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從John Rawls正義論觀點探討我國各機關工程獎金之給與
A Study on Taiwan Governm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rom Perspectives of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作者 林志育
Lin, Chih Yu
貢獻者 蕭武桐
Hsiao, Wu Tung
林志育
Lin, Chih Yu
關鍵詞 羅爾斯
正義論
工程獎金
行政機關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4-Aug-2015 10:38:25 (UTC+8)
摘要 我國行政機關工程獎金制度肇始於民國60年間,時值政府積極推動經濟計畫,籌建各項重要基礎工程建設,為鼓勵各機關辦理各項建設工程,提高工作效能,發展工程技術,行政院爰函頒相關工程獎金支給規定據以實施。嗣因時空環境變遷及政府待遇政策轉型,時至今日,現存的工程獎金支給規定,包括「中央政府各工程機關員工工程獎金發給要點」、「中央各級行政機關工程獎金支給原則」及「地方各級行政機關工程獎金支給原則」等3項規定,此外,配合機關組織調整實際需要,另發展出「經濟部水利署及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之工程獎金支給模式」,共計4套支給規定。
鑒於「平等」、「正義」為世人論事用法之基本原則,亦係檢驗社會制度良善與否之首要價值,因此,公部門待遇之規劃與給與自應符合是項原則與價值體系,惟現行工程獎金制度存有4套支給規定,於適用對象、獎金發給種類、經費提撥方式等相關規定均有所差異,造成相同層級並從事相同工程業務者,卻支領不同額度之工程獎金,不僅引發各機關之質疑與批評,亦有違公平正義原則。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以羅爾斯的正義論為立基及思考角度,檢視現行工程獎金制度之規劃與給與是否符合正義原則,並輔以嫻熟工程獎金制度實務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機關之政策利害關係人,以及法制主管機關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之業管科長,進行深度訪談及綜合分析,進而分別從法制面及實務面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以期提供政府檢討、評估與修正工程獎金制度缺失及規劃其他各項獎金制度之參考。
Th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or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in Taiwan started from 1970s, when the government was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pla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infrastructures.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to undertake various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reasing efficiency at work and developing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he Executive Yuan issued releva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so that each government agency has a practical stipulation to abide by. Due to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icissitud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cies on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we have currently enforced thre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including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each Construction Agency of Central Government”,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local Government Agencies”. Moreover, in compatibility with the demand for the actual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agencies, we also contrived the fourth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Modes of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 Agenc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ranch,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In light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considered not only the basic standards the public rely on while negotiating and dealing with matters but also the primary value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social systems are conducive or not, thus, the planning of the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should correspond to these standards and value systems. However, the current four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vary in their targets, bonus types, and allotments, leading to a plight where there emerges to be a disparity of bonus pay among dealers at the same level engaging in the same engineering projects, which causes doubts and criticisms among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violates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as well.
