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落空的權利—從法律多重製圖觀點看日月潭邵族原住民族土地同意權的實踐
The Hollow Rights: The Practice of Thao’s Indigenous Land Rights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ayered Mapping of Law"
作者 沈世祐
Shen, Shih Yu
貢獻者 王曉丹
Wang, Hsiao Tan
沈世祐
Shen, Shih Yu
關鍵詞 原住民族土地權
自由與事先知情同意原則
同意權
邵族
法律多重製圖
草根後現代主義
Indigenous land rights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Right to Consent
Thao
Multi-Layered Mapping of Law
Grassroots post-modernism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Oct-2015 14:19:14 (UTC+8)
摘要 《原住民族基本法》於2005年通過,是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努力多年的成果,但是近年來原住民族仍持續面對各種壓迫。在土地權利方面,該法第21條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進行開發利用時,需事先諮詢當地原住民族之同意或參與(簡稱「同意權」),然而在許多案件中,原住民族主張此條文表達反對時,經常未能得到行政部門正面回應。本研究以日月潭邵族反對向山旅館開發案為例,理解「同意權」如何變成「落空的權利」。

許多文獻討論,將原住民族權利與實踐的落差歸因於「個人權」(individual right)與「集體權」(collective right)兩種概念的差異及行政部門本位主義因素。本研究則想更進一步釐清,又有哪些其他因素也影響原住民族權利的落實?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同意權」的規範運作又產生了何種實際效用?

本研究將從「法律多重製圖」之觀點回答上述問題,首先將探究「同意權」概念在國際法、國內法與行政實踐中的規範生產與運作,分析在不同的場域下,場域內的參與者如何對「同意權」進行法律製圖。本文主張,法律生產過程中對權利概念的意義內涵轉換、法律生產與運作場域的邏輯結構,皆影響原住民族權利的實踐。同時,本研究進一步以日月潭邵族的案例,說明原住民族土地權中「自由與事先知情同意原則」或「同意權」規範,理想上是以原住民族的「參與」並實現自決權為目標,但在邵族的案例中,實際運作卻是不斷「排除」原住民族的過程,法律成為排除原住民族權利的合理化機制,更避開各種議題對立面的討論。

權利的落空一方面指權利主張不被理解與正視,更進一步指原住民族社會愈遠離「集體」的過程,因而我們需對原住民族同意權或各種集體權的運作有更多的反省,並持續探詢屬於每個部落或族群中所謂「好生活」(good life)的意義。本文最後藉用「草根後現代主義」(grassroots post-modernism)之概念,介紹原住民族在追求「好生活」的道路上,如何藉著在地思考、找回與族群內部的連結,以此對抗全球化、新自由主義趨勢下對原住民族權利的影響與侷限。
Though its enactment in 2005 can be regarded as an achievement of Indigenous movement in Taiwan, The Indigenous Peoples Basic Law does not work as it promises. The indigenous people are still struggling for the fulfillment of rights. With respect to land rights, Article 21 of the Law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and consent of local indigenous people befo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indigenous land. However, the article is often neg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in many cases.

This case study then focuses on Thao people (邵族)who live around Sun-Moon Lake (日月潭)and their opposition to a Hotel program located in Xiangshan(向山),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traditional territory of Thao. By adopting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ayered Mapping of Law”, I hope to analyze the enactment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law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 of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as well as land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try to describe how the “right to consent” becomes a “hollow right” in practice.

The study depicts the right as “hollow” for two meanings. On the one hand, it shows the situation for indigenous people fa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law’s promise and law’s practice in the complex process of law making and law enforce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further describes the more distance from collectiveness within indigenous societ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more dialogue and more reflection is needed when claiming rights.

