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NSC Project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兩岸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政治發展:國家對社經變遷的控制與調適-總計畫暨子計畫一:多重緩衝下的中共黨內民主: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或民主化的媒介?(II)
其他題名 Intra-Party Democracy with Multiple Buffers in China: an Instrument of Consolidat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cp or a Carrier of Democratization?
作者 寇健文;冷則剛
貢獻者 政治學系
關鍵詞 黨內民主;後極權主義;基層選舉;一黨統治;一元化領導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7-Jul-2015 16:59:27 (UTC+8)
摘要 在整合計畫中,本子計畫的角色是勾勒出中共面對社經變遷時,後極權主義的特性如何塑造中共採取的政治路徑選項。1980年代起,中共推動基層選舉,一度給予外界高度期望,認為它們將成為民主化的平台。如今中共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政治制度的範疇,但停止鄉鎮長選舉試點,遏止基層選舉向上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中共把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心轉移到黨內民主。若是如此,如何解釋中共阻止基層選舉向上延伸,卻又進行黨內民主試點呢?黨內民主是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或走向民主化的媒介? 本計畫認為,黨內民主是中共回應社經壓力的產物,為典型的「既控制又調適」策略。當中共必須增強由下而上的參與、提高競爭程度、改善監督效能時,黨內民主對一黨統治的衝擊比基層選舉小。主因是後者隱含對黨外競爭的有限包容,前者則沒有此一顧慮,不會發生溢出效果。這是後極權主義特性對中共政治軌跡的第一層影響。其次,中共對黨內民主試點採取「分層緩衝」的措施,兼納由下而上的參與需求,又減緩對黨內從上至下的一元化領導。這是後極權主義特性對中共發展軌跡的第二層影響。 本計畫將參照台灣轉型經驗,來回答中共黨內民主是否是民主化媒介的問題。過去的國民黨和中共都是列寧式政黨。台灣轉型過程中,地方選舉是民主化平台,讓反對力量宣傳理念、動員支持者。當時國民黨在黨內民主的建樹不多,維持從上而下的決策體質。由此可見,中共的黨內民主可能是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不易出現溢出效果。本計畫利用現有文獻整理台灣轉型過程與原委,解釋兩岸發展軌跡差異的問題,但不會對台灣進行一手資料分析。
關聯 計畫編號NSC100-2420-H004-016-MY3
資料類型 report
dc.contributor 政治學系-
dc.creator (作者) 寇健文;冷則剛zh_TW
dc.date (日期) 2012-
dc.date.accessioned 27-Jul-2015 16:59:27 (UTC+8)-
dc.date.available 27-Jul-2015 16:59: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7-Jul-2015 16:59:27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984-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整合計畫中,本子計畫的角色是勾勒出中共面對社經變遷時,後極權主義的特性如何塑造中共採取的政治路徑選項。1980年代起,中共推動基層選舉,一度給予外界高度期望,認為它們將成為民主化的平台。如今中共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政治制度的範疇,但停止鄉鎮長選舉試點,遏止基層選舉向上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中共把政治體制改革的重心轉移到黨內民主。若是如此,如何解釋中共阻止基層選舉向上延伸,卻又進行黨內民主試點呢?黨內民主是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或走向民主化的媒介? 本計畫認為,黨內民主是中共回應社經壓力的產物,為典型的「既控制又調適」策略。當中共必須增強由下而上的參與、提高競爭程度、改善監督效能時,黨內民主對一黨統治的衝擊比基層選舉小。主因是後者隱含對黨外競爭的有限包容,前者則沒有此一顧慮,不會發生溢出效果。這是後極權主義特性對中共政治軌跡的第一層影響。其次,中共對黨內民主試點採取「分層緩衝」的措施,兼納由下而上的參與需求,又減緩對黨內從上至下的一元化領導。這是後極權主義特性對中共發展軌跡的第二層影響。 本計畫將參照台灣轉型經驗,來回答中共黨內民主是否是民主化媒介的問題。過去的國民黨和中共都是列寧式政黨。台灣轉型過程中,地方選舉是民主化平台,讓反對力量宣傳理念、動員支持者。當時國民黨在黨內民主的建樹不多,維持從上而下的決策體質。由此可見,中共的黨內民主可能是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不易出現溢出效果。本計畫利用現有文獻整理台灣轉型過程與原委,解釋兩岸發展軌跡差異的問題,但不會對台灣進行一手資料分析。-
dc.format.extent 13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計畫編號NSC100-2420-H004-016-MY3-
dc.subject (關鍵詞) 黨內民主;後極權主義;基層選舉;一黨統治;一元化領導-
dc.title (題名) 兩岸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政治發展:國家對社經變遷的控制與調適-總計畫暨子計畫一:多重緩衝下的中共黨內民主:鞏固黨的領導的工具或民主化的媒介?(II)zh_TW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Intra-Party Democracy with Multiple Buffers in China: an Instrument of Consolidat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cp or a Carrier of Democratization?-
dc.type (資料類型) repo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