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全球化下品牌併購策略之研究
The Brand Acquisition Strategy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作者 楊宛蓉
Yang, Wan Jung
貢獻者 馮震宇
楊宛蓉
Yang, Wan Jung
關鍵詞 企業經營策略
品牌併購
品牌權益
品牌策略
併購後整合
Business Strategies
Brand Merge and Acquisition
Brand Strategy
Brand Equity
Post-merger Integration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Oct-2015 14:30:07 (UTC+8)
摘要   受到全球化的影響,人類的生活環境和模式與過往出現了很大的不同,國與國之間無論是文化、經濟、資源的交流方便且頻繁。在商場上,企業要面對的不再只是國內的競爭對手,而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挑戰。彼此的競爭和合作不再受時空條件限制,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對此,企業要擁有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優勢地位的關鍵性資源,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差異性,才能脫穎而出,而「品牌」是當前產、官、學界公認有力的武器之一,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
  代工製造利潤式微,兩岸目前在整體產業環境和政府政策上,都出現產業轉型、建立自有品牌、打造國際品牌的產業升級意識,但品牌自創難度和成本極高,是一段漫長且有風險的道路。加上亞洲國家在品牌行銷能力上相對較弱,以及國際對亞洲國家的刻板印象等劣勢因素,亦不利兩岸自創之本土品牌的建立與國際推廣。故近幾年,向外併購歐美知名品牌逐漸形成趨勢。
  本研究試圖觀察以併購作為經營發展策略的兩岸企業,在併購活動中所帶有的品牌佈局策略性思維,探討以品牌資產之取得作為併購動機與標的。並以個案研究方式,選擇「安邦保險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與「晶華酒店併購麗晶品牌」進行個案分析,從中瞭解併購後如何整合運用該品牌資產,讓品牌權益得以發揮並提升主併企業之核心競爭力,幫助主併企業立足全球市場、永續經營。最後根據分析結果,給予企業關於品牌併購及品牌經營的相關建議。
  研究顯示,被併購標的的品牌權益確實會成為主併企業的優勢競爭資源,甚至帶動主併企業本身價值和企業品牌之權益增值。而要收併購綜效,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與經營核心目標相符的品牌策略,並以此帶領整個品牌併購活動的規畫到執行,才能借力使力獲得市場力量。同時,也建議有意發展品牌之企業,除了有品牌專責經營團隊,也要將品牌策略傳遞組織各部門,落實到產品或服務提供的每個環節,以打造成功而強勢的品牌。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吳克振(譯)(2001)。品牌管理。台北市:華泰。(原著:Keller, K. L. (199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N.Y.:Prentice-Hall, Inc.)
施振榮、林文玲(1996)。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3)。臺灣產業標竿企業個案研究(Ⅱ)。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高登第(譯)(2002)。品牌領導(原作者:D. A. Aaker & E. Joachimsthaler)。台北市: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2000)。
陳永昌(2007)。品牌知價值。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張永祥(2005)。眼光:談策略聯盟與企業併購。台北市:大拓文化。
彭建彰、呂旺坤(2011)。品牌行銷與管理。台北市:華泰。
曾漢壽(2008)。讓台灣品牌站上國際舞臺(國家品牌篇)。臺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湯明哲(2011)。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市:旗標出版。
薛明玲、廖烈龍、林宜賢(2006)。企業併購策略與最佳實務。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

期刊、論文、專文、報告
王申璐(2014)。安邦大手筆佈局海外。新世紀週刊,40,66-68。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2014)。2014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取自: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fec.mofcom.gov.cn/channel/fzbg.shtml
呂曜志(2011)。管窺台灣推動品牌政策之策略思維。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9), 66-72
李禮仲(2002)。企業併購法之探討(財金(研)091-045號)。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R-091-045.htm
林秀倩(2002)。財務槓桿對於多角化企業價值之再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金玉梅(2007)。以顧客為基礎的品牌權益分析─以天下雜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周士淳(2002)。金融業跨業合併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周冠妏 (2007)。品牌來源國效應,日本文化認同程度與廣告中呈現的國家印象一致性對產品評估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洪順慶、孫國寧(2009)。品牌故事: 台灣企業自創國際品牌之發展。行銷科學學報,5(2),129-159。
施煥錡(2004)。企業經營策略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徐景星(2007)。企業併購下整合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玫伶(2003)。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企業成長之動態歷程-以傳統產業之廠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則銘(2003)。企業併購之相關智慧財產管理策略與法律規劃研究-以併購美國高科技公司時之專利查核評估探微(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莊朝榮(2011)。中國品牌戰略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9),81-85。
張碧文(2000)。企業併購與績效之關係─以鴻海為例(專題報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眾(2014)。安邦保險首次100%股權收購比利時保險公司FIDEA。中國保險,10,5。
曹淳誠(2015年01月15日)。傳產老股王,美國掀健身器通路戰。商業週刊,1418。取自:商業週刊知識庫
