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印巴獨立建國後衝突之歷史因素研究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Elements of the Conflicting of India and Pakistan`s Independence
作者 吳筱君
貢獻者 邱坤玄
吳筱君
關鍵詞 蒙兀兒
喀什米爾
殖民
分治
東印度公司
巴基斯坦
印度
Mogul
Kashmir
colonial
divide and conquer
East India Company
Pakistan
India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3-Feb-2015 10:33:28 (UTC+8)
摘要 印度,金磚四國之一,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體制國家,以其人口之眾,社會文化之多樣,資源與高科技人才之豐富,其國力在冷戰結束後迅速攀升,毫不令人意外。
但這個新興崛起的大國,在一個世紀之前,仍是個被嚴重壓榨的殖民地,喜馬拉雅山脈、伊朗高原與印度洋的屏障,無法使它免於外族的入侵。1498年,西方殖民者以葡萄牙人拔得頭籌,率先在印度建立海上殖民帝國;1526年,來自中亞的巴卑爾(Zahir al-Din Muhammad Babur)在印度建立了南亞次大陸前所未見的強大帝國——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但1580年,葡萄牙衰落了,1707年,蒙兀兒帝國也衰落了,均由英國取而代之。自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至1947年還政於印度,英國自這塊土地上長期的榨取,使得印度經濟落後、財富無止盡的外流,人民貧困、飽嚐亡國奴的痛楚。
於是印度人民覺醒了,在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等知識分子的帶領下,從1885年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成立,主張制憲改革、爭取自治,到1947年,印度終於擺脫殖民地身分,獨立建國。但在這過程中,或因英國當局為便於殖民統治所採取的「分而治之」策略,或因印度社會本就存在的宗教差異、種姓差異,使得印度的獨立伴隨著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分治建國,並留下至今難解的喀什米爾問題,與衍生而來的核武競賽。
因此本論文試圖就英國的殖民統治,與印度社會文化特性,來探索印度獨立建國前、後衝突產生之原因。
India, one of the BRIC countries,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democracy country. It is not surprised that India increased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ith its population, diversitical social cultural, rich resources and high-tech talent.
But a century ago, this rising country, was severely squeezed colony, the Himalayas, the Iranian plateau and the Indian Ocean, can not make it from alien invasion. In 1498, the Western colonizers, Portuguese, come out on top to establish a maritime colonial empire in India first; 1526, from Central Asia Pakista, Zahir al-Din Muhammad Babur, in India established the subcontinent unprecedented powerful empire - Mughal Empir. But in 1580, the decline of Portugal, in 1707, the decline of Mughal empire, and the UK instead. Since 1757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obtained Bangladesh, 1947 returned to India, the land of the long-term squeeze from British, made India`s economic backwardness, endless outflow of wealth, the people poor and suffered pain.
So the people of India to wake up at Gandhi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Jinnah (Muhammad `Ali Jinnah), Nehru (Jawaharlal Nehru) and other intellectuals, led by the Congress Party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established at 1885), advocated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autonomy. To 1947, India finally get rid of colonial identity, become a independent nation. But in this process, because of the policy by the British authorities to facilitate the colonization taken "divide and rule", or the religious differences in Indian society, caste differences, make India`s independence along with India and Pakistan partition founding and leave far intractable Kashmir issue, and the nuclear arms race deriv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India before independence in post-conflict arising by British colonial rule,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a.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文專書
方連慶,戰後國際關係史(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台北:唐山,2003年11月。
吳俊才,印度史。臺北市:三民,2010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1994年10 月。
林承節,印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林承節,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
林承節主編,殖民主義史:南亞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芭芭拉‧麥卡夫(Barbara D.Metcalf)、湯馬斯‧麥卡夫
