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臺日文化交流之研究: 以青少年交流、知識交流為例
The Stud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Example of Youth Exchange, Intellectual Exchange
作者 吳乃君
Wu, Nai Jyun
貢獻者 石原忠浩
吳乃君
Wu, Nai Jyun
關鍵詞 臺日文化交流
青少年交流
知識交流
日期 2014
上傳時間 2-Mar-2015 10:19:34 (UTC+8)
摘要 1990年代因國際情勢的變化,促使臺日加強雙方間的文化交流。又感於知日知臺世代日漸凋零,故臺日積極展開青少年交流與知識交流,盼藉此培育臺日年輕世代知日知臺的人才,建立長期友好的臺日關係。
本研究認為,1990年代推動臺日文化交流的背景為二。一是,日本基於國際因素考量,在海外國際文化交流事業之架構下,對臺進行一系列的文化交流事業。而臺灣深受領導者因素的影響,各執政時期對日展開迥然不同的文化交流政策。
本研究將後冷戰時期臺日青少年交流與知識交流的發展過程,劃分為「開創奠基期」(1988年至2000年)、「穩固茁壯期」(2000年至2008年)與「多元發展期」(2008年至今)三個階段,並各舉出臺日1990年代青少年交流與2000年代知識交流之案例。如以日本交流協會與臺灣教育部舉辦的「碩博士生訪問團」為例,分析臺日間青少年交流;知識交流方面,則分別以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與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究中心為例,探討在日臺灣研究與在臺日本研究之發展。
本研究試圖從公部門的施政角度與行為者搭建的交流平臺,以瞭解其活動意義與當前成效,並比較臺日兩者於施政機構與運作模式的異同,以理解臺日如何藉由二軌外交補足一軌外交的不足,期許本研究能成為未來臺日交流之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專書:
1.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臺北: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2005年1月) 。
2.何思慎、蔡增家,「七二年體制」下臺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臺北:遠景基金會,2009)。
3.李登輝、中嶋嶺雄合著;駱文森、楊明珠譯,亞洲的智略(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
4.亞東關係協會編,「日本之臺灣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外交部,2005年12月)。
5.亞東關係協會編,2006年臺日學術交流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外交部,2006年12月)。
6.亞東關係協會編,2007年臺日學術交流國際會議論文集(殖民化與近代化─檢視日治時代的臺灣)( 臺北:外交部,2007年10月)。
7.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84年)。
8.胡文濤,美國問化外交及其在中國的運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9.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主編,青少年文化素描─街舞與同人誌(臺北:巨流,2002年)。
10.張炎憲、陳美蓉主編,許世楷與臺灣認同外交(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2)。
11.張炎憲、陳美蓉主編,羅福全與臺日外交(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2)。
12.黃天才,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


(二)論文:
13.「大事紀─師生活動」,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5號(2013年10月),頁87。
14.「當代日本研究中心成立揭幕大會暨『日本研究與臺日關係:比較各國日本研究』學術研討會」,國關通訊,第17期(2009年7月-12月),頁1。
15.何思慎、何欣泰,「日本公眾外交的策略與成效」,收於「公眾外交」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2009),頁1-13。
16.「聚焦日本學 政大發起成立當代日本研究學會」,政大校訊(2010年3月4日)

