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論保險法最大善意原則及對價平衡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上爭議
A study on the disputes of applying the utmost good faith and the principle of consideration equivalence in Insurance Contract Law to the New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Law
作者 張一合
貢獻者 葉啟洲<br>李志峰
張一合
關鍵詞 最大善意原則
對價平衡原則
個人資料保護法
敏感性個人資料
資訊自決權
書面同意
告知後同意原則
蒐集限制原則
免除告知義務
過渡條款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4-Aug-2015 09:53:59 (UTC+8)
摘要 保險契約又稱之為「最大善意契約」或「誠信契約」,歸因於保險契約之制定需仰賴要保人及被保險人之善意與誠信,而於保險事故發生前最重要者為保險法上據實說明義務及危險增加通知之義務,此二義務要求要保人及被保險人提供大量個人資料,俾使保險制度能順利運作。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第6條關於敏感性個人資料部分之蒐集、處理、利用部分遲遲尚未施行,連帶影響保險法上據實說明義務及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履行無所適從。

自外國立法例觀之,個人資料保護隨著資訊發展而逐漸受到各國重視,爰參考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隱私保護原則、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亦提出隱私保護暨個人資料跨國傳遞指導原則,對於美國、英國及日本保險實務對於個人資料保護法實施分別制定不同措施。美國最早提出告知後同意原則,並由美國保險監理協會制訂保險資訊與隱私保障標準模範法典予以落實;英國則遵照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特別制定特種個人資料處理原則,將個人資料種類予以不同程度化區分;日本對於個人情報保護法除金融廳制定金融領域下指針外,其生命保險協會及損害保險協會分別制定生命保險業之個人情報處理指針及損害保險公司之個人情報保護指針。基此,以上各國之立法及保險實務運作,亦為我國制定保險法第177條之1之參考依據。

惟保險法第177條之1於主體面、客體面、內容制定、免除告知義務規範及過渡條款之設計等皆有可議之處。本文分析保險法上據實說明義務及危險增加通知義務與個人資料同意權之衝突,並依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委託研究計畫及行政院草案,以立法沿革及法規面逐一剖析保險法第177條之1之妥適性並給予立法建議。希冀本研究能有助於保險實務上對於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制定,予以明確且完善之配套措施,並為保險法第177條之1開啟新紀元。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版,三民書局,2009年9月。
2.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個人資訊自決權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一輯第十七篇,2001年11月。
3. 行政院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令解釋彙編,初版,行政院法務部出版,2000年12月。
4. 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五版,瑞興書局,2009年4月。
5. 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二版,元照出版,2010年9月。
6. 邱映曦,給科技研發與創新服務提供者的個資運用藍圖,初版,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出版,2011年10月。
7. 呂錦峯、謝持恆,個人資料保護法教戰守則,初版,永然文化出版,2012年11月。
8.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初版,元照出版,2000年。
9.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三版,元照出版,2005年10月。
10. 林群弼,保險法論,初版,三民書局,2002年10月。
11. 林誠二,民法總則(上),五南文化,再版,2005年9月。
12. 林鴻文,個人資料保護法,初版,書泉出版,2013年5月。
13. 林勳發、柯澤東、劉興善、梁宇賢合著,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六版,頁669,2009年3月。
14. 桂裕,保險法,增訂五版,三民書局,1993年12月。
15. 袁宗蔚,保險法論,初版,三民書局,1959年12月。
16.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初版,三民書局,2011年1月。
17. 陳彩稚,保險學,二版,三民書局,2004年。
18. 鄭玉波,民法總則,十一版,三民書局,2008年。
19. 葉啟洲,保險法實例研習,二版,元照出版,2011年7月。
20. 鄭玉波,保險法論,九版,三民書局,2012年2月。
21. 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二版,三民書局,2011年09月。
22. 劉佐國、李世德,個人資料保護法釋義與實務: 如何面臨個資保護的新時代,初版,碁峰資訊,2012年8月。
23. 蕭嘉豪,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第一堂課,初版,書泉出版,2013年。
24. 羅傳賢,國會與立法技術,一刷,五南書局,2004年11月。
25.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六版,五南書局,2012年7月。

