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冷戰後中共對中亞地區的能源安全政策
Chinese enery policy toward central asia after cold war
作者 吳建霆
Wu, Jin Ting
貢獻者 朱新民
吳建霆
Wu, Jin Ting
關鍵詞 中亞地區
能源政策
陸路油氣
新疆維穩
Central Asia
energy security
land pipeline
stabilization in Xinjian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Nov-2015 14:59:12 (UTC+8)
摘要 中共隨經濟的高度發展對能源的消耗也愈來愈高,其能源產量除了煤炭之外,其他如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都面臨不足,已經無法靠自有石油資源來因應高消耗量,也造成日漸依賴進口的能源,而其能源進口地區主要是在中東,但是中東地區政局不穩定,且這條海上運輸線需經過索馬利亞和亞丁灣,沿線海盜猖獗,麻六甲的航道又比較狹長,若航運通道遭受阻斷,將足以對中共能源供應穩定帶來衝擊。
而中共於2009年12月啟動了第一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閥門),該管道西起土庫曼穿越烏茲別克中部和哈薩克南部地區,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這等於打通了中共和中亞地區各國的進口原油的通道。截至2014年4月中旬,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已累計向中共輸送天然氣達到500億立方米。
然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共西北部地處,自古以來就是中共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有長達5,600公里的邊境線,惟新疆少數民族乃未停息的宗教不安問題,一直是北京及中亞最可能的潛在引爆點。為維持中共新疆地區社會穩定、經濟健康發展、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及維護和保持新疆社會大局穩定,因此中共對新疆境內分離份子的態度(新疆境內有42﹪維吾爾族人),自然是中共關切所在。因此中共於新疆地區執行各項維穩及反恐任務,來抑制少數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思潮,來達到其穩定內部社會秩序、並藉由與國際間的反恐合作持續在反恐建設上加強作為,鞏固政權及確保經由陸路運輸的石油氣管道安全,是當前對新疆最重要及緊迫的任務;其發展對中共的能源安全戰略、擴大與中亞、南亞的能源合作、保持邊疆穩定具有十分重要價值,使得新疆作為中共石油資源戰略接替區的戰略地位更加明朗。
While energy consumption ri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China becomes self-insufficient in all kinds of fossil fuel, such as oil and natural gas, except coal, and depends more and more on imported resources, accordingly. China exports its energy resources from the Middle East mostly, however, stable supply from this area cannot be promised. First of all, many oil-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suffer from regime transitions; secondly, the problem of pirate in the offshore Somalia and the Gulf of Aden cannot be overcome, and it would be highly inconvenient if the sea lines through the Strait of Malacca were interrupted. Therefore, China began to construct the first gas interstate pipeline in Central Asia, which starts from Turkmenistan, central Uzbekistan, southern Kazakhstan, and enters China through the border city in Xinjian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Horgos. Until mid-April 2014, this pipeline has delivered 50 billion cbm natural from Central Asia to China. However, this region,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with 5,600 borderline, has been a disturbing issue for China because of conflict among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and Chinese peopl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in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diverse ethnics in the border, China practices several policies, such as stabilization and counter-terrorism, to suppress the independence activity by Islamic extremists in Uyghuristan. Additionally, is important for China to secure the pipeline through Central Asia and the local governance by counter-terrorism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refore, Xinjian has strategic value for China regarding energy security, not just for the resource access to Central Asia, but also for the cooperation in South Asia.