Adopting citation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 and basing itself on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this research inspects whether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corresponds to justice principle. Moreover, it is also coupled with meta-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olicy stakeholders in local and central organization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and the section chief of the Directorate-General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Then,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proposed from a leg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our government with the review, assessment and correction of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and planning other bonus systems for 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丘昌泰(1998)。政策科學之理論與實際─美國與台灣經驗。臺北:五南出版社。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臺北:元照出版社。
石元康(1989)。洛爾斯。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石元康(1995)。當代自由主義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石元康(2000)。當代西方自由主義理論。上海:三聯書店。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Michanel Quinn Patton原著)。嘉義市:濤石文化出版社。
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2003)。正義論(John Rawls原著)。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李明輝(譯)(1990)。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Immanuel Kant原著)。臺北:聯經出版社。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Earl Babbie原著)。臺北:時英出版社。
林文燦(2009)。公部門待遇管理─策略、制度、績效。臺北:元照出版社。
林火旺(1998)。羅爾斯正義論。臺北:臺灣書店。
林火旺(2005)。正義與公民:自由主義的觀點。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林佳瑩、徐富珍(譯)(2006)。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Earl Babbie原著)。臺北:雙葉書廊公司。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教育組織行為(Robert Owens原著)。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姚大志(譯)(2002)。作為公平正義─正義新論。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胡幼慧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二版)。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孫本初(2010)。新公共管理(三版)。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趙敦華(1989)。勞斯的《正義論》解說。臺北:遠流出版社。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 Frankfort -Nachmias &David Nachmias原著)。臺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蕭武桐(2002)。公務倫理。臺北:智勝文化公司。
蕭武桐(2009)。企業倫理─理論與實務。臺北:普林斯頓國際公司。
顧蕭(2006)。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顧蕭、劉雪梅(譯)(2009)。羅爾斯與《正義論》(Thomas Pogge原著)。臺北:五南出版社。
二、專書論文
鄔昆如(1991)。柏拉圖《理想國》的「正義」概念及其現代意義。載於戴華、鄭曉詩(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9-30。
蔣年豐(1991)。荀子與霍布斯的公道世界之形成。載於戴華、鄭曉詩(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65-92。
三、學位論文
王正寧(2008)。行政機關待遇策略模式之研究─以績效獎金制度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冠生(2008)。羅爾斯公共理性理念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寶齡(2006)。績效獎金制度對公部門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區公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江怡臻(2008)。在差異中建立社會整合-論羅爾斯的「重疊共識」。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明泰(2002)。公務人員退撫制度之研究:正義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呂碧華(2006)。我國行政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之探析。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周佩芳(2002)。績效薪俸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林文燦(2004)。行政部門待遇政策的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林威宇(2000)。醫院醫療事務部門實施績效獎金制度前後,對其員工認知、態度及工作滿意改變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舜秋(1994)。國內地區教學以上醫院醫師費制度調查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旻(2001)。羅爾斯差異原則的推導與證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晶晶(2013)。羅爾斯正義論的教育義涵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高子賢(2008)。從羅爾斯的正義論檢視臺中市攤販管理政策。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梁崇偉(2005)。台灣土地稅賦公平性之研究─以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為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峻(2006)。行政機關績效獎金之組織公平研究─以新竹市政府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紫燕(2012)。工程績效獎金制度對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肅珍(2006)。公部門實施績效獎金管理制度之探討─行政機關與公立學校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琪(2011)。台灣健保制度的倫理爭議─羅爾斯的觀點及其批評。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陳嘉祥(2005)。從我國人事法制探討政府實施績效獎金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曾國鐘(2004)。