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玉臺新詠》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
Creator胡佩錡
Contributor竺家寧
胡佩錡
Key Words玉臺新詠
語言風格
顏色詞
漢族色彩觀
Date2014
Date Issued3-Feb-2015 10:23:07 (UTC+8)
Summary《玉臺新詠》於文學史上,實有其創新地位,以「俗」為雅,以「艷」為美。這是第一部專以「女性」為描寫對象的詩集。歷來,對於本書多以「文學」角度觀察,本論文則以「語言學」角度重新觀察《玉臺新詠》之俗之艷。翻開一部《玉臺新詠》宛若一幅古典美人圖畫卷置於目前,作家以華麗的文字描摹女性的美態,展現視覺美感的效果。於是,顏色詞便成了作家手中的最佳調色盤,而顏色詞也成了奠定《玉臺新詠》華艷風格的語言基礎。然而,歷來文學史對於《玉臺新詠》一書的評價,往往以「艷歌」一語帶過,視此書為輕薄而以三言兩語潦草論之。如此一來,未能掌握《玉臺新詠》的全貌。本論文以語言風格學的角度,針對《玉臺新詠》顏色詞,進行研究,仔細推敲此書之「艷」,以具體且客觀的方式探究《玉臺新詠》的華艷風格。
本論文內容為研究《玉臺新詠》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顏色詞選用範圍以及前人研究之成果。第二章〈《玉臺新詠》的編者及其時代背景〉。第一節論述《玉臺新詠》之編者與編撰動機,其次說明《玉臺新詠》的成書年代及選詩標準。第三章〈《玉臺新詠》顏色詞之語法分析〉。第一節分析顏色詞的詞彙結構,第二節著力於顏色詞的句法功能,第三節探討顏色詞之詞性放寬現象,最後整理對偶句顏色詞的運用。第四章〈《玉臺新詠》顏色詞的語義分析〉。第一節分析「顏色詞」的來源及其演變,第二節分析顏色詞的同義關係,第三節說明顏色詞的搭配組合,第四節說明雙句對中顏色詞的運用。第五章〈《玉臺新詠》顏色詞之文化意義〉。第一節分析顏色詞與民俗風尚,接著探討顏色詞與社會階級,最後研究顏色詞與漢族文化的關連性。第六章〈結論〉,根據以上研究之所得,具體指出《玉臺新詠》顏色詞之特性。
參考文獻 一、專書(依姓名筆畫編排)
大山正《色彩心理學》,臺北:牧村圖書,1998年3月第一刷
王淑梅《漢魏樂府詩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8月
王若嫻《梁武帝蕭衍與梁代文風之研究》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
年9月初版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刷
王寧、鄒曉麗《詞彙》香港:海峰出版社,1998年
王群《常用字引申義詞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王瑤《隸事‧聲律‧宮體──論齊梁詩》,見王氏《中古文學史論集》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石觀海《宮體詩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刷
朱自清《朱自清說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8年
成耆仁《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8月
江必興《常用文言文同意辭辨析》,臺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1年2月
沈錫倫《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4月
余遠炫《執金吾的故事》,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吳冠文等《玉臺新詠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刷
李秀蓮《中國化妝史概說》,臺北:揚智文化,1996年12月
李永祜《奩史選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刷
汪文學《中國古代性別與詩學研究》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12年9月初版
汪維玲、王定祥《中國古代婦女化妝》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吾三省《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年9月
竺師家寧《詞彙之旅》,臺北:正中書局,2009年12月第一刷
竺師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1年3月第一刷
竺師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10月第一刷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臺北:學出版社1976年10月
周碧香《書寫風的線條─語言風格學》,臺北:洪葉文化,2013年3月第一刷
周汛等《中國古代服飾風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12月臺一刷
胡大雷《宮體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第一刷
施真珍《《後漢書》核心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5月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
禹克坤《中國詩歌的審美境界》,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8月
徐陵編、吳兆宜注《玉臺新詠》,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7月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蔡慕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袁慶德《古漢語詞彙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刷
孫全洲、劉蘭英主編《語法與修辭》臺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1
月初版
笠原仲二《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魏常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張娣明《魏晉南北朝詩學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11年5月初版
張森富《六朝文學與思想的心靈境界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3
月初版
張曉梅《男子作閨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刷
張羽新《後宮那些事兒》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
張葆全《玉臺新詠譯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刷
張慧美《廣告標語之語言風格研究》臺北市:駱駝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張承宗、魏向東著《中國風俗通史:魏晉南北朝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年11月初版
張滌華《古代詩文總集選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初版
曹先擢《字裡乾坤》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6月
梁一儒等《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一刷
傅剛《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1995年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
2月臺一版
葉美莉《商用色彩學》,臺中,果岩有限公司,2000年5月
楊健吾《中國民間色彩民俗》,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年1月初版
黃仁達《中國顏色》,臺北:聯經出版,2011年12月
黃強《中國服飾畫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8月,頁8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市:洪範書店,1984年12月
曾啟雄《色彩的科學與文化》,臺北:耶魯國際文化,2002年
趙翰生《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8月
駱峰《漢語色彩詞的文化審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刷
駱玉明、張宗原《南北朝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盧國屏《爾雅語言文化學》,臺北:臺灣學生,1999年12月第一刷
謝欣怡《色彩詞的文化審美性及其運用》,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2月

