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ations-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
Google ScholarTM
NCCU Library
Citation Infomation
Related Publications in TAIR
題名 幼兒園教師協力工作塑造之研究
A Study of Collaborative Job Craft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作者 陳易君
Chen, Yi Chun貢獻者 徐聯恩
陳易君
Chen, Yi Chun關鍵詞 協力工作塑造
幼兒園教師
合班關係
Collaborative Job Crafting
Preschool Teachers
Co-teaching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Mar-2016 10:52:10 (UTC+8) 摘要 自《幼稚教育法》推動以來,我國幼兒園開始採用每班安置教師二人,由兩位教師共同經營一個班級的做法。過去不少研究發現,合班關係有其效能及其必要性。因此,合班的教師如何建立有效的合班關係,並從中得益自我實踐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因為幼兒園工作環境充滿變化性、不確定性與壓力,加上教師們皆具有專業的背景以及在工作執行上擁有許多的彈性與自主權,學者們認為幼兒園合班關係,可以採用協力工作塑造的概念,進一步昇華幼兒園合班關係。Leana,Appelbaum,& Shevchuk (2009)就提出,幼兒園教師的協力工作塑造,有助於確保幼教現場的教學品質,除了對生手教師來說,有助於提升其工作成效,對熟手教師來說,也能夠協助提升其工作附加價值。 因此,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立意取樣三對獲得「教學卓越獎」的合班教師搭檔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了解幼兒教師在合班關係中協力工作塑造的樣貌,包含幼兒園面臨問題時的解決與創新、工作職責與人際溝通之間的協調,以及自我認同等實務及歷程;待回收研究相關資料後,運用質化資料分析軟體MAXQDA進行訪談資料的分析,並進行編碼、整理與分析,以了解並探究本研究之待答問題。最後,透由訪談內容以質性研究方式歸納剖析其協力工作塑造之歷程與實務內涵。 研究結果發現,在協力工作塑造的歷程,可以分為四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關係塑造、第二階段團隊建立、第三階段職責塑造與創新階段、第四階段為認同塑造。各個階段皆有其關鍵要件,在關係塑造的關鍵有四(含歷程性),為相互尊重、了解、欣賞、互信與學習;團隊建立階段為從個人至協力合作;職責塑造與創新階段為一動態歷程,視幼兒、雙方與班級學習情況而萌發;認同塑造的關鍵為自我認同的再強化、從自我認同到團隊認同。進而討論,協力工作塑造之概念於組織、團隊及個人之關係。 參考文獻 甲、 中文部分王慧娟(2006)幼稚園教師合班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薇蘋(2010)。幼稚園教師合班教學類型的課堂經驗與幼兒課程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麗莉(1998)。幼稚園同班搭檔教師間合作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7-2413-H-134-002)。江麗莉、鍾梅菁(1998)。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0,1-22。江麗莉(2003)。幼稚園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國教世紀,206,49-56呂翠夏(1998)。如何與你的夥伴教師合作。成長幼教季刊,9(2),21-26呂翠夏(2001)。幼稚園的合作教學-以一個班級為例。臺南師院學報,34,475-492。何欣姿(2006)。私立托兒所教保人員初次合作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欣姿(2007b)。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合作教學上之問題及其影響因素。致遠管理學院學報,2,29-56。 谷瑞勉(2001)。幼兒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台北:心理出版社。吳昭怡(2009)。從工作塑造看工作創新─以台灣大車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論文。吳嫈華(1995)。兩位老師恰恰好-幼稚園每班兩名教師的必要性及搭配的藝術。新幼教,8,42-43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9,803-832。林育瑋(2003)。幼教教師的人際互動關係。載於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主編,來!說我們的故事:幼教師的專業成長(頁 245-262)。台北:心理。徐聯恩、郭靜怡(2010)。雕塑工作,提升創造力。政大創新與創造力中心電子報。劉怡萱(2012)。幼兒園園長與教師工作塑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學位論文。陳淑娟,江麗莉(2001)。兩位教師的撘檔。幼教資訊,122,34-36。莊淑玲(2003)幼稚園教師面對合班搭檔衝突之詮釋、因應。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北。教育部 (2012)。幼稚教育及照護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7教育部 (2014)。教學卓越獎相關文件檔案。取自http://teachernet.moe.edu.tw/BENCHMARK/Article/ArticleList.aspx?mode=3&fid=2&sid=7&tid=29樊學良。「兩人團隊創意交融系絡之比較個案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謝雅玲(2004)。幼兒園合班老師的互動關係─以兩個班級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班論文,台北市。 謝萱樺(2013)。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知覺偕同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北市。簡楚瑛(1997)。幼教老師在職進修的現況與展望。新幼教,14,16-19。