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National Sci-Tech Program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八十二年縣市長選舉探討
其他題名 Elector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 Study Based on the Magistrate Election in 1993.
作者 陳義彥
貢獻者 選舉研究中心
關鍵詞 選舉行為;投票行為;政治民主化
Electoral behavior;Voting behavior;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6-Aug-2014 17:29:01 (UTC+8)
摘要 自從民國六十一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舉行以來,每次的選舉都對台灣的政治發展與政治的民主化,具有不同的意義與相當程度的影響。例如民國六十一年的選舉是首次舉辦的中央民代選舉;民國六十四年的選舉,有不少黨外的候選人投入選戰;民國六十九年的選舉是選罷法制定後,以及中美斷交後首度的選舉;民國七十二年的選舉,黨外人士組織黨外中央後援會並推薦候選人與國民黨競爭;民國七十五年的選舉,民進黨正式成立並提名候選人參選;民國七十八年的選舉是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後的首度選舉,有十六個政黨提出候選人參選,最主要的兩個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競爭激烈,大有兩黨政治的雛型;民國八十年的選舉,是結束四十年來資深國代在國民大會佔盡絕對優勢的新局面之首度選舉,這次選舉也是一項功能性的選舉,其目標即在修改憲法,同時本次選舉首採全國不分區政黨比例代表制。所以此次選舉對國家的憲政發展有重大的關係。八十一年年底第二屆立法委員的選舉是資深立委退職後的首次全面改選,對兩黨勢力的消長,國會生態環境的變化,有莫大的影響。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縣市長選舉,有二十三個縣市要改選。民進黨鑒於上屆(七十八年)縣市長選舉贏得六個縣市,獲38%的得票率,因此信心十足,揚言要拿下十個縣市。國民黨上屆縣市長得票率降至53%,幾乎快降至一半以下,這對其繼續執政的信心不無打擊。在兩黨候選人提名過程中,由於派系的鬥爭,一直無法擺平,如民進黨在桃園縣有黃玉嬌退黨參選的威脅,台南市的郭倍宏乾脆退黨參選;而國民黨在十四全大會後,不少地方知名人士未能進入決策圈,亦揚言杯葛選舉。在八月十日,原先國民黨新連線的成員,宣告脫離國民黨,另組「新黨」,並在台北縣及新竹市各提名李勝峰及謝啟大參選,又在四個縣推出盟友角逐。於是第三黨在地方的縣市長選舉,有否生存的空間?亦引起眾人的興趣與關切。最後各黨候選人參選的狀況是:國民黨在各縣市均有提名候選人參選,民進黨除嘉義市外,均有推荐(含提名、徵召、報准)人參選。但因派系擺不平之故,形成有的縣市是兩黨兩人對決,有的縣市是三黨角逐,有的縣市是兩黨三派,其至兩黨四人競選的局面。選民在面對如此混沌的局面,他們如何抉擇候選人?他們對政治的態度有否變化?我國政黨政治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兩黨地方的勢力消長如何?這又可能影響到次年省長的選舉?新黨受支持的程度如何?南北兩地選民的政治態度與投票行為有無差異?這些都是關心我國政治發展所應密切注意的問題。 在競選過程中,李登輝總統亦放下身段,樸樸風塵前往各縣市為同黨候選人輔選。因此整個選戰過程,高潮迭起,競爭激烈,被形容為一次政權的攻防戰。 這次選舉的結果,總投票率70.6黨與民進黨的得票率,雙破記錄,國民黨跌破五成(47.5%)民進黨衝過四成(41%)。而初試啼聲的新黨則得3.1%。在席次上,國民黨保住原有的十五席,民進黨得六席,比上一屆減少一席。無黨籍得兩席。而新黨的後選人及其結盟者無人當選。 我們若將民國七0年代以來的四次縣市長選舉各黨的得票率走勢作一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其間的勢力消長:(1)國民黨每下愈況,而七十八年是一個關鍵點,八十二年的得票率竟跌至50%以下,昔日的優勢漸衰退。(2)黨外後援會於七十年及七十四年得票率較不穩定,但於民國七十五年九月正式成立民進黨後,民國七十八年的得票率即大幅上揚,至八十二年的選舉,突破40%的得票率,並幾乎趕上國民黨,與國民黨平分秋色。(3)無黨籍在七十八年後亦難再有起色,得票率均未超過10%,與往昔尚可跟國民黨一較長短,此景已不復在,僅靠個人或世家的聲望維持其地方勢力,難與大的政黨相抗衡。(4)新黨組黨第一次參選,因只在兩個縣市提名參選,僅得3.1%,且其同盟者亦無當選之人。由此觀之,小黨在縣市長要能脫穎而出,恐怕相當不容易,其生存空間相當狹窄,除非與他黨聯合,或許尚有一絲希望。綜合觀之,我國兩黨政治的態勢,愈來愈明顯。
Elector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Democration in Taiwan: A Study based on the Magistrate Election in 1993.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lectoral behavior on the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 sampling survey will be done. It will take a sample of 4,000 voters who will vote in the magistrate election in November, 1992. Voters who are sampled from the whole island will be surveyed through face-to-face interview. It will be conducted after the election. Two counties will be selected from north and south Taiwan to conduct the telephone interview surveys in order that we can compare and test the differences of voting behavior between both area. Four telephone interview surveys on specific time points will be conducted. This research design would allow us to model the voter`s attitude change and help us to understand some aspect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編號NSC83-0301-H004-041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選舉研究中心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義彥zh_TW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Aug-2014 17:29:01 (UTC+8)-