二、學位論文(依姓名筆畫編排)
李淑琪,2005年,《受漢籍影響的萬葉時代──以《玉臺新詠》為中心》,中國
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慧,2010年,《《花間集》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政治大學國文教
學碩士論文
林志鴻,2002年,《色彩詞表現狀況之調查研究──以明代四大小說為例》,雲
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子婷,2004年,《漢魏晉南北朝漢人髮式、髮飾之研究》,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碩士論文
張金蘭,1999年,《《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許瑞玲,1992年,《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顏色字的使用及其詩句結構分
析》,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黃立己,2004年,《顏色詞的語言符號及其美學意蘊-以《詩經》顏色詞為例》,
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蔡榮婷,1992年7月,《唐代詩人與佛教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依芸,2011年,《齊梁宮體詩書寫女性探析──以《玉臺新詠》為範圍》,臺
灣師範大學國文在職碩士論文
劉晏志,2003年,《《全唐詩》中之紅色色彩字與詞的表現研究》,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嘉玲,2011年,《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
士論文
顏智英,1990年,《昭明文選與玉臺新詠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
碩士論文
蘇雅惜,2009年,《《玉臺新詠》女性詩歌研究》,臺南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依姓名筆畫編排)
丁金國,1684年第8期,〈關於語言風格學的幾個問題〉,《河北大學學報》
于逢春,1999年第5期,〈論漢語顏色詞的人文性特徵〉,《東北師大學報》
王倩倩,2010年1月第2期,〈漢語顏色詞構詞分析〉,《語文學刊》
王宇,2006年第2期,〈色彩符號及其應用〉,《美與時代》
王景鴻,2001年第67期,〈《玉臺新詠》與其版本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李春玲,2005年第4期,〈漢語中「青」系詞群的文化蘊涵及其成因〉,《青海師
範大學學報》
李順琴,2011年5月21期,〈《詩經》顏色詞研究〉,《雲南農業大學學報》

