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
CPC Central Asia Petroleum Strategy: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s an example ."
作者 劉柏甫
Liu, Bo Fu
貢獻者 朱新民
Zhu, Xin Min
劉柏甫
Liu, Bo Fu
關鍵詞 上海合作組織
地緣戰略
中亞
大國關係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geostrategic
Central Asia
relations between big powers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Dec-2015 17:03:14 (UTC+8)
摘要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中亞地區國家成為國際格局中新的地緣戰略空間。更是成為大國與各種政治力量相互競爭的地緣戰略。因此,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不單單是關於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區域的學問,而是放大為整個世界地緣政治運動的學問。從地緣經濟的角度看,中亞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最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能源,隨著裏海資源的不斷開發,中亞的地緣經濟意義不斷增加。地緣經濟學主張以影響促變化,即以經濟和生態的優勢控制世界上不同地區的變化取向。
     1996年4月26日,五國元首會晤於上海海舉行,在中共倡議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五國在上海宣佈建立「上海五國」(Shanghai Five);到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是冷戰後的歐亞國際關係舞台上形成的區域性合作組織;更是在冷戰結束後歐亞大陸地緣戰略格局變化中的重要發展。其後加強成員國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毒品走私、非法販運武器和其它跨國犯罪;開展經貿、環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及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及文化的全面均衡發展,不斷提升成員國民眾的生活水準;推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本篇論文試圖瞭解冷戰終止及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後,「上海合作組織」運作與發展之影響,另外中共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與其大國及中亞地區形勢變化,對中共在中亞石油戰略所產生的影響如何?尤其是美國、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多方戰略關的發展,非常值得予以持續觀注。
     
     關鍵詞:上海合作組織、地緣戰略、中亞、大國關係
1991 Soviet collapse ended the Cold War ,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to an international pattern of new geo- strategic space . It is a great nation with a variety of political forces competing geostrategic . Therefore , geopolitical and eostrategic not just about learning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a particular region , but enlarged to learn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geopolitical movements. From the geo-economic point of view , rich in oil and natural gas in Central Asia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energy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aspian Sea resources , geo-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Central Asia is increasing. Geo- economics advocates to influence and promote change , that is,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dvantages of changes in the alignment control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
     April 26, 1996 , five heads of state meeting in Shanghai Hai held in the CPC initiative , with Russia,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and other five countries in Shanghai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Five" (Shanghai Five); to 2001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formed on the Eurasian arena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ter the Cold War ; it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Eurasian Geopolitics changing . Subsequently the Member States to strengthen mutual trust and good-neighborliness ; main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regional peace , security and stability , combating terrorism , separatism and extremism " three forces " , drug trafficking , illegal arms trafficking and other transnational crimes ; economic and trade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culture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ducation, energy , 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e and other fields of cooperation , and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 society and culture ,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of the Member States ;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 just and rational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 new economic ord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Cold War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and the US , the impact of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 the other Party through the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and its powers and Central Asian regional situation changes, the CCP Central Asia Petroleum Strategy how the impact of ?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 Russia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related to multi- strategy development , continue to be very worthy of note .
