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行政院組織變革情境下公務人員離職問題之探討─以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為例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Executive Yuan and the Problem of Public Employee Turnover : The Case Study of Civil Service Housing and Welfare Committee
作者 李宗憲
Lee, Tzong Shiann
貢獻者 張鎧如
李宗憲
Lee, Tzong Shiann
關鍵詞 公務人員離職
行政院組織改造
組織變革
工作壓力
抗拒變革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38:29 (UTC+8)
摘要 行政院組織改造是行政院組織的重大變革,目標是打造一個精實、彈性、有效能的政府,有其正面意義。惟變革的過程中,被裁併機關其人員離職率較近5年公務人員平均離職率高出甚多的情形,人力資源是組織重要資產,人員不願意配合業務移撥到新機關而選擇離職(包含調職、辭職或退休),不僅影響業務銜接,更增加離職成本,影響組織運作,值得重視。
本研究以被裁併機關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以下簡稱住福會)為案例,深入探討其人員離職之問題,找出影響人員離職的因素,並對於如何降低離職率,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係採深度訪談方式,於立法院三讀完成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起,至住福會裁併後1年內離職人員;及接受移撥1年後仍繼續任職之人員,同意受訪者為訪談對象,分析影響其離職的因素,並與接受移撥的原因對照參考。
依訪談內容分析發現,影響離職的因素與文獻理論中的工作壓力因素及抗拒變革因素對照檢視結果相符,並發現影響離職的重要因素為:不認同組織變革產生抗拒、不確定性帶來壓力及抗拒、擔心工作內容危及公務生涯、未尊重意願造成不滿,而接受移撥為被迫不得已的選擇。可藉由徵詢意見尊重意願、公開說明加強宣導、公平對待主動關懷及提前實施專長轉換訓練等方式,降低離職率。
未來可就行政院組織改造各個機關不同的變革強度及內涵下,人員的滿意度、心理調適過程、適應情形及後續生涯發展等進行比較研究,以提供政府進行組織變革時,對公務員所造成影響的參考。
參考文獻 丁明勇、鄭毅萍(編譯)(2009)。組織行為學(Steven L. McShane & Mary Ann Von Glinow原著)。臺北市:智勝文化。
內政部營建署(2008)。住宅相關基金及業務整併之推動,2013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97&Itemid=76。
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2002)。中央公教人員福利互助檢討與規劃之說明。住福簡訊,第35期。臺北市: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
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2006)。築巢優利貸-2006全國公教員工房屋貸款。住福簡訊,第60期。臺北市: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
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2010)。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歷年辦理重要業務彙編。未出版,臺北市。
王若馨、黃郁青、夏媺婷、李怡芳(譯)(2007)。研究方法的基礎(初版)(Matthew David & Carole D. Sutton原著)。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
王修曉(譯)(2007)。研究方法概論(初版)(Janet M. Ruane原著)。臺北市:五南圖書。
王雲東(2013)。社會研究方法(二版)。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丘昌泰(2012)。公共管理(再版)。臺北市:智勝文化。
朱景鵬(2011)。行政院組織改造之展望與挑戰。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131期,1-16。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1994)。走過歷史─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二十六年紀要。臺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1999)。全心為您的住福會─公教住宅、福利、休閒政策面面觀。臺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政府組織改造法案介紹與說明(簡報)。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小組(編)(2011)。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組織調整作業手冊。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定(1996)。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臺北市:天一圖書公司。
吳定、陳義彥、劉仕顯、李嵩賢、張惠玲、張小蘭(1988)。公務人員離職因素之研究─民國73年中央機關離職的公務人員探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青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美連(審訂)(2004)。組織行為(初版)(Joyce S. Osland、David A. Kolb、Irwin M. Rubin原著)。臺北市:智勝文化。
吳英明(2006)。組織變革論述與實踐:公部門組織變革的十堂課。臺北市:商鼎文化。
吳書榆(譯)(2013)。幸福經濟學(初版)(Carol Graham原著)。臺北市:漫遊者文化。
吳嘉苓(2012)。第2章訪談法。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33-60)。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李再長(譯)(2003)。組織理論與管理(第2版)(Richard L. Daft原著)。臺北市:華泰文化。
李明賢(2011年7月23日)。精減整併 不確定感大增 組改後遺症 新聞局爆離職潮。中國時報,A2版。
林佳瑩審閱、蔡毓智(譯)(2013)。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二版)(Earl Babbie原著)。臺北市:雙葉書廊。
林欽榮(2010)。組織理論與管理(二版)。臺北縣:揚智文化。
武延華(2010)。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成員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以臺東郵局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柳英茹(2012)。組織變革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東港戶政事務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唐大鈞(2001)。工作價值與工作特性影響我國內稽人員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本初(2010)。新公共管理。臺北市:一品文化。