我國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之研究─以縣市政府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蔡榮泰(2011)。從羅爾斯之正義論探討我國全民健保制度之實施與修正。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蕭文裕(2004)。行政機關內幕僚單位績效獎金與工作績效之探討:以交通部某機關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賴玫蒨(2011)。我國績效待遇制度的設計方向─以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台武(2012)。羅爾斯政治哲學之研究:社會正義與政治共識建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羅伍娉(2014)。從羅爾斯正義原則對全民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之觀察。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顧東炎(2005)。行政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策略之探討─以新竹林區管理處為例。玄奘大學碩士論文。
四、期刊論文
史美強(1997)。公共組織再造之理論基礎。研考報導,35,9-15。
江岷欽、丘昌泰、陳柏羽(2001)。績效薪俸制度之理論與實務:英美經驗。公務人員月刊,62,20-21。
何信全(1999)。多元社會交疊共識如何可能?─羅爾斯對社會整合之證成。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5,123-142。
余致力、陳志瑋(2005)。績效獎金與行政領導:OECD國家對臺灣之啟發。考銓季刊,43,54-75。
余致力、黃東益(1999)。有效激勵績優人力之策略─為我國績效待遇制度催生。人事月刊,29(2),32-40。
吳勁甫(2003)。從羅爾斯正義觀談教育機會均等。學校行政,25,53-63。
吳澤玫(2008)。論羅爾斯的公共理性觀。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評論,36,193-235。
呂明泰(2007)。從羅斯的正義觀點談公教人員重複參加公勞保的現象。公務人員月刊,150,9-25。
李彥興(2006)。獎金怎麼發才公平。管理雜誌,385,104-106。
周保松(1999)。當代哲學祭酒羅爾斯(John Rawls)─要瞭解當代政治哲學自「正義論」始。當代,145,46-63。
林文燦(2001)。績效待遇制度的在地化─公部門實施績效待遇制度的出路。人事月刊,33(4),23-43。
林文燦(2003)。政府部門員工貢獻面待遇政策的策略研究。人事月刊,37(6),12-26。
林文燦(2004)。政府部門待遇管理政策發展趨勢。公務人員月刊,99,21-32。
林文燦(2005)。我國實施績效獎金暨績效管理制度的經驗與心得。公務人員月刊,112,26-31。
林武佐(2004)。一種Kant式建構的「正義論」的形成與困境─以羅爾斯《正義論》為例。中臺學報,16(2),193-208。
林煥民(2008)。從正義論觀點看我國教育政策公平性。學校行政,57,191-208。
姚大志(2003)。從「正義論」到「正義新論」。全國律師,7(1),35-49。
范聖保(2014)。南非轉型正義的反思─試以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原初立場析論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0(3),151-171。
陳正堂(2004)。正當(right)與善(good)的優先性:評羅爾斯(J. Rawls)和沈岱爾(M. J. Sandel)的論辯。哲學論集,37,241-265。
陳宜婷(2006)。公務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之衍生問題。公務人員月刊,123,36-41。
陳榮順(2004)。行政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之成效與精進作法。人事月刊,39(3),12-28。
馮惠平(2012)。公務人員績效俸給制度之研究─兼論公務人員獎金法制化。人事月刊,327,1-10。
黃明怡(2004)。改進行政機關獎金制度之分析研究。人事月刊,39(6),53-55。
楊士偉(2004)。社會正義的理想與實現─評介[李少軍等譯]《正義論》。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3,26-29。
葉俊麟(2009)。我國公務人員獎金制度之探討。人事月刊,283,40-47。
葉俊麟(2012)。我國公部門獎金制度之再出發:從行政院組織改造談起。人事月刊,325,33-42。
葉俊麟(2013)。我國公部門獎金制度及其法制化型態之研析。人事月刊,335,28-37。
葉俊麟(2015)。從OECD國家績效待遇實施經驗論我國待遇制度興革之道。人事月刊,358,40-51。
趙其文(1995)。公務員待遇的幾個基本觀念。人事月刊,21(1),32-41。
劉坤億(2005)。從政策設計觀點檢視我國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人事月刊,41(6),12-28。
劉維琪、張玉山(1991)。績效獎金制度的內部分配模式。管理科學學報,8(1),82-86。
謝世民、吳瑞媛(譯)(2004)。論羅爾斯兩種正義論之間的不融貫(Pogge,Thomas原著)。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9,151-179。
五、研究計畫
余致力等(2003)。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臺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貳、英文部分
Dane, F. C.(1990). Research Methods. California: Brooks╱Cole.
John, D., Kettl, D. F., Dyer, B. & Lovan, W. R.(1994). “What Will New Governance Mean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4:170-175.
Lawler III, E. E. (1990). Strategic Pay.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ilkovich, G. T., Newnan, J. M. & Gerhart, B.(2013). Compensation. (11 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Milkovich, G. T. & Wigdor, A. E.(1991). Pay for Performance:Evaluat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Merit Pay. Washington D. C.:National Academy Press.
Murphy, K. R. & Cleveland, J. N.(1995). Understand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Social,Organizational, and Goal-Based Perspectives. London:Sage.
Nozick, Robert(1988). Anarchy,State and Utopia(reprinted). Oxford,UK:Basil Blackwell.
OECD(2005). Performance-Related Pay Policies for Government Employees. Paris, France:OECD.
OECD(2012). Public Sector Compensation in Times of Austerity. Paris, France: OECD.
Rawls, John(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1985). “ Justice As Fairness:Political Not Metaphysical”,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 14:223-251.
