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國農村醫療體系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從農村合作醫療走向城鄉一體化
作者 黃健豪
貢獻者 黃德北
Huang, Te Pei
黃健豪
關鍵詞 中國農村
醫療改革
新醫改
城鄉一體化
農民工
地方國家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Mar-2016 10:49:37 (UTC+8)
摘要 摘要
  為了解決198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普遍「病不起與看病難」的問題,中共國務院從2009年開始推動新醫改方案,期望2020年能消除城鄉、戶籍差異,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
  長期的城鄉二元的結構,使目前醫療保險體系主要分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部分地區也還保留公費醫療制度,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和農村人口,雖在制度面上實現「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但各醫療保障制度分立的管理系統,不同人群不僅參保繳費標準不同,各項醫保待遇標準也有區分,造成城鄉居民看病就醫的可選擇性受到限制,且以戶籍區分身份的制度,難以滿足龐大流動人口看病就醫的需求,並成為各級地方財政和經辦管理的沉重負擔,需儘快整合管理體制。
  推動醫療城鄉一體化的具體措施,包含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等,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及醫療保障制度。並先推動在籌資模式、籌資水準、待遇水準、參保者收入狀況等方面都有類似的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一,部分省級地區及城市已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一體化,依各地區社經條件,整合城鄉醫保的經辦機構,並分為統一待遇、兩制整合及一制多檔等三種主要模式,本文並分別列舉東莞市、鎮江市及成都市,說明城鄉統籌的發展模式,已成為保障農村醫療品質的既定發展路線。
儘管中央政策以推動醫保全覆蓋及城鄉一體化為目標,但由於改革開放時,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財政改革,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爭奪及分配資源,理性選擇的結果下形成地方國家各自為政的自利傾向,各地方政府只願意照顧本地居民,導致民眾在異地就醫時的遇到許多困難,經常在全國各地流動的農民工也因為這樣的制度,無法享有公平的醫療待遇。因此在推動醫療城鄉一體化之餘,推動異地就醫結算機制,及解決農民工醫保關係轉續問題的相關政策,將是接下來的挑戰。
未來如何將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結合,以及分析統一待遇、兩制整合及一制多檔三種醫保模式分別適合何種社經條件,皆有助於中國大陸在不同地域環境推動新醫改時,因地制宜,消除城鄉、戶籍差異,向城鄉一體化邁進,逐步達成2020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刊:
(一) 書籍
Flemming Christiansen & Shirin M. Rai 著,黃修烈、潘兆民譯,1999,《中國政治與社會》,臺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Maurice Meisner著,杜蒲譯,2005年,《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文釗,2005,《大國地方──中國中央與地方關係憲政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紹光、胡鞍鋼,1994,《中國國家能力報告》,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王紹光、胡鞍鋼、康曉光,1996,《中國地區差距報告》,臺北:致良出版社。
王紹光,1997,《分權的底線》,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王曙光,2008,《社會參與、農村合作醫療與反貧困》,北京:人民出版社。
朱丘祥,2008,《分稅與憲政》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朱光磊,2008,《當代中國政府過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吳曉靈 ,2008,〈國企改革前奏1978年-1992年:擴權讓利與承包制〉,《中國經濟50人看三十年》,吳敬璉等編,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李小雲、左停、葉敬忠,2006,《2005年︰中國農村情況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剛志,2006,《論公共財政與憲政國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淑周,2010,《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研究-以沿海地區為視角》,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胡鞍鋼、王紹光、周健明,2003,《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奚從清、沈賡方,1988,《社會學原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張琪,2003,《中國醫療保障理論、制度與運行》,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陳勁松、沈榮華,2005,《中國國情與科學發展觀》,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1986,《當代中國的衛生事業》,北京 : 新華出版社。
熊文釗,2005,《大國地方──中國中央與地方關係憲政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克崮、賈康,2009,《中國財稅改革三十年親歷回顧》,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鄭永年,2010,《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鐘鼎,1993,〈大陸財政現況〉,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二) 期刊論文
于保榮,200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分析〉,《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9卷12期,pp.44-45。
弓瑞瓊、黃顯官、何學偉,2014,〈統籌城鄉背景下關于農民工醫保關係異地轉續問題的探析〉,《瀘州醫學院學報》,37卷,6期,pp.631-633。
尤琛,2006,〈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市場化的困境〉,《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6期1卷,pp.33-57。
仇穎,2011,〈試析我國的縱向地方分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徐州工程學院學報》,4期,26卷,pp.32-35。
方鵬騫,2009,〈中國政府衛生投入的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2期2卷,pp.201-212。
方世超、 欒寶春、王惠敏、趙航、李洋,2015,〈城鎮醫療保障制度研究〉,《法制與經濟》,卷,2期,pp.102-105。
王延中,2002,〈如何保障農民的健康〉,《經濟研究參考》,35期,pp.2-13。
王列軍、葛延風,2005,〈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須全面調整思路〉,《醫院領導決策參考》,16期,pp.47-49。
王洪春、黃志英,2014,〈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財政支援能力可持續性研究〉,《公共管理》,9期,PP.113-114。
王虎峰,2014,〈異地就醫結算穩步推進〉,《發展》,9期,pp.7。
王迪飛、張新平、呂景睿,2009,〈對我國基本藥物目錄制定與遴選原則的分析〉,《社會與醫學》,6期,pp.55-59。
王軍勇,2014,〈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問題研究分析〉,《經營管理者》,10期,pp.29。
王峰、杜偉,2010,〈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初探〉,《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5期5卷,pp.5-8。
王紹光,1995,〈地區差別與中央政府的介入〉,《香港社會科學學報》,7期, pp.186-197。
王紹光,1997,〈中國國家財政能力的下降及其後果〉,《中國改革的政治經濟學》,甘陽、崔之元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pp.253-297。
王紹光,2005,〈醫改不存在迷局:理性回歸中國傳統〉,《書城》,10期, pp.33-35。
