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論中國國有電信分拆 對電信設備製造業生產力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After Deregulation in China
作者 何澤欣
貢獻者 胡偉民
何澤欣
關鍵詞 電信設備製造業
生產力估計
電信改革
Levinsohn and Petrin 兩階段模型
Levinsohn and Petrin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4-Jan-2016 16:54:47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檢視1999年及2001年,中國電信兩次拆分對於中國電信設備製造業生產力之影響。研究方法採用Levinsohn and Petrin (2003)之兩階段模型,利用中國國家統計局調查之「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年度調查」1996至2007年資料,將生產力之變化與中國電信服務業政策變化對比。結果發現,電信設備製造業之平均生產力於2000年下降,並在2001年回升,顯示中國電信服務業與中國電信設備製造業確實有連動關係。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良春、胡雅梅(1999),「管制、放鬆與中國電信業改革」,《中國工業經濟》,4,34-37。
王俊豪、周小梅(2003),《中國自然壟斷產業民營化改革與政府管制政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何慧格(2012),《金融改革對於本國銀行績效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洪、黃秀清(2003),《通信經濟學》,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吳紀華、何伯正(2009),「政府部門之效率與生產力衡量與評估」,《T&D飛訊》,88,1-20。
林灼榮、曾瑞慶(2003),「中華電信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技術變遷之研究」,《產業論壇》,4,117-142。
林淑馨(2004),「電信事業的自由化、民營化對普及服務供給之影響:以中華電信為例」《東吳政治學報》,18,69-109。
胡偉民、陳永偉、連賢民(2012),「要素配置、結構調整和生產率動態—關於中國製造業的研究」,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舉辦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與結構調整之研究』學術研討會。
張景福、盧其宏、劉錦添(2011),「勞工組成特性對工廠生產力及薪資之影響:以台灣電子業工廠為例」,《經濟論文叢刊》,39:2,177-212。
許奎壁、劉崇堅(1994),「電信自由化政策之檢討」,《經社法制論叢》,14,231-249。
曾美萍(2011),「環境管制與總要素生產力-porter假說的再驗證」,《正修學報》,25,115-133。
虞孝成、李宗耀、劉志鵬(2003),「大陸進入WTO之後在電信服務業與通訊製造業之改革與競爭策略」,《中華管理學報》,4:1,60-74。
詹巧鈴(2006),《中國大陸電信業管理體制改革下之政企互動--中國電信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
劉世鈞(2003),《電信不對稱管制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崇堅、莊懿妃(1996),「電信產業普及服務」,《經社法制論叢》,17/18,1-23。
鄭猷超(2007),《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行動通訊產業的佈局與發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婉容(2013),《廠商投資大陸對廠商定價能力的影響-以台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ruce C. Greenwald and William W. Sharkey(1989), “The Economics of Deregulation of Local Exchange Tele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1, 319-339.
Chames, A., W.W. Cooper and E. Rhodes (1978),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 429-444.
Coelli, T.J., D.S. Rao., C.J. O’Donnell and G.E. Battese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Springer-Verlag Gmbh.
David.J.Sumanth (1984) “Productivity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 McGraw Hill.
Flux, A. W. (1913), “Gleanings from the Census of Production Report,”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Society, 76(6), 557-598.
Farrell, M.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A (General), 120(3),253-281.
Levinsohn, J. and Petrin, A. (2003), “Estimating Pr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Inpu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0(2), 317-342
Marschak, J. and Andrews, W.(1944), “Random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 Econometrica 12, 143–205.
Michael Kerf and Damien Garadin(1999), “Controlling Market Power in Telecommunications: Antitrust vs. Sectorspecific Regulation – An Assess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n Experiences,”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4, 919-1020.
Musgrave(1988),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McGraw-Hill, New York.
Olaoye, A.O. (1985),“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rends in Nigerian Manufacturing,” Nigerian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27(3), 317-345.
