.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rk, J. H. (2012). The effects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 on support for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korea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hange.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958668)
Pircher, R. & Risku, H. (2005). Intellectual capital repor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Hawamdeh, S. (Ed.), Knowledge management: Nurturing cultur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p.705-706). North Carolin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Rubin, H. (2002). The new merchants of light.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137-150).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chentler, P., Linder, F., & Gleich, R. (2010).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Gerybadze, U. Hommel, H. Reiners & D. Thomaschewski, (Eds.),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rowth (pp. 299-315). New York: Springer.
Scott, S. G. & Bruce, R. A.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Stewart, T. A. (1997).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 NY: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Strauss, S. D. (2002). The big idea: How business innovators get great ideas to market. Chicago, IL : Dearborn trade publishing.
Sutton, R. I. (2002). Weird ideas that spark innovation. In Robers E. B. (Eds), Innovation: Driving product, process, and market change (pp. 311-322).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 Sons, Inc.
Thorbjørnsen, S. & Mouritsen, J. (2005).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ities in human capital statements. In P. N.Bukh, K. S. Christensen & J. Mouritsen (Ed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Establishing a field of practice (pp. 85-100).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Tichy, N. (2002). The growth imperative.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43-54).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Toner, P. (2011). Workforce skills and innovation: An overview of major themes in the literatu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science/inno/46970941.pdf
Trias de Bes, F. & Kotler, P. (2011).Winning at innovation the A-To-F model.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Trott, P. (2008).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fourth edition. Boston,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Ltd.
Wagner, T. (2012). Can innovation skills be learned?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topia.org/blog/creating-innovators-tony-wagner
Webb, N. J. (2011). The innovation playbook.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Westland, J. C. (2008). Glob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6152511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25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木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作者) 紀家雄zh_TW
dc.creator (作者) 紀家雄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八月-2014 11:54:15 (UTC+8)-
dc.date.available 6-八月-2014 11:54: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八月-2014 11:54:15 (UTC+8)-
dc.identifier (其他 識別碼) G00961525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300-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教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1525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內涵與現況,探討其關係,並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首先進行文獻探討,作為架構研究的理論基礎,發展研究工具,再以問卷調查426位國民小學主任及組長(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宜蘭縣共發出630份問卷,有效問卷426份),以分析現況、驗證理論,最後,依研究結果進行討論與結論建議。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及學校創新績效內涵與現況
(一)校長創新技巧包括提問技巧、社交技巧、實驗技巧、觀察技巧與聯想技巧五個向度;其整體量表與分向度得分均屬中上程度,其中以社交技巧得分最高。
(二)學校智慧資本包括學校結構資本、學校人力資本與學校關係資本三個向度,其整體總量表與分向度得分均屬中上程度,其中以學校關係資本得分最高。
(三)學校創新績效包括行政管理創新、專業能力創新與課程教學創新三個向度;其整體總量表與分向度得分均屬中上程度,其中以課程教學創新得分最高。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創新技巧的得分方面:研究發現在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有顯著差異,性別、年齡、最高學歷沒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智慧資本的得分方面:研究發現在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有顯著差異,性別、最高學歷沒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在學校創新績效的得分方面:研究發現在年齡、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有顯著差異,性別、最高學歷沒有顯著差異。
三、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相關情形
(一)整體校長創新技巧與整體學校智慧資本間,呈現顯著的中度正相關,校長創新技巧各分向度中,以「聯想技巧」與學校智慧資本總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二)整體校長創新技巧與整體學校創新績效間,呈現顯著的中度正相關,校長創新技巧各向度中,以「聯想技巧」與學校創新績效總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三)整體學校智慧資本與整體學校創新績效間,呈現顯著的中度正相關,學校智慧資本各向度中以「學校結構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總量表之相關程度最高。
四、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對學校創新績效之互動模式
(一)校長創新技巧對學校創新績效的互動模式,各項適配度指標俱佳,上游潛在變項(校長創新技巧)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力。
(二)學校智慧資本對學校創新績效的互動模式,各項適配度指標俱佳,上游潛在變項(學校智慧資本)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力。
(三)校長創新技巧與學校智慧資本對學校創新績效的互動模式,各項適配度指標佳,上游潛在變項一(校長創新技巧)與上游潛在變項二(學校智慧資本)對下游潛在變項(學校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的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及後續研究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校長創新技巧之理論與研究 13
第二節 學校智慧資本之理論與研究 40
第三節 學校創新績效之理論與研究 65
第四節 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相關研究 9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0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0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0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1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1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55