王鶴、金麗馥,2009,〈當代中國城鄉關系:從二元對立走向和諧一體〉,《調研世界》,2期,pp.33-34。
付舒,2012,〈社會基本醫療保障籌資機制探討〉,《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1期,30卷,pp.126-130。
代凱歌,2014,〈我國農民工的社會保險問題與對策〉,《農村經濟與科技》, 25卷,12期,pp.142-143。
冉富強,2014,〈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立憲的歷史解讀〉,《鄭州大學學報》, 47卷,5期, pp.53-57。
田英,2012,〈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問題的思考〉,《北方經貿》,8期, pp.145-147。
石宏偉、李雪梅,2014,〈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3期,pp.189-205。
吉富星、程麗君、李樞川,2014,〈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思考—基於機制設計的視角〉,《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28卷,9期,pp.81-86。
向春玲,2010,〈我國應建立城鄉一體的醫保制度〉,《農村工作通訊》,21期,pp.47。
向春玲,2010,〈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醫療保障體系〉,《求是雜誌》,2期, pp.49-51。
朱玲,2000,〈政府與農村基本醫療保健保障制度選擇〉,《中國社會科學》, 4期,pp.89-99。
朱玲,2000,〈農民看病吃藥究竟該如何提供保障〉,《中國社會保障》,8期,pp.22-25。
何佳瑩,2012,《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費用結算現狀及對策研究》,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碩士論文。
吳新慧,2004,〈我國農村合作醫療研究綜述〉,《中州學刊》,3期,pp.51-56。
宋振、馬躍申、陳金彪等,2012,〈關於我國醫保城鄉統籌以及制度銜接的探討〉,《天津社會保險》,39期,pp.9-10。
李立清、吳倩文,2014,〈新醫改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問題及其政策建議〉,《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0期,pp.768-770。
李書紅,2014,〈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問題及對策探析〉,《現代經濟信息》, 8期,pp.58-60。
李翠霞,2010,〈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基礎〉,《西南科技大學學報》,6期27卷,pp.21-23。
李嬌瑩,2005,〈中國大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與困境〉,《復興崗學報》,84期,pp.81-104。
李衛平、石光、趙琨,2005,〈我國農村衛生保健的歷史、現狀與問題〉,《管理世界》,4期,pp.33-43。
李躍歌,2014,〈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經濟研究導刊》, 32期,pp.70-72。
汪時東、葉宜德,2004,〈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回顧與發展研究〉,《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8期4卷,pp.10-12。
周剛志,2012,〈論財政國家的憲法類型及其中國模式〉,《法學評論》,1期, pp.3-9。
周綠林、童雪君、錢小山,2013,〈構建居民醫保長效籌資機制的研究—以鎮江市為例〉,《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期,pp.26-28。
周曉唯,2006,〈二元結構制度變遷與「城中村」改造〉,《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期1卷,pp.56-61。
周黎安,2007,〈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經濟研究》,7期, pp.36-50。
孟慶躍,2002,〈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對費用控制的影響分析〉,《衛生經濟研究》,9期,pp.18-21。
岳謙厚、賀蒲燕,2007,〈山西省稷山縣農村公共衛生事業述評〉,《當代中國史研究》,14期5卷,pp.62-69。
林柏兆,2003,《分稅制下中央與省級的財政互動:委託-代理體制的轉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周,2008,〈中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變遷原因及其啟示〉,《福建行政學院學報》,5期,pp.68-73。
林楓、李一平,2014,〈鎮江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進程及核心作用〉,《中國醫療保險》,6期,pp.30-32。
邱紅玉、李翠霞,2010,〈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基礎〉,《人民論壇》,20期,pp.50-51。
金友清,2010,〈新農合基金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業務探索》,4期,pp.23-24。
金維剛,2012,〈統籌城鄉醫保的困境與出路〉,《中國醫療保險》,4期,pp.11-13。
施世駿,2009,〈社會保障的地域化: 文 中國社會公民權的空間政治轉型〉,《台灣社會學》,18 期,pp.43-93。
姚力,2007,〈「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毛澤東「六.二六」指示的歷史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14期3卷,pp.99-128。
姚文朱、連歡歡、唐姍姍,201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探析〉,《企業導報》,7期,pp.147。
姚東明、陳紹輝,2012,〈健康權保障視野下的新農合制度建設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1期,pp838-840。
姚洋、楊雷,2003,〈制度供給失衡和中國財政分權的後果〉,《戰略與管理》,3期,pp.27-33。
封進、劉芳、陳沁,20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縣村兩級價格的影響〉,《經濟研究》,11期,pp.127-140。
洪秋妹,2014,〈新農合制度緩解因病致貧的作用效果〉,《中外企業家》,30期,pp.238-244。
胡大洋、胡強,2014,〈鎮江付費:以患者為核心〉,《中國社會保障》,2期,pp.80-81。
胡雁艷,2015,〈淺析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的並軌問題探討〉,《現代經濟信息》,20期,pp.38。
胡曉義,2014,〈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行政管理改革》,11期,pp.26-30。
洪興旺,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審計建議〉,《審計與理財》,3期,pp.43-44。
胡鵬,2014,〈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與思考〉,《黑龍江醫藥》,27期,pp.1317-1319。
胡振棟,2008,〈中國第一位赤腳醫生覃祥官〉,《世紀行》,10期,pp.47-48。
韋林圻,2014,〈中央與地方關係複雜性及建議〉,《經營管理者》,11期,pp.300。
唐敏,200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創新〉《經濟問題探索》,3期,pp.114-119。
孫明德,2004,〈中國財政問題與改革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期,27卷,pp.85。
孫群,2009,〈關於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對策思考〉,《資治文摘》,1期,pp.65。
孫群,2009,〈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試點中的問題探討〉,《產業與科技論壇》, 8卷12期,pp. 34-37。
孫曉陸,2012,〈試點城市中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現狀與問題〉,《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1 期,33 卷,pp. 68-70。
柴志凱,2013,〈我國整合城鄉三項基本醫保制度試點分析〉,《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10期33卷,pp.1097-1099。
秦立建、蔣中一,20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合併研究〉,《經濟體制改革》,6期,pp.101-103。
秦雪征、鄭直,2011,〈新農合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基於全國性面板資料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10期,pp.52-63。