Central Asia, energy security, land pipeline, stabilization in Xinjian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力,《地緣大戰略: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及其戰略選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王志明,《開放視域下的中國地緣環境新態勢》,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年。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編委會,《中國能源研究報告一區域篇》,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
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能源產業地圖2010-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資源調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朱新民,《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戰略》,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基金會,2005年。
朱宏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民國91年。
朱成虎主編,《十字路口:中亞走向何方》,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李濤,《南亞地區發展報告》,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年。
邢廣程,《崛起的中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正義主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吳恩遠、吳宏偉,《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吳磊,《能源安全與中美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
門洪華,《中國戰略報告:中國軟實力的戰略思路》,北京:人民出版社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唐風,《新能源戰爭》,臺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唐昀,《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孫力、吳宏偉,《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麥克.克雷爾(Michael T.Klare),《石油的政治經濟學:高油價時代的新世界版圖》,臺北:財信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許惟順,《中共海軍之南海軍事戰略研究》,臺北:淡江大學,2012年。
陳元,《加強對外合作,擴大我國能源、原材料來源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
陳勇,《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
陳新華,《能源改變命運-中國應對挑戰之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年。
陳鳳英、趙鴻圖主編,《國際戰略資源調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張素芳、何永秀,《中國、石油與全球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張韌等,《南海-印度洋海洋環境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年。
崔民選,《2008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孫霞,《中國油氣運輸安全與管道外交:以中緬油氣運輸管線為例》,能源問題與國際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外交2006》,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國家能源辦戰略規劃組,《世界主要國家能源戰略調整情況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
焦方正,《中國周邊國家油氣工業》,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
喻常森,《亞太國家對中國崛起的認知與反應》,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年。
楊承翰,《冷戰後中亞安全戰略環境的變遷輿限制》,台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年。
楊毅,《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5-2006》,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覃明貴等編,《外國元首的外交謀略》,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年。
鄭羽,《中美俄在中亞:合作與競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鄭羽、龐昌偉,《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劉仁伍,《東南亞經濟運行報告(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7年。
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年。
劉勝驥、宋國誠、陳永生,《21世紀中國卷三中國十七大觀察報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8年。
鄧中堅、邱稔壤,《探索中國大陸石油戰略與外交:合作、競爭與衝突》,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生智出版社,2008年。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4年。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5年。
蘇文清,《中國稀土產業經濟分析與政策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
蘇開華,《中國周邊軍事安全熱點解析》,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年。

二、專書譯著
Michael T.Klare著,《石油的政治經濟學》,洪慧芳譯。台北:財信出版社,2008年12月。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 (Kunstler, James Howard),《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 (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郭恆祺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7年。
菲利普.賽比耶-洛佩兹(Sébille-Lopez, Philippe),《石油地緣政治》(Geopolitiques du petrole),潘革平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8年。
瑪莎.布瑞爾.奧卡特(Martha Brill Olcott),《中亞的第二次機會》(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李維建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哈·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林而蔚、陳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三、期刊論文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2005年9月。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2010年6月。
王定士,〈中國十七大前後中俄在中亞地區的戰略競合〉,《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
王海斌,〈未來中國:石油安全及戰略走向〉,《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7-8月。
毛漢英,〈中國周邊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格局和對策〉,《地理科學進展》第33卷第3期,2014年3月。
王海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趨勢與問題〉,《俄羅斯研究》(北京),2010年。