梁任瑋(2014年11月13日)。多品牌收服人心─晶華麗晶贏在敢創新,再奪第一:從五星級飯店到商務旅館選擇多樣化。今周刊,934。取自: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8-111867。
晶華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2014)。晶華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一零二年度年報。取自:http://newmops.twse.com.tw
黃愛倫(2008)。跨國企業併購建立品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黃郁恬(2002)。品牌權益、品牌聲譽一致性、品牌互補性、以及品牌來源國對品牌聯盟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黃玉禎(2013年08月26日)。晶華挾台味洋品牌另闢大陸戰線。商業周刊,1344。取自:商業周刊知識庫。
楊瑪利、邱莉燕(2009)。苦戰出口衰退,台升傢俱2大策略強渡冰河期。遠見雜誌,272。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4765_1.html
劉靜容(2011)。轉動產業品牌巨輪─淺談亞洲各國品牌發展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9),73-80。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投資和企業司(2014)。2014年世界投資報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紐約、日內瓦: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取自:http://unctad.org/en/Pages/DIAE/World%20Investment%20Report/World_Investment_Report.aspx
瞿宛文(2004)。代工、品牌與產業升級(未發表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蕭勝鴻(2015年02月12日)。跟著富豪布局房市:買美國最超值。商業周刊,1422。取自:商業周刊知識庫。
龔燦(2014)。中資收購華爾道夫風波。看世界,22,52-53。

網路資料
人民網(2015年03月20日)。復星投資兩大全球休閒旅遊領導品牌,【新聞群組】。取自: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5/0320/c172318-2672610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王慧(2009年07月27日)。溫商競逐皮爾卡丹引發思考:哪條路更好走【新聞群組】。取自: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observe/20090727/09566531538.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25日
禾田(2014年09月04日)。弘毅投資佈局披薩盛宴15.4億美元吞食Pizza Express,【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cb.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1&id=1081793&al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20日
中國皮革人才網(2013年06月07日)。時代皮具:Prada代工廠主推自有品牌,【新聞群組】。取自:http://hao123.leatherhr.com/news/news_details.aspx?id=3517&language=cht,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中央社(2010年01月10日)。溫州商人收購皮爾?卡登成定局,【新聞群組】。取自:http://news.cts.com.tw/cna/money/201001/20100110038582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24日
玉山證券(2009年06月22日)。Just Sleep捷絲旅加入晶華營運後,有助搶攻低階商務客群【線上論壇】。取自: http://www.moneydj.com/KMDJ/Report/ReportViewer.aspx?a=c6502811-f250-418b-9521-005f457de096#ixzz3d6xU4aju,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6月15日
史書華 編譯(2014年05月30日)。蘋果買Beats,本可讓宏達電獲利?【新聞群組】。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45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9月06日
多萊寶授權(國際)有限公司。公司簡介【企業官網】。取自:http://www.bubblemon.com.cn
沈澤憲(2015年06月12日)。商業房地産的1031延稅【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gate.sinovision.net:82/gate/big5/news.sinovision.net/portal.php?mod=view&aid=34356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6月20日
林秀敏(2015年04月16日)。商務部:正在著力打造中國品牌建設四大平臺【新聞群組】。取自: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specials/zxxx/201504/16/t20150416_5128759.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2日
姚舜(2015年04月07日)。全品牌佈局─晶華深入大陸二、三線城市【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7000104-260204,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6月10日
高志強(2014年04月04日)。中國三胞集團收購英國老牌百貨公司,【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2014/04/140404_house_of_fraser,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高強華(2014年04月04日)。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874/,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13日
陳穎柔(2015年03月31日)。全球今年首季併購年增21%【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331005620-260410。
張佑生(2014年10月08日)。紐約地標華爾道夫飯店600億賣陸企【新聞群組】。取自:http://g.udn.com/NEWS/WORLD/WORS4/8985226.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6日