(二)專書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載: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初版,元照出版,頁693-726,2002年7月。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王志誠,美國金融隱私權保護法之發展,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7輯,第1期,頁71-90,2006年。
2. 石泱,職業工會勞工參加職業災害保險制度之研究-逆選擇與道德風險的觀點,保險實務與制度,第3卷,第1期,頁53-76,2004年。
3. 伍偉華,初探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特殊侵權行為要件,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115-122,2014年12月。
4. 江朝國,論我國危險增加之規定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保險專刊,第38期,頁49-76,1994年12月。
5. 江朝國,危險增加之意義,月旦法學雜誌,第23期,頁58-59,1997年4月。
6. 江朝國,違反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法律效果,月旦法學雜誌,第26期,頁68-69,1997年7月。
7. 江朝國,對價平衡介入契約自由之界限—善意複保險危險發生後不得請求保費返還,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213-216,2010年12月。
8. 江朝國,論我國保險法中被保險人之地位—建立以被保險人為中心之保險契約法制,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頁139-157,2011年2月。
9. 呂丁旺,淺析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頁131-146,2010年08月。
10. 李志峰,基因資訊於人身保險核保使用的妥當性,政大法學評論,第116期,頁173-238,2010年08月。
11. 汪信君,危險增加之通知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頁38-39,2004年3月。
12. 汪信君,保險法告知義務之義務性質與不真正義務,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6卷,第1期,頁1-54,2007年3月。
13. 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頁172-189,2009年5月。
14. 邱忠義,談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間接識別,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95-103,2014年12月。
15. 李智仁,日本金融隱私權保障規範之發展—兼論我國面臨之問題與對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9期,頁1-70,2005年11月。
16. 利菊秀、劉純之、葉家興,論保險市場「訊息不對稱」理論與實務的不一致,保險專刊,第 20 卷,第 2 期,頁99-112 ,2004年12月。
17. 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頁44,2003年12月。
18. 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頁222-234,2005年11月。
19. 林怡君,論個資保險與一般責任保險之差異,萬國法律,第190期,頁43-50, 2013年08月。
20. 林家慶,「電信業者別」能否揭露?個人資料保護與公共利益維護不能兼顧?—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一○三年度北小字第一三六○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139-146,2014年12月。
21. 何展旭,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芻議,國政分析,2012年10月。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發展基金會。網址:http://www.npf.org.tw/print?sid=11556,最後瀏覽日:2015/5/15。
22. 林誠二,再論誠實信用原則與權利濫用禁止原則之機能—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臺上字第二八一九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2期,頁36-61,2001年5月。
23. 周慧蓮,英國個人資料保護最新案例發展及其對我國法制之啟示,科技法律透析,第11卷第1期,頁52-62,2005年01月。
24. 徐仕瑋,個資法所保護個人資料之範圍界定—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三年度北小字第一三六○號小額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123-138,2014年12月。
25. 范姜真媺,個人資料自主權之保護與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法學叢刊雜誌社,第225期,頁69-103,2012年01月。
26. 范姜真媺,個人資料保護法關於「個人資料」保護範圍之檢討,東海大學法律研究,第41期,頁1-33,2013年12月。
27. 翁清坤,「論個人資料保護標準之全球化」,東吳法律學報,第22卷,第1期,頁1-60,2010年07月。
28. 陳志忠,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個人資訊自決權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第21輯,第17篇,頁30,2001年。
29. 陳彩稚,資訊不對稱對產險業經營健康保險之負面效應及其預防,風險與保險,第17期,頁32-35,2008年。
30. 陳明麗,資訊不對稱下臺灣金融機構參加中央存保前後行為之分析 — 逆選擇與道德風險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4卷,第11期,頁21-33,1998年11月。
31. 雷文玫,歧視有理?美國管制商業健康保險使用基因資訊之研究,中原財經法學,第5期,頁433-465,2000年8月。
32. 黃昭元,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頁461-508,2005年8 月。
33. 葉啟洲,主動給付保險金、附約之效力依附條款與誠信原則 —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度保險上字第 6 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 65 卷,第10期,頁32-46,2014年10月。
34. 葉啟洲,民事交易關係上之反歧視原則 — 德國一般平等待遇法之借鏡,東吳法律學報,第 26 卷,第 3 期,頁143-200 ,2015年1月。
35. 葉啟洲,要保人告知義務法制之改革:消費者保護、對價平衡與最大善意原則之交錯與位移,政大法學評論,第136期,頁129-207,2014年3月。
36. 葉啟洲,犯罪行為除外危險之解釋與最大善意原則 —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一年度保險字第一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4期,頁37-45,2013年12月。
37. 葉啟洲,臺灣保險消費者之資訊權保護──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說明義務規範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14期,頁46-68,2013年3月。
38. 葉啟洲,從德國保險人資訊義務規範論要保人之資訊權保障,政大法學評論,第216期,頁291-356,2012年4月。
39. 葉啟洲,德國保險契約法之百年改革:要保人告知義務新制及其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1卷,第1期,頁245-327,2012年3月。
40. 葉啟洲,臨時工、試用人員與傷害保險之危險增加,月旦法學教室,第111期,頁36-38,2012年1月。
41. 葉啟洲,危險增加與保險事故之因果關係,台灣法學雜誌,第180期,頁105-109,2011年7月15日。
42. 葉啟洲,訂約時之告知義務與危險增加之區別/臺北地院九八保險七○,台灣法學雜誌,第160期,頁173-176,2010年9月5日。
43. 葉啟洲,告知與通知義務之違反、除斥期間與權利失效,台灣法學雜誌,第156期,頁141-145,2010年7月。
44. 葉啟洲,保險人書面詢問之重要性保險人書面詢問事項之重要性、因果關係與解除權/板院98保險27決,第154期,頁224-228,2010年6月。
45. 葉啟洲,論保險契約之承保範圍與最大善意原則─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台上字第二一四一號判決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頁147-158,1999年5月。
46. 廖福特,從歐洲人權法院 Storck 及 Buck 判決看其對德國法院之衝擊 —私生活及住家隱私權之論辯,歐美研究,第 41 卷,第 3 期,頁763-799 ,2011年 9月。
47. 張冠群,臺灣保險法關於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解構與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31期,頁89-168,2013年2月。
48. 劉佐國,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 — 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與修正過程,律師雜誌,第307期,頁42-51,2005年04月。
49. 劉定基,從美國法的觀點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以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隱私權的保障與衝突為中心,興大法學,第11期,頁195-234,2012年5月。
50. 劉定基,析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當事人同意」的概念,第218期,頁146-167,2013年7月。
51. 劉定基,個人資料保護法講座:第一講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上),第115期,頁42-54,2012年5月。
52. 劉定基,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 — 以監視錄影為例(下),第119期,頁39-53,2012年9月。
53. 劉邦繡,健保就醫資料之個資保護與合理利用之調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二年度訴字第三六號判決探討,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104-114,2014年12月。
54. 劉俊廷,一次購足的便利性與交叉購買保險意願 — 轉換成本與信任的干擾效果,保險專刊,第27卷,第1期,頁67-86,2011年6月。
55. 劉靜怡,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頁40-50,2006 年8 月
56. 劉靜怡,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83期,頁147-164,2010年08月。
57. 蕭文生,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週刊雜誌社,頁324-325,1990年10月。
58. 羅俊瑋、范珍翡,保險資訊不對稱 — 實務與法律化解之方式,全國律師,第13卷,第11期,頁101-119,2009年11月。
59. 羅俊瑋,由個人資料保護論保險法第一七七條之一之妥適性?月旦法學雜誌,第206期,頁245-258,2012年7月。
60. 羅俊瑋,論保險法第 177 條之 1 增訂之適切性,軍法專刊,第58卷,第4期,頁69-90,2012年8月。
61. 簡榮宗,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在網際網路上之適用,律師雜誌,第272期,頁107-119,2002年05月。

(四)碩博士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周妙枝,個人資料保護法中刑罰規定之探討,東吳大學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2014年7月。
2. 胡雅筑,以保險通路觀點探討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義務之適用與差異性,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3. 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 — 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4. 高振格,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關法律問題及其改進建議-參考國際組織相關準則,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 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6. 廖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7月。
7. 鄭子薇,論保險法上告知義務之改革 — 以對價平衡原則及消費者保護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8. 劉育雯,資訊社會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 蕭冠中,兩岸保險契約當事人告知說明義務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二、日文資料

(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山下友信,保険法,三版,有斐閣株式會社,2005年3月。
2. 山內義弘,保険學概論 I,初版,洋泉社,1993年7月。
3. 石井夏生利,個人情報保護法の現在と未来,初版,勁草書房,2014年7月。
4. 宇賀克也,情報公開・個人情報保護 -最新重要裁判例・審査会答申の紹介と分析,初版,有斐閣株式會社,2013年8月。
5. 宇賀克也,個人情報保護法の逐条解説-個人情報保護法・行政機関個人情報保護法・独立行政法人等個人情報保護法,二版七刷,有斐閣株式會社,2008年2月。
6. 宇賀克也,個人情報保護の理論と実務,初版,有斐閣株式會社,2009年12月。
7. 宇賀克也,プライバシーの保護とセキュリティ-その制度・システムと実効性―個人情報保護関連5法施行に備える実践マニュアル (まちづくり資料シリーズ―地方分権 (28)),初版,地域科学研究会,2004年10月。
8. 宇都木伸,米本昌平,菅野純夫,人体の個人情報,初版,日本評論社,2004年6月。
9. 多賀古一照,要說個人情報保護法,初版,弘文堂株式會社,2004年2月。
10. 藤野剛士,図解でわかる個人情報保護,初版,日本能率協会マネジメントセンター,2000年8月。

(二)期刊論文
1. 今村有,危険変更の概念,損害保険研究,第32卷,第4號,頁35-85,1971年2月。
2. 東京地院昭和39年9月2日判決,判例時報,第385號,頁12,1964年。
3. 最高法院2008年3月6日判決,民集62卷,第3號,頁665,判時2004號。
4. 最高法院第2小法庭,2003年(平成15年)3月14日判決,判例タイムズ,第1126號,頁97。
5. 最高法院第2小法庭,2003年(平成15年)9月12日判決,判例タイムズ,第1134號,頁12。

