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地方行銷策略與生態博物館 -以「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為例
Pla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ecomuseum: A case study of “Yilan as a living museum”
作者 蕭育正
Hsiao, Yu Cheng
貢獻者 張瑜倩
Chang, Yu Chien
蕭育正
Hsiao, Yu Cheng
關鍵詞 地方行銷
生態博物館
蘭博家族
地方感
place marketing
ecomuseum
Yilan Museum Association
sense of place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Oct-2014 13:46:45 (UTC+8)
摘要 全球化所帶來的競爭浪潮,使得西方國家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區域文化與經濟發展,導致世界上許多具有區域特色的城市往往比國家更為人所知,進而開始廣泛討論與應用「地方行銷」(Place marketing)的概念。當城市與地方的行銷策略日益重要的同時,強調在地居民共同參與的「生態博物館」(Ecomuseum)概念也開始在歐美蔓延開來,為城市帶來新的面貌。1997年由宜蘭縣政府所提出的「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計畫,主要是希望透過區域內多面向的博物館網絡來做為地方的行銷策略,在發展的過程中,由地方文化博物館所組成的宜蘭縣博物館家族漸漸成形,達成私部門與公部門共同為地方的行銷而努力。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深度探討法和個案研究法針對宜蘭縣政府利用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進行地方行銷理念與執行,以及「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生態博物館的形成與永續性,以釐清生態博物館與地方行銷之間的關係。經由資料蒐集與分析之後,本研究發現,在地方選擇以博物館網絡進行地方行銷之策略時,居民自身的危機意識與凝聚力為成功的關鍵,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公部門必須以輔佐的角色適時的協助私部門成長。在利用生態博物館建構地方概念時可以發現,生態博物館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主要是使地方活絡,保存地方文化與創造自身經濟永續性,並且利用長時間的規畫來醞釀地方品牌形象;最後,本研究發現生態博物館概念中建議應加入基礎建設行銷策略的概念,以符合其發展觀光之最終目的,並且以凝聚在地居民意識來輔助地方行銷策略以達到共乘的效果。
Globalization brought up a wave of competition and causing a massive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This caused many of the world’s cities with regional specialties to be often better known than the country, and began an extensive 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Place marketing’ concept. A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grew more in importance, the concept of ‘Ecomuseum’ which emphasized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residents, began to spread in Europe and America, which brought a new outlook for the place. Yilan county government proposed a plan called ‘Yilan as a living museum’ in 1997, mainly utilizing multi-dimensional museum network in the region as a strategy to market the county. Yilan Museum Association has been shaped by numerous private cultural museums in the process of such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adopts documentary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 and case study method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useum and place marketing, to explore how government of Yilan county is using Yilan Museum Association as a place marketing strategy, as well as ‘Yilan as a living museum’, and the form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museum. Afte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when the location chooses museum networks as part of their marketing strategy, the key to success will be local residents’ self-awareness and their cohesion, therefore, public sector needs to play the role of its assistant timely to help private sector growth. When constructed using ecomuseum concept, it is found that ecomuseum is a dynamic concept; mainly, to ensure that the place active, local culture is preserved and economic self-sustainability is created. This resulted from detailed planning to brew a local brand image. Finally,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concept of ecomuseum should add infrastructure marketing strategy to meet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o unite the consciousness of local residents to assist place marketing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synergy affect.
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Ashworth, G.J. &Voogd, H. (1990). Selling the city: marketing approaches in public sector urban planning.London: Belhaven Press.
Davis, P.(1999). Ecomuseums:A Sense of Place. Leicester:University of Leicester.
Gayford, M. and Holden, J. (2005). Tate Modern:The First Five Years. London:Tate Trustees.
Hospers, G. J. (2002).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and regional restructur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0(3), p.p.397-404.
Hudson, K. (1987). Museums of Influence, p.p.160-166.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ronbridge. (n.d.). Retrived JUN 25, 2013, from www.ironbridge.co.uk
Kinard, J. R. (1968). The Smithsonian`s Anacostia Neighborhood Museum. The Museum Journal, 11(3), p.p.190-205.
Kinard, J. R. (1985). The neighbourhood museum as a catalyst for social change. Museum International, 37(4), p.p.217-223.
Kotler, P. ; Haider, D. and Rein, I.(1990). Marketing Places :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New York:Free Press.
Perello, J. (2004). The Fourth New Yor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conomist Conferences` Second Annual Marketing Roundtable, New York.
Plaza, B. (2007). The Bilbao effect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MUSEUM NEWS, 86(5), p.p.13-20.