The last part of the study then introduces the idea of “grassroots post-modernism” which discuss the way to “Good Life" and the way of resistance against globalization and neoliberalism. Although the issues need further discussion in future studies, the idea can be a guidance for indigenous people as they pursue the fulfillment of land rights, autonomy and self-determination.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Colin Samson & Damien Short著、楊雅婷譯(2009),原住民的權利社會學,收於:權利的社會學思索,頁168-291,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Manfred Nowak著、楊雅婷譯(2009),公民與政治權,收於:人權的概念與標準(Human Rights: Concept and Standards),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Patrice Bonnewitz著、孫智綺譯(2002年),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市 : 麥田出版。
S. James Anaya著、蔡志偉譯(2010),國際法中的原住民族,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Saiviq Kisasa(莎伊維克‧給沙沙)、陳雪琴(記錄整理)(2013),原住民小女子在聯合國的血淚奮鬥記:聯合國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UNPFII)參與經驗分享,新世紀智庫論壇,63期,頁31-36。
Unga Kalay(林春鳳)、蘇芳誼(記錄整理)(2003),聯合國與台灣原住民族,新世紀智庫論壇,63期,頁9-25。
中國地理學會(2003),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王皇玉(2012),原住民持有槍械問題之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1期,頁1-37。
王泰升(2013),在法學與國家法中看見原住民族法律,政大法學評論,134期,頁1-46。
王進發、童信智(2012),由原住民狩獵文化看國家與部落間之規範衝突與未來因應,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1期,頁39-72。
王曉丹(2014),法律繼受與法律多重製圖-人口販運法制的案例,中研院法學期刊,15期,頁77-137。
包正豪(2009),原住民籍立法委員的代表取向與問政行為:1993-2008 之法律提案內容分析,選舉研究,16卷1期,頁95-131。
包正豪(2011),原住民政治版圖的持續與變遷:1992-2008立委選舉的總體資料分析,選舉研究,18卷2期,頁87-120。
包正豪(2011),原住民籍民選菁英的政治甄補與流動―以1972-2008立委選舉為例的跨時性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7期,頁51-72。
包正豪、謝顥音(2013),國民黨的原住民選舉動員:一個社會文化互動途徑的初探分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卷2期,頁83-137。
台邦・撒沙勒(2004),畫一張會說故事的地圖-魯凱族部落地圖的初步經驗,收於: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和行動,台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出版。
瓦歷斯・貝林(2009),Seedig Tgdaya的傳統領域與文化場域,南投: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石垣直(2005),「部落地圖」調委之省思:以布農族之內本鹿調委為例,東台灣研究,10期,頁37-62。
石森櫻(2004),市地重劃對於傳統祭祀空間的衝擊-以日月潭邵族聚落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頁30-32。
吳豪人(2004),野蠻與文明的辯證:台灣原住民傳統規範在殖民地時代的意義,收於:李永熾、張炎憲、薛化元主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台北:國史館。
吳豪人(2011),原住民族土地權是民法物權篇的下位概念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卷4期,頁175-191。
李明峻、許介鱗(2000),國際法與原住民族的權利,政治科學論叢,12期,頁161-188。
李明竣(1998),原住民與自治權,收於:麗依京.尤瑪編,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政府原民會。
杜文苓(2012),環評制度中的專家會議——被框架的專家理性,臺灣民主季刊,9卷3期,頁119-155。
杜文苓、施佳良(2014),環評知識的政治角色:檢視六輕健康風險評估爭議,臺灣民主季刊,11卷2期,頁91-138。
官大偉(2011),加拿大原住民族的土地權,台灣國際研究季刊,7卷1期,頁59-78頁。
官大偉(2011),國土計劃、原住民族自治與原住民族土地權之落實,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卷3期,頁123-143。
官大偉(2014),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考古人類學刊,80期,頁7-52。
官大偉、林益仁(2008),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69期,頁109-141。
林三元(2014),加拿大Metis 原住民族狩獵權之探討:從Powley案到Hirsekorn案,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2014年8月23-24日。
林文玲(2013),疆域走出來:原住民傳統領域之身體行動論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1期,頁33-92。
林淑雅(2000),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淑雅(2006),解/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櫻櫻(1999),從「準要存置林野」 到「原住民保留地」-從財產權觀點探討我國原住民保留地之增編與劃編,國有財產雙月刊,55期(電子期刊)。
法治斌、董保城(2010),憲法新論,四版,台北:元照。
金尚德(2006),知識、權力、部落地圖:「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的社會學解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惠雯(2006),參與聯合國第五屆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與未來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36期,頁81-98。
姚孟昌(2014),兩人權公約下人民自決權之當代實踐—以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為例,新世紀智庫論壇,67期,頁7-21。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2004),日月潭邵族民族誌調查報告,台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施正鋒(2005),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國際觀,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35-68,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自治的探討,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321-348,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的主權,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95-133,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非政府組織與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349-368,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權利的保障,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69-96,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峰(2013),民進黨執政八年族群策回顧與展望,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4期,頁85-120。
施聖文(2013),劃界的政治:山地治理下的傳統領域,1985-2005,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海樹兒・犮剌拉菲(2006),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班碩士論文。
高德義(2009),公有地悲劇?——台灣原住民族保留地政策及土地權,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133-184,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德義(2009),為何原住民族自治很重要?——原住民族自治的理論與實踐,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209-280,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德義(2009),從殖民、同化到自決—全球原住民族的危機與轉機?,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1-29,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德義(2009),發展中的原住民族權——國際組織、國際法與原住民族,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31-66,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鴻鈞(2012),法律:規制與解放之間-讀《邁向新法律常識-法律、全球化和解放》,政法論壇,30卷4期,頁90-102。
啟明・拉瓦(2002),一粒屎與一鍋粥-原住民與國家公園的恩恩怨怨,收於:重返舊部落,板橋:稻香出版社。
啟明・拉瓦(2002),國家公園在我們的地上只有加深我們的痛苦-「能丹國家公園」設立必須尊重原住民的觀點-,收於:重返舊部落,板橋:稻香出版社。
常健(1997),人權的理想、爭論與現實,台北:洛克出版社。
許恒達(2013),國家規範、部落傳統與文化衝突—從刑法理論反思原住民犯罪的刑責問題,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6 卷2 期,頁33-82。
許恒達(2014),重新檢討原住民自制獵槍之管制與處罰,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2014年8月23-24日。
許華偉(2014),原住民自製獵槍定義規範的未來走向,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2014年8月23-24日。。
陳竹上(2010),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無家可歸——從「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檢視台灣原住民保留地政策的虛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期,頁97-134。
陳竹上(2012),我國原住民保留地政策之當代課題與司法案例分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2期,頁83-114。
陳奇祿(1996),日月潭的邵族社會,收於:陳奇祿編,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台北:南天書局。
陳亭伊、顏愛靜(2011),二次大戰後台灣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變遷之分析-誘發型制度創新模式的應用(1945至2008年),民族學報,29期,頁47-86。
陳舜伶(2002),原住民族運動中「權利法制化」進路的困局——兼論建構中的台灣原住民族自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文章(2012),論應否設置原住民族專屬法院或法庭,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 卷3 期,頁85-119。
華恆輝(2008),為台灣原住民爭權益的鬥士-華愛,僑協雜誌,112期,頁32-34。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楊曉珞(2012),文明社會的野蠻誡命-從嘉義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簡上字第一五一號判決談鄒族傳統財產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3期,頁1-37。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13),還我土地觀點下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3卷3期,頁67-98。
黃居正(2004),無成長的原住民財產權論述,收於:吳豪人主編,2003年台灣人權報告,頁47-62,台北:前衛出版社。
黃居正(2009),憲法解釋與原住民族權利,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頁429-465,台北市:新學林。
黃雅鴻(2012),原住民傳統領域權?國家的領域權傳統?:一場對話的啟示,文化研究月報,132期,頁69-87。
黃雅鴻(2014),多重邊界的抹除重寫: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地景的變動,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論文。
黃鈴華(2005),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國會路線,台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靳菱菱(2013),傳統領域?誰來界定?兼論「原住民族基本法」及相關立法侷限,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1卷6期,頁178-189。
楊宏志(2014),反對,抗議。但,下一步呢?——以花蓮銅門集運風倒木爭議為例,收於:施正鋒編,台灣原住民族自然資源運用與永續發展,頁145-174,花蓮: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詹順貴(2011),國家法制高牆下實現原住民族土地與自然資源權利的困境-從美麗灣渡假村旅館的開發案及司馬庫斯櫸木案談起,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卷3期,頁1-35。
詹順貴(2013),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有條件通過的疑點,獨立蒼茫(詹順貴律師個人部落格),http://thomas0126.blogspot.tw/2013/09/bot.html(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30日)。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2002),台灣的原住民——邵族,台北縣:台原出版社。
廖本全(2014),歧視與暴力下的土地掠奪:台灣環境正義與人權的凝視,台灣人權學刊,2卷4期,頁137-150。
劉鶴群、侯念祖、陳芝瑜(2012),社會排除觀點在原住民族相對弱勢處境分析上的侷限性,靜宜人文社會學報,6卷1期,頁313-341。
潘裕豐、高德義、林春鳳、汪秋一、官曉君、林碧憶、陳庭蓁(2010),參與「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會議」與對台灣原住民族政策之應用研究,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7期,頁1-44。
蔡志偉(2008),加拿大法制中的原住民族土地權格,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卷2期,頁29-54。
蔡志偉(2008),聯合國中的原住民族國際人權,台灣國際研究季刊,4 卷 2 期,頁81-108。
蔡志偉(2011),從客體到主體:台灣原住民族法制與權利發展,臺大法學論叢,40卷特刊,頁1499-1550。
鄧相揚(2000),邵族風采,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鄧相揚、許木柱(2000),台灣原住民史,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安瞦(2012),隘制、番界/蕃界、原住民傳統領域(1875-1920)之研究回顧兼論研究方法,政大民族學報,30期,頁109-142。
蕭惠中(2012),新自由主義下原住民族土地的發展地景:一個新夥伴關係的初探,文化研究雙月報,132期,頁44-68。
鍾玲敏(2007),原住民族基本法立法過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愛靜、陳亭伊(2011),原住民傳統領域共同管理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地理學報,61期,頁1-30。
蘇彥斌(2006),墨西哥的社會運動與民主化,台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

