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國立高中職改隸直轄市之議題研究─政策偏好觀點
作者 魏瑞辰
貢獻者 莊國榮
魏瑞辰
關鍵詞 國立高中職
改隸
政策偏好
利害關係人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5-Aug-2014 15:26:09 (UTC+8)
摘要 2010年年底,臺灣正式邁入新五都時代,在五都各項改制計畫中,其中教育部分,即是將境內各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之管轄權,由教育部改隸各直轄市,以符合各教育法規之規範及取得各直轄市內教育制度之一致性,惟教育部原將國立高中職改隸各直轄市政府之期程定調為101年8月,但因各界批評聲浪不斷,五都中目前僅新北市於102年元月改隸,其於三都皆因經費、人事等問題而暫緩改隸,此正可突顯本此國立高中職改隸所需面對的問題相當繁雜,並非只是換個招牌、改個校名那麼簡單,其複雜性與重要性,將超出各界之想像,而本研究即是去探討為什麼同樣一套國立高中職改隸移撥方式,部分直轄市願意接受而部分直轄市不願意,不同直轄市政府背後的決策標準係如何影響其最終的政策決定。

本研究係整合Dunn及Poister所提之政策推介決策評準及吳定之政策可行性評估面向並與本研究旨趣之適用性比對後,以「經濟可行性」、「公平性」、「政治回應性」及「時間可行性」等四大標準作為國立高中職改隸之決策參與者決策標準,並輔以利害關係人理論以了解國立高中職改隸所涉及之利害關係人及各利害關係人之角色性質為何等問題,利用多個案研究方式比對新北市及臺中市兩個不同直轄市政府間之決策標準差異為何。

  資料蒐集部分本研究則利用文獻回顧法及深度訪談法,比對本研究兩個案之決策標準差異如下:於經濟可行性上,新北市在國立高中職改隸後所獲得之效益較臺中市充分;在公平性上,新北市則認為國立高中職改隸能使多數人獲利;臺中市則否;政治回應性上,國立高中職改隸較為回應新北市首長之政見且其市長態度較積極;另因新北市升格前已為準直轄市且單獨升格,因此相較於臺中市之升格前僅為一般縣市且縣市合併升格,其在時間可行性上亦較為可行,並提出「國立高中職改隸直轄市之最主要利害關係人為直轄市政府」、「利益團體之角色猶如變色龍」、「改隸不給力?問題在政治」及「國立高中職改隸呈現政策弔詭本質」等發現。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部、直轄市政府及改隸學校相關建議。此外,亦提供後續研究者可朝「改制後私立學校督導權移轉之問題探討」、「將個案改列不同政黨之直轄市比較」及「針對新北市國立高中職改隸前後之比較」等面向作為後續研究範疇。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 真的預備好了嗎?2013年11月26日,取自全教總第140期電子報: http://portal.ptivs.ptc.edu.tw/jdfclark/doc/3743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東華。
王立杰(2011),縣市合併升格教育行政業務整併初探-以台南市教育局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21。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邱怡薇譯(2002)。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學富文化。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四版)。臺北:巨流圖書。
丘昌泰、李允傑(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元照。
立法院(2012)。立法院公報,101(39),頁368-369。
立法院(2012)。立法院公報,101(65),頁355-356。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2012)。新北市國立高中職應與其他三都一起改隸。2013年12月10日,取自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網站:http://www.nshstu.org.tw/modules/newbb/viewpost.php?forum=0&start=30&status=digest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2014)。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改隸直轄市立學校專案報告。2014年6月10日,取自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網站: http://www.nshstu.org.tw/
朱志宏(2004)。公共政策(修訂新版)。臺北:三民出版社。
朱景鵬、吳松林(2010),我國區域治理發展脈絡與展望。研考雙月刊,34(6),頁12-22。
朱道凱(譯)(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Deborah Stone著)。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考試院(2010)。文官制度與專技考試詞彙。2013年11月19日,取自考試院網站: http://www.exam.gov.tw/cp.asp?xItem=2915&ctNode=684&mp=1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2008)。公共政策。臺北:智勝文化。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三版)。臺北:五南圖書。
吳定(2009)。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
吳清山、高家斌(2007),台灣中等教育改革分析:1994年-2007年。教育資料集刊,34,1-24。
吳清山、王如哲、陳清溪(2012)。各國中等教育制度。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李允傑、周信佑(2012)。地方財政的結與解。2014年6月8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11527
李秀芬(2003)。利益團體對教育政策制定之影響及因應之道:以馬來西亞新「數理教學英語化」政策遭逢之挑戰為例。教育政策論壇,6(2),頁107-127。
李長晏(2013)。「直轄市區自治:『一體適用』&『一市兩制』?」。府際通訊,14,頁12-13。
李長晏、曾淑娟(2008)。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之府際關係重構。中國地方自治,61(1),頁3-23。
李建興(2010)。高中(職)改制後協調解決之道。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3/7493
李建興、盧宸緯(2010)。五都選後,高中職改隸之影響。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3/8139
林子倫、陳亮宇(2009)。重返民主的政策科學-審議式政策分析概念意涵與途徑之探討。臺灣民主季刊,6(4),頁1-47。 