三、英文資料

(一)專書(按作者字母排列)
1. Cate, Fred H. (2006). THE FAILURE OF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PRINCIPLES-forthcoming in Consumer Protection in the Age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Burlington: Ashgate Publishing.
2. Dionne, Georges., Fombaron, Nathalie. & Doherty, Neil. (2000). 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3. carey, peter (4th ed 2015). data protection: a practical guide to UK and EU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專書論文
1. Davies, Dominic (1996). Pink Therapy: A Guide for Counsellors and Therapists Working with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Clients, (MA: Open university press).
2. Myerson, R. (1991). 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SOLOVE, DANIEL J. (2004). THE DIGITAL PERSON: TECHNOLOGY AND PRIV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A: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字母排列)
1. Aboody, David&Lev, Baruch, Information Asymmetry, R&D, and Insider Gains,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5, No. 6.2747 (2000).
2. George, Barbara Crutchfield & Lynch, Patricia, U.S multinational employers: navigating through the “Safe Harbor” principle to comply with the EU Data Privacy Directive, 38 Am. bus. L.J. 735 (2001).
3. Felsenfeld, Carl, Synposium 2002 Unnecessary Privacy, 25 Suffolk Transnat’l L. Rev. 365, 370 (2002).
4. Green, Ronald M.& Thomas, A. Mathew, DNA: Fiv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for Policy Analysis, 11 Harv. J.L.&Tech. 571 (1998).
5. Helpman, E., and J.-J. Laffont, On Moral Hazard in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0, 8 (1975).
6. Makki, Shiva S., EVIDENCE OF ADVERSE SELECTION IN CROP INSURANCE MARKETS,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68, No. 4, 685 (2001).
7. Marquis, M. Susan, Adverse Selection with a Multiple Choice Among Health Insurance Plans: A Simul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Vol.11. 321 (1992).
8. Murray, Thomas H. Murray,Genetics and the Moral Mission of Health Insurance, Hastings Center Report,Vol. 22, No. 6, 12 (1992).
9. Palekar, Nikhil S., Privacy protection: when is “adequate” actually adequate, 18 Duke J. Comp. & Int’1L. 529 (2008).
10. pandozzi, neal r., Beware of Banks Bearing Gifts: Gramm-Leach-Bliley and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Federal Financial Privacy Legislation, 55 U. Miami L. Rev. 163 (2001).
11. Pearce,Graham & Platten, Nicholas, Orchestrating Transatlantic Approaches to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 European Perspective, 22 Fordham int’l L.J.2024 (1998).
12. Prosser, William L., privacy, 48 Cal. L. Rev. 383 (1960).
13. Rothstein, Mark A., Expanding the Ethical Analysis of Biobanks,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 Ethics, Vol.33, no.1, 89 (2005), available at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748-720X.2005.tb00213.x/epdf (last visited on 2015/5/25).
14. Rothschild, Michael & Stiglitz, Joseph,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90, No. 4.629 (Nov., 1976).
15. Rich, Robert F. & Ziegler, Julian, Genetic Discrimination in Health Insurance -Comprehensive Legal Solutions for a (Not So) Special Problem?, 2 IND. HEALTH L. REV. 5 (2005).
16. Schwartz, Paul M., Privacy and Participa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Public Sector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80 Iowa L. Rev. 553 (1994).
17. Spence, Michael, Job Market Signal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87, No. 3. 355 (Aug., 1973).
18. Warren, Samuel D.& Brandeis, Louis D.,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ard L. Rev.5.193 (1890).

四、其他

(一)中文資料
1. HIV/AIDS統計月報表,2015年5月,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址:http://www.cdc.gov.tw/info.aspx?treeid=1f07e8862ba550cf&nowtreeid=6c5ea6d932836f74&tid=9269F1D182269527,最後瀏覽日:2015/5/27。
2. 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告知書,網址:http://www.mli.com.tw/gop/down_file/student-4-10.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3. 白錫鏗,臉書刊登個資遭訴,2015年4月7日。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2/820576,最後瀏覽日:2015/5/16。
4. 安聯人壽,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告知書,網址:http://www.allianz.com.tw/officialsite/1_0/html.aspx?id=27,最後瀏覽日:2015/5/22。
5. 旺旺友聯產物員工誠實保證保險要保書,資料來源:旺旺友聯產物保險公司,網址:https://www.wwunion.com/6_service/6_2Documents/apply_others11.pdf,最後瀏覽日:2015/5/27。
6. 法院公報,第100卷,第45期,院會紀錄,頁222-225,2011年5月。
7. 周采萱,壽險業拒保同性戀者?!,2012年6月1日,現代保險新聞網,網址: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075,最後瀏覽日:2015/5/26。
8. 周采萱,同志保險實務系列—同志情,執愛難行:隱瞞身分為哪樁?,2012年8月8日,資料來源: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網址:https://tapcpr.wordpress.com/2012/08/08/%E5%90%8C%E5%BF%97%E4%BF%9D%E9%9A%AA%E5%AF%A6%E5%8B%99%E7%B3%BB%E5%88%97-%E5%90%8C%E5%BF%97%E6%83%85-%E5%9F%B7%E6%84%9B%E9%9B%A3%E8%A1%8C%EF%BC%9A%E9%9A%B1%E7%9E%9E%E8%BA%AB%E5%88%86%E7%82%BA/,最後瀏覽日:2015/5/26。
9. 吳協昌,美保險公司拒保壽險—泰男同性戀者提申訴,2007年11月3日,資料來源:中央社,網址: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17407,最後瀏覽日:2015/5/26。
10.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履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義務內容,網址:https://www.nanshanlife.com.tw/Public_web/Service/file/AG/gp18.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11.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告知暨同意書,網址:http://www.ia.nctu.edu.tw/ezfiles/0/1000/attach/93/pta_916_2213298_07199.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1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頁:http://dict.revised.moe.edu.tw/,最後瀏覽日:2015/5/11。
13. 第一產物員工誠實保證保險要保書,資料來源:第一產物保險公司,網址:https://www.firstins.com.tw/kyc/service/downloads/Downloads/25.pdf,最後瀏覽日:2015/5/27。
14. 彭金隆,因應個人資料保護法保險相關法令及實務問題檢討,保險業務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九十九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10年。
15.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總說明,行政院法務部,網址:http://www.wops.phc.edu.tw/xoop/uploads/8c7ff3a8-1b7f-c8fe.pdf,草案總覽,行政院網頁,最後瀏覽日:2015/6/8。
16. 臺銀人壽,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告知事項,網址:http://www.twfhclife.com.tw/PDF/life08.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17. 穆震宇,個資同意書—包山包海問題多,2012年12月1日,資料來源:現代保險,網址: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373,最後瀏覽日:2015/5/16。

(二)日文資料
1. 2013年情報セキュリティインシデントに関する調査報告書—個人情報漏えい編,網址:http://www.jnsa.org/result/incident/data/2013incident_survey_ver1.2.pdf,最後瀏覽日:2015/5/1。
2. 一般社団法人生命保険協会,生命保険業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の取扱指針について,最終改正:2014年4月1日,網址:http://www.seiho.or.jp/activity/personal/pdf/personal_01.pdf,最後瀏覽日:2015/6/12。
3. 一般社団法人生命保険協会,生命保険業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の安全管理措置等についての実務指針(生保安全管理実務指針),最後改正:2014年4月1日,網址:http://www.seiho.or.jp/activity/personal/pdf/personal_02.pdf,最後瀏覽日:2015/6/19。
4.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損害保険協会,損害保険会社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に関する安全管理措置等についての実務指針,最後改正:2010年12月8日,網址:http://www.sonpo.or.jp/about/guideline/individual/pdf/index/action_jitsumushishin.pdf,最後瀏覽日:2015/6/19。
5.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損害保険協会,損害保険会社に係る個人情報保護指針,最終改正:2012年4月1日,網址:https://www.sonpo.or.jp/about/guideline/individual/pdf/index/sonposhishin.pdf,最後瀏覽日:2015/6/12。
6. 日本金融廳,金融分野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最終改正:2013年3月19日,網址:http://www.fsa.go.jp/common/law/kj-hogo/01.pdf,最後瀏覽日:2015/6/12。
7. 金融廳,金融分野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の安全管理措置等についての実務指針,最後改正:2005年1月6日金融庁告示第1号,網址:http://www.fsa.go.jp/common/law/kj-hogo/04.pdf,最後瀏覽日:2015/6/19。