馬立、楊喆、吳文達,2012,〈構建醫改的鐵三角-訪鎮江市衛生局局長林楓〉,《中國衛生人才》,11期,pp.18-21。
夏杏珍,2003,〈農村醫療制度的歷史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10期5卷,pp.110-128。
夏芹、尹愛田,2010,〈覆蓋全民的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探討〉,《中國衛生政策研究》,3卷1期,pp.49-53。
高廣穎,2008,〈鞏固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杜樂勛等編,《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報告No.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121-122。
崔彩豔,2014,〈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的探討〉,《中國市場》,51期,pp.219-220。
張大勇、趙建利、李茜,2009,〈2008年中國農村社會保障情況報告〉,李小雲等編,《2008中國農村情況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67-96。
張玉成,2010,〈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探析〉,《中外醫療》,19期, pp.120。
張艾、蔣翠珍,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江西理工大學學報》,35卷,6期,pp.102-106。
張自寬、錢信忠,2006,〈論醫改導向-不能走全面推向市場之路〉,《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6期9卷,pp.8。
張廷平,2007,〈全面覆蓋讓看病不再難-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建立城鄉統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中國醫療保險》,6期,pp.37-38。
張亞林、葉春玲、郝佳,2009,〈東莞市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與啟示〉,《中國衛生政策研究》,12期2卷,pp.3-6。
張亞林、熊先軍、潘康濤,2014,〈東莞門診費用按人頭付費方式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醫療保險》,12期,pp.31-34。
張展新,2007,〈城鄉分割到區域分割—城市外來人口研究新視角〉,《人口研究》,6期,pp. 16-24。
張展新、高文書、侯慧麗,2007,〈城鄉分割、區域分割與城市外來人口社會保障缺失-來自上海等五城市的證據〉,《中國人口科學》,6期,pp. 33-41。
張雅君,1994,〈地方主義的滋長〉,《中共政治發展》,吳安家主編,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pp.229-230。
張暉、許琳,200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風險及規避〉,《衛生經濟研究》,12期,pp.17-19。
張暉、許琳,2011,〈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運行及改革〉,《社會保障研究》,6期,pp.40-46。
張曉、胡漢輝、張文傑等,2014,〈對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實施一制多檔的分析〉,《中國醫療保險》,5期,pp.15-17。
張燕,2014,〈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現狀頗析及模試探索〉,《三江論壇》,12期,pp.33-36。
張檸、馬騁宇,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實際補償比適宜性研究〉,《中國初級衛生保健》,3期,pp.23-24。
張騰,2005,〈合作博弈還是非合作博弈?鎮江市醫保結算方式演變的啟示〉,《衛生經濟研究》,5期,pp.19-23。
曹笑輝,孫淑雲,2008〈實現全民醫保的瓶頸與基礎條件〉,《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期,pp. 150-151。
曹普,2006,〈改革開放前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共黨史資料》,3期,pp.134-144。
曹普,2009,〈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3期6卷,pp.78-83。
許秀柏,2014,〈如何走出異地就醫的困境〉,《前進論壇》,3期,pp.52-53。
閆曉嶸,2010,〈城鄉一體化問題探討〉,《內蒙古電大學刊》,3期,pp.5-6。
陳永生,2007,〈從中共的『十七大』檢視大陸財政體制的轉型〉,《新世紀中國政策:中共十七大觀察報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四所,pp. 260-277。
陳佐君,2014,〈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思考〉,《宏觀經濟管理》,3期,pp.63-65。
陳佳貴,2001,〈 中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報告〉,《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1997-2001》,pp.76-113,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建勝、王小章,2011,〈由城鄉統籌邁向城鄉一體化〉,《浙江社會科學》,1期,pp.141-160。
陳家軍,2014,〈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研究-從醫療保險需求方面分析〉,《經營管理者》,33期,pp.40-41。
陳華昇,2009,〈中共分稅制改革對中央與地方關係及地方財政經濟影響分析〉,《財團法人國政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5694,檢索日期:2015年6月19日。
陳新中、張毅,2011,〈醫療保險談判機制建設的鎮江路徑〉,《中國醫療保險》,9期,pp.35-39。
陳瑋,2008,〈一體化:城鄉規劃新局〉,《農村工作通訊》,1期,pp.16-19。
程令國、張曄,2012,〈新農合: 經濟績效還是健康績效?〉,《經濟研究》,1期,pp. 120-133。
程銳娟、楊淑麗,2012,〈統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設計及建議〉,《中國醫療保險》,4期,pp.24-26。
項勇,2010,〈城鄉規劃一體化的困境與解決途徑〉,《今日科苑》,8期,pp.71。
黃永濤、 李萬鵬,2011,〈城鄉二元結構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與消解〉,《人民論壇》,29期,pp.172-173。
黃玉霞,2014,〈新農合與城居保合併的居民意願研究〉,《現代商貿工業》,18期,pp.32-34。
黃德北,2011,〈中國大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與國家角色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54期1卷,pp.29-52。
黃麗麗,2012,〈論地方政府競爭與中國經濟增長〉,《菏澤學院學報》,3期,34卷,pp.10-13。
楊紅燕,2007,〈政府間博弈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推行〉,《雲南社會科學》,1期,pp.73-77。
楊春橋,200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探析〉,《今日湖北理論版》,4 期1卷,pp.172-173。
楊豔霞,2014,〈探析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中的異地就醫問題〉,《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卷,3期,pp.155-158。
葛世超、李艷東,2011,〈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問題研究綜述〉,《中國市場》,5期,pp.98-100。
董忠波,2004,〈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問題〉,《雲南社會科學》,3期,pp.64-67。
董曙輝,2014,〈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關鍵路徑選擇〉,《中國醫療保險》,3期,pp.13-15。
熊先軍、孟偉、嚴霄等,2011,〈醫保城鄉統籌的路徑走勢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 險制度與管理系列之一〉,《中國社會保障》,6期,pp.73-75。
臧乃康,1996,〈中央與地方關系的矛盾及其調適〉,《改革與發展》,10期,pp.41-43。
褚福靈,2014,〈全面看待異地就醫問題〉,《中國醫療保險》,7期,pp.22。
趙建民,1995,〈塊塊壓條條: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新關係〉,《中國大陸研究》, 38卷,6期,pp.66-80。
趙曼,2003,〈 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約束機制與道德風險規避〉,《財貿經濟》,2期,pp. 54-57。
