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新北市與桃園縣影響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因素之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Complete Schoo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Taoyuan County
作者 李玟宜
貢獻者 莊國榮
李玟宜
關鍵詞 完全中學
政策執行
影響成效因素
比較研究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7-Jul-2015 11:30:57 (UTC+8)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影響新北市與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執行關鍵因素之比較,以文獻分析、深度訪談、現場觀察以及比較研究法為研究方法,欲探討下列問題:第一,新北市與桃園縣首長選定持續執行完全中學政策、或是將完全中學分治設校之考量為何;第二,探討新北市與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之執行成效以及利害關係人對於政策之看法;第三,在眾多影響執行成效之因素中,找出影響新北市與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最關鍵之因素,並針對兩縣市做一比較。

本論文之研究結果發現:第一,新北市與桃園縣持續設立完全中學之共同考量為成本效益、校地取得、以及首長施政績效,而決策者偏好對於新北市與桃園縣首長之決策有其重要性;此外,從已分治設校的完全中學之情形來看,桃園縣縣長考量到國、高中部分處不同校區、國中部班級數過多、桃園縣地理環境不利於完全中學之發展、受其他已分校的完全中學影響等因素,因而決定將完全中學拆成單獨的國中與高中。

第二,新北市與桃園縣之執行成效與所遇問題相似:兩縣市皆達到就近入學比例提高、延續特殊專長教育、均衡設校分布之成效。至於執行過程,則遇到行政人力不足以及國、高中教師形成兩派對立之問題;利害關係人之看法部分,由於國、高中教師之對立衝突,造成其對完全中學政策之不認同。家長與學生則相當肯定完全中學之部分執行成效,唯完全中學之缺點隨著時間漸漸浮現,影響了家長與學生對於選擇完全中學之意願。