(三)英文資料
1. Article 29 Data PROTECTION. working party, Working Document on Blacklist. 2-4 (October 2002). available athttp://ec.europa.eu/justice/policies/privacy/docs/wpdocs/2002/wp65_en.pdf, (last visited 2015/5/16).
2. Bank of Nova Scotia v Hellenic Mutual War Risk Association (Bermuda) Ltd (The Good Luck), 1989 WL 649779.
3. Banque Keyser Ullmann SA v Skandia (UK) Insurance Co, 1986 WL 406911.
4. Council of Europe, Progress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Convention 108 to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Biometric Data 6 (2005), available athttp://www.coe.int/t/dghl/standardsetting/dataprotection/Reports/Biometrics_2005_en.pdf , (last visited 2015/5/16)
5. Gellman, Robert,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s: A Basic History (February 11, 2015).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2415020 (last visited 2015/6/22).
6. 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479 (1965).
7. Katz v. United States 389 U.S. 346 (1967).
8. K/S Merc-Scandia XXXXII v Lloyd`s Underwriters (The Mercandian Continent), 2001 WL 825355.
9. Manifest Shipping Co Ltd v Uni-Polaris Insurance Co Ltd (The Star Sea), 2001 WL 14898.
10. NAIC, INSURANCE INFORMATION AND PRIVACY PROTECTION MODEL ACT (1992).
11. Pavesich v. New England Life Insurance Co.,122 Ga. 190, 50 S.E. 68 (1905).
12. Perkey v.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42 Cal.3d 185, 196-202 (Bird, C.J., Concurring) (1986).
13. Powell v. State, 510 S.E.2d 18 (1998).
14. the data protection act (1998), available at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98/29/contents (last visited 2015/6/22).
15.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 Gramm-Leach-Bliley Act, Privacy of Consumer Financial Information,VIII-1.1, FDIC Compliance Manual (January 2014).
16. The Europea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gency (ENISA), Data breach notifications in the EU, (13 January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enisa.europa.eu/activities/identity-and-trust/library/deliverables/dbn (last visited 2015/5/12).
17. United State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s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Principles (FIPPs) (1973) , available athttps://www.ftc.gov/reports/privacy3/fairinfo.shtm (last visited 2015/6/22).
18. Whalen v. Roe,429 U.S. 589 (1977).
19. working party, opinion 2/2009 in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personal data (General Guidelines and the special case of schools) ,N0.398/09/EN,WP 160, 11 February 2009, available at http://ec.europa.eu/justice/policies/privacy/docs/wpdocs/2009/wp160_en.pdf (last visited 2015/5/12).
2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Enforcing bans on tobacco advertising,promotion and sponsorsHip (2013) available at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85380/1/9789241505871_eng.pdf (last visited 2015/5/1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101358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358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葉啟洲<br>李志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一合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一合zh_TW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ug-2015 09:53:59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ug-2015 09:53: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ug-2015 09:53: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1358008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86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358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保險契約又稱之為「最大善意契約」或「誠信契約」,歸因於保險契約之制定需仰賴要保人及被保險人之善意與誠信,而於保險事故發生前最重要者為保險法上據實說明義務及危險增加通知之義務,此二義務要求要保人及被保險人提供大量個人資料,俾使保險制度能順利運作。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第6條關於敏感性個人資料部分之蒐集、處理、利用部分遲遲尚未施行,連帶影響保險法上據實說明義務及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履行無所適從。

自外國立法例觀之,個人資料保護隨著資訊發展而逐漸受到各國重視,爰參考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隱私保護原則、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亦提出隱私保護暨個人資料跨國傳遞指導原則,對於美國、英國及日本保險實務對於個人資料保護法實施分別制定不同措施。美國最早提出告知後同意原則,並由美國保險監理協會制訂保險資訊與隱私保障標準模範法典予以落實;英國則遵照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特別制定特種個人資料處理原則,將個人資料種類予以不同程度化區分;日本對於個人情報保護法除金融廳制定金融領域下指針外,其生命保險協會及損害保險協會分別制定生命保險業之個人情報處理指針及損害保險公司之個人情報保護指針。基此,以上各國之立法及保險實務運作,亦為我國制定保險法第177條之1之參考依據。

惟保險法第177條之1於主體面、客體面、內容制定、免除告知義務規範及過渡條款之設計等皆有可議之處。本文分析保險法上據實說明義務及危險增加通知義務與個人資料同意權之衝突,並依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委託研究計畫及行政院草案,以立法沿革及法規面逐一剖析保險法第177條之1之妥適性並給予立法建議。希冀本研究能有助於保險實務上對於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制定,予以明確且完善之配套措施,並為保險法第177條之1開啟新紀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一項 文獻分析 2
第二項 比較分析與歸納整理 2
第三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對保險實務運作之影響 7
第一節 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對保險實務運作之影響及衝擊 8
第一項 對保險行銷之影響及衝擊 8
第二項 對保險核保及理賠之影響及衝擊 10
第三項 對保險通報作業之影響及衝擊 12
第四項 對保險營運成本之影響及衝擊 13
第二節 我國保險業對於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處理方式 13
第一項 保險業對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適用 14
第一款 保險業於直接蒐集個人資料情形 14
第一目 保險業蒐集處理當事人個人資料 14
第二目 保險業利用當事人個人資料 15
第三目 保險業蒐集當事人個人資料之告知義務 15
第二款 保險業於間接蒐集個人資料情形 16
第一目 保險業蒐集當事人個人資料 16
第二目 保險業利用當事人個人資料 17
第三目 保險業蒐集當事人個人資料之告知義務 17
第二項 保險輔助人對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適用 19
第一款 保險輔助人於直接蒐集個人資料情形 19
第一目 保險輔助人蒐集當事人個人資料 19
第二目 保險輔助人利用當事人個人資料 19
第三目 保險輔助人蒐集當事人個人資料之告知義務 20
第二款 保險輔助人於間接蒐集個人資料情形 21
第一目 保險輔助人蒐集當事人個人資料 21
第二目 保險輔助人利用當事人個人資料 22
第三目 保險輔助人蒐集當事人個人資料之告知義務 22
第三節 小結 23

第三章 各國個人資料保護之發展及其於保險實務運作 28
第一節個人資料屬隱私權保護 28
第一項 美國(1890年) 29
第二項 日本(1964年) 32
第三項 歐洲(2001年) 34
第四項 小結 35
第二節 各國資訊自決權之落實及其保險實務運作 36
第一項 美國公平資訊慣例(1973年) 37
第一款 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1999年) 38
第二款 定義及適用原則範圍 38
第一目 通知原則 39
第二目 同意原則 39
第三目 接近參加原則 40
第四目 完整安全原則 40
第五目 執行與補償原則 41
第三款 美國保險實務關於個人資料之保護 41
第一目 通知原則之落實 42
第二目 同意原則之落實 43
第三目 接近原則之落實 43
第四目 執行及補償原則之落實 45
第二項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隱私保護暨個人資料跨國傳遞指導原則(1980年) 46
第一款 定義及適用原則範圍 47
第二款 八大原則之闡釋 47
第一目 蒐集限制原則 48
第二目 品質確保原則 48
第三目 目的明確原則 48
第四目 限制目的外使用原則 49
第五目 安全確保原則 49
第六目 公開原則 49
第七目 個人參與原則 50
第八目 責任原則 50
第三項 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指令(1995年) 50
第一款 定義及適用原則範圍 51
第二款 個人資料保護基本原則 52
第一目 資料品質原則 52
第二目 資料處理合法原則 53
第三目 特種個人資料處理原則 53
第四目 告知義務原則 54
第五目 資料當事人之接近權 55
第六目 資料當事人之異議權 55
第七目 資料保護保密及安全原則 56
第八目 通知義務 57
第三款 英國保險實務關於個人資料之保護 58
第一目 英國個人資料保護原則 59
第二目 涉及敏感性個人資料時之應符合之要件 60
第三目 基於犯罪防制與公共利益所為之除外規定 62
第四項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隱私保護架構(2004年) 63
第一款 定義及適用原則範圍 63
第二款 九大原則之闡釋 64
第一目 預防損害原則 64
第二目 通知原則 64
第三目 限制蒐集原則 65
第四目 個人資料使用原則 65
第五目 自主原則 65
第六目 個人資料完整原則 66
第七目 安全維護原則 66
第八目 接近權與更正原則 66
第九目 責任原則 67
第五項 日本個人情報保護法(2001年) 67
第一款 定義及適用原則範圍 68
第二款 日本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基本原則 70
第一目 特定目的限制原則 70
第二目 適當取得資料原則 71
第三目 確保資料正確性原則 71
第四目 安全管理原則 72
第五目 資料透明原則 73
第三款 日本保險實務關於個人資料之保護 76
第一目 特定目的限制原則之落實 78
第二目 適當取得資料原則之落實 83
第三目 確保資料正確性原則之落實 84
第四目 安全管理原則之落實 85
第五目 資料透明原則之落實 87
第六項 小結 90