趙曼,2011,〈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運行中道德風險的控制與防範〉,《經濟問題探索》,4期,pp. 55-58。
趙樂,2012,〈城鄉二元體制下大病醫療保險的問題及對策〉,《決策探索(下半月)》,11期,pp.59。
劉小羽,2007,〈評述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推進〉,《聊城大學學報》,2期,pp. 228-230。
劉石柱、詹長春、周綠林,2012,〈支付方式對醫療保險費用控制的實證研究— 以江蘇鎮江市為例〉,《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2期,pp.909-912。
劉琦,2014,〈淺析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的並軌問題〉,《巢湖學院學報》,16卷,2期,pp.45-48。
劉遠立,2006,〈解讀醫改關鍵字〉,《時事報告》,12期,pp.27-33。
鄧大松、楊紅燕,2004,〈基本醫療保險對退休老人保障效果分析〉,《當代財  經》,2期,pp.28-31。
滕萍,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評析與展望〉,《大家健康》,20期,pp.28-29。
鄭瑞英,2014,〈淺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並軌〉,《赤子》,4期,pp. 344-345。
謝聖遠,2005,〈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思考〉,《統計與決策》,8期,  pp.63-65。
韓俊、羅丹,2005,〈中國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報告〉《中國發展觀察》,1期,  pp.12-21。
譚建、周良榮,2011,〈中國城鄉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一體化研究〉,《經濟研究  導刊》,6期,pp.83-84。
蘇偉,2015,〈成都市醫保談判工作成效〉,《中國醫療保險》,6期,pp.30。
蘇偉、蘇航、楊磊、周士濤,2015,〈成都市推進全民醫保的實踐〉,《中國醫療保險》,2期,pp.34-36。
蘇偉、蘇航、楊磊、高天志,2015,〈醫保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談判機制探析〉, 《中國醫療保險》,2期,pp.34。
顧昕,2009,〈走向全民醫保: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戰略選擇〉,嶽經綸編,《中  國的社會保障建設:回顧與展望》,上海:東方出版中心,pp.324-344。
顧昕,2012,〈走向全民健康保險:論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的轉型〉,《中國行政  管理》,8期,pp.64-69。
顧昕、方黎明,2004,〈自願性與強制性之間-中國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嵌入性與可持續性發展分析〉,《社會學研究》,5期,pp.1-18。
(三) 新聞媒體
北京周報,2010,〈中國1億城鄉居民重複參保 財政重複補貼120億元〉,《北 京周報》,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9news/todaynews/2010-09/17/content_298792.htm,檢索日期:2015年6月16日。
吳曉波,2013,〈朱鎔基分稅制改革結果令吳敬璉不滿〉,《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zl/lifestyle/20131223/140117721481.shtml,檢索日期:2015年6月19日。
新浪財經,2014,〈醫保重複參保人數超1億財政每年無效補貼200億〉,《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815/005920015483.shtml,檢索日期:2015年6月16日。
二、 西文書刊:
Brigitte C. Madrian, 1998,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The Consequences of COBRA”, Regulation, 21:27-33.
Chen, M.S. 2001.“The Great Reversal: 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William C. Cockerham eds.,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Medical Sociology. Oxford, UK: Blackwell.
Chen, Pi-Chao, 1976. Population and Health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s Program,Smithsonian   Institution.
Feagin, Joe R. and Clairece Booher Feagin. 1993.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 Hall.
Hall, Peter A. and Rosemary. C. R. Taylo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44:936-957.
Hakim, Catherine. 1982. “Secondary Ana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 and Academic Social Research” Sociology16(1): 12–28.
Jamison, Dean T. et al. 1984. China: The Health Sector.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Jean C. Oi, 1992, “FiscalReform 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 World Politics,45:99-126.
Jean C. Oi, 1995,“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China Quarterly, 144:1132-1149
Jin , Hehui., Yingyi Qian , Berry Weingast, 2005 , “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ism , Chinese Style”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1719-1742.
Lee, M.K. 2000, Chinese Occupational Welfare in Market Transi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March, James G. and Johan P. Olsen.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8   (September): 734–49.
Montinola, G., Yingyi Qian , Berry Weingast , 1995 , “ Federalism , 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 , World Politics, 48: 50-81.
Philip H. Brown, Alan de Brauw and Yang Du.2009. “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the Design of China`s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China Quarterly198:304-329.
Rosenthal, Marilynn M. 1987.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ving Toward Modernization.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Solinger, Dorothy J. 1999. Contesting Citizenship in Urban China: Peasant Migrants, the State, and the Logic of theMarke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alder, Andrew G. 1986.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hite, Sydney D.1998. “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 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 57(4):480-490.
Wong, L. and Norman Flynn, 2001. The Market in Chinese Social Policy,Basingstoke and New York: Palgrave.
Wong, L. and Stewart MacPherson. 1995,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Polic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ldershot: Avebury.