秦克堅、劉莉玲(2012)。導入資訊科技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公民行為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臺北城市大學學報,第35期,139-157。
翁慈憶(2010)。影響新北市政府員工離職原因探究。新北市99年度自行研究得獎作品。新北市政府人事處。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2013)。國有財產署組織沿革,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fnp.gov.tw/Introduct.php?page=HistoryB&AREA=B000。
張火燦、謝廷豪、劉嘉雯(2007)。員工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離職意圖關係的統合分析修正模式。台灣管理學刊,7(1),25-42。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初版)。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善智(譯)(2006)。組織行為(Jerald Greenberg原著)。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潤書(2001)。行政學(修訂2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莊采華(2008)主管領導風格對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保險業為例。大同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世雨、楊雪倫、李長晏、蔡秀涓、張瓊玲、范宜芳(譯)(2009)。人力資源管理(初版)(David A. DeCenzo & Stephen P. Robbins原著)。臺北市:五南圖書。
陳俊元(2006)。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溝通、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臺糖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朝建(2004)。公共行政:政府再造的新公共管理觀點,2014年10月30日,取自:http://blog.sina.com.tw/423/article.php?entryid=7493。
湯麗真(2006)。組織變革與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聯合後勤司令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光復(2002)。人力精簡特徵及個人公平性知覺對留任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馮逸成(2005)。公務人員離職因素的研究─以國防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于榆(2012)。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成員組織變革知覺、工作壓力、人格特質之相關。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天瑋(2008)。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對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以空軍某後勤單位修護工廠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三民書局。
楊震寰(1991)。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漫談(初版)。臺北市:作者自行出版。
溫瑞芯(譯)(2004)。變革地圖(初版)(J. Stewart Black & Hal B. Gregersen原著)。臺北:台灣培生教育。
葉乃嘉(2008)。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從知識管理進入研究工作的遊戲規則。臺北市:五南圖書。
葉兆祺(1999)。我國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宏中(2003)。組織變革壓力對員工工作態度的影響─以國立博物館面臨變革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葉德豐、劉紫娟、柯瑞芬、陳進堂、王俊文(2004)。公立醫院非醫師正式人員與臨時約聘雇人員之激勵態度、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研究─以某公立區域醫院為例。醫護科技月刊,6(3),243-258。
熊明良、顧良智(2007)。員工離職理論綜述。亞州(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學報,總第9期,62-82。
趙建智(譯)(2008)。人力資源管理的36個關鍵指標─用關鍵績效指標,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競爭優勢(Hugh Bucknall & Zheng Wei原著)。臺北市:梅霖文化。
銓敘部(2015)。銓敘統計年報,2015年5月31日,取自:http://www.mocs.gov.tw/pages/law_list.aspx?Node=449&Index=4。
劉自強、盧文民、張麗嬌(2012)。組織成員的變革認知、工作滿意度、領導風格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轉型行政法人為例。北商學報,第21期,21-48。
劉峻谷(2013年2月28日)。賤賣精華地 國產局3任副局長 2重判1逆轉。聯合報,A14版。
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正飛(2006)。負責性組織精簡策略與企業績效中間機制之研究─動態策略能力與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昆益(2010)。縣市合併之組織變革對個體行為之影響:原高雄縣鄉鎮市公所經驗分析。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公共事務管理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鄭添旺(2008)。國營事業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性認知、組織變革壓力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政策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戴國良(2004)。組織行為學:從企業觀點出發(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藍偉峰(2003)。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研究─以技職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Abelson, M. A. (1987). Examination of avoidable and unavoidabl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3), 382-386.
Bruce, H. K. & Scott, D. (2000). Forces driv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business schoo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75(3): 133-137.
Carnall, C. A. (1990). Managing change in organization, Prentice-Hall, Inc.