第三,比較影響政策執行之關鍵因素(政策內容、配套措施、所需資源、政策制定單位以及政策執行單位)後,可得知新北市在設立完全中學初期即考量到上述因素對於成功辦學的重要性,並做一整體規劃,因此完全中學仍持續興辦中;桃園縣在上述因素之規劃相當不足,即使有新北市設置完全中學的成功經驗,亦無法完全套用,使得桃園縣完全中學在經營辦學上遠較新北市不順利,因而漸漸往分治設校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尤清(編)(1995)。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圖書。
尤清(編)(1997)。北縣教育改革經驗。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戈伯元(2001)。臺北縣市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雅漣(2004)。完全中學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所國語文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文崇一、楊國樞、吳聰賢、李亦園(2006)。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高雄:巨流。
丘昌泰(2010a)。公共政策基礎篇(第四版)。高雄:巨流。
丘昌泰(2010b)。掌握「政策執行與評估」的五項秘訣。空大學訊,428,88-93。
朱道凱(譯)(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Deborah Stone原著)。台北:群學。
江書良(2010)。臺北縣縣立完全中學發展「轉型普通高中體制」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報告。臺北縣政府教育局99年度行動研究論文。台北縣:臺北縣教育局。
李淑菁(2006)。教育政策研究的傳統與批判:一個東方的性別觀點。載於黃乃熒(編),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89-106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6)。高中職學校轉型及入學學區劃分之研究(編號:PG9410-0261)。台北市:教育部。
李允傑、丘昌泰(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二版)。台北:元照。
李翠萍(2006)。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探析。台北:秀威出版。
何明修(2009)。從人本主義到新自由主義:台灣教育改革運動的政策回應。社會運動的年代研討會,高雄。
邱錦昌、林邦傑(1996)。台北縣完全中學現況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吳武典(2004)。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第一屆香港校長研討會,香港。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
吳政達(2007)。教育政策分析新論。台北:高等教育。
吳定(2008)。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邱錦昌、林邦傑(1997)。台北縣完全中學現況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二)。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邱湘雲(1999)。談完全中學-以瑞祥高中為例。高中教育,8,28-30。
余霖(2000)。完全中學改制之經營策略-以台北市立大直國中為例。學校行政,
5,150-158。
余霖、湯志民(2005)。臺灣地區完全中學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市:台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林天佑(1997)。教育政策執行的變異現象研究。高雄:復文圖書。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三版)。台北:五南。
林生傳(1999)。台灣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探索與評析。教育研究,7,1-17。
林志成(2012)。台灣教育政策之省思與前瞻。教育研究,222,5-18。
林志慎、吳佳真(2013)。完全中學行政人員之現況與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10), 42-44。
林明地(1998)。教育政策執行時應考慮的問題:來自於組織研究結果的啟示。教育政策論壇,1(1),24-37。
林乾文(2003)。國立高中職改隸縣市政府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政逸、鄭秀姿(2006)。教育政策執行力之探究-政策執行影響因素的觀點。教育趨勢導報,22,110-121。
林清江(1990)。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林凱衡(2012)。教育改革如何促成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的社會學政策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卓英豪(1997a)。完全中學的規劃與發展。高中圖書館,19,4-7。
卓英豪(1997b)。高級中學教育改革新措施。高中圖書館,20,8-10。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心理。
周祝瑛、劉豫敏、胡祝惠(2013)。從「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看「十二年國教」。教育資料與研究,109,79-106。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6-15。
俞懿嫻(2006)。教育政策的哲學思維。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政策專輯(第三十一輯)。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馬群傑(譯)(2011)。公共政策分析(第四版)(W.N Dunn原著)。台北:巨流。
黃瑞棋(2012)。邁向後實證主義和後經驗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集。新北市:碩亞數碼科技。
徐諶(1996)。一校兩制,完全中學並不完全-訪國立政治大學秦夢群教授。師友月刊,343,5-7。
徐宗國(譯)(2005)。質性研究概論(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原著)。台北:巨流。
翁福元(1996)。台灣中等教育政策發展五十年(1945-1995)。中等教育,47 (5), 83-102。
凌惠菁(1997)。淺談完全中學。教育文粹,26,20-22。
秦玲美、胡平夷(2004)。我國綜合高中實施七年之回顧及問題探討。士林高商學報,2,36-53。
秦夢群(2006)。我國中等教育政策之檢討與策進。教育資料集刊,31,91-123。
陳妙娟(1994)。由日本中高六年一貫校來思考我國完全中學的發展趨勢,菁莪季刊,16(4),25-27。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327-342。
陳慕華(2001)。評析完全中學對教育改革的影響,中等教育,52(5),114-123。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James P. Leste& Joseph Stewart JR原著)。台北:學富文化。