第一節 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現況 15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差異情形 166
第三節 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之相關分析 198
第四節 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對學校創新績效之影響分析 205
第五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綜合討論 2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41
第一節 結論 241
第二節 建議 249
參考文獻 254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270
附錄二 專家效度審查意見整理表 28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309
附錄四 正式問卷 319
zh_TW
dc.format.extent 328426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25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校長創新技巧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校智慧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校創新績效zh_TW
dc.title (題名) 國民小學校長創新技巧、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s Innovative Skills, Schoo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School InnovativePerforma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前研一(2005)。ニュービジネス活眼塾アタッカーズ・ビジネススクール講義録。東京:プレジデント社。
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臺北市:天下文化。
方佳梅(2007年11月)。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衡量指標之建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 43 屆年會暨第 13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新竹教育大學。
方虹懿(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意領導之探究:以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造艦計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毛榮敬(2004)。國民小學智慧資本探索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如哲(2001)。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動向之一:因應知識經濟的國家教育改革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42,9-12。
王金酩(2008)。組織文化、創新人格特質與自我調整學習對突破式創新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思秀(2004)。社會資本對於知識創造活動、智慧資本及知識管理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
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雅(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政聰(2011)。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5a)。創意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33,155。
吳清山、林天祐(2005b)。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8-74。
吳濟民(2007)。組織學習與智慧資本對創新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金蓮(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李俊緯(2013)。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行為、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建居(2013)。創新領導、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行銷策略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重毅(2013)。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瑞娥(2005)。學校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的關係。高雄師大學報,18,45-59。
沈裕清(2010)。國中校長策略領導、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婉玲(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水木(2010)。國民小學行政組織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妙雀(2009)。社會資本對知識分享與智慧資本影響之研究。組織與管理,(1),91-143。
林良陽(2007)。智慧資本與動態能耐對研發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彥興(2010)。智慧資本的策略管理(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林思伶(2005)。學習機構的創造與競爭。教育研究月刊,133,42-62。
林香如(2010)。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智慧資本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純宇(2013)。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一所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獲獎學校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新發、王秀玲、汪明宗、顏如芳、仲秀蓮(2006,4 月)。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知識延續管理對學校創新經營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三縣市為例。載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舉辦之「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3-91),澳門。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世方(2012)。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朋賢(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雲東(2009)。國民中學學校智慧資本量表之衡量-以屏東縣偏鄉原住民區與都會區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范熾文(2008)。學校經營與管理:概念、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范熾文(2011)。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3(2),1-28。
范熾文(2013)。運用組織創新以提升學校效能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232,35-47。
范熾文、謝月香(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北部縣市為例。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4,1-28。
倪靜貴(2007)。高級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表現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斌(2010)。創新也有技巧:腦力激盪的方法、工具、案例與訓練。新北市:博誌文化。
徐鴻瑞(2012)。智慧資本與服務創新行為:組織創新氣候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新北市。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高淑真(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博銓(2013)。學校創新教育之探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5),75-82。
張仁家(2005)。高職學校的經營創新。教師天地,139,59-63。
張明輝(2006)。創新管理與學校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45,41-49。
張春興(2003)。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市:東華。
張瑜芳(2007)。組織創新氣候、成員創新行為與組織創新績效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慧玲(201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張鐵懷(2011)。大學校長帶動「創意領導」之領導作為研究 - 搧創意之風,點創意之火(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許陣興(2011)。高級職業學校校長知識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2013年5月25日)。 學校智慧資本:來自學校員工的知識與創意。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581856137&sk=photos&collection_token=1581856137%3A2305272732%3A69&set=a.10200537141582658.1073741900.1581856137&type=1