Rawls, John(1993).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1999). A Theory of Justice(2 th ed.).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2001). Justice As Fairness:A Restatement.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huster, J. R. & Zingheim, P. K.(1992). The New Pay:Linking Employe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New York:Lexington Book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992109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21090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蕭武桐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siao, Wu Tu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志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 Chih Yu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志育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Chih Yu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ug-2015 10:38:25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ug-2015 10:38: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ug-2015 10:38: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9921090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92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92109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行政機關工程獎金制度肇始於民國60年間,時值政府積極推動經濟計畫,籌建各項重要基礎工程建設,為鼓勵各機關辦理各項建設工程,提高工作效能,發展工程技術,行政院爰函頒相關工程獎金支給規定據以實施。嗣因時空環境變遷及政府待遇政策轉型,時至今日,現存的工程獎金支給規定,包括「中央政府各工程機關員工工程獎金發給要點」、「中央各級行政機關工程獎金支給原則」及「地方各級行政機關工程獎金支給原則」等3項規定,此外,配合機關組織調整實際需要,另發展出「經濟部水利署及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之工程獎金支給模式」,共計4套支給規定。
鑒於「平等」、「正義」為世人論事用法之基本原則,亦係檢驗社會制度良善與否之首要價值,因此,公部門待遇之規劃與給與自應符合是項原則與價值體系,惟現行工程獎金制度存有4套支給規定,於適用對象、獎金發給種類、經費提撥方式等相關規定均有所差異,造成相同層級並從事相同工程業務者,卻支領不同額度之工程獎金,不僅引發各機關之質疑與批評,亦有違公平正義原則。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以羅爾斯的正義論為立基及思考角度,檢視現行工程獎金制度之規劃與給與是否符合正義原則,並輔以嫻熟工程獎金制度實務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機關之政策利害關係人,以及法制主管機關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之業管科長,進行深度訪談及綜合分析,進而分別從法制面及實務面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以期提供政府檢討、評估與修正工程獎金制度缺失及規劃其他各項獎金制度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or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in Taiwan started from 1970s, when the government was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pla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infrastructures.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to undertake various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reasing efficiency at work and developing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he Executive Yuan issued releva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so that each government agency has a practical stipulation to abide by. Due to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icissitud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cies on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we have currently enforced thre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including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each Construction Agency of Central Government”,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Directions Governing the Engineering Bonus in local Government Agencies”. Moreover, in compatibility with the demand for the actual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agencies, we also contrived the fourth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Modes of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or Water Resource Agenc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ranch,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In light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considered not only the basic standards the public rely on while negotiating and dealing with matters but also the primary value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social systems are conducive or not, thus, the planning of the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should correspond to these standards and value systems. However, the current four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vary in their targets, bonus types, and allotments, leading to a plight where there emerges to be a disparity of bonus pay among dealers at the same level engaging in the same engineering projects, which causes doubts and criticisms among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violates the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as well.