陳雪玉(2003)。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1950-1996)。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清溪(2007)。高中職社區化實施成效與展望。國民教育雙月刊,24(4),75-84。
常光偉、王青春、陰國恩(2011)。決策偏好研究述評。心理研究,4(6):10-14
許泰益(1999)。另類高中-完全中學現況探討與發展芻議。高中教育,8,
4-8。
黃政傑、李隆盛(1995)。我國完全中學現況問題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101)。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張明輝、周愚文(1996)。完全中學課程規劃及其相關配合措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117)。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張明輝(1997)。完全中學試辦學校實驗課程規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報告(編號:132)。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1997)。教育部八十五學年度完全中學試辦學校訪視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12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2000)。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6-53。
黃文三(編)(2000)。中等教育(二版)。高雄:麗文文化。
黃月純(2006)。1995-2004 年台灣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政策與學位論文研究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3),27-46。
黃耘(1997)。讓大家都升學?-高中校長談高中學區制。師友月刊,359,17-20。
黃楸萍(2004)。從教育機會均等的正義意涵談多元入學方案之缺失。亞東學報,24,(24)1-(24)9。
梁金盛(1996)。再現我國中學教育型態的新頁一完全中學。師友月刊,343,8-11。
盛治仁(2003)。理性抉擇理論在政治學運用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17,21-51。
張銘華(2004)。高中職社區化政策與實施之研究——以台北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梅雪(2003)。我國完全中學政策及其實施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張芳全(2006)。教育政策過程與方法分析。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政策專輯(第三十一輯)。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芳全(2013)。教育政策導論。台北:五南。
張明輝(2009)。地方教育發展研究。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張鈿富、鄧進權、林孟潔(2010)。臺灣高中教育資源管理均等性之評估。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151-176。
教育部、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06)。見證教育發展軌跡-百件教育重要檔案選輯。台北:行政院檔案管理局。
彭渰雯(2006)。後實證政策分析的理論與應用。載於余致力(編),新世紀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51-72頁)。台北:世新大學出版社。
程景添(2002)。完全中學課程實施問題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商業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曾玉麟(2010)。完全中學校務運作衝突解決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英邦、蔡碧璉(1999)。台灣地區中等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對於現行中等教育政策之認知及支持比較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劃編號:NSC 88-2413-H-004-011)。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楊茜惠(2012)。新北市卓越學校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俊松(2008)。審議民主的實踐:台灣與大陸經驗分析。第三屆21世紀的公共管理:機遇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澳門大學。
鄭裕成(2004)。地方教育政策形成與推展之關係研究--以基隆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慧玲(2001)。學校革新研究的構思與作法。學校革新研討會,台北。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 Frankfort- Nachmias& David Nachmias原著)。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
郭添財(2012)。我國當代教育政策之歷史性分析。教育學術彙刊,4(1),29-50。
葉俊榮(2005)。提升政策執行力的挑戰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9(2),3-16。
劉曉芬(2006)。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教育政策分析—以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為例。教育政策論壇,9(2),1-21。
謝建全(1997)。高中職入學採學區制之探討。師友月刊,356,57-59。
鄂昭男(1997)。中等教育新品牌-完全中學。教育文粹,26,17-19。
戴伯芬(2014)。患寡又患不均-評析臺灣教育資源的分配。師友月刊,559,15-20。
蔡勝男(2005)。後實證論與公共政策之研究:由社會科學方法論談起。T&D飛訊,29,1-25。
蔡祈賢(2011)。從政策管理論執行力。T&D飛訊,110,1-19。
謝佳諺、余蕙如(2007)。國小獨立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觀察研究法。載於鄭英耀(主編),高雄市95學年度國小推廣資優教育獨立研究課程教師指導手冊(頁7-26)。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鄧運林(編)(1997)。北縣教育改革經驗-耕讀剪報文集。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蘇郁惠(2009)。桃園縣永續校園政策執行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蘇偉業(譯)(2010)。公共政策入門(Kevin B. Smith& Christopher W. Larimer原著)。台北:五南。