無名氏(2010年10月26日)。郭山輝:傢俱教父的大陸創業史【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817d10100lrga.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梁薇薇(2015年02月01日)。安邦120億購華爾道夫酒店收官─海外佈局加速【新聞群組】。取自: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50202/02312144979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6日
復星集團。公司簡介【企業官網】。取自:http://www.fosun.com
曾慧雯(2007年03月18日)。品牌古事─喬山科技,健身器材霸主,【新聞群組】。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2089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9日
復興國際有限公司(2015年03月20日)。復星國際與Folli Follie集團成為全球戰略合作夥伴,【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fosun.com/ft/news/detail.html?id=343,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黃宙輝、單輝強、李佩紅(2014年06月25日)。商戰較量:收購歐洲大鱷品牌,【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06/25/content_477637.htm?div=0,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搜狐IT(2014年05月09日)。蘋果收購Beats HTC怎麼看?【新聞群組】。取自:http://it.sohu.com/20140509/n399350193.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9月06日
熊君君(2011年08月02日)。台昇國際集團董事長掘金夕陽產業─郭山輝開疆闢土打造東莞家具王國。淡江時報,659。取自: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5153
鄭瑪莉、黃小芬(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10日)讓一加一不只大於二 併購綜效的策略思維【線上論壇】。取自: http://www.pwc.tw/zh/challenges/financial-advisory/financial-advisory-20110729.jhtml 
劉純佑(線上閱讀日期:2015年4月10日)(譯)。成功併購的推手“The Leaders Who Make M&A Work”【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2860.html#sthash.974VpXIM.dpuf。
劉于甄(2015年05月23日)。黃日燦 發表海外併購白皮書,【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pwc.tw/zh/news/media/media-20150523-1.j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27日
贏商網(2014年11月01日)。東莞時代集團收購T uscan’s等品牌,旗艦店星河城,【新聞群組】。取自:http://sz.winshang.com/news-40525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英文部分
專書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onner, P. G. & Nelson, R. (1985). Product attributes and perceived quality: Foods, In:Jacoby, J., & Olson, J. C., ed., Perceived quality: How consumers view stores and merchandise. CA: Lexington Books.
Cooke, T. E. (1986).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期刊
Barney, J.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99-120.
Bradley, J. W., & Donald, H. K. (1979). Acquisition and merger: A shifting route to corporate growth. Management Review, 7, 46-51.
Brasco, T. C. (1988). How brand name are valued for acquisition. In defin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A conference summary report, 88-104.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Doyle, P. (1990). Building successful brands: The strategic op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7(2), 5-20.
Drucker, P. F. (1981). Fiver rules for successful acquisi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5, 28.
Farquhar, P. H. (1989). Managing brand equity, Marketing Research, 1, 24-33.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Knowledge and strategy, 33(3), 3-23.
Hoskisson, R. E. & Hitt, M. A. (1990).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diversification: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6(2), 461-509.
Hoskisson, R. E., Hitt, M. A., Wan, W. P., & Yiu, D. (1999).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Swings of a pendulum.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3), 417-456.
Keller, K. 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1-22.
Keller, K. L., & Lehmann, D. R. (2006). Brands and brand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future priorities. Marketing Science, 25(6), 740-759.
Leiblein, M. J. & Miller, D. J. (2003).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ransaction-and firm-level influences on the vertical boundaries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4(10), 839-859.