Adopting citation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 and basing itself on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this research inspects whether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corresponds to justice principle. Moreover, it is also coupled with meta-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policy stakeholders in local and central organization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and the section chief of the Directorate-General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Then,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proposed from a leg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our government with the review, assessment and correction of drawbacks of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s and planning other bonus systems for referenc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分析 10
第一節 公部門獎金相關論述及工程獎金制度分析 10
第二節 Rawls正義論的核心概念與相關挑戰及修正 28
第三節 以Rawls正義論析論工程獎金支給之合理性及侷限性 44
第四節 公部門獎金制度與Rawls正義論相關研究整理與分析 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對象 57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倫理 61
第三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65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68
第四章 實證訪談結果分析 71
第一節 獎金規劃模型面向 71
第二節 獎金操作正義面向 79
第三節 獎金其他面向 88
第四節 理論與實務之整合分析 93
第五章 結論 10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0
第二節 實務建議 105
參考書目 114
附錄1 訪談大綱 123
附錄2 各項工程獎金支給規定 129
zh_TW
dc.format.extent 140950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21090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羅爾斯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正義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程獎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行政機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John Rawl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ory of Justi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dministrative Agenciesen_US
dc.title (題名) 從John Rawls正義論觀點探討我國各機關工程獎金之給與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aiwan Government Engineering Bonus System from Perspectives of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丘昌泰(1998)。政策科學之理論與實際─美國與台灣經驗。臺北:五南出版社。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臺北:元照出版社。
石元康(1989)。洛爾斯。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石元康(1995)。當代自由主義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石元康(2000)。當代西方自由主義理論。上海:三聯書店。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Michanel Quinn Patton原著)。嘉義市:濤石文化出版社。
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2003)。正義論(John Rawls原著)。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李明輝(譯)(1990)。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Immanuel Kant原著)。臺北:聯經出版社。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Earl Babbie原著)。臺北:時英出版社。
林文燦(2009)。公部門待遇管理─策略、制度、績效。臺北:元照出版社。
林火旺(1998)。羅爾斯正義論。臺北:臺灣書店。
林火旺(2005)。正義與公民:自由主義的觀點。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林佳瑩、徐富珍(譯)(2006)。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Earl Babbie原著)。臺北:雙葉書廊公司。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教育組織行為(Robert Owens原著)。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姚大志(譯)(2002)。作為公平正義─正義新論。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胡幼慧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二版)。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孫本初(2010)。新公共管理(三版)。臺北:一品文化出版社。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趙敦華(1989)。勞斯的《正義論》解說。臺北:遠流出版社。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 Frankfort -Nachmias &David Nachmias原著)。臺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蕭武桐(2002)。公務倫理。臺北:智勝文化公司。
蕭武桐(2009)。企業倫理─理論與實務。臺北:普林斯頓國際公司。
顧蕭(2006)。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顧蕭、劉雪梅(譯)(2009)。羅爾斯與《正義論》(Thomas Pogge原著)。臺北:五南出版社。
二、專書論文
鄔昆如(1991)。柏拉圖《理想國》的「正義」概念及其現代意義。載於戴華、鄭曉詩(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9-30。
蔣年豐(1991)。荀子與霍布斯的公道世界之形成。載於戴華、鄭曉詩(主編)《正義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65-92。
三、學位論文
王正寧(2008)。行政機關待遇策略模式之研究─以績效獎金制度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冠生(2008)。羅爾斯公共理性理念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寶齡(2006)。績效獎金制度對公部門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區公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江怡臻(2008)。在差異中建立社會整合-論羅爾斯的「重疊共識」。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明泰(2002)。公務人員退撫制度之研究:正義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呂碧華(2006)。我國行政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之探析。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周佩芳(2002)。績效薪俸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林文燦(2004)。行政部門待遇政策的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林威宇(2000)。醫院醫療事務部門實施績效獎金制度前後,對其員工認知、態度及工作滿意改變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舜秋(1994)。國內地區教學以上醫院醫師費制度調查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旻(2001)。羅爾斯差異原則的推導與證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晶晶(2013)。羅爾斯正義論的教育義涵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高子賢(2008)。從羅爾斯的正義論檢視臺中市攤販管理政策。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梁崇偉(2005)。台灣土地稅賦公平性之研究─以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為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峻(2006)。