貳、 英文文獻
Assembly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U.S.)., & Weiss, C. (1981). Indicators of equity in education: Report of an exploratory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Coleman, J. S.& Marjoribanks, K. (1975).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 Definition.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1), 25-26.

DeGroff, A. & Cargo, M. (2009). Policy implementation: Implications for evaluation. In J.M. Ottoson & P. Hawe (Eds), Knowledge utilization, diffusion, implementation, transfer, and translation: Implications for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124, 47-60.

deLeon P. (1999). The missing link revisited: contemporar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Policy Studies Review, 16, 311–338

deLeon, P., & deLeon, L.(2002). What Ever Happened to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2(4), 467-492.

Donald S. Van Meter and Carl E. Van Horn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Society, 6(4), 445-488.

Friedman, R.M. (2001).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olicy i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The 12th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Louis de la Parte Florida Mental Health Institute, Florida.

Glaser, R. (1973). The new aptitudes and adaptive education. Council on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Newsletter, 4(2), 20-26.

Goggin, M. L. (1986). The "Too Few Cases/ Too Many Variables" Problem i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39(2), 328-347.

Hallinan, M. T. (1988).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4, 249-268.

McLaughlin, M.W. (1987).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Lessons from policy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9 (2), 171-178.

Paudel, N.R. (2009). A Critical Accoun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ies: Status and Reconsideration. Nepalese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xxv(2), 36-51.

Pressman, J.L., & Wildavsky, A. B. (1984). Implementation (3rd E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abatier, Paul A.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s, 21(2-4), 129-168.

