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予欲無言,「道」何言哉? ——對海德格晚期語言思想的探討
A Discussion on the Later Heidegger’s Thought of Language
作者 梁曉涵
Liang, Xiao Han
貢獻者 楊婉儀
Yang, Wan I
梁曉涵
Liang, Xiao Han
關鍵詞 海德格
抑制
傾聽
沉默
存有論
語言
現象學
Heidegger
reservedness
listen
silence
ontology
language
phenomenology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4-Jan-2016 16:57:57 (UTC+8)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晚期海德格的語言思想。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從論述一種「現象學的語言」出發,探討一種前暴力、前表達、前表象、前概念化的語言如何可能。其次,從論述一種「語言的現象學」出發,探討海德格晚期之語言思想與現象學突破之間的關係。
This thesis aims to discuss later Heidegger`s thinking from language. It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ly, starting from the “language from phenomenology”, we intend to quest that, how could a pre-violent, pre-expressing, pre-representing and pre-conceptualized language be possible. Furthermore, starting from the “phenomenology from language”, we attempt to inqui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er Heidegger’s thinking from language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phenomenology.
參考文獻 一、 海德格著作
1. Heidegger, Martin, Sein und Zeit.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67. English translation: Being and Time.John Macquarie, Edward Robinson (trans.).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62. 中譯本:《存在與時間(修訂譯本)》,陳嘉映、王慶節合譯,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
2. --,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4, 1981. 中譯本:《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 Holzweg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5, 1977. 中譯本:《林中路》,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4. --, Vorträge Und Aufsätz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7, 2000. 中譯本:《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5. --, Wegmarken.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9, 1976. 中譯本:《路標》,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6. --, Der Satz Vom Grund.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0, 1997.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Principle of Reason. Reginald Lilly (tran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7. --,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1, 2006. 中譯本:《同一與差異》,孫周興、陳小文、余明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8. --, Unterwegs zur Sprach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2, 1985. 中譯本:《在通向語言的途中》,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9. --, Aus der Erfahrung des Denken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3, 1983. 中譯本:《思的經驗(1910-1976)》,陳春文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 --, Zur Sache des Denken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4, 2007. 中譯本:《面向思的事情》(增補修訂譯本),陳小文、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11. --, Prolegomena zur Geschichte des Zeitbegriff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20, 1979. 中譯本:《時間概念史導論》,歐東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12. --, Die Grundprobleme der Phänomenologi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24, 1975.
13. Martin Heidegger, 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Logik im Ausgang von Leibniz.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26, 1978. 中譯本:《從萊布尼茨出發的邏輯學的形上學始基》,趙衛國譯,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
14. --, Zur Bestimmung der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56/57, 1987. 中譯本:《形式顯示的現象學:海德格爾早期弗萊堡文選》,孫周興編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年。
15. --, Beträge zur Philosophie(Vom Ereignis).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65, 1989. 中譯本:《哲學論稿(從本有而來)》,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16. --, Das Ereigni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71, 2009.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Event. Richard Rojcewicz (tran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3.
17. --, Zum Wesen der Sprache und Zur Frage nach der Kunst.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74, 2010.

二、 其他外文參考書目
1. Dahlstrom, Daniel O, The Heidegger Dictionary. Bloomsbury Academic, 2013.
2. Derrida, Jacques, 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Éditions du Seuil, 1967.pp.218. 中譯本:《書寫與差異》,張寧譯,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3. --, De L`esprit.Éditions Galilée, 1987. 中譯本:《論精神》,朱剛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
4. Düttmann, Alexander García, La parole donnée. Éditions Galilée, 1989.
5. Husserl, Edmund, 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weiter Band Zweiter Teil.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68. 中譯本:《邏輯研究 第二卷第二部分》,倪梁康譯,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6. Kierkegaard, Søren, Fear and Trembling. Alastair Hannay (tran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5.
7. Levinas, Emmanuel, Dieu, La Mort et Le Temps. Éditions Grasset & Fasquelle, 1993.
8. Malpas, Jeff, Heidegger`s Topology.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8.
9. Marion, Jean-Luc, On Descartes` Metaphysical Prism.Jeffrey L.Kosky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0. --, Reduction And Givenness, Investigations of Husserl, Heidegger and Phenomenology. Thomas A. Carlson (trans.). Evanston: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1998. 中譯本:《還原與給予》,方向紅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
11. Powell, Jeffrey (Edited), Heidegger And Language. Bloomington: Indiana Press, 2013.
12. Smith, David Nowell, Sounding/Silence, Martin Heidegger at the Limits of Poetic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13.
