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勞動領域勞工隱私權之研究—以求職階段為中心
 
作者 姚妤嬙
貢獻者 林佳和
姚妤嬙
關鍵詞 勞工隱私權保護
基本權衝突
利益衡量
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第32條
雇主詢問權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5-Aug-2014 15:24:32 (UTC+8)
摘要   在勞工進入職場工作前之面試階段,雇主為了解求職者個人背景,以判斷前來應徵者是否為企業所需之人力,而有向求職者詢問、要求填寫資料表或問卷甚至是企業照會的行為;在勞動關係中,雇主為確保受僱勞工是否依約履行勞務,則會有監視其員工工作情形之行為。上述雇主之行為應受憲法上關於營業自由以及財產權之保護。然依據司法院大法官所作出之多號解釋,隱私權在我國亦為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而勞工作為權利主體,不論其係身處於求職或在職階段,亦應當享有隱私權之保護。是以雇主縱使是為了維護其營業自由與財產權,但所為之詢問與監督行為應仍受一定界線之限制,否則將構成勞工之隱私權,從而雇主之行為於何等範圍內始不至於過當該基本權衝突問題應如何處理便是核心關鍵。
  為衡平會員國間關於資料保護水準之落差,歐盟理事會通過了個人資料處理及自由流通保護指令,依該指令所成立之資料保護小組針對就業領域雇主處理受僱人資料之問題提出意見書,強調雇主於行為時應注意終局性原則、透明性原則、合法性原則、比例原則、正確性原則、安全性原則以及專責人員專業意識原則,此外針對僱傭關係中當事人同意之問題,亦表示應作為最後手段。
  德國近期於2009年所修正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於第32條增列針對僱傭關係中蒐集受僱人資料之專責規範。依其規定,雇主僅於受僱人之資料係成立、履行或終結僱傭關係該目的所必要者始得為蒐集、處理或利用之行為。且對於在僱傭關係中基於犯罪嫌疑之揭露所為之資料蒐集行為訂有嚴格之要件限制。實務上亦有豐富且詳細之判決在處理關於受僱人資料蒐集的問題。
  觀察歐盟指令、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以及國內與勞工資料蒐集有關之法規範,本文認為在僱傭關係中倘雇主欲為勞工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符合以下要件:(1)基於僱傭關係成立、履行或終結之目的所必要,(2)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之法定事由,(3)踐行告知義務並且(4)注意誠信原則、比例原則與不當連結禁止原則等等的上位基本原則。而在針對求職階段之實際個案操作上,具體而言應考量以下之判斷標準:1.勞動關係之特殊性。2.雇主須是基於挑選得勝任應聘職務優秀人才之正當目的。3.詢問之事項須與應聘職務有核心、重要之關聯。4.於雇主本身具有特殊性時,得詢問與該特殊性有關之事項。5.倘求職者於締約前已知悉其所具備之情狀將對於契約之履行產生重大障礙,縱使雇主未為相關之詢問,求職勞工仍應負有主動告知義務。透過上述要件及判准之檢驗,應得為雇主之合法權限劃出適當之範圍,從而落實勞工隱私權之保護。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中文專書、論文集
1.王澤鑑,勞動契約上之單身條款、基本人權與公序良俗,載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7),自版,2006年9月,頁36-55。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自版,2008年3月初版第12刷。
3.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發行,1985年初版。
4.李震山,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載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 : 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法治斌學術基金出版,2004年,頁83-110。
5.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載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1年11月修訂再版,頁275-318。
6.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12年6版。
7.林鴻文,個人資料保護法,書泉出版,2013年。
8.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出版,2001年。
9.黃程貫,勞動法,空中大學,2001年修訂再版。
10.黃程貫,民法解除、撤銷與無效規定在勞動契約上之適用可能性,載於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2004年,頁409-428。
11.陳麗娟,歐洲聯盟法精義,新學林出版,2006年。
12.焦興鎧等合著,勞動基準法釋義─實施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出版,2009年2版。
13.詹森林,德國勞工法上雇主對於求職者之詢問權,載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1998年11月,頁417-437。
14.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出版,2001年。
15.蕭文生,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載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週刊雜誌社印行,1990年10月,頁288-348。
16.蕭家捷、賴文智,個人資料保護法Q&A,元照出版,2013年2月。
17.寰瀛法律事務所,個資法百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有限公司出版,2013年1月。
(二)期刊論文
1.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一)─人格權、人性尊嚴與私法上的保護,台灣本土法學,第80期,2006年3月,頁105-120。
2.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第96期,2007年7月,頁21-44。
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第97期,2007年8月,頁27-50。
4.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1),台灣本土法學,第99期,2007年10月,頁51。