Vleminckx, Koen and Jos Berghman. 2001. “Social Exclusion and Welfare State: an Overview of Conceptual Issues and Implication.”In Social Exclusion and European Policy. eds. David Mayes, Jos Berghman, Robert Salais, Cheltham, U.K.: Edward Elgar, pp27-4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9925201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252018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黃德北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uang, Te Pei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健豪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健豪zh_TW
dc.date (日期) 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16 10:49:37 (UTC+8)-
dc.date.available 1-Mar-2016 10:49:3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16 10:49:3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9252018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7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政治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25201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摘要
  為了解決198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普遍「病不起與看病難」的問題,中共國務院從2009年開始推動新醫改方案,期望2020年能消除城鄉、戶籍差異,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
  長期的城鄉二元的結構,使目前醫療保險體系主要分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部分地區也還保留公費醫療制度,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和農村人口,雖在制度面上實現「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但各醫療保障制度分立的管理系統,不同人群不僅參保繳費標準不同,各項醫保待遇標準也有區分,造成城鄉居民看病就醫的可選擇性受到限制,且以戶籍區分身份的制度,難以滿足龐大流動人口看病就醫的需求,並成為各級地方財政和經辦管理的沉重負擔,需儘快整合管理體制。
  推動醫療城鄉一體化的具體措施,包含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等,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及醫療保障制度。並先推動在籌資模式、籌資水準、待遇水準、參保者收入狀況等方面都有類似的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一,部分省級地區及城市已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一體化,依各地區社經條件,整合城鄉醫保的經辦機構,並分為統一待遇、兩制整合及一制多檔等三種主要模式,本文並分別列舉東莞市、鎮江市及成都市,說明城鄉統籌的發展模式,已成為保障農村醫療品質的既定發展路線。
儘管中央政策以推動醫保全覆蓋及城鄉一體化為目標,但由於改革開放時,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財政改革,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爭奪及分配資源,理性選擇的結果下形成地方國家各自為政的自利傾向,各地方政府只願意照顧本地居民,導致民眾在異地就醫時的遇到許多困難,經常在全國各地流動的農民工也因為這樣的制度,無法享有公平的醫療待遇。因此在推動醫療城鄉一體化之餘,推動異地就醫結算機制,及解決農民工醫保關係轉續問題的相關政策,將是接下來的挑戰。
未來如何將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結合,以及分析統一待遇、兩制整合及一制多檔三種醫保模式分別適合何種社經條件,皆有助於中國大陸在不同地域環境推動新醫改時,因地制宜,消除城鄉、戶籍差異,向城鄉一體化邁進,逐步達成2020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壹、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 5
貳、城鄉二元體制到城鄉ㄧ體化的討論 8
第三節 問題意識 11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2
第五節 分析架構 14
第二章 城鄉一體化-合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15
第一節 走向城鄉一體化 15
壹、城鄉一體化的背景 15
貳、推動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 17
參、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的現況 18
第二節 新農合現狀 21
壹、新農合的概念及保障對象 21
貳、新農合的現況 22
參、新農合的缺陷 24
第三節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27
壹、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概念及保障對象 28
貳、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制度概況 28
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困境 28
第四節 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併 31
壹、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併的趨勢 31
貳、城鄉醫療保障分立的不利因素 32
參、城鄉醫保實施的制度基礎 33
肆、城鄉一體化之後 35
第三章 試點施行成效 37
第一節 東莞模式 38
壹、城市現況 38
貳、籌資機制 40
參、待遇模式 41
肆、東莞模式特色 43
第二節 鎮江模式 45
壹、城市現況 45
貳、籌資機制 47
參、待遇模式 48
肆、鎮江模式的特色 50
第三節 成都模式 53
壹、城市現況 53
貳、籌資機制 54
參、待遇模式 55
肆、成都模式的特色 58
第四節 綜合比較 60
第四章 地方國家與異地就醫 64
第一節 地方國家形成的因素 65
壹、中國特色的聯邦主義 65
貳、財政包乾制導致的地方分權 66
參、分稅制收回地方政府權限 68
第二節 異地就醫的挑戰 70
壹、誰需要異地就醫 71
貳、異地就醫的阻力 71
參、解決異地就醫的困難-推動異地就醫結算機制 72
肆、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的清算機制分析 73
第三節 區域分割下流動農民工的保障 75
壹、誰是農民工 75
貳、農民工保險的現狀分析 76
參、農民工保險無法跨地區轉移的制度性因素 77
第五章 結論 79
第一節 解決農村醫療之後 79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建議未來研究方向 81
參考書目 83
zh_TW
dc.format.extent 244729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9252018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國農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醫療改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醫改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城鄉一體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農民工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方國家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國農村醫療體系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從農村合作醫療走向城鄉一體化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刊:
(一) 書籍
Flemming Christiansen & Shirin M. Rai 著,黃修烈、潘兆民譯,1999,《中國政治與社會》,臺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Maurice Meisner著,杜蒲譯,2005年,《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文釗,2005,《大國地方──中國中央與地方關係憲政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紹光、胡鞍鋼,1994,《中國國家能力報告》,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王紹光、胡鞍鋼、康曉光,1996,《中國地區差距報告》,臺北:致良出版社。
王紹光,1997,《分權的底線》,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王曙光,2008,《社會參與、農村合作醫療與反貧困》,北京:人民出版社。
朱丘祥,2008,《分稅與憲政》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朱光磊,2008,《當代中國政府過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吳曉靈 ,2008,〈國企改革前奏1978年-1992年:擴權讓利與承包制〉,《中國經濟50人看三十年》,吳敬璉等編,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李小雲、左停、葉敬忠,2006,《2005年︰中國農村情況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剛志,2006,《論公共財政與憲政國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淑周,2010,《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研究-以沿海地區為視角》,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胡鞍鋼、王紹光、周健明,2003,《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奚從清、沈賡方,1988,《社會學原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張琪,2003,《中國醫療保障理論、制度與運行》,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陳勁松、沈榮華,2005,《中國國情與科學發展觀》,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1986,《當代中國的衛生事業》,北京 : 新華出版社。