Markides, C. C. & Williamson, P. J. (1996).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 resource-based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2), 340-367.
Ojasalo, J., Nätti, S., & Olkkonen, R. (2008). Brand building in software SMEs: An empirical study. 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17(2), 92-107. doi:http://dx.doi.org/10.1108/10610420810864702
Paine, F. T. & Power, D. J. (1984). Merger strategy: An examination of Drucker’s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acquisi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5(2), 99-110.
Richardson, P. S., Dick, A. S. & Arun K. J. (1994). Extrinsic and extrinsic cue effect on perceptions of store brand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8 (4), 28-36.
Tauber, E. M. (1988). Brand leverage-strategy for growth in a cost-control worl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8(4), 26-30.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71-180.
Wilbur G. L. (1971). 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 Journal of Finance, 26(2), 521-537.
Walfried, L., Banwari, M., & Arun, S. (1995). Measur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2(4), 11-19.
網路資料
Aaker, D. (1994, June 18). Study show brand-building pays off for stockholders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adage.com/article/news/study-shows-brand-building-pays-stockholders/9091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1023642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3642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震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宛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Yang, Wan J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楊宛蓉zh_TW
dc.creator (作者) Yang, Wan J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Oct-2015 14:30:07 (UTC+8)-
dc.date.available 1-Oct-2015 14:30: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Oct-2015 14:30: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3642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881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3642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受到全球化的影響,人類的生活環境和模式與過往出現了很大的不同,國與國之間無論是文化、經濟、資源的交流方便且頻繁。在商場上,企業要面對的不再只是國內的競爭對手,而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挑戰。彼此的競爭和合作不再受時空條件限制,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對此,企業要擁有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優勢地位的關鍵性資源,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差異性,才能脫穎而出,而「品牌」是當前產、官、學界公認有力的武器之一,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
  代工製造利潤式微,兩岸目前在整體產業環境和政府政策上,都出現產業轉型、建立自有品牌、打造國際品牌的產業升級意識,但品牌自創難度和成本極高,是一段漫長且有風險的道路。加上亞洲國家在品牌行銷能力上相對較弱,以及國際對亞洲國家的刻板印象等劣勢因素,亦不利兩岸自創之本土品牌的建立與國際推廣。故近幾年,向外併購歐美知名品牌逐漸形成趨勢。
  本研究試圖觀察以併購作為經營發展策略的兩岸企業,在併購活動中所帶有的品牌佈局策略性思維,探討以品牌資產之取得作為併購動機與標的。並以個案研究方式,選擇「安邦保險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與「晶華酒店併購麗晶品牌」進行個案分析,從中瞭解併購後如何整合運用該品牌資產,讓品牌權益得以發揮並提升主併企業之核心競爭力,幫助主併企業立足全球市場、永續經營。最後根據分析結果,給予企業關於品牌併購及品牌經營的相關建議。
  研究顯示,被併購標的的品牌權益確實會成為主併企業的優勢競爭資源,甚至帶動主併企業本身價值和企業品牌之權益增值。而要收併購綜效,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與經營核心目標相符的品牌策略,並以此帶領整個品牌併購活動的規畫到執行,才能借力使力獲得市場力量。同時,也建議有意發展品牌之企業,除了有品牌專責經營團隊,也要將品牌策略傳遞組織各部門,落實到產品或服務提供的每個環節,以打造成功而強勢的品牌。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限制....................3
壹、 研究範圍..............................3
貳、 研究方法..............................4
參、 研究限制..............................5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架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品牌管理..............................8
壹、 品牌由來..............................8
貳、 品牌內涵..............................9
參、 品牌權益..............................12
肆、 品牌鑑價..............................17
第二節 併購.................................23
壹、 併購動機與程序.........................23
貳、 併購成敗關鍵因素.......................32
第三節 企業經營策略與併購成效..................35
壹、 企業經營策略...........................35
貳、 全球化下併購策略效益....................37
第三章  兩岸品牌併購發展趨勢..................40
第一節 兩岸產業品牌發展環境....................40
壹、 產業經濟與環境變化......................40
貳、 品牌發展路上的困境......................43
參、 企業品牌營造困境之因應對策...............46
肆、 小結:兩岸企業的品牌自有之路..............52
第二節 兩岸品牌併購趨勢........................55
壹、 全球化下兩岸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趨勢...........55