乙、 西文部分Ghitulescu, B. E. 2006. Shaping tasks and relationships at work:Examining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ployee job craft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Leana, C., Appelbaum, E., &; Shevchuk, I. 2009. Work process and quality of car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he role of job craft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 Vol. 52, No. 6, 1169–1192.Wrzesniewski, A., McCauley, C., Rozin, P., &; Schwartz, B. 1997. Jobs, careers, and callings:People’s relations to their work.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1:21–33.Wrzesniewski, A., Berg, J.M., &; Dutton, J. E. 2010. Managing Yourself:Turn the job you have into the job you wa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6, 114-117.Wrzesniewski, A., &; Dutton, J. E. 2001. Crafting a job Revisioning employees as active crafters of their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179–201.Wrzesniewski, A., McCauley, C., Rozin, P., &; Schwartz, B. 1997. Jobs, careers, and callings:People’s relations to their work.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1:21–3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100157011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70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徐聯恩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易君 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en, Yi Chun en_US dc.creator (作者) 陳易君 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en, Yi Chun en_US dc.date (日期) 2015 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Mar-2016 10:52:10 (UTC+8) - dc.date.available 1-Mar-2016 10:52:10 (UTC+8)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Mar-2016 10:52:10 (UTC+8) -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157011 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583 -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所 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157011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幼稚教育法》推動以來,我國幼兒園開始採用每班安置教師二人,由兩位教師共同經營一個班級的做法。過去不少研究發現,合班關係有其效能及其必要性。因此,合班的教師如何建立有效的合班關係,並從中得益自我實踐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因為幼兒園工作環境充滿變化性、不確定性與壓力,加上教師們皆具有專業的背景以及在工作執行上擁有許多的彈性與自主權,學者們認為幼兒園合班關係,可以採用協力工作塑造的概念,進一步昇華幼兒園合班關係。Leana,Appelbaum,& Shevchuk (2009)就提出,幼兒園教師的協力工作塑造,有助於確保幼教現場的教學品質,除了對生手教師來說,有助於提升其工作成效,對熟手教師來說,也能夠協助提升其工作附加價值。 因此,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立意取樣三對獲得「教學卓越獎」的合班教師搭檔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了解幼兒教師在合班關係中協力工作塑造的樣貌,包含幼兒園面臨問題時的解決與創新、工作職責與人際溝通之間的協調,以及自我認同等實務及歷程;待回收研究相關資料後,運用質化資料分析軟體MAXQDA進行訪談資料的分析,並進行編碼、整理與分析,以了解並探究本研究之待答問題。最後,透由訪談內容以質性研究方式歸納剖析其協力工作塑造之歷程與實務內涵。 研究結果發現,在協力工作塑造的歷程,可以分為四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關係塑造、第二階段團隊建立、第三階段職責塑造與創新階段、第四階段為認同塑造。各個階段皆有其關鍵要件,在關係塑造的關鍵有四(含歷程性),為相互尊重、了解、欣賞、互信與學習;團隊建立階段為從個人至協力合作;職責塑造與創新階段為一動態歷程,視幼兒、雙方與班級學習情況而萌發;認同塑造的關鍵為自我認同的再強化、從自我認同到團隊認同。進而討論,協力工作塑造之概念於組織、團隊及個人之關係。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幼兒園合班關係 6 第二節 工作塑造 29 第三節 協力工作塑造 51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2 第一節 研究對象 62第二節 研究方法 63第三節 研究工具 68第四節 研究流程 70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2參考文獻 106 zh_TW dc.format.extent 1721311 bytes -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57011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協力工作塑造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幼兒園教師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合班關係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ollaborative Job Crafting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eschool Teachers 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teaching en_US dc.title (題名) 幼兒園教師協力工作塑造之研究 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Collaborative Job Craft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甲、 中文部分王慧娟(2006)幼稚園教師合班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薇蘋(2010)。