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海權發展看中共海上石油運輸安全
Observing the safety of Chinese maritime energy transportation from sea power expansion
作者 李方文
貢獻者 郭武平
李方文
關鍵詞 海權
石油能源
運輸通道
海峽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Oct-2014 13:45:57 (UTC+8)
摘要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情勢發展快速,海洋權益和海洋資源開發問題,深受各國重視。馬漢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中,明確的指出,「海權」係指國家權力的一種,一國的政府對海權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過去中共自建政以後,一直承襲中國大陸國家的思想,以陸權為主,直至冷戰後蘇聯解體,及受亞太局勢和經濟等各項因素的影響便開始積極發展海權。海權的崛起對於中共的發展是有其必要性的,由於中共自1978年進行改革開放後,對外貿易依存度逐漸提高。中共從「內向性經濟」轉向以國際貿易的「外向性經濟」後,國家安全的空間便向海洋擴展。一個沿海國家的生存與持續發展能力,往往與海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海權」是「外向性」沿海國家生存的重要保障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中共經濟近三十年來持續成長與工業蓬勃發展,已成為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亦是世界貿易與石油能源進口大國,其發展不僅越來越依賴海洋,所需原物料及能源需求均依賴進口,外銷亦輸往各地,這都必經世界主要海上運輸通道,如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南海及台灣海峽等。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也必繼續此種情勢。如果中共不發展海權則將淪為經貿的奴隸,依附於具有海權國家的保護,而不能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隨著中共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影響的擴大,以及與外部世界聯繫與合作的加深,中共的國家利益已經突破了囿於國家之內的傳統地理界限。中共的經濟發展日益依賴於世界,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按市場交換原則獲取海外資源和市場的能力。所以,為確保中共的國家利益,中共必須關注兩個相關聯的重要問題,如何保障能源供應滿足國內建設的需要?如何保障中共龐大的海外經濟利益?故發展海權是不可少的手段。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 專書:
大陸石油及化學工業研究組著。《大陸石油運輸及市場現況》。臺北:大陸石油及化學工業研究組,1988年。
大衛‧古斯丁(David Goodstein)著,郭寶蓮譯。《石油浩劫(Out of Gas: The End of theAge of Oil) 》。臺北:商周出版社,2004年。
中共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著。《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建構中共資源安全保障體系研究》。臺北:大屯(中華歐亞基金會授權出版),2001年。
中共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上安全課題組。《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2001 中共航運發展報告》。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著,薛絢等譯。《石油世紀(THE PRIZE) 》。臺北:時報文化,1991年。
巴羅斯著、相藍欣譯。《大趨勢─2020 年的世界》。北京:華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文正仁。《中共崛起大戰略-與中共知識精英的深層對話》。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
王勇。《中共對外石油戰略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國臣等著,林正義編。《石油與國際安全》。臺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史派克曼,屈彥遠譯。《世界政治地理(上冊)》。臺北:教育部出版,1992年。
左立平。《國家海上威攝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12年。
布熱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安應民等著。《南海安全戰略與強化海洋行政管理》。北京:中共經濟出版社,2012年。
托比‧謝利(Toby Shelley)著,宋岩譯。《石油紛爭地圖(Oil-Politics,Poverty& ThePlanet) 》。臺北:晨星出版社,2006年。
朱陽明主編。《2000-2001 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吳志中。《迎戰全球化臺灣向前行》。臺北市:國展會、臺灣心會,2004年。
吳磊。《中共石油安全》。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宋新寧、陳岳著。《國際政治經濟學》。北京:中共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周添城。《永不止息的石油爭奪戰》。臺北:中華徵信所,1999年。
季國興。《中共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彼得‧諾蘭著,張瑾譯。《中共處在十字路口》。臺北:大風出版社,2006年。
彼得‧特扎基安(Peter Terzakian)著,李芳齡譯。《每秒千桶-看準下一波能源大勢與世紀商機(A Thousand Barrels A second) 》。臺北:麥格羅希爾,2006 年。
林文程。〈2001至2003年之美中軍事交流〉,收錄《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宋燕輝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俞寬賜。《國際法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主編,2002 年。
哈爾福德.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臺北:商務印書館,1985 年。
胡波。《中共海權策-外交、海洋經濟及海上力量》。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年。
胡秋原。《新疆史之世界意義》。臺北:中共邊疆歷史與文學會出版,1964年。
徐小杰。《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臺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紐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納瓦羅 Peter Navarro 著。《中共戰爭即將到來》。臺北:培生教育出版公司,2007年。
郝麗莎。《世界石油地理格局之變》。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馬殺鷹。《新海權論:中共崛起的海洋之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事處。《中國臺灣問題》。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
崔民選。《2007 中共能源發展報告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張世平。《中共海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張煒主編。《國家海上安全》。北京:海朝出版社,2008年。