第四章 我國隱私權及資訊自決權之發展與個人資料保護 92
第一節 我國對於隱私權及個人資料之保護 92
第一項 隱私權之沿革 92
第一款 釋字第293號解釋—首次提及隱私權 93
第二款 釋字第585號解釋—大法官首肯隱私權為憲法上之基本權利 93
第三款 釋字第603解釋、第689號—大法官進步闡明隱私權之內涵 94
第四款 釋字第689號—合理隱私期待之判斷標準 95
第五款 小結 97
第二項 我國資訊自決權之個人資料保護 98
第一款 通知原則 100
第二款 同意原則 100
第三款 接近原則 101
第三項 小結 103
第二節我國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範與適用 103
第一項 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範 104
第一款 個人資料之定義 104
第二款 敏感性個人資料之規範 107
第三款 個人資料保護法中之程序參與權 108
第一目 告知原則 108
第二目 同意原則 115
第三目 接近原則 122
第四目 退出權 124
第二項 適用範圍 126
第一款 規範客體 126
第二款 規範主體 127
第三節 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缺失兼評析 128
第一項 部分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尚未施行,架空個人資料保護意旨 129
第二項 書面同意之缺失 131
第一款 當事人同意並非先決條件 132
第二款 一律書面同意,缺乏彈性 134
第三項 敏感性個人資料規範 135
第一款 敏感性個人資料之內涵 136
第二款 當事人同意原則之架空 138
第四項 研究機關架空基礎原則 139
第五項 欠缺完善之刪除請求權制度 141
第四節 我國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與國際個人資料保護原則之比較 141
第一項 個人資料與敏感性個人資料之規範 142
第二項 蒐集限制原則 142
第三項 特定目的原則 143
第四項 小結 144

第五章 保險法最大善意原則及對價平衡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之衝突 147
第一節 資訊不對等與最大善意原則及對價平衡原則 147
第一項 保險契約之資訊不對等 148
第一款 逆選擇 149
第一目 信號傳遞 150
第二目 資訊篩選 150
第三目 政府介入強制保險 151
第四目 風險分類 151
第二款 道德風險 152
第二項 最大善意原則 153
第一款 誠信原則於保險法中之適用 154
第二款 最大善意原則之沿革 155
第一目 Carter v. Boehm判決 155
第二目 英國 1906 年海上保險法 156
第三款 最大善意原則適用範圍之擴張 156
第一目 僅限於契約成立前 157
第二目 契約成立後亦有適用 157
第四款 最大善意原則與保險契約雙方當事人間揭露義務之消長 158
第三項 對價平衡原則 159
第一款 對價平衡原則於保險法中之適用 159
第二款 對價平衡原則之沿革 161
第二節 最大善意原則與對價平衡原則之具體展現 - 以保險法第59條與第64條為中心162
第一項 據實說明義務之內涵及其範圍 162
第一款 據實說明義務之內涵 162
第二款 決定說明義務範圍之主體 165
第三款 據實說明義務範圍之決定與內容 166
第一目 重要事項 166
第二目 書面詢問原則 168
第三目 要保人與被保險人知悉事項 169
第四目 非保險人明知或可得而知之事項 170
第四款 小結 171
第二項 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內涵及其範圍 171
第一款 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內涵 172
第一目 主觀危險增加 173
第二目 客觀危險增加 174
第二款 決定危險通知義務範圍之主體 175
第三款 危險通知義務範圍之決定與內容 176
第一目 重要性 177
第二目 持續性 178
第三目 不可預見性 179
第三節 據實說明義務及危險增加義務與敏感性個人資料同意權之衝突 180
第一項 危險通知義務與據實說明義務作為個人資料取得之來源及其應有之限制 181
第一款 保險人取得要保人或被保險人個人資料之來源 181
第一目 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個人資料之直接蒐集 182
第二目 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個人資料之間接蒐集 183
第二款 個人資料取得之限制 185
第一目 一般性個人資料 186
第二目 敏感性個人資料 191
第二項 據實說明義務、危險增加義務與個人資料同意權之衝突 192
第一款 當事人同意權的存在必要性 192
第二款 特定目的範圍之限制 194
第三款 小結 194

第六章 個人資料保護於保險法之退讓—檢討保險法第177條之1 196
第一節 保險法第177條之1之規範制定沿革 196
第一項 保發基金委託研究計畫版本 196
第一款 建議修正條文 196
第二款 修正理由之說明 197
第一目 第一項之修正理由 197
第二目 第二項之修正理由 198
第三目 第三項之修正理由 198
第二項 行政院提出之修正草案 199
第一款 行政院草案條文 199
第二款 草案修正理由之說明 200
第一目 第一項之修正理由 200
第二目 第二項之修正理由 200
第三目 第三項之修正理由 201
第四目 第四項之修正理由 201
第五目 違反本條之法律效果 202
第三項 研究計畫、行政院修正草案與現行法之比較 202
第一款 研究計畫與行政院提案不同之處 202
第一目 第一項部分 202
第二目 第二項部分 203
第三目 第三項部分 203
第四目 第四項部分 203
第二款 行政院修正草案與現行第177條之1不同之處 204
第一目 第一項部分 204
第二目 第二項部分 204
第三目 第三項部分 204
第四目 第四項部分 205
第二節 現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內容與保險法第177條之1適用爭議 209
第一項 當事人書面同意 209
第一款 當事人同意為先決條件 209
第二款 一律書面同意缺乏彈性 211
第三款 小結 212
第二項 病歷亦被列為敏感性個人資料之一 212
第三項 間接蒐集告知義務之免除 213
第四項 敏感性個人資料於本條施行後之繼續利用 215
第三節 敏感性個人資料規範不完足 216
第一項 保險法第177條之1施行前 216
第二項 保險法第177條之1施行後 216
第一款 基因 216
第二款 性生活 219
第三款 犯罪前科 223
第四節建議 224
第一項 由保險實務角度觀察,個人資料保護法部分 225
第一款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第1項第2款概念之限縮 225
第二款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9條、第20條之書面同意應有例外 226
第二項 保險法第177條之1部分 227
第一款 一律書面同意,欠缺彈性 227
第二款 敏感性個人資料,保護不足 228
第三款 免除告知義務造成立法突兀 229
第四款 過渡條款,就地合法是否妥適 230
第五款 建議修法 231