竺師家寧,2012年,〈從語言風格學看李白詩的賞析〉,《亞非文集》Volume XVI,
Issue 1,頁111-130,University of Ljubljana, Faculty of Arts,Slovenia
林健群,2005年7月第11期,〈從語言風格學探索李賀詩顏色字〉,《親民學報》
林文月,1966年8月第15期,〈南朝宮體詩研究〉,《文史哲學報》
金克木,1986年第2期,〈《玉臺新詠》三問〉,《文史知識》
姚小平,1988年第1期,〈基本顏色詞理論評述〉,《外語教學與研究》
郜燕君,2010年第4期,〈顏色詞的文化探究〉,《語言學刊》
陶原珂,2004年9月,〈《玉臺新詠》顏色詞語意象分析〉,《中州學刊》,Vol.2004
No.5
章康美,2004年第3 期,〈色彩詞探析〉,《職大學報》
符淮青,1983年第2期,〈語素「紅」的結合能力分析〉,《語文研究》
符淮青,1988年第8期,〈漢語表「紅」的顏色詞群分析(上)〉,《語文研究》
符淮青,1989年第1期,〈漢語表「紅」的顏色詞群分析(下)〉,《語文研究》
陳國質,2010年8月第31卷第4期,〈色彩詞在文學創作中的審美功效〉,《衡
陽師範學院學報》
陳啟英1995年第1期,,〈漢語色彩詞與漢民族物質文化〉,《雲南民族學院學報》
陳啟英,1996年第4期,〈漢語色彩詞與漢民族精神文化〉,《雲南民族學院學報》
張淑香,1987年第15卷第10期,〈三面夏娃-漢魏六朝詩中女性美的塑像〉,《中
外文學》
張云,2010年第6期,〈英漢顏色詞「紅色」功能語義場對比〉,《教學與管理》
楊靜,2009年第8期,〈顏色文化意象傳遞背後的文化差異〉,《安徽文學》
楊麗娜,1999年第5期,〈漢語顏色詞「黑」的使用及其文化內涵〉,《東北師大
學報》
葉軍,2001年第2期,〈論色彩詞在語用中的兩種主要功能〉,《修辭學習》
遠征,2009年第1期,〈漢民族服色文化淺析〉,《嘉興學院學報》
廖育菁,2007年第3期,〈李煜詞中色彩之變化與情感之表現〉,《人文社會學報》
蔡云瑩,2012年第9期,〈漢語黑色詞文化特性〉,《當代青年論壇》
劉靜宜,2010年第6期,〈電視廣告色彩詞之語法功能與文化密碼〉,《中原華語
文學報》
劉曉靜,2010年第1期,〈上古漢語「紅」的語義場研究及其歷時演變〉,《現代
語文》
劉麗娜,2009年第1期,〈英漢顏色詞在語言運用中的文化差異〉,《佳木斯大學
社會科學學報》
劉燕,2003年6月第19卷第2期,〈從顏色詞的文化內涵看中西文化差異〉,《呼
蘭師專學報》
黎慕嫻,2002年第3期,〈李白七絕的色彩符碼解析〉,《文學前瞻》
顏智英,2002年12月第1卷第4期,〈論《玉臺新詠》中女子對鏡的意象〉,《東
方人文學誌》
譚志明,2012年7月24期,〈華麗的色彩:張愛玲《傳奇》顏色詞探析〉,《東
海中文學報》