二、外文文獻
Barelli, Mauro. 2009. The Role of Soft Law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The Ca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58:957-983.
Barelli, Mauro. 2012.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Ahea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16:1-24.
Bourdieu, Pierre. 1987. The Force of Law: Toward a Sociology of the Juridical Field. Hastings Law Journal 38:805-853.
Burger, Julian. 2011.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From Advocacy to Implementation. Pp. 41-60 in Reflections on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Stephen Allen & Alexandra Xanthaki. United Oxford, UK: Hart Publishing.
Cassese, Antonio. 1995.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 A Legal Reappraisa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ávez, Luis-Enrique. 2009. The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Breaking the IMPASSE: The Middle Ground, Pp. 96-107 in Making the Declaration Work: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Claire Charters & Rodolfo Stravenhagen. Copenhagen, Denmark: IWGIA.
Daes, Erica-Irene. 2011.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Background and Appraisal. Pp.11-40 in Reflections on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Stephen Allen & Alexandra Xanthaki. United Oxford, UK: Hart Publishing.
Dahl, Jeans. 2012. The Indigenous Space and Marginalized Peopl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vis, Megan. 2002. The United Nations Draft Declaration 2002, Indigenous Law Bulletin 5:6-9.
Davis, Megan. 2008. Indigenous Struggles in Standard-Setting: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Melbour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9:439-471.
Davis, Megan. 2012. To Bind or Not to Bind: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Five Years On.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9:17-48.
Deer, Kenneth. 2010.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Realizing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Triumph, Hope, and Action, edited by Jackie Hartley, Paul Joffe & Jennifer Preston. Saskatoon, Canada: Purich Publishing.
Doyle, Cathal M. 2015. Indigenous Peoples, Title to Territory, Rights and Resources: The Transformative Role of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Oxon, UK: Routledge.
Engle, Karen. 2011. On Fragile Architecture: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Context of Human Rights.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2:141-163.
Esteva, Gustavo & Prakash, Madhu Suri. 1998. Grassroots Post-Modernism: Remaking The Soil of Cultures. London: Zed Books.
Kymlicka, Will.1995.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cKay, Fergus. 2005. The Draft World Bank Operational Policy 4.10 On Indigenous Peoples: Progress or More of the Same? Ariz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22:65-98.
Makka, Fofer & Fleras, Augie. 2000. Engaging with Indigeneity: Tino Rangatiratanga in Aotearoa. Pp. 89-109 in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Duncan Ivison, Paul Patton & Will Sand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rry, Sally Engle. 2006. Human Rights and Gender Violence: Translating International Law into Local Justic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ntos, Boaventura De Sousa. 2004. Toward a New Legal Common Sense: Law, Globalization, and Emancipation. 2nd ed. London: Butterworths.
Swepston, Lee. 2005. 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Organizations. Pp.53-66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Joshua Castellino & Niamh Walsh. Leide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Peters, Rebecca Todd. 2004. In Search of the Good Life: The Ethics of Globalization. New York, NY: The Contin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Tully, James. 1994. Aboriginal Property and Western Theory: Recovering a Middle Ground. in Property Rights edited by Ellen F. Paul, Fred D. Miller, Jr., & Jeffrey Paul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ully, James. 2000. A J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Peoples of Canada. Pp. 39-71 in Aboriginal Rights and Self-Government edited by Curtis Cook & Juan D. Lindau.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三、新聞(影音)資料
大紀元,日月潭BOT案 開發與文化保存難解,大紀元時報,2015年6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5/6/3/n4449400p.htm。
公視新聞網,反日月潭BOT案 邵族赴政院抗議,公視新聞,2015年6月3日,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98754。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4/20 不要告別東海岸:音樂會唱出對家園的情懷。問天:「珍貴的土地與大自然被踐踏,台灣人您心疼嗎?」,2013年4月23日,http://zh.wildatheart.org.tw/story/10/7322。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4/21 不要告別東海岸:包圍總統府,狼煙升起,「船」訊息至總統府,2013年4月23日,http://zh.wildatheart.org.tw/story/10/7323。
原住民族電視台「部落大小聲」節目(2015年3月14日),https://youtu.be/61snewAlMmA。
陳韋綸,狼煙升起 「船」守護土地訊息 回部落 續守護東海岸,苦勞網,2013年4月21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3831。
黃智慧,搶救瀕危邵族 應有更高規格機制,台灣立報,2013年9月5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049。
舞賽,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10年路,台灣立報,2004年5月5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71607。
憂破壞生態 文化 邵族反向山BOT,原視新聞,2015年6月3日,https://youtu.be/NAsOnbaO1FU。
樓乃潔,捍衛祖靈 卡地布部落拒遷葬 台東市公所:緩施工 再溝通,苦勞網,2012年9月25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0776。

