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論保險通路法律關係與消費爭議之關聯及實證分析
A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surance Consumer Disputes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作者 李怡潔
Li, Yi Chieh
貢獻者 彭金隆
李怡潔
Li, Yi Chieh
關鍵詞 保險通路
保險申訴
保險評議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22:55 (UTC+8)
摘要 本文希望透過分析不同保險通路間的法律關係,分析不同通路會因為法律關係的不同而在爭議的產生與處理有所差異,並採用實證分析證明。在銷售通路的部分,主要分析了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與銀行保險等四種通路。就統計分析而言,以實際的評議資料進行簡單的敘述統計分析後,再就招攬爭議與理賠爭議分別以羅吉斯迴歸模型進行實證研究。自敘述統計結果觀之,保險經紀人是爭議發生率與評議成功率最高的通路。而迴歸結果顯示,保險經紀人較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更不易在招攬爭議下成立評議,但若以理賠爭議而言,保險經紀人會較其餘通路更易評議成立。評議成立表示評議申請人之主張被評議委員判定為有理由或部分有理由者,本文並以評議成立表示保戶提出之爭議案件確實是有根據與理由的。本文的結果證明因通路間法律關係不同,確實會對保險消費爭議之結果有顯著的影響。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林繼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台灣法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金玉瑩,陳國華,李珮瑄,卓家立,徐慧敏,《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解析》。台北:建業法律事務所出版,2012年。
司法院,《金融消費爭議案件之紛爭解決機制-兼論台北地院民事調解制度與金管會評議中心評議制度》。台北:司法研究年報,第30輯民事類第1篇,2013年。
張士傑,〈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彭金隆撰),《台灣保險市場發展、監理與評論》。台北: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14年。
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著者自版,2011年。
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
王澤鑑,《債法原理》。台北:著者自版,2012年。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台北:著者自版,1986年。
鄭玉波,《保險法論》。台北:三民,1992年。
梁宇賢,《保險法》。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法學院,1995年。
桂裕,《保險法論》。台北:著者自版,1970年。
李淑明,《債法各論》。台北:元照出版,2013年。
林群弼,《保險法論》。台北:三民,2003年。
葉啟洲,《保險法實例研習》。台北:元照出版,2013年。
保險申訴調處委員會,《保險理賠申訴調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出版,2012年。
二、期刊
楊東,〈政府主導型金融申訴專員制度評介〉。北京:《政法論壇》,第31卷第3期,2013年。
陳瑞,李珍穎,〈台灣財產保險經紀人服務功能與需求之實證分析〉。台北:《保險專刊》,第29卷第1期,2013年。
陳建勝,柯在,劉詠順,栗志中,陳美菁,〈淺論我國保險經紀人產業之現況與展望〉。台中:《朝陽商管評論》,第9卷第1期,2010年。
許永明,余祖慰,王綺楓,楊雯麗,〈保險經紀人公司對壽險公司的合作意願-以信任與通路衝突為干擾因素〉。台北:《保險專刊》,第30卷第2期,2014年。
羅俊瑋,王寶慶,〈由台灣高等法院97年度保險上易字第18號民事判決論保險經紀人之法律地位之認定〉。台北:《萬國法律》,第165期,2009年。
彭金隆,葉啟洲,鄭筱璇,〈我國保險業務員招攬行為規範內容之探討〉。台北:《保險專刊》,第27卷第2期,2011年。
曾鹿鳴,康裕民,蔡東瑾,〈勞務契約與業務員績效-壽險業的例子〉。台北:《保險專刊》,第27卷第2期,2011年。
林建智,彭金隆,吳佳寧,〈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監理架構之探討〉。台北:《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0輯第4期,2009年。
黃文娟,〈保經保代公司併入銀行組織之我見〉。台中:《彰銀資料》,第59卷第1.2期,2010年。
彭金隆,黃愉婷,〈銀行保險業務適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相關問題之探討〉。台北:《保險經營與制度》,第12卷第1期,2013年。
三、論文
林嘉祥,〈傷害保險理賠糾紛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王得民,〈人壽保險理賠爭議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錯事論文,2005年。
許妙菁,〈人身保險理賠爭議之探討〉。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洪彰欣,〈我國癌症保險理賠爭議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余家和,〈投資型商品申訴問題與監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高階財金班碩士論文,2007年。
林錫榮,〈非理賠申訴對人壽保險公司經營之影響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9年。
林宗蔚,〈保險理賠糾紛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楊麗萍,〈建立單一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之法制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李曉芳,〈保險代理法律問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北方工業大學民商法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王劼,〈基於彈性分析法的我國保險代理人制度效率問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財經大學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張慧貞,〈人身保險經紀人公司業務經營的模式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林媗琪,〈論保險經紀人之自律規範與法令遵循〉。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程誠,〈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問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海洋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法學碩士論文, 2013年。