Castle, N. G. (2005). Turnover begets turnover, The Gerontologist, 45(2), 186-195.
Cummings, T. G., & C. G. Worley (1997).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6th Ed.). South-Westem College Pub., Cincinnati, OH.
Ettlie, J. E. & Reza, E. M. (1992). 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cadem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5.
Fried, F., & L. D. Brown (197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 25.
Greenberg, G. & Baron, R. A.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respective,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2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Lee, T. W., and Mitchell, T. R. (2001). The unfolding model of voluntary turnover and job embedded: Foundations for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ttachment.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Vol. 23: 189-246.
March, J. G. & Simon, H. A. (1958).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iley.
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39.
Mobley, W. H. (1982). Employee turnover: Cause, Consequence and control.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Morrel, K. M. , J. Loan-Clarke. & A. J. Wilkinson (2004). Organisational change and employee turnover, Personnal review, 33(2), 161-173.
Mosher, F. C. (1967). 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 Case and commentary. The Bobbs-Merrill Company, Inc., New York, NY.
Riecardo, Ronald J. (1991).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9(5).
Robbin,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Robbin, S. P.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Robbins, S. P. & T. A.Judge (201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th Ed.). Kendallville: Courier.
Sastry, M. (1977). Problems and paradoxes in a model of punctuat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22: 237-275.
Schuler, R. S. (1980).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Vol. 25: 184-215.
Sharifi, S. (2002).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estonian companie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5(3), 313-331.
Szilagyi, A. D. (1979). Keeping employee turnover under control, 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t work, 56(6), 42-52.
Webber, R. A. (1979). Management: Basic elements of managing organization. Richard D. Irwin Inc., Homewood, I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292101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2101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鎧如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宗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ee, Tzong Shian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宗憲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 Tzong Shiann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Aug-2015 13:38:29 (UTC+8)-
dc.date.available 3-Aug-2015 13:38:2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Aug-2015 13:38:2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92101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28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92101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行政院組織改造是行政院組織的重大變革,目標是打造一個精實、彈性、有效能的政府,有其正面意義。惟變革的過程中,被裁併機關其人員離職率較近5年公務人員平均離職率高出甚多的情形,人力資源是組織重要資產,人員不願意配合業務移撥到新機關而選擇離職(包含調職、辭職或退休),不僅影響業務銜接,更增加離職成本,影響組織運作,值得重視。
本研究以被裁併機關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以下簡稱住福會)為案例,深入探討其人員離職之問題,找出影響人員離職的因素,並對於如何降低離職率,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係採深度訪談方式,於立法院三讀完成行政院組織改造法案起,至住福會裁併後1年內離職人員;及接受移撥1年後仍繼續任職之人員,同意受訪者為訪談對象,分析影響其離職的因素,並與接受移撥的原因對照參考。
依訪談內容分析發現,影響離職的因素與文獻理論中的工作壓力因素及抗拒變革因素對照檢視結果相符,並發現影響離職的重要因素為:不認同組織變革產生抗拒、不確定性帶來壓力及抗拒、擔心工作內容危及公務生涯、未尊重意願造成不滿,而接受移撥為被迫不得已的選擇。可藉由徵詢意見尊重意願、公開說明加強宣導、公平對待主動關懷及提前實施專長轉換訓練等方式,降低離職率。
未來可就行政院組織改造各個機關不同的變革強度及內涵下,人員的滿意度、心理調適過程、適應情形及後續生涯發展等進行比較研究,以提供政府進行組織變革時,對公務員所造成影響的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機關組織簡介………………………………………………11
第二節 組織變革相關研究…………………………………………15
第三節 離職相關研究………………………………………………25
第四節 小結…………………………………………………………33
第叁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38
第四節 實施程序……………………………………………………41
第肆章 研究結果分析
第一節 組織變革的認知與影響分析………………………………47
第二節 選擇離職原因與離職後情形分析…………………………56
第三節 接受移撥原因與移撥後情形分析…………………………67
第四節 期望政府採取的協助措施分析……………………………77
第五節 小結…………………………………………………………9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9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112
參考文獻
附錄
zh_TW
dc.format.extent 215872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2101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務人員離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政院組織改造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組織變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壓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抗拒變革zh_TW