Projekt Hafencity. (n.d.). Retrived JUN 25, 2013, from www.hafencity.com
Rivard, R. (1984). Opening up the Museum, or Towards a New Museology:Ecomuseum and Open Museums. Quebec City.
Rivière, G. H. (1985). The ecomuseum:an evolutive definition. Museum International, 37(4), p.p.182-183.
Smyth, H.(1994), Marketing the city: the role of flagship development in urban regeneration, UK:British Urban Regeneration Association.
Teruggi, Mario E. (1973), The round table of Santiago (Chile). Museum International, 25(3) , p.p.129-34.
中文文獻
Anderson,C. (2013),自造者時代:啓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連育德譯),臺北市:天下文化。
Florida,R. (2006),創意新貴2:城市與創意階級(傅振焜譯),臺北市:寶鼎。
Kotler, P. (2002),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羅漢等譯),臺北市:智商文化。
Landry,C. (2008),創意城市(楊幼蘭譯),臺北市:馬可孛羅。
Patton,M. Q. (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吳芝儀、李奉儒譯),嘉義市:濤石。
大前研一,(2006),無國界的世界:民族國家的終結(李宛蓉譯),臺北市:立緒。
于國華,(2002),「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探討:全球化趨勢下的一種地方文化運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臺北市。
王惠民,(1995),文化地景的保存,蘭陽博物館整體發展規劃報告,p.p.3-13,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2011),幸福宜蘭產業發展計畫,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朱益生,(2002),社區總體營造的美麗與哀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市。
江大樹、蕭欣怡,(2008),社區營造與永續發展-「宜蘭經驗」及其省思,地方永續發展-台灣與大陸的經驗,p.p.69-108,臺北市:元照出版。
汪明生、馬群傑,(1998),地方經濟發展與地區行銷—以高雄為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5(37),p.p. 97-110
何冠廷,(2011),策展創新:借力使力以創意回應情境制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吳定,(2003),公共行政,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吳俊憲,(2006),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1),p.p.39-62。
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臺北市:稻鄉出版社。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市:南天。
文化部,(2013),臺灣文化遺產一覽,臺北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宜蘭縣政府主計處,(2012),99年宜蘭縣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分析,宜蘭縣:宜蘭縣政府主計處。
宜蘭縣政府民政處,(2010),民國98年宜蘭縣人口統計分析,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2009),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林孟儀,(2006),當代城市復興典範畢爾包靠古根漢翻身,天下雜誌,246期,p.p.254-256。
林青青,(2012),以創意城市觀點探討台南市中西區近十年城市變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信華,(1999),共同體與社區生活的重建,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p.p.1-24嘉義:南華大學。
林倖妃,(2012),林聰賢打造生活者大城,天下雜誌,505期,擷取自http://www.cw.com.tw/。
林振豐,(2002),社區總體營造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瓶頸與願景--以苗栗縣社區為觀察焦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臺中市。
林富國,(2011),宜蘭縣城市品牌定位與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宜蘭市。
林陽杰,(2002),社區博物館的籌設與發展--以南投縣牛屎崎鄉土文史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聰賢,(2012),認識宜蘭,愛護鄉土,家,遮是博物館,宜蘭縣:蘭博叢書。
楊增泉,(2012),重繪地方― 蘭博家族經驗研究 2001-2011,博物館學季刊,26(4),p.p.65-80。
胡健森,(民100年11月26日),蘭博入館遊客衝破200萬人次,自由時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夏鑄九,(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歷史古都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
徐藝真,(2012),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於工業遺產中的實踐―以世界遺產英國鐵橋谷(Ironbridge)為例,2012年歐洲文化觀光實習管理計畫-英國伯明罕與利物浦文化觀光考察,臺北師範大學。
張崇山,(2002),博物館運用科技遺址-結合當地產業文化特色之展示設計研究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九十一年度出國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張譽騰,(2000),當代博物館探索,臺北市:南天。
張譽騰,(2004),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p.p.136,臺北市:五觀出版社。
張譽騰,(2011),哪些事,是博物館重要的事?博物館重要的事,臺北市:五觀出版社。
張譽騰,(2013),博物館的特性和觀察向度,取自http://art.tnnua.edu.tw/museum/html/comp3_6,最後瀏覽時間:2013年5月28日。
陳佳利,(2004),社區博物館運動:全球化的觀點,博物館學季刊,18(4),p.p.43-57。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研討會論文集,p.p.4-7。
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241,p.p.5-7。
陳國寧,(2001),社區博物館的經營與社區資源互動,社區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研討會p.p.3-14,臺北市:文建會。
陳賡堯,(1998),文化,宜蘭,游鍚堃-1990-1997,臺北市:遠流。
麥克,波特,(2002),國家競爭優勢,臺北市:華夏。
曾小英,(1996),英國的生態博物館舉隅-鐵橋谷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0(1),p.p.33-40。
曾旭正,(2004),借宜蘭經驗重思台灣社區營造,宜蘭縣社造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p.p.13-18。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新北市:遠足文化。
曾信傑,(2005),文化行銷:博物館在都市再生中扮演之角色,博物館學季刊,19(4),p.p.33-45。
曾梓峰,(2002),社區總體營造與永續社會發展,文化視窗,39,p.p.38-43。
宮崎清,(1996),內發性的鄉鎮建設,人心之華,臺北市: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p.p.49
-52。
游冉琪,(2006),地方行銷提振地方競爭力--鶯歌陶博館點土成金的故事,研考雙月刊,30(5),90-100。
游錫堃,(1991),宜蘭縣八十年度施政計畫,宜蘭:宜蘭縣政府。
黃巧嫈,(2011),創意城市的文化發展策略--以金澤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黃錦峰,(2008),宜蘭縣社區營造的軌跡-一場社會運動的檢視與價值論述,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擷取自http://community.ilccb.gov.tw/。
楊尚融,(2005),策略性地方行銷規劃:臺東縣發展觀光個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新北市。
葉武東,(2004),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南市。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p.p.136-166,臺北市:商鼎文化。
廖敦如,(2008),地方博物館群推動策略聯盟發展整合行銷之契機與困境--以宜蘭縣博物館群為例,科技博物,12(2)。
蔡昭儀,(2004),全球古根漢效應,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鄭郁馨,(2004),社區博物館,臺北市市立師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書報討論,擷取自http://www.tmue.edu.tw/~envir2/students/921seminar/9207.pdf,最後瀏覽時間:2013年5月31日。
盧思岳,(2010),社造作為公民實踐的手段-草根民主與社會改造,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擷取自http://community.ilccb.gov.tw/,最後瀏覽時間:2013年5月31日。