二、日文資料
(一) 專書:
1.池田維,日本‧臺湾‧中国築けるか新たな構図(東京:産経新聞出版,2010)。
2.石田佐恵子、木村幹、山中千恵編著,ポスト韓流のメディア社会学(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7) 。
3.內田勝久,大丈夫か、日臺関係:臺湾大使の本音録(東京都:産経新聞,2006)。
4.大石裕、山本信人編著,イメージの中の日本:ソフト.パワー再考(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8)。
5.大芝亮編,日本の外交 第5巻:対外政策 課題編(東京都:岩波書店,2013)。
6.外交編輯委員會編,外交 Vol.03〈特集1:文化外交とソフトパワー〉(時事通信社,2010)。
7.金子将史、北野充編著,パブリック.ディプロマシー :「世論の時代」の外交戦略(東京都:PHP硏究所,2007)。
8.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著,日台関係史1945-2008(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
9.近藤誠一,文化外交の最前線にてー文化の普遍性と特殊性をめぐる24のエッセイ(かまくら春秋社, 2008)。
10.斎藤真編,国際関係における文化交流(東京:日本国際問題研究所,1984)。
11.芝崎厚士,近代日本と国際文化交流─国際文化振興会の創設と展開(東京都:有信堂高文社,1999)。
12.ジョセフ.S.ナイ(Joseph S. Nye)著;山岡洋一訳,ソフト.パワー:21世紀国際政治を制する見えざる力(日本経済新聞社,2004)。
13.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編,第三回 中日「中囯大陸問題及び文化交流セミナ-(特集) (臺北市 :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1975)。
14.西川潤,臺湾における日本研究ー制度化の現状と展望(東京:早稲田臺湾研究所,2013年)。
15.松本彧彦等著,日臺関係の新たな設計図 : 実務外交と草の根交流(神奈川縣 : 靑山社, 2010年)。
16.毛里和子,日中關係─戦後から新時代へ(東京都:岩波書店,2008)。

(二)論文
1.新井雄 ,「親台湾派・桑原寿二の思想と政治活動」,問題與研究,第39卷4號(日本東京 : 問題と研究出版社,2010年) 。頁125-152。
2.石原忠浩,「馬英九政権下の日臺関係の進展―継続性、挑戦、実務交流枠組みの形成」,問題と研究,第41卷2号(2012年6月)。頁49-94。
3.臼井祥子,「日本研究の現状と展望―欧米、大洋州、東南アジア、中南米を中心に」,日本研究・京都会議Ⅲ(京都: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1994年10月17-22日)。
4.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合作交流組暨秘書組編輯,「學術外交的舵手」,國關通訊,第2期(2005年2月)。頁1-4。
5.白石隆,「アジアの知的交流の現状と展望」,国際交流,第97号(国際交流基金,2002年)。頁54-57。
6.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09東京会議」,平和研ニューズレター,第21卷第3號(2009年10月) 。頁1-4。
7.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10臺北会議」,IIPS Quarterly,第2卷第1號(2011年1月) 。頁1-12。
8.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11東京会議」,IIPS Quarterly,第2卷第4號(2011年11月) 。頁1-12。
9.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12臺北会議」,IIPS Quarterly,第4卷第1號(2013年1月) 。頁1-12。
10.曾永賢,「日華中国大陸問題研究会議を回顧して」,問題與研究,第32卷8號(日本東京 : 問題と研究出版社,2003年) 。頁97-102。
11.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楊永明諮問委員辦公室,「臺日特別パートナーシップ」,問題と研究,第37巻4号(2008年10月),頁171-176。
12.中嶋嶺雄,〈日中関係の過去と現在〉,中国(東京:中央公論社,1997年) 。頁194-224。
13.李世暉,「現代台湾における日本研究:現状と挑戦」,Keio SFC Journal,第10卷第1期(慶應義塾大学湘南藤沢学会,2013年),頁23-34。
14.文化交流研究会,依託調査報告日本ASEAN国際文化交流・文化協力事業の歴史的経緯、現状、課題(国際交流基金アジアセンター,1999年)。頁6-7。
15.早稻田台湾通信,第一号(2004年5月15日)。頁1-8。
16.早稻田台湾通信,第六號,2006年11月25日。頁1-10。
17.早稲田台湾通信,第七號,2007年4月21日。頁1-10。
18.早稲田台湾通信,第八號,2007年10月20日。頁1-6。


三、英文資料
1.Australia. Parliament, 1997, “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Migration, Working holiday makers : more than tourists / 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Migration ,” Canberra : Australian Govt. Pub. Service.
2.Cummings, Milton C., 2003, Cultural Diploma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 Survey,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rts and Culture.
3.Edward Burnett, Tylor, 1958, Primitive Culture. Volume 1. New York : Harper.
4.Mitchell,J. M., 1986,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London:Allen & Unwin.
5.Richard T. Arndt, 2006, The First Resort of Kings: American Cultural Diplom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
6.Rogers Richard A., 2006, Communication Theory, Volume 16,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7.Sablosky, Juliet A., 2003, Recent Trends In Department Of State Support For Cultural Diplomacy: 1993-2002, Georgetown University.
8.United Nations, 1965, "UN Documents Cooperation Circles-Gathering a Body of Global Agreements the NGO 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onference of NGOs", Conferen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onsult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