四、政府機關文書
立法院公報,80卷38期(1991年)。
立法院公報,82卷35期(1993年)。
立法院公報,83卷71期(1994年)。
立法院公報,89卷55期(2000年)。
立法院公報,90卷17期(2001年)。
立法院公報,92卷60期(2003年)。
立法院公報,93卷9期(2004年)。
立法院公報,94卷7期(2005年)。
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第二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722號 政府提案第7466號,頁91(2003年)。
立法院第四屆第五會期第三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722號 政府提案第7466號(2001年)。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院臺訴字第1040128245號訴願決定(2015年4月2日)。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院臺訴字第1040135972號訴願決定書(2015年6月12日)。
行政院環保署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五修正本)(2013年)。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環署綜字第1030085248號(2014年10月13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243次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會議記錄(2013年)。
原住民族委員會新聞稿(104年6月11日),http://goo.gl/GOXcmk。
監察院公報,2688期,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5%AC%E5%A0%B1/102/1020000352868.pdf。
審計部調查文稿,http://www.audit.gov.tw/ezfiles/0/1000/attach/85/pta_1202_3226_01447.pdf。
總統府公報,7199期(104年6月24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ortals/0/Bulletins/paper/pdf/7199.pdf。


五、網站資料
IFAD(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http://www.ifad.org/pub/brochure/ifadglance.pdf。
IWGIA, Final adoption of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deferred by African states, http://www.iwgia.org/human-rights/international-human-rights-instruments/undeclaration-on-the-rights-of-indigenous-peoples/a-brief-history/iwgia-update-on-african-position-2006-2007。
Ratifications of C169,http://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1300:0::NO:11300:P11300_INSTRUMENT_ID:312314:NO。
Statement By Reg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Caucus (4 September 2007), http://www.iwgia.org/images/stories/int-processes-eng/decl-rights-ind-peop/docs/07-09-04CaucusDecisionSupportDeclaration.pdf。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http://ctm-indigenous.vm.nthu.edu.tw/about-database/foregin-organization/61-2015-04-03-11-34-33。
森林民族計畫,http://www.forestpeoples.org/background/about-forest-peoples-programme。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ttp://www.ohchr.org/CH/HRBodies/HRC/Pages/AboutCouncil.aspx。
聯合國大會新聞稿,http://www.un.org/press/en/2007/ga10612.doc.ht。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專家機制會議官方網站, http://www.ohchr.org/EN/Issues/IPeoples/EMRIP/Pages/ExpertMechanismDocumentation.aspx


六、聯合國會議文件
CERD, General Recommendation No. 23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22 August 1997).
Resolution 4B (XXIII) (26 August 1970)
UN Doc E/C.19/2005/3 (17 February 2005)
UN Doc. A/HRC/12/34 (15 July 2009)
UN Doc. A/HRC/RES/1/2 (13 November 2006).
UN Doc. A/HRC/RES/6/36 (14 December 2007).
UN Doc. A/HRC/RES/15/14 (6 October 2010)
UN Doc. E/CN.4/Sub.2/1993/29/Annex I. (23 August 1993)
UN Doc. E/CN.4/1995/32 (25 July 1995)
UN Doc. E/CN.4/Sub.2/AC.4/2004/4 (8 July 2004).
UN Doc. E/C.19/2005/3 (17 February 2005).
UN Doc. E/CN.4/2006/79 (22 March 2006).
UN Doc. Assembly/AU/9 (VIII) Add.6. (January 200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10065201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201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曉丹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ang, Hsiao T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沈世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Shen, Shih Yuen_US
dc.creator (作者) 沈世祐zh_TW
dc.creator (作者) Shen, Shih Yu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5 14:19:14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5 14:19: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5 14:19: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065201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876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65201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原住民族基本法》於2005年通過,是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努力多年的成果,但是近年來原住民族仍持續面對各種壓迫。在土地權利方面,該法第21條規定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進行開發利用時,需事先諮詢當地原住民族之同意或參與(簡稱「同意權」),然而在許多案件中,原住民族主張此條文表達反對時,經常未能得到行政部門正面回應。本研究以日月潭邵族反對向山旅館開發案為例,理解「同意權」如何變成「落空的權利」。

許多文獻討論,將原住民族權利與實踐的落差歸因於「個人權」(individual right)與「集體權」(collective right)兩種概念的差異及行政部門本位主義因素。本研究則想更進一步釐清,又有哪些其他因素也影響原住民族權利的落實?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同意權」的規範運作又產生了何種實際效用?

本研究將從「法律多重製圖」之觀點回答上述問題,首先將探究「同意權」概念在國際法、國內法與行政實踐中的規範生產與運作,分析在不同的場域下,場域內的參與者如何對「同意權」進行法律製圖。本文主張,法律生產過程中對權利概念的意義內涵轉換、法律生產與運作場域的邏輯結構,皆影響原住民族權利的實踐。同時,本研究進一步以日月潭邵族的案例,說明原住民族土地權中「自由與事先知情同意原則」或「同意權」規範,理想上是以原住民族的「參與」並實現自決權為目標,但在邵族的案例中,實際運作卻是不斷「排除」原住民族的過程,法律成為排除原住民族權利的合理化機制,更避開各種議題對立面的討論。

權利的落空一方面指權利主張不被理解與正視,更進一步指原住民族社會愈遠離「集體」的過程,因而我們需對原住民族同意權或各種集體權的運作有更多的反省,並持續探詢屬於每個部落或族群中所謂「好生活」(good life)的意義。本文最後藉用「草根後現代主義」(grassroots post-modernism)之概念,介紹原住民族在追求「好生活」的道路上,如何藉著在地思考、找回與族群內部的連結,以此對抗全球化、新自由主義趨勢下對原住民族權利的影響與侷限。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ough its enactment in 2005 can be regarded as an achievement of Indigenous movement in Taiwan, The Indigenous Peoples Basic Law does not work as it promises. The indigenous people are still struggling for the fulfillment of rights. With respect to land rights, Article 21 of the Law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and consent of local indigenous people befo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indigenous land. However, the article is often neg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in many cases.