陳孝聖(2013)。校長創新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志宏(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對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主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佳秀(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知識分享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中部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建銘(2009)。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思婷(2006)。激勵、領導風格、工作特性與組織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臺灣高科技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貞岑(2006)。智慧資本與組織創新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企業家精神導向、市場導向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家紋(2006)。公立高職學校組織文化與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素寬(2009)。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移轉能力、組織執行力與組織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莉津(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意領導量表編製與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瑜芬、劉家樺(2011)。創新管理。臺中市:滄海。
陳瑞成(2009)。國小校長創新領導實踐與反思之自傳研究-以兩個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方案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堺屋太一(1993)。組織の盛衰 : 何が企業の命運を決めるのか。東京 : PHP研究所。
彭添星(2011)。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文忠(2005)。創新策略與組織創新績效之關係─以組織策略、創新氣候、創新能力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曾兆興(2012)。國小校長創新領導、教師創意教學與學校績效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孟嫺(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曦葒(2005)。創新資本、核心能力對組織創新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湯秀琴(2012)。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湯為國(2012)。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玉貞(2013)。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秀玲(2012)。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黃建翔(2012)。從教育績效責任觀點論學校創新經營。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5),39-47。
黃秋鸞(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
黃海山(2008)。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淑貞(2005)。國民小學實習教師智慧資本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黃智偉(2009)。兩岸前期中等教育階段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和南京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靖婷(2009)。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馨慧(2011)。國民中學校長魅力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楊詠翔(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雅青(2005)。組織結構、領導風格、組織策略及創造力機制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葉繼豪、詹長霖(2012)。精實創新:創新簡易行通。臺北市:鼎茂圖書。
鄒忠錦(2010)。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鉅亨網(2012)。Facebook上市的28個事實:市值超越亞馬遜。取自: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518/KFKDB76HYP62Q.shtml
廖芳儀(2012)。國民校學校長創新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劉上嘉(2008)。組織文化、主管領導風格與組織創新績效的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劉世南(2011)。創意創新創業:智慧工程的理論與實踐。高雄市:麗文文化。
劉佳賢(2010)。國民中小學學校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劉富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團隊組織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政道(2010)。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進雄(2007)。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管理成效、實踐困難與有效途徑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7,1-26。
蔡進雄(2013)。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臺北市:五南。
鄭聿芳(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崇珍(2009年11月2日)。有效的智慧資本,強化核心能力:認同、承諾、力行。【臺北教育e週報】取自: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911021533257S7
蕭輝勳(2010)。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賴正尚(2005)。國民小學教師智慧資本評鑑指標體系之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薛雅齡(2005)。組織執行力、知識分享機制與組織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謝月香(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謝孟欣(2011)。智慧資本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產品-市場策略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謝明昇(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品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金青、林國正(2006)。教育智慧資本之詮釋與剖析。教育研究月刊,151,82-94。
謝傳崇(2007)。以平衡計分卡理念建構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效能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劉佳賢(2011)。國民中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1,63-88。
謝傳崇、蕭輝勳(2011)。國民中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中等教育,62(1),50-70。
謝慧音(2004)。國小教師對學校智慧資本狀況之知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簡正一(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羅英豪(2014)。宜蘭縣國民中小學學校智慧資本、創新經營與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羅國峰(2008)。智慧資本、網絡互動對創新績效的影響-以資源投入為干擾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臺北市。
蘇和庠(2010)。教師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北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嘉儒(2009)。創新領導與學校行政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二、英文部分
Alvarez, C. C. (2011). Principal leadership: Factors sustaining successful school innovatio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23368)
Amabile, T. M. (1997).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load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Anthon, V. (2007). Innovation dna. In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Eds.), Dna @ work: How the invisible building blocks of leadership, innovation, 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affect business and the workplace (pp. 39-76). New Delhi, India: Wiley India Pvt. Ltd.