13. Spiegelberg, Herbert,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2. 中譯本:《現象學運動》,王炳文、張金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14. Steiner, George, Martin Heidegg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中譯本:《海德格爾(修訂版)》,李河、劉繼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15. --, Language and Silence. Open Road Integrated Media, 2013. 中譯本:《語言與沉默》,李小均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16. Vallega-Neu, Daniela, Heidegger`s 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3. 中譯本:《海德格爾<哲學獻文>導論》,李強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17. Wrathall, Mark, How to read Heidegger. W.W.Norton & Company, 2005. 中譯本:《海德格爾導讀》,姜奕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18. Ziarek, Krzysztof, Language after Heidegger.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3.

三、 其他中文參考書目
1. 朱熹:《論語集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
2. 米蘭 · 昆德拉:《笑忘書》,尉遲秀譯,臺北:皇冠,2002年。
3. 奧修,《瑜伽之書》,謙達那譯,台北:奧修出版社,2004年。
4. 倪梁康:《現象學的始基》,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5. 柯小剛:《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年。
6. 呂迪格爾 · 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來自德國的大師--海德格和他的時代》,靳希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7. 倪梁康:《胡賽爾現象學通釋》,北京:三聯出版社,2007年。
8. 孫周興:《語言存在論--海德格爾後期思想研究(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9. 《海德格爾與存在之謎》,让 · 弗朗索瓦 · 馬特(Jean-François Mattéi)編著,汪煒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10. 孫周興:《存在與超越,海德格與西哲漢譯問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
11. 維爾納 · 马克思(Werner Marx):《海德格爾與傳統--存在之基本規定的一個問題史導論》,朱松峰、張瑞臣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12. 菲利普 · 拉古-拉巴(Philippe Lacoue-Labarthe):《海德格爾、藝術與政治》,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年。
13. 陳嘉映:《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101154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154015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婉儀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Yang, Wan 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梁曉涵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ang, Xiao H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梁曉涵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ang, Xiao Hanen_US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4-Jan-2016 16:57:57 (UTC+8)-
dc.date.available 4-Jan-2016 16:57: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4-Jan-2016 16:57: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1154015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032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115401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晚期海德格的語言思想。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從論述一種「現象學的語言」出發,探討一種前暴力、前表達、前表象、前概念化的語言如何可能。其次,從論述一種「語言的現象學」出發,探討海德格晚期之語言思想與現象學突破之間的關係。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thesis aims to discuss later Heidegger`s thinking from language. It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ly, starting from the “language from phenomenology”, we intend to quest that, how could a pre-violent, pre-expressing, pre-representing and pre-conceptualized language be possible. Furthermore, starting from the “phenomenology from language”, we attempt to inqui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er Heidegger’s thinking from language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phenomenology.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引用著作縮寫 iv
第一章 緣起:此刻為何需要重提海德格的語言思想 1
第二章 現象學的語言 5
第一節 對「允諾」的兩種解構 5
第二節 允諾:作為給出自身的詞語 15
第三節 獨一的詞語 22
第四節 抑制作為基本情韻 33
第五節 傾聽與表達 40
第六節 應合與沉默 50
第七節 現象學的語言:一種「激進的海德格主義」 53
第三章 語言的現象學 59
第一節 地帶與在場 59
第二節 對現象學的沉默 82
第三節 語言的現象學:一種「激進的現象學」 92
第四章 結語:予欲無言,「道」何言哉? 97
參考書目 99
索引 103
致謝 106
zh_TW
dc.format.extent 329968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154015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海德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抑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傾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沉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存有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象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Heidegger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eservednes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iste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ile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ontolo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nguag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henomenologyen_US
dc.title (題名) 予欲無言,「道」何言哉? ——對海德格晚期語言思想的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A Discussion on the Later Heidegger’s Thought of Languag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海德格著作
1. Heidegger, Martin, Sein und Zeit.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67. English translation: Being and Time.John Macquarie, Edward Robinson (trans.).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62. 中譯本:《存在與時間(修訂譯本)》,陳嘉映、王慶節合譯,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
2. --,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4, 1981. 中譯本:《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 Holzweg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5, 1977. 中譯本:《林中路》,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4. --, Vorträge Und Aufsätz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7, 2000. 中譯本:《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5. --, Wegmarken.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9, 1976. 中譯本:《路標》,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6. --, Der Satz Vom Grund.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0, 1997.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Principle of Reason. Reginald Lilly (tran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1.
