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夏季缺電之產業最適限電策略模擬研究
A Simulation Study on Optimal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Electricity Rationing for Coping with Power Shortage in Summer
作者 洪敏睿
Hung, Min Jui
貢獻者 李慧琳
Lee, Huey Lin
洪敏睿
Hung, Min Jui
關鍵詞 限制用電
供電瓶頸
線性規劃產業關聯模型
產品內含電力使用量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7-Aug-2015 14:15:36 (UTC+8)
摘要 台灣夏季高溫酷熱使得各產業夏月用電量較全年月平均高出5%~24%。台電公司發電機組的備轉容量率在過去幾年的夏季也多次逼近限電警戒值(6%)。在未來氣候變遷趨勢下,夏季極端高溫發生機率提高,發電容量因受環保及社會因素影響難以同步擴充,限電極可能成為台灣在夏季必須面對的挑戰。本文旨在建構一描繪台灣經濟體內所有生產及消費部門相互依賴連結的線性規劃產業關聯分析(linear programming input-output analysis,簡稱LPIO)模型,用以求解經濟成長過程中若遇夏季供電瓶頸時之可行產業最適用電配置(限電)策略——限制用電之產業組合及配比。
根據現實情況所需以決定策略,首先策略的考量為追求經濟成長,加上當前台灣為一加工出口國,應將主要出口品之部門列為供電瓶頸的考量之一。接著,評估所有產業之間的相關性,單一產業的成長可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反之,單一產業的損失影響亦會衝擊其他產業,因此需要了解產業間的投入產出關係才能制定對我們經濟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策略。本研究首創以「夏季模擬產業關聯表」來校準LPIO 模型之模擬,切合實際地反映產業的季節性投入需求,以提升總體多部門模型之應用分析在政策制定參考上的實用性。
結果顯示若出口部門之VAEE能得到提升,則可以於供電瓶頸時期既維持出口市場的成長,GDP的成長亦不需要犧牲,因此出口部門應該以其在國際市場所占有的優勢,回饋於國內生產技術,降低其產品內含電力之使用,則可於供電瓶頸時減少對經濟體中其他部門的限電壓力。然而,出口部門其勞動投入佔原始投入的比重較小,因此當優先出口發展的同時亦應該考慮的國內勞動力的問題。各產業之間勞動份額的改變程度大小,以培養未來可得到良好發展之產業所需的勞動力投入。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100年產業關聯表(52 部門)』。台北: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法務部,2006。『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修正日期2006/12/29)』。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130017)(2015/6/30)
李高朝、李秀娟、林師模,2012。「瓶頸部門、瓶頸資源與經濟成長」,『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2卷,2期,37-80。
許志義、鄭欽龍、周文賢、陳澤義,1990。『台灣產業缺電成本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經濟部能源局,2015。『104年度1月份能源統計月報』。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100 年各月份淨發購電量及售電量』。台北: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100 年電力使用量-按行業別分』。台北: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5。『今日電力資訊』。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_in.aspx?LinkID=26) (2015/7/2)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5。『未來電力供需情形(更新日期2015/5/28)』。(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c40.aspx?LinkID=13)(2015/6/30)
蘇孟宗、楊玟萍、彭茂榮、劉美君、黃孟嬌,2014。「IEKView:台灣電子產業回顧與展望」。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
(https://www.itri.org.tw/chi/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1&MmmID=5000&MSID=621302513530161363&PageID=1#)(2015/6/30)
Chen, C.-Y. and A. Vell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 analysis: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Cipollone, P. and D. J. Marchetti, 2001. “Bottlenecks and limits to growth: A multisectoral analysis of Italian industry,”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3(6): 601-620.
Dorfman, Robert, Paul A. Samuelson, and Robert M. Solow,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New York: McGraw-Hill.
Jiang, P. and Y. Y. Haimes, 2004. “Risk Management for Leontief-Based Interdependent Systems,” Risk Analysis. 24(5): 1215-1229.
Rose, A., J. Benavides, S. E. Chang, P. Szczesniak, and D. Lim, 1997. “The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of an Earthquak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Electricity Lifeline Disruptions,”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37(3): 437-458.