梅孜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北京:時事出版社,1996年。
許志義、洪育民著。《石油經濟學》。臺北:華泰書局,1994年。
馮梁。《亞太主要國家海洋安全戰略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
傑佛瑞提爾。《21世紀海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12年。
萊恩克拉克。《中共海軍與能源安全》。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12年。
資中篤。《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靳懷鵬、劉政、李衛東編著。《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2001年。
趙宏圖。《21 世紀中共石油發展戰略》。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0年。
劉中民。《世界海洋政治與中共海洋發展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劉凱軍。《新安全觀與中共國家安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2002年。
鄭羽、龐昌偉。《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閻學通。《中共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韓立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北京:學習時報社 2004年。
(二) 期刊: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 期。2005年。
于洋、劉俊彪。〈日美窺視麻六甲〉。《環球軍事》,第2期。2005年。
于淼。〈中共的戰略性能源困境〉。《國外理論動態》,第10期。2006年。
小石。〈對中共能源形勢之探討〉。《中共研究》,第42卷第3期。2008年。
中共大陸新聞拾零。〈首座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完工〉。《大陸工作簡報》。2006年7月。
中共石油公司大陸業務組。〈2004 年大陸石油產業大趨勢〉。《石油通訊》,第641期。2004年。
中共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世界能源地緣政治格局的新態勢〉。《亞洲縱橫》。2004年3月。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6 年一個創紀錄的中共併購年〉。《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1620期。2006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共能源的供需現狀與 2020 年展望〉。《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1635期。
毛成輝。〈中共入境石油的運輸安全對策〉。《綜合運輸》。2005年6月。
毛敏芳。〈中共資源安全態勢及其戰略〉。《邊疆經濟與文化》,第5期。2006年。
王冠雄,戴宗翰。〈由區域合作觀點探討防制海盜行為〉。《航運季刊》,第11卷第4期。
王逸舟。〈論綜合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1998年。
王燕燕。〈中共能源政策的成效與挑戰〉。《國外理論動態》,第8期。2005年。
王錚。〈中共石油戰略佈下西線棋子〉。《經濟月刊》,第5卷第3期。2001年。
王禮茂。〈中共資源安全戰略一以石油為例〉。《資源科學》,第1卷。2002年。
白嗣宏。〈俄羅斯朝野懼怕中共崛起〉。《亞洲週刊》。2003年1月27日。
石美瑜主稿。〈中共因應「麻六甲困局」的討論與作法〉。《大陸工作簡報》,2006年8月。
石傑琳。〈大國石油博弈與中共石油安全考量〉。《理論導刊》,第12期。2005年。
朱亞菲、史志欽。〈從倒薩戰爭看中共與俄羅斯和中亞加強油氣合作的必要性〉。《國際論壇》,第三期。2003年。
江穎叡、陳家榮。〈中共大陸石油市場發展趨勢及其影響之分析〉。《能源季刊》,第35卷第3期。2005年。
何胡、楊興禮。〈21世紀中共能源地緣政治戰略分析及對策〉。《中共石油大學學報》,第22卷第6期。2006年。
吳鵬。〈試論我國亞太地區安全觀及發展〉。《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1999年。
宋德星。〈能源安全問題的戰略意涵—側重於對中共能源安全問題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2012年。
李明峻。〈海道咽喉被鎖,中共油如困獸〉。《新臺灣新聞週刊》,第462期。
李榮。〈中東陷井:美國欲出不能〉。《中共評論》,第105期。2006年。
沈偉烈。〈關於地緣政治研究內容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2001年。
汪開宏。〈中、日石油戰略之角力—俄羅斯欲興建泰納線油管政策分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6期。2006年。
林文程。〈中共全球佈局中的海洋戰略〉。《全球政治評論》,第36期。2011年。
武鴻鈞、張靜。〈中共與中亞在石油安全方面合作的新場景〉。《甘肅高師學報》,第十卷第二期。2006年。
邱坤玄。〈中共與大國在中亞地區的競逐〉。《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年。
98
胡風華。〈美俄中亞石油之爭〉。《中共石油石化》。2002年5月。
胡靜林。〈美國戰略石油儲備計畫及幾點啟示〉。《經濟研究參考》。1999年。
唐衛斌。〈中共石油安全與能源外交〉。《外交學院院報》,第76期。2004年。
孫光民。〈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下的海事安全合作〉。《問題與研究》。1999年。
孫壯志。〈淺析 21 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東歐中亞研究》,第3期。2002年。
孫叔林。〈俄羅斯的亞太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1999年。
徐勝。〈世界能源格局新趨勢與中共石油戰略對策〉。《重慶大學學報》,第11卷第3期。2005年。
時殷弘。〈中共的外部困難和新領導集體面對的挑戰—國際政治、對外政策、臺灣問題〉。《戰略與管理》,第3期。2003年。
馬宏。〈對中共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問題的政治思考〉。《戰略與管理》,第1期。1997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課題組。〈中共實現全面小康的能源戰略〉。《宏觀經濟研究》,第11期。2003年。
張文本。〈中共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第1期。2000年。
張昌兵、王卉。〈淺析中共獲取海外石油的困境與對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4卷。2005年。
張波等。〈中共能源安全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地質技術經濟管理》,第1期。2004年。
張波等。〈中共能源安全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地質技術經濟管理》,第2期。2004年。
張波等。〈中共能源安全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第3期。2004年。
張勁。〈中共開展石油戰略突破「麻六甲困境」〉。《中共研究》,第40卷第9期。
張凱勝。〈析論《中共軍力報告》海上運輸線之戰略意涵〉。《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3期。2005年。
張隆義。〈冷戰後日本防衛政策的轉變鼠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5卷7期。