王國梁,〈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地緣戰略構想〉,《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12月。
田榮春,〈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第12卷第3期,2004年6月。
田春榮,〈2008年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第3期,2009年3月。
朱萸,〈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問題與發展〉,《蒙藏委員會蒙藏地區現況雙月刊》,第013卷第4期,2005年3月。
李小軍,〈論海權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第6卷第4期,2003年10月。
杜德斌、馬亞華,〈中國崛起的地緣政治戰略研究〉,《世界地理研究》,第21期,2012年1月。
岳小文、吳浩筠、徐舜華,〈中亞出口天然氣管道建設規劃及對中國引進天然氣資源的影響〉,《石油規劃設計》,第21卷第2期,2010年3月。
邱坤玄等,〈『中』日爭奪俄西伯利亞石油管道之戰略意涵〉,《政策專題研究》,2004年7月。
邱坤玄,〈中共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2版》,臺北:新文京,2007年。
忠岐、黃仁偉,〈中國的地緣政治與安全戰略〉,《社會科學》,2011年10月。
封永平、姚志鵬,〈中亞地緣政治經濟博弈與中國的戰略選擇〉,《上海商學院學報》,第10卷第6期,2009年11月。
陸俊元,〈中亞地緣政治新格局及其對中國的戰略影響〉,《世界地理研究》,第20期,2011年2月。
徐遵慈,〈中國經濟崛起對全球之影響與啟示〉,《兩岸經貿月刊》,2006年5月。
徐小傑,〈中國:尋求全球能源安全策略〉,《中國評論》,6月號,2004年6月。
梁碩而,〈中共石油安全之挑戰與展望〉,《第15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2014年。
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6月。
黃雅琴,〈習近平的中國夢〉,《新新聞周刊》,2013年12月。
黃奎博,〈東南亞的地緣政治〉,《地友雜誌》,57期,2002年7月。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安全綜合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6月。
張蜀誠,〈從軍事觀點論中國石油安全戰略〉,《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5期,2006年5月。
張雪妮、呂光輝、趙曉英、馬玉、朱修逸、郭振潔,〈1990-2012年國內有關中亞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乾旱區地理》,第37卷第4期,2014年7月。
張琪閔,〈中共對應新疆暴力恐怖攻擊事件作為探討〉,《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38期,2014年12月。
張根海,〈『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合作機制:一個新的視角〉,《學術論壇》(南寧),第9期,2012年。
張運成,〈能源安全與海上通道〉,《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陳錫蕃、謝志傳,〈中國威脅論面面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8月。
靳玉佩,〈當代中國能源外交的現狀與前景分析〉,《山東行政學院》,2012年10月。
趙亞博、方創琳、王少劍等著,〈我國石油進口陸上運輸通道安全及地緣因素分析〉,《干旱區地理》,第37卷第5期,2014年9月。
楊榮國,〈安全困境:中印南海地緣利益博弈〉,《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瀋陽),第10期,2012年。
楊中強,〈中亞石油與21世紀的中國石油安全,《國際論壇》,第3卷1期,2011年2月。
盧國學,〈中國的麻六甲之痛:遭遇能源安全潛在威脅〉,新民週刊(上海),2004年第6期。
廖顯謨、洪銘德,〈中國對非洲軟權力外交之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8期,2012年4月。
歐錫富,〈中國大陸脆弱的海上石油通道〉,《大陸工作簡報》,2005年2月。
鄧中堅,〈當前中國對拉丁美洲的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中國大陸對非西方世界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2007年5月。
魏百谷,〈中國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年1月。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
王奕升,《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分析》(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李明,《中國與東北亞地區能源戰略與外交》,中國大陸對非西方世界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研討會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民國96年5月25日。

五、機關出版品
中華民國國防部,《2020年中共能源需求分析研究報告》,國防部整合評估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3中國礦產資源報告》,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六、報章雜誌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舉措〉《解放軍報》,北京:2008年10月9日,版6。
〈習近平:新型大國關係『一山可容二虎』〉。《聯合報》,102年6月9日,版A3。
〈習近平出訪中亞〉。《聯合報》,102年9月4日,版A13。
〈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周邊環境,推動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6日。
〈俄輸油管道敲定泰納線〉,《東方早報》,2005年1月2日。
〈俄輸陸原油5年後增2倍〉,《中時電子報》,2013年3月24日。
〈中緬油氣管道料5月底貫通),《文匯報》,2013年1月21日
鄧中堅,〈習近平再平衡拉美〉,《聯合報》,民國102年6月11日,版A14。
莊百萬,〈曹衛洲談吳邦國非洲五國行:獲得四方面重要成果〉,《中國新聞社》,2008年11月15日。

七、網路資料
〈2014-201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國投資咨詢網》2015年6月9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能原部長加布里爾談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新聞網》,2014年4月22日。
〈李克強在中印能源論壇上的致詞〉,《財經網》2008年12月25日。
〈2020年中共能源需求分析〉,《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10年07月22日。
〈陳錫蕃、謝志傳,中國威脅論面面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8月31日。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范英〉,《中國經濟網》2011年9月1日。
〈胡錦濤主席拉美之行直搗美國後院〉,《鳳凰衛視網站》2004年11月30日。
〈全球搶油 中國四面出擊〉,《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1月6日。
〈王崑義,中國競逐中亞能源點燃與強權爭奪戰火〉,《軍事新聞網》,2007年10月14日。
〈上海建中國最大規模的石油倉儲基地〉,《香港貿易發展局》,2010年6月5日。
〈原油價格暴跌 陸加快戰略石油儲備〉,《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首頁》,2015年1月8日。
〈王爾德,2030年前能源安全攻略:石油儲畚送到120天〉,《新浪財經》,2014年6月18日。
〈張明,中國敲定21世紀石油戰略四大油氣田封存作儲備〉,《中國新聞網》。
〈習近平:新疆最難還是民族團結〉,《中時電子報》,2015年5月3日。
〈中俄確認東線管道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米〉,《北京新浪網》,2014年10月27日。
《中俄經貿合作網》http://www.crc.mofcom.gov.cn/。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網》http://www.cnpc.com.cn/cn/。
《中國石油商務網》http://www.oilchina.com/。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網》http://www.cnooc.com.cn/。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網》http://www.opec.org/。