(Thomas Metcalf)著,陳琦郁譯,蒙兀兒之後—— 印度五百年的蛻變,從
伊斯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統治、英國殖民地到全球最大民主國家的誕生。新北
市:左岸文化,2011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1993 年。
恩‧克‧辛哈、阿‧克‧班納吉著,張若達、馮金辛等譯,印度通史。北京:商務
印書館,1973年。
許勖(UK Heo),謝爾霍羅威茨(Shale A.Horowita)編,周茂林翻譯,
亞洲衝突:南北韓、台海、印巴。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10月。
陳延琪,印巴分立:喀什米爾衝突的濫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陳繼東、晏世經著,印巴關係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張亞中、左正東主編,國際關係總論。新北市:揚智文化,2011年。
鈕文英,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 2007年1月。
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臺北:雙葉書廊,2013年1月。
諶煥義,英國工黨與印巴分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文期刊
朱明忠,「宗教衝突是影響南亞安全的重要因素」,當代亞太,2002年第2期,頁
3-10。
姜景奎,「印度印穆衝突的歷史文化因素淺析」,當代亞太,2003年第8期,頁
15-19。
唐孟生,「印巴克什米爾衝突中的宗教因素」,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45卷第4期,頁65-72。
原秋,「國際反恐怖主義戰略:美國、巴基斯坦與印度」,南亞研究季刊,2001年
第4期,頁32-36。
張育銓,「印巴、僧泰的多元衝突分析與方法評議」,問題與研究,第49 卷第2
期,2010 年6 月,頁131-154。
陳牧民,「印度國家安全戰略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
冬季號),頁81-101。
陳純如,「印巴和平進程——1998-2004年」,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1期,頁
55-86。
鄭瑞祥,「印巴關係的癥結」,當代亞太,1999年第10期,頁20-24。
鄧剛,「印巴衝突的宗教因素淺析」,經營管理者,2009年第19期,頁318、
324。
劉莉,「英國的『分而治之』政策與印巴分治」,南亞研究季刊,2003年第3
期,頁59-65。
諶煥義,「淺析有關印巴分治的若干觀點」,學海,2008年4 月,頁155-162。
諶煥義,「印巴分治原因探析」,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 期,頁36-
41。
薛勇,「中印巴三角關係與中國的南亞政策」,南亞研究季刊,2007年第1期,頁
36-41。

二、外文部分
外文專書
Carro, James P. Constantine’s Sword: The Church and the
Jews-A Histor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1.
Chand, Tara. History of Freedom Movement in India.
Vol.2 ,New Delhi,1974.
Gopal, R. Indian Muslims. Bombay,1959.
Metcalf, Barbara D.and Thomas R. Metcalf. A Concise
History of Ind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Singh, Jaswant. Defending India. MacMillan Press Ltd.,
UK.,1999.

三、網路網路資源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發展」, YAHOO奇摩知識+,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
qid=1610032108768(檢索日期2014年5月3日)
「世界地圖集」,地球村(Geography Village),
http://163.21.105.8/s021/map/WorldMap/南亞.jpg (檢索日期
2013年12月20日)
宋鎮照,「南亞印巴緊張關係與中美區域戰略佈局」,海峽評論,第139期,
2002年7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139-2704.html
(檢索日期2014年9月7日)
陳牧民,「南亞的安全困境:印巴關係的過去與未來」,信報網站(政經縱橫),
2014年8月12日,http:
//www2.hkej.com/commentary/finanalytics/article/408371/
%E5%8D%97%E4%BA%9E%E7%9A%84%E5%AE%89%E5%85%A8%E5%9B%B0%
E5%A2%83%EF%BC%9A%E5%8D%B0%E5%B7%B4%E9%97%9C%E4%BF%82%
E7%9A%84%E9%81%8E%E5%8E%BB%E8%88%87%E6%9C%AA%E4%BE%86
(檢索日期2014年8月31日)
樓春豪,「巴基斯坦總統低調訪印 分析稱凸顯其戰略新思維」,解放軍報,
2012年4月12日。轉引自中國新聞網
http://big5.chinanews.com:89/gj/2012/04-
12/3813351.shtml (檢索日期2014年9月14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1981008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81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筱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筱君zh_TW
dc.date (日期) 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Feb-2015 10:33:28 (UTC+8)-
dc.date.available 3-Feb-2015 10:33:2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Feb-2015 10:33:2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981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333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98100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印度,金磚四國之一,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體制國家,以其人口之眾,社會文化之多樣,資源與高科技人才之豐富,其國力在冷戰結束後迅速攀升,毫不令人意外。