     
     
     Keywords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geostrategic, Central Asia, relations between big powers
參考文獻 壹、專書
     王海運、許勤華,《能源外交概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碩士論文教戰手冊》,台北:中正書局,2007年。
     布里辛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李敏倫著,《中共「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邢廣程、孫壯志,《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長春出版社,2007年。
     李興,《亞歐中心地帶:俄美歐博弈與中共戰略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李進峰、吳宏偉,《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12 年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林正義,《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2002年。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
     柳豐華,《俄羅斯與中亞—獨聯體次地區一體化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
     肖德,《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徐小傑編,《國際能源政治與外交》,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年。
     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關於石油的50個知識》,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公司,2005年。
     夏義善、陳德照《中共能源環境氣候外交大視野》,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 年。
     柴利,《中共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對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
     鈕先鐘,《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孫力、吳宏偉,《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2 年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潘志平主編,《中南亞的民族宗教衝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馬振崗,《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總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張錫模,《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北京: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
     張寧,《中亞能源與大國博弈》,長春出版社,2009年。
     趙華勝,《中共的中亞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鄭羽,《中俄美在中亞:合作競爭1991-2007》,北京:社會拿厚文獻出版社,2007年。
     楊開煌,《地緣政治與中共對中亞之外交戰略》,收於中華歐亞基金會編,地緣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2006年。
     魏艾、林長青,《中共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9月。
     貳、期刊
     石冬明、張金鳳,《中亞石油地緣經濟與中共地緣戰略》,《學術交流》,2004年129期12月,頁66。
     石婧,《中共對中亞援助狀況分析—以中共援助中亞國家重點項目為例》,《新疆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石磊,〈中亞地區的油氣之爭及中共與中亞的能源合作〉,《廣州師範學院學報》,2004 年12月第6期,頁49。
     田春榮,〈2002年中共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2003年第3期,頁65。
     朱亞菲、史志欽,〈從倒薩戰爭看中共與俄羅斯和中亞加強油氣合作的必要性〉,《國際論壇》,2003年第3期。
     朱起煌,〈中亞油氣地緣政治新態勢地我國的影響〉,《國際石油經濟》,2004年第11期,頁291。
     朱永彪、尹舒陽,〈美國大中亞戰略進入新階段〉,載引自《國際觀察》,2010年第5期。
     何士華、劉國華,〈日本對中亞的勢力滲透與中共的戰略選擇〉,《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第6期。
     林躍勤,〈對擴大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第11期。
     徐秋生、劉積高,《構建和平外交新格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頁198。
     吳績新,〈經濟全球化下中亞石油國際合作和中共石油國際合作之比較〉,《勝利油田黨校學報》,19卷1期,2006年1月。
     明庭權、韓學峰,〈21世紀中共石油安全與中共中亞戰略〉,《蘭州學刊》,2004年第140期
     易中強,〈中亞石油與中共石油安全〉,《國際貿易問題》,2001年第10期。
     孫永祥,〈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進展及問題〉,《亞非縱橫》,2009年第5期,頁18。
     孫明德,〈中共石油戰略及其可能問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05年1月,頁19-26。
     張新安,〈中亞五國油氣資源形勢〉,《國土資源情報》,2002年5期,頁5-7。
     趙華勝,〈中俄關在中亞能源合作〉,《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2期,頁54。
     趙可金,〈全球化時代的新地緣理論〉,《國際政治》,2009年第2期,頁3。
     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一過去和未來的五年〉,《國際觀察》,2006年第2期,頁32-33。
     趙華勝在〈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頁55-58。
     楊豐碩,〈國際能源情勢變戰略遷下中共能源外交戰略〉,《能源季刊》,第38卷2期2008年4月,頁34-35。
     蔡裕明,〈從『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39卷10期2003年10月,頁75-76。
     蔡信行,〈中共積極增獲石油能源〉,《石油策略研究中心時事月報》,2006年第13期。
     劉雪蓮、張微微,〈和諧世界視角下中共的中亞戰略〉,《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7卷6期2007年11月,頁8。
     劉繼業,〈歐盟中亞戰略的執行情況及前景〉,《國際資料資訊》,2009年第7期。
     劉元玲,〈中共能源發展「走出去」戰略探析〉,《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韓立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多邊合作的條件與前景〉,《國際石油經濟), 2006年6月。
     羅勝雄,〈美日中俄在中亞地區的石油競逐〉,《中共研究》,40卷6期2006年6月,頁92。
     羅承烈,〈上海合作組織及其對兩岸的影響〉,《空軍學術月刊》,2002年第547期,頁22。
     羅英傑,〈歐盟對俄羅斯進行技術援助的塔西斯計畫〉,《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5年第3期。
     鍾健平,《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制度化》,《中共研究》, 41卷12期2007年12月。
     龐昌偉、張萌,《納布科天然氣管道與歐俄能源博弈》,《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第3期。
     參、學位論文
     白慧娟,《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許曉麗,《911後的中亞局勢及其對中共西部安全的影響—兼論上海合作組織(SCO)的作用》,華中師範大學論文,2006年。
     劉守仁,《美國反恐戰爭與中共中亞安全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月。
     羅國順,《中共的中亞外交政策: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肆、報紙
     林躍勤,《對擴大上合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中共經濟時報》, 2006年7月4日,3版
     突破《麻六甲困局」北京國安聚焦確保能源安全),《中共時報》,2006年1月5日。
     伍、網路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http://www.sectsco.org/home.asp.