郭武平。〈美伊戰後的中亞情勢〉。《國際論壇》。2003年。
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
郭博堯。〈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國政分析》。2004年。
郭震遠。〈伊朗核問題的前景及影響〉。《中共評論第六次座談會》。2007年。
陳文生。〈崛起的中共對伊郎之能源戰略〉。《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年。
陳荔彤。〈臺灣的海峽紛爭〉。《臺灣國際法季刊》,第一卷第二期。2004年。
陳淮。〈石油戰略要重點研究國際市場〉。《價格理論與實踐》,第9卷。2004年。
陳舵主。〈中共的亞洲地緣戰略之一:在期票與現金的選擇中,普丁會要現金的—再談中俄石油管線〉。《解放軍報國防論壇》,第5期。2004年。
陳嶽。〈中共威脅論與中共和平崛起〉。《外交評論》,第3期。2005年。
程超澤。〈中共崛起的石油安全(上)〉。《中共研究》,41卷7期。
舒先林、閻高程。〈石油:中共能源安全的核心與國際戰略〉。《油化工技術經濟》,第3卷。2004年。
于民。〈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必須堅持石油供需自給有餘的基本國策〉。《中共經濟問題》,第6卷。1993年。
黃承鋒、賓雪峰。〈試論運輸通道的概念〉。《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1年。
黃恩浩。〈中共海權崛起與其「珍珠串」海上戰略〉。《中共研究》,41卷11期。2007年。
楊恕、汪金國。〈裏海石油和中共能源〉。《蘭州大學學報》,29卷4期。2001年。
董普、滿悅媛、梁源等。〈21世紀中共石油的戰略對策〉。《資源與產業》,第1期。2008年。
路遙。〈美國能源戰略:沖淡俄羅斯在中亞影響力〉。《新臺灣新聞週刊》,第311期。
鄒志強。〈警惕中俄經濟合作中的暗流〉。《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3月。
鄒豔芬。〈中共能源安全的戰略模式導向〉。《經濟問題探索》,2008年第5期。
翟光明。〈我國油氣資源和油氣發展前景〉。《勘探家》,第11期,1996年。
趙立枝。〈俄羅斯遠東地區油氣資源開發與中俄區域合作〉。《俄羅斯學報》,第3期。2001年。
劉立力。〈中共石油發展戰略研究〉。《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2004年。
劉昌龍。〈2004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展望〉。《集裝箱化》。2004年2月。
劉榮傳。〈地緣戰略對中共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3卷第9期。1998年。
慧峰。〈大陸港口發展與內河航運〉。《中共研究》,第41卷第4期。2007年。
慧峰。〈中共主要港口之建設與發展〉。《中共研究》,第41卷第6期。2007年。
歐陽承新。〈中共經濟的崛起與能源外交〉。《經濟前瞻》,第101期。2005年。
歐錫富。〈中共大陸發展戰略石油儲備〉。《大陸工作簡報》,2005年。
潘家錚。〈中共能源問題和出路〉。《自然雜誌》,第5卷。1997年。
蔡小勇。〈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海上運輸安全─中共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國際經濟與市場》,第6期。2007年。
蔡明彥。〈中共對中亞能源外交〉。《中華歐亞基金會》,2005 年。
蔡裕明。〈從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第39卷10期。2005年。
鞏序正。〈從「安大線」之爭看中共的石油外交戰略〉。《國際論壇》,第6期。2003年。
冀星、都小林、錢家麟等。〈我國石油安全戰略探討〉。《中共能源》,第1卷,2004年。
錢學文。〈中共能源安全戰略和中東、里海油氣〉。《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6卷第2期。
鍾佳安。〈從一九七三年至二○○○年美國石油危機與對策看經濟安全概念〉。 《問題與研究》,第41卷6期。2002年。
顏志強。〈中共海外能源安全戰略探析〉。《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5期。2012年。
魏百谷。〈中共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年。
(三) 論文:
王信力。〈中共海上石油運輸安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李淑貞。〈中共的走出去石油戰略暨其非洲執行之研究〉。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鄭昱芸。〈從國際石油情勢檢視中共發展之挑戰〉。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政治理論組,碩士論文,2005年。
李仕婷。〈中共石油安全戰略分析〉。西北工業大學西方經濟學,碩士論文,2007 年。
王亞棟。〈能源與國際政治〉。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2年。
李兵。〈國際戰略通道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5年。
尚琳。〈國際背景下的日本能源政策及中日能源問題〉。外交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金昌杰。〈安大線改道對今後中俄關系的影響〉。延邊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郭正平。〈中共能源安全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葉蓁蓁。〈國際能源合作模式與中共的戰略選擇〉。外交學院博士論文》,2005
劉曉紅。〈論中共與俄羅斯的石油合作〉。外交學院碩士論文》,2002 年。
蔡立人。〈以投入產出分析法研究中共能源需求〉。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羅曉雲。〈21世紀初中共的能源安全與中外能源合作〉。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蘇雨君。〈中共大陸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發展及挑戰〉。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二、英文部分:
Bahgat、Gawdat, “Energy partnership-China and the Gulf States,”OPEC Review Energy Economics & Related Issues,Vol. 29 Issue 2(Jun2005).
Berger.Yakov, “China`s Energy Strategy,”Far Eastern Affairs, Vol. 32 Issue 3(2004).
China Chemical Reporter , “Russian to Speed up Oil Pipeline Construction,”China Chemical Reporter, Vol. 16 Issue 33(2005.11).
Downs S. Erica,“Energy Policy and Regul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Quarterly, Issue 181(Mar2005):pp.173-174.
Erica S. Downs, “The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Debate,” The China Quarterly,Vol.177(Mar. 2004).
Guo, Baolei , Yanjia Wang, and Aling Zhang, “China’s Energy Future: Leap Tool Application in China,” East Asia Energy Futures/Asia Energy Security Project Energy Paths Analysis/ Methods Training Workshop (Nov. 4-7 2003).