《美國能源部(EIA)網》http://www.eia.gov /。
《英國石油公司(BP)網》http://www.bp.com/index.asp。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網》http://www.oecd.org/home/。
貳、英文部分

Allen S. Whitting, The PLA and China’s Threat percep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 June 1996。
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Drew Thompson,Chinab Emerging Interests in Afric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for Aficaand the United States,Washington,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5。
Juan Forero,China`s Oil Diplomacy in Latin America, The New York Kmes,March 1,2005。
Lawrence Spinetta, The Malacca Dilemma— Countering China’s ‘String of Pearls’ with Land-Based Airpower(Maxwell, AL.: U.S. School of Advanced Air and Space Studies, 2006)。
Marcel tie.Hass,"S.C.O.Summit Demonstrate Its Growing Cohesion,"Power and Interest NewsReport,April 13, 2008。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2981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81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建霆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Wu, Jin 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吳建霆zh_TW
dc.creator (作者) Wu, Jin 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Nov-2015 14:59:12 (UTC+8)-
dc.date.available 2-Nov-2015 14:59:1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Nov-2015 14:59:1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981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925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98101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共隨經濟的高度發展對能源的消耗也愈來愈高,其能源產量除了煤炭之外,其他如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都面臨不足,已經無法靠自有石油資源來因應高消耗量,也造成日漸依賴進口的能源,而其能源進口地區主要是在中東,但是中東地區政局不穩定,且這條海上運輸線需經過索馬利亞和亞丁灣,沿線海盜猖獗,麻六甲的航道又比較狹長,若航運通道遭受阻斷,將足以對中共能源供應穩定帶來衝擊。
而中共於2009年12月啟動了第一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閥門),該管道西起土庫曼穿越烏茲別克中部和哈薩克南部地區,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這等於打通了中共和中亞地區各國的進口原油的通道。截至2014年4月中旬,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已累計向中共輸送天然氣達到500億立方米。
然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共西北部地處,自古以來就是中共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有長達5,600公里的邊境線,惟新疆少數民族乃未停息的宗教不安問題,一直是北京及中亞最可能的潛在引爆點。為維持中共新疆地區社會穩定、經濟健康發展、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及維護和保持新疆社會大局穩定,因此中共對新疆境內分離份子的態度(新疆境內有42﹪維吾爾族人),自然是中共關切所在。因此中共於新疆地區執行各項維穩及反恐任務,來抑制少數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思潮,來達到其穩定內部社會秩序、並藉由與國際間的反恐合作持續在反恐建設上加強作為,鞏固政權及確保經由陸路運輸的石油氣管道安全,是當前對新疆最重要及緊迫的任務;其發展對中共的能源安全戰略、擴大與中亞、南亞的能源合作、保持邊疆穩定具有十分重要價值,使得新疆作為中共石油資源戰略接替區的戰略地位更加明朗。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While energy consumption ri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China becomes self-insufficient in all kinds of fossil fuel, such as oil and natural gas, except coal, and depends more and more on imported resources, accordingly. China exports its energy resources from the Middle East mostly, however, stable supply from this area cannot be promised. First of all, many oil-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suffer from regime transitions; secondly, the problem of pirate in the offshore Somalia and the Gulf of Aden cannot be overcome, and it would be highly inconvenient if the sea lines through the Strait of Malacca were interrupted. Therefore, China began to construct the first gas interstate pipeline in Central Asia, which starts from Turkmenistan, central Uzbekistan, southern Kazakhstan, and enters China through the border city in Xinjian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Horgos. Until mid-April 2014, this pipeline has delivered 50 billion cbm natural from Central Asia to China. However, this region,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with 5,600 borderline, has been a disturbing issue for China because of conflict among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and Chinese peopl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in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diverse ethnics in the border, China practices several policies, such as stabilization and counter-terrorism, to suppress the independence activity by Islamic extremists in Uyghuristan. Additionally, is important for China to secure the pipeline through Central Asia and the local governance by counter-terrorism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refore, Xinjian has strategic value for China regarding energy security, not just for the resource access to Central Asia, but also for the cooperation in South Asia.