Schofield J. (2004). A model of learned implement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82(2), 283-308.

Spillane, J. P.,& Reiser B. J.,& Reimer, T. (2002).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Cognition: Reframing and Refocusing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2(3), 387–431.

Winter, Søren. (1990). Integrating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in Dennis J. Palumbo and Donald J. Calista(eds),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38.

參、 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1990)。79年普查統計結果表-人口狀況結果表,2014年12月05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31148971.pdf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0)。89年普查統計結果表-台閩地區之人口結構,2014年12月05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3114283771.pdf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0)。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縣市報告-新北市常住人口之年齡結構(不含外籍勞工),2014年12月05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hc2010/chinese/53/01/01040.pdf
台北市教育局(2012)。臺北市完全中學轉型發展及相關配套說明新聞稿,2012年11月15日取自:
http://www.doe.taipei.gov.tw/ct.asp?xItem=37745124&ctNode=27381&mp=104001
全國教師會(2011)。「十二年國教上路 完中資源還不補足嗎?」,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portal.ptivs.ptc.edu.tw/sys/lib/read_attach.php?id=4362。
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報告書,2013年11月28日取自: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taoyuan/index.htm
桃園縣政府(2011)。桃園縣立各高級中學組織規程準則,2014年12月17日取自:http://law.tycg.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45250&KeyWordHL=&StyleType=1
桃園縣立各高級中學組織員額設置基準,2014年12月17日取自:http://yfms-php.yfms.tyc.edu.tw/ann/download.php?dpid=1&duid=116&dfn=100310.pdf
教育部(2007)。96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桃園二區建構適性學習社區合作專案計畫書。2014年6月19日取自:http://comm.tchcvs.tc.edu.tw/comm/link/project_96_file/15.pdf
教育部(2008)。98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桃園二區建構適性學習社區合作專案計畫書。2014年6月19日取自:http://comm.tchcvs.tc.edu.tw/comm/link/project_file98/15-tao_yuen02/98_tao_yuen02.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4)。何謂完全中學,2014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181&Page=5262&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Index=1
教育部統計處(2014)。歷年度資料(81至90 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81~90學年度),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1-90/basej81-90.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歷年度資料 (81至90 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科別資料(81~84學年度),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1-90/base281-84.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各級學校基本資料87(1998-1999)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科別資料,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7/87_base2.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各級學校基本資料87(1998-1999)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7/87_basej.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各級學校基本資料88(1999-2000)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8/88_base2.xls
植根法律網(2013)。新北市立高級中學組織規程準則,2014月11月18日取自: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B020060000003800-1020918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網址: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8
勞工保險局桃園辦事處網站,網址:http://www.bli.gov.tw/office/Taoyuan/Taoyuan_4-1.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925603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603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莊國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玟宜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玟宜zh_TW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7-Jul-2015 11:30:57 (UTC+8)-
dc.date.available 27-Jul-2015 11:30: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7-Jul-2015 11:30: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25603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91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25603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影響新北市與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執行關鍵因素之比較,以文獻分析、深度訪談、現場觀察以及比較研究法為研究方法,欲探討下列問題:第一,新北市與桃園縣首長選定持續執行完全中學政策、或是將完全中學分治設校之考量為何;第二,探討新北市與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之執行成效以及利害關係人對於政策之看法;第三,在眾多影響執行成效之因素中,找出影響新北市與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最關鍵之因素,並針對兩縣市做一比較。

本論文之研究結果發現:第一,新北市與桃園縣持續設立完全中學之共同考量為成本效益、校地取得、以及首長施政績效,而決策者偏好對於新北市與桃園縣首長之決策有其重要性;此外,從已分治設校的完全中學之情形來看,桃園縣縣長考量到國、高中部分處不同校區、國中部班級數過多、桃園縣地理環境不利於完全中學之發展、受其他已分校的完全中學影響等因素,因而決定將完全中學拆成單獨的國中與高中。