王映文,〈銀行保險招攬人員對消費者所負責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四、研究報告
王志誠,〈銀行保險業務下的銀行法律責任〉。國立政治大學CARDIF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專案研究論文,2013年。
貳、西文部分
Skipper,H.D. 1998. International Risk and Insur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叁、網路部分
陳慧玲,〈保險經紀人究竟為誰服務? 〉。取自網路:博仲法律事務所, (http://www.winklerpartners.com/?cat=27&lang=zh-hant&paged=2),最後瀏覽日:2011年03月03日。
肆、其他資料
評議中心,《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法規手冊》。台北: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編印,2013年。
陳容盟,〈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評議中心介紹〉。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職前訓練班上課講義,2015年3月17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1023580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35800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彭金隆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怡潔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 Yi Chieh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怡潔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 Yi Chieh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Aug-2015 13:22:55 (UTC+8)-
dc.date.available 3-Aug-2015 13:22: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22: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35800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18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3580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希望透過分析不同保險通路間的法律關係,分析不同通路會因為法律關係的不同而在爭議的產生與處理有所差異,並採用實證分析證明。在銷售通路的部分,主要分析了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與銀行保險等四種通路。就統計分析而言,以實際的評議資料進行簡單的敘述統計分析後,再就招攬爭議與理賠爭議分別以羅吉斯迴歸模型進行實證研究。自敘述統計結果觀之,保險經紀人是爭議發生率與評議成功率最高的通路。而迴歸結果顯示,保險經紀人較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更不易在招攬爭議下成立評議,但若以理賠爭議而言,保險經紀人會較其餘通路更易評議成立。評議成立表示評議申請人之主張被評議委員判定為有理由或部分有理由者,本文並以評議成立表示保戶提出之爭議案件確實是有根據與理由的。本文的結果證明因通路間法律關係不同,確實會對保險消費爭議之結果有顯著的影響。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流程 6
第二章保險消費爭議處理機制 7
第一節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7
一、立法背景 7
二、整合型之訴訟外金融爭議解決機構 8
三、評議流程 10
四、評議中心處理金融爭議之特色 12
第二節保險業申訴監理 18
一、申訴綜合評分值計算方式 19
二、指標重要性及對保險業之影響 20
三、小結 22
第三章保險通路法律關係分析 23
第一節保險代理人 23
一、保險代理人之定義 23
二、保險代理人之功能 24
三、保險代理人相關法律議題探討 25
四、小結 32
第二節保險經紀人 32
一、保險經紀人之定義 32
二、保險經紀人之功能 33
三、保險經紀人相關法律議題探討 35
三、保險經紀人與要保人被保險人、保險人間之利益衝突 42
四、小結 44
第三節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 45
一、保險公司直屬業務員之定義 45
二、直屬業務員法律關係概述 47
三、直屬業務員與保險人間之關係 47
四、小結 57
第四節銀行保險 57
一、二方架構 58
二、三方架構 59
三、銀保部門 63
四、銀行於二方架構或三方架構下之地位及角色 64
五、小結 65
第四章保險通路與消費爭議之關聯 67
第一節以保險通路區分 67
一、保險代理人 67
二、保險經紀人 67
三、直屬業務員 68
四、銀行保險 69
第二節以爭議類型區分 70
一、非理賠爭議 71
二、理賠爭議 72
三、研究假說 73
第五章研究設計 74
第一節研究模型 74
第二節變數說明 78
一、資料來源 78
二、變數之定義與衡量 78
第六章實證研究結果 82
第一節敘述統計分析 82
一、保險爭議的類型分析 82
二、爭議發生率 83
二、調處成功率與評議成功率 85
三、小結 85
第二節迴歸實證結果 87
一、模型一:招攬爭議調處成功與通路間之關係 87
二、模型二:招攬爭議評議成功與通路間之關係 89
三、模型三:理賠爭議與評議成功之關係 92
四、小結 93
第七章結論 95
參考文獻 98
壹、中文部分 98
貳、西文部分 102
叁、網路部分 102
肆、其他資料 102
zh_TW
dc.format.extent 129021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35800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保險通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保險申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保險評議zh_TW