Central Asia, energy security, land pipeline, stabilization in Xinjian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8
第五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章 中共能源安全政策與現狀23
第一節 中共能源安全政策演進 23
第二節 中共能源安全現狀 32
第三節 中共發展能源安全海權之困境 49
第三節 小結 54
第三章 轉變中的中共進口能源現況 56
第一節 石油能源進口管道-海上運輸與境外管道輸送 57
第二節 中共主要石油進口來源 68
第三節 中亞油氣進口對中共能源權益的重要性 75
第四節 小結 78
第四章 中共與中亞能源合作與所面臨的挑戰 80
第一節 新疆維穩戰略地位與能源安全 81
第二節 地緣戰略下的中共與中亞地區之關係 85
第三節 中共在中亞石油及天然氣舞台上的影響力 88
第四節 小結 91
第五章 結論 93
參 考 書 目 99
zh_TW
dc.format.extent 231765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81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亞地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能源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陸路油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疆維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entral Asi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nergy secur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nd pipelin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tabilization in Xinjianen_US
dc.title (題名) 冷戰後中共對中亞地區的能源安全政策zh_TW
dc.title (題名) Chinese enery policy toward central asia after cold war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丁力,《地緣大戰略: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及其戰略選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王志明,《開放視域下的中國地緣環境新態勢》,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年。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編委會,《中國能源研究報告一區域篇》,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年。
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能源產業地圖2010-201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資源調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朱新民,《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戰略》,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基金會,2005年。
朱宏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民國91年。
朱成虎主編,《十字路口:中亞走向何方》,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李濤,《南亞地區發展報告》,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年。
邢廣程,《崛起的中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正義主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吳恩遠、吳宏偉,《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吳磊,《能源安全與中美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
門洪華,《中國戰略報告:中國軟實力的戰略思路》,北京:人民出版社
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
唐風,《新能源戰爭》,臺北:大地出版社,2007年。
唐昀,《大搏殺:世紀石油之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孫力、吳宏偉,《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麥克.克雷爾(Michael T.Klare),《石油的政治經濟學:高油價時代的新世界版圖》,臺北:財信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許惟順,《中共海軍之南海軍事戰略研究》,臺北:淡江大學,2012年。
陳元,《加強對外合作,擴大我國能源、原材料來源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
陳勇,《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
陳新華,《能源改變命運-中國應對挑戰之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年。
陳鳳英、趙鴻圖主編,《國際戰略資源調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張素芳、何永秀,《中國、石油與全球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張韌等,《南海-印度洋海洋環境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年。
崔民選,《2008年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孫霞,《中國油氣運輸安全與管道外交:以中緬油氣運輸管線為例》,能源問題與國際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外交2006》,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國家能源辦戰略規劃組,《世界主要國家能源戰略調整情況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
焦方正,《中國周邊國家油氣工業》,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年。
喻常森,《亞太國家對中國崛起的認知與反應》,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年。
楊承翰,《冷戰後中亞安全戰略環境的變遷輿限制》,台北:致知學術出版社,2013年。
楊毅,《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5-2006》,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覃明貴等編,《外國元首的外交謀略》,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年。