林欣君(2013)。以利害關係人觀點探討公有土地之開發與管理機制-以臺中市長安新村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明地(2008)。臺灣政治解嚴以來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變革。發表於「2008教育發展與革新的沈思:哲學與歷史的觀察」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東征(2011)。國立高中職改隸為直轄市-台南市立台南一中 你適應嗎。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快訊,8,頁1-5。
林冠豪(2011)。捷運萬大線政策預評估:利害關係人觀點。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建甫、周信佑(2012)。公債法與財劃法修正之評析。2014年6月8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3/11770
林政忠(2012)。新版財劃法 2都添百億、3縣零成長。2014年6月12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udn/politics/201210/201210181121381.html
林昭吟、陳敦源、劉宜君、蕭乃沂(2007)。二代健保保費改革方案預評估-民眾與菁英對改革方案之認知與偏好的比較。行政暨政策學報,44,頁43-78。
林乾文(2002)。國立高中職改隸縣市政府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邱泯科、陳佳穎、蔡毓智、江馨彥 譯(2004)。研究方法:理論與基礎。臺北市:湯姆生出版:雙葉發行。
施明發(2011),新四都成立後原國立高中應劃歸市政府管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3。
施孜姿、趙秋英(2011),大台中市教育整合-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29-30。
紀坪(2011)。社子島開發案之利害關係人態度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紀俊臣(2009)。台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的影響。府際通訊,6,頁1-2。
胡龍騰、曾冠球、張智凱、黃榮志(2013)。電子化跨域治理影響因素之研究:多個案之探索。公共行政學報,45,頁1-39。
徐有守(2007)。考銓制度。臺北:台灣商務。
徐詠絮(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經費移撥 教部確保經費到位。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33356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臺北:五南圖書。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實務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
馬群傑(譯)(2011),公共政策分析(William N .Dunn著)。臺北:巨流圖書。
高伯宏(2009)。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溫泉取供事業-以臺北市行義路溫泉區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小菁(2013)。國立高中職若改隸縣立,人事費與退撫金對地方是一大負擔。 2013年11月27日,取自更生日報: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php?n_id=0000411852&level2_id=101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圖書。
張四明(2001),成本效益分析在政府決策上的應用與限制。發表於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
張佩智(2010),組織改造與財產接管。研考雙月刊,34(2),頁67-70。
張明輝(1997),修憲凍省後省級教育行政機關組織調整與省立學校轉型經營之可行性,發表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一次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
張益勤(2012)。國私立高中職改隸新北市,朱:學用合一。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44390
張舒涵(2012)。高中改隸 新北強扮領頭羊,2013年12月3日,取自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18069-php-1
張瑞芳(2004)。我國教師退休制度之變革。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教育部(2011)。「高中教育政策白皮書」工作計畫。臺北:教育部。
康紀漢(2012)。經費缺13億 教團籲新北國立高中職緩改隸。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35898
莊宗勳、洪敬浤(2012)。國立高中改隸地方 賴清德當面嗆馬。2013年12月3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380899
許泰益(2002),精省後省立高級中等學校歸屬的法律探討。中等教育,53(2),頁146-156。
郭昱瑩、余致力、蕭乃沂、林靜美(2003)。成本效益分析於公共政策的應用:以臺北市設置大樓共用天然瓦斯自動遮斷閥為例。理論與政策,15(2),頁1-24。
郭昱瑩(2005)。決策幫手: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論與實務。T&D飛訊,30,1-18。
郭添財(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地方的困境與協商途徑。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3/10781
郭瑞坤、賴正能、廖英賢(2006)。在地利害關係人對澎湖設置觀光賭場政策影響觀點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0,頁33-68。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至中(2012)。教部:經費與不動產移撥待解決。2013年11月19日,取自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341-1/201207220013-1.aspx
陳淑貞(2012)。五都升格後之財政自主性探討。台灣經濟論衡。10(12),頁52-81。
陳恆鈞、林原甲(2005)。政策論述思考架構之探討。T&D飛訊,38,1-19。
陳敦源、劉宜君、蕭乃沂、林昭吟(2011) 。政策利害關係人指認的理論與實務:以全民健保改革為例。國家與社會,10,頁1-65。