Wang, T.-F. and R. E. Miller, 1995.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 transportation bottleneck: an integrated input-output and 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6(9): 1617-163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學系
10225803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803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慧琳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ee, Huey L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洪敏睿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ng, Min Ju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洪敏睿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ng, Min Jui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Aug-2015 14:15:36 (UTC+8)-
dc.date.available 17-Aug-2015 14:15:3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Aug-2015 14:15:3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25803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59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濟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25803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台灣夏季高溫酷熱使得各產業夏月用電量較全年月平均高出5%~24%。台電公司發電機組的備轉容量率在過去幾年的夏季也多次逼近限電警戒值(6%)。在未來氣候變遷趨勢下,夏季極端高溫發生機率提高,發電容量因受環保及社會因素影響難以同步擴充,限電極可能成為台灣在夏季必須面對的挑戰。本文旨在建構一描繪台灣經濟體內所有生產及消費部門相互依賴連結的線性規劃產業關聯分析(linear programming input-output analysis,簡稱LPIO)模型,用以求解經濟成長過程中若遇夏季供電瓶頸時之可行產業最適用電配置(限電)策略——限制用電之產業組合及配比。
根據現實情況所需以決定策略,首先策略的考量為追求經濟成長,加上當前台灣為一加工出口國,應將主要出口品之部門列為供電瓶頸的考量之一。接著,評估所有產業之間的相關性,單一產業的成長可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反之,單一產業的損失影響亦會衝擊其他產業,因此需要了解產業間的投入產出關係才能制定對我們經濟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策略。本研究首創以「夏季模擬產業關聯表」來校準LPIO 模型之模擬,切合實際地反映產業的季節性投入需求,以提升總體多部門模型之應用分析在政策制定參考上的實用性。
結果顯示若出口部門之VAEE能得到提升,則可以於供電瓶頸時期既維持出口市場的成長,GDP的成長亦不需要犧牲,因此出口部門應該以其在國際市場所占有的優勢,回饋於國內生產技術,降低其產品內含電力之使用,則可於供電瓶頸時減少對經濟體中其他部門的限電壓力。然而,出口部門其勞動投入佔原始投入的比重較小,因此當優先出口發展的同時亦應該考慮的國內勞動力的問題。各產業之間勞動份額的改變程度大小,以培養未來可得到良好發展之產業所需的勞動力投入。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方法 3
1.3 研究架構 6
第2章 文獻回顧 9
2.1 背景參考 9
2.2 模型參考 9
2.3 文獻比較 12
第3章 線性規劃產業關聯模型 15
3.1 線性規劃產業關聯模型設定 15
3.2 乘數效果 21
3.3 線性規劃之可行範圍變化 26
第4章 夏季產業關聯表之模擬 31
4.1 調整目的與過程簡述 31
4.2 詳細資料整理步驟 38
第5章 結果分析 47
5.1 情境設定 47
5.2 模擬結果 48
5.3 產業別與產品別之差異 81
第6章 總結 89
6.1 結論 89
6.2 模型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91
參考文獻 93
zh_TW
dc.format.extent 276865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803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限制用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供電瓶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線性規劃產業關聯模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產品內含電力使用量zh_TW
dc.title (題名) 夏季缺電之產業最適限電策略模擬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imulation Study on Optimal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Electricity Rationing for Coping with Power Shortage in Summer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100年產業關聯表(52 部門)』。台北: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法務部,2006。『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修正日期2006/12/29)』。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130017)(2015/6/30)
李高朝、李秀娟、林師模,2012。「瓶頸部門、瓶頸資源與經濟成長」,『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2卷,2期,37-80。
許志義、鄭欽龍、周文賢、陳澤義,1990。『台灣產業缺電成本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經濟部能源局,2015。『104年度1月份能源統計月報』。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100 年各月份淨發購電量及售電量』。台北: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1。『100 年電力使用量-按行業別分』。台北: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5。『今日電力資訊』。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_in.aspx?LinkID=26) (2015/7/2)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5。『未來電力供需情形(更新日期2015/5/28)』。(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c40.aspx?LinkID=13)(2015/6/30)
蘇孟宗、楊玟萍、彭茂榮、劉美君、黃孟嬌,2014。「IEKView:台灣電子產業回顧與展望」。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
(https://www.itri.org.tw/chi/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1&MmmID=5000&MSID=621302513530161363&PageID=1#)(2015/6/30)
Chen, C.-Y. and A. Vella, 1994.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electricity shortages using input–output analysis: the case of Taiwan,” Applied Economics. 26(11): 1061-1069.
Cipollone, P. and D. J. Marchetti, 2001. “Bottlenecks and limits to growth: A multisectoral analysis of Italian industry,”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3(6): 601-620.
Dorfman, Robert, Paul A. Samuelson, and Robert M. Solow, 1958. Linear Programming and Economic Analysis. New York: McGraw-Hill.
Jiang, P. and Y. Y. Haimes, 2004. “Risk Management for Leontief-Based Interdependent Systems,” Risk Analysis. 24(5): 1215-1229.
Rose, A., J. Benavides, S. E. Chang, P. Szczesniak, and D. Lim, 1997. “The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of an Earthquak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Electricity Lifeline Disruptions,”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37(3): 437-458.
Wang, T.-F. and R. E. Miller, 1995.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 transportation bottleneck: an integrated input-output and 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6(9): 1617-163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