幼稚園教師合班教學類型的課堂經驗與幼兒課程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江麗莉(1998)。幼稚園同班搭檔教師間合作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7-2413-H-134-002)。江麗莉、鍾梅菁(1998)。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0,1-22。江麗莉(2003)。幼稚園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國教世紀,206,49-56呂翠夏(1998)。如何與你的夥伴教師合作。成長幼教季刊,9(2),21-26呂翠夏(2001)。幼稚園的合作教學-以一個班級為例。臺南師院學報,34,475-492。何欣姿(2006)。私立托兒所教保人員初次合作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欣姿(2007b)。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合作教學上之問題及其影響因素。致遠管理學院學報,2,29-56。 谷瑞勉(2001)。幼兒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台北:心理出版社。吳昭怡(2009)。從工作塑造看工作創新─以台灣大車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論文。吳嫈華(1995)。兩位老師恰恰好-幼稚園每班兩名教師的必要性及搭配的藝術。新幼教,8,42-43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9,803-832。林育瑋(2003)。幼教教師的人際互動關係。載於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主編,來!說我們的故事:幼教師的專業成長(頁 245-262)。台北:心理。徐聯恩、郭靜怡(2010)。雕塑工作,提升創造力。政大創新與創造力中心電子報。劉怡萱(2012)。幼兒園園長與教師工作塑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學位論文。陳淑娟,江麗莉(2001)。兩位教師的撘檔。幼教資訊,122,34-36。莊淑玲(2003)幼稚園教師面對合班搭檔衝突之詮釋、因應。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北。教育部 (2012)。幼稚教育及照護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7教育部 (2014)。教學卓越獎相關文件檔案。取自http://teachernet.moe.edu.tw/BENCHMARK/Article/ArticleList.aspx?mode=3&fid=2&sid=7&tid=29樊學良。「兩人團隊創意交融系絡之比較個案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謝雅玲(2004)。幼兒園合班老師的互動關係─以兩個班級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班論文,台北市。 謝萱樺(2013)。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知覺偕同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北市。簡楚瑛(1997)。幼教老師在職進修的現況與展望。新幼教,14,16-19。乙、 西文部分Ghitulescu, B. E. 2006. Shaping tasks and relationships at work:Examining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ployee job craft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Leana, C., Appelbaum, E., &; Shevchuk, I. 2009. Work process and quality of car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he role of job craft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 Vol. 52, No. 6, 1169–1192.Wrzesniewski, A., McCauley, C., Rozin, P., &; Schwartz, B. 1997. Jobs, careers, and callings:People’s relations to their work.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1:21–33.Wrzesniewski, A., Berg, J.M., &; Dutton, J. E. 2010. Managing Yourself:Turn the job you have into the job you wa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6, 114-117.Wrzesniewski, A., &; Dutton, J. E. 2001. Crafting a job Revisioning employees as active crafters of their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179–201.Wrzesniewski, A., McCauley, C., Rozin, P., &; Schwartz, B. 1997. Jobs, careers, and callings:People’s relations to their work.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1:21–3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