陳智華、洪敬浤(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 地方擔憂經費。2013年12月3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376838
陳銘祥(2011)。法政策學。臺北:元照出版。
彭渰雯(2006)。後實證政策分析的理論與應用。載於余致力(編),新世紀公共政 
  策理論與實務(51-72 頁)。臺北:世新大學出版社。
黃乃熒(1998)。教育政策對話權力運用的研究。中學教育學報,5,頁165-191。
黃政傑(2011),新三都教育整合的思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1-2。
黃政傑、林純真(2011),國立高中職改隸直轄市及私立高中職督導權轉移在公眾關係理論模式下看新五都高中職改隸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27-28。
黃振誼、徐健進、陳順興 (2006)。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纜車對貓空觀光永續發展之影響。育達科大學報,26,頁67-102。
黃慶章(1987)。政策分析的敘述體結構。公共行政學報,3,頁451-528。
新北市政府(2013)。國私立高中職改隸新北市專案報告,頁19-22。
新北市政府財政局(2011)。人口指標於財源分配之重要性。新北:新北市政府財政局。
詹中原(2006)。組織變革之因應。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5/CL-R-095-048.htm
楊少強(2014)。首度揭開財政黑洞 4縣市正失去機能。2014年6月20日,取自商業周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54203
楊莉麗(2009)。內政部營建署改隸機關組織重整之研究:組織變革觀點。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楊惠芳、林人芳(2012)。教長:國立高中改隸 沒共識可暫緩。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語日報:http://www.mdnkids.com.tw/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78575
楊朝祥(2002)。教育應該回歸地方嗎。中央日報,第20版。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初刷一版)。臺北:楊智文化事業。
賈光亞(2012)。全民健保藥價政策問題研究:以政策利害關係人政策網絡觀點。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坤榮(2001)。後現代主義的政策分析。載於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主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119-141頁)。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廖勇凱(2008)。企業倫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智勝出版社。
廖英賢(2001)。振興地方策略形成的利害關係人研究-澎湖設置觀光賭場爭議之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蓋浙生(2007)。國(公)立高中職校實施校務基金的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3),頁83-98。
趙永茂、陳銘顯(2010),我國地方與新都會發展的挑戰與回應。研考雙月刊, 34(6),頁31-32。
趙俊人(2012)。縣市改制直轄市後國立高中職改隸問題之研析。立法院法制局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1040),未出版。
劉宜君、陳敦源、蕭乃沂、林昭吟(2005)。網絡分析在利害關係人概念之應用-以我國全民健保政策改革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4(1),頁95-130。
劉麗榮(2012)。學校改隸 新北明年1月上路。2014年2月17日,取自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341-1/201207220014-1.aspx
蔡昀庭(2013)。非營利組織建構多重利害關係人之協力關係研究-以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勝男(2005)。後實證與公共政策之研究:由社會科學方法論談起。T&D飛訊,29,1-25。
鄭昱芳(2012)。台灣少子女化現象因應策略之敘事分析-以2009~2012年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諺鴻(2012)。在地就學 41高中職改隸新北市。2014年2月8日,取自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5230
魯炳炎(2007)。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蕭宏金(2010)。公共政策發展研究與利害關係者觀念應用之探討。載於周均育(主編),研習論壇精選(322-333頁)。臺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賴沅暉(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公共行政學報,25,頁119-129。
賴怡樺(2009)。利害關係人觀點之政策問題建構-以低分上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藍順德(2010)。地方教育行政制度與教育改革。收錄於99年度暑假教育視導人員成果報告,臺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顏碧雲(2006)。我國公教退休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
羅弘旭(2010),負債增四倍、人口多一五五萬、回應選民期待。2014年6月18日,取自今日新聞網: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1-31-2702#ixzz36eSG2f19
羅紹麟、童秋霞(2000),自然資源經營之利害關係人分析-以林務局主管人員意見為例。林業研究所季刊,22(4),頁45-58。
蘇偉業(譯)(2010)。公共政策入門(Kevin B.Smith & Christtopher W.Larimer著)。臺北:五南圖書。
鐘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初版一刷)。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貳、英文文獻
Carrol, A. B., & A. K. Buchholtz.(2003). Business and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5th Edition). Ohio: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Co.