     朱顯龍,《上海合作組織與中共中亞及外交戰略》」,發表於第六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壢: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台灣與中亞文化經貿協會、中共邊政協會主辨,2006年11月23-24日)http://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524/
     《中共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網站》,
     hnp://www.cnpc.com.cn/CNPC/ywycp/cnpczqq/亞洲.htm.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
     hap://www.sco-ec.gov.cn/crweb/scoc/info/Article.jsp?a_no=F568&colno=50
     《中亞關係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張」,新華社新聞網,2004年06月168》,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19/content_735901.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
     〈納布科天然氣管道專案流產》,中共國家能源局網站,2013年6月28日,
     http://www.nea.gov.cn/2013-06/28/c_132494692.htm
     陸、英文專書
     Ericson Andrew and Gabe Collins, Beijing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The Significance of a Chinese State-Owned Tanker Fleet Orbit﹐Journal of World Affairs﹐Fall 2007.
     Ethnics,Religion and Conflicts in Central and South Asia(Xinjiang People’s Pubishing House,2003),P300-303
     Пусенкова Нина: Восток есть восток: Новая нефтегазовая провинция России,Рабочие материалы №4,центр Карнеги,2007 , С 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292201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2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朱新民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Zhu, Xin M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柏甫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Bo Fu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柏甫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Bo Fu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Dec-2015 17:03:14 (UTC+8)-
dc.date.available 2-Dec-2015 17:03: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Dec-2015 17:03: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92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954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92201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中亞地區國家成為國際格局中新的地緣戰略空間。更是成為大國與各種政治力量相互競爭的地緣戰略。因此,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不單單是關於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區域的學問,而是放大為整個世界地緣政治運動的學問。從地緣經濟的角度看,中亞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最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能源,隨著裏海資源的不斷開發,中亞的地緣經濟意義不斷增加。地緣經濟學主張以影響促變化,即以經濟和生態的優勢控制世界上不同地區的變化取向。
     1996年4月26日,五國元首會晤於上海海舉行,在中共倡議下,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五國在上海宣佈建立「上海五國」(Shanghai Five);到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是冷戰後的歐亞國際關係舞台上形成的區域性合作組織;更是在冷戰結束後歐亞大陸地緣戰略格局變化中的重要發展。其後加強成員國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毒品走私、非法販運武器和其它跨國犯罪;開展經貿、環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及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及文化的全面均衡發展,不斷提升成員國民眾的生活水準;推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本篇論文試圖瞭解冷戰終止及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後,「上海合作組織」運作與發展之影響,另外中共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與其大國及中亞地區形勢變化,對中共在中亞石油戰略所產生的影響如何?尤其是美國、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多方戰略關的發展,非常值得予以持續觀注。
     
     關鍵詞:上海合作組織、地緣戰略、中亞、大國關係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91 Soviet collapse ended the Cold War ,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to an international pattern of new geo- strategic space . It is a great nation with a variety of political forces competing geostrategic . Therefore , geopolitical and eostrategic not just about learning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a particular region , but enlarged to learn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geopolitical movements. From the geo-economic point of view , rich in oil and natural gas in Central Asia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energy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aspian Sea resources , geo-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Central Asia is increasing. Geo- economics advocates to influence and promote change , that is,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dvantages of changes in the alignment control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
     April 26, 1996 , five heads of state meeting in Shanghai Hai held in the CPC initiative , with Russia,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and other five countries in Shanghai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Five" (Shanghai Five); to 2001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formed on the Eurasian arena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ter the Cold War ; it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 the post-Cold War Eurasian Geopolitics changing . Subsequently the Member States to strengthen mutual trust and good-neighborliness ; main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regional peace , security and stability , combating terrorism , separatism and extremism " three forces " , drug trafficking , illegal arms trafficking and other transnational crimes ; economic and trade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culture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ducation, energy , 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e and other fields of cooperation , and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 society and culture , and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of the Member States ;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 just and rational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The new economic ord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Cold War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and the US , the impact of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 the other Party through the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and its powers and Central Asian regional situation changes, the CCP Central Asia Petroleum Strategy how the impact of ?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 Russia and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related to multi- strategy development , continue to be very worthy of note .