四、網路資料
(一)官方網站:
1.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交流」,
2.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0年日本青年臺湾研修キャンプ』第1回研修生が臺湾を訪問」, (2010年9月30日)
3.中華民國外交部,「『2010年日本青年臺湾研修キャンプ』第2回研修生が臺湾を訪問」,(2010年11月18日)
4.中華民國外交部,「『2012年日本青年臺湾研修キャンプ』第一次の研修生が臺湾を訪問」,(2012年11月2日)
5.中華民國外交部,「『2010年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第1梯次學員訪華」,(2010年9月27日)
6.中華民國外交部,「青年度假打工簡介」, (2013年4月3日)
7.中華民國外交部,彭榮次,「『2009臺日特別關係促進年』簡介」,(2009年4月)
8.中華民國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國際青年臺灣研習營」,(2013年5月5日)
9.中華民國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外交部舉行『臺灣獎助金』受獎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10.(2014年12年15日)
11.立法院,「周副秘書長接見『2011年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第一梯次學員33人」,(2011年10月27日)
12.立法院,「秘書處莊處長代表接見『2011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2011年12月8日)
13.立法院,「莊處長接見『2012年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第一梯次35人」,
(2012年10月23日)
14.中華民國外交部,「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第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2014年6月30日)
15.中華民國外交部,「駐點計畫─計畫說明與申請資格」,
(2012年10月31日)
16.科技部,「博士生暑期赴日研究計畫(Summer Program)」,(2009年)
17.教育部,「教育部令:廢止『駐日本代表處設置臺灣研究講座遴選作業要點』」,(2009年12月28日)
18.教育部,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文化生活與文化交流」,
19.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教育部第三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即將登場」,
20.教育部國際文化教育事業處,「『教育部第一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臺中會場) 』活動(5月14日至16日) 」,(2011年5月13日)
21.教育部會計處,「102年度教育部補、捐(獎)助其他政府機關或團體私人經費報告表」,
22.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簡介」,(2013年7月8日)
23.漢學研究中心,「中華民國外交部『臺灣獎助金』」,(2011年8月1日)
24.漢學研究中心,「中華民國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受獎學人」,
25.小松諄悦,「知的交流」,收於國際交流基金日本研究・知的交流編,JF便り,第4号,(國際交流基金,2006年7月1日)
26.內閣府,「子ども・若者育成支援推進本部」,
27.日本国際交流基金,「国際交流基金について」,
28. 日本国際交流基金,「平成23(2011)年度─国際交流基金公募プログラムガイドライン」, (2011年)
29.交流協会,「2008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2009年4月)
30.交流協会,「2009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 (2010年3月)
31.交流協会,「2011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 (2012年3月)
32.交流協会,「2012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2013年3月)
33.交流協会,「日臺打工度假制度」,(2009年4月3日)
34.交流協会,「日台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大学生・院生100人の訪日(短期招聘第三陣)について」,(2013年1月18日)
35.交流協会,「日台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台湾の高校生100人の訪日(環境教育)について」, (2012年9月14日)
36.交流協会,「日臺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高校生100人の訪日(第二陣)について」, (2012年 10月 26日)
37.交流協会,「學生交流招聘事業」(平成18年度至平成22年度),(2011年8月5日)
38.交流協会,「事業報告書」(平成18年度至平成24年度),
(2014年6月24日)
39.交流協会,「若手研究者交流事業(科学技術)(募集記事)(H26)」,
(2013年)
40.交流協会,「文化交流事業」中的年輕研究者交流事業若手研究者交流事業(理工系大学院生と指導教官),
41.交流協会,「亞東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於2010年之強化臺日交流合作備忘錄」,42.交流協会高雄事務所,「交流協会高雄事務所について」, (2013年4月)
43.公益財団法人交流協会日臺交流センター(東京),「日臺交流センターについて」,
44.公開講座JAPAN,「公開講座JAPAN─講師紹介」,
45.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
46.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 「日本の大学における台湾研究関連講義等実情調査ー調査結果報告」,(2013年4月1日)
47.外務省,「国際文化交流の現状」, (1969年6月)。
48.外務省,「『平和友好交流計画』に関する村山内閣総理大臣の談話」, (1994年8月31日)
49.外務省,「『平和友好交流計画』の概要」,
50.外務省,「アジア大洋州地域及び北米地域との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 (2013年6月)
51.「センターの紹介」,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 National Archives of Japan)