dc.title (題名) 論保險通路法律關係與消費爭議之關聯及實證分析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surance Consumer Disputes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林繼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台灣法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金玉瑩,陳國華,李珮瑄,卓家立,徐慧敏,《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解析》。台北:建業法律事務所出版,2012年。
司法院,《金融消費爭議案件之紛爭解決機制-兼論台北地院民事調解制度與金管會評議中心評議制度》。台北:司法研究年報,第30輯民事類第1篇,2013年。
張士傑,〈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彭金隆撰),《台灣保險市場發展、監理與評論》。台北: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14年。
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著者自版,2011年。
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
王澤鑑,《債法原理》。台北:著者自版,2012年。
施文森,《保險法總論》。台北:著者自版,1986年。
鄭玉波,《保險法論》。台北:三民,1992年。
梁宇賢,《保險法》。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法學院,1995年。
桂裕,《保險法論》。台北:著者自版,1970年。
李淑明,《債法各論》。台北:元照出版,2013年。
林群弼,《保險法論》。台北:三民,2003年。
葉啟洲,《保險法實例研習》。台北:元照出版,2013年。
保險申訴調處委員會,《保險理賠申訴調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出版,2012年。
二、期刊
楊東,〈政府主導型金融申訴專員制度評介〉。北京:《政法論壇》,第31卷第3期,2013年。
陳瑞,李珍穎,〈台灣財產保險經紀人服務功能與需求之實證分析〉。台北:《保險專刊》,第29卷第1期,2013年。
陳建勝,柯在,劉詠順,栗志中,陳美菁,〈淺論我國保險經紀人產業之現況與展望〉。台中:《朝陽商管評論》,第9卷第1期,2010年。
許永明,余祖慰,王綺楓,楊雯麗,〈保險經紀人公司對壽險公司的合作意願-以信任與通路衝突為干擾因素〉。台北:《保險專刊》,第30卷第2期,2014年。
羅俊瑋,王寶慶,〈由台灣高等法院97年度保險上易字第18號民事判決論保險經紀人之法律地位之認定〉。台北:《萬國法律》,第165期,2009年。
彭金隆,葉啟洲,鄭筱璇,〈我國保險業務員招攬行為規範內容之探討〉。台北:《保險專刊》,第27卷第2期,2011年。
曾鹿鳴,康裕民,蔡東瑾,〈勞務契約與業務員績效-壽險業的例子〉。台北:《保險專刊》,第27卷第2期,2011年。
林建智,彭金隆,吳佳寧,〈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監理架構之探討〉。台北:《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0輯第4期,2009年。
黃文娟,〈保經保代公司併入銀行組織之我見〉。台中:《彰銀資料》,第59卷第1.2期,2010年。
彭金隆,黃愉婷,〈銀行保險業務適用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相關問題之探討〉。台北:《保險經營與制度》,第12卷第1期,2013年。
三、論文
林嘉祥,〈傷害保險理賠糾紛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王得民,〈人壽保險理賠爭議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錯事論文,2005年。
許妙菁,〈人身保險理賠爭議之探討〉。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洪彰欣,〈我國癌症保險理賠爭議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
余家和,〈投資型商品申訴問題與監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高階財金班碩士論文,2007年。
林錫榮,〈非理賠申訴對人壽保險公司經營之影響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9年。
林宗蔚,〈保險理賠糾紛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楊麗萍,〈建立單一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之法制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李曉芳,〈保險代理法律問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北方工業大學民商法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王劼,〈基於彈性分析法的我國保險代理人制度效率問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財經大學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張慧貞,〈人身保險經紀人公司業務經營的模式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林媗琪,〈論保險經紀人之自律規範與法令遵循〉。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程誠,〈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問題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海洋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法學碩士論文, 2013年。
王映文,〈銀行保險招攬人員對消費者所負責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四、研究報告
王志誠,〈銀行保險業務下的銀行法律責任〉。國立政治大學CARDIF銀行保險研究發展中心專案研究論文,2013年。
貳、西文部分
Skipper,H.D. 1998. International Risk and Insur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叁、網路部分
陳慧玲,〈保險經紀人究竟為誰服務? 〉。取自網路:博仲法律事務所, (http://www.winklerpartners.com/?cat=27&lang=zh-hant&paged=2),最後瀏覽日:2011年03月03日。
肆、其他資料
評議中心,《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法規手冊》。台北: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編印,2013年。
陳容盟,〈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評議中心介紹〉。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職前訓練班上課講義,2015年3月17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