第二,新北市與桃園縣之執行成效與所遇問題相似:兩縣市皆達到就近入學比例提高、延續特殊專長教育、均衡設校分布之成效。至於執行過程,則遇到行政人力不足以及國、高中教師形成兩派對立之問題;利害關係人之看法部分,由於國、高中教師之對立衝突,造成其對完全中學政策之不認同。家長與學生則相當肯定完全中學之部分執行成效,唯完全中學之缺點隨著時間漸漸浮現,影響了家長與學生對於選擇完全中學之意願。

第三,比較影響政策執行之關鍵因素(政策內容、配套措施、所需資源、政策制定單位以及政策執行單位)後,可得知新北市在設立完全中學初期即考量到上述因素對於成功辦學的重要性,並做一整體規劃,因此完全中學仍持續興辦中;桃園縣在上述因素之規劃相當不足,即使有新北市設置完全中學的成功經驗,亦無法完全套用,使得桃園縣完全中學在經營辦學上遠較新北市不順利,因而漸漸往分治設校的方向發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界定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我國完全中學政策之實施現況 7
壹、 完全中學之教育理念 7
貳、 台灣完全中學政策之演變 10
參、 設立完全中學之效益 15
肆、 影響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之因素 17
第二節 新北市完全中學之概況 21
壹、 台北縣設立完全中學的原因 21
貳、 台北縣完全中學之設立過程 24
參、 預期成效 27
肆、 利害關係人對於設立完全中學政策之態度 28
第三節 桃園縣完全中學之概況 29
壹、 桃園縣設立完全中學的原因 29
貳、 桃園縣完全中學之設立過程 32
參、 預期成效 34
肆、 利害關係人對於設立完全中學政策之態度 35
第四節 影響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之因素 36
壹、 政策執行理論 37
貳、 影響政策執行成效之關鍵因素 40
第五節 小結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7
第一節 研究流程 4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4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0
壹、 文獻分析法 51
貳、 深度訪談法 51
參、 現場觀察法 55
肆、 比較研究法 55
第四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56
第四章 新北市與桃園縣推動完全中學政策之過程與執行成效 57
第一節 新北市與桃園縣推動完全中學政策之過程 57
壹、 新北市與桃園縣後期中等教育之問題:客觀狀況 57
貳、 新北市完全中學政策發展 65
參、 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發展 69
肆、 首長持續執行或終止政策之考量因素 73
第二節 新北市與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之執行成效 84
壹、 新北市完全中學政策之執行成效 84
貳、 桃園縣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 91
參、 利害關係人對於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之看法 98
肆、 小結 105
第五章 新北市與桃園縣影響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關鍵因素之比較 107
壹、 概說 107
貳、 完全中學政策內容 107
參、 執行完全中學政策所需之資源 123
肆、 政策制定單位-縣市政府及教育局處 133
伍、 政策執行單位-完全中學校長與教師 140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5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5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51
參考文獻 153
zh_TW
dc.format.extent 1124621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25603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完全中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政策執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影響成效因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比較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新北市與桃園縣影響完全中學政策執行成效因素之比較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Complete Schoo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Taoyuan Coun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尤清(編)(1995)。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圖書。
尤清(編)(1997)。北縣教育改革經驗。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戈伯元(2001)。臺北縣市完全中學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方雅漣(2004)。完全中學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所國語文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文崇一、楊國樞、吳聰賢、李亦園(2006)。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高雄:巨流。
丘昌泰(2010a)。公共政策基礎篇(第四版)。高雄:巨流。
丘昌泰(2010b)。掌握「政策執行與評估」的五項秘訣。空大學訊,428,88-93。
朱道凱(譯)(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Deborah Stone原著)。台北:群學。
江書良(2010)。臺北縣縣立完全中學發展「轉型普通高中體制」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報告。臺北縣政府教育局99年度行動研究論文。台北縣:臺北縣教育局。
李淑菁(2006)。教育政策研究的傳統與批判:一個東方的性別觀點。載於黃乃熒(編),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89-106頁)。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6)。高中職學校轉型及入學學區劃分之研究(編號:PG9410-0261)。台北市:教育部。
李允傑、丘昌泰(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二版)。台北:元照。
李翠萍(2006)。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探析。台北:秀威出版。
何明修(2009)。從人本主義到新自由主義:台灣教育改革運動的政策回應。社會運動的年代研討會,高雄。
邱錦昌、林邦傑(1996)。台北縣完全中學現況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吳武典(2004)。台灣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分析。第一屆香港校長研討會,香港。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五南。
吳政達(2007)。教育政策分析新論。台北:高等教育。
吳定(2008)。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邱錦昌、林邦傑(1997)。台北縣完全中學現況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二)。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邱湘雲(1999)。談完全中學-以瑞祥高中為例。高中教育,8,28-30。
余霖(2000)。完全中學改制之經營策略-以台北市立大直國中為例。學校行政,
5,150-158。
余霖、湯志民(2005)。臺灣地區完全中學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市:台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林天佑(1997)。教育政策執行的變異現象研究。高雄:復文圖書。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三版)。台北:五南。
林生傳(1999)。台灣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探索與評析。教育研究,7,1-17。
林志成(2012)。台灣教育政策之省思與前瞻。教育研究,222,5-18。
林志慎、吳佳真(2013)。完全中學行政人員之現況與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10), 42-44。
林明地(1998)。教育政策執行時應考慮的問題:來自於組織研究結果的啟示。教育政策論壇,1(1),24-37。
林乾文(2003)。國立高中職改隸縣市政府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政逸、鄭秀姿(2006)。教育政策執行力之探究-政策執行影響因素的觀點。教育趨勢導報,22,110-121。