(二)其他:
1.川島真,「日本與臺灣—支撐無邦交信賴關係的基礎」,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2013年7月22日)
2.國立中正大學國際事務處,「公告『教育部第二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教育部第二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臺北會場)實施計畫」, (2012年3月15日)
3.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系所簡介」,
4.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分學程,「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分學程施行細則」, (2014年10月25日)
5.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日本研究碩士學分學程─學程介紹」, http://140.119.170.21/japan/introduction.htm
6.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關於我們─中心概論」,
7.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關於我們─歷史沿革」,
8.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學分學程」,
9.國立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究中心,
10.國立師範大學,「第一屆全國大學院校─日本研究中心聯合年會:2010東亞區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0年)。
11.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12月23、26-27日【學術講座】早稻田大學交流講座」,
12.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臺大歷史系學生赴日本早稻田大學『臺灣史/日本研究』講座修業活動」,
13.謝明瑞,「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回顧與展望」,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12年9月17日)

五、報紙
1.「語言薪資阻礙 來台打工度假不到3千人」,蘋果日報,
(2014年4月29日)
2.「日派遣防衛人員駐臺 臺日斷交來第一回」,自由時報,(2003年1月22日)
3.「日本人男性が台湾でバンド活動 人気集める」,中央社,(2013年11月26日)
4.「臺日加強軍情交流對付中國軍力增長」,大紀元,(2003年2月14日)
5.張芳明,「臺日論壇熱烈討論臺日七二體制問題」,大紀元,(2005年9月7日)
6.張茂森,「新版TAIWAN護照出國了」,自由時報,(2003年9月2日)
7.鄭曉蘭編譯、許紹軒記者,「日防衛省擬派現役武官駐臺」,自由時報,(2007年6月24日)
8.扶聲,「互相派遣將軍常駐 日本還在做臺灣夢」,環球時報,(2003年01月24日第二版)
9.盧德允,「《國安局人事》文官顏建岳駐日直升中將缺」,聯合報,
(2005年10月24日)

六、官方出版品
1.文化部,「全球佈局行動方案 102-105年國際交流中程計畫」(013年4月24日)。
2.外交部,「外研發字第10247512260號」函 (2012年10月17日) 。
3.交流協会,1994年度至1999年度(第一回至第六回)的〈日台青年交流事業報告書〉。
4.早稲田大学グローバルエデュケーションセンター,「臺湾研究指定科目一覧」,2009年度テーマスタディ(全学共通副専攻)履修ガイド,頁34-35。
5.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第一期活動報告書 (2003年10月至2008年3月)(2009年5月)。
6.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第二期活動報告書(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2013年11月)。
7.教育部,「100年臺日文教交流新境界」(2011年)。
8.教育部,「99年教育部遴選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擔任臺灣研究講座簡章」( 2009年)。
9.教育部,「教育部102年日本東亞研究博碩士生臺灣研習團實施計畫」(2013年),頁1-3。
10.教育部,「駐日本代表處設置臺灣研究講座遴選作業要點」(2006年)。
11.教育部,「教育部102年(2013年)日本東亞研究博碩士生臺灣研習團(2013年)。)
12.教育部,「教育部103年(2014年)日本東亞研究博碩士生臺灣研習團(2014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
101861006
1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861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石原忠浩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乃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u, Nai Jy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吳乃君zh_TW
dc.creator (作者) Wu, Nai Jyunen_US
dc.date (日期) 201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r-2015 10:19:34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r-2015 10:19:3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r-2015 10:19:3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1861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360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861006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90年代因國際情勢的變化,促使臺日加強雙方間的文化交流。又感於知日知臺世代日漸凋零,故臺日積極展開青少年交流與知識交流,盼藉此培育臺日年輕世代知日知臺的人才,建立長期友好的臺日關係。
本研究認為,1990年代推動臺日文化交流的背景為二。一是,日本基於國際因素考量,在海外國際文化交流事業之架構下,對臺進行一系列的文化交流事業。而臺灣深受領導者因素的影響,各執政時期對日展開迥然不同的文化交流政策。
本研究將後冷戰時期臺日青少年交流與知識交流的發展過程,劃分為「開創奠基期」(1988年至2000年)、「穩固茁壯期」(2000年至2008年)與「多元發展期」(2008年至今)三個階段,並各舉出臺日1990年代青少年交流與2000年代知識交流之案例。如以日本交流協會與臺灣教育部舉辦的「碩博士生訪問團」為例,分析臺日間青少年交流;知識交流方面,則分別以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與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究中心為例,探討在日臺灣研究與在臺日本研究之發展。
本研究試圖從公部門的施政角度與行為者搭建的交流平臺,以瞭解其活動意義與當前成效,並比較臺日兩者於施政機構與運作模式的異同,以理解臺日如何藉由二軌外交補足一軌外交的不足,期許本研究能成為未來臺日交流之參考依據。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檢閱 5
第三節 問題意識 2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2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章節安排 33