dc.title (題名) 行政院組織變革情境下公務人員離職問題之探討─以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Organizational Change of Executive Yuan and the Problem of Public Employee Turnover : The Case Study of Civil Service Housing and Welfare Committe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明勇、鄭毅萍(編譯)(2009)。組織行為學(Steven L. McShane & Mary Ann Von Glinow原著)。臺北市:智勝文化。
內政部營建署(2008)。住宅相關基金及業務整併之推動,2013年10月6日,取自: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97&Itemid=76。
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2002)。中央公教人員福利互助檢討與規劃之說明。住福簡訊,第35期。臺北市: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
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2006)。築巢優利貸-2006全國公教員工房屋貸款。住福簡訊,第60期。臺北市: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
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2010)。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歷年辦理重要業務彙編。未出版,臺北市。
王若馨、黃郁青、夏媺婷、李怡芳(譯)(2007)。研究方法的基礎(初版)(Matthew David & Carole D. Sutton原著)。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
王修曉(譯)(2007)。研究方法概論(初版)(Janet M. Ruane原著)。臺北市:五南圖書。
王雲東(2013)。社會研究方法(二版)。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丘昌泰(2012)。公共管理(再版)。臺北市:智勝文化。
朱景鵬(2011)。行政院組織改造之展望與挑戰。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131期,1-16。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1994)。走過歷史─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二十六年紀要。臺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1999)。全心為您的住福會─公教住宅、福利、休閒政策面面觀。臺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0)。政府組織改造法案介紹與說明(簡報)。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小組(編)(2011)。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組織調整作業手冊。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定(1996)。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臺北市:天一圖書公司。
吳定、陳義彥、劉仕顯、李嵩賢、張惠玲、張小蘭(1988)。公務人員離職因素之研究─民國73年中央機關離職的公務人員探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青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美連(審訂)(2004)。組織行為(初版)(Joyce S. Osland、David A. Kolb、Irwin M. Rubin原著)。臺北市:智勝文化。
吳英明(2006)。組織變革論述與實踐:公部門組織變革的十堂課。臺北市:商鼎文化。
吳書榆(譯)(2013)。幸福經濟學(初版)(Carol Graham原著)。臺北市:漫遊者文化。
吳嘉苓(2012)。第2章訪談法。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33-60)。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李再長(譯)(2003)。組織理論與管理(第2版)(Richard L. Daft原著)。臺北市:華泰文化。
李明賢(2011年7月23日)。精減整併 不確定感大增 組改後遺症 新聞局爆離職潮。中國時報,A2版。
林佳瑩審閱、蔡毓智(譯)(2013)。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二版)(Earl Babbie原著)。臺北市:雙葉書廊。
林欽榮(2010)。組織理論與管理(二版)。臺北縣:揚智文化。
武延華(2010)。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成員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以臺東郵局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柳英茹(2012)。組織變革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東港戶政事務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唐大鈞(2001)。工作價值與工作特性影響我國內稽人員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本初(2010)。新公共管理。臺北市:一品文化。
秦克堅、劉莉玲(2012)。導入資訊科技組織變革認知對組織公民行為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臺北城市大學學報,第35期,139-157。
翁慈憶(2010)。影響新北市政府員工離職原因探究。新北市99年度自行研究得獎作品。新北市政府人事處。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2013)。國有財產署組織沿革,2013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fnp.gov.tw/Introduct.php?page=HistoryB&AREA=B000。
張火燦、謝廷豪、劉嘉雯(2007)。員工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離職意圖關係的統合分析修正模式。台灣管理學刊,7(1),25-42。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初版)。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善智(譯)(2006)。組織行為(Jerald Greenberg原著)。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潤書(2001)。行政學(修訂2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莊采華(2008)主管領導風格對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保險業為例。大同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世雨、楊雪倫、李長晏、蔡秀涓、張瓊玲、范宜芳(譯)(2009)。人力資源管理(初版)(David A. DeCenzo & Stephen P. Robbins原著)。臺北市:五南圖書。
陳俊元(2006)。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溝通、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臺糖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朝建(2004)。公共行政:政府再造的新公共管理觀點,2014年10月30日,取自:http://blog.sina.com.tw/423/article.php?entryid=7493。
湯麗真(2006)。組織變革與員工工作態度之研究─以聯合後勤司令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光復(2002)。人力精簡特徵及個人公平性知覺對留任員工工作態度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馮逸成(2005)。公務人員離職因素的研究─以國防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于榆(2012)。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成員組織變革知覺、工作壓力、人格特質之相關。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天瑋(2008)。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承諾對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以空軍某後勤單位修護工廠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三民書局。
