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 | 張家洋 | |
dc.contributor | 公共行政研究所 | |
dc.creator (作者) | 葉炳煌 | zh_TW |
dc.date (日期) | 1986 | |
dc.date.accessioned | 7-Mar-2016 16:38:57 (UTC+8) | - |
dc.date.available | 7-Mar-2016 16:38:57 (UTC+8) | - |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 7-Mar-2016 16:38:57 (UTC+8) | - |
dc.identifier.uri (URI) |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92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論文提要政府自民國四十二年開始實施數個四年至六年期經濟建設計畫以來,社會結構已由農業型態逐漸轉變為工商業型態,產生人口由鄉村遷徙至都市的「都市化」現象。據統計至民國七十二年底,臺灣地區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佔臺灣地區總面積百分之六的二十七個都市上。目前且已形成臺北、臺中、臺南與高雄四個都會地區,換言之,已由「社會都市化」進入「社會都會化」時代。然因市法制未能有效配合此「社會都市化」之發展趨勢而作適當調整,致使隨都市成長相伴而來的各種都市問題諸如垃圾、交通......等愈形惡化。市政體制有如「巨人穿童裝」,妨碍了都市正常的發展。本論文將針對此項發展趨勢與問題,提出說明與因應之道。 本論文共計一冊,分六一章,約十二萬餘言。 第一章緒論。述明研究動機、方法與目的,及界定都市的意義與發展模式。 第二章臺灣地區都市的發展過程及未來趨勢。以三個階段來說明自明、清時代迄今臺灣地區都市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第三章臺灣地區市法制的內容。簡述院轄市、省轄市和縣轄市的體制以及其與各級政府間之關係。第四章我國現行市法制上整體性問題的探討。就行政區域劃分、市自治法、市的體制、市的升格改制等分別加以檢討,指陳缺失與改進之道。第五章我國現行市法制上管理制度問題的探討。就影響市行政效率的人事、財政及區公所等問題加以研究探討。第六章結論。分別就前述各章作一綜合性的說明,並提出市法制的改進意見。 本論文撰寫期間,承蒙恩師張家洋教授諄諄教誨指導寫作方向,原稿亦承數度斧正,方始定稿付梓,師恩浩瀚,無以為報,謹於此致上萬分之敬意與謝意。此外,並感謝口試委員張教授麗堂、段教授重民的指正缺失,張所長潤書、傅師宗懋、雷師飛龍、華師力進、吳師定、許師濱松、段師重祺等平日授課時的觀念啟迪,以及內子筱莉的關注、鼓勵與支持。 因後學才疏學淺,雖殫精竭慮,惟謬誤疏漏所在多有,敬祈師長、先進惠賜指正,藉匡不逮,曷勝感激。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 目錄論文提要第一章 緒論………一第一節 研究主旨………一一、 研究動機………一二、 研究範圍………三第二節 都市的意義………五一、都市意義的界定………五二、我國法令對市的規定………八第三節 都市的形成及其職能………一0一、都市的形成………一0二、都市的職能………一四第四節 都市化與都市發展………一六一、 都市化的意義………一六二、都市化與都市成長及都市發展的關係………一八第五節 現代都市的發展趨勢──都會化………一九一、 都會化的涵義………二0二、 都會化的現象………二一第二章 臺灣地區都市的發展過程及未來趨勢………二九第一節 臺灣地區都市發展的三個階段………二九一、早期之開拓與聚落型態及其職能………三0二、日據時期的都市發展及其職能………三五三、光復以來的都市發展及其職能………三九第二節 臺灣地區各級都市的現況………四五一、都市範圍擴充………四五二、人口成長………四八三、人口密度………五八四、產業結構………六0第三節 