This case study then focuses on Thao people (邵族)who live around Sun-Moon Lake (日月潭)and their opposition to a Hotel program located in Xiangshan(向山),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traditional territory of Thao. By adopting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ayered Mapping of Law”, I hope to analyze the enactment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law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 of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as well as land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try to describe how the “right to consent” becomes a “hollow right” in practice.

The study depicts the right as “hollow” for two meanings. On the one hand, it shows the situation for indigenous people fa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law’s promise and law’s practice in the complex process of law making and law enforce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further describes the more distance from collectiveness within indigenous societ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more dialogue and more reflection is needed when claiming rights.

The last part of the study then introduces the idea of “grassroots post-modernism” which discuss the way to “Good Life" and the way of resistance against globalization and neoliberalism. Although the issues need further discussion in future studies, the idea can be a guidance for indigenous people as they pursue the fulfillment of land rights, autonomy and self-determinatio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i
表目錄 v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緣起 1
第二節、問題意識 5
第三節、文獻回顧 7
第四節、研究方法論與研究架構 11
一、思考緣起 11
二、法律多重製圖:理論源起與操作概念 12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與章節安排 19
第五節、研究設計 21
一、研究方法 21
二、研究限制與研究倫理反省 23

第二章、原住民族權利與原住民族土地權 26
第一節、原住民族權利 26
第二節、原住民族土地權 32
一、基本內涵 32
二、原住民族自然資源權利 35
三、原住民族土地:保留地與傳統領域的難題 39
第三節、小結:原住民族土地權在台灣的發展與難題 48

第三章、國際法:《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立法歷程 51
第一節、原住民族議題在國際法的發展背景 51
第二節、《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草擬經過 54
第三節、自由與事先知情同意原則(Prior, Free and Informed Consent)65
一、意義與重要性 65
二、概念形成 66
三、內涵 69
四、草擬過程的協商溝通 72
第四節、小結: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國際標準建構 75

第四章、國內法:《原住民族基本法》「同意權」的制定 80
第一節、原住民立委在國會中的參與 80
一、委員組成 80
二、各屆原住民立委的問政情形 85
三、小結 92
第二節、《原住民族基本法》之立法過程 94
一、民國80年《台灣原住民保障基本法草案》 94
二、民國89年《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 99
三、民國90年《原住民族發展法草案》 103
四、民國92年無黨聯盟提案《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 106
五、民國92年親民黨版《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 108
六、民國94年《原住民族基本法》的黨團協商與三讀通過 109
第三節、小結:《原住民族基本法》的立法與通過 122

第五章、行政實踐:日月潭邵族與向山旅館開發案 130
第一節、邵族在日月潭的發展簡史 131
第二節、日月潭向山旅館BOT開發案 135
一、第一次初審會會議 138
二、第二次初審會議 139
三、行政院專案會議 142
四、第三次初審會議 143
五、第三次公開說明會 144
六、第四次初審會議 146
七、第五次初審會議 148
八、第243次環評會議 148
九、環評「有條件通過」與後續行動 156
十、環評決議附條件部分遭撤銷 157
十一、邵族對環評決議提起訴願,行政院撤銷環評決議 158
十二、邵族召開部落會議,決議「反對」向山旅館開發案 163
第三節、為何反對?從邵族觀點看開發案 164
一、國家土地取得、釋出過程的歷史不正義 164
二、政商結盟下的法律解釋與適用 166
三、對於國家政策的不信任 169
四、在地居民程序參與不足 172
五、環境影響?——專家與在地觀點的歧見 174
六、環評審查與政府治理的內在問題 176
第四節、小結 178

第六章、分析:原住民族土地同意權的法律多重製圖 181
第一節、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多層次法律生產 181
一、法律移位 181
二、法律製圖:比例尺、投影法與符號標誌 185
三、權力競逐 187
四、場域結構與邏輯 191
第二節、排除「人」的機制 197
第三節、排除原住民族權利的集體性意義 200
一、「在地性」的排除 200
二、土地權意義的窄化 202
第四節、小結 204

第七章、結論 207
第一節、原住民族土地權的進展或落空? 207
第二節、附論:追尋「好生活」(Good Life) 211
一、「草根後現代主義」的思考與行動 213
二、邵族的思考與行動 216

參考文獻 222
一、中文文獻 222
二、外文文獻 227
三、新聞(影音)資料 229
四、政府機關文書 230
五、網站資料 231
六、聯合國會議文件 232

附錄 233
【附錄一】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233
【附錄二】原住民族基本法 244
【附錄三】原住民族委員會推動原住民族部落會議實施要點 250
【附錄四】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釋義 257