熊文釗,2005,《大國地方──中國中央與地方關係憲政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克崮、賈康,2009,《中國財稅改革三十年親歷回顧》,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鄭永年,2010,《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鐘鼎,1993,〈大陸財政現況〉,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二) 期刊論文
于保榮,200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分析〉,《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9卷12期,pp.44-45。
弓瑞瓊、黃顯官、何學偉,2014,〈統籌城鄉背景下關于農民工醫保關係異地轉續問題的探析〉,《瀘州醫學院學報》,37卷,6期,pp.631-633。
尤琛,2006,〈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市場化的困境〉,《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6期1卷,pp.33-57。
仇穎,2011,〈試析我國的縱向地方分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徐州工程學院學報》,4期,26卷,pp.32-35。
方鵬騫,2009,〈中國政府衛生投入的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2期2卷,pp.201-212。
方世超、 欒寶春、王惠敏、趙航、李洋,2015,〈城鎮醫療保障制度研究〉,《法制與經濟》,卷,2期,pp.102-105。
王延中,2002,〈如何保障農民的健康〉,《經濟研究參考》,35期,pp.2-13。
王列軍、葛延風,2005,〈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須全面調整思路〉,《醫院領導決策參考》,16期,pp.47-49。
王洪春、黃志英,2014,〈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財政支援能力可持續性研究〉,《公共管理》,9期,PP.113-114。
王虎峰,2014,〈異地就醫結算穩步推進〉,《發展》,9期,pp.7。
王迪飛、張新平、呂景睿,2009,〈對我國基本藥物目錄制定與遴選原則的分析〉,《社會與醫學》,6期,pp.55-59。
王軍勇,2014,〈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問題研究分析〉,《經營管理者》,10期,pp.29。
王峰、杜偉,2010,〈我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初探〉,《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5期5卷,pp.5-8。
王紹光,1995,〈地區差別與中央政府的介入〉,《香港社會科學學報》,7期, pp.186-197。
王紹光,1997,〈中國國家財政能力的下降及其後果〉,《中國改革的政治經濟學》,甘陽、崔之元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pp.253-297。
王紹光,2005,〈醫改不存在迷局:理性回歸中國傳統〉,《書城》,10期, pp.33-35。
王鶴、金麗馥,2009,〈當代中國城鄉關系:從二元對立走向和諧一體〉,《調研世界》,2期,pp.33-34。
付舒,2012,〈社會基本醫療保障籌資機制探討〉,《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1期,30卷,pp.126-130。
代凱歌,2014,〈我國農民工的社會保險問題與對策〉,《農村經濟與科技》, 25卷,12期,pp.142-143。
冉富強,2014,〈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立憲的歷史解讀〉,《鄭州大學學報》, 47卷,5期, pp.53-57。
田英,2012,〈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管理問題的思考〉,《北方經貿》,8期, pp.145-147。
石宏偉、李雪梅,2014,〈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3期,pp.189-205。
吉富星、程麗君、李樞川,2014,〈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思考—基於機制設計的視角〉,《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研究》,28卷,9期,pp.81-86。
向春玲,2010,〈我國應建立城鄉一體的醫保制度〉,《農村工作通訊》,21期,pp.47。
向春玲,2010,〈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醫療保障體系〉,《求是雜誌》,2期, pp.49-51。
朱玲,2000,〈政府與農村基本醫療保健保障制度選擇〉,《中國社會科學》, 4期,pp.89-99。
朱玲,2000,〈農民看病吃藥究竟該如何提供保障〉,《中國社會保障》,8期,pp.22-25。
何佳瑩,2012,《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費用結算現狀及對策研究》,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碩士論文。
吳新慧,2004,〈我國農村合作醫療研究綜述〉,《中州學刊》,3期,pp.51-56。
宋振、馬躍申、陳金彪等,2012,〈關於我國醫保城鄉統籌以及制度銜接的探討〉,《天津社會保險》,39期,pp.9-10。
李立清、吳倩文,2014,〈新醫改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問題及其政策建議〉,《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0期,pp.768-770。
李書紅,2014,〈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問題及對策探析〉,《現代經濟信息》, 8期,pp.58-60。
李翠霞,2010,〈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基礎〉,《西南科技大學學報》,6期27卷,pp.21-23。
李嬌瑩,2005,〈中國大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與困境〉,《復興崗學報》,84期,pp.81-104。
李衛平、石光、趙琨,2005,〈我國農村衛生保健的歷史、現狀與問題〉,《管理世界》,4期,pp.33-43。
李躍歌,2014,〈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問題研究〉,《經濟研究導刊》, 32期,pp.70-72。
汪時東、葉宜德,2004,〈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回顧與發展研究〉,《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8期4卷,pp.10-12。
周剛志,2012,〈論財政國家的憲法類型及其中國模式〉,《法學評論》,1期, pp.3-9。
周綠林、童雪君、錢小山,2013,〈構建居民醫保長效籌資機制的研究—以鎮江市為例〉,《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期,pp.26-28。
周曉唯,2006,〈二元結構制度變遷與「城中村」改造〉,《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期1卷,pp.56-61。
周黎安,2007,〈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經濟研究》,7期, pp.36-50。
孟慶躍,2002,〈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對費用控制的影響分析〉,《衛生經濟研究》,9期,pp.18-21。
岳謙厚、賀蒲燕,2007,〈山西省稷山縣農村公共衛生事業述評〉,《當代中國史研究》,14期5卷,pp.62-69。
林柏兆,2003,《分稅制下中央與省級的財政互動:委託-代理體制的轉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周,2008,〈中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變遷原因及其啟示〉,《福建行政學院學報》,5期,pp.68-73。
林楓、李一平,2014,〈鎮江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進程及核心作用〉,《中國醫療保險》,6期,pp.30-32。
邱紅玉、李翠霞,2010,〈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基礎〉,《人民論壇》,20期,pp.50-51。
金友清,2010,〈新農合基金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業務探索》,4期,pp.23-24。
金維剛,2012,〈統籌城鄉醫保的困境與出路〉,《中國醫療保險》,4期,pp.11-13。
施世駿,2009,〈社會保障的地域化: 文 中國社會公民權的空間政治轉型〉,《台灣社會學》,18 期,pp.43-93。
姚力,2007,〈「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毛澤東「六.二六」指示的歷史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14期3卷,pp.99-128。
姚文朱、連歡歡、唐姍姍,201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探析〉,《企業導報》,7期,pp.147。
姚東明、陳紹輝,2012,〈健康權保障視野下的新農合制度建設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1期,pp838-840。
姚洋、楊雷,2003,〈制度供給失衡和中國財政分權的後果〉,《戰略與管理》,3期,pp.27-33。
封進、劉芳、陳沁,20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縣村兩級價格的影響〉,《經濟研究》,11期,pp.127-140。
洪秋妹,2014,〈新農合制度緩解因病致貧的作用效果〉,《中外企業家》,30期,pp.238-244。
胡大洋、胡強,2014,〈鎮江付費:以患者為核心〉,《中國社會保障》,2期,pp.80-81。