羅欣怡,(1997),博物館與社區發展-社區博物館之興起及其問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100359006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359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瑜倩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ang, Yu Chi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蕭育正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iao, Yu Che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蕭育正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iao, Yu Che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4 13:46:45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4 13:46:4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4 13:46:4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359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034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3590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全球化所帶來的競爭浪潮,使得西方國家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區域文化與經濟發展,導致世界上許多具有區域特色的城市往往比國家更為人所知,進而開始廣泛討論與應用「地方行銷」(Place marketing)的概念。當城市與地方的行銷策略日益重要的同時,強調在地居民共同參與的「生態博物館」(Ecomuseum)概念也開始在歐美蔓延開來,為城市帶來新的面貌。1997年由宜蘭縣政府所提出的「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計畫,主要是希望透過區域內多面向的博物館網絡來做為地方的行銷策略,在發展的過程中,由地方文化博物館所組成的宜蘭縣博物館家族漸漸成形,達成私部門與公部門共同為地方的行銷而努力。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法、深度探討法和個案研究法針對宜蘭縣政府利用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進行地方行銷理念與執行,以及「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生態博物館的形成與永續性,以釐清生態博物館與地方行銷之間的關係。經由資料蒐集與分析之後,本研究發現,在地方選擇以博物館網絡進行地方行銷之策略時,居民自身的危機意識與凝聚力為成功的關鍵,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公部門必須以輔佐的角色適時的協助私部門成長。在利用生態博物館建構地方概念時可以發現,生態博物館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主要是使地方活絡,保存地方文化與創造自身經濟永續性,並且利用長時間的規畫來醞釀地方品牌形象;最後,本研究發現生態博物館概念中建議應加入基礎建設行銷策略的概念,以符合其發展觀光之最終目的,並且以凝聚在地居民意識來輔助地方行銷策略以達到共乘的效果。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Globalization brought up a wave of competition and causing a massive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This caused many of the world’s cities with regional specialties to be often better known than the country, and began an extensive discu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Place marketing’ concept. A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grew more in importance, the concept of ‘Ecomuseum’ which emphasized th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residents, began to spread in Europe and America, which brought a new outlook for the place. Yilan county government proposed a plan called ‘Yilan as a living museum’ in 1997, mainly utilizing multi-dimensional museum network in the region as a strategy to market the county. Yilan Museum Association has been shaped by numerous private cultural museums in the process of such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adopts documentary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 and case study method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useum and place marketing, to explore how government of Yilan county is using Yilan Museum Association as a place marketing strategy, as well as ‘Yilan as a living museum’, and the form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museum. Afte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when the location chooses museum networks as part of their marketing strategy, the key to success will be local residents’ self-awareness and their cohesion, therefore, public sector needs to play the role of its assistant timely to help private sector growth. When constructed using ecomuseum concept, it is found that ecomuseum is a dynamic concept; mainly, to ensure that the place active, local culture is preserved and economic self-sustainability is created. This resulted from detailed planning to brew a local brand image. Finally,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concept of ecomuseum should add infrastructure marketing strategy to meet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o unite the consciousness of local residents to assist place marketing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synergy affect.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限制 1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博物館的演進與歷程 17
第二節 由下而上的「生態博物館」 23
第三節 地方行銷理論 37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個案 4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工具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60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62
第肆章 個案資料分析 64
第一節 宜蘭博物館互動之發展歷程 64
第二節 以生態博物館模型檢視「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 80
第三節 地方行銷策略構面探討「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 94
第伍章 研究發現與結論建議 10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7
第二節 理論與實務意涵 114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 116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22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 124
zh_TW
dc.format.extent 356942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359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行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態博物館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蘭博家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lace market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comuseu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Yilan Museum Associ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ense of placeen_US
dc.title (題名) 地方行銷策略與生態博物館 -以「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Plac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ecomuseum: A case study of “Yilan as a living museum”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Ashworth, G.J. &Voogd, H. (1990). Selling the city: marketing approaches in public sector urban planning.London: Belhaven Press.