Donaldson, T. and L. E. Preston. (1995).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 65-91.
Foss, S. K. ( 1996 ). Rhetorical Critic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 2nd Edition ).Prospect Heights, Ill.: Waveland Press.
Freeman, R.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Mason, R. O. & Mitroff. I. I. (1981). Challenging Strategic Planning Assumptions: Theory, Cases, and Techniqu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Mitchell, R. K. et al. (1997)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2: 853-886.
Poister, T. H. (1978).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 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Baltimore : University Park Press.
Savage, G. T., Nix, T. W., Whitehead, C. J. & Blair, J.D. (1991)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5(2): 61-75.
William N. Dunn. (2008).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4th Edition).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7256033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5603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莊國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魏瑞辰zh_TW
dc.creator (作者) 魏瑞辰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5-Aug-2014 15:26:09 (UTC+8)-
dc.date.available 25-Aug-2014 15:26:0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5-Aug-2014 15:26:0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25603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925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25603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2010年年底,臺灣正式邁入新五都時代,在五都各項改制計畫中,其中教育部分,即是將境內各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之管轄權,由教育部改隸各直轄市,以符合各教育法規之規範及取得各直轄市內教育制度之一致性,惟教育部原將國立高中職改隸各直轄市政府之期程定調為101年8月,但因各界批評聲浪不斷,五都中目前僅新北市於102年元月改隸,其於三都皆因經費、人事等問題而暫緩改隸,此正可突顯本此國立高中職改隸所需面對的問題相當繁雜,並非只是換個招牌、改個校名那麼簡單,其複雜性與重要性,將超出各界之想像,而本研究即是去探討為什麼同樣一套國立高中職改隸移撥方式,部分直轄市願意接受而部分直轄市不願意,不同直轄市政府背後的決策標準係如何影響其最終的政策決定。

本研究係整合Dunn及Poister所提之政策推介決策評準及吳定之政策可行性評估面向並與本研究旨趣之適用性比對後,以「經濟可行性」、「公平性」、「政治回應性」及「時間可行性」等四大標準作為國立高中職改隸之決策參與者決策標準,並輔以利害關係人理論以了解國立高中職改隸所涉及之利害關係人及各利害關係人之角色性質為何等問題,利用多個案研究方式比對新北市及臺中市兩個不同直轄市政府間之決策標準差異為何。

  資料蒐集部分本研究則利用文獻回顧法及深度訪談法,比對本研究兩個案之決策標準差異如下:於經濟可行性上,新北市在國立高中職改隸後所獲得之效益較臺中市充分;在公平性上,新北市則認為國立高中職改隸能使多數人獲利;臺中市則否;政治回應性上,國立高中職改隸較為回應新北市首長之政見且其市長態度較積極;另因新北市升格前已為準直轄市且單獨升格,因此相較於臺中市之升格前僅為一般縣市且縣市合併升格,其在時間可行性上亦較為可行,並提出「國立高中職改隸直轄市之最主要利害關係人為直轄市政府」、「利益團體之角色猶如變色龍」、「改隸不給力?問題在政治」及「國立高中職改隸呈現政策弔詭本質」等發現。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部、直轄市政府及改隸學校相關建議。此外,亦提供後續研究者可朝「改制後私立學校督導權移轉之問題探討」、「將個案改列不同政黨之直轄市比較」及「針對新北市國立高中職改隸前後之比較」等面向作為後續研究範疇。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壹、研究背景 1
貳、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壹、研究目的 6
貳、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國立高中職設置主體背景介紹 8
壹、國立高中職設置主體演變歷程 8
貳、國立高中職改隸直轄市政府之法律基礎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 政策參與者之決策標準探討 14
壹、政策推介的決策標準 14
貳、政策方案之可行性分析標準 16
參、國立高中職改隸之政策參與者決策標準 18
第二節 利害關係人之分析 20
壹、利害關係人之定義 20
貳、國立高中職改隸之利害關係人分析 21
第三節 國立高中職設置主體隸屬之相關研究 28
壹、精省時期之相關文獻 28
貳、五都改制升格直轄市時期之相關文獻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3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36
壹、研究範圍 36
貳、研究架構 3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7
壹、多個案研究法 38
貳、個案選擇的方式與理由 38
參、資料收集之方法 40
第四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 48
第四章 國立高中職改隸之爭議問題分析 51
第一節 教育部與直轄市之爭議問題分析 51
壹、新北市國立高中職改隸移撥方式 52
貳、教育部與直轄市之爭議問題分析 59
第二節 直轄市與學校之爭議問題分析 66
第三節 直轄市與教職員之爭議問題分析 67
第四節 綜合討論 68
第五章 國立高中職改隸之決策標準差異分析:新北市與臺中市之比較 70
第一節 新北市與臺中市之改隸學校數量分析 70
第二節 新北市與臺中市之決策標準差異分析 71