5.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2),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期,2007年12月,頁89-107。
6.呂丁旺,淺析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月旦法學,183期,2010年8月,頁131-146。
7.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十四期,2004年1月,頁35-82。
8.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之芻議,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15-25。
9.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76期,2005年11月,頁222-234。
10.李建良,「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第73期,2005年8月,頁38-56。
11.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上)—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月旦法學,第153期,2008年2月,頁185-207。
12.李建良,競業禁止與職業自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2000年10月,頁111-118。
13.李惠宗,禁譜辦公室戀曲—「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或「基本權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79期,2001年12月,頁8-9。
14.李惠宗,為同性戀者開闢一片草原或建構一座花園?月旦法學教室,第121期,2012年10月,頁9-11。
15.李惠宗,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的帝王條款—目的拘束原則,法令月刊,第64卷第1期,2013年1月,頁37-61。
16.林佳和,2006 年德國一般平等待遇法-勞動法領域平等貫徹的新契機?成大法學,第15期,2008年6月,頁115-172。
17.林佳和,各國同值同酬規定之比較分析—以歐洲法暨德國法為中心,法學新論,第20期,2010年3月,頁49-74。
18.林佳和,勞動關係中的公益與私益衝突—從德國勞工忠誠義務的演進軌跡談起,收錄於:勞動、社會與法,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編,元照,2011年,頁53-92。
19.林佳和,營業移轉與勞動關係命運—勞動合同法第三三、三四條之理論與實踐考察,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3期,2011年9月,頁77-105。
20.徐正戎,「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第75期,2005年10月,頁57-81。
21.張國清,隱私權保護概念的比較探討,全國律師,第5卷6期,2001年6月,頁4-20。
22.許宗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9期,2003年7月,頁64-73。
23.黃程貫,雇主監看員工電子郵件之合法界限─臺北地院九十一年度勞訴字第一三九號民事判決評釋,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六期,2007年6月,頁1-32。
24.黃程貫,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第29卷1期,2003年7月,頁69-94。
25.黃慧嫻,德國基因診斷法生效適用—基因檢測服務於法有據,科技法律透析,第22卷第12期,2010年12月,頁17-22。
26.馮震宇,企業E化的新挑戰—企業權益與員工隱私權保護的兩難與調和,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五期,2002年6月,頁85-104。
27.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4期,2000年12月,頁297-341。
28.陳靜慧,同性生活伴侶之平等權問題—以歐洲法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及德國聯邦行政法院之判決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0年1月頁161-195。
29.曾淑瑜,論基因歧視,華岡法粹,第39期,2007年11月,頁191-222。
30.蔡宗珍,營業自由之保障及其限制-最高行政法院 2005 年 11 月 22 日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評釋,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5卷3期,2006年5月,頁277-321。
31.蔡茂寅,第九單元:經濟自由之保障與限制,月旦法學,第48期,1999年4月,頁121-126。
32.蔡茂寅,第十一單元:社會權—生存權與勞動基本權,月旦法學,第49期,1999年5月,頁137-144。
33.詹森林,德國勞工法上雇主對於求職者之詢問權,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1998年11月,頁417-437。
34.劉士豪,網路資訊社會勞工人格權的保護,政大勞動學報,12期,2002年7月,頁187-218。
35.劉靜怡,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183期,2010年8月,頁147-164。
36.劉靜怡,資訊隱私權保護的國際化爭議—從個人資料保護體制的規範協調到國際貿易規範的適用,月旦法學雜誌86期,2002年7月,頁195-205。
37.劉靜怡,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使用與隱私權保護規範:個人、政府與市場的拔河,資訊管理研究,第四卷第三期,2002年11月,頁137-161。
38.劉靜怡,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2006年8月,頁40-50。
39.劉靜怡,隱私權:第二講:隱私保障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以正當程序和個人自主性為核心,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2006年12月,頁39-49。
