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複評量者 : 複評量法對大學社團領導幹部產生的預測
作者 張幼恬
貢獻者 陳皎眉
心理研究所
日期 1986
上傳時間 7-Mar-2016 15:41:48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Multiassessor-Multiassessement)是以多位評量者、多種評量工具,對受評者進行客觀化、標準化的評量系統。其特色是「於團體中評量」(Assesement in Group),及「由團體評量」(Assessement by Group)。
  為瞭解大學生在社團內所受的影響,以及評估受評者在社團中,能否成為領導幹部,將有助於期待未來社會中,所需領導人才的類型。
  本論文的目的,即以一個客觀化、標準化的評量系統,研究團體領導幹部的產生。因此,研究目的主要有四:
1. 設計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評量程序、評量題本。
2. 檢核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效度。
3. 以複評量者─複評量法預測團體領導者的產生。
4. 了解影響團體領導者產生的條件為何?
本研究以學藝性、康樂性、服務性三社團大一、大二新社員中,抽取五十八名受評者,樣本流失十六名,故以四十二名受評者進行研究。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分兩梯次進行,每梯次進行兩天。每次評量由四位評量者對十~十二位受評者施測。
  評量三星期後,進行同儕評量,以同儕評量分數為短期效標;三個月後,即七十四年下學期,收集受評者是否擔任社團領導幹部,做為長期效標。
  經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各項評量工具間,相關偏低,但與評量總分相關高,說明各項評量工具間獨立性高,而複評量者─複評量法有一致性。
2. 評分者間信度自 .616至 .952,符合過去文獻結果。評分者內信度約在 .039與 .403之間,信度係數偏低,與文獻研究有一致趨向。
3. 效度考驗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短期效標─同儕評量的考驗,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進行相關係數考驗,達到顯著性水準(r=- .281,P< .05),但同儕評量的變異數分析,未達顯著水準。短期效標的效度考驗較不理想。
4. 第二部份以長期效標─現任領導幹部,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進行考驗,效度考驗均達顯著性,點二系列相關係數r= .431。變異數分析、x²考驗,亦發現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評分,可以預測團體領導者的產生。
5.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不隨受評者性別、過去是否擔任領導幹部,而有所差異。
6. 本研究多位評量者的評量與單獨評量者在效度考驗上,有共同趨向。
7. 多項評量工具較單獨評量工具在效度考驗上,達到顯著性水準(=- .281,P< .05)。
8.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效度考驗優於綜合評分的效度考驗。所以,綜合評分對團體領導者產生的預測,不若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本研究結果,以樣本的限制,在應用上不宜擴充推論,須待更進一步研究。
  經由充分訓練的評量者,可能較具有多角度觀察行為的能力,使評量的質與量,與多位評量者的評量結果頗為接近。因此,多位評量者與單獨評量者的評量,其效度何者較佳,亦待深入檢討。
  雖然,本研究尚難解答領導者產生的條件為何,但是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研究,將可探索發現:如何使用評量方法、準確預測團體領導者的產生。屆時,複評量者─複評量法,不僅是一套精密完整的評量系統,更是「領導者評量」朝向理論發展的新管道。
目錄
第壹章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貳章 名詞解釋及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7
一、 發展與應用範圍…8
二、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特色及基本條件…9
三、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目的…11
四、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工具…11
五、 評量者的組合與訓練…15
六、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信度…18
七、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效度…19
第二節 團體的界定…25
第三節 領導與領導者…28
第叁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33
第二節 研究工具…37
一、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編定…38
二、 同儕評量…52
第三節 研究步驟…56
一、 評量者訓練…56
二、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實施程序…60
三、 同儕評量活動…62
四、 收集長期效標…64
第肆章 研究結果…67
第一節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與評量工具及同儕評量的相關檢定…67
第二節 信度考驗…71
第三節 效度考驗…73
第四節 性別和過去經驗的影響…78
第五節 多評量者與單獨評量者的比較…80
第六節 多評量工具與單獨評量工具的比較…81
第七節 綜合評分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比較…82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85
第一節 結論…85
第二節 討論…86
第三節 建議…89
第四節 結語…90
參考書目…93
附錄一: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評量者手册…101
附錄二: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評量工具手册…105
附錄三: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評量題本…117
附錄四:最不喜歡的工作伙伴量表(LPC量表)…123
附錄五:同儕評量團體活動內容…125

圖表目錄
圖一:LPC分數與團體績效的關係…31
圖二:論文研究架構及流程圖…34
表一:評量特質與評量工具雙向檢核表實例…41
表二:本論文評量特質與評量工具雙向檢核表…42
表三: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與評量工具、同儕評量相關係數矩陣…69
表四:評分者間信度…72
表五:評分者內信度…72
表六:同儕評量為效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4
表七:高低分組同儕評量等級平均數…74
表八:現任領導幹部為效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6
表九:現任領導幹部與否之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平均數…76
表十: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與現任領導幹部與否X²考驗列聯表…77
表十一:性別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十二:性別在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平均數…79
表十三:過去經驗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十四:過去經驗的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平均數…80
表十五:多評量者與單獨評量者分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F值比較…81
表十六:同儕評量與綜合評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十七:綜合評分高低分組同儕評量等級平均數…83
表十八:現任領導幹部與綜合評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十九:現任領導幹部綜合評分平均數…83
關聯 碩士
畢業學年度:7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 陳皎眉
dc.contributor 心理研究所
dc.creator (作者) 張幼恬zh_TW
dc.date (日期) 1986
dc.date.accessioned 7-Mar-2016 15:41:48 (UTC+8)-
dc.date.available 7-Mar-2016 15:41: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7-Mar-2016 15:41:48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872-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Multiassessor-Multiassessement)是以多位評量者、多種評量工具,對受評者進行客觀化、標準化的評量系統。其特色是「於團體中評量」(Assesement in Group),及「由團體評量」(Assessement by Group)。
  為瞭解大學生在社團內所受的影響,以及評估受評者在社團中,能否成為領導幹部,將有助於期待未來社會中,所需領導人才的類型。
  本論文的目的,即以一個客觀化、標準化的評量系統,研究團體領導幹部的產生。因此,研究目的主要有四:
1. 設計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評量程序、評量題本。
2. 檢核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效度。
3. 以複評量者─複評量法預測團體領導者的產生。
4. 了解影響團體領導者產生的條件為何?