但這個新興崛起的大國,在一個世紀之前,仍是個被嚴重壓榨的殖民地,喜馬拉雅山脈、伊朗高原與印度洋的屏障,無法使它免於外族的入侵。1498年,西方殖民者以葡萄牙人拔得頭籌,率先在印度建立海上殖民帝國;1526年,來自中亞的巴卑爾(Zahir al-Din Muhammad Babur)在印度建立了南亞次大陸前所未見的強大帝國——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但1580年,葡萄牙衰落了,1707年,蒙兀兒帝國也衰落了,均由英國取而代之。自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至1947年還政於印度,英國自這塊土地上長期的榨取,使得印度經濟落後、財富無止盡的外流,人民貧困、飽嚐亡國奴的痛楚。
於是印度人民覺醒了,在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等知識分子的帶領下,從1885年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成立,主張制憲改革、爭取自治,到1947年,印度終於擺脫殖民地身分,獨立建國。但在這過程中,或因英國當局為便於殖民統治所採取的「分而治之」策略,或因印度社會本就存在的宗教差異、種姓差異,使得印度的獨立伴隨著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分治建國,並留下至今難解的喀什米爾問題,與衍生而來的核武競賽。
因此本論文試圖就英國的殖民統治,與印度社會文化特性,來探索印度獨立建國前、後衝突產生之原因。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India, one of the BRIC countries,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democracy country. It is not surprised that India increased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ith its population, diversitical social cultural, rich resources and high-tech talent.
But a century ago, this rising country, was severely squeezed colony, the Himalayas, the Iranian plateau and the Indian Ocean, can not make it from alien invasion. In 1498, the Western colonizers, Portuguese, come out on top to establish a maritime colonial empire in India first; 1526, from Central Asia Pakista, Zahir al-Din Muhammad Babur, in India established the subcontinent unprecedented powerful empire - Mughal Empir. But in 1580, the decline of Portugal, in 1707, the decline of Mughal empire, and the UK instead. Since 1757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obtained Bangladesh, 1947 returned to India, the land of the long-term squeeze from British, made India`s economic backwardness, endless outflow of wealth, the people poor and suffered pain.
So the people of India to wake up at Gandhi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Jinnah (Muhammad `Ali Jinnah), Nehru (Jawaharlal Nehru) and other intellectuals, led by the Congress Party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established at 1885), advocated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autonomy. To 1947, India finally get rid of colonial identity, become a independent nation. But in this process, because of the policy by the British authorities to facilitate the colonization taken "divide and rule", or the religious differences in Indian society, caste differences, make India`s independence along with India and Pakistan partition founding and leave far intractable Kashmir issue, and the nuclear arms race deriv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India before independence in post-conflict arising by British colonial rule,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a.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安排………………………5
第二章 印巴獨立建國前之社會狀況……………7
第一節 歐洲各國貿易殖民時期………………7
第二節 英國東印度公司時期…………………16
第三節 英女王接管時期………………………26
第四節 小結……………………………………34
第三章 印巴獨立建國前之過程與爭議…………35
第一節 獨立運動的發展………………………35
第二節 甘地與不合作運動……………………48
第三節 走向獨立建國…………………………57
第四節 小結……………………………………71
第四章 印巴獨立建國後之歷史衝突……………73
第一節 喀什米爾問題…………………………73
第二節 三次印巴戰爭…………………………75
第三節 印巴的對峙……………………………79
第四節 印巴關係的未來………………………88
第五節 小結……………………………………91
第五章 結論………………………………………93
zh_TW
dc.format.extent 222986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81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蒙兀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喀什米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殖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分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東印度公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巴基斯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印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Mogu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Kashmi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loni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ivide and conqu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ast India Compan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akist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aen_US