40.劉靜怡,隱私權:第三講:隱私保障與數位資訊社會,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2007年7月,頁39-50。
41.劉靜怡,隱私權:第四講:隱私保障與生醫科技時代,月旦法學教室,第60期,2007年10月,頁30-41。
42.劉定基,析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當事人同意」的概念,月旦法學,218期,2013年7月,頁146-167。
43.劉定基,「個人資料保護法」初論,台灣法學,159期,2010年9月,頁1-8。
44.劉定基,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上),月旦法學教室,115期,2012年5月,頁42-54。
45.劉定基,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下),月旦法學教室,119期,2012年9月,頁39-53。
46.劉定基,資訊時代的職場隱私權保護—以台北地院九十一年度勞訴自第一三九號判決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52-64。
47.蕭奕弘,論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法制性問題,成大法學,第23期,2012年6月,頁141-191。
48.鍾文岳、汪家倩,個人資料保護法,這樣讀就對了—企業篇,月旦裁判時報,14期,2012年4月,頁94-119。
(三)研討會論文
1.林佳和,憲法角度下的勞動法與隱私權—兼論基本權於私法關係上的適用,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 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43-78。
2.劉志鵬,論勞工健康檢查—評釋最高行政法院87年判字第2499號判決,收錄於2005年台灣勞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勞動學會,頁747-775。
(四)學位論文
1.江啟先,員工資訊隱私權與企業在網路監控協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呂雅惠,企業內電子郵件監控與隱私權保護爭議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3.洪毓良,求職過程中使用基因資訊之正當性─僱用差別待遇之防止,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4.陳品妤,受僱人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之比較研究-以電腦使用之監視為核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5.彭敬元,關係企業內調職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6.傅煒程,求職勞工個人資訊揭露合法性與範圍之研究-以隱私權理論實踐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7.熊愛卿,網際網路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8.蔡秉錡,敏感性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五)研究計畫
1.黃程貫、王能君、林佳和,從德國工廠會議制度探討我國勞資會議制度改革方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2010年10月。
2.藍科正、周兆昱、林佳和,就業服務法之改革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2009年11月。
(六)網路資料
1.苦勞網,「就業歧視監督聯盟」揭露問題履歷表 要求勞動部開罰!: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985(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6月27日)。
2.簡榮宗,談企業監看員工電子郵件所產生的隱私權爭議(一)~(三),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
=free_browse&parent_path=,1,561,&job_id=26792&article_category_id=200&article_id=12208(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3.趨勢航空網,長榮航空適職測驗題庫:http://www.tlc.tw/air/written_EVAjob.
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6月27日)。
4.yes123求職網,調查主題:2012年03月 面試怪現象調查:http://www.yes123.com.tw/admin/white_paper/index_detail.asp?id=20120308163419(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日)。
二、外文文獻(依作者字母順序排序)
(一)書籍
1.Peter Hanau/ Heinz-Dietrich Steinmeyer/ Rolf Wank, Handbuch des europäi- schen Arbeits- und Sozialrechts , München 2002.
2.Peter Gola/ Georg Wronka, Handbuch zum Arbeitnehmerdatenschutz : Rechtsfragen und Handlungshilfen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BDSG-Novellen, 5 Aufl., Heidelberg, München, Landsberg, Frechen, Hamburg 2010.
3.Peter Gola/ Christoph Klug/ Barbara Körffer/ Dr. Rudolf Schomerus, Kommentar zum Bundesdatenschutzgesetz, 10 Aufl., München 2010.
4.Peter Bader/ Ernst Fischermeier/ Hans-Wolf Friedrich/ Inken Gallner/ Jürgen Griebeling Gerhard Etzel, KR - Gemeinschaftskommentar zum Kündigungsschut-
zgesetz und zu sonstigen kündigungsschutzrechtlichen Vorschriften, 8 Aufl., Neuwied 2007.
