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Periodical Articl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Title | 兒童壓力評量之方式及其爭議 |
其他題名 |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children`s stress and their evaluations |
Creator | 胡悅倫 Hu, Yueh-Luen |
Contributor | 教育系 |
Key Words | 兒童壓力 ; 評量 ; Children’s stress ; Measurement |
Date | 1997-02 |
Date Issued | 21-Sep-2015 16:30:11 (UTC+8) |
Summary | 目前,已有頗多的研究論述成人壓力的評量方式,但對兒童壓力評量之探討則嫌不足,且其評量工具仍欠缺良好的測驗理論基礎。因此,本文旨在介紹各種兒童壓力評量的工具及其爭議。 壓力的理論大致分為刺激論、反應論及刺激 / 反應的交互作用論。 而壓力的評量,也因理論架構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評量工具與方法。持刺激理論者,採成人評定及兒童自評式之兒童生活事件評量表。持反應論者,則採行為觀察法及生理評量法;而持交互作用論者,則採投射法或晤談法。在兒童壓力的評量中,最著名且最被廣泛使用者為成人評定之「兒童生活事件評量表」。其有關問題包括:(1) 生活事件之選取仍偏向「疾病模式」,使其在一般正常發展的研究上受到限制;(2) 兒童的壓力源並非重大生活事件,而是日常生活小困擾;(3) 信度與效度仍有諸多疑點;(4) 生活事件的內容隨時代而變遷等。 在兒童自評式的問卷中發現:雖然兒童與專業人士對某些項目的看法頗一致,但在某些生活事件上的歧見則較深。由此可見評量兒童壓力宜回到兒童本身。 行為觀察法乃藉由兒童之特殊肢體語言、情緒反應及偏差行為,做為判斷兒童壓力的依據。其最受爭議的是偏差行為可能來自壓力,亦可能來自其他的因素,如:生理缺陷。 生理評量法開啟壓力與疾病間之大門,並有助於了解壓力反應之心理生物基礎。其優點為以兒童為主體、評量工具具客觀性、並能免除語言中介。但其缺點則是:(1) 精密儀器導向:(2) 生理反應之個別差異大;(3) 主觀感覺與生理反應間存有落差。 投射法及晤談法乃是在輕鬆情境下了解兒童壓力的主觀感覺,此法在諮商與診斷上的用途較強,但在研究資料的量化過程則有較多的困難。 |
Relation | 新竹師院學報, 10, 93-119. |
Type | article |
dc.contributor | 教育系 | |
dc.creator (作者) | 胡悅倫 | zh_TW |
dc.creator (作者) | Hu, Yueh-Luen | |
dc.date (日期) | 1997-02 | |
dc.date.accessioned | 21-Sep-2015 16:30:11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21-Sep-2015 16:30:11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21-Sep-2015 16:30:11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860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目前,已有頗多的研究論述成人壓力的評量方式,但對兒童壓力評量之探討則嫌不足,且其評量工具仍欠缺良好的測驗理論基礎。因此,本文旨在介紹各種兒童壓力評量的工具及其爭議。 壓力的理論大致分為刺激論、反應論及刺激 / 反應的交互作用論。 而壓力的評量,也因理論架構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評量工具與方法。持刺激理論者,採成人評定及兒童自評式之兒童生活事件評量表。持反應論者,則採行為觀察法及生理評量法;而持交互作用論者,則採投射法或晤談法。在兒童壓力的評量中,最著名且最被廣泛使用者為成人評定之「兒童生活事件評量表」。其有關問題包括:(1) 生活事件之選取仍偏向「疾病模式」,使其在一般正常發展的研究上受到限制;(2) 兒童的壓力源並非重大生活事件,而是日常生活小困擾;(3) 信度與效度仍有諸多疑點;(4) 生活事件的內容隨時代而變遷等。 在兒童自評式的問卷中發現:雖然兒童與專業人士對某些項目的看法頗一致,但在某些生活事件上的歧見則較深。由此可見評量兒童壓力宜回到兒童本身。 行為觀察法乃藉由兒童之特殊肢體語言、情緒反應及偏差行為,做為判斷兒童壓力的依據。其最受爭議的是偏差行為可能來自壓力,亦可能來自其他的因素,如:生理缺陷。 生理評量法開啟壓力與疾病間之大門,並有助於了解壓力反應之心理生物基礎。其優點為以兒童為主體、評量工具具客觀性、並能免除語言中介。但其缺點則是:(1) 精密儀器導向:(2) 生理反應之個別差異大;(3) 主觀感覺與生理反應間存有落差。 投射法及晤談法乃是在輕鬆情境下了解兒童壓力的主觀感覺,此法在諮商與診斷上的用途較強,但在研究資料的量化過程則有較多的困難。 | |
dc.format.extent | 130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text/html | - |
dc.relation (關聯) | 新竹師院學報, 10, 93-119. | |
dc.subject (關鍵詞) | 兒童壓力 ; 評量 ; Children’s stress ; Measurement | |
dc.title (題名) | 兒童壓力評量之方式及其爭議 | zh_TW |
dc.title.alternative (其他題名) |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children`s stress and their evaluations | |
dc.type (資料類型)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