Kreft、Heinrich, “China`s Quest for Energy,”Policy Review, Issue 139( SepOct2006).
Lee, Pak K., “China’s quest for oil security: oil(wars)in the pipeline?”The pacific Review, vol.18, no. 2(June 2005).
Roland.Dannreuther, “Asian security and China`s energy needs,”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Vol. 3 Issue 2(Aug2003).
Sweet. William、Hood. Marlowe, “Energy Policy and Politics in China,”IEEE Spectrum,Vol. 36 Issue 11 (Nov1999).
Yukos.Touts, “Its Pipeline Plan For China,” Pipeline & Gas Journal, Vol. 229 Issue 9( Sep2002).
Robert Jervis,“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World Politics, Vol. 30,No.1.
三、網路資訊: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六個立足”確立六政策導向〉,國際在線,2006年,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321/2006/03/13/1766@943179.htm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發佈〉,中國新聞網, 2007年,http://big5.chinanews.com.cn:89/cj/kong/news/2007/12-26/1115291.shtml
〈21世紀環球報導:中國石油安全直面戰爭考驗〉,人民網, 2002年10月,http://www.people.com.cn/GB/news/8410/20021016/843464.html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貿易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http://www.sco-ec.gov.cn/crwed/scoc/info/Article.jsp?
〈中國大陸原油需求與油源外交之研究〉,http://www.mac.gov.tw/big5/statistic/em/153/sp.pdf
〈中國和印尼簽署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鳳凰衛視,2005 年 4 月,http://zzz.zjqzez.com/2005/4-27/12844.htm
〈中國拿下俄巨型油氣田項目,日本努力可能落空〉,能源頻道,http://big5.ec.com.cn/gate/big5/energy.ec.com.cn/article/nyzt/200611/249742_1.html
〈中國應該如何建立自己的石油儲備〉,慧聰網,http://info.oil.hc360.com.html/001/008/001/113846.htm
〈中俄原油管道突生變故的國際和俄羅斯國內因素〉,光北方網,http://economy.big5.enorth.com.cn/system/2003/11/03/000661154.shtml
〈中哈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新華網 ,2005年7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4/content_3173394.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6/30/content_944684.htm
〈北方四島讓俄日犯難 日本寸步不讓俄想丟卒保車〉,南方網,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news.southcn.com/international/gjkd/200411190436.htm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http://www.iea.org/。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http://www.eia.gov/。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以「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報告,http://news.xinhuanet.com/zilaio/2003-01/20/content_697148.htm。
中國石油,http://www.cnpc.com.cn/cn/。
中國石油商務網,http://www.oilchina.com/。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王曙光,〈對我國海洋事業的思考〉,http://www2.ouc.cn/xyh/detail.asp?cat=A0010&id=450。
〈伊朗計劃通過裏海管道出口石油〉,中國石油報,http://161.207.1.13:82/gate/big5/www.oilnews.com.cn/zgsyb/system/2006/08/21/001006157.shtml
全球石油化工網,http://www.cippe.net/。
余建華,〈走向新世紀的裏海能源國際競爭〉,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信息網http://www.landbridge.gov.cn/sheh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850
南方朔,〈中亞正一步步掉進美國的陷阱〉,新新聞,http://www.peace.org.tw/enews/analysis/20020612.htm
陳挺,〈能源局困境〉,21世紀經濟報導,2004年5月,http://www.china5e.com/news/zonghe/200405/200405110186.html
〈國家發改委: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網站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11/25/content_2260885.htm
〈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中共國務院辦公廳,2006年8月,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6-08/23/content_7099667.htm
〈裡海油管建成─蠶食中哈油源〉,文匯報, 2005 年 6 月,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6/07/HT0506070001.htm
劉晗,〈裏海石油離中共還有多遠〉,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huanti/yqgd/zh/200606/08/t20060608_7268701.shtml
歐新黔,〈產業結構不合理危害大〉,新華社,http://www.gx.xinhuanet.com/ca/2006-06/04/content_7167236.htm
潘忠歧,〈中共能源安全的地緣政治分析〉,學習型社會領導者網,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4658
錢明,〈能源合作:在瞭解和互信中前進〉,石油經濟網,http://oilgas.worldenergy.com.cn/show.php?itemid-6107/page-1.html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0981011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81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郭武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方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方文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4 13:45:57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4 13:45: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4 13:45: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9810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034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981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情勢發展快速,海洋權益和海洋資源開發問題,深受各國重視。