5.Wolfgang Däubler/ Thomas Klebe/ Peter Wedde/ Thilo Weichert, Kompaktkom- mentar zum BDSG, 2 Aufl., Frankfurt 2010.
6.Wolfgang Däubler, Gläserne Belegschaften? : das Handbuch zum Arbeitnehmer- datenschutz, 5 Aufl., Frankfurt 2010.
7.菅野和夫,労働法,十版,弘文堂,2012年12月。
(二)論文集
1.Rolf Wank, Fragerecht des Arbeitgebers in Deutschland, 労働者人格権の硏究上卷:角田邦重先生古稀記念,山田省三,石井保雄編,2011(平成23)3月,頁355-376。
(三)網路資料
1.Article 29 Working Party, Opinion On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In The Employment Context, 5062/01/EN/ Final WP 48, 13 Sep 2001: http://ec.europa.eu/justice/policies/privacy/docs/wpdocs/2001/wp48en.pdf(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12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100651019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65101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佳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姚妤嬙zh_TW
dc.creator (作者) 姚妤嬙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5-Aug-2014 15:24:32 (UTC+8)-
dc.date.available 25-Aug-2014 15:24: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5-Aug-2014 15:24:3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65101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924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65101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勞工進入職場工作前之面試階段,雇主為了解求職者個人背景,以判斷前來應徵者是否為企業所需之人力,而有向求職者詢問、要求填寫資料表或問卷甚至是企業照會的行為;在勞動關係中,雇主為確保受僱勞工是否依約履行勞務,則會有監視其員工工作情形之行為。上述雇主之行為應受憲法上關於營業自由以及財產權之保護。然依據司法院大法官所作出之多號解釋,隱私權在我國亦為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而勞工作為權利主體,不論其係身處於求職或在職階段,亦應當享有隱私權之保護。是以雇主縱使是為了維護其營業自由與財產權,但所為之詢問與監督行為應仍受一定界線之限制,否則將構成勞工之隱私權,從而雇主之行為於何等範圍內始不至於過當該基本權衝突問題應如何處理便是核心關鍵。
  為衡平會員國間關於資料保護水準之落差,歐盟理事會通過了個人資料處理及自由流通保護指令,依該指令所成立之資料保護小組針對就業領域雇主處理受僱人資料之問題提出意見書,強調雇主於行為時應注意終局性原則、透明性原則、合法性原則、比例原則、正確性原則、安全性原則以及專責人員專業意識原則,此外針對僱傭關係中當事人同意之問題,亦表示應作為最後手段。
  德國近期於2009年所修正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於第32條增列針對僱傭關係中蒐集受僱人資料之專責規範。依其規定,雇主僅於受僱人之資料係成立、履行或終結僱傭關係該目的所必要者始得為蒐集、處理或利用之行為。且對於在僱傭關係中基於犯罪嫌疑之揭露所為之資料蒐集行為訂有嚴格之要件限制。實務上亦有豐富且詳細之判決在處理關於受僱人資料蒐集的問題。
  觀察歐盟指令、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以及國內與勞工資料蒐集有關之法規範,本文認為在僱傭關係中倘雇主欲為勞工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符合以下要件:(1)基於僱傭關係成立、履行或終結之目的所必要,(2)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之法定事由,(3)踐行告知義務並且(4)注意誠信原則、比例原則與不當連結禁止原則等等的上位基本原則。而在針對求職階段之實際個案操作上,具體而言應考量以下之判斷標準:1.勞動關係之特殊性。2.雇主須是基於挑選得勝任應聘職務優秀人才之正當目的。3.詢問之事項須與應聘職務有核心、重要之關聯。4.於雇主本身具有特殊性時,得詢問與該特殊性有關之事項。5.倘求職者於締約前已知悉其所具備之情狀將對於契約之履行產生重大障礙,縱使雇主未為相關之詢問,求職勞工仍應負有主動告知義務。透過上述要件及判准之檢驗,應得為雇主之合法權限劃出適當之範圍,從而落實勞工隱私權之保護。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3
第貳章 隱私權與資訊自決權之保護 5
第一節 隱私權概論 5
第一項 隱私權之內涵 5
第二項 資訊自決權 9
第三項 隱私權保護於我國憲法上之基礎 10
第二節 勞動領域中勞工隱私權保護所涉及之基本權衝突 14
第一項 勞工之基本權利 14
第二項 雇主之基本權利 18
第三項 基本權對第三人效力與基本權衝突之解決 20
第參章 勞工隱私權保護相關法制 25
第一節 國內法制 25
第一項 刑法 25
第二項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26
第三項 個人資料保護法 27
第四項 就業服務法 42
第五項 民法 43
第六項 小結 49
第二節 國外法制介紹 49
第一項 歐盟之個人資料處理及自由流通保護指令(Die Richtlinie 95/46/EG zum Schutz natürlicher Personen bei der Verarbeitung personenbezogener Daten und zum freien Datenverkehr, 95/46/EG) 50
第二項 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Bundesdatenschutzgesetz, BDSG) 62
第三節 歐盟與德國法制對台灣之啟發 93
