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NSC Project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故意理論
其他題名 Mens Rea
作者 許玉秀
貢獻者 法律研究所
關鍵詞 故意;意圖;行為
Mens;Idea;Behavior
日期 1995
上傳時間 12-Aug-2014 17:44:15 (UTC+8)
摘要 本計畫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分析; 第二部分是實例檢討.第一部分探討要點如下: (1)本研究建立在拙作"客觀的故意概念?-評德國 的間接故意理論"(載政大法學評論第48期,頁45 以下.)所確立的幾個基本方向上面:主觀的故意 概念、直接故意中先有意欲後有認知、直接故 意是典型的故意型態、必要的意欲要素決定制 裁的理性、間接故意是擬制的故意、間接故意 必須依情況證據綜合判斷;(2)檢討第一級故意- 意圖的功能、意圖要素的作用、意圖與動機的 關係、動機和目的的區別、目的與故意的關係 ;(3)分析附條件的行為意思與故意的種類和各 種故意分類的意義,例如概括故意與擇一故意 、連續犯的概括故意與結合犯的故意、另行起 意與犯意改變等等;(4)檢討個人不法理論與目 的行為論,同時檢討故意的階層定位,包括故意 要素是否該隸屬於不同階層,亦即檢討德國學 者Schmidhauser和Schunemann的主張.第二部分藉著實 例分析深入檢討各種間接故意理論之間的異同 和效用:(1)實例分析完全以檢討我國判決為主; (2)針對有爭議的判例進行檢討;(3)檢索出值得 肯定或值得商榷的判決;(4)依犯罪類型的差異 檢討各種犯罪故意的判斷標準.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計畫編號NSC84-2414-H004-031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法律研究所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玉秀zh_TW
dc.date (日期) 199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2-Aug-2014 17:44:15 (UTC+8)-
dc.date.available 12-Aug-2014 17:44: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2-Aug-2014 17:44:15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63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計畫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分析; 第二部分是實例檢討.第一部分探討要點如下: (1)本研究建立在拙作"客觀的故意概念?-評德國 的間接故意理論"(載政大法學評論第48期,頁45 以下.)所確立的幾個基本方向上面:主觀的故意 概念、直接故意中先有意欲後有認知、直接故 意是典型的故意型態、必要的意欲要素決定制 裁的理性、間接故意是擬制的故意、間接故意 必須依情況證據綜合判斷;(2)檢討第一級故意- 意圖的功能、意圖要素的作用、意圖與動機的 關係、動機和目的的區別、目的與故意的關係 ;(3)分析附條件的行為意思與故意的種類和各 種故意分類的意義,例如概括故意與擇一故意 、連續犯的概括故意與結合犯的故意、另行起 意與犯意改變等等;(4)檢討個人不法理論與目 的行為論,同時檢討故意的階層定位,包括故意 要素是否該隸屬於不同階層,亦即檢討德國學 者Schmidhauser和Schunemann的主張.第二部分藉著實 例分析深入檢討各種間接故意理論之間的異同 和效用:(1)實例分析完全以檢討我國判決為主; (2)針對有爭議的判例進行檢討;(3)檢索出值得 肯定或值得商榷的判決;(4)依犯罪類型的差異 檢討各種犯罪故意的判斷標準.en_US
dc.format.extent 35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language.iso 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relation (關聯) 計畫編號NSC84-2414-H004-0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故意;意圖;行為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ens;Idea;Behavioren_US
dc.title (題名) 故意理論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Mens Re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