表目錄
表1:《原住民族基本法》中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權利類型與條文 34
表2:《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立法過程 55
表3:1993年《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原住民族土地權的重要規範 57
表4:2007年《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1993年宣言草案 原住民族土地權重要條文對照 62
表5:各屆原住民立法委員當選人與當選席次占立法院總席次比例 81
表6:民國80年《台灣原住民保障基本法草案》相關條文 94
表7:民國89年《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相關重要條文 99
表8:民國90年《原住民族發展法草案》重要條文 104
表9:民國92年無黨聯盟版《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重要條文整理 107
表10:民國92年親民黨團版《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 108
表11:2005年三讀通過之《原住民族基本法》及立法理由 115
表12:原住民族基本法立法過程土地權利相關條文各版本比較 124
表13:邵族與向山旅館開發案大事紀 137
表14:民國94-103年行政院訴願案件行言詞辯論及陳述意見程序統計表 162
表15:原住民族土地同意權的法律多重製圖分析 196
zh_TW
dc.format.extent 446993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201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族土地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由與事先知情同意原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同意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邵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法律多重製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草根後現代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land righ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ight to Cons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ao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ulti-Layered Mapping of Law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rassroots post-modernismen_US
dc.title (題名) 落空的權利—從法律多重製圖觀點看日月潭邵族原住民族土地同意權的實踐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Hollow Rights: The Practice of Thao’s Indigenous Land Rights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ayered Mapping of Law"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Colin Samson & Damien Short著、楊雅婷譯(2009),原住民的權利社會學,收於:權利的社會學思索,頁168-291,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Manfred Nowak著、楊雅婷譯(2009),公民與政治權,收於:人權的概念與標準(Human Rights: Concept and Standards),台北:韋伯文化出版。
Patrice Bonnewitz著、孫智綺譯(2002年),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市 : 麥田出版。
S. James Anaya著、蔡志偉譯(2010),國際法中的原住民族,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Saiviq Kisasa(莎伊維克‧給沙沙)、陳雪琴(記錄整理)(2013),原住民小女子在聯合國的血淚奮鬥記:聯合國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UNPFII)參與經驗分享,新世紀智庫論壇,63期,頁31-36。
Unga Kalay(林春鳳)、蘇芳誼(記錄整理)(2003),聯合國與台灣原住民族,新世紀智庫論壇,63期,頁9-25。
中國地理學會(2003),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原住民族委員會。
王皇玉(2012),原住民持有槍械問題之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1期,頁1-37。
王泰升(2013),在法學與國家法中看見原住民族法律,政大法學評論,134期,頁1-46。
王進發、童信智(2012),由原住民狩獵文化看國家與部落間之規範衝突與未來因應,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1期,頁39-72。
王曉丹(2014),法律繼受與法律多重製圖-人口販運法制的案例,中研院法學期刊,15期,頁77-137。
包正豪(2009),原住民籍立法委員的代表取向與問政行為:1993-2008 之法律提案內容分析,選舉研究,16卷1期,頁95-131。
包正豪(2011),原住民政治版圖的持續與變遷:1992-2008立委選舉的總體資料分析,選舉研究,18卷2期,頁87-120。
包正豪(2011),原住民籍民選菁英的政治甄補與流動―以1972-2008立委選舉為例的跨時性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7期,頁51-72。
包正豪、謝顥音(2013),國民黨的原住民選舉動員:一個社會文化互動途徑的初探分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6卷2期,頁83-137。
台邦・撒沙勒(2004),畫一張會說故事的地圖-魯凱族部落地圖的初步經驗,收於: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和行動,台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出版。
瓦歷斯・貝林(2009),Seedig Tgdaya的傳統領域與文化場域,南投:國立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石垣直(2005),「部落地圖」調委之省思:以布農族之內本鹿調委為例,東台灣研究,10期,頁37-62。
石森櫻(2004),市地重劃對於傳統祭祀空間的衝擊-以日月潭邵族聚落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頁30-32。
吳豪人(2004),野蠻與文明的辯證:台灣原住民傳統規範在殖民地時代的意義,收於:李永熾、張炎憲、薛化元主編,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台北:國史館。
吳豪人(2011),原住民族土地權是民法物權篇的下位概念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卷4期,頁175-191。
李明峻、許介鱗(2000),國際法與原住民族的權利,政治科學論叢,12期,頁161-188。
李明竣(1998),原住民與自治權,收於:麗依京.尤瑪編,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政府原民會。
杜文苓(2012),環評制度中的專家會議——被框架的專家理性,臺灣民主季刊,9卷3期,頁119-155。
杜文苓、施佳良(2014),環評知識的政治角色:檢視六輕健康風險評估爭議,臺灣民主季刊,11卷2期,頁91-138。
官大偉(2011),加拿大原住民族的土地權,台灣國際研究季刊,7卷1期,頁59-78頁。
官大偉(2011),國土計劃、原住民族自治與原住民族土地權之落實,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1卷3期,頁123-143。
官大偉(2014),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考古人類學刊,80期,頁7-52。
官大偉、林益仁(2008),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69期,頁109-141。
林三元(2014),加拿大Metis 原住民族狩獵權之探討:從Powley案到Hirsekorn案,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2014年8月23-24日。
林文玲(2013),疆域走出來:原住民傳統領域之身體行動論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1期,頁33-92。
林淑雅(2000),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淑雅(2006),解/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櫻櫻(1999),從「準要存置林野」 到「原住民保留地」-從財產權觀點探討我國原住民保留地之增編與劃編,國有財產雙月刊,55期(電子期刊)。
法治斌、董保城(2010),憲法新論,四版,台北:元照。
金尚德(2006),知識、權力、部落地圖:「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的社會學解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惠雯(2006),參與聯合國第五屆原住民族議題常設論壇與未來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36期,頁81-98。
姚孟昌(2014),兩人權公約下人民自決權之當代實踐—以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為例,新世紀智庫論壇,67期,頁7-21。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2004),日月潭邵族民族誌調查報告,台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施正鋒(2005),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國際觀,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35-68,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自治的探討,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321-348,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的主權,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95-133,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非政府組織與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349-368,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鋒(2008),原住民族權利的保障,收於:原住民族人權,頁69-96,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施正峰(2013),民進黨執政八年族群策回顧與展望,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14期,頁85-120。
施聖文(2013),劃界的政治:山地治理下的傳統領域,1985-2005,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海樹兒・犮剌拉菲(2006),原住民參選立法委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班碩士論文。
高德義(2009),公有地悲劇?——台灣原住民族保留地政策及土地權,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133-184,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德義(2009),為何原住民族自治很重要?——原住民族自治的理論與實踐,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209-280,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德義(2009),從殖民、同化到自決—全球原住民族的危機與轉機?,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1-29,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德義(2009),發展中的原住民族權——國際組織、國際法與原住民族,收於:解構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頁31-66,花蓮: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高鴻鈞(2012),法律:規制與解放之間-讀《邁向新法律常識-法律、全球化和解放》,政法論壇,30卷4期,頁90-102。
啟明・拉瓦(2002),一粒屎與一鍋粥-原住民與國家公園的恩恩怨怨,收於:重返舊部落,板橋:稻香出版社。
啟明・拉瓦(2002),國家公園在我們的地上只有加深我們的痛苦-「能丹國家公園」設立必須尊重原住民的觀點-,收於:重返舊部落,板橋:稻香出版社。
常健(1997),人權的理想、爭論與現實,台北:洛克出版社。
許恒達(2013),國家規範、部落傳統與文化衝突—從刑法理論反思原住民犯罪的刑責問題,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6 卷2 期,頁33-82。
許恒達(2014),重新檢討原住民自制獵槍之管制與處罰,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2014年8月23-24日。
許華偉(2014),原住民自製獵槍定義規範的未來走向,第五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2014年8月23-24日。。
陳竹上(2010),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無家可歸——從「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檢視台灣原住民保留地政策的虛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期,頁97-134。
陳竹上(2012),我國原住民保留地政策之當代課題與司法案例分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2期,頁83-114。
陳奇祿(1996),日月潭的邵族社會,收於:陳奇祿編,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台北:南天書局。
陳亭伊、顏愛靜(2011),二次大戰後台灣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變遷之分析-誘發型制度創新模式的應用(1945至2008年),民族學報,29期,頁47-86。
陳舜伶(2002),原住民族運動中「權利法制化」進路的困局——兼論建構中的台灣原住民族自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文章(2012),論應否設置原住民族專屬法院或法庭,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 卷3 期,頁85-119。
華恆輝(2008),為台灣原住民爭權益的鬥士-華愛,僑協雜誌,112期,頁32-34。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楊曉珞(2012),文明社會的野蠻誡命-從嘉義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簡上字第一五一號判決談鄒族傳統財產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5卷3期,頁1-37。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13),還我土地觀點下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3卷3期,頁67-98。
黃居正(2004),無成長的原住民財產權論述,收於:吳豪人主編,2003年台灣人權報告,頁47-62,台北:前衛出版社。
黃居正(2009),憲法解釋與原住民族權利,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頁429-465,台北市:新學林。
黃雅鴻(2012),原住民傳統領域權?國家的領域權傳統?:一場對話的啟示,文化研究月報,132期,頁69-87。
黃雅鴻(2014),多重邊界的抹除重寫: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地景的變動,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士論文。
黃鈴華(2005),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國會路線,台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靳菱菱(2013),傳統領域?誰來界定?兼論「原住民族基本法」及相關立法侷限,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1卷6期,頁178-189。
楊宏志(2014),反對,抗議。但,下一步呢?——以花蓮銅門集運風倒木爭議為例,收於:施正鋒編,台灣原住民族自然資源運用與永續發展,頁145-174,花蓮: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詹順貴(2011),國家法制高牆下實現原住民族土地與自然資源權利的困境-從美麗灣渡假村旅館的開發案及司馬庫斯櫸木案談起,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卷3期,頁1-35。
詹順貴(2013),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有條件通過的疑點,獨立蒼茫(詹順貴律師個人部落格),http://thomas0126.blogspot.tw/2013/09/bot.html(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30日)。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2002),台灣的原住民——邵族,台北縣:台原出版社。
廖本全(2014),歧視與暴力下的土地掠奪:台灣環境正義與人權的凝視,台灣人權學刊,2卷4期,頁137-150。
劉鶴群、侯念祖、陳芝瑜(2012),社會排除觀點在原住民族相對弱勢處境分析上的侷限性,靜宜人文社會學報,6卷1期,頁313-341。
潘裕豐、高德義、林春鳳、汪秋一、官曉君、林碧憶、陳庭蓁(2010),參與「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會議」與對台灣原住民族政策之應用研究,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7期,頁1-44。
蔡志偉(2008),加拿大法制中的原住民族土地權格,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卷2期,頁29-54。
蔡志偉(2008),聯合國中的原住民族國際人權,台灣國際研究季刊,4 卷 2 期,頁81-108。
蔡志偉(2011),從客體到主體:台灣原住民族法制與權利發展,臺大法學論叢,40卷特刊,頁1499-1550。
鄧相揚(2000),邵族風采,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鄧相揚、許木柱(2000),台灣原住民史,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安瞦(2012),隘制、番界/蕃界、原住民傳統領域(1875-1920)之研究回顧兼論研究方法,政大民族學報,30期,頁109-142。
蕭惠中(2012),新自由主義下原住民族土地的發展地景:一個新夥伴關係的初探,文化研究雙月報,132期,頁44-68。
鍾玲敏(2007),原住民族基本法立法過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愛靜、陳亭伊(2011),原住民傳統領域共同管理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例,地理學報,61期,頁1-30。
蘇彥斌(2006),墨西哥的社會運動與民主化,台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