壹、經濟可行性 71
貳、公平性 83
參、政治回應性 90
肆、時間可行性 95
伍、綜合討論 97
第六章 結論 10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0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105
壹、研究建議 105
貳、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9
zh_TW
dc.format.extent 76817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5603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國立高中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改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偏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利害關係人zh_TW
dc.title (題名) 國立高中職改隸直轄市之議題研究─政策偏好觀點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 真的預備好了嗎?2013年11月26日,取自全教總第140期電子報: http://portal.ptivs.ptc.edu.tw/jdfclark/doc/3743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東華。
王立杰(2011),縣市合併升格教育行政業務整併初探-以台南市教育局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21。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邱怡薇譯(2002)。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學富文化。
丘昌泰(2010)。公共政策:基礎篇(四版)。臺北:巨流圖書。
丘昌泰、李允傑(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元照。
立法院(2012)。立法院公報,101(39),頁368-369。
立法院(2012)。立法院公報,101(65),頁355-356。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2012)。新北市國立高中職應與其他三都一起改隸。2013年12月10日,取自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網站:http://www.nshstu.org.tw/modules/newbb/viewpost.php?forum=0&start=30&status=digest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2014)。國立高級中等學校改隸直轄市立學校專案報告。2014年6月10日,取自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網站: http://www.nshstu.org.tw/
朱志宏(2004)。公共政策(修訂新版)。臺北:三民出版社。
朱景鵬、吳松林(2010),我國區域治理發展脈絡與展望。研考雙月刊,34(6),頁12-22。
朱道凱(譯)(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Deborah Stone著)。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考試院(2010)。文官制度與專技考試詞彙。2013年11月19日,取自考試院網站: http://www.exam.gov.tw/cp.asp?xItem=2915&ctNode=684&mp=1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2008)。公共政策。臺北:智勝文化。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三版)。臺北:五南圖書。
吳定(2009)。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
吳清山、高家斌(2007),台灣中等教育改革分析:1994年-2007年。教育資料集刊,34,1-24。
吳清山、王如哲、陳清溪(2012)。各國中等教育制度。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李允傑、周信佑(2012)。地方財政的結與解。2014年6月8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11527
李秀芬(2003)。利益團體對教育政策制定之影響及因應之道:以馬來西亞新「數理教學英語化」政策遭逢之挑戰為例。教育政策論壇,6(2),頁107-127。
李長晏(2013)。「直轄市區自治:『一體適用』&『一市兩制』?」。府際通訊,14,頁12-13。
李長晏、曾淑娟(2008)。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之府際關係重構。中國地方自治,61(1),頁3-23。
李建興(2010)。高中(職)改制後協調解決之道。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3/7493
李建興、盧宸緯(2010)。五都選後,高中職改隸之影響。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3/8139
林子倫、陳亮宇(2009)。重返民主的政策科學-審議式政策分析概念意涵與途徑之探討。臺灣民主季刊,6(4),頁1-47。 
林欣君(2013)。以利害關係人觀點探討公有土地之開發與管理機制-以臺中市長安新村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明地(2008)。臺灣政治解嚴以來中央與地方教育行政制度的變革。發表於「2008教育發展與革新的沈思:哲學與歷史的觀察」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東征(2011)。國立高中職改隸為直轄市-台南市立台南一中 你適應嗎。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快訊,8,頁1-5。
林冠豪(2011)。捷運萬大線政策預評估:利害關係人觀點。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建甫、周信佑(2012)。公債法與財劃法修正之評析。2014年6月8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3/11770
林政忠(2012)。新版財劃法 2都添百億、3縣零成長。2014年6月12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udn/politics/201210/201210181121381.html
林昭吟、陳敦源、劉宜君、蕭乃沂(2007)。二代健保保費改革方案預評估-民眾與菁英對改革方案之認知與偏好的比較。行政暨政策學報,44,頁43-78。
林乾文(2002)。國立高中職改隸縣市政府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邱泯科、陳佳穎、蔡毓智、江馨彥 譯(2004)。研究方法:理論與基礎。臺北市:湯姆生出版:雙葉發行。