貳、 企業投資策略變化........................59
參、 品牌全球佈局併購現況與策略分析............61
第三節 小結..................................71
第四章  個案研究.............................74
第一節 安邦保險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74
壹、 安邦保險集團簡介........................74
貳、 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背景.....................79
參、 個案分析...............................80
肆、 小結..................................85
第二節 晶華酒店併購麗晶品牌.....................87
壹、 晶華酒店簡介............................87
貳、 麗晶酒店集團背景........................91
參、 個案分析...............................93
肆、 小結..................................99
第三節 個案彙整與比較..........................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7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7
第二節 建議..................................111

參考文獻.......................................113
zh_TW
dc.format.extent 240289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3642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企業經營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品牌併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品牌權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品牌策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併購後整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Business Strategi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rand Merge and Acquisi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rand Strate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Brand Equ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ost-merger Integrationen_US
dc.title (題名) 全球化下品牌併購策略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Brand Acquisition Strategy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專書
吳克振(譯)(2001)。品牌管理。台北市:華泰。(原著:Keller, K. L. (199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N.Y.:Prentice-Hall, Inc.)
施振榮、林文玲(1996)。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3)。臺灣產業標竿企業個案研究(Ⅱ)。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高登第(譯)(2002)。品牌領導(原作者:D. A. Aaker & E. Joachimsthaler)。台北市: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2000)。
陳永昌(2007)。品牌知價值。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張永祥(2005)。眼光:談策略聯盟與企業併購。台北市:大拓文化。
彭建彰、呂旺坤(2011)。品牌行銷與管理。台北市:華泰。
曾漢壽(2008)。讓台灣品牌站上國際舞臺(國家品牌篇)。臺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湯明哲(2011)。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市:旗標出版。
薛明玲、廖烈龍、林宜賢(2006)。企業併購策略與最佳實務。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

期刊、論文、專文、報告
王申璐(2014)。安邦大手筆佈局海外。新世紀週刊,40,66-68。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2014)。2014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取自: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fec.mofcom.gov.cn/channel/fzbg.shtml
呂曜志(2011)。管窺台灣推動品牌政策之策略思維。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9), 66-72
李禮仲(2002)。企業併購法之探討(財金(研)091-045號)。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R-091-045.htm
林秀倩(2002)。財務槓桿對於多角化企業價值之再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金玉梅(2007)。以顧客為基礎的品牌權益分析─以天下雜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周士淳(2002)。金融業跨業合併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周冠妏 (2007)。品牌來源國效應,日本文化認同程度與廣告中呈現的國家印象一致性對產品評估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洪順慶、孫國寧(2009)。品牌故事: 台灣企業自創國際品牌之發展。行銷科學學報,5(2),129-159。
施煥錡(2004)。企業經營策略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徐景星(2007)。企業併購下整合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玫伶(2003)。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企業成長之動態歷程-以傳統產業之廠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則銘(2003)。企業併購之相關智慧財產管理策略與法律規劃研究-以併購美國高科技公司時之專利查核評估探微(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莊朝榮(2011)。中國品牌戰略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9),81-85。
張碧文(2000)。企業併購與績效之關係─以鴻海為例(專題報告)。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眾(2014)。安邦保險首次100%股權收購比利時保險公司FIDEA。中國保險,10,5。
曹淳誠(2015年01月15日)。傳產老股王,美國掀健身器通路戰。商業週刊,1418。取自:商業週刊知識庫
梁任瑋(2014年11月13日)。多品牌收服人心─晶華麗晶贏在敢創新,再奪第一:從五星級飯店到商務旅館選擇多樣化。今周刊,934。取自: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08-111867。
晶華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2014)。晶華國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一零二年度年報。取自:http://newmops.twse.com.tw