馬漢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中,明確的指出,「海權」係指國家權力的一種,一國的政府對海權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過去中共自建政以後,一直承襲中國大陸國家的思想,以陸權為主,直至冷戰後蘇聯解體,及受亞太局勢和經濟等各項因素的影響便開始積極發展海權。海權的崛起對於中共的發展是有其必要性的,由於中共自1978年進行改革開放後,對外貿易依存度逐漸提高。中共從「內向性經濟」轉向以國際貿易的「外向性經濟」後,國家安全的空間便向海洋擴展。一個沿海國家的生存與持續發展能力,往往與海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海權」是「外向性」沿海國家生存的重要保障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中共經濟近三十年來持續成長與工業蓬勃發展,已成為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亦是世界貿易與石油能源進口大國,其發展不僅越來越依賴海洋,所需原物料及能源需求均依賴進口,外銷亦輸往各地,這都必經世界主要海上運輸通道,如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南海及台灣海峽等。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也必繼續此種情勢。如果中共不發展海權則將淪為經貿的奴隸,依附於具有海權國家的保護,而不能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隨著中共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影響的擴大,以及與外部世界聯繫與合作的加深,中共的國家利益已經突破了囿於國家之內的傳統地理界限。中共的經濟發展日益依賴於世界,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按市場交換原則獲取海外資源和市場的能力。所以,為確保中共的國家利益,中共必須關注兩個相關聯的重要問題,如何保障能源供應滿足國內建設的需要?如何保障中共龐大的海外經濟利益?故發展海權是不可少的手段。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I
目錄--------------------------------------------------II
圖目錄------------------------------------------------IV
表目錄-------------------------------------------------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10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2
第二章 海權與海上運輸安全----------------------------13
第一節 海權發展與國家安全--------------------------13
第二節 美、日海權發展戰略--------------------------22
第三節 中共海權與海上運輸戰略----------------------30
第四節 小結----------------------------------------35
第三章 中共的石油供需--------------------------------37
第一節 全球石油供需的現況與問題--------------------37
第二節 中共主要海外油源供需現況--------------------43
第三節 中共石油供需所面臨的瓶頸與挑戰--------------47
第四節 小結----------------------------------------53
第四章 中共的海權發展與威脅--------------------------55
第一節 中共面臨的海權威脅--------------------------55
第二節 當前中共的海權發展--------------------------58
第三節 中共海權發展與海上航道安全------------------63
第四節 小結----------------------------------------65
第五章 中共海上石油運輸安全與海權發展----------------67
第一節 中共海上石油運輸的安全現況------------------67
第二節 石油運輸牽動中共海權發展--------------------72
第三節 中共的海權發展與海上運輸安全的挑戰----------77
第四節 小結----------------------------------------88
第六章 結論------------------------------------------89
參考文獻----------------------------------------------93
一、中文部分------------------------------------------93
二、英文部分-----------------------------------------102
三、網路資訊-----------------------------------------103
圖目錄
圖1.1 中共從1986~2006年間石油生產與消費變化----------11
圖2.1 海權的組成 15
圖2.2 中共「珍珠鏈(string of pearls)戰略」示意圖---33
圖4.1 中共海上航道示意圖-----------------------------63
圖5.1 麻六甲海峽示意圖-------------------------------69
圖5.2 南海糾紛形勢圖---------------------------------70
圖5.3 霍爾姆茲海峽示意圖-----------------------------71
圖5.4 中共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示意圖-------------------79
表目錄
表1.1 中共與周邊鄰國有關海洋劃界及島礁主權爭議情形----5
表3.1 中共石油生產、進口和進口依存度統計表-----------45
zh_TW
dc.format.extent 387601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810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海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石油能源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運輸通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海峽zh_TW
dc.title (題名) 從海權發展看中共海上石油運輸安全zh_TW
dc.title (題名) Observing the safety of Chinese maritime energy transportation from sea power expans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 專書:
大陸石油及化學工業研究組著。《大陸石油運輸及市場現況》。臺北:大陸石油及化學工業研究組,1988年。
大衛‧古斯丁(David Goodstein)著,郭寶蓮譯。《石油浩劫(Out of Gas: The End of theAge of Oil) 》。臺北:商周出版社,2004年。
中共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著。《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建構中共資源安全保障體系研究》。臺北:大屯(中華歐亞基金會授權出版),2001年。
中共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上安全課題組。《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2001 中共航運發展報告》。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著,薛絢等譯。《石油世紀(THE PRIZE) 》。臺北:時報文化,1991年。
巴羅斯著、相藍欣譯。《大趨勢─2020 年的世界》。北京:華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文正仁。《中共崛起大戰略-與中共知識精英的深層對話》。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
王勇。《中共對外石油戰略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國臣等著,林正義編。《石油與國際安全》。臺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史派克曼,屈彥遠譯。《世界政治地理(上冊)》。臺北:教育部出版,1992年。
左立平。《國家海上威攝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12年。