Davis, P.(1999). Ecomuseums:A Sense of Place. Leicester:University of Leicester.
Gayford, M. and Holden, J. (2005). Tate Modern:The First Five Years. London:Tate Trustees.
Hospers, G. J. (2002).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and regional restructuring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0(3), p.p.397-404.
Hudson, K. (1987). Museums of Influence, p.p.160-166.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ronbridge. (n.d.). Retrived JUN 25, 2013, from www.ironbridge.co.uk
Kinard, J. R. (1968). The Smithsonian`s Anacostia Neighborhood Museum. The Museum Journal, 11(3), p.p.190-205.
Kinard, J. R. (1985). The neighbourhood museum as a catalyst for social change. Museum International, 37(4), p.p.217-223.
Kotler, P. ; Haider, D. and Rein, I.(1990). Marketing Places :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New York:Free Press.
Perello, J. (2004). The Fourth New Yor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conomist Conferences` Second Annual Marketing Roundtable, New York.
Plaza, B. (2007). The Bilbao effect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MUSEUM NEWS, 86(5), p.p.13-20.
Projekt Hafencity. (n.d.). Retrived JUN 25, 2013, from www.hafencity.com
Rivard, R. (1984). Opening up the Museum, or Towards a New Museology:Ecomuseum and Open Museums. Quebec City.
Rivière, G. H. (1985). The ecomuseum:an evolutive definition. Museum International, 37(4), p.p.182-183.
Smyth, H.(1994), Marketing the city: the role of flagship development in urban regeneration, UK:British Urban Regeneration Association.
Teruggi, Mario E. (1973), The round table of Santiago (Chile). Museum International, 25(3) , p.p.129-34.
中文文獻
Anderson,C. (2013),自造者時代:啓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連育德譯),臺北市:天下文化。
Florida,R. (2006),創意新貴2:城市與創意階級(傅振焜譯),臺北市:寶鼎。
Kotler, P. (2002),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羅漢等譯),臺北市:智商文化。
Landry,C. (2008),創意城市(楊幼蘭譯),臺北市:馬可孛羅。
Patton,M. Q. (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吳芝儀、李奉儒譯),嘉義市:濤石。
大前研一,(2006),無國界的世界:民族國家的終結(李宛蓉譯),臺北市:立緒。
于國華,(2002),「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探討:全球化趨勢下的一種地方文化運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臺北市。
王惠民,(1995),文化地景的保存,蘭陽博物館整體發展規劃報告,p.p.3-13,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2011),幸福宜蘭產業發展計畫,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朱益生,(2002),社區總體營造的美麗與哀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市。
江大樹、蕭欣怡,(2008),社區營造與永續發展-「宜蘭經驗」及其省思,地方永續發展-台灣與大陸的經驗,p.p.69-108,臺北市:元照出版。
汪明生、馬群傑,(1998),地方經濟發展與地區行銷—以高雄為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35(37),p.p. 97-110
何冠廷,(2011),策展創新:借力使力以創意回應情境制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吳定,(2003),公共行政,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吳俊憲,(2006),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1),p.p.39-62。
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臺北市:稻鄉出版社。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市:南天。
文化部,(2013),臺灣文化遺產一覽,臺北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宜蘭縣政府主計處,(2012),99年宜蘭縣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分析,宜蘭縣:宜蘭縣政府主計處。