第二章 臺日文化交流之發展與轉變 34
第一節 何謂「文化交流」 34
第二節 何謂「知識交流」 38
第三節 後冷戰時期臺日青少年交流和知識交流的發展 40
第四節 小結 76

第三章 臺日青少年交流─以碩博士生訪日團、訪臺團為例 78
第一節 案例一:日本─交流協會碩博士生訪問團 78
第二節 案例二:臺灣─教育部「日本東亞研究博碩士生臺灣研習團」 92
第三節 以訪日團、訪臺團分析臺日青少年交流 95
第四節 小結 99

第四章 臺日知識交流 以日本研究與臺灣研究為例 102
第一節 案例一:臺灣─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臺灣研究) 102
第二節 案例二:日本─在臺日本研究中心的設立(日本研究) 121
第三節 以日本研究與臺灣研究分析臺日知識交流 131
第四節 小結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臺日青少年交流與知識交流之演變 137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5
zh_TW
dc.format.extent 371919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861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臺日文化交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青少年交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知識交流zh_TW
dc.title (題名) 臺日文化交流之研究: 以青少年交流、知識交流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Stud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Example of Youth Exchange, Intellectual Exchang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專書:
1.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臺北: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2005年1月) 。
2.何思慎、蔡增家,「七二年體制」下臺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臺北:遠景基金會,2009)。
3.李登輝、中嶋嶺雄合著;駱文森、楊明珠譯,亞洲的智略(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
4.亞東關係協會編,「日本之臺灣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外交部,2005年12月)。
5.亞東關係協會編,2006年臺日學術交流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外交部,2006年12月)。
6.亞東關係協會編,2007年臺日學術交流國際會議論文集(殖民化與近代化─檢視日治時代的臺灣)( 臺北:外交部,2007年10月)。
7.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臺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84年)。
8.胡文濤,美國問化外交及其在中國的運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9.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主編,青少年文化素描─街舞與同人誌(臺北:巨流,2002年)。
10.張炎憲、陳美蓉主編,許世楷與臺灣認同外交(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2)。
11.張炎憲、陳美蓉主編,羅福全與臺日外交(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12)。
12.黃天才,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 。


(二)論文:
13.「大事紀─師生活動」,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5號(2013年10月),頁87。
14.「當代日本研究中心成立揭幕大會暨『日本研究與臺日關係:比較各國日本研究』學術研討會」,國關通訊,第17期(2009年7月-12月),頁1。
15.何思慎、何欣泰,「日本公眾外交的策略與成效」,收於「公眾外交」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2009),頁1-13。
16.「聚焦日本學 政大發起成立當代日本研究學會」,政大校訊(2010年3月4日)