     
     
     Keywords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geostrategic, Central Asia, relations between big power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4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 15
     第二章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背景與內涵 16
     第一節 冷戰後中亞的地緣政治發展 17
     第一節 中亞地緣政治對中共的意涵 23
     第二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形勢探討 27
     第三節 小結 36
     第三章 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與發展 38
     第一節 上海合作組織緣起與成立 39
     第二節 上海合作組織的運作與功能 48
     第三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意義 59
     第四節 小結 62
     第四章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之發展 64
     第一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價值 64
     第二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現況 70
     第二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目標 80
     第三節 小結 84
     第五章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評估 86
     第一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的發展形勢 86
     第二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對區域的影響 92
     第二節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對大國的影響與挑戰 95
     第三節 小結 108
     第六章 結論 11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0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111
     參考書目 11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2201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上海合作組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緣戰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國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geostrategi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entral Asi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lations between big powers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共中亞石油戰略: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CPC Central Asia Petroleum Strategy: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s an example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專書
     王海運、許勤華,《能源外交概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碩士論文教戰手冊》,台北:中正書局,2007年。
     布里辛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李敏倫著,《中共「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邢廣程、孫壯志,《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長春出版社,2007年。
     李興,《亞歐中心地帶:俄美歐博弈與中共戰略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李進峰、吳宏偉,《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12 年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林正義,《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2002年。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
     柳豐華,《俄羅斯與中亞—獨聯體次地區一體化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
     肖德,《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徐小傑編,《國際能源政治與外交》,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年。
     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關於石油的50個知識》,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公司,2005年。
     夏義善、陳德照《中共能源環境氣候外交大視野》,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 年。
     柴利,《中共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對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麥金德,《歷史的地理樞紐》,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
     鈕先鐘,《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孫力、吳宏偉,《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2 年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潘志平主編,《中南亞的民族宗教衝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馬振崗,《穩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組織專家學者總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張錫模,《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北京: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
     張寧,《中亞能源與大國博弈》,長春出版社,2009年。
     趙華勝,《中共的中亞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鄭羽,《中俄美在中亞:合作競爭1991-2007》,北京:社會拿厚文獻出版社,2007年。
     楊開煌,《地緣政治與中共對中亞之外交戰略》,收於中華歐亞基金會編,地緣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2006年。