鄭羽,《中美俄在中亞:合作與競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鄭羽、龐昌偉,《俄羅斯能源外交與中俄油氣合作》,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劉仁伍,《東南亞經濟運行報告(200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7年。
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年。
劉勝驥、宋國誠、陳永生,《21世紀中國卷三中國十七大觀察報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8年。
鄧中堅、邱稔壤,《探索中國大陸石油戰略與外交:合作、競爭與衝突》,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生智出版社,2008年。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4年。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2015年。
蘇文清,《中國稀土產業經濟分析與政策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
蘇開華,《中國周邊軍事安全熱點解析》,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年。

二、專書譯著
Michael T.Klare著,《石油的政治經濟學》,洪慧芳譯。台北:財信出版社,2008年12月。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 (Kunstler, James Howard),《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 (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郭恆祺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7年。
菲利普.賽比耶-洛佩兹(Sébille-Lopez, Philippe),《石油地緣政治》(Geopolitiques du petrole),潘革平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8年。
瑪莎.布瑞爾.奧卡特(Martha Brill Olcott),《中亞的第二次機會》(Central Asia`s second chance),李維建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
哈·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林而蔚、陳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三、期刊論文
于有慧,〈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2005年9月。
于有慧,〈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2010年6月。
王定士,〈中國十七大前後中俄在中亞地區的戰略競合〉,《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
王海斌,〈未來中國:石油安全及戰略走向〉,《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7-8月。
毛漢英,〈中國周邊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格局和對策〉,《地理科學進展》第33卷第3期,2014年3月。
王海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趨勢與問題〉,《俄羅斯研究》(北京),2010年。
王國梁,〈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地緣戰略構想〉,《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12月。
田榮春,〈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第12卷第3期,2004年6月。
田春榮,〈2008年中國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第3期,2009年3月。
朱萸,〈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問題與發展〉,《蒙藏委員會蒙藏地區現況雙月刊》,第013卷第4期,2005年3月。
李小軍,〈論海權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第6卷第4期,2003年10月。
杜德斌、馬亞華,〈中國崛起的地緣政治戰略研究〉,《世界地理研究》,第21期,2012年1月。
岳小文、吳浩筠、徐舜華,〈中亞出口天然氣管道建設規劃及對中國引進天然氣資源的影響〉,《石油規劃設計》,第21卷第2期,2010年3月。
邱坤玄等,〈『中』日爭奪俄西伯利亞石油管道之戰略意涵〉,《政策專題研究》,2004年7月。
邱坤玄,〈中共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2版》,臺北:新文京,2007年。
忠岐、黃仁偉,〈中國的地緣政治與安全戰略〉,《社會科學》,2011年10月。
封永平、姚志鵬,〈中亞地緣政治經濟博弈與中國的戰略選擇〉,《上海商學院學報》,第10卷第6期,2009年11月。
陸俊元,〈中亞地緣政治新格局及其對中國的戰略影響〉,《世界地理研究》,第20期,2011年2月。
徐遵慈,〈中國經濟崛起對全球之影響與啟示〉,《兩岸經貿月刊》,2006年5月。
徐小傑,〈中國:尋求全球能源安全策略〉,《中國評論》,6月號,2004年6月。
梁碩而,〈中共石油安全之挑戰與展望〉,《第15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國防大學」》,2014年。
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6月。
黃雅琴,〈習近平的中國夢〉,《新新聞周刊》,2013年12月。
黃奎博,〈東南亞的地緣政治〉,《地友雜誌》,57期,2002年7月。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安全綜合年報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6月。
張蜀誠,〈從軍事觀點論中國石油安全戰略〉,《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5期,2006年5月。
張雪妮、呂光輝、趙曉英、馬玉、朱修逸、郭振潔,〈1990-2012年國內有關中亞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乾旱區地理》,第37卷第4期,2014年7月。
張琪閔,〈中共對應新疆暴力恐怖攻擊事件作為探討〉,《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38期,2014年12月。
張根海,〈『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合作機制:一個新的視角〉,《學術論壇》(南寧),第9期,2012年。
張運成,〈能源安全與海上通道〉,《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陳錫蕃、謝志傳,〈中國威脅論面面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8月。
靳玉佩,〈當代中國能源外交的現狀與前景分析〉,《山東行政學院》,2012年10月。