布熱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安應民等著。《南海安全戰略與強化海洋行政管理》。北京:中共經濟出版社,2012年。
托比‧謝利(Toby Shelley)著,宋岩譯。《石油紛爭地圖(Oil-Politics,Poverty& ThePlanet) 》。臺北:晨星出版社,2006年。
朱陽明主編。《2000-2001 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吳志中。《迎戰全球化臺灣向前行》。臺北市:國展會、臺灣心會,2004年。
吳磊。《中共石油安全》。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宋新寧、陳岳著。《國際政治經濟學》。北京:中共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周添城。《永不止息的石油爭奪戰》。臺北:中華徵信所,1999年。
季國興。《中共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彼得‧諾蘭著,張瑾譯。《中共處在十字路口》。臺北:大風出版社,2006年。
彼得‧特扎基安(Peter Terzakian)著,李芳齡譯。《每秒千桶-看準下一波能源大勢與世紀商機(A Thousand Barrels A second) 》。臺北:麥格羅希爾,2006 年。
林文程。〈2001至2003年之美中軍事交流〉,收錄《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3》,宋燕輝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俞寬賜。《國際法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主編,2002 年。
哈爾福德.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臺北:商務印書館,1985 年。
胡波。《中共海權策-外交、海洋經濟及海上力量》。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年。
胡秋原。《新疆史之世界意義》。臺北:中共邊疆歷史與文學會出版,1964年。
徐小杰。《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臺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紐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納瓦羅 Peter Navarro 著。《中共戰爭即將到來》。臺北:培生教育出版公司,2007年。
郝麗莎。《世界石油地理格局之變》。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馬殺鷹。《新海權論:中共崛起的海洋之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年。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事處。《中國臺灣問題》。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
崔民選。《2007 中共能源發展報告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張世平。《中共海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張煒主編。《國家海上安全》。北京:海朝出版社,2008年。
梅孜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北京:時事出版社,1996年。
許志義、洪育民著。《石油經濟學》。臺北:華泰書局,1994年。
馮梁。《亞太主要國家海洋安全戰略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
傑佛瑞提爾。《21世紀海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12年。
萊恩克拉克。《中共海軍與能源安全》。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12年。
資中篤。《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靳懷鵬、劉政、李衛東編著。《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出版,2001年。
趙宏圖。《21 世紀中共石油發展戰略》。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0年。
劉中民。《世界海洋政治與中共海洋發展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劉凱軍。《新安全觀與中共國家安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2002年。
鄭羽、龐昌偉。《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閻學通。《中共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韓立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北京:學習時報社 2004年。
(二) 期刊: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 期。2005年。
于洋、劉俊彪。〈日美窺視麻六甲〉。《環球軍事》,第2期。2005年。
于淼。〈中共的戰略性能源困境〉。《國外理論動態》,第10期。2006年。
小石。〈對中共能源形勢之探討〉。《中共研究》,第42卷第3期。2008年。
中共大陸新聞拾零。〈首座石油戰略儲備基地完工〉。《大陸工作簡報》。2006年7月。
中共石油公司大陸業務組。〈2004 年大陸石油產業大趨勢〉。《石油通訊》,第641期。2004年。
中共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世界能源地緣政治格局的新態勢〉。《亞洲縱橫》。2004年3月。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6 年一個創紀錄的中共併購年〉。《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1620期。2006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共能源的供需現狀與 2020 年展望〉。《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1635期。
毛成輝。〈中共入境石油的運輸安全對策〉。《綜合運輸》。2005年6月。
毛敏芳。〈中共資源安全態勢及其戰略〉。《邊疆經濟與文化》,第5期。2006年。
王冠雄,戴宗翰。〈由區域合作觀點探討防制海盜行為〉。《航運季刊》,第11卷第4期。
王逸舟。〈論綜合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1998年。
王燕燕。〈中共能源政策的成效與挑戰〉。《國外理論動態》,第8期。2005年。
王錚。〈中共石油戰略佈下西線棋子〉。《經濟月刊》,第5卷第3期。2001年。
王禮茂。〈中共資源安全戰略一以石油為例〉。《資源科學》,第1卷。2002年。
白嗣宏。〈俄羅斯朝野懼怕中共崛起〉。《亞洲週刊》。2003年1月27日。
石美瑜主稿。〈中共因應「麻六甲困局」的討論與作法〉。《大陸工作簡報》,2006年8月。
石傑琳。〈大國石油博弈與中共石油安全考量〉。《理論導刊》,第12期。2005年。
朱亞菲、史志欽。〈從倒薩戰爭看中共與俄羅斯和中亞加強油氣合作的必要性〉。《國際論壇》,第三期。2003年。
江穎叡、陳家榮。〈中共大陸石油市場發展趨勢及其影響之分析〉。《能源季刊》,第35卷第3期。2005年。
何胡、楊興禮。〈21世紀中共能源地緣政治戰略分析及對策〉。《中共石油大學學報》,第22卷第6期。2006年。
吳鵬。〈試論我國亞太地區安全觀及發展〉。《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1999年。
宋德星。〈能源安全問題的戰略意涵—側重於對中共能源安全問題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2012年。
李明峻。〈海道咽喉被鎖,中共油如困獸〉。《新臺灣新聞週刊》,第462期。
李榮。〈中東陷井:美國欲出不能〉。《中共評論》,第105期。2006年。
沈偉烈。〈關於地緣政治研究內容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2001年。
汪開宏。〈中、日石油戰略之角力—俄羅斯欲興建泰納線油管政策分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6期。2006年。
林文程。〈中共全球佈局中的海洋戰略〉。《全球政治評論》,第36期。2011年。
武鴻鈞、張靜。〈中共與中亞在石油安全方面合作的新場景〉。《甘肅高師學報》,第十卷第二期。2006年。
邱坤玄。〈中共與大國在中亞地區的競逐〉。《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年。
98
胡風華。〈美俄中亞石油之爭〉。《中共石油石化》。2002年5月。
胡靜林。〈美國戰略石油儲備計畫及幾點啟示〉。《經濟研究參考》。1999年。