第肆章 勞工求職時隱私權遭侵害態樣與分析檢討 97
第一節 雇主對於求職者所為之詢問 97
第一項 雇主詢問權之意義 97
第二項 雇主詢問權行使界線及要件 97
第三項 法律效果 98
第四項 實務常見案例態樣分析 102
第二節 小結 129
第三節 附論:在職時雇主監控行為相關判決 130
第伍章 結論 135
第一節 我國關於勞工隱私權保護之現況問題及法制 135
第二節 歐盟及德國關於勞工隱私權保護之法制 137
第三節 勞工隱私權保護於利益衡量操作上之判斷標準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3
zh_TW
dc.format.extent 418350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65101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工隱私權保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基本權衝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利益衡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第32條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雇主詢問權zh_TW
dc.title (題名) 勞動領域勞工隱私權之研究—以求職階段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中文專書、論文集
1.王澤鑑,勞動契約上之單身條款、基本人權與公序良俗,載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7),自版,2006年9月,頁36-55。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自版,2008年3月初版第12刷。
3.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發行,1985年初版。
4.李震山,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載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 : 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法治斌學術基金出版,2004年,頁83-110。
5.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載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1年11月修訂再版,頁275-318。
6.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12年6版。
7.林鴻文,個人資料保護法,書泉出版,2013年。
8.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出版,2001年。
9.黃程貫,勞動法,空中大學,2001年修訂再版。
10.黃程貫,民法解除、撤銷與無效規定在勞動契約上之適用可能性,載於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2004年,頁409-428。
11.陳麗娟,歐洲聯盟法精義,新學林出版,2006年。
12.焦興鎧等合著,勞動基準法釋義─實施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出版,2009年2版。
13.詹森林,德國勞工法上雇主對於求職者之詢問權,載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1998年11月,頁417-437。
14.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出版,2001年。
15.蕭文生,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載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週刊雜誌社印行,1990年10月,頁288-348。
16.蕭家捷、賴文智,個人資料保護法Q&A,元照出版,2013年2月。
17.寰瀛法律事務所,個資法百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有限公司出版,2013年1月。
(二)期刊論文
1.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一)─人格權、人性尊嚴與私法上的保護,台灣本土法學,第80期,2006年3月,頁105-120。
2.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第96期,2007年7月,頁21-44。
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第97期,2007年8月,頁27-50。
4.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1),台灣本土法學,第99期,2007年10月,頁51。
5.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2),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期,2007年12月,頁89-107。
6.呂丁旺,淺析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月旦法學,183期,2010年8月,頁131-146。
7.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十四期,2004年1月,頁35-82。
8.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之芻議,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15-25。
9.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76期,2005年11月,頁222-234。
10.李建良,「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第73期,2005年8月,頁38-56。
11.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上)—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月旦法學,第153期,2008年2月,頁185-207。