黃愛倫(2008)。跨國企業併購建立品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黃郁恬(2002)。品牌權益、品牌聲譽一致性、品牌互補性、以及品牌來源國對品牌聯盟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黃玉禎(2013年08月26日)。晶華挾台味洋品牌另闢大陸戰線。商業周刊,1344。取自:商業周刊知識庫。
楊瑪利、邱莉燕(2009)。苦戰出口衰退,台升傢俱2大策略強渡冰河期。遠見雜誌,272。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4765_1.html
劉靜容(2011)。轉動產業品牌巨輪─淺談亞洲各國品牌發展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9),73-80。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投資和企業司(2014)。2014年世界投資報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紐約、日內瓦: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取自:http://unctad.org/en/Pages/DIAE/World%20Investment%20Report/World_Investment_Report.aspx
瞿宛文(2004)。代工、品牌與產業升級(未發表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
蕭勝鴻(2015年02月12日)。跟著富豪布局房市:買美國最超值。商業周刊,1422。取自:商業周刊知識庫。
龔燦(2014)。中資收購華爾道夫風波。看世界,22,52-53。

網路資料
人民網(2015年03月20日)。復星投資兩大全球休閒旅遊領導品牌,【新聞群組】。取自: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5/0320/c172318-2672610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王慧(2009年07月27日)。溫商競逐皮爾卡丹引發思考:哪條路更好走【新聞群組】。取自: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observe/20090727/09566531538.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25日
禾田(2014年09月04日)。弘毅投資佈局披薩盛宴15.4億美元吞食Pizza Express,【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cb.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1&id=1081793&al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20日
中國皮革人才網(2013年06月07日)。時代皮具:Prada代工廠主推自有品牌,【新聞群組】。取自:http://hao123.leatherhr.com/news/news_details.aspx?id=3517&language=cht,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中央社(2010年01月10日)。溫州商人收購皮爾?卡登成定局,【新聞群組】。取自:http://news.cts.com.tw/cna/money/201001/20100110038582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24日
玉山證券(2009年06月22日)。Just Sleep捷絲旅加入晶華營運後,有助搶攻低階商務客群【線上論壇】。取自: http://www.moneydj.com/KMDJ/Report/ReportViewer.aspx?a=c6502811-f250-418b-9521-005f457de096#ixzz3d6xU4aju,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6月15日
史書華 編譯(2014年05月30日)。蘋果買Beats,本可讓宏達電獲利?【新聞群組】。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45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9月06日
多萊寶授權(國際)有限公司。公司簡介【企業官網】。取自:http://www.bubblemon.com.cn
沈澤憲(2015年06月12日)。商業房地産的1031延稅【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gate.sinovision.net:82/gate/big5/news.sinovision.net/portal.php?mod=view&aid=34356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6月20日
林秀敏(2015年04月16日)。商務部:正在著力打造中國品牌建設四大平臺【新聞群組】。取自: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specials/zxxx/201504/16/t20150416_5128759.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2日
姚舜(2015年04月07日)。全品牌佈局─晶華深入大陸二、三線城市【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7000104-260204,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6月10日
高志強(2014年04月04日)。中國三胞集團收購英國老牌百貨公司,【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2014/04/140404_house_of_fraser,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高強華(2014年04月04日)。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874/,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13日
陳穎柔(2015年03月31日)。全球今年首季併購年增21%【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331005620-260410。
張佑生(2014年10月08日)。紐約地標華爾道夫飯店600億賣陸企【新聞群組】。取自:http://g.udn.com/NEWS/WORLD/WORS4/8985226.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6日
無名氏(2010年10月26日)。郭山輝:傢俱教父的大陸創業史【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817d10100lrga.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梁薇薇(2015年02月01日)。安邦120億購華爾道夫酒店收官─海外佈局加速【新聞群組】。取自: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50202/02312144979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6日
復星集團。公司簡介【企業官網】。取自:http://www.fosun.com
曾慧雯(2007年03月18日)。品牌古事─喬山科技,健身器材霸主,【新聞群組】。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20898,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09日
復興國際有限公司(2015年03月20日)。復星國際與Folli Follie集團成為全球戰略合作夥伴,【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fosun.com/ft/news/detail.html?id=343,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黃宙輝、單輝強、李佩紅(2014年06月25日)。商戰較量:收購歐洲大鱷品牌,【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06/25/content_477637.htm?div=0,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搜狐IT(2014年05月09日)。蘋果收購Beats HTC怎麼看?【新聞群組】。取自:http://it.sohu.com/20140509/n399350193.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9月06日