唐衛斌。〈中共石油安全與能源外交〉。《外交學院院報》,第76期。2004年。
孫光民。〈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下的海事安全合作〉。《問題與研究》。1999年。
孫壯志。〈淺析 21 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東歐中亞研究》,第3期。2002年。
孫叔林。〈俄羅斯的亞太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1999年。
徐勝。〈世界能源格局新趨勢與中共石油戰略對策〉。《重慶大學學報》,第11卷第3期。2005年。
時殷弘。〈中共的外部困難和新領導集體面對的挑戰—國際政治、對外政策、臺灣問題〉。《戰略與管理》,第3期。2003年。
馬宏。〈對中共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問題的政治思考〉。《戰略與管理》,第1期。1997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課題組。〈中共實現全面小康的能源戰略〉。《宏觀經濟研究》,第11期。2003年。
張文本。〈中共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第1期。2000年。
張昌兵、王卉。〈淺析中共獲取海外石油的困境與對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4卷。2005年。
張波等。〈中共能源安全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地質技術經濟管理》,第1期。2004年。
張波等。〈中共能源安全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地質技術經濟管理》,第2期。2004年。
張波等。〈中共能源安全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第3期。2004年。
張勁。〈中共開展石油戰略突破「麻六甲困境」〉。《中共研究》,第40卷第9期。
張凱勝。〈析論《中共軍力報告》海上運輸線之戰略意涵〉。《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3期。2005年。
張隆義。〈冷戰後日本防衛政策的轉變鼠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5卷7期。
郭武平。〈美伊戰後的中亞情勢〉。《國際論壇》。2003年。
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
郭博堯。〈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國政分析》。2004年。
郭震遠。〈伊朗核問題的前景及影響〉。《中共評論第六次座談會》。2007年。
陳文生。〈崛起的中共對伊郎之能源戰略〉。《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年。
陳荔彤。〈臺灣的海峽紛爭〉。《臺灣國際法季刊》,第一卷第二期。2004年。
陳淮。〈石油戰略要重點研究國際市場〉。《價格理論與實踐》,第9卷。2004年。
陳舵主。〈中共的亞洲地緣戰略之一:在期票與現金的選擇中,普丁會要現金的—再談中俄石油管線〉。《解放軍報國防論壇》,第5期。2004年。
陳嶽。〈中共威脅論與中共和平崛起〉。《外交評論》,第3期。2005年。
程超澤。〈中共崛起的石油安全(上)〉。《中共研究》,41卷7期。
舒先林、閻高程。〈石油:中共能源安全的核心與國際戰略〉。《油化工技術經濟》,第3卷。2004年。
于民。〈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必須堅持石油供需自給有餘的基本國策〉。《中共經濟問題》,第6卷。1993年。
黃承鋒、賓雪峰。〈試論運輸通道的概念〉。《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1年。
黃恩浩。〈中共海權崛起與其「珍珠串」海上戰略〉。《中共研究》,41卷11期。2007年。
楊恕、汪金國。〈裏海石油和中共能源〉。《蘭州大學學報》,29卷4期。2001年。
董普、滿悅媛、梁源等。〈21世紀中共石油的戰略對策〉。《資源與產業》,第1期。2008年。
路遙。〈美國能源戰略:沖淡俄羅斯在中亞影響力〉。《新臺灣新聞週刊》,第311期。
鄒志強。〈警惕中俄經濟合作中的暗流〉。《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3月。
鄒豔芬。〈中共能源安全的戰略模式導向〉。《經濟問題探索》,2008年第5期。
翟光明。〈我國油氣資源和油氣發展前景〉。《勘探家》,第11期,1996年。
趙立枝。〈俄羅斯遠東地區油氣資源開發與中俄區域合作〉。《俄羅斯學報》,第3期。2001年。
劉立力。〈中共石油發展戰略研究〉。《石油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2004年。
劉昌龍。〈2004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展望〉。《集裝箱化》。2004年2月。
劉榮傳。〈地緣戰略對中共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3卷第9期。1998年。
慧峰。〈大陸港口發展與內河航運〉。《中共研究》,第41卷第4期。2007年。
慧峰。〈中共主要港口之建設與發展〉。《中共研究》,第41卷第6期。2007年。
歐陽承新。〈中共經濟的崛起與能源外交〉。《經濟前瞻》,第101期。2005年。
歐錫富。〈中共大陸發展戰略石油儲備〉。《大陸工作簡報》,2005年。
潘家錚。〈中共能源問題和出路〉。《自然雜誌》,第5卷。1997年。
蔡小勇。〈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海上運輸安全─中共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國際經濟與市場》,第6期。2007年。
蔡明彥。〈中共對中亞能源外交〉。《中華歐亞基金會》,2005 年。
蔡裕明。〈從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第39卷10期。2005年。
鞏序正。〈從「安大線」之爭看中共的石油外交戰略〉。《國際論壇》,第6期。2003年。
冀星、都小林、錢家麟等。〈我國石油安全戰略探討〉。《中共能源》,第1卷,2004年。
錢學文。〈中共能源安全戰略和中東、里海油氣〉。《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6卷第2期。
鍾佳安。〈從一九七三年至二○○○年美國石油危機與對策看經濟安全概念〉。 《問題與研究》,第41卷6期。2002年。
顏志強。〈中共海外能源安全戰略探析〉。《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5期。2012年。
魏百谷。〈中共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年。
(三) 論文:
王信力。〈中共海上石油運輸安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李淑貞。〈中共的走出去石油戰略暨其非洲執行之研究〉。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鄭昱芸。〈從國際石油情勢檢視中共發展之挑戰〉。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政治理論組,碩士論文,2005年。
李仕婷。〈中共石油安全戰略分析〉。西北工業大學西方經濟學,碩士論文,2007 年。
王亞棟。〈能源與國際政治〉。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2年。
李兵。〈國際戰略通道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5年。
尚琳。〈國際背景下的日本能源政策及中日能源問題〉。外交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金昌杰。〈安大線改道對今後中俄關系的影響〉。延邊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郭正平。〈中共能源安全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葉蓁蓁。〈國際能源合作模式與中共的戰略選擇〉。外交學院博士論文》,2005
劉曉紅。〈論中共與俄羅斯的石油合作〉。外交學院碩士論文》,2002 年。
蔡立人。〈以投入產出分析法研究中共能源需求〉。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羅曉雲。〈21世紀初中共的能源安全與中外能源合作〉。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蘇雨君。〈中共大陸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發展及挑戰〉。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二、英文部分:
Bahgat、Gawdat, “Energy partnership-China and the Gulf States,”OPEC Review Energy Economics & Related Issues,Vol. 29 Issue 2(Jun2005).