第七章 結論 234
參考文獻 238

表格 1: 研究計畫、行政院研究草案及保險法第177條之1之比較 206
表格 2: 保險法第177條之修正建議條文 232
zh_TW
dc.format.extent 433278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358008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最大善意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對價平衡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個人資料保護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敏感性個人資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自決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書面同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告知後同意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蒐集限制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免除告知義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過渡條款zh_TW
dc.title (題名) 論保險法最大善意原則及對價平衡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上爭議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disputes of applying the utmost good faith and the principle of consideration equivalence in Insurance Contract Law to the New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Law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版,三民書局,2009年9月。
2.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個人資訊自決權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第二十一輯第十七篇,2001年11月。
3. 行政院法務部法律事務司,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令解釋彙編,初版,行政院法務部出版,2000年12月。
4. 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五版,瑞興書局,2009年4月。
5. 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二版,元照出版,2010年9月。
6. 邱映曦,給科技研發與創新服務提供者的個資運用藍圖,初版,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出版,2011年10月。
7. 呂錦峯、謝持恆,個人資料保護法教戰守則,初版,永然文化出版,2012年11月。
8.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初版,元照出版,2000年。
9.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三版,元照出版,2005年10月。
10. 林群弼,保險法論,初版,三民書局,2002年10月。
11. 林誠二,民法總則(上),五南文化,再版,2005年9月。
12. 林鴻文,個人資料保護法,初版,書泉出版,2013年5月。
13. 林勳發、柯澤東、劉興善、梁宇賢合著,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六版,頁669,2009年3月。
14. 桂裕,保險法,增訂五版,三民書局,1993年12月。
15. 袁宗蔚,保險法論,初版,三民書局,1959年12月。
16.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初版,三民書局,2011年1月。
17. 陳彩稚,保險學,二版,三民書局,2004年。
18. 鄭玉波,民法總則,十一版,三民書局,2008年。
19. 葉啟洲,保險法實例研習,二版,元照出版,2011年7月。
20. 鄭玉波,保險法論,九版,三民書局,2012年2月。
21. 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二版,三民書局,2011年09月。
22. 劉佐國、李世德,個人資料保護法釋義與實務: 如何面臨個資保護的新時代,初版,碁峰資訊,2012年8月。
23. 蕭嘉豪,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第一堂課,初版,書泉出版,2013年。
24. 羅傳賢,國會與立法技術,一刷,五南書局,2004年11月。
25.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六版,五南書局,2012年7月。

(二)專書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載: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初版,元照出版,頁693-726,2002年7月。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王志誠,美國金融隱私權保護法之發展,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7輯,第1期,頁71-90,2006年。
2. 石泱,職業工會勞工參加職業災害保險制度之研究-逆選擇與道德風險的觀點,保險實務與制度,第3卷,第1期,頁53-76,2004年。
3. 伍偉華,初探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特殊侵權行為要件,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115-122,2014年12月。
4. 江朝國,論我國危險增加之規定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保險專刊,第38期,頁49-76,1994年12月。
5. 江朝國,危險增加之意義,月旦法學雜誌,第23期,頁58-59,1997年4月。
6. 江朝國,違反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法律效果,月旦法學雜誌,第26期,頁68-69,1997年7月。
7. 江朝國,對價平衡介入契約自由之界限—善意複保險危險發生後不得請求保費返還,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213-216,2010年12月。
8. 江朝國,論我國保險法中被保險人之地位—建立以被保險人為中心之保險契約法制,月旦法學教室,第19期,頁139-157,2011年2月。
9. 呂丁旺,淺析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頁131-146,2010年08月。
10. 李志峰,基因資訊於人身保險核保使用的妥當性,政大法學評論,第116期,頁173-238,2010年08月。
11. 汪信君,危險增加之通知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頁38-39,2004年3月。
12. 汪信君,保險法告知義務之義務性質與不真正義務,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6卷,第1期,頁1-54,2007年3月。
13. 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頁172-189,2009年5月。
14. 邱忠義,談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間接識別,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95-103,2014年12月。
15. 李智仁,日本金融隱私權保障規範之發展—兼論我國面臨之問題與對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9期,頁1-70,2005年11月。
16. 利菊秀、劉純之、葉家興,論保險市場「訊息不對稱」理論與實務的不一致,保險專刊,第 20 卷,第 2 期,頁99-112 ,2004年12月。
17. 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頁44,2003年12月。
18. 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頁222-234,2005年11月。
19. 林怡君,論個資保險與一般責任保險之差異,萬國法律,第190期,頁43-50, 2013年08月。
20. 林家慶,「電信業者別」能否揭露?個人資料保護與公共利益維護不能兼顧?—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一○三年度北小字第一三六○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139-146,2014年12月。
21. 何展旭,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芻議,國政分析,2012年10月。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發展基金會。網址:http://www.npf.org.tw/print?sid=11556,最後瀏覽日:2015/5/15。
22. 林誠二,再論誠實信用原則與權利濫用禁止原則之機能—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臺上字第二八一九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2期,頁36-61,2001年5月。
23. 周慧蓮,英國個人資料保護最新案例發展及其對我國法制之啟示,科技法律透析,第11卷第1期,頁52-62,2005年01月。
24. 徐仕瑋,個資法所保護個人資料之範圍界定—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三年度北小字第一三六○號小額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123-138,2014年12月。
25. 范姜真媺,個人資料自主權之保護與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法學叢刊雜誌社,第225期,頁69-103,2012年01月。
26. 范姜真媺,個人資料保護法關於「個人資料」保護範圍之檢討,東海大學法律研究,第41期,頁1-33,2013年12月。
27. 翁清坤,「論個人資料保護標準之全球化」,東吳法律學報,第22卷,第1期,頁1-60,2010年07月。
28. 陳志忠,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個人資訊自決權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第21輯,第17篇,頁30,2001年。
29. 陳彩稚,資訊不對稱對產險業經營健康保險之負面效應及其預防,風險與保險,第17期,頁32-35,2008年。
30. 陳明麗,資訊不對稱下臺灣金融機構參加中央存保前後行為之分析 — 逆選擇與道德風險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4卷,第11期,頁21-33,1998年11月。
31. 雷文玫,歧視有理?美國管制商業健康保險使用基因資訊之研究,中原財經法學,第5期,頁433-465,2000年8月。
32. 黃昭元,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頁461-508,2005年8 月。
33. 葉啟洲,主動給付保險金、附約之效力依附條款與誠信原則 — 臺灣高等法院 101 年度保險上字第 6 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 65 卷,第10期,頁32-46,2014年10月。
34. 葉啟洲,民事交易關係上之反歧視原則 — 德國一般平等待遇法之借鏡,東吳法律學報,第 26 卷,第 3 期,頁143-200 ,2015年1月。
35. 葉啟洲,要保人告知義務法制之改革:消費者保護、對價平衡與最大善意原則之交錯與位移,政大法學評論,第136期,頁129-207,2014年3月。
36. 葉啟洲,犯罪行為除外危險之解釋與最大善意原則 —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一○一年度保險字第一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4期,頁37-45,2013年12月。
37. 葉啟洲,臺灣保險消費者之資訊權保護──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說明義務規範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14期,頁46-68,2013年3月。
38. 葉啟洲,從德國保險人資訊義務規範論要保人之資訊權保障,政大法學評論,第216期,頁291-356,2012年4月。
39. 葉啟洲,德國保險契約法之百年改革:要保人告知義務新制及其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1卷,第1期,頁245-327,2012年3月。
40. 葉啟洲,臨時工、試用人員與傷害保險之危險增加,月旦法學教室,第111期,頁36-38,2012年1月。
41. 葉啟洲,危險增加與保險事故之因果關係,台灣法學雜誌,第180期,頁105-109,2011年7月15日。
42. 葉啟洲,訂約時之告知義務與危險增加之區別/臺北地院九八保險七○,台灣法學雜誌,第160期,頁173-176,2010年9月5日。
43. 葉啟洲,告知與通知義務之違反、除斥期間與權利失效,台灣法學雜誌,第156期,頁141-145,2010年7月。
44. 葉啟洲,保險人書面詢問之重要性保險人書面詢問事項之重要性、因果關係與解除權/板院98保險27決,第154期,頁224-228,2010年6月。
45. 葉啟洲,論保險契約之承保範圍與最大善意原則─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台上字第二一四一號判決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頁147-158,1999年5月。
46. 廖福特,從歐洲人權法院 Storck 及 Buck 判決看其對德國法院之衝擊 —私生活及住家隱私權之論辯,歐美研究,第 41 卷,第 3 期,頁763-799 ,2011年 9月。
47. 張冠群,臺灣保險法關於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解構與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131期,頁89-168,2013年2月。
48. 劉佐國,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 — 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與修正過程,律師雜誌,第307期,頁42-51,2005年04月。
49. 劉定基,從美國法的觀點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以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隱私權的保障與衝突為中心,興大法學,第11期,頁195-234,2012年5月。
50. 劉定基,析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當事人同意」的概念,第218期,頁146-167,2013年7月。
51. 劉定基,個人資料保護法講座:第一講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上),第115期,頁42-54,2012年5月。
52. 劉定基,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 — 以監視錄影為例(下),第119期,頁39-53,2012年9月。
53. 劉邦繡,健保就醫資料之個資保護與合理利用之調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二年度訴字第三六號判決探討,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元照出版,頁104-114,2014年12月。
54. 劉俊廷,一次購足的便利性與交叉購買保險意願 — 轉換成本與信任的干擾效果,保險專刊,第27卷,第1期,頁67-86,2011年6月。
55. 劉靜怡,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頁40-50,2006 年8 月
56. 劉靜怡,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83期,頁147-164,2010年08月。
57. 蕭文生,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週刊雜誌社,頁324-325,1990年10月。
58. 羅俊瑋、范珍翡,保險資訊不對稱 — 實務與法律化解之方式,全國律師,第13卷,第11期,頁101-119,2009年11月。
59. 羅俊瑋,由個人資料保護論保險法第一七七條之一之妥適性?月旦法學雜誌,第206期,頁245-258,2012年7月。
60. 羅俊瑋,論保險法第 177 條之 1 增訂之適切性,軍法專刊,第58卷,第4期,頁69-90,2012年8月。
61. 簡榮宗,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在網際網路上之適用,律師雜誌,第272期,頁107-119,2002年05月。