施明發(2011),新四都成立後原國立高中應劃歸市政府管轄。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3。
施孜姿、趙秋英(2011),大台中市教育整合-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29-30。
紀坪(2011)。社子島開發案之利害關係人態度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紀俊臣(2009)。台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的影響。府際通訊,6,頁1-2。
胡龍騰、曾冠球、張智凱、黃榮志(2013)。電子化跨域治理影響因素之研究:多個案之探索。公共行政學報,45,頁1-39。
徐有守(2007)。考銓制度。臺北:台灣商務。
徐詠絮(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經費移撥 教部確保經費到位。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33356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臺北:五南圖書。
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實務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
馬群傑(譯)(2011),公共政策分析(William N .Dunn著)。臺北:巨流圖書。
高伯宏(2009)。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溫泉取供事業-以臺北市行義路溫泉區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小菁(2013)。國立高中職若改隸縣立,人事費與退撫金對地方是一大負擔。 2013年11月27日,取自更生日報: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php?n_id=0000411852&level2_id=101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臺北:五南圖書。
張四明(2001),成本效益分析在政府決策上的應用與限制。發表於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
張佩智(2010),組織改造與財產接管。研考雙月刊,34(2),頁67-70。
張明輝(1997),修憲凍省後省級教育行政機關組織調整與省立學校轉型經營之可行性,發表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一次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
張益勤(2012)。國私立高中職改隸新北市,朱:學用合一。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44390
張舒涵(2012)。高中改隸 新北強扮領頭羊,2013年12月3日,取自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18069-php-1
張瑞芳(2004)。我國教師退休制度之變革。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教育部(2011)。「高中教育政策白皮書」工作計畫。臺北:教育部。
康紀漢(2012)。經費缺13億 教團籲新北國立高中職緩改隸。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http://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35898
莊宗勳、洪敬浤(2012)。國立高中改隸地方 賴清德當面嗆馬。2013年12月3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380899
許泰益(2002),精省後省立高級中等學校歸屬的法律探討。中等教育,53(2),頁146-156。
郭昱瑩、余致力、蕭乃沂、林靜美(2003)。成本效益分析於公共政策的應用:以臺北市設置大樓共用天然瓦斯自動遮斷閥為例。理論與政策,15(2),頁1-24。
郭昱瑩(2005)。決策幫手: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論與實務。T&D飛訊,30,1-18。
郭添財(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地方的困境與協商途徑。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3/10781
郭瑞坤、賴正能、廖英賢(2006)。在地利害關係人對澎湖設置觀光賭場政策影響觀點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0,頁33-68。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至中(2012)。教部:經費與不動產移撥待解決。2013年11月19日,取自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341-1/201207220013-1.aspx
陳淑貞(2012)。五都升格後之財政自主性探討。台灣經濟論衡。10(12),頁52-81。
陳恆鈞、林原甲(2005)。政策論述思考架構之探討。T&D飛訊,38,1-19。
陳敦源、劉宜君、蕭乃沂、林昭吟(2011) 。政策利害關係人指認的理論與實務:以全民健保改革為例。國家與社會,10,頁1-65。
陳智華、洪敬浤(2012)。國立高中職改隸 地方擔憂經費。2013年12月3日,取自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376838
陳銘祥(2011)。法政策學。臺北:元照出版。
彭渰雯(2006)。後實證政策分析的理論與應用。載於余致力(編),新世紀公共政 
  策理論與實務(51-72 頁)。臺北:世新大學出版社。
黃乃熒(1998)。教育政策對話權力運用的研究。中學教育學報,5,頁165-191。
黃政傑(2011),新三都教育整合的思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1-2。
黃政傑、林純真(2011),國立高中職改隸直轄市及私立高中職督導權轉移在公眾關係理論模式下看新五都高中職改隸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頁27-28。
黃振誼、徐健進、陳順興 (2006)。從利害關係人角度探討纜車對貓空觀光永續發展之影響。育達科大學報,26,頁67-102。
黃慶章(1987)。政策分析的敘述體結構。公共行政學報,3,頁451-528。
新北市政府(2013)。國私立高中職改隸新北市專案報告,頁19-22。
新北市政府財政局(2011)。人口指標於財源分配之重要性。新北:新北市政府財政局。
詹中原(2006)。組織變革之因應。2013年11月27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5/CL-R-095-048.htm
楊少強(2014)。首度揭開財政黑洞 4縣市正失去機能。2014年6月20日,取自商業周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54203