Olley, S., and Pakes, A. (1996), “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 Econometrica, 64(6), 1263-129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10225501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501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胡偉民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何澤欣zh_TW
dc.creator (作者) 何澤欣zh_TW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Jan-2016 16:54:47 (UTC+8)-
dc.date.available 4-Jan-2016 16:54:4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Jan-2016 16:54:4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225501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031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財政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225501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檢視1999年及2001年,中國電信兩次拆分對於中國電信設備製造業生產力之影響。研究方法採用Levinsohn and Petrin (2003)之兩階段模型,利用中國國家統計局調查之「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年度調查」1996至2007年資料,將生產力之變化與中國電信服務業政策變化對比。結果發現,電信設備製造業之平均生產力於2000年下降,並在2001年回升,顯示中國電信服務業與中國電信設備製造業確實有連動關係。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I
表次 III
圖次 IV
第一章 研究目的與方法 2
第二章 電信產業改革歷程 4
第一節 中國電信服務產業改革背景 4
第二節 電信服務產業改革歷程 6
第三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電信業管制與解除管制議題 9
第二節 衡量生產力的相關方法 12
第三節 OLLEY AND PAKES估計法 14
第四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LEVINSOHN AND PETRIN 估計法 17
第二節 資料來源及變數定義 19
第三節 研究模型設定 23
第五章 實證結果 26
第一節 敘述統計 26
第二節 模型迴歸結果 29
第三節 電信服務業與設備製造業之連動 3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36
第一節 結論 36
第二節 建議 38
參考文獻 39
zh_TW
dc.format.extent 198999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255019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電信設備製造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產力估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信改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Levinsohn and Petrin 兩階段模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Levinsohn and Petrinen_US
dc.title (題名) 論中國國有電信分拆 對電信設備製造業生產力之影響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v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After Deregulation in Chin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于良春、胡雅梅(1999),「管制、放鬆與中國電信業改革」,《中國工業經濟》,4,34-37。
王俊豪、周小梅(2003),《中國自然壟斷產業民營化改革與政府管制政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何慧格(2012),《金融改革對於本國銀行績效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洪、黃秀清(2003),《通信經濟學》,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吳紀華、何伯正(2009),「政府部門之效率與生產力衡量與評估」,《T&D飛訊》,88,1-20。
林灼榮、曾瑞慶(2003),「中華電信規模經濟、範疇經濟與技術變遷之研究」,《產業論壇》,4,117-142。
林淑馨(2004),「電信事業的自由化、民營化對普及服務供給之影響:以中華電信為例」《東吳政治學報》,18,69-109。
胡偉民、陳永偉、連賢民(2012),「要素配置、結構調整和生產率動態—關於中國製造業的研究」,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舉辦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與結構調整之研究』學術研討會。
張景福、盧其宏、劉錦添(2011),「勞工組成特性對工廠生產力及薪資之影響:以台灣電子業工廠為例」,《經濟論文叢刊》,39:2,177-212。
許奎壁、劉崇堅(1994),「電信自由化政策之檢討」,《經社法制論叢》,14,231-249。
曾美萍(2011),「環境管制與總要素生產力-porter假說的再驗證」,《正修學報》,25,115-133。
虞孝成、李宗耀、劉志鵬(2003),「大陸進入WTO之後在電信服務業與通訊製造業之改革與競爭策略」,《中華管理學報》,4:1,60-74。
詹巧鈴(2006),《中國大陸電信業管理體制改革下之政企互動--中國電信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
劉世鈞(2003),《電信不對稱管制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崇堅、莊懿妃(1996),「電信產業普及服務」,《經社法制論叢》,17/18,1-23。
鄭猷超(2007),《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行動通訊產業的佈局與發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婉容(2013),《廠商投資大陸對廠商定價能力的影響-以台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ruce C. Greenwald and William W. Sharkey(1989), “The Economics of Deregulation of Local Exchange Tele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1, 319-339.
Chames, A., W.W. Cooper and E. Rhodes (1978),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 429-444.
Coelli, T.J., D.S. Rao., C.J. O’Donnell and G.E. Battese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Springer-Verlag Gmbh.
David.J.Sumanth (1984) “Productivity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 McGraw Hill.
Flux, A. W. (1913), “Gleanings from the Census of Production Report,”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Society, 76(6), 557-598.
Farrell, M. (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A (General), 120(3),253-281.
Levinsohn, J. and Petrin, A. (2003), “Estimating Pr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Inpu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0(2), 317-342
Marschak, J. and Andrews, W.(1944), “Random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oduction,” Econometrica 12, 143–205.
Michael Kerf and Damien Garadin(1999), “Controlling Market Power in Telecommunications: Antitrust vs. Sectorspecific Regulation – An Assess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n Experiences,”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4, 919-1020.
Musgrave(1988),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McGraw-Hill, New York.
Olaoye, A.O. (1985),“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rends in Nigerian Manufacturing,” Nigerian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27(3), 317-345.
Olley, S., and Pakes, A. (1996), “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 Econometrica, 64(6), 1263-129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