(四)碩博士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周妙枝,個人資料保護法中刑罰規定之探討,東吳大學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2014年7月。
2. 胡雅筑,以保險通路觀點探討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義務之適用與差異性,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3. 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 — 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4. 高振格,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關法律問題及其改進建議-參考國際組織相關準則,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 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6. 廖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7月。
7. 鄭子薇,論保險法上告知義務之改革 — 以對價平衡原則及消費者保護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8. 劉育雯,資訊社會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 蕭冠中,兩岸保險契約當事人告知說明義務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二、日文資料

(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山下友信,保険法,三版,有斐閣株式會社,2005年3月。
2. 山內義弘,保険學概論 I,初版,洋泉社,1993年7月。
3. 石井夏生利,個人情報保護法の現在と未来,初版,勁草書房,2014年7月。
4. 宇賀克也,情報公開・個人情報保護 -最新重要裁判例・審査会答申の紹介と分析,初版,有斐閣株式會社,2013年8月。
5. 宇賀克也,個人情報保護法の逐条解説-個人情報保護法・行政機関個人情報保護法・独立行政法人等個人情報保護法,二版七刷,有斐閣株式會社,2008年2月。
6. 宇賀克也,個人情報保護の理論と実務,初版,有斐閣株式會社,2009年12月。
7. 宇賀克也,プライバシーの保護とセキュリティ-その制度・システムと実効性―個人情報保護関連5法施行に備える実践マニュアル (まちづくり資料シリーズ―地方分権 (28)),初版,地域科学研究会,2004年10月。
8. 宇都木伸,米本昌平,菅野純夫,人体の個人情報,初版,日本評論社,2004年6月。
9. 多賀古一照,要說個人情報保護法,初版,弘文堂株式會社,2004年2月。
10. 藤野剛士,図解でわかる個人情報保護,初版,日本能率協会マネジメントセンター,2000年8月。

(二)期刊論文
1. 今村有,危険変更の概念,損害保険研究,第32卷,第4號,頁35-85,1971年2月。
2. 東京地院昭和39年9月2日判決,判例時報,第385號,頁12,1964年。
3. 最高法院2008年3月6日判決,民集62卷,第3號,頁665,判時2004號。
4. 最高法院第2小法庭,2003年(平成15年)3月14日判決,判例タイムズ,第1126號,頁97。
5. 最高法院第2小法庭,2003年(平成15年)9月12日判決,判例タイムズ,第1134號,頁12。

三、英文資料

(一)專書(按作者字母排列)
1. Cate, Fred H. (2006). THE FAILURE OF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PRINCIPLES-forthcoming in Consumer Protection in the Age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Burlington: Ashgate Publishing.
2. Dionne, Georges., Fombaron, Nathalie. & Doherty, Neil. (2000). 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3. carey, peter (4th ed 2015). data protection: a practical guide to UK and EU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專書論文
1. Davies, Dominic (1996). Pink Therapy: A Guide for Counsellors and Therapists Working with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Clients, (MA: Open university press).
2. Myerson, R. (1991). 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SOLOVE, DANIEL J. (2004). THE DIGITAL PERSON: TECHNOLOGY AND PRIV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A: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字母排列)
1. Aboody, David&Lev, Baruch, Information Asymmetry, R&D, and Insider Gains,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5, No. 6.2747 (2000).
2. George, Barbara Crutchfield & Lynch, Patricia, U.S multinational employers: navigating through the “Safe Harbor” principle to comply with the EU Data Privacy Directive, 38 Am. bus. L.J. 735 (2001).
3. Felsenfeld, Carl, Synposium 2002 Unnecessary Privacy, 25 Suffolk Transnat’l L. Rev. 365, 370 (2002).
4. Green, Ronald M.& Thomas, A. Mathew, DNA: Fiv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for Policy Analysis, 11 Harv. J.L.&Tech. 571 (1998).
5. Helpman, E., and J.-J. Laffont, On Moral Hazard in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0, 8 (1975).
6. Makki, Shiva S., EVIDENCE OF ADVERSE SELECTION IN CROP INSURANCE MARKETS,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68, No. 4, 685 (2001).
7. Marquis, M. Susan, Adverse Selection with a Multiple Choice Among Health Insurance Plans: A Simul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Vol.11. 321 (1992).
8. Murray, Thomas H. Murray,Genetics and the Moral Mission of Health Insurance, Hastings Center Report,Vol. 22, No. 6, 12 (1992).
9. Palekar, Nikhil S., Privacy protection: when is “adequate” actually adequate, 18 Duke J. Comp. & Int’1L. 529 (2008).
10. pandozzi, neal r., Beware of Banks Bearing Gifts: Gramm-Leach-Bliley and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Federal Financial Privacy Legislation, 55 U. Miami L. Rev. 163 (2001).
11. Pearce,Graham & Platten, Nicholas, Orchestrating Transatlantic Approaches to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 European Perspective, 22 Fordham int’l L.J.2024 (1998).
12. Prosser, William L., privacy, 48 Cal. L. Rev. 383 (1960).
13. Rothstein, Mark A., Expanding the Ethical Analysis of Biobanks, Journal of Law, Medicine & Ethics, Vol.33, no.1, 89 (2005), available at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748-720X.2005.tb00213.x/epdf (last visited on 2015/5/25).
14. Rothschild, Michael & Stiglitz, Joseph,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90, No. 4.629 (Nov., 1976).
15. Rich, Robert F. & Ziegler, Julian, Genetic Discrimination in Health Insurance -Comprehensive Legal Solutions for a (Not So) Special Problem?, 2 IND. HEALTH L. REV. 5 (2005).
16. Schwartz, Paul M., Privacy and Participation: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Public Sector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80 Iowa L. Rev. 553 (1994).
17. Spence, Michael, Job Market Signal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87, No. 3. 355 (Aug., 1973).
18. Warren, Samuel D.& Brandeis, Louis D.,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ard L. Rev.5.193 (1890).