二、日文資料
(一) 專書:
1.池田維,日本‧臺湾‧中国築けるか新たな構図(東京:産経新聞出版,2010)。
2.石田佐恵子、木村幹、山中千恵編著,ポスト韓流のメディア社会学(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07) 。
3.內田勝久,大丈夫か、日臺関係:臺湾大使の本音録(東京都:産経新聞,2006)。
4.大石裕、山本信人編著,イメージの中の日本:ソフト.パワー再考(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2008)。
5.大芝亮編,日本の外交 第5巻:対外政策 課題編(東京都:岩波書店,2013)。
6.外交編輯委員會編,外交 Vol.03〈特集1:文化外交とソフトパワー〉(時事通信社,2010)。
7.金子将史、北野充編著,パブリック.ディプロマシー :「世論の時代」の外交戦略(東京都:PHP硏究所,2007)。
8.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著,日台関係史1945-2008(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
9.近藤誠一,文化外交の最前線にてー文化の普遍性と特殊性をめぐる24のエッセイ(かまくら春秋社, 2008)。
10.斎藤真編,国際関係における文化交流(東京:日本国際問題研究所,1984)。
11.芝崎厚士,近代日本と国際文化交流─国際文化振興会の創設と展開(東京都:有信堂高文社,1999)。
12.ジョセフ.S.ナイ(Joseph S. Nye)著;山岡洋一訳,ソフト.パワー:21世紀国際政治を制する見えざる力(日本経済新聞社,2004)。
13.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編,第三回 中日「中囯大陸問題及び文化交流セミナ-(特集) (臺北市 : 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1975)。
14.西川潤,臺湾における日本研究ー制度化の現状と展望(東京:早稲田臺湾研究所,2013年)。
15.松本彧彦等著,日臺関係の新たな設計図 : 実務外交と草の根交流(神奈川縣 : 靑山社, 2010年)。
16.毛里和子,日中關係─戦後から新時代へ(東京都:岩波書店,2008)。

(二)論文
1.新井雄 ,「親台湾派・桑原寿二の思想と政治活動」,問題與研究,第39卷4號(日本東京 : 問題と研究出版社,2010年) 。頁125-152。
2.石原忠浩,「馬英九政権下の日臺関係の進展―継続性、挑戦、実務交流枠組みの形成」,問題と研究,第41卷2号(2012年6月)。頁49-94。
3.臼井祥子,「日本研究の現状と展望―欧米、大洋州、東南アジア、中南米を中心に」,日本研究・京都会議Ⅲ(京都: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1994年10月17-22日)。
4.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合作交流組暨秘書組編輯,「學術外交的舵手」,國關通訊,第2期(2005年2月)。頁1-4。
5.白石隆,「アジアの知的交流の現状と展望」,国際交流,第97号(国際交流基金,2002年)。頁54-57。
6.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09東京会議」,平和研ニューズレター,第21卷第3號(2009年10月) 。頁1-4。
7.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10臺北会議」,IIPS Quarterly,第2卷第1號(2011年1月) 。頁1-12。
8.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11東京会議」,IIPS Quarterly,第2卷第4號(2011年11月) 。頁1-12。
9.世界平和研究所,「日臺フォーラム2012臺北会議」,IIPS Quarterly,第4卷第1號(2013年1月) 。頁1-12。
10.曾永賢,「日華中国大陸問題研究会議を回顧して」,問題與研究,第32卷8號(日本東京 : 問題と研究出版社,2003年) 。頁97-102。
11.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楊永明諮問委員辦公室,「臺日特別パートナーシップ」,問題と研究,第37巻4号(2008年10月),頁171-176。
12.中嶋嶺雄,〈日中関係の過去と現在〉,中国(東京:中央公論社,1997年) 。頁194-224。
13.李世暉,「現代台湾における日本研究:現状と挑戦」,Keio SFC Journal,第10卷第1期(慶應義塾大学湘南藤沢学会,2013年),頁23-34。
14.文化交流研究会,依託調査報告日本ASEAN国際文化交流・文化協力事業の歴史的経緯、現状、課題(国際交流基金アジアセンター,1999年)。頁6-7。
15.早稻田台湾通信,第一号(2004年5月15日)。頁1-8。
16.早稻田台湾通信,第六號,2006年11月25日。頁1-10。
17.早稲田台湾通信,第七號,2007年4月21日。頁1-10。
18.早稲田台湾通信,第八號,2007年10月20日。頁1-6。