熊君君(2011年08月02日)。台昇國際集團董事長掘金夕陽產業─郭山輝開疆闢土打造東莞家具王國。淡江時報,659。取自: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15153
鄭瑪莉、黃小芬(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4月10日)讓一加一不只大於二 併購綜效的策略思維【線上論壇】。取自: http://www.pwc.tw/zh/challenges/financial-advisory/financial-advisory-20110729.jhtml 
劉純佑(線上閱讀日期:2015年4月10日)(譯)。成功併購的推手“The Leaders Who Make M&A Work”【線上論壇】。取自:http://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2860.html#sthash.974VpXIM.dpuf。
劉于甄(2015年05月23日)。黃日燦 發表海外併購白皮書,【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pwc.tw/zh/news/media/media-20150523-1.j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27日
贏商網(2014年11月01日)。東莞時代集團收購T uscan’s等品牌,旗艦店星河城,【新聞群組】。取自:http://sz.winshang.com/news-40525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5月13日

英文部分
專書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onner, P. G. & Nelson, R. (1985). Product attributes and perceived quality: Foods, In:Jacoby, J., & Olson, J. C., ed., Perceived quality: How consumers view stores and merchandise. CA: Lexington Books.
Cooke, T. E. (1986).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期刊
Barney, J.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99-120.
Bradley, J. W., & Donald, H. K. (1979). Acquisition and merger: A shifting route to corporate growth. Management Review, 7, 46-51.
Brasco, T. C. (1988). How brand name are valued for acquisition. In defin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A conference summary report, 88-104.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Doyle, P. (1990). Building successful brands: The strategic op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7(2), 5-20.
Drucker, P. F. (1981). Fiver rules for successful acquisiti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5, 28.
Farquhar, P. H. (1989). Managing brand equity, Marketing Research, 1, 24-33.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Knowledge and strategy, 33(3), 3-23.
Hoskisson, R. E. & Hitt, M. A. (1990).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diversification: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6(2), 461-509.
Hoskisson, R. E., Hitt, M. A., Wan, W. P., & Yiu, D. (1999).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Swings of a pendulum.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3), 417-456.
Keller, K. 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7, 1-22.
Keller, K. L., & Lehmann, D. R. (2006). Brands and branding: Research findings and future priorities. Marketing Science, 25(6), 740-759.
Leiblein, M. J. & Miller, D. J. (2003).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ransaction-and firm-level influences on the vertical boundaries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4(10), 839-859.
Markides, C. C. & Williamson, P. J. (1996).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 resource-based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2), 340-367.
Ojasalo, J., Nätti, S., & Olkkonen, R. (2008). Brand building in software SMEs: An empirical study. 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17(2), 92-107. doi:http://dx.doi.org/10.1108/10610420810864702
Paine, F. T. & Power, D. J. (1984). Merger strategy: An examination of Drucker’s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acquisi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5(2), 99-110.
Richardson, P. S., Dick, A. S. & Arun K. J. (1994). Extrinsic and extrinsic cue effect on perceptions of store brand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8 (4), 28-36.
Tauber, E. M. (1988). Brand leverage-strategy for growth in a cost-control worl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8(4), 26-30.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71-180.
Wilbur G. L. (1971). 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 Journal of Finance, 26(2), 521-537.
Walfried, L., Banwari, M., & Arun, S. (1995). Measur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2(4), 11-19.
網路資料
Aaker, D. (1994, June 18). Study show brand-building pays off for stockholders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adage.com/article/news/study-shows-brand-building-pays-stockholders/9091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