四、網路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http://hanji.sinica.edu.tw/:漢籍電子文獻語料庫
國家圖書館http://www.ncl.edu.tw/: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期刊文獻資訊網
政治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nccu.edu.tw/:中國期刊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象形字典:http://vividict.com/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在線新華字典:http://xh.5156edu.com/
Description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1912008
1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2008
Type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竺家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胡佩錡zh_TW
dc.creator (作者) 胡佩錡zh_TW
dc.date (日期) 201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Feb-2015 10:23:07 (UTC+8)-
dc.date.available 3-Feb-2015 10:23: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Feb-2015 10:23: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912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327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91200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玉臺新詠》於文學史上,實有其創新地位,以「俗」為雅,以「艷」為美。這是第一部專以「女性」為描寫對象的詩集。歷來,對於本書多以「文學」角度觀察,本論文則以「語言學」角度重新觀察《玉臺新詠》之俗之艷。翻開一部《玉臺新詠》宛若一幅古典美人圖畫卷置於目前,作家以華麗的文字描摹女性的美態,展現視覺美感的效果。於是,顏色詞便成了作家手中的最佳調色盤,而顏色詞也成了奠定《玉臺新詠》華艷風格的語言基礎。然而,歷來文學史對於《玉臺新詠》一書的評價,往往以「艷歌」一語帶過,視此書為輕薄而以三言兩語潦草論之。如此一來,未能掌握《玉臺新詠》的全貌。本論文以語言風格學的角度,針對《玉臺新詠》顏色詞,進行研究,仔細推敲此書之「艷」,以具體且客觀的方式探究《玉臺新詠》的華艷風格。
本論文內容為研究《玉臺新詠》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顏色詞選用範圍以及前人研究之成果。第二章〈《玉臺新詠》的編者及其時代背景〉。第一節論述《玉臺新詠》之編者與編撰動機,其次說明《玉臺新詠》的成書年代及選詩標準。第三章〈《玉臺新詠》顏色詞之語法分析〉。第一節分析顏色詞的詞彙結構,第二節著力於顏色詞的句法功能,第三節探討顏色詞之詞性放寬現象,最後整理對偶句顏色詞的運用。第四章〈《玉臺新詠》顏色詞的語義分析〉。第一節分析「顏色詞」的來源及其演變,第二節分析顏色詞的同義關係,第三節說明顏色詞的搭配組合,第四節說明雙句對中顏色詞的運用。第五章〈《玉臺新詠》顏色詞之文化意義〉。第一節分析顏色詞與民俗風尚,接著探討顏色詞與社會階級,最後研究顏色詞與漢族文化的關連性。第六章〈結論〉,根據以上研究之所得,具體指出《玉臺新詠》顏色詞之特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及前人研究結果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9
第五節 研究步驟…………………………………………………… 10

第二章 《玉臺新詠》的編者及其時代背景…………………………13
第一節 《玉臺新詠》的編者………………………………………… 14
第二節 《玉臺新詠》的成書背景…………………………………… 17
第三節 《玉臺新詠》收錄的內容…………………………………… 21

第三章 《玉臺新詠》顏色詞的語法分析……………………………27
第一節 顏色詞的詞彙結構 ………………………………………… 28
第二節 顏色詞的句法功能 ………………………………………… 31
第三節 顏色詞的詞類活用 …………………………………………106
第四節 對偶句顏色詞的運用分析……………………………………111
第四章 《玉臺新詠》顏色詞的語義分析……………………………119
第一節 顏色詞的來源及其演變 ………………………………… 120
第二節 顏色詞的同義關係 …………………………………………136
第三節 顏色詞的搭配組合 …………………………………………148
第四節 雙句對中顏色詞的運用分析…………………………………164

第五章 《玉臺新詠》顏色詞的文化意義 …………………………171
第一節 顏色詞與民俗風尚 …………………………………………173
第二節 顏色詞與社會階級 …………………………………………178
第三節 顏色詞與中國文化 …………………………………………189