本研究以學藝性、康樂性、服務性三社團大一、大二新社員中,抽取五十八名受評者,樣本流失十六名,故以四十二名受評者進行研究。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分兩梯次進行,每梯次進行兩天。每次評量由四位評量者對十~十二位受評者施測。
  評量三星期後,進行同儕評量,以同儕評量分數為短期效標;三個月後,即七十四年下學期,收集受評者是否擔任社團領導幹部,做為長期效標。
  經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各項評量工具間,相關偏低,但與評量總分相關高,說明各項評量工具間獨立性高,而複評量者─複評量法有一致性。
2. 評分者間信度自 .616至 .952,符合過去文獻結果。評分者內信度約在 .039與 .403之間,信度係數偏低,與文獻研究有一致趨向。
3. 效度考驗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短期效標─同儕評量的考驗,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進行相關係數考驗,達到顯著性水準(r=- .281,P< .05),但同儕評量的變異數分析,未達顯著水準。短期效標的效度考驗較不理想。
4. 第二部份以長期效標─現任領導幹部,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進行考驗,效度考驗均達顯著性,點二系列相關係數r= .431。變異數分析、x²考驗,亦發現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評分,可以預測團體領導者的產生。
5.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不隨受評者性別、過去是否擔任領導幹部,而有所差異。
6. 本研究多位評量者的評量與單獨評量者在效度考驗上,有共同趨向。
7. 多項評量工具較單獨評量工具在效度考驗上,達到顯著性水準(=- .281,P< .05)。
8.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效度考驗優於綜合評分的效度考驗。所以,綜合評分對團體領導者產生的預測,不若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本研究結果,以樣本的限制,在應用上不宜擴充推論,須待更進一步研究。
  經由充分訓練的評量者,可能較具有多角度觀察行為的能力,使評量的質與量,與多位評量者的評量結果頗為接近。因此,多位評量者與單獨評量者的評量,其效度何者較佳,亦待深入檢討。
  雖然,本研究尚難解答領導者產生的條件為何,但是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研究,將可探索發現:如何使用評量方法、準確預測團體領導者的產生。屆時,複評量者─複評量法,不僅是一套精密完整的評量系統,更是「領導者評量」朝向理論發展的新管道。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錄
第壹章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貳章 名詞解釋及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7
一、 發展與應用範圍…8
二、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特色及基本條件…9
三、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目的…11
四、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工具…11
五、 評量者的組合與訓練…15
六、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信度…18
七、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效度…19
第二節 團體的界定…25
第三節 領導與領導者…28
第叁章 研究方法…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33
第二節 研究工具…37
一、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編定…38
二、 同儕評量…52
第三節 研究步驟…56
一、 評量者訓練…56
二、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實施程序…60
三、 同儕評量活動…62
四、 收集長期效標…64
第肆章 研究結果…67
第一節 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與評量工具及同儕評量的相關檢定…67
第二節 信度考驗…71
第三節 效度考驗…73
第四節 性別和過去經驗的影響…78
第五節 多評量者與單獨評量者的比較…80
第六節 多評量工具與單獨評量工具的比較…81
第七節 綜合評分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的比較…82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85
第一節 結論…85
第二節 討論…86
第三節 建議…89
第四節 結語…90
參考書目…93
附錄一: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評量者手册…101
附錄二: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評量工具手册…105
附錄三:複評量者─複評量法 評量題本…117
附錄四:最不喜歡的工作伙伴量表(LPC量表)…123
附錄五:同儕評量團體活動內容…125

圖表目錄
圖一:LPC分數與團體績效的關係…31
圖二:論文研究架構及流程圖…34
表一:評量特質與評量工具雙向檢核表實例…41
表二:本論文評量特質與評量工具雙向檢核表…42
表三: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與評量工具、同儕評量相關係數矩陣…69
表四:評分者間信度…72
表五:評分者內信度…72
表六:同儕評量為效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4
表七:高低分組同儕評量等級平均數…74
表八:現任領導幹部為效標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6
表九:現任領導幹部與否之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平均數…76
表十: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與現任領導幹部與否X²考驗列聯表…77
表十一:性別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十二:性別在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平均數…79
表十三:過去經驗與複評量者─複評量法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十四:過去經驗的複評量者─複評量法評分平均數…80
表十五:多評量者與單獨評量者分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F值比較…81
表十六:同儕評量與綜合評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十七:綜合評分高低分組同儕評量等級平均數…83
表十八:現任領導幹部與綜合評分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3
表十九:現任領導幹部綜合評分平均數…83
dc.format.extent 37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relation (關聯) 碩士
dc.relation (關聯) 畢業學年度:74
dc.title (題名) 複評量者 : 複評量法對大學社團領導幹部產生的預測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