胡雁艷,2015,〈淺析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的並軌問題探討〉,《現代經濟信息》,20期,pp.38。
胡曉義,2014,〈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行政管理改革》,11期,pp.26-30。
洪興旺,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審計建議〉,《審計與理財》,3期,pp.43-44。
胡鵬,2014,〈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與思考〉,《黑龍江醫藥》,27期,pp.1317-1319。
胡振棟,2008,〈中國第一位赤腳醫生覃祥官〉,《世紀行》,10期,pp.47-48。
韋林圻,2014,〈中央與地方關係複雜性及建議〉,《經營管理者》,11期,pp.300。
唐敏,200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創新〉《經濟問題探索》,3期,pp.114-119。
孫明德,2004,〈中國財政問題與改革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期,27卷,pp.85。
孫群,2009,〈關於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對策思考〉,《資治文摘》,1期,pp.65。
孫群,2009,〈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試點中的問題探討〉,《產業與科技論壇》, 8卷12期,pp. 34-37。
孫曉陸,2012,〈試點城市中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現狀與問題〉,《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1 期,33 卷,pp. 68-70。
柴志凱,2013,〈我國整合城鄉三項基本醫保制度試點分析〉,《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10期33卷,pp.1097-1099。
秦立建、蔣中一,20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合併研究〉,《經濟體制改革》,6期,pp.101-103。
秦雪征、鄭直,2011,〈新農合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基於全國性面板資料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10期,pp.52-63。
馬立、楊喆、吳文達,2012,〈構建醫改的鐵三角-訪鎮江市衛生局局長林楓〉,《中國衛生人才》,11期,pp.18-21。
夏杏珍,2003,〈農村醫療制度的歷史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10期5卷,pp.110-128。
夏芹、尹愛田,2010,〈覆蓋全民的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探討〉,《中國衛生政策研究》,3卷1期,pp.49-53。
高廣穎,2008,〈鞏固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杜樂勛等編,《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報告No.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121-122。
崔彩豔,2014,〈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的探討〉,《中國市場》,51期,pp.219-220。
張大勇、趙建利、李茜,2009,〈2008年中國農村社會保障情況報告〉,李小雲等編,《2008中國農村情況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67-96。
張玉成,2010,〈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探析〉,《中外醫療》,19期, pp.120。
張艾、蔣翠珍,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江西理工大學學報》,35卷,6期,pp.102-106。
張自寬、錢信忠,2006,〈論醫改導向-不能走全面推向市場之路〉,《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6期9卷,pp.8。
張廷平,2007,〈全面覆蓋讓看病不再難-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建立城鄉統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中國醫療保險》,6期,pp.37-38。
張亞林、葉春玲、郝佳,2009,〈東莞市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與啟示〉,《中國衛生政策研究》,12期2卷,pp.3-6。
張亞林、熊先軍、潘康濤,2014,〈東莞門診費用按人頭付費方式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醫療保險》,12期,pp.31-34。
張展新,2007,〈城鄉分割到區域分割—城市外來人口研究新視角〉,《人口研究》,6期,pp. 16-24。
張展新、高文書、侯慧麗,2007,〈城鄉分割、區域分割與城市外來人口社會保障缺失-來自上海等五城市的證據〉,《中國人口科學》,6期,pp. 33-41。
張雅君,1994,〈地方主義的滋長〉,《中共政治發展》,吳安家主編,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pp.229-230。
張暉、許琳,200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風險及規避〉,《衛生經濟研究》,12期,pp.17-19。
張暉、許琳,2011,〈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運行及改革〉,《社會保障研究》,6期,pp.40-46。
張曉、胡漢輝、張文傑等,2014,〈對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實施一制多檔的分析〉,《中國醫療保險》,5期,pp.15-17。
張燕,2014,〈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現狀頗析及模試探索〉,《三江論壇》,12期,pp.33-36。
張檸、馬騁宇,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實際補償比適宜性研究〉,《中國初級衛生保健》,3期,pp.23-24。
張騰,2005,〈合作博弈還是非合作博弈?鎮江市醫保結算方式演變的啟示〉,《衛生經濟研究》,5期,pp.19-23。
曹笑輝,孫淑雲,2008〈實現全民醫保的瓶頸與基礎條件〉,《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期,pp. 150-151。
曹普,2006,〈改革開放前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共黨史資料》,3期,pp.134-144。
曹普,2009,〈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共中央黨校學報》,13期6卷,pp.78-83。
許秀柏,2014,〈如何走出異地就醫的困境〉,《前進論壇》,3期,pp.52-53。
閆曉嶸,2010,〈城鄉一體化問題探討〉,《內蒙古電大學刊》,3期,pp.5-6。
陳永生,2007,〈從中共的『十七大』檢視大陸財政體制的轉型〉,《新世紀中國政策:中共十七大觀察報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四所,pp. 260-277。
陳佐君,2014,〈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思考〉,《宏觀經濟管理》,3期,pp.63-65。
陳佳貴,2001,〈 中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報告〉,《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1997-2001》,pp.76-113,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建勝、王小章,2011,〈由城鄉統籌邁向城鄉一體化〉,《浙江社會科學》,1期,pp.141-160。
陳家軍,2014,〈農民工醫療保險問題研究-從醫療保險需求方面分析〉,《經營管理者》,33期,pp.40-41。
陳華昇,2009,〈中共分稅制改革對中央與地方關係及地方財政經濟影響分析〉,《財團法人國政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5694,檢索日期:2015年6月19日。
陳新中、張毅,2011,〈醫療保險談判機制建設的鎮江路徑〉,《中國醫療保險》,9期,pp.35-39。
陳瑋,2008,〈一體化:城鄉規劃新局〉,《農村工作通訊》,1期,pp.16-19。
程令國、張曄,2012,〈新農合: 經濟績效還是健康績效?〉,《經濟研究》,1期,pp. 120-133。
程銳娟、楊淑麗,2012,〈統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設計及建議〉,《中國醫療保險》,4期,pp.24-26。
項勇,2010,〈城鄉規劃一體化的困境與解決途徑〉,《今日科苑》,8期,pp.71。
黃永濤、 李萬鵬,2011,〈城鄉二元結構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與消解〉,《人民論壇》,29期,pp.172-173。
黃玉霞,2014,〈新農合與城居保合併的居民意願研究〉,《現代商貿工業》,18期,pp.32-34。
黃德北,2011,〈中國大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與國家角色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54期1卷,pp.29-52。
黃麗麗,2012,〈論地方政府競爭與中國經濟增長〉,《菏澤學院學報》,3期,34卷,pp.10-13。
楊紅燕,2007,〈政府間博弈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推行〉,《雲南社會科學》,1期,pp.73-77。
楊春橋,2007,〈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探析〉,《今日湖北理論版》,4 期1卷,pp.172-173。
楊豔霞,2014,〈探析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中的異地就醫問題〉,《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卷,3期,pp.155-158。
葛世超、李艷東,2011,〈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問題研究綜述〉,《中國市場》,5期,pp.98-100。
董忠波,2004,〈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問題〉,《雲南社會科學》,3期,pp.64-67。
董曙輝,2014,〈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關鍵路徑選擇〉,《中國醫療保險》,3期,pp.13-15。