dc.date.available 6-Aug-2014 17:29:0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Aug-2014 17:29:01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373-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從民國六十一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舉行以來,每次的選舉都對台灣的政治發展與政治的民主化,具有不同的意義與相當程度的影響。例如民國六十一年的選舉是首次舉辦的中央民代選舉;民國六十四年的選舉,有不少黨外的候選人投入選戰;民國六十九年的選舉是選罷法制定後,以及中美斷交後首度的選舉;民國七十二年的選舉,黨外人士組織黨外中央後援會並推薦候選人與國民黨競爭;民國七十五年的選舉,民進黨正式成立並提名候選人參選;民國七十八年的選舉是解除戒嚴、黨禁報禁後的首度選舉,有十六個政黨提出候選人參選,最主要的兩個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競爭激烈,大有兩黨政治的雛型;民國八十年的選舉,是結束四十年來資深國代在國民大會佔盡絕對優勢的新局面之首度選舉,這次選舉也是一項功能性的選舉,其目標即在修改憲法,同時本次選舉首採全國不分區政黨比例代表制。所以此次選舉對國家的憲政發展有重大的關係。八十一年年底第二屆立法委員的選舉是資深立委退職後的首次全面改選,對兩黨勢力的消長,國會生態環境的變化,有莫大的影響。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縣市長選舉,有二十三個縣市要改選。民進黨鑒於上屆(七十八年)縣市長選舉贏得六個縣市,獲38%的得票率,因此信心十足,揚言要拿下十個縣市。國民黨上屆縣市長得票率降至53%,幾乎快降至一半以下,這對其繼續執政的信心不無打擊。在兩黨候選人提名過程中,由於派系的鬥爭,一直無法擺平,如民進黨在桃園縣有黃玉嬌退黨參選的威脅,台南市的郭倍宏乾脆退黨參選;而國民黨在十四全大會後,不少地方知名人士未能進入決策圈,亦揚言杯葛選舉。在八月十日,原先國民黨新連線的成員,宣告脫離國民黨,另組「新黨」,並在台北縣及新竹市各提名李勝峰及謝啟大參選,又在四個縣推出盟友角逐。於是第三黨在地方的縣市長選舉,有否生存的空間?亦引起眾人的興趣與關切。最後各黨候選人參選的狀況是:國民黨在各縣市均有提名候選人參選,民進黨除嘉義市外,均有推荐(含提名、徵召、報准)人參選。但因派系擺不平之故,形成有的縣市是兩黨兩人對決,有的縣市是三黨角逐,有的縣市是兩黨三派,其至兩黨四人競選的局面。選民在面對如此混沌的局面,他們如何抉擇候選人?他們對政治的態度有否變化?我國政黨政治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兩黨地方的勢力消長如何?這又可能影響到次年省長的選舉?新黨受支持的程度如何?南北兩地選民的政治態度與投票行為有無差異?這些都是關心我國政治發展所應密切注意的問題。 在競選過程中,李登輝總統亦放下身段,樸樸風塵前往各縣市為同黨候選人輔選。因此整個選戰過程,高潮迭起,競爭激烈,被形容為一次政權的攻防戰。 這次選舉的結果,總投票率70.6黨與民進黨的得票率,雙破記錄,國民黨跌破五成(47.5%)民進黨衝過四成(41%)。而初試啼聲的新黨則得3.1%。在席次上,國民黨保住原有的十五席,民進黨得六席,比上一屆減少一席。無黨籍得兩席。而新黨的後選人及其結盟者無人當選。 我們若將民國七0年代以來的四次縣市長選舉各黨的得票率走勢作一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其間的勢力消長:(1)國民黨每下愈況,而七十八年是一個關鍵點,八十二年的得票率竟跌至50%以下,昔日的優勢漸衰退。(2)黨外後援會於七十年及七十四年得票率較不穩定,但於民國七十五年九月正式成立民進黨後,民國七十八年的得票率即大幅上揚,至八十二年的選舉,突破40%的得票率,並幾乎趕上國民黨,與國民黨平分秋色。(3)無黨籍在七十八年後亦難再有起色,得票率均未超過10%,與往昔尚可跟國民黨一較長短,此景已不復在,僅靠個人或世家的聲望維持其地方勢力,難與大的政黨相抗衡。(4)新黨組黨第一次參選,因只在兩個縣市提名參選,僅得3.1%,且其同盟者亦無當選之人。由此觀之,小黨在縣市長要能脫穎而出,恐怕相當不容易,其生存空間相當狹窄,除非與他黨聯合,或許尚有一絲希望。綜合觀之,我國兩黨政治的態勢,愈來愈明顯。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Elector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Democration in Taiwan: A Study based on the Magistrate Election in 1993.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lectoral behavior on the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 sampling survey will be done. It will take a sample of 4,000 voters who will vote in the magistrate election in November, 1992. Voters who are sampled from the whole island will be surveyed through face-to-face interview. It will be conducted after the election. Two counties will be selected from north and south Taiwan to conduct the telephone interview surveys in order that we can compare and test the differences of voting behavior between both area. Four telephone interview surveys on specific time points will be conducted. This research design would allow us to model the voter`s attitude change and help us to understand some aspect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en_US
dc.format.extent 60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計畫編號NSC83-0301-H004-0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選舉行為;投票行為;政治民主化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lectoral behavior;Voting behavior;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八十二年縣市長選舉探討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Elector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A Study Based on the Magistrate Election in 1993.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