宜蘭縣政府民政處,(2010),民國98年宜蘭縣人口統計分析,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2009),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林孟儀,(2006),當代城市復興典範畢爾包靠古根漢翻身,天下雜誌,246期,p.p.254-256。
林青青,(2012),以創意城市觀點探討台南市中西區近十年城市變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林信華,(1999),共同體與社區生活的重建,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p.p.1-24嘉義:南華大學。
林倖妃,(2012),林聰賢打造生活者大城,天下雜誌,505期,擷取自http://www.cw.com.tw/。
林振豐,(2002),社區總體營造在社區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瓶頸與願景--以苗栗縣社區為觀察焦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臺中市。
林富國,(2011),宜蘭縣城市品牌定位與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宜蘭市。
林陽杰,(2002),社區博物館的籌設與發展--以南投縣牛屎崎鄉土文史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聰賢,(2012),認識宜蘭,愛護鄉土,家,遮是博物館,宜蘭縣:蘭博叢書。
楊增泉,(2012),重繪地方― 蘭博家族經驗研究 2001-2011,博物館學季刊,26(4),p.p.65-80。
胡健森,(民100年11月26日),蘭博入館遊客衝破200萬人次,自由時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夏鑄九,(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查與整修建議--歷史古都部分,交通部觀光局委託。
徐藝真,(2012),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於工業遺產中的實踐―以世界遺產英國鐵橋谷(Ironbridge)為例,2012年歐洲文化觀光實習管理計畫-英國伯明罕與利物浦文化觀光考察,臺北師範大學。
張崇山,(2002),博物館運用科技遺址-結合當地產業文化特色之展示設計研究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九十一年度出國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張譽騰,(2000),當代博物館探索,臺北市:南天。
張譽騰,(2004),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p.p.136,臺北市:五觀出版社。
張譽騰,(2011),哪些事,是博物館重要的事?博物館重要的事,臺北市:五觀出版社。
張譽騰,(2013),博物館的特性和觀察向度,取自http://art.tnnua.edu.tw/museum/html/comp3_6,最後瀏覽時間:2013年5月28日。
陳佳利,(2004),社區博物館運動:全球化的觀點,博物館學季刊,18(4),p.p.43-57。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研討會論文集,p.p.4-7。
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241,p.p.5-7。
陳國寧,(2001),社區博物館的經營與社區資源互動,社區博物館與文化產業研討會p.p.3-14,臺北市:文建會。
陳賡堯,(1998),文化,宜蘭,游鍚堃-1990-1997,臺北市:遠流。
麥克,波特,(2002),國家競爭優勢,臺北市:華夏。
曾小英,(1996),英國的生態博物館舉隅-鐵橋谷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0(1),p.p.33-40。
曾旭正,(2004),借宜蘭經驗重思台灣社區營造,宜蘭縣社造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p.p.13-18。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新北市:遠足文化。
曾信傑,(2005),文化行銷:博物館在都市再生中扮演之角色,博物館學季刊,19(4),p.p.33-45。
曾梓峰,(2002),社區總體營造與永續社會發展,文化視窗,39,p.p.38-43。
宮崎清,(1996),內發性的鄉鎮建設,人心之華,臺北市: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p.p.49
-52。
游冉琪,(2006),地方行銷提振地方競爭力--鶯歌陶博館點土成金的故事,研考雙月刊,30(5),90-100。
游錫堃,(1991),宜蘭縣八十年度施政計畫,宜蘭:宜蘭縣政府。
黃巧嫈,(2011),創意城市的文化發展策略--以金澤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黃錦峰,(2008),宜蘭縣社區營造的軌跡-一場社會運動的檢視與價值論述,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擷取自http://community.ilccb.gov.tw/。
楊尚融,(2005),策略性地方行銷規劃:臺東縣發展觀光個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新北市。
葉武東,(2004),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臺南市。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p.p.136-166,臺北市:商鼎文化。
廖敦如,(2008),地方博物館群推動策略聯盟發展整合行銷之契機與困境--以宜蘭縣博物館群為例,科技博物,12(2)。
蔡昭儀,(2004),全球古根漢效應,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鄭郁馨,(2004),社區博物館,臺北市市立師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書報討論,擷取自http://www.tmue.edu.tw/~envir2/students/921seminar/9207.pdf,最後瀏覽時間:2013年5月31日。
盧思岳,(2010),社造作為公民實踐的手段-草根民主與社會改造,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擷取自http://community.ilccb.gov.tw/,最後瀏覽時間:2013年5月31日。
羅欣怡,(1997),博物館與社區發展-社區博物館之興起及其問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