熊先軍、孟偉、嚴霄等,2011,〈醫保城鄉統籌的路徑走勢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 險制度與管理系列之一〉,《中國社會保障》,6期,pp.73-75。
臧乃康,1996,〈中央與地方關系的矛盾及其調適〉,《改革與發展》,10期,pp.41-43。
褚福靈,2014,〈全面看待異地就醫問題〉,《中國醫療保險》,7期,pp.22。
趙建民,1995,〈塊塊壓條條: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新關係〉,《中國大陸研究》, 38卷,6期,pp.66-80。
趙曼,2003,〈 社會醫療保險費用約束機制與道德風險規避〉,《財貿經濟》,2期,pp. 54-57。
趙曼,2011,〈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運行中道德風險的控制與防範〉,《經濟問題探索》,4期,pp. 55-58。
趙樂,2012,〈城鄉二元體制下大病醫療保險的問題及對策〉,《決策探索(下半月)》,11期,pp.59。
劉小羽,2007,〈評述我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推進〉,《聊城大學學報》,2期,pp. 228-230。
劉石柱、詹長春、周綠林,2012,〈支付方式對醫療保險費用控制的實證研究— 以江蘇鎮江市為例〉,《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2期,pp.909-912。
劉琦,2014,〈淺析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的並軌問題〉,《巢湖學院學報》,16卷,2期,pp.45-48。
劉遠立,2006,〈解讀醫改關鍵字〉,《時事報告》,12期,pp.27-33。
鄧大松、楊紅燕,2004,〈基本醫療保險對退休老人保障效果分析〉,《當代財  經》,2期,pp.28-31。
滕萍,201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評析與展望〉,《大家健康》,20期,pp.28-29。
鄭瑞英,2014,〈淺析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並軌〉,《赤子》,4期,pp. 344-345。
謝聖遠,2005,〈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思考〉,《統計與決策》,8期,  pp.63-65。
韓俊、羅丹,2005,〈中國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報告〉《中國發展觀察》,1期,  pp.12-21。
譚建、周良榮,2011,〈中國城鄉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一體化研究〉,《經濟研究  導刊》,6期,pp.83-84。
蘇偉,2015,〈成都市醫保談判工作成效〉,《中國醫療保險》,6期,pp.30。
蘇偉、蘇航、楊磊、周士濤,2015,〈成都市推進全民醫保的實踐〉,《中國醫療保險》,2期,pp.34-36。
蘇偉、蘇航、楊磊、高天志,2015,〈醫保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談判機制探析〉, 《中國醫療保險》,2期,pp.34。
顧昕,2009,〈走向全民醫保: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戰略選擇〉,嶽經綸編,《中  國的社會保障建設:回顧與展望》,上海:東方出版中心,pp.324-344。
顧昕,2012,〈走向全民健康保險:論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的轉型〉,《中國行政  管理》,8期,pp.64-69。
顧昕、方黎明,2004,〈自願性與強制性之間-中國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嵌入性與可持續性發展分析〉,《社會學研究》,5期,pp.1-18。
(三) 新聞媒體
北京周報,2010,〈中國1億城鄉居民重複參保 財政重複補貼120億元〉,《北 京周報》,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9news/todaynews/2010-09/17/content_298792.htm,檢索日期:2015年6月16日。
吳曉波,2013,〈朱鎔基分稅制改革結果令吳敬璉不滿〉,《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zl/lifestyle/20131223/140117721481.shtml,檢索日期:2015年6月19日。
新浪財經,2014,〈醫保重複參保人數超1億財政每年無效補貼200億〉,《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815/005920015483.shtml,檢索日期:2015年6月16日。
二、 西文書刊:
Brigitte C. Madrian, 1998,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The Consequences of COBRA”, Regulation, 21:27-33.
Chen, M.S. 2001.“The Great Reversal: 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William C. Cockerham eds.,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Medical Sociology. Oxford, UK: Blackwell.
Chen, Pi-Chao, 1976. Population and Health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hington DC: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s Program,Smithsonian   Institution.
Feagin, Joe R. and Clairece Booher Feagin. 1993.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 Hall.
Hall, Peter A. and Rosemary. C. R. Taylo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44:936-957.
Hakim, Catherine. 1982. “Secondary Ana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icial and Academic Social Research” Sociology16(1): 12–28.
Jamison, Dean T. et al. 1984. China: The Health Sector.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Jean C. Oi, 1992, “FiscalReform 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 World Politics,45:99-126.
Jean C. Oi, 1995,“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China Quarterly, 144:1132-1149
Jin , Hehui., Yingyi Qian , Berry Weingast, 2005 , “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ism , Chinese Style”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1719-1742.
Lee, M.K. 2000, Chinese Occupational Welfare in Market Transitio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March, James G. and Johan P. Olsen.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8   (September): 734–49.
Montinola, G., Yingyi Qian , Berry Weingast , 1995 , “ Federalism , 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 , World Politics, 48: 50-81.
Philip H. Brown, Alan de Brauw and Yang Du.2009. “Understanding Variation in the Design of China`s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China Quarterly198:304-329.
Rosenthal, Marilynn M. 1987. 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ving Toward Modernization.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Solinger, Dorothy J. 1999. Contesting Citizenship in Urban China: Peasant Migrants, the State, and the Logic of theMarke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alder, Andrew G. 1986.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hite, Sydney D.1998. “From ‘Barefoot Doctor’ to ‘Village Doctor’ in Tiger Spring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Rural Health Care Transformations in Socialist China.”   Human Organization 57(4):480-490.
Wong, L. and Norman Flynn, 2001. The Market in Chinese Social Policy,Basingstoke and New York: Palgrave.
Wong, L. and Stewart MacPherson. 1995,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Polic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ldershot: Avebury.
Vleminckx, Koen and Jos Berghman. 2001. “Social Exclusion and Welfare State: an Overview of Conceptual Issues and Implication.”In Social Exclusion and European Policy. eds. David Mayes, Jos Berghman, Robert Salais, Cheltham, U.K.: Edward Elgar, pp27-46.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