第六章 結論 …………………………………………………………201

參考書目………………………………………………………………207
zh_TW
dc.format.extent 219390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12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玉臺新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言風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顏色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漢族色彩觀zh_TW
dc.title (題名) 《玉臺新詠》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依姓名筆畫編排)
大山正《色彩心理學》,臺北:牧村圖書,1998年3月第一刷
王淑梅《漢魏樂府詩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8月
王若嫻《梁武帝蕭衍與梁代文風之研究》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
年9月初版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刷
王寧、鄒曉麗《詞彙》香港:海峰出版社,1998年
王群《常用字引申義詞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王瑤《隸事‧聲律‧宮體──論齊梁詩》,見王氏《中古文學史論集》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石觀海《宮體詩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刷
朱自清《朱自清說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8年
成耆仁《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8月
江必興《常用文言文同意辭辨析》,臺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1年2月
沈錫倫《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4月
余遠炫《執金吾的故事》,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吳冠文等《玉臺新詠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刷
李秀蓮《中國化妝史概說》,臺北:揚智文化,1996年12月
李永祜《奩史選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刷
汪文學《中國古代性別與詩學研究》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12年9月初版
汪維玲、王定祥《中國古代婦女化妝》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吾三省《中國文化背景八千詞》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年9月
竺師家寧《詞彙之旅》,臺北:正中書局,2009年12月第一刷
竺師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1年3月第一刷
竺師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9年10月第一刷
林文月《山水與古典》,臺北:學出版社1976年10月
周碧香《書寫風的線條─語言風格學》,臺北:洪葉文化,2013年3月第一刷
周汛等《中國古代服飾風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12月臺一刷
胡大雷《宮體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第一刷
施真珍《《後漢書》核心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5月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
禹克坤《中國詩歌的審美境界》,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8月
徐陵編、吳兆宜注《玉臺新詠》,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7月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蔡慕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袁慶德《古漢語詞彙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刷
孫全洲、劉蘭英主編《語法與修辭》臺北市: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1
月初版
笠原仲二《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魏常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張娣明《魏晉南北朝詩學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11年5月初版
張森富《六朝文學與思想的心靈境界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3
月初版
張曉梅《男子作閨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刷
張羽新《後宮那些事兒》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
張葆全《玉臺新詠譯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刷
張慧美《廣告標語之語言風格研究》臺北市:駱駝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張承宗、魏向東著《中國風俗通史:魏晉南北朝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年11月初版
張滌華《古代詩文總集選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初版
曹先擢《字裡乾坤》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6月
梁一儒等《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一刷
傅剛《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1995年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
2月臺一版
葉美莉《商用色彩學》,臺中,果岩有限公司,2000年5月
楊健吾《中國民間色彩民俗》,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年1月初版
黃仁達《中國顏色》,臺北:聯經出版,2011年12月
黃強《中國服飾畫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8月,頁8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市:洪範書店,1984年12月
曾啟雄《色彩的科學與文化》,臺北:耶魯國際文化,2002年
趙翰生《中國古代紡織與印染》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8月
駱峰《漢語色彩詞的文化審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刷
駱玉明、張宗原《南北朝文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盧國屏《爾雅語言文化學》,臺北:臺灣學生,1999年12月第一刷
謝欣怡《色彩詞的文化審美性及其運用》,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2月

二、學位論文(依姓名筆畫編排)
李淑琪,2005年,《受漢籍影響的萬葉時代──以《玉臺新詠》為中心》,中國
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慧,2010年,《《花間集》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政治大學國文教
學碩士論文
林志鴻,2002年,《色彩詞表現狀況之調查研究──以明代四大小說為例》,雲
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子婷,2004年,《漢魏晉南北朝漢人髮式、髮飾之研究》,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碩士論文
張金蘭,1999年,《《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許瑞玲,1992年,《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顏色字的使用及其詩句結構分
析》,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黃立己,2004年,《顏色詞的語言符號及其美學意蘊-以《詩經》顏色詞為例》,
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蔡榮婷,1992年7月,《唐代詩人與佛教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依芸,2011年,《齊梁宮體詩書寫女性探析──以《玉臺新詠》為範圍》,臺
灣師範大學國文在職碩士論文
劉晏志,2003年,《《全唐詩》中之紅色色彩字與詞的表現研究》,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嘉玲,2011年,《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
士論文
顏智英,1990年,《昭明文選與玉臺新詠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
碩士論文
蘇雅惜,2009年,《《玉臺新詠》女性詩歌研究》,臺南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依姓名筆畫編排)
丁金國,1684年第8期,〈關於語言風格學的幾個問題〉,《河北大學學報》
于逢春,1999年第5期,〈論漢語顏色詞的人文性特徵〉,《東北師大學報》
王倩倩,2010年1月第2期,〈漢語顏色詞構詞分析〉,《語文學刊》
王宇,2006年第2期,〈色彩符號及其應用〉,《美與時代》
王景鴻,2001年第67期,〈《玉臺新詠》與其版本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李春玲,2005年第4期,〈漢語中「青」系詞群的文化蘊涵及其成因〉,《青海師
範大學學報》
李順琴,2011年5月21期,〈《詩經》顏色詞研究〉,《雲南農業大學學報》