三、英文資料
1.Australia. Parliament, 1997, “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Migration, Working holiday makers : more than tourists / Joint Standing Committee on Migration ,” Canberra : Australian Govt. Pub. Service.
2.Cummings, Milton C., 2003, Cultural Diploma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 Survey,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rts and Culture.
3.Edward Burnett, Tylor, 1958, Primitive Culture. Volume 1. New York : Harper.
4.Mitchell,J. M., 1986,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London:Allen & Unwin.
5.Richard T. Arndt, 2006, The First Resort of Kings: American Cultural Diplom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
6.Rogers Richard A., 2006, Communication Theory, Volume 16,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7.Sablosky, Juliet A., 2003, Recent Trends In Department Of State Support For Cultural Diplomacy: 1993-2002, Georgetown University.
8.United Nations, 1965, "UN Documents Cooperation Circles-Gathering a Body of Global Agreements the NGO 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Conference of NGOs", Conferen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onsult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

四、網路資料
(一)官方網站:
1.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交流」,
2.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0年日本青年臺湾研修キャンプ』第1回研修生が臺湾を訪問」, (2010年9月30日)
3.中華民國外交部,「『2010年日本青年臺湾研修キャンプ』第2回研修生が臺湾を訪問」,(2010年11月18日)
4.中華民國外交部,「『2012年日本青年臺湾研修キャンプ』第一次の研修生が臺湾を訪問」,(2012年11月2日)
5.中華民國外交部,「『2010年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第1梯次學員訪華」,(2010年9月27日)
6.中華民國外交部,「青年度假打工簡介」, (2013年4月3日)
7.中華民國外交部,彭榮次,「『2009臺日特別關係促進年』簡介」,(2009年4月)
8.中華民國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國際青年臺灣研習營」,(2013年5月5日)
9.中華民國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外交部舉行『臺灣獎助金』受獎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
10.(2014年12年15日)
11.立法院,「周副秘書長接見『2011年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第一梯次學員33人」,(2011年10月27日)
12.立法院,「秘書處莊處長代表接見『2011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2011年12月8日)
13.立法院,「莊處長接見『2012年日本青年臺灣研習營』第一梯次35人」,
(2012年10月23日)
14.中華民國外交部,「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第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2014年6月30日)
15.中華民國外交部,「駐點計畫─計畫說明與申請資格」,
(2012年10月31日)
16.科技部,「博士生暑期赴日研究計畫(Summer Program)」,(2009年)
17.教育部,「教育部令:廢止『駐日本代表處設置臺灣研究講座遴選作業要點』」,(2009年12月28日)
18.教育部,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文化生活與文化交流」,
19.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教育部第三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即將登場」,
20.教育部國際文化教育事業處,「『教育部第一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臺中會場) 』活動(5月14日至16日) 」,(2011年5月13日)
21.教育部會計處,「102年度教育部補、捐(獎)助其他政府機關或團體私人經費報告表」,
22.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簡介」,(2013年7月8日)
23.漢學研究中心,「中華民國外交部『臺灣獎助金』」,(2011年8月1日)
24.漢學研究中心,「中華民國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受獎學人」,
25.小松諄悦,「知的交流」,收於國際交流基金日本研究・知的交流編,JF便り,第4号,(國際交流基金,2006年7月1日)
26.內閣府,「子ども・若者育成支援推進本部」,
27.日本国際交流基金,「国際交流基金について」,
28. 日本国際交流基金,「平成23(2011)年度─国際交流基金公募プログラムガイドライン」, (2011年)
29.交流協会,「2008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2009年4月)
30.交流協会,「2009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 (2010年3月)
31.交流協会,「2011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 (2012年3月)
32.交流協会,「2012年度台灣民眾對日本觀感之研究」,(2013年3月)
33.交流協会,「日臺打工度假制度」,(2009年4月3日)
34.交流協会,「日台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大学生・院生100人の訪日(短期招聘第三陣)について」,(2013年1月18日)
35.交流協会,「日台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台湾の高校生100人の訪日(環境教育)について」, (2012年9月14日)
36.交流協会,「日臺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高校生100人の訪日(第二陣)について」, (2012年 10月 26日)
37.交流協会,「學生交流招聘事業」(平成18年度至平成22年度),(2011年8月5日)
38.交流協会,「事業報告書」(平成18年度至平成24年度),
(2014年6月24日)
39.交流協会,「若手研究者交流事業(科学技術)(募集記事)(H26)」,
(2013年)
40.交流協会,「文化交流事業」中的年輕研究者交流事業若手研究者交流事業(理工系大学院生と指導教官),
41.交流協会,「亞東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於2010年之強化臺日交流合作備忘錄」,42.交流協会高雄事務所,「交流協会高雄事務所について」, (2013年4月)
43.公益財団法人交流協会日臺交流センター(東京),「日臺交流センターについて」,
44.公開講座JAPAN,「公開講座JAPAN─講師紹介」,
45.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
46.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 「日本の大学における台湾研究関連講義等実情調査ー調査結果報告」,(2013年4月1日)
47.外務省,「国際文化交流の現状」, (1969年6月)。
48.外務省,「『平和友好交流計画』に関する村山内閣総理大臣の談話」, (1994年8月31日)
49.外務省,「『平和友好交流計画』の概要」,
50.外務省,「アジア大洋州地域及び北米地域との青少年交流(キズナ強化プロジェクト)」, (2013年6月)
51.「センターの紹介」,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 National Archives of Japan)