二、外文文獻
Barelli, Mauro. 2009. The Role of Soft Law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The Ca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58:957-983.
Barelli, Mauro. 2012.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Ahea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16:1-24.
Bourdieu, Pierre. 1987. The Force of Law: Toward a Sociology of the Juridical Field. Hastings Law Journal 38:805-853.
Burger, Julian. 2011.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From Advocacy to Implementation. Pp. 41-60 in Reflections on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Stephen Allen & Alexandra Xanthaki. United Oxford, UK: Hart Publishing.
Cassese, Antonio. 1995.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 A Legal Reappraisa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ávez, Luis-Enrique. 2009. The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Breaking the IMPASSE: The Middle Ground, Pp. 96-107 in Making the Declaration Work: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Claire Charters & Rodolfo Stravenhagen. Copenhagen, Denmark: IWGIA.
Daes, Erica-Irene. 2011.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Background and Appraisal. Pp.11-40 in Reflections on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Stephen Allen & Alexandra Xanthaki. United Oxford, UK: Hart Publishing.
Dahl, Jeans. 2012. The Indigenous Space and Marginalized Peopl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Davis, Megan. 2002. The United Nations Draft Declaration 2002, Indigenous Law Bulletin 5:6-9.
Davis, Megan. 2008. Indigenous Struggles in Standard-Setting: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Melbour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9:439-471.
Davis, Megan. 2012. To Bind or Not to Bind: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Five Years On.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19:17-48.
Deer, Kenneth. 2010.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Realizing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Triumph, Hope, and Action, edited by Jackie Hartley, Paul Joffe & Jennifer Preston. Saskatoon, Canada: Purich Publishing.
Doyle, Cathal M. 2015. Indigenous Peoples, Title to Territory, Rights and Resources: The Transformative Role of 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 Oxon, UK: Routledge.
Engle, Karen. 2011. On Fragile Architecture: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Context of Human Rights.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2:141-163.
Esteva, Gustavo & Prakash, Madhu Suri. 1998. Grassroots Post-Modernism: Remaking The Soil of Cultures. London: Zed Books.
Kymlicka, Will.1995.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cKay, Fergus. 2005. The Draft World Bank Operational Policy 4.10 On Indigenous Peoples: Progress or More of the Same? Arizo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22:65-98.
Makka, Fofer & Fleras, Augie. 2000. Engaging with Indigeneity: Tino Rangatiratanga in Aotearoa. Pp. 89-109 in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Duncan Ivison, Paul Patton & Will Sand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erry, Sally Engle. 2006. Human Rights and Gender Violence: Translating International Law into Local Justice. Chicago, I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ntos, Boaventura De Sousa. 2004. Toward a New Legal Common Sense: Law, Globalization, and Emancipation. 2nd ed. London: Butterworths.
Swepston, Lee. 2005. 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Organizations. Pp.53-66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digenous Peoples, edited by Joshua Castellino & Niamh Walsh. Leide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Peters, Rebecca Todd. 2004. In Search of the Good Life: The Ethics of Globalization. New York, NY: The Contin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Tully, James. 1994. Aboriginal Property and Western Theory: Recovering a Middle Ground. in Property Rights edited by Ellen F. Paul, Fred D. Miller, Jr., & Jeffrey Paul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ully, James. 2000. A J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Peoples of Canada. Pp. 39-71 in Aboriginal Rights and Self-Government edited by Curtis Cook & Juan D. Lindau.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三、新聞(影音)資料
大紀元,日月潭BOT案 開發與文化保存難解,大紀元時報,2015年6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5/6/3/n4449400p.htm。
公視新聞網,反日月潭BOT案 邵族赴政院抗議,公視新聞,2015年6月3日,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98754。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4/20 不要告別東海岸:音樂會唱出對家園的情懷。問天:「珍貴的土地與大自然被踐踏,台灣人您心疼嗎?」,2013年4月23日,http://zh.wildatheart.org.tw/story/10/7322。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4/21 不要告別東海岸:包圍總統府,狼煙升起,「船」訊息至總統府,2013年4月23日,http://zh.wildatheart.org.tw/story/10/7323。
原住民族電視台「部落大小聲」節目(2015年3月14日),https://youtu.be/61snewAlMmA。
陳韋綸,狼煙升起 「船」守護土地訊息 回部落 續守護東海岸,苦勞網,2013年4月21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3831。
黃智慧,搶救瀕危邵族 應有更高規格機制,台灣立報,2013年9月5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3049。
舞賽,原住民族基本法草案10年路,台灣立報,2004年5月5日,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71607。
憂破壞生態 文化 邵族反向山BOT,原視新聞,2015年6月3日,https://youtu.be/NAsOnbaO1FU。
樓乃潔,捍衛祖靈 卡地布部落拒遷葬 台東市公所:緩施工 再溝通,苦勞網,2012年9月25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0776。