     魏艾、林長青,《中共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踐》,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9月。
     貳、期刊
     石冬明、張金鳳,《中亞石油地緣經濟與中共地緣戰略》,《學術交流》,2004年129期12月,頁66。
     石婧,《中共對中亞援助狀況分析—以中共援助中亞國家重點項目為例》,《新疆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
     石磊,〈中亞地區的油氣之爭及中共與中亞的能源合作〉,《廣州師範學院學報》,2004 年12月第6期,頁49。
     田春榮,〈2002年中共石油進出口狀況分析〉,《國際石油經濟》,2003年第3期,頁65。
     朱亞菲、史志欽,〈從倒薩戰爭看中共與俄羅斯和中亞加強油氣合作的必要性〉,《國際論壇》,2003年第3期。
     朱起煌,〈中亞油氣地緣政治新態勢地我國的影響〉,《國際石油經濟》,2004年第11期,頁291。
     朱永彪、尹舒陽,〈美國大中亞戰略進入新階段〉,載引自《國際觀察》,2010年第5期。
     何士華、劉國華,〈日本對中亞的勢力滲透與中共的戰略選擇〉,《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6年第6期。
     林躍勤,〈對擴大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6年第11期。
     徐秋生、劉積高,《構建和平外交新格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頁198。
     吳績新,〈經濟全球化下中亞石油國際合作和中共石油國際合作之比較〉,《勝利油田黨校學報》,19卷1期,2006年1月。
     明庭權、韓學峰,〈21世紀中共石油安全與中共中亞戰略〉,《蘭州學刊》,2004年第140期
     易中強,〈中亞石油與中共石油安全〉,《國際貿易問題》,2001年第10期。
     孫永祥,〈上合組織能源合作的進展及問題〉,《亞非縱橫》,2009年第5期,頁18。
     孫明德,〈中共石油戰略及其可能問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05年1月,頁19-26。
     張新安,〈中亞五國油氣資源形勢〉,《國土資源情報》,2002年5期,頁5-7。
     趙華勝,〈中俄關在中亞能源合作〉,《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2期,頁54。
     趙可金,〈全球化時代的新地緣理論〉,《國際政治》,2009年第2期,頁3。
     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一過去和未來的五年〉,《國際觀察》,2006年第2期,頁32-33。
     趙華勝在〈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頁55-58。
     楊豐碩,〈國際能源情勢變戰略遷下中共能源外交戰略〉,《能源季刊》,第38卷2期2008年4月,頁34-35。
     蔡裕明,〈從『石油政治』論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中共研究》39卷10期2003年10月,頁75-76。
     蔡信行,〈中共積極增獲石油能源〉,《石油策略研究中心時事月報》,2006年第13期。
     劉雪蓮、張微微,〈和諧世界視角下中共的中亞戰略〉,《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7卷6期2007年11月,頁8。
     劉繼業,〈歐盟中亞戰略的執行情況及前景〉,《國際資料資訊》,2009年第7期。
     劉元玲,〈中共能源發展「走出去」戰略探析〉,《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韓立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多邊合作的條件與前景〉,《國際石油經濟), 2006年6月。
     羅勝雄,〈美日中俄在中亞地區的石油競逐〉,《中共研究》,40卷6期2006年6月,頁92。
     羅承烈,〈上海合作組織及其對兩岸的影響〉,《空軍學術月刊》,2002年第547期,頁22。
     羅英傑,〈歐盟對俄羅斯進行技術援助的塔西斯計畫〉,《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5年第3期。
     鍾健平,《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制度化》,《中共研究》, 41卷12期2007年12月。
     龐昌偉、張萌,《納布科天然氣管道與歐俄能源博弈》,《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第3期。
     參、學位論文
     白慧娟,《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許曉麗,《911後的中亞局勢及其對中共西部安全的影響—兼論上海合作組織(SCO)的作用》,華中師範大學論文,2006年。
     劉守仁,《美國反恐戰爭與中共中亞安全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1月。
     羅國順,《中共的中亞外交政策: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肆、報紙
     林躍勤,《對擴大上合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中共經濟時報》, 2006年7月4日,3版
     突破《麻六甲困局」北京國安聚焦確保能源安全),《中共時報》,2006年1月5日。
     伍、網路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http://www.sectsco.org/home.asp.
     朱顯龍,《上海合作組織與中共中亞及外交戰略》」,發表於第六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壢:清雲科技大學歐亞研究中心、台灣與中亞文化經貿協會、中共邊政協會主辨,2006年11月23-24日)http://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524/
     《中共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網站》,
     hnp://www.cnpc.com.cn/CNPC/ywycp/cnpczqq/亞洲.htm.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網》,
     hap://www.sco-ec.gov.cn/crweb/scoc/info/Article.jsp?a_no=F568&colno=50
     《中亞關係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張」,新華社新聞網,2004年06月168》,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19/content_735901.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
     〈納布科天然氣管道專案流產》,中共國家能源局網站,2013年6月28日,
     http://www.nea.gov.cn/2013-06/28/c_132494692.htm
     陸、英文專書
     Ericson Andrew and Gabe Collins, Beijing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The Significance of a Chinese State-Owned Tanker Fleet Orbit﹐Journal of World Affairs﹐Fall 2007.
     Ethnics,Religion and Conflicts in Central and South Asia(Xinjiang People’s Pubishing House,2003),P300-303
     Пусенкова Нина: Восток есть восток: Новая нефтегазовая провинция России,Рабочие материалы №4,центр Карнеги,2007 , С 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