楊震寰(1991)。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漫談(初版)。臺北市:作者自行出版。
溫瑞芯(譯)(2004)。變革地圖(初版)(J. Stewart Black & Hal B. Gregersen原著)。臺北:台灣培生教育。
葉乃嘉(2008)。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從知識管理進入研究工作的遊戲規則。臺北市:五南圖書。
葉兆祺(1999)。我國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宏中(2003)。組織變革壓力對員工工作態度的影響─以國立博物館面臨變革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葉德豐、劉紫娟、柯瑞芬、陳進堂、王俊文(2004)。公立醫院非醫師正式人員與臨時約聘雇人員之激勵態度、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研究─以某公立區域醫院為例。醫護科技月刊,6(3),243-258。
熊明良、顧良智(2007)。員工離職理論綜述。亞州(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學報,總第9期,62-82。
趙建智(譯)(2008)。人力資源管理的36個關鍵指標─用關鍵績效指標,提升企業人力資源競爭優勢(Hugh Bucknall & Zheng Wei原著)。臺北市:梅霖文化。
銓敘部(2015)。銓敘統計年報,2015年5月31日,取自:http://www.mocs.gov.tw/pages/law_list.aspx?Node=449&Index=4。
劉自強、盧文民、張麗嬌(2012)。組織成員的變革認知、工作滿意度、領導風格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轉型行政法人為例。北商學報,第21期,21-48。
劉峻谷(2013年2月28日)。賤賣精華地 國產局3任副局長 2重判1逆轉。聯合報,A14版。
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正飛(2006)。負責性組織精簡策略與企業績效中間機制之研究─動態策略能力與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昆益(2010)。縣市合併之組織變革對個體行為之影響:原高雄縣鄉鎮市公所經驗分析。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公共事務管理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鄭添旺(2008)。國營事業組織變革的不確定性認知、組織變革壓力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中油高雄煉油廠遷廠政策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戴國良(2004)。組織行為學:從企業觀點出發(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藍偉峰(2003)。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研究─以技職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Abelson, M. A. (1987). Examination of avoidable and unavoidabl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3), 382-386.
Bruce, H. K. & Scott, D. (2000). Forces driv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business schoo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75(3): 133-137.
Carnall, C. A. (1990). Managing change in organization, Prentice-Hall, Inc.
Castle, N. G. (2005). Turnover begets turnover, The Gerontologist, 45(2), 186-195.
Cummings, T. G., & C. G. Worley (1997).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6th Ed.). South-Westem College Pub., Cincinnati, OH.
Ettlie, J. E. & Reza, E. M. (1992). 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cadem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5.
Fried, F., & L. D. Brown (197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 25.
Greenberg, G. & Baron, R. A.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respective,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2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Lee, T. W., and Mitchell, T. R. (2001). The unfolding model of voluntary turnover and job embedded: Foundations for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ttachment.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Vol. 23: 189-246.
March, J. G. & Simon, H. A. (1958).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iley.
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39.
Mobley, W. H. (1982). Employee turnover: Cause, Consequence and control.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Morrel, K. M. , J. Loan-Clarke. & A. J. Wilkinson (2004). Organisational change and employee turnover, Personnal review, 33(2), 161-173.
Mosher, F. C. (1967). 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 Case and commentary. The Bobbs-Merrill Company, Inc., New York, NY.
Riecardo, Ronald J. (1991).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9(5).
Robbin,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Robbin, S. P.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Robbins, S. P. & T. A.Judge (201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th Ed.). Kendallville: Courier.
Sastry, M. (1977). Problems and paradoxes in a model of punctuat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22: 237-275.
Schuler, R. S. (1980).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Vol. 25: 184-215.
Sharifi, S. (2002).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estonian companie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5(3), 313-331.
Szilagyi, A. D. (1979). Keeping employee turnover under control, 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t work, 56(6), 42-52.
Webber, R. A. (1979). Management: Basic elements of managing organization. Richard D. Irwin Inc., Homewood, IL.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