林清江(1990)。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林凱衡(2012)。教育改革如何促成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的社會學政策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卓英豪(1997a)。完全中學的規劃與發展。高中圖書館,19,4-7。
卓英豪(1997b)。高級中學教育改革新措施。高中圖書館,20,8-10。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心理。
周祝瑛、劉豫敏、胡祝惠(2013)。從「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看「十二年國教」。教育資料與研究,109,79-106。
施能傑(1999)。政策執行的要素分析。研考雙月刊,23(4),6-15。
俞懿嫻(2006)。教育政策的哲學思維。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政策專輯(第三十一輯)。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馬群傑(譯)(2011)。公共政策分析(第四版)(W.N Dunn原著)。台北:巨流。
黃瑞棋(2012)。邁向後實證主義和後經驗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集。新北市:碩亞數碼科技。
徐諶(1996)。一校兩制,完全中學並不完全-訪國立政治大學秦夢群教授。師友月刊,343,5-7。
徐宗國(譯)(2005)。質性研究概論(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原著)。台北:巨流。
翁福元(1996)。台灣中等教育政策發展五十年(1945-1995)。中等教育,47 (5), 83-102。
凌惠菁(1997)。淺談完全中學。教育文粹,26,20-22。
秦玲美、胡平夷(2004)。我國綜合高中實施七年之回顧及問題探討。士林高商學報,2,36-53。
秦夢群(2006)。我國中等教育政策之檢討與策進。教育資料集刊,31,91-123。
陳妙娟(1994)。由日本中高六年一貫校來思考我國完全中學的發展趨勢,菁莪季刊,16(4),25-27。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327-342。
陳慕華(2001)。評析完全中學對教育改革的影響,中等教育,52(5),114-123。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James P. Leste& Joseph Stewart JR原著)。台北:學富文化。
陳雪玉(2003)。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1950-1996)。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清溪(2007)。高中職社區化實施成效與展望。國民教育雙月刊,24(4),75-84。
常光偉、王青春、陰國恩(2011)。決策偏好研究述評。心理研究,4(6):10-14
許泰益(1999)。另類高中-完全中學現況探討與發展芻議。高中教育,8,
4-8。
黃政傑、李隆盛(1995)。我國完全中學現況問題及其設立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101)。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張明輝、周愚文(1996)。完全中學課程規劃及其相關配合措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117)。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張明輝(1997)。完全中學試辦學校實驗課程規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報告(編號:132)。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1997)。教育部八十五學年度完全中學試辦學校訪視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012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2000)。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1),26-53。
黃文三(編)(2000)。中等教育(二版)。高雄:麗文文化。
黃月純(2006)。1995-2004 年台灣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政策與學位論文研究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3),27-46。
黃耘(1997)。讓大家都升學?-高中校長談高中學區制。師友月刊,359,17-20。
黃楸萍(2004)。從教育機會均等的正義意涵談多元入學方案之缺失。亞東學報,24,(24)1-(24)9。
梁金盛(1996)。再現我國中學教育型態的新頁一完全中學。師友月刊,343,8-11。
盛治仁(2003)。理性抉擇理論在政治學運用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17,21-51。
張銘華(2004)。高中職社區化政策與實施之研究——以台北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梅雪(2003)。我國完全中學政策及其實施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張芳全(2006)。教育政策過程與方法分析。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政策專輯(第三十一輯)。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張芳全(2013)。教育政策導論。台北:五南。
張明輝(2009)。地方教育發展研究。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張鈿富、鄧進權、林孟潔(2010)。臺灣高中教育資源管理均等性之評估。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151-176。
教育部、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檔案管理局(2006)。見證教育發展軌跡-百件教育重要檔案選輯。台北:行政院檔案管理局。
彭渰雯(2006)。後實證政策分析的理論與應用。載於余致力(編),新世紀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51-72頁)。台北:世新大學出版社。
程景添(2002)。完全中學課程實施問題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商業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曾玉麟(2010)。完全中學校務運作衝突解決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英邦、蔡碧璉(1999)。台灣地區中等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對於現行中等教育政策之認知及支持比較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劃編號:NSC 88-2413-H-004-011)。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楊茜惠(2012)。新北市卓越學校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俊松(2008)。審議民主的實踐:台灣與大陸經驗分析。第三屆21世紀的公共管理:機遇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澳門大學。
鄭裕成(2004)。地方教育政策形成與推展之關係研究--以基隆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慧玲(2001)。學校革新研究的構思與作法。學校革新研討會,台北。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 Frankfort- Nachmias& David Nachmias原著)。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
郭添財(2012)。我國當代教育政策之歷史性分析。教育學術彙刊,4(1),29-50。
葉俊榮(2005)。提升政策執行力的挑戰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9(2),3-16。
劉曉芬(2006)。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教育政策分析—以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為例。教育政策論壇,9(2),1-21。
謝建全(1997)。高中職入學採學區制之探討。師友月刊,356,57-59。
鄂昭男(1997)。中等教育新品牌-完全中學。教育文粹,26,17-19。
戴伯芬(2014)。患寡又患不均-評析臺灣教育資源的分配。師友月刊,559,15-20。
蔡勝男(2005)。後實證論與公共政策之研究:由社會科學方法論談起。T&D飛訊,29,1-25。
蔡祈賢(2011)。從政策管理論執行力。T&D飛訊,110,1-19。
謝佳諺、余蕙如(2007)。國小獨立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觀察研究法。載於鄭英耀(主編),高雄市95學年度國小推廣資優教育獨立研究課程教師指導手冊(頁7-26)。高雄: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鄧運林(編)(1997)。北縣教育改革經驗-耕讀剪報文集。台北縣:台北縣政府。
蘇郁惠(2009)。桃園縣永續校園政策執行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蘇偉業(譯)(2010)。公共政策入門(Kevin B. Smith& Christopher W. Larimer原著)。台北:五南。