7. --,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1, 2006. 中譯本:《同一與差異》,孫周興、陳小文、余明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8. --, Unterwegs zur Sprach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2, 1985. 中譯本:《在通向語言的途中》,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9. --, Aus der Erfahrung des Denken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3, 1983. 中譯本:《思的經驗(1910-1976)》,陳春文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 --, Zur Sache des Denken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14, 2007. 中譯本:《面向思的事情》(增補修訂譯本),陳小文、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11. --, Prolegomena zur Geschichte des Zeitbegriff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20, 1979. 中譯本:《時間概念史導論》,歐東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12. --, Die Grundprobleme der Phänomenologi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24, 1975.
13. Martin Heidegger, 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Logik im Ausgang von Leibniz.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26, 1978. 中譯本:《從萊布尼茨出發的邏輯學的形上學始基》,趙衛國譯,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
14. --, Zur Bestimmung der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56/57, 1987. 中譯本:《形式顯示的現象學:海德格爾早期弗萊堡文選》,孫周興編譯,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年。
15. --, Beträge zur Philosophie(Vom Ereignis).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65, 1989. 中譯本:《哲學論稿(從本有而來)》,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16. --, Das Ereignis.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71, 2009.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Event. Richard Rojcewicz (tran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3.
17. --, Zum Wesen der Sprache und Zur Frage nach der Kunst. Frankfurt am Main: Klostermann, GA74, 2010.

二、 其他外文參考書目
1. Dahlstrom, Daniel O, The Heidegger Dictionary. Bloomsbury Academic, 2013.
2. Derrida, Jacques, 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Éditions du Seuil, 1967.pp.218. 中譯本:《書寫與差異》,張寧譯,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3. --, De L`esprit.Éditions Galilée, 1987. 中譯本:《論精神》,朱剛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
4. Düttmann, Alexander García, La parole donnée. Éditions Galilée, 1989.
5. Husserl, Edmund, 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weiter Band Zweiter Teil.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68. 中譯本:《邏輯研究 第二卷第二部分》,倪梁康譯,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
6. Kierkegaard, Søren, Fear and Trembling. Alastair Hannay (tran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5.
7. Levinas, Emmanuel, Dieu, La Mort et Le Temps. Éditions Grasset & Fasquelle, 1993.
8. Malpas, Jeff, Heidegger`s Topology.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8.
9. Marion, Jean-Luc, On Descartes` Metaphysical Prism.Jeffrey L.Kosky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0. --, Reduction And Givenness, Investigations of Husserl, Heidegger and Phenomenology. Thomas A. Carlson (trans.). Evanston: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1998. 中譯本:《還原與給予》,方向紅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
11. Powell, Jeffrey (Edited), Heidegger And Language. Bloomington: Indiana Press, 2013.
12. Smith, David Nowell, Sounding/Silence, Martin Heidegger at the Limits of Poetic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13.
13. Spiegelberg, Herbert,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2. 中譯本:《現象學運動》,王炳文、張金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14. Steiner, George, Martin Heidegg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中譯本:《海德格爾(修訂版)》,李河、劉繼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15. --, Language and Silence. Open Road Integrated Media, 2013. 中譯本:《語言與沉默》,李小均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16. Vallega-Neu, Daniela, Heidegger`s 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3. 中譯本:《海德格爾<哲學獻文>導論》,李強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17. Wrathall, Mark, How to read Heidegger. W.W.Norton & Company, 2005. 中譯本:《海德格爾導讀》,姜奕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18. Ziarek, Krzysztof, Language after Heidegger.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3.

三、 其他中文參考書目
1. 朱熹:《論語集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
2. 米蘭 · 昆德拉:《笑忘書》,尉遲秀譯,臺北:皇冠,2002年。
3. 奧修,《瑜伽之書》,謙達那譯,台北:奧修出版社,2004年。
4. 倪梁康:《現象學的始基》,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5. 柯小剛:《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年。
6. 呂迪格爾 · 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來自德國的大師--海德格和他的時代》,靳希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7. 倪梁康:《胡賽爾現象學通釋》,北京:三聯出版社,2007年。
8. 孫周興:《語言存在論--海德格爾後期思想研究(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9. 《海德格爾與存在之謎》,让 · 弗朗索瓦 · 馬特(Jean-François Mattéi)編著,汪煒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10. 孫周興:《存在與超越,海德格與西哲漢譯問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
11. 維爾納 · 马克思(Werner Marx):《海德格爾與傳統--存在之基本規定的一個問題史導論》,朱松峰、張瑞臣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12. 菲利普 · 拉古-拉巴(Philippe Lacoue-Labarthe):《海德格爾、藝術與政治》,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年。
13. 陳嘉映:《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