Anthony, S. D. (2009). The silver lining: An innovation playbook for uncertain tim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Anthony, S. D., Christensen, C. M. (2006). The road to disruption. I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Eds.), Creating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pp. 21-31).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Basile, C. G. (2009). Intellectual capital.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Bhagat, S. & Shukla, A. H. (2013). Dynamics of creative leadership in modern context: An analytical 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6), 474-480.
Bloomberg visual data. (2014, January 28). Most innovative in the world: countries. [Online data]. Retrieved from http://www.bloomberg.com/visual-data/best-and-worst/most-innovative-in-the-world-2014-countries
Bukh, P. N., Mouritsen, J., & Christensen, K. S. (2005). 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ing and reporting knowledge resources. In P. N.Bukh, K. S. Christensen & J. Mouritsen (Ed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Establishing a field of practice (pp. 53-69).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Chen, S. C., Hsiao, H. C., Chang, J. C., Chou, C. M., & Shen, C. H. (2013).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pport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1), 41-45.
Christensen, C. M. & Eyring, H. J. (2011). The innovative university: Changing the dna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inside ou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hristensen, C. M. (2000). Innovation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New Youk, NY: McGraw-Hill.
Christensen, C. M., Anthony, S. D., Roth, E. A. (2004). Seeingwhat`s next: Using theories of innovation to predict industry chang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Christensen, C. M., Bohmer, R. & Kenagy, J. (2000). Will disruptive innovations cure health care ?.Retrieved fromhttp://hbr.org/web/extras/insight-center/health-care/will-disruptive-innovations-cure-health-care
Christensen, C. M., Crossman, J. H., Hwang, J. (2009). The innovator’s prescription.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Christensen, C. M., Horn, M. B., & Johnson, C.W. (2008). Disrupting class: How disruptive innovation will change the way the world learns. Chicago, IL: McGraw-Hill Companies.
Cobo, C. (2012). Skills for innovation: envisioning an education that prepares for the changing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193101
Cooper, R. G. (1985). Industrial firm’s new product strategi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3, 107-121.
Coulson-Thomas, C. (2003). The knowledge entrepreneur. Great Britain: Biddles Ltd.
Daneshfard, K. & Beiranvand, M. (2013). The ownership type effects on intellectual capital components in commercia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1), 13-19.
Davidson, C. & Voss, Dr. P. (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New Zealand: Tandem Press Ltd.
Davila, T., Epstein, M. J., & Shelton, R. D. (2013).Making innovation work: How to manage it, measure it, and profit from it. Upper Saddle River, NJ: FT Press.
Desouza, K. C. & Paquette, S. (2011). Knowledge management. NY: Neal-Schuman Publishers, Inc.
Doepfer, B. C. (2013). Co-Innovation competence: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tructures.Nürnberg, Germany: Springer Gabler.
Drucker, P. F. (200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Dutta, S. & Lanvin, B. (2013).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3: The local dynamics of innov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userfiles/file/reportpdf/GII-2013.pdf
Dyer, J., Gregersen, H., Christensen, C. M. (2011). The Innovator’s DNA: Mastering the five skills of disruptive innovators. Massachusett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Edvinsson, L. & Malone, M. S.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roots. New York, NY: HarperCollins.
Feigenbaum, A. V. & Feigenbaum, D. S. (2003).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capital. New York, NY: Mc-Craw Hill.
Fullan, M. (2011). Whole system reform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chaelfullan.ca/media/13435855110.html
Fullan, M. & Leithwood, K. (2012). 21Century Leadership: Looking Forward.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chaelfullan.com/media/13557615570.pdf
Galbraith, J. K. (1969). The new industrial state. London, England: Penguin.