12.李建良,競業禁止與職業自由,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2000年10月,頁111-118。
13.李惠宗,禁譜辦公室戀曲—「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或「基本權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79期,2001年12月,頁8-9。
14.李惠宗,為同性戀者開闢一片草原或建構一座花園?月旦法學教室,第121期,2012年10月,頁9-11。
15.李惠宗,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的帝王條款—目的拘束原則,法令月刊,第64卷第1期,2013年1月,頁37-61。
16.林佳和,2006 年德國一般平等待遇法-勞動法領域平等貫徹的新契機?成大法學,第15期,2008年6月,頁115-172。
17.林佳和,各國同值同酬規定之比較分析—以歐洲法暨德國法為中心,法學新論,第20期,2010年3月,頁49-74。
18.林佳和,勞動關係中的公益與私益衝突—從德國勞工忠誠義務的演進軌跡談起,收錄於:勞動、社會與法,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編,元照,2011年,頁53-92。
19.林佳和,營業移轉與勞動關係命運—勞動合同法第三三、三四條之理論與實踐考察,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3期,2011年9月,頁77-105。
20.徐正戎,「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第75期,2005年10月,頁57-81。
21.張國清,隱私權保護概念的比較探討,全國律師,第5卷6期,2001年6月,頁4-20。
22.許宗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9期,2003年7月,頁64-73。
23.黃程貫,雇主監看員工電子郵件之合法界限─臺北地院九十一年度勞訴字第一三九號民事判決評釋,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六期,2007年6月,頁1-32。
24.黃程貫,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第29卷1期,2003年7月,頁69-94。
25.黃慧嫻,德國基因診斷法生效適用—基因檢測服務於法有據,科技法律透析,第22卷第12期,2010年12月,頁17-22。
26.馮震宇,企業E化的新挑戰—企業權益與員工隱私權保護的兩難與調和,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五期,2002年6月,頁85-104。
27.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4期,2000年12月,頁297-341。
28.陳靜慧,同性生活伴侶之平等權問題—以歐洲法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及德國聯邦行政法院之判決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0年1月頁161-195。
29.曾淑瑜,論基因歧視,華岡法粹,第39期,2007年11月,頁191-222。
30.蔡宗珍,營業自由之保障及其限制-最高行政法院 2005 年 11 月 22 日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評釋,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5卷3期,2006年5月,頁277-321。
31.蔡茂寅,第九單元:經濟自由之保障與限制,月旦法學,第48期,1999年4月,頁121-126。
32.蔡茂寅,第十一單元:社會權—生存權與勞動基本權,月旦法學,第49期,1999年5月,頁137-144。
33.詹森林,德國勞工法上雇主對於求職者之詢問權,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1998年11月,頁417-437。
34.劉士豪,網路資訊社會勞工人格權的保護,政大勞動學報,12期,2002年7月,頁187-218。
35.劉靜怡,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183期,2010年8月,頁147-164。
36.劉靜怡,資訊隱私權保護的國際化爭議—從個人資料保護體制的規範協調到國際貿易規範的適用,月旦法學雜誌86期,2002年7月,頁195-205。
37.劉靜怡,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使用與隱私權保護規範:個人、政府與市場的拔河,資訊管理研究,第四卷第三期,2002年11月,頁137-161。
38.劉靜怡,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2006年8月,頁40-50。
39.劉靜怡,隱私權:第二講:隱私保障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以正當程序和個人自主性為核心,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2006年12月,頁39-49。
40.劉靜怡,隱私權:第三講:隱私保障與數位資訊社會,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2007年7月,頁39-50。
41.劉靜怡,隱私權:第四講:隱私保障與生醫科技時代,月旦法學教室,第60期,2007年10月,頁30-41。
42.劉定基,析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當事人同意」的概念,月旦法學,218期,2013年7月,頁146-167。
43.劉定基,「個人資料保護法」初論,台灣法學,159期,2010年9月,頁1-8。
44.劉定基,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上),月旦法學教室,115期,2012年5月,頁42-54。
45.劉定基,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下),月旦法學教室,119期,2012年9月,頁39-53。
46.劉定基,資訊時代的職場隱私權保護—以台北地院九十一年度勞訴自第一三九號判決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52-64。
47.蕭奕弘,論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法制性問題,成大法學,第23期,2012年6月,頁141-191。
48.鍾文岳、汪家倩,個人資料保護法,這樣讀就對了—企業篇,月旦裁判時報,14期,2012年4月,頁94-119。
(三)研討會論文