行政機關績效獎金之組織公平研究─以新竹市政府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紫燕(2012)。工程績效獎金制度對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肅珍(2006)。公部門實施績效獎金管理制度之探討─行政機關與公立學校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琪(2011)。台灣健保制度的倫理爭議─羅爾斯的觀點及其批評。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陳嘉祥(2005)。從我國人事法制探討政府實施績效獎金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曾國鐘(2004)。我國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之研究─以縣市政府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蔡榮泰(2011)。從羅爾斯之正義論探討我國全民健保制度之實施與修正。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蕭文裕(2004)。行政機關內幕僚單位績效獎金與工作績效之探討:以交通部某機關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賴玫蒨(2011)。我國績效待遇制度的設計方向─以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台武(2012)。羅爾斯政治哲學之研究:社會正義與政治共識建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羅伍娉(2014)。從羅爾斯正義原則對全民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之觀察。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顧東炎(2005)。行政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策略之探討─以新竹林區管理處為例。玄奘大學碩士論文。
四、期刊論文
史美強(1997)。公共組織再造之理論基礎。研考報導,35,9-15。
江岷欽、丘昌泰、陳柏羽(2001)。績效薪俸制度之理論與實務:英美經驗。公務人員月刊,62,20-21。
何信全(1999)。多元社會交疊共識如何可能?─羅爾斯對社會整合之證成。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5,123-142。
余致力、陳志瑋(2005)。績效獎金與行政領導:OECD國家對臺灣之啟發。考銓季刊,43,54-75。
余致力、黃東益(1999)。有效激勵績優人力之策略─為我國績效待遇制度催生。人事月刊,29(2),32-40。
吳勁甫(2003)。從羅爾斯正義觀談教育機會均等。學校行政,25,53-63。
吳澤玫(2008)。論羅爾斯的公共理性觀。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評論,36,193-235。
呂明泰(2007)。從羅斯的正義觀點談公教人員重複參加公勞保的現象。公務人員月刊,150,9-25。
李彥興(2006)。獎金怎麼發才公平。管理雜誌,385,104-106。
周保松(1999)。當代哲學祭酒羅爾斯(John Rawls)─要瞭解當代政治哲學自「正義論」始。當代,145,46-63。
林文燦(2001)。績效待遇制度的在地化─公部門實施績效待遇制度的出路。人事月刊,33(4),23-43。
林文燦(2003)。政府部門員工貢獻面待遇政策的策略研究。人事月刊,37(6),12-26。
林文燦(2004)。政府部門待遇管理政策發展趨勢。公務人員月刊,99,21-32。
林文燦(2005)。我國實施績效獎金暨績效管理制度的經驗與心得。公務人員月刊,112,26-31。
林武佐(2004)。一種Kant式建構的「正義論」的形成與困境─以羅爾斯《正義論》為例。中臺學報,16(2),193-208。
林煥民(2008)。從正義論觀點看我國教育政策公平性。學校行政,57,191-208。
姚大志(2003)。從「正義論」到「正義新論」。全國律師,7(1),35-49。
范聖保(2014)。南非轉型正義的反思─試以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原初立場析論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0(3),151-171。
陳正堂(2004)。正當(right)與善(good)的優先性:評羅爾斯(J. Rawls)和沈岱爾(M. J. Sandel)的論辯。哲學論集,37,241-265。
陳宜婷(2006)。公務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之衍生問題。公務人員月刊,123,36-41。
陳榮順(2004)。行政機關實施績效獎金制度之成效與精進作法。人事月刊,39(3),12-28。
馮惠平(2012)。公務人員績效俸給制度之研究─兼論公務人員獎金法制化。人事月刊,327,1-10。
黃明怡(2004)。改進行政機關獎金制度之分析研究。人事月刊,39(6),53-55。
楊士偉(2004)。社會正義的理想與實現─評介[李少軍等譯]《正義論》。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3,26-29。
葉俊麟(2009)。我國公務人員獎金制度之探討。人事月刊,283,40-47。
葉俊麟(2012)。我國公部門獎金制度之再出發:從行政院組織改造談起。人事月刊,325,33-42。
葉俊麟(2013)。我國公部門獎金制度及其法制化型態之研析。人事月刊,335,28-37。
葉俊麟(2015)。從OECD國家績效待遇實施經驗論我國待遇制度興革之道。人事月刊,358,40-51。
趙其文(1995)。公務員待遇的幾個基本觀念。人事月刊,21(1),32-41。
劉坤億(2005)。從政策設計觀點檢視我國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人事月刊,41(6),12-28。
劉維琪、張玉山(1991)。績效獎金制度的內部分配模式。管理科學學報,8(1),82-86。
謝世民、吳瑞媛(譯)(2004)。論羅爾斯兩種正義論之間的不融貫(Pogge,Thomas原著)。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9,151-179。
五、研究計畫
余致力等(2003)。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臺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貳、英文部分
Dane, F. C.(1990). Research Methods. California: Brooks╱Cole.
John, D., Kettl, D. F., Dyer, B. & Lovan, W. R.(1994). “What Will New Governance Mean for The Feder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4:170-175.
Lawler III, E. E. (1990). Strategic Pay.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ilkovich, G. T., Newnan, J. M. & Gerhart, B.(2013). Compensation. (11 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Milkovich, G. T. & Wigdor, A. E.(1991). Pay for Performance:Evaluat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Merit Pay. Washington D. C.:National Academy Press.
Murphy, K. R. & Cleveland, J. N.(1995). Understand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Social,Organizational, and Goal-Based Perspectives. London:Sage.
Nozick, Robert(1988). Anarchy,State and Utopia(reprinted). Oxford,UK:Basil Blackwell.
OECD(2005). Performance-Related Pay Policies for Government Employees. Paris, France:OECD.
OECD(2012). Public Sector Compensation in Times of Austerity. Paris, France: OECD.
Rawls, John(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1985). “ Justice As Fairness:Political Not Metaphysical”,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 14:223-251.
Rawls, John(1993).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1999). A Theory of Justice(2 th ed.).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awls, John(2001). Justice As Fairness:A Restatement.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huster, J. R. & Zingheim, P. K.(1992). The New Pay:Linking Employe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New York:Lexington Book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