貳、 英文文獻
Assembly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U.S.)., & Weiss, C. (1981). Indicators of equity in education: Report of an exploratory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Coleman, J. S.& Marjoribanks, K. (1975).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 Definition.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1), 25-26.

DeGroff, A. & Cargo, M. (2009). Policy implementation: Implications for evaluation. In J.M. Ottoson & P. Hawe (Eds), Knowledge utilization, diffusion, implementation, transfer, and translation: Implications for evalu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Evaluation, 124, 47-60.

deLeon P. (1999). The missing link revisited: contemporar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Policy Studies Review, 16, 311–338

deLeon, P., & deLeon, L.(2002). What Ever Happened to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2(4), 467-492.

Donald S. Van Meter and Carl E. Van Horn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Society, 6(4), 445-488.

Friedman, R.M. (2001).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olicy i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The 12th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Louis de la Parte Florida Mental Health Institute, Florida.

Glaser, R. (1973). The new aptitudes and adaptive education. Council on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Newsletter, 4(2), 20-26.

Goggin, M. L. (1986). The "Too Few Cases/ Too Many Variables" Problem i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39(2), 328-347.

Hallinan, M. T. (1988).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4, 249-268.

McLaughlin, M.W. (1987).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Lessons from policy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9 (2), 171-178.

Paudel, N.R. (2009). A Critical Accoun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ies: Status and Reconsideration. Nepalese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xxv(2), 36-51.

Pressman, J.L., & Wildavsky, A. B. (1984). Implementation (3rd E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abatier, Paul A.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s, 21(2-4), 129-168.

Schofield J. (2004). A model of learned implement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82(2), 283-308.

Spillane, J. P.,& Reiser B. J.,& Reimer, T. (2002).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Cognition: Reframing and Refocusing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2(3), 387–431.

Winter, Søren. (1990). Integrating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in Dennis J. Palumbo and Donald J. Calista(eds),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38.

參、 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1990)。79年普查統計結果表-人口狀況結果表,2014年12月05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31148971.pdf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0)。89年普查統計結果表-台閩地區之人口結構,2014年12月05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3114283771.pdf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0)。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縣市報告-新北市常住人口之年齡結構(不含外籍勞工),2014年12月05日取自:http://ebas1.ebas.gov.tw/phc2010/chinese/53/01/01040.pdf
台北市教育局(2012)。臺北市完全中學轉型發展及相關配套說明新聞稿,2012年11月15日取自:
http://www.doe.taipei.gov.tw/ct.asp?xItem=37745124&ctNode=27381&mp=104001
全國教師會(2011)。「十二年國教上路 完中資源還不補足嗎?」,2013年4月21日取自:http://portal.ptivs.ptc.edu.tw/sys/lib/read_attach.php?id=4362。
桃園縣綜合發展計畫報告書,2013年11月28日取自: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taoyuan/index.htm
桃園縣政府(2011)。桃園縣立各高級中學組織規程準則,2014年12月17日取自:http://law.tycg.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45250&KeyWordHL=&StyleType=1
桃園縣立各高級中學組織員額設置基準,2014年12月17日取自:http://yfms-php.yfms.tyc.edu.tw/ann/download.php?dpid=1&duid=116&dfn=100310.pdf
教育部(2007)。96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桃園二區建構適性學習社區合作專案計畫書。2014年6月19日取自:http://comm.tchcvs.tc.edu.tw/comm/link/project_96_file/15.pdf
教育部(2008)。98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桃園二區建構適性學習社區合作專案計畫書。2014年6月19日取自:http://comm.tchcvs.tc.edu.tw/comm/link/project_file98/15-tao_yuen02/98_tao_yuen02.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4)。何謂完全中學,2014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181&Page=5262&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Index=1
教育部統計處(2014)。歷年度資料(81至90 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81~90學年度),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1-90/basej81-90.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歷年度資料 (81至90 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科別資料(81~84學年度),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1-90/base281-84.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各級學校基本資料87(1998-1999)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科別資料,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7/87_base2.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各級學校基本資料87(1998-1999)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7/87_basej.xls
教育部統計處(2014)。各級學校基本資料88(1999-2000)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別資料,2014年7月8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files/detail/88/88_base2.xls
植根法律網(2013)。新北市立高級中學組織規程準則,2014月11月18日取自: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B020060000003800-1020918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網址:http://tour.n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8
勞工保險局桃園辦事處網站,網址:http://www.bli.gov.tw/office/Taoyuan/Taoyuan_4-1.html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