1.林佳和,憲法角度下的勞動法與隱私權—兼論基本權於私法關係上的適用,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一百年度學術研討會 憲法解釋及與隱私權之保障(下冊),2011年12月,頁43-78。
2.劉志鵬,論勞工健康檢查—評釋最高行政法院87年判字第2499號判決,收錄於2005年台灣勞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勞動學會,頁747-775。
(四)學位論文
1.江啟先,員工資訊隱私權與企業在網路監控協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呂雅惠,企業內電子郵件監控與隱私權保護爭議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3.洪毓良,求職過程中使用基因資訊之正當性─僱用差別待遇之防止,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4.陳品妤,受僱人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之比較研究-以電腦使用之監視為核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5.彭敬元,關係企業內調職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6.傅煒程,求職勞工個人資訊揭露合法性與範圍之研究-以隱私權理論實踐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7.熊愛卿,網際網路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8.蔡秉錡,敏感性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五)研究計畫
1.黃程貫、王能君、林佳和,從德國工廠會議制度探討我國勞資會議制度改革方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2010年10月。
2.藍科正、周兆昱、林佳和,就業服務法之改革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2009年11月。
(六)網路資料
1.苦勞網,「就業歧視監督聯盟」揭露問題履歷表 要求勞動部開罰!: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985(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6月27日)。
2.簡榮宗,談企業監看員工電子郵件所產生的隱私權爭議(一)~(三),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
=free_browse&parent_path=,1,561,&job_id=26792&article_category_id=200&article_id=12208(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6月8日)。
3.趨勢航空網,長榮航空適職測驗題庫:http://www.tlc.tw/air/written_EVAjob.
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6月27日)。
4.yes123求職網,調查主題:2012年03月 面試怪現象調查:http://www.yes123.com.tw/admin/white_paper/index_detail.asp?id=20120308163419(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日)。
二、外文文獻(依作者字母順序排序)
(一)書籍
1.Peter Hanau/ Heinz-Dietrich Steinmeyer/ Rolf Wank, Handbuch des europäi- schen Arbeits- und Sozialrechts , München 2002.
2.Peter Gola/ Georg Wronka, Handbuch zum Arbeitnehmerdatenschutz : Rechtsfragen und Handlungshilfen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BDSG-Novellen, 5 Aufl., Heidelberg, München, Landsberg, Frechen, Hamburg 2010.
3.Peter Gola/ Christoph Klug/ Barbara Körffer/ Dr. Rudolf Schomerus, Kommentar zum Bundesdatenschutzgesetz, 10 Aufl., München 2010.
4.Peter Bader/ Ernst Fischermeier/ Hans-Wolf Friedrich/ Inken Gallner/ Jürgen Griebeling Gerhard Etzel, KR - Gemeinschaftskommentar zum Kündigungsschut-
zgesetz und zu sonstigen kündigungsschutzrechtlichen Vorschriften, 8 Aufl., Neuwied 2007.
5.Wolfgang Däubler/ Thomas Klebe/ Peter Wedde/ Thilo Weichert, Kompaktkom- mentar zum BDSG, 2 Aufl., Frankfurt 2010.
6.Wolfgang Däubler, Gläserne Belegschaften? : das Handbuch zum Arbeitnehmer- datenschutz, 5 Aufl., Frankfurt 2010.
7.菅野和夫,労働法,十版,弘文堂,2012年12月。
(二)論文集
1.Rolf Wank, Fragerecht des Arbeitgebers in Deutschland, 労働者人格権の硏究上卷:角田邦重先生古稀記念,山田省三,石井保雄編,2011(平成23)3月,頁355-376。
(三)網路資料
1.Article 29 Working Party, Opinion On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In The Employment Context, 5062/01/EN/ Final WP 48, 13 Sep 2001: http://ec.europa.eu/justice/policies/privacy/docs/wpdocs/2001/wp48en.pdf(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7月12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