Berger.Yakov, “China`s Energy Strategy,”Far Eastern Affairs, Vol. 32 Issue 3(2004).
China Chemical Reporter , “Russian to Speed up Oil Pipeline Construction,”China Chemical Reporter, Vol. 16 Issue 33(2005.11).
Downs S. Erica,“Energy Policy and Regul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Quarterly, Issue 181(Mar2005):pp.173-174.
Erica S. Downs, “The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Debate,” The China Quarterly,Vol.177(Mar. 2004).
Guo, Baolei , Yanjia Wang, and Aling Zhang, “China’s Energy Future: Leap Tool Application in China,” East Asia Energy Futures/Asia Energy Security Project Energy Paths Analysis/ Methods Training Workshop (Nov. 4-7 2003).
Kreft、Heinrich, “China`s Quest for Energy,”Policy Review, Issue 139( SepOct2006).
Lee, Pak K., “China’s quest for oil security: oil(wars)in the pipeline?”The pacific Review, vol.18, no. 2(June 2005).
Roland.Dannreuther, “Asian security and China`s energy needs,”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Vol. 3 Issue 2(Aug2003).
Sweet. William、Hood. Marlowe, “Energy Policy and Politics in China,”IEEE Spectrum,Vol. 36 Issue 11 (Nov1999).
Yukos.Touts, “Its Pipeline Plan For China,” Pipeline & Gas Journal, Vol. 229 Issue 9( Sep2002).
Robert Jervis,“Cooperation under the Security Dilemma,”World Politics, Vol. 30,No.1.
三、網路資訊:
〈“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六個立足”確立六政策導向〉,國際在線,2006年,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1321/2006/03/13/1766@943179.htm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發佈〉,中國新聞網, 2007年,http://big5.chinanews.com.cn:89/cj/kong/news/2007/12-26/1115291.shtml
〈21世紀環球報導:中國石油安全直面戰爭考驗〉,人民網, 2002年10月,http://www.people.com.cn/GB/news/8410/20021016/843464.html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貿易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http://www.sco-ec.gov.cn/crwed/scoc/info/Article.jsp?
〈中國大陸原油需求與油源外交之研究〉,http://www.mac.gov.tw/big5/statistic/em/153/sp.pdf
〈中國和印尼簽署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鳳凰衛視,2005 年 4 月,http://zzz.zjqzez.com/2005/4-27/12844.htm
〈中國拿下俄巨型油氣田項目,日本努力可能落空〉,能源頻道,http://big5.ec.com.cn/gate/big5/energy.ec.com.cn/article/nyzt/200611/249742_1.html
〈中國應該如何建立自己的石油儲備〉,慧聰網,http://info.oil.hc360.com.html/001/008/001/113846.htm
〈中俄原油管道突生變故的國際和俄羅斯國內因素〉,光北方網,http://economy.big5.enorth.com.cn/system/2003/11/03/000661154.shtml
〈中哈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新華網 ,2005年7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4/content_3173394.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6/30/content_944684.htm
〈北方四島讓俄日犯難 日本寸步不讓俄想丟卒保車〉,南方網,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news.southcn.com/international/gjkd/200411190436.htm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http://www.iea.org/。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http://www.eia.gov/。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以「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報告,http://news.xinhuanet.com/zilaio/2003-01/20/content_697148.htm。
中國石油,http://www.cnpc.com.cn/cn/。
中國石油商務網,http://www.oilchina.com/。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王曙光,〈對我國海洋事業的思考〉,http://www2.ouc.cn/xyh/detail.asp?cat=A0010&id=450。
〈伊朗計劃通過裏海管道出口石油〉,中國石油報,http://161.207.1.13:82/gate/big5/www.oilnews.com.cn/zgsyb/system/2006/08/21/001006157.shtml
全球石油化工網,http://www.cippe.net/。
余建華,〈走向新世紀的裏海能源國際競爭〉,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信息網http://www.landbridge.gov.cn/sheh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850
南方朔,〈中亞正一步步掉進美國的陷阱〉,新新聞,http://www.peace.org.tw/enews/analysis/20020612.htm
陳挺,〈能源局困境〉,21世紀經濟報導,2004年5月,http://www.china5e.com/news/zonghe/200405/200405110186.html
〈國家發改委: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網站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11/25/content_2260885.htm
〈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中共國務院辦公廳,2006年8月,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6-08/23/content_7099667.htm
〈裡海油管建成─蠶食中哈油源〉,文匯報, 2005 年 6 月,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6/07/HT0506070001.htm
劉晗,〈裏海石油離中共還有多遠〉,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huanti/yqgd/zh/200606/08/t20060608_7268701.shtml
歐新黔,〈產業結構不合理危害大〉,新華社,http://www.gx.xinhuanet.com/ca/2006-06/04/content_7167236.htm
潘忠歧,〈中共能源安全的地緣政治分析〉,學習型社會領導者網,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4658
錢明,〈能源合作:在瞭解和互信中前進〉,石油經濟網,http://oilgas.worldenergy.com.cn/show.php?itemid-6107/page-1.html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