dc.title (題名) 印巴獨立建國後衝突之歷史因素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Elements of the Conflicting of India and Pakistan`s Independen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文專書
方連慶,戰後國際關係史(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台北:唐山,2003年11月。
吳俊才,印度史。臺北市:三民,2010年。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1994年10 月。
林承節,印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林承節,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
林承節主編,殖民主義史:南亞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芭芭拉‧麥卡夫(Barbara D.Metcalf)、湯馬斯‧麥卡夫
(Thomas Metcalf)著,陳琦郁譯,蒙兀兒之後—— 印度五百年的蛻變,從
伊斯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統治、英國殖民地到全球最大民主國家的誕生。新北
市:左岸文化,2011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1993 年。
恩‧克‧辛哈、阿‧克‧班納吉著,張若達、馮金辛等譯,印度通史。北京:商務
印書館,1973年。
許勖(UK Heo),謝爾霍羅威茨(Shale A.Horowita)編,周茂林翻譯,
亞洲衝突:南北韓、台海、印巴。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10月。
陳延琪,印巴分立:喀什米爾衝突的濫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陳繼東、晏世經著,印巴關係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
張亞中、左正東主編,國際關係總論。新北市:揚智文化,2011年。
鈕文英,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 2007年1月。
歐信宏、胡祖慶譯,國際關係。臺北:雙葉書廊,2013年1月。
諶煥義,英國工黨與印巴分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文期刊
朱明忠,「宗教衝突是影響南亞安全的重要因素」,當代亞太,2002年第2期,頁
3-10。
姜景奎,「印度印穆衝突的歷史文化因素淺析」,當代亞太,2003年第8期,頁
15-19。
唐孟生,「印巴克什米爾衝突中的宗教因素」,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45卷第4期,頁65-72。
原秋,「國際反恐怖主義戰略:美國、巴基斯坦與印度」,南亞研究季刊,2001年
第4期,頁32-36。
張育銓,「印巴、僧泰的多元衝突分析與方法評議」,問題與研究,第49 卷第2
期,2010 年6 月,頁131-154。
陳牧民,「印度國家安全戰略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
冬季號),頁81-101。
陳純如,「印巴和平進程——1998-2004年」,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1期,頁
55-86。
鄭瑞祥,「印巴關係的癥結」,當代亞太,1999年第10期,頁20-24。
鄧剛,「印巴衝突的宗教因素淺析」,經營管理者,2009年第19期,頁318、
324。
劉莉,「英國的『分而治之』政策與印巴分治」,南亞研究季刊,2003年第3
期,頁59-65。
諶煥義,「淺析有關印巴分治的若干觀點」,學海,2008年4 月,頁155-162。
諶煥義,「印巴分治原因探析」,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 期,頁36-
41。
薛勇,「中印巴三角關係與中國的南亞政策」,南亞研究季刊,2007年第1期,頁
36-41。

二、外文部分
外文專書
Carro, James P. Constantine’s Sword: The Church and the
Jews-A Histor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1.
Chand, Tara. History of Freedom Movement in India.
Vol.2 ,New Delhi,1974.
Gopal, R. Indian Muslims. Bombay,1959.
Metcalf, Barbara D.and Thomas R. Metcalf. A Concise
History of Ind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Singh, Jaswant. Defending India. MacMillan Press Ltd.,
UK.,1999.

三、網路網路資源
「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發展」, YAHOO奇摩知識+,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
qid=1610032108768(檢索日期2014年5月3日)
「世界地圖集」,地球村(Geography Village),
http://163.21.105.8/s021/map/WorldMap/南亞.jpg (檢索日期
2013年12月20日)
宋鎮照,「南亞印巴緊張關係與中美區域戰略佈局」,海峽評論,第139期,
2002年7月號,http://www.haixiainfo.com.tw/139-2704.html
(檢索日期2014年9月7日)
陳牧民,「南亞的安全困境:印巴關係的過去與未來」,信報網站(政經縱橫),
2014年8月12日,http:
//www2.hkej.com/commentary/finanalytics/article/408371/
%E5%8D%97%E4%BA%9E%E7%9A%84%E5%AE%89%E5%85%A8%E5%9B%B0%
E5%A2%83%EF%BC%9A%E5%8D%B0%E5%B7%B4%E9%97%9C%E4%BF%82%
E7%9A%84%E9%81%8E%E5%8E%BB%E8%88%87%E6%9C%AA%E4%BE%86
(檢索日期2014年8月31日)
樓春豪,「巴基斯坦總統低調訪印 分析稱凸顯其戰略新思維」,解放軍報,
2012年4月12日。轉引自中國新聞網
http://big5.chinanews.com:89/gj/2012/04-
12/3813351.shtml (檢索日期2014年9月14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