楊莉麗(2009)。內政部營建署改隸機關組織重整之研究:組織變革觀點。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楊惠芳、林人芳(2012)。教長:國立高中改隸 沒共識可暫緩。2013年12月3日,取自國語日報:http://www.mdnkids.com.tw/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78575
楊朝祥(2002)。教育應該回歸地方嗎。中央日報,第20版。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初刷一版)。臺北:楊智文化事業。
賈光亞(2012)。全民健保藥價政策問題研究:以政策利害關係人政策網絡觀點。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坤榮(2001)。後現代主義的政策分析。載於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主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119-141頁)。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廖勇凱(2008)。企業倫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智勝出版社。
廖英賢(2001)。振興地方策略形成的利害關係人研究-澎湖設置觀光賭場爭議之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蓋浙生(2007)。國(公)立高中職校實施校務基金的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3),頁83-98。
趙永茂、陳銘顯(2010),我國地方與新都會發展的挑戰與回應。研考雙月刊, 34(6),頁31-32。
趙俊人(2012)。縣市改制直轄市後國立高中職改隸問題之研析。立法院法制局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1040),未出版。
劉宜君、陳敦源、蕭乃沂、林昭吟(2005)。網絡分析在利害關係人概念之應用-以我國全民健保政策改革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4(1),頁95-130。
劉麗榮(2012)。學校改隸 新北明年1月上路。2014年2月17日,取自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341-1/201207220014-1.aspx
蔡昀庭(2013)。非營利組織建構多重利害關係人之協力關係研究-以中華數位人文關懷協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勝男(2005)。後實證與公共政策之研究:由社會科學方法論談起。T&D飛訊,29,1-25。
鄭昱芳(2012)。台灣少子女化現象因應策略之敘事分析-以2009~2012年為例。南華大學傳播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諺鴻(2012)。在地就學 41高中職改隸新北市。2014年2月8日,取自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5230
魯炳炎(2007)。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蕭宏金(2010)。公共政策發展研究與利害關係者觀念應用之探討。載於周均育(主編),研習論壇精選(322-333頁)。臺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賴沅暉(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公共行政學報,25,頁119-129。
賴怡樺(2009)。利害關係人觀點之政策問題建構-以低分上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藍順德(2010)。地方教育行政制度與教育改革。收錄於99年度暑假教育視導人員成果報告,臺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顏碧雲(2006)。我國公教退休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
羅弘旭(2010),負債增四倍、人口多一五五萬、回應選民期待。2014年6月18日,取自今日新聞網: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1-31-2702#ixzz36eSG2f19
羅紹麟、童秋霞(2000),自然資源經營之利害關係人分析-以林務局主管人員意見為例。林業研究所季刊,22(4),頁45-58。
蘇偉業(譯)(2010)。公共政策入門(Kevin B.Smith & Christtopher W.Larimer著)。臺北:五南圖書。
鐘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初版一刷)。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貳、英文文獻
Carrol, A. B., & A. K. Buchholtz.(2003). Business and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5th Edition). Ohio: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Co.
Donaldson, T. and L. E. Preston. (1995).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 65-91.
Foss, S. K. ( 1996 ). Rhetorical Critic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 2nd Edition ).Prospect Heights, Ill.: Waveland Press.
Freeman, R.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Boston: Pitman.
Mason, R. O. & Mitroff. I. I. (1981). Challenging Strategic Planning Assumptions: Theory, Cases, and Technique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Mitchell, R. K. et al. (1997)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2: 853-886.
Poister, T. H. (1978).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 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Baltimore : University Park Press.
Savage, G. T., Nix, T. W., Whitehead, C. J. & Blair, J.D. (1991)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5(2): 61-75.
William N. Dunn. (2008).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4th Edition).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