Gallo, C. (2010). The innov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 Insanely different principles for breakthrough success. New York, NY: Mc-Craw Hill.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Hall, L. A., & Bagchi-Sen, S. (2002). A study of R&D,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e Canadian biotechnology industry. Technovation ,22, 231-244.
Hamel, G. & Skarzynski, P. (2002). Innovation: The route to new welth.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7-18).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amel, G., Sayago, A.(2006). Topping the walls surrounding corporate creativity. I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Creating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pp. 32-44).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Hargreaves, D. H. (2001). A capital theory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7(4), 487-503.
Jensen, B. (2013). The five critical steps for turnaround schools.Retrieved from http://grattan.edu.au/static/files/assets/519065e4/904_jensen_alliance_21.pdf
Johansson, F. (2004). The Medici effect.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Jones, J. (2005). Management skills in schools: A resource for school leaders. London, England: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Kahn, E. (2007). Innovate or perish.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Kelly, A. (2004).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school: Measuring and managingknowledge, responsibility and reward: Lessons from the commercial sector. Norwell,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Koput, K. W. (2010). Social Capital.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eonard, D. & Swap, W. (2002). How managers can spark creativity.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55-66).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Lerner, J. (2012). The architecture of innovation: The economics of creative organization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Markides, C. (2002). The challenge of strategic innovation.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123-136).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arx, G. (2006). Future-focused Leadership: Preparing schools, students, and communities for tomorrow’s realitie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cKeown, M. (2008). The truth about innovation. Harlow,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Ltd.
Miller, R., Lake, R. (2012). Federal barriers to innov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crpe.org/sites/default/files/pub_innovation_fedbarriers_nov12.pdf
Mobbs, T., Tierney, A. (2002). Are you an adaptive leader?. In J. Russel, (Ed.), Innovation: Making it happen. (pp. 68-74). London, England: Caspian Publishing Ltd.
Neely, A., & Hii, J. (1998).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 Literature Review. Retrieved from http://ecsocman.edu.ru/data/696/521/1221/litreview_innov1.pdf
Newell, S., Robertson, M., Scarbrough, Harry., Swan, J. (2009). Managing knowledge work and innovation.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rk, J. H. (2012). The effects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 on support for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korea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change.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958668)
Pircher, R. & Risku, H. (2005). Intellectual capital repor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Hawamdeh, S. (Ed.), Knowledge management: Nurturing cultur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p.705-706). North Carolin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Rubin, H. (2002). The new merchants of light.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137-150).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chentler, P., Linder, F., & Gleich, R. (2010). Innov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Gerybadze, U. Hommel, H. Reiners & D. Thomaschewski, (Eds.),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rowth (pp. 299-315). New York: Springer.
Scott, S. G. & Bruce, R. A.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Stewart, T. A. (1997).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 NY: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Strauss, S. D. (2002). The big idea: How business innovators get great ideas to market. Chicago, IL : Dearborn trade publishing.
Sutton, R. I. (2002). Weird ideas that spark innovation. In Robers E. B. (Eds), Innovation: Driving product, process, and market change (pp. 311-322).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 Sons, Inc.
Thorbjørnsen, S. & Mouritsen, J. (2005).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ities in human capital statements. In P. N.Bukh, K. S. Christensen & J. Mouritsen (Ed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Establishing a field of practice (pp. 85-100).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Tichy, N. (2002). The growth imperative. In F. Hesselbein & R. Johnston (Eds.), On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renewal: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 (pp. 43-54).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Toner, P. (2011). Workforce skills and innovation: An overview of major themes in the literatu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oecd.org/science/inno/46970941.pdf
Trias de Bes, F. & Kotler, P. (2011).Winning at innovation the A-To-F model.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Trott, P. (2008).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fourth edition. Boston,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Ltd.
Wagner, T. (2012). Can innovation skills be learned?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topia.org/blog/creating-innovators-tony-wagner
Webb, N. J. (2011). The innovation playbook.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Westland, J. C. (2008). Glob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