趙亞博、方創琳、王少劍等著,〈我國石油進口陸上運輸通道安全及地緣因素分析〉,《干旱區地理》,第37卷第5期,2014年9月。
楊榮國,〈安全困境:中印南海地緣利益博弈〉,《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瀋陽),第10期,2012年。
楊中強,〈中亞石油與21世紀的中國石油安全,《國際論壇》,第3卷1期,2011年2月。
盧國學,〈中國的麻六甲之痛:遭遇能源安全潛在威脅〉,新民週刊(上海),2004年第6期。
廖顯謨、洪銘德,〈中國對非洲軟權力外交之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8期,2012年4月。
歐錫富,〈中國大陸脆弱的海上石油通道〉,《大陸工作簡報》,2005年2月。
鄧中堅,〈當前中國對拉丁美洲的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中國大陸對非西方世界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2007年5月。
魏百谷,〈中國與中亞的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年1月。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
王奕升,《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分析》(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李明,《中國與東北亞地區能源戰略與外交》,中國大陸對非西方世界石油能源戰略與外交研討會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辦,民國96年5月25日。

五、機關出版品
中華民國國防部,《2020年中共能源需求分析研究報告》,國防部整合評估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13中國礦產資源報告》,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六、報章雜誌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舉措〉《解放軍報》,北京:2008年10月9日,版6。
〈習近平:新型大國關係『一山可容二虎』〉。《聯合報》,102年6月9日,版A3。
〈習近平出訪中亞〉。《聯合報》,102年9月4日,版A13。
〈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周邊環境,推動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6日。
〈俄輸油管道敲定泰納線〉,《東方早報》,2005年1月2日。
〈俄輸陸原油5年後增2倍〉,《中時電子報》,2013年3月24日。
〈中緬油氣管道料5月底貫通),《文匯報》,2013年1月21日
鄧中堅,〈習近平再平衡拉美〉,《聯合報》,民國102年6月11日,版A14。
莊百萬,〈曹衛洲談吳邦國非洲五國行:獲得四方面重要成果〉,《中國新聞社》,2008年11月15日。

七、網路資料
〈2014-2018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國投資咨詢網》2015年6月9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能原部長加布里爾談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共和國大使館新聞網》,2014年4月22日。
〈李克強在中印能源論壇上的致詞〉,《財經網》2008年12月25日。
〈2020年中共能源需求分析〉,《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10年07月22日。
〈陳錫蕃、謝志傳,中國威脅論面面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8月31日。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范英〉,《中國經濟網》2011年9月1日。
〈胡錦濤主席拉美之行直搗美國後院〉,《鳳凰衛視網站》2004年11月30日。
〈全球搶油 中國四面出擊〉,《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1月6日。
〈王崑義,中國競逐中亞能源點燃與強權爭奪戰火〉,《軍事新聞網》,2007年10月14日。
〈上海建中國最大規模的石油倉儲基地〉,《香港貿易發展局》,2010年6月5日。
〈原油價格暴跌 陸加快戰略石油儲備〉,《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首頁》,2015年1月8日。
〈王爾德,2030年前能源安全攻略:石油儲畚送到120天〉,《新浪財經》,2014年6月18日。
〈張明,中國敲定21世紀石油戰略四大油氣田封存作儲備〉,《中國新聞網》。
〈習近平:新疆最難還是民族團結〉,《中時電子報》,2015年5月3日。
〈中俄確認東線管道每年對華供氣380億立方米〉,《北京新浪網》,2014年10月27日。
《中俄經貿合作網》http://www.crc.mofcom.gov.cn/。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網》http://www.cnpc.com.cn/cn/。
《中國石油商務網》http://www.oilchina.com/。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網》http://www.cnooc.com.cn/。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網》http://www.opec.org/。
《美國能源部(EIA)網》http://www.eia.gov /。
《英國石油公司(BP)網》http://www.bp.com/index.asp。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網》http://www.oecd.org/home/。
貳、英文部分

Allen S. Whitting, The PLA and China’s Threat percep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 June 1996。
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Britis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Drew Thompson,Chinab Emerging Interests in Afric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for Aficaand the United States,Washington,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5。
Juan Forero,China`s Oil Diplomacy in Latin America, The New York Kmes,March 1,2005。
Lawrence Spinetta, The Malacca Dilemma— Countering China’s ‘String of Pearls’ with Land-Based Airpower(Maxwell, AL.: U.S. School of Advanced Air and Space Studies, 2006)。
Marcel tie.Hass,"S.C.O.Summit Demonstrate Its Growing Cohesion,"Power and Interest NewsReport,April 13, 2008。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