竺師家寧,2012年,〈從語言風格學看李白詩的賞析〉,《亞非文集》Volume XVI,
Issue 1,頁111-130,University of Ljubljana, Faculty of Arts,Slovenia
林健群,2005年7月第11期,〈從語言風格學探索李賀詩顏色字〉,《親民學報》
林文月,1966年8月第15期,〈南朝宮體詩研究〉,《文史哲學報》
金克木,1986年第2期,〈《玉臺新詠》三問〉,《文史知識》
姚小平,1988年第1期,〈基本顏色詞理論評述〉,《外語教學與研究》
郜燕君,2010年第4期,〈顏色詞的文化探究〉,《語言學刊》
陶原珂,2004年9月,〈《玉臺新詠》顏色詞語意象分析〉,《中州學刊》,Vol.2004
No.5
章康美,2004年第3 期,〈色彩詞探析〉,《職大學報》
符淮青,1983年第2期,〈語素「紅」的結合能力分析〉,《語文研究》
符淮青,1988年第8期,〈漢語表「紅」的顏色詞群分析(上)〉,《語文研究》
符淮青,1989年第1期,〈漢語表「紅」的顏色詞群分析(下)〉,《語文研究》
陳國質,2010年8月第31卷第4期,〈色彩詞在文學創作中的審美功效〉,《衡
陽師範學院學報》
陳啟英1995年第1期,,〈漢語色彩詞與漢民族物質文化〉,《雲南民族學院學報》
陳啟英,1996年第4期,〈漢語色彩詞與漢民族精神文化〉,《雲南民族學院學報》
張淑香,1987年第15卷第10期,〈三面夏娃-漢魏六朝詩中女性美的塑像〉,《中
外文學》
張云,2010年第6期,〈英漢顏色詞「紅色」功能語義場對比〉,《教學與管理》
楊靜,2009年第8期,〈顏色文化意象傳遞背後的文化差異〉,《安徽文學》
楊麗娜,1999年第5期,〈漢語顏色詞「黑」的使用及其文化內涵〉,《東北師大
學報》
葉軍,2001年第2期,〈論色彩詞在語用中的兩種主要功能〉,《修辭學習》
遠征,2009年第1期,〈漢民族服色文化淺析〉,《嘉興學院學報》
廖育菁,2007年第3期,〈李煜詞中色彩之變化與情感之表現〉,《人文社會學報》
蔡云瑩,2012年第9期,〈漢語黑色詞文化特性〉,《當代青年論壇》
劉靜宜,2010年第6期,〈電視廣告色彩詞之語法功能與文化密碼〉,《中原華語
文學報》
劉曉靜,2010年第1期,〈上古漢語「紅」的語義場研究及其歷時演變〉,《現代
語文》
劉麗娜,2009年第1期,〈英漢顏色詞在語言運用中的文化差異〉,《佳木斯大學
社會科學學報》
劉燕,2003年6月第19卷第2期,〈從顏色詞的文化內涵看中西文化差異〉,《呼
蘭師專學報》
黎慕嫻,2002年第3期,〈李白七絕的色彩符碼解析〉,《文學前瞻》
顏智英,2002年12月第1卷第4期,〈論《玉臺新詠》中女子對鏡的意象〉,《東
方人文學誌》
譚志明,2012年7月24期,〈華麗的色彩:張愛玲《傳奇》顏色詞探析〉,《東
海中文學報》

四、網路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http://hanji.sinica.edu.tw/:漢籍電子文獻語料庫
國家圖書館http://www.ncl.edu.tw/: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期刊文獻資訊網
政治大學圖書館http://www.lib.nccu.edu.tw/:中國期刊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象形字典:http://vividict.com/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在線新華字典:http://xh.5156edu.co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