臺灣地區都市的發展趨勢………六六一、 台灣地區都會區的發展………六七二、臺灣地區都市未來的發展型態──都市體系的建立及生活圈的規劃………七八第三章 我國現行的市法制………八九第一節 市法制的性質………八九一、 法令的依據………八九二、 市自治的沿革………九0第二節 市的立法機關………九五一、 法規依據及性質………九六二、 組織型態………九八三、市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係………一00第三節 市的行政機關………一0二一、 組織類型………一0三二、 內部組織………一0四第四節 市與上級政府間的關係………一0八第四章 我國現行市法制上的整體性問題的探討………一一五第一節 市行政區域………一一五一、 行政區劃的演變………一一五二、 臺灣地區市行政區域問題………一一八三、 改進措施………一二一第二節 市的升格改制………一二四一、 升格改制的意義及其作用………一二四二、 臺灣地區市升格改制的問題………一二八三、 改進措施………一三一第三節 臺灣地區的都會行政………一三三一、 都會區域發展特性及其範圍………一三三二、 都會區域行政問題………一三五三、 改進措施………一四二第四節 市組織的適法性………一四七一、 市自治制度的沿革………一四七二、市組織適法性問題………一四八三、改進措施………一五一第五節 市的自治權………一五六一、市自治權賦予方式及其內容………一五六二、有關市自治權的問題………一五九三、改進措施………一六三第六節 市政府體制………一六五一、我國市政府體制的性質………一六五二、我國現行市政府體制的問題………一六七三、改進措施………一七一第五章 我國現行市法制上管理制度問題的探討………一八七第一節 市的人事制度………一八七一、我國市人事制度的類型………一八七二、市人事制度的問題………一八九三、改進措施………一九四第二節 市的財政制度………一九五一、 市財政的地位………一九六二、 市財政制度的問題………一九七三、 改進措施………二0二第三節 市內的區制………二0三一、 區公所在法制上的地位………二0四二、 區公所的行政問題………二0五三、 改進措施………二0八第六章 結論………二一九一、臺灣地區都市發展的重要性………二一九二、現行市法制的問題及改進意見………二二三參考資料………二二九圖表目錄圖二-一 都市集居機能,一八九五年………三七圖二-二 都市集居機能,一九四五年………三八圖二-三 臺灣地區各區域地方中心以上都市之分布………七九圖四-一 大市制組織圖建議圖………一四六表二-一 一八七五年(光緒元年)臺灣市鎮功能及人口數………三二表二-二 清代臺灣行政區域之演變………三三表二-三 臺灣地區各級都市升格改制時間表………四三表二-四 依人口規模順序排列之主要都市………四四表二-五 臺灣地區都市之人口數、土地面積及人口密度………四九表二-六 各級都市歷年人口成長情形………五0表二-七 各級都市歷年人口佔臺灣地區總人口百分率………五一表二-八 各院省轄市歷年佔臺灣地區總人口百分率………五二表二-九 各院省轄市歷年人口成長情形………五三表二-十 各縣轄市歷年人口成長情形………五五表二-十一 各縣轄市歷年人口佔臺灣地區總人口百分率………五六表二-十二 依人口密度排列之主要都市………五九表二-十三 各級都市十五歲以上有業人口按行業分………六一表二-十四 臺灣地區都市十五歲以上有業人口按行業分………六二表二-十五 臺灣地區重要人口指標………六九表三-一 各級市立法機關職權之比較………九七表四-一 臺灣地區四大都會區歷年人口數、成長率及佔總人口百分比一覽表………一三八表四-二 臺灣地區四大都會區人口密度比較表………一四0表五-一 臺灣地區各級都市人口數及公務員人數………一九二表五-二 臺灣地區各級都市的稅源………一九八表五-三 都市財政支出之流程………一九九 | |
dc.format.extent | 564 bytes | - |
dc.format.mimetype | text/html | - |
dc.relation (關聯) | 碩士 | |
dc.relation (關聯) | 畢業學年度:74 | |
dc.title (題名) | 我國都市發展與市法制之現代化 | zh_TW |
dc.type (資料類型) | thesis | |