四、其他

(一)中文資料
1. HIV/AIDS統計月報表,2015年5月,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址:http://www.cdc.gov.tw/info.aspx?treeid=1f07e8862ba550cf&nowtreeid=6c5ea6d932836f74&tid=9269F1D182269527,最後瀏覽日:2015/5/27。
2. 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告知書,網址:http://www.mli.com.tw/gop/down_file/student-4-10.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3. 白錫鏗,臉書刊登個資遭訴,2015年4月7日。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2/820576,最後瀏覽日:2015/5/16。
4. 安聯人壽,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告知書,網址:http://www.allianz.com.tw/officialsite/1_0/html.aspx?id=27,最後瀏覽日:2015/5/22。
5. 旺旺友聯產物員工誠實保證保險要保書,資料來源:旺旺友聯產物保險公司,網址:https://www.wwunion.com/6_service/6_2Documents/apply_others11.pdf,最後瀏覽日:2015/5/27。
6. 法院公報,第100卷,第45期,院會紀錄,頁222-225,2011年5月。
7. 周采萱,壽險業拒保同性戀者?!,2012年6月1日,現代保險新聞網,網址: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075,最後瀏覽日:2015/5/26。
8. 周采萱,同志保險實務系列—同志情,執愛難行:隱瞞身分為哪樁?,2012年8月8日,資料來源: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網址:https://tapcpr.wordpress.com/2012/08/08/%E5%90%8C%E5%BF%97%E4%BF%9D%E9%9A%AA%E5%AF%A6%E5%8B%99%E7%B3%BB%E5%88%97-%E5%90%8C%E5%BF%97%E6%83%85-%E5%9F%B7%E6%84%9B%E9%9B%A3%E8%A1%8C%EF%BC%9A%E9%9A%B1%E7%9E%9E%E8%BA%AB%E5%88%86%E7%82%BA/,最後瀏覽日:2015/5/26。
9. 吳協昌,美保險公司拒保壽險—泰男同性戀者提申訴,2007年11月3日,資料來源:中央社,網址: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17407,最後瀏覽日:2015/5/26。
10.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履行個人資料保護法告知義務內容,網址:https://www.nanshanlife.com.tw/Public_web/Service/file/AG/gp18.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11.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告知暨同意書,網址:http://www.ia.nctu.edu.tw/ezfiles/0/1000/attach/93/pta_916_2213298_07199.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1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頁:http://dict.revised.moe.edu.tw/,最後瀏覽日:2015/5/11。
13. 第一產物員工誠實保證保險要保書,資料來源:第一產物保險公司,網址:https://www.firstins.com.tw/kyc/service/downloads/Downloads/25.pdf,最後瀏覽日:2015/5/27。
14. 彭金隆,因應個人資料保護法保險相關法令及實務問題檢討,保險業務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九十九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10年。
15.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總說明,行政院法務部,網址:http://www.wops.phc.edu.tw/xoop/uploads/8c7ff3a8-1b7f-c8fe.pdf,草案總覽,行政院網頁,最後瀏覽日:2015/6/8。
16. 臺銀人壽,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告知事項,網址:http://www.twfhclife.com.tw/PDF/life08.pdf,最後瀏覽日:2015/5/22。
17. 穆震宇,個資同意書—包山包海問題多,2012年12月1日,資料來源:現代保險,網址: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1373,最後瀏覽日:2015/5/16。

(二)日文資料
1. 2013年情報セキュリティインシデントに関する調査報告書—個人情報漏えい編,網址:http://www.jnsa.org/result/incident/data/2013incident_survey_ver1.2.pdf,最後瀏覽日:2015/5/1。
2. 一般社団法人生命保険協会,生命保険業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の取扱指針について,最終改正:2014年4月1日,網址:http://www.seiho.or.jp/activity/personal/pdf/personal_01.pdf,最後瀏覽日:2015/6/12。
3. 一般社団法人生命保険協会,生命保険業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の安全管理措置等についての実務指針(生保安全管理実務指針),最後改正:2014年4月1日,網址:http://www.seiho.or.jp/activity/personal/pdf/personal_02.pdf,最後瀏覽日:2015/6/19。
4.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損害保険協会,損害保険会社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に関する安全管理措置等についての実務指針,最後改正:2010年12月8日,網址:http://www.sonpo.or.jp/about/guideline/individual/pdf/index/action_jitsumushishin.pdf,最後瀏覽日:2015/6/19。
5. 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損害保険協会,損害保険会社に係る個人情報保護指針,最終改正:2012年4月1日,網址:https://www.sonpo.or.jp/about/guideline/individual/pdf/index/sonposhishin.pdf,最後瀏覽日:2015/6/12。
6. 日本金融廳,金融分野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最終改正:2013年3月19日,網址:http://www.fsa.go.jp/common/law/kj-hogo/01.pdf,最後瀏覽日:2015/6/12。
7. 金融廳,金融分野における個人情報保護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の安全管理措置等についての実務指針,最後改正:2005年1月6日金融庁告示第1号,網址:http://www.fsa.go.jp/common/law/kj-hogo/04.pdf,最後瀏覽日:2015/6/19。

(三)英文資料
1. Article 29 Data PROTECTION. working party, Working Document on Blacklist. 2-4 (October 2002). available athttp://ec.europa.eu/justice/policies/privacy/docs/wpdocs/2002/wp65_en.pdf, (last visited 2015/5/16).
2. Bank of Nova Scotia v Hellenic Mutual War Risk Association (Bermuda) Ltd (The Good Luck), 1989 WL 649779.
3. Banque Keyser Ullmann SA v Skandia (UK) Insurance Co, 1986 WL 406911.
4. Council of Europe, Progress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Convention 108 to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Biometric Data 6 (2005), available athttp://www.coe.int/t/dghl/standardsetting/dataprotection/Reports/Biometrics_2005_en.pdf , (last visited 2015/5/16)
5. Gellman, Robert,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s: A Basic History (February 11, 2015).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2415020 (last visited 2015/6/22).
6. 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479 (1965).
7. Katz v. United States 389 U.S. 346 (1967).
8. K/S Merc-Scandia XXXXII v Lloyd`s Underwriters (The Mercandian Continent), 2001 WL 825355.
9. Manifest Shipping Co Ltd v Uni-Polaris Insurance Co Ltd (The Star Sea), 2001 WL 14898.
10. NAIC, INSURANCE INFORMATION AND PRIVACY PROTECTION MODEL ACT (1992).
11. Pavesich v. New England Life Insurance Co.,122 Ga. 190, 50 S.E. 68 (1905).
12. Perkey v.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42 Cal.3d 185, 196-202 (Bird, C.J., Concurring) (1986).
13. Powell v. State, 510 S.E.2d 18 (1998).
14. the data protection act (1998), available at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98/29/contents (last visited 2015/6/22).
15. 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 Gramm-Leach-Bliley Act, Privacy of Consumer Financial Information,VIII-1.1, FDIC Compliance Manual (January 2014).
16. The Europea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Agency (ENISA), Data breach notifications in the EU, (13 January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enisa.europa.eu/activities/identity-and-trust/library/deliverables/dbn (last visited 2015/5/12).
17. United State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s Fair Information Practice Principles (FIPPs) (1973) , available athttps://www.ftc.gov/reports/privacy3/fairinfo.shtm (last visited 2015/6/22).
18. Whalen v. Roe,429 U.S. 589 (1977).
19. working party, opinion 2/2009 in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personal data (General Guidelines and the special case of schools) ,N0.398/09/EN,WP 160, 11 February 2009, available at http://ec.europa.eu/justice/policies/privacy/docs/wpdocs/2009/wp160_en.pdf (last visited 2015/5/12).
2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Enforcing bans on tobacco advertising,promotion and sponsorsHip (2013) available at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85380/1/9789241505871_eng.pdf (last visited 2015/5/1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