四、政府機關文書
立法院公報,80卷38期(1991年)。
立法院公報,82卷35期(1993年)。
立法院公報,83卷71期(1994年)。
立法院公報,89卷55期(2000年)。
立法院公報,90卷17期(2001年)。
立法院公報,92卷60期(2003年)。
立法院公報,93卷9期(2004年)。
立法院公報,94卷7期(2005年)。
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第二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722號 政府提案第7466號,頁91(2003年)。
立法院第四屆第五會期第三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722號 政府提案第7466號(2001年)。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院臺訴字第1040128245號訴願決定(2015年4月2日)。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院臺訴字第1040135972號訴願決定書(2015年6月12日)。
行政院環保署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環境影響說明書(第五修正本)(2013年)。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環署綜字第1030085248號(2014年10月13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243次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會議記錄(2013年)。
原住民族委員會新聞稿(104年6月11日),http://goo.gl/GOXcmk。
監察院公報,2688期,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5%AC%E5%A0%B1/102/1020000352868.pdf。
審計部調查文稿,http://www.audit.gov.tw/ezfiles/0/1000/attach/85/pta_1202_3226_01447.pdf。
總統府公報,7199期(104年6月24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ortals/0/Bulletins/paper/pdf/7199.pdf。


五、網站資料
IFAD(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http://www.ifad.org/pub/brochure/ifadglance.pdf。
IWGIA, Final adoption of the UN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deferred by African states, http://www.iwgia.org/human-rights/international-human-rights-instruments/undeclaration-on-the-rights-of-indigenous-peoples/a-brief-history/iwgia-update-on-african-position-2006-2007。
Ratifications of C169,http://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1300:0::NO:11300:P11300_INSTRUMENT_ID:312314:NO。
Statement By Reg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Caucus (4 September 2007), http://www.iwgia.org/images/stories/int-processes-eng/decl-rights-ind-peop/docs/07-09-04CaucusDecisionSupportDeclaration.pdf。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http://ctm-indigenous.vm.nthu.edu.tw/about-database/foregin-organization/61-2015-04-03-11-34-33。
森林民族計畫,http://www.forestpeoples.org/background/about-forest-peoples-programme。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http://www.ohchr.org/CH/HRBodies/HRC/Pages/AboutCouncil.aspx。
聯合國大會新聞稿,http://www.un.org/press/en/2007/ga10612.doc.ht。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專家機制會議官方網站, http://www.ohchr.org/EN/Issues/IPeoples/EMRIP/Pages/ExpertMechanismDocumentation.aspx


六、聯合國會議文件
CERD, General Recommendation No. 23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22 August 1997).
Resolution 4B (XXIII) (26 August 1970)
UN Doc E/C.19/2005/3 (17 February 2005)
UN Doc. A/HRC/12/34 (15 July 2009)
UN Doc. A/HRC/RES/1/2 (13 November 2006).
UN Doc. A/HRC/RES/6/36 (14 December 2007).
UN Doc. A/HRC/RES/15/14 (6 October 2010)
UN Doc. E/CN.4/Sub.2/1993/29/Annex I. (23 August 1993)
UN Doc. E/CN.4/1995/32 (25 July 1995)
UN Doc. E/CN.4/Sub.2/AC.4/2004/4 (8 July 2004).
UN Doc. E/C.19/2005/3 (17 February 2005).
UN Doc. E/CN.4/2006/79 (22 March 2006).
UN Doc. Assembly/AU/9 (VIII) Add.6. (January 200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