(二)其他:
1.川島真,「日本與臺灣—支撐無邦交信賴關係的基礎」,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2013年7月22日)
2.國立中正大學國際事務處,「公告『教育部第二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教育部第二屆臺日青年學生交流論壇(臺北會場)實施計畫」, (2012年3月15日)
3.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系所簡介」,
4.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分學程,「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分學程施行細則」, (2014年10月25日)
5.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日本研究碩士學分學程─學程介紹」, http://140.119.170.21/japan/introduction.htm
6.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關於我們─中心概論」,
7.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關於我們─歷史沿革」,
8.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學分學程」,
9.國立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究中心,
10.國立師範大學,「第一屆全國大學院校─日本研究中心聯合年會:2010東亞區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0年)。
11.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12月23、26-27日【學術講座】早稻田大學交流講座」,
12.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臺大歷史系學生赴日本早稻田大學『臺灣史/日本研究』講座修業活動」,
13.謝明瑞,「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回顧與展望」,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12年9月17日)

五、報紙
1.「語言薪資阻礙 來台打工度假不到3千人」,蘋果日報,
(2014年4月29日)
2.「日派遣防衛人員駐臺 臺日斷交來第一回」,自由時報,(2003年1月22日)
3.「日本人男性が台湾でバンド活動 人気集める」,中央社,(2013年11月26日)
4.「臺日加強軍情交流對付中國軍力增長」,大紀元,(2003年2月14日)
5.張芳明,「臺日論壇熱烈討論臺日七二體制問題」,大紀元,(2005年9月7日)
6.張茂森,「新版TAIWAN護照出國了」,自由時報,(2003年9月2日)
7.鄭曉蘭編譯、許紹軒記者,「日防衛省擬派現役武官駐臺」,自由時報,(2007年6月24日)
8.扶聲,「互相派遣將軍常駐 日本還在做臺灣夢」,環球時報,(2003年01月24日第二版)
9.盧德允,「《國安局人事》文官顏建岳駐日直升中將缺」,聯合報,
(2005年10月24日)

六、官方出版品
1.文化部,「全球佈局行動方案 102-105年國際交流中程計畫」(013年4月24日)。
2.外交部,「外研發字第10247512260號」函 (2012年10月17日) 。
3.交流協会,1994年度至1999年度(第一回至第六回)的〈日台青年交流事業報告書〉。
4.早稲田大学グローバルエデュケーションセンター,「臺湾研究指定科目一覧」,2009年度テーマスタディ(全学共通副専攻)履修ガイド,頁34-35。
5.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第一期活動報告書 (2003年10月至2008年3月)(2009年5月)。
6.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早稲田大学台湾研究所第二期活動報告書(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2013年11月)。
7.教育部,「100年臺日文教交流新境界」(2011年)。
8.教育部,「99年教育部遴選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擔任臺灣研究講座簡章」( 2009年)。
9.教育部,「教育部102年日本東亞研究博碩士生臺灣研習團實施計畫」(2013年),頁1-3。
10.教育部,「駐日本代表處設置臺灣研究講座遴選作業要點」(2006年)。
11.教育部,「教育部102年(2013年)日本東亞研究博碩士生臺灣研習團(2013年)。)
12.教育部,「教育部103